【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692 良霄之死

  晋国的一段插曲后,我们再次来到郑国,看看子产所谓的良驷之争发展到了哪一步。
  说起良霄,他有一个爱好,也是喝酒,并且他喝酒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在夜里喝酒,而且还专门造了地下室,大半夜的在地下室一边喝酒,一边赏乐。
  另一个角度来看,良霄虽说奢侈,但大半夜的躲地下室喝酒赏乐倒也不扰民……

  良霄小酒喝着,地下室呆着,小日子倒也逍遥。
  不过问题来了,公元前543年的7月,良霄朝见郑简公时再次提出要安排公孙黑去楚国。
  说完后,接着回家喝酒……

  但是,这次公孙黑终于是忍不住了。
  7月11日,知道良霄又要派他去楚国后直接就领着驷氏的将士们一把火把良霄的家给烧了……
  醒来的时候,良霄已经到了郑国的『雍梁』『今河南禹州市一带』。

  为什么说是醒来的时候呢?
  因为之前他喝多了,公孙黑攻打良霄家的时候他的手下好歹算是把他给带走了。
  搞清楚发生什么事情以后,良霄做了个艰难的决定,继续跑路到了许国……

  良驷之争终于引发暴力冲突,到了第二天,郑国大夫们聚在一起商量接下来该如何收场。
  子皮表示大家原本都是同胞兄弟,只怪良霄骄傲奢侈,所以不免于祸难。
  子产认为,主持国政的人强大且正直,祸难就不会发生,对于这一祸难,他目前能做的唯有帮助良氏把死者的尸体收集起来加以殡葬,印段则站在了子产这边。

  7月14,子产、印段来到公孙黑家结盟;
  7月16,郑简公和一众大夫在太庙结盟,随后又与国人在郑国城门外结盟;
  良驷之争既然已成事实,看来大家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正良霄都已经跑路了。
  不过,到了7月24日,良霄却又了杀回来……

  得知郑国大夫、甚至是国君相继结盟,良霄原本十分生气,但是得知子皮并没有派将士攻打他,良霄又十分高兴,在他看来,子皮应该是站在他这边的。
  至于良霄回到都城的方式我们也不算太意外,他是从城门旁的排水沟溜进来的……
  良霄回国后,很快就组织了一只武装力量,对郑国的旧北门发起进攻。

  驷氏很快有了回应,子西之子『驷带』带领国人进行反击。
  提一点,子西已于上一年去世,顶替他接班驷氏的正是驷带。
  紧要之时,良、驷两家都召请子产,子产无奈的说道:兄弟之间闹到这种地步,我服从上天帮助的一家。
  也就是说 ,子产谁都不帮……

  早已失势的良氏哪是驷氏的对手,最终驷氏获胜,良霄死于羊肆,这里原本是买卖羊的地方。
  良霄死后,还是子产,只见子产默默的为良霄的尸体穿上寿衣、头枕在其大腿上而号哭,随后不久将其安葬于『斗城』『今河南开封市一带』。
  对于子产的举动,驷氏非常不满,甚至是想要攻打子产,好在子皮大怒并及时制止了驷氏。

  虽然子皮如子产说的那般不够强硬,但正直还是有几分的,杀君子的事情他也不愿看到。
  有意思的是,游氏之游吉刚好从晋国回国,听闻朝中发生的事情后吓得安排了自己的手下回去复命。
  自己赶紧又逃往晋国……

  游吉逃,驷带赶紧追,追至『酸枣』『今河南新乡延津县一带』终于是追上了游吉。
  驷带表示这只是良、驷两家之间的矛盾,不会波及游氏,并与游吉结盟后游吉才再次回到国内,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驷带还特意把两件玉圭沉于黄河。
  良霄既死,但有更狗血的事情还在后头……
  哈哈 这么多朋友都来了 好感动啊 大家过年好
  @catslover 2017-01-27 22:43:58
  祝楼里的朋友们鸡年大吉!
  -----------------------------
  时差姐姐过年好 话说回国没有呢
  @善水心 2017-01-27 20:51:49
  祝福大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
  我也是...
  @禅___静 2017-01-27 21:41:42
  新年快乐
  -----------------------------
  同乐同乐
  @征岚雪影 2017-01-27 18:44:44
  祝各位朋友新春快乐,年年有余。
  -----------------------------
  博士新年好
  @wangyz_true 2017-01-27 16:25:03
  祝童鞋们新春快乐,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
  字母哥新年好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7-01-27 10:53:06
  楼楼~除夕快乐~
  -----------------------------
  潜水姐果然还是来了,过年好
  @司马蛋 2017-01-27 13:48:03
  @o弘毅o :本土豪赏1个 新春礼花 (8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大家新年好
  @Cassie向阳花 2017-01-27 12:07:38

  楼主新年快乐,新年大吉大利
  -----------------------------
  感恩 向阳花过年好
  @东海闲鸥 2017-01-27 10:12:56
  朋友们除夕快乐,鸡年大吉!!!!
  -----------------------------
  大姐姐过年好
  @Xhui992016 2017-01-27 00:46:23
  打卡~
  -----------------------------
  新年快乐
  @catslover 2017-01-27 23:09:19
  @catslover 2017-01-27 22:43:58
  祝楼里的朋友们鸡年大吉!
  —————————————————
  @o弘毅o 16226楼 2017-01-27 22:56:00
  时差姐姐过年好 话说回国没有呢
  —————————————————
  没有啊,不过今天给自己和娃娃们都请了一天假。
  -----------------------------
  呵呵 同乐同乐
  @Xhui992016 2017-01-27 23:21:43
  新年快乐哟
  -----------------------------
  恩 大家都快乐
  @禅___静 2017-01-27 23:38:07
  @o弘毅o :本土豪赏1个 福到了 (280赏金)聊表敬意,福到了,接福姿势要帅【 我也要打赏 】
  -----------------------------
  相当帅 才女信不信
  @懒羊羊10 2017-01-28 01:15:59
  祝楼主和大家新年好,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
  借懒羊羊吉言 大家新年好,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7-01-28 10:22:54
  楼主,鸡年吉祥如意,恭喜发财!
  -----------------------------
  谢谢 大家都发财
  @许象 2017-01-28 10:38:59
  楼主新年快乐,写这样的好贴子功德无量
  -----------------------------
  过奖啦 也祝福你新年快乐
  大过节的 咱就不打扰老祖宗们了
  他们打打闹闹的那些事情咱们接下来再慢慢八
  大家新年快乐
  感谢大家
  @榴莲榴莲爱 2017-01-31 09:11:25
  不知道楼主更完没,大篇幅看就是爽
  -----------------------------
  还没...
  @Xhui992016 2017-01-30 10:41:48
  噢咧咧~
  -----------------------------
  呵呵 今天来更更
  693 子产执政
  693 子产执政

  公元前543年,良霄之死的当年,对于各国的新闻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回顾。
  晋国方面我们已经提到,晋悼公夫人请为杞国筑城的役卒吃饭时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赵武对于老人家深表歉意并很好的解决了老人家的晚年生活,是为一段佳话。
  对于赵武的举动,就连鲁国的季孙宿都大发感叹:有赵武这样的人做正卿,朝中还有很多君子,以后看来得尽力事奉晋国才对。

  蔡国方面,在位49年的蔡景侯终于是去世,而且还是意外死亡,随后其子『姬般』即任,史称『蔡灵侯』。
  为什么说是意外死亡呢?
  本来蔡景侯为太子姬般在楚国娶了一个老婆,结果却忍不住和儿媳妇私通,太子一生气就当上了国君,代价是蔡景侯被杀。
  抢儿子媳妇的事情春秋初年我们在卫国见识过,这次结局倒是大不同……

  宋国方面,他们不太走运,这一年5月初5发生了一次火灾,连宋共公夫人伯姬都被烧死。
  说起来,伯姬的死其实本可避免。
  大火发生后,伯姬身边的侍人请求她稍微避避火,但是伯姬却表示按照规矩,保姆不在的话女人夜里是不能出屋的,所以就这么一等就被烧死了。

  不过伯姬虽死,她坚守礼节的行为倒是被后人所称颂。
  提一点,宋国的这次火灾并不是第一次,公元前564年的春天,宋国就曾发生过一次火灾。
  当时,司城子罕一方面派伯氏管理街巷,对于火势没有达到的地方小屋直接拆除,大点的房屋则用泥土涂盖以防火,同时准备了大量盛土、运土、盛水的器具,对于火势的趋向也加以标明和巡视守备;
  另一方面子罕派了『华臣』奔赴火灾发生地点,『华阅』作为长官督促救火工作,还有比如『皇郧』负责管理好马匹、『工正』守卫武器、『西鉏吾』保护国库,整个救火过程十分专业细致,从侧面也告诉我们伯姬的死的确是个意外。

  由于宋国的这次火灾,中原各诸侯的大夫们还专门聚齐在一起,为的是商量给宋国赠送财物渡过难关,出席的包括晋国的赵武、鲁国的叔孙豹、齐国的公孙虿宋国的向戌、卫国的北宫佗、郑国的子皮等。
  名单来看,这些都是各国举足轻重的人物,足见各国对宋国火灾的重视。
  唯一需要强调的是,最终大家好像并没有给宋国赠送什么东西……

  楚国方面,已经当上令尹的王子围杀死楚国蒍子冯之子大司马『蒍掩』并强占其家产。
  大夫『申无宇』认为,司马原本是令尹的辅佐,也是国君的手足,王子围却断绝百姓的栋梁、去掉自己的辅佐、斩除国君的手足,所以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王子围迟早要出事。
  王子围:……

  最后,我们还是来到郑国,一起来看看七穆内乱后的情况。
  这一年冬季,子皮正式提出让位于良驷之争中一直保有君子之风的子产,然而子产却选择了拒绝……
  子产:郑国小且靠近大国、家族庞大而受宠的人又多,恐怕我治理不好国家。
  子皮:我带头听从于你,谁敢不听?
  于是乎,季札于郑国的一番对话终于应验:郑国的祸难已经来临,并且随之而来的是政权也落到了子产手中。

  子产能不能按照季札的建议以礼谨慎行事?
  很快我们就发现,就在子产执政的第一年,郑国百姓是这样唱的:谁杀死子产,我就帮谁……
  @catslover 2017-02-01 21:20:42
  竟然开工了,又是猝不及防
  -----------------------------
  哈哈 闲着也是闲着呗
  @善水心 2017-02-02 20:46:59
  呵呵,这么准时,好评(^_^)
  -----------------------------
  呀 小姑娘出场了
  694 初遇阻力
  94 初遇阻力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法令,用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则是用来阻止民众作恶。
  子产成为郑国执政之际,我们一起先来回顾另一位楚国执政者,也就是楚国令尹孙叔敖。

  孙叔敖,蒍姓,名敖,字孙叔。
  当年,孙叔敖之父蒍贾活跃于楚国政坛几十年之久,若敖氏作乱前夕曾一度陷害并杀死斗般,随后当上了司马,斗越椒则成为新任令尹。
  只是,很快斗越椒便带领若敖氏族人囚禁并杀死蒍贾,孙叔敖一度也只得流亡在外。

  若敖氏之乱结束后,孙叔敖回到楚国并被楚庄王重用,开始辅佐楚庄王治理国家,并且有了一系列的改革。
  孙叔敖是如何改革的呢,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其一,楚庄王觉得楚国当时用的钱币太轻,于是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结果百姓们用起来很不方便,顿时引来市场一片混乱。
  孙叔敖把这一状况给楚庄王做了汇报后并劝谏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楚庄王也同意了这一建议,楚国市场很快便恢复正常;

  其二,楚庄王觉得国的当时坐的车子普遍太矮,于是想下令把全国的车子一律改造成高大的车子。
  孙叔敖认为,强行推出这样的政策会使百姓多有怨言,于是改为把街巷两头的门槛加高。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就能坐上车的一般都是有点社会地位的人,门槛加高的结果是矮小的车子在通过时很不方便,必须得频繁下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就自觉把车改造成了方便同行的高车。
  两个例子,孙叔敖都是轻松巧妙的化解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不过我们也发现,像楚庄王这样因为国家强大了就搞些面子工程的确效果堪忧……

  如今子产成为郑国执政,麻烦的事情在于他并非郑简公钦点,而是子皮的主动让贤,国君的大力支持子产究竟能不能大展拳脚也就成了疑问。
  这不刚好国内有事子产需要安排来自丰氏的『公孙段』去办,为了笼络人心,子产表示要赠送城邑给公孙段,只是游吉又不高兴了:大家共忧郑国事,为什么要单独给他送东西?
  没办法,子产又得作出相应的解释:人没有欲望的确是很难的,但是满足大家的个人欲望而让他们在办事情时更能取得成功,也不是不可以的。
  再说了,子产表示城邑又没有腿脚,不管给谁,它都还是国家的……

  一方面,我们看到子产知道如何去调动大夫们做事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突然上任的子产在威望上还欠缺一些,铁腕政策是行不通的。
  于是接下来子产继续使用了他的怀柔政策,这不是良霄被杀使得郑国卿士空缺了一个位置么,子产便派了太史去命令公孙段来顶替良霄做卿,结果遭到公孙段的拒绝……
  太史再去,公孙段再拒绝……
  太史还去,公孙段还拒绝……
  一连三次后,公孙段终于是接受策书入朝拜谢,但是子产此时却认为公孙段太过虚伪,内心已经对其十分讨厌……

  因为厌恶公孙段为人处世的方式,又担心其日后作乱,所以子产这次留了个心眼,他让公孙段的级别比自己低上一等,结果就在随后不久丰氏还是找他麻烦来了……
  原来,公孙段之子『丰卷』在准备祭祀时请求田猎以获取祭品,子产以只有国君祭祀才有用新猎取的野兽做祭品的待遇而拒绝了丰卷,丰卷这下不干了,立马就召集了将士准备要对付子产……
  作为郑国执政,子产该如何化解这场危机?
  子产表示,还是收拾收拾跑路吧,比如晋国就不错……
  @善水心 2017-02-02 21:06:41
  哈哈,那就顺便抢个沙发~
  -----------------------------
  沙发在哪里...
  @Xhui992016 2017-02-01 23:24:28
  晚上好
  -----------------------------
  晚上好
  @鼻孔欲谁穿 2017-01-31 18:41:57
  日常顶帖。
  -----------------------------
  鼻孔你好...
  @善水心 2017-02-03 21:05:29
  准时来了,木有准时更~
  -----------------------------
  略晚...
  @LXL760109 2017-02-03 10:08:36
  D
  -----------------------------
  新年好
  @catslover 2017-02-02 23:46:10
  终于写到子产了,顶一下。
  -----------------------------
  呵呵 子产接下来会是主角之一
  695 子产改革
  695 子产改革

  子曰: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孔子表示,不管谁说子产不仁,他都是不会相信的。
  执政才一年,眼看就要落得跑路的子产是如何获得孔子如此高评价的……

  原来,子产打退堂鼓之时,又是子皮坚决站了出来,不但阻止他逃去晋国,而且把丰卷驱逐出国。
  说一点,丰卷和子产的选择一样,也是逃往晋国……
  子产稳住阵脚后,第一件事情变是请求不要没收丰卷的田地住宅,并于三年之后让丰卷回国复位,而且还把田地住宅悉数退还给他。
  讨厌并提防公孙段,大度原谅公孙段之子丰卷,对待丰氏尚且如此,子产之仁,可见一斑。

  随后,针对国内弊病,趁着弭兵之际子产大胆提出自己的改革政见,具体来说,包括『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管仲相齐之后,这是又一次影响深远的变法改革,比起强大的齐国,郑国唯有更强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比起管仲,『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的郑国赋予子产的是更艰巨的任务,大国夹缝中求生存、贵族多且乱使得子产不仅仅是在经济上做文章;
  但是比起效果,管仲的改革取得了空前成功,齐桓公迅速成为中原霸主,子产的改革我们提到了,就在第一年百姓中的呼声便是希望有人杀死他……

  子产的改革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从这份改革纲领逐一来分析:
  都鄙有章,说的是城市和乡村该有所区别,所以得为城市和乡村分别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
  上下有服,说的是上下尊卑应各有职责,所以国家重新将国民按『士』、『农』、『工』、『商』的等级进行严格区分,各行其业各尽其责;
  田有封洫,这个十分重要,明面上说的是田地之间有水沟为界,实际上暗含的是对过往井田制的抛弃,田与田之间有了界限,正是意味着土地不再都归公家所有;
  庐井有任,说的是房舍和耕地之间能互相照应,具体实施的话其实就是严格户口制度,既便于百姓耕种,也便于日后郑国抽取壮丁进行军事活动;
  大人之忠俭者等,则是根据郑国目前现状,倡导重视肯定忠诚俭朴的卿大夫,同时大力打击骄傲奢侈者。

  子产的理念先进不先进?
  自然是领先于时代的,不是一般的先进。
  子产的理念好不好?
  本来就骄傲奢侈的大夫们表示,这样不好……
  本来能偷税漏税揩公家油的表示,这样不好……
  本来说不定能四处游走,不被拉去做壮丁的表示,这样不好……

  改革总是会伴随着阵痛,因为改革本身就意味着有了问题,有了问题往往就意味着会有既得利益者,当改革的浪潮触及到他们利益的时候,骂声自然也就呼之欲出……
  改革的第一年,百姓唱: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子产,我就帮谁!
  子产对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顶着压力而上,等到了第三年,改革初见成效之时,也就到了大家意识到子产的决定是正确的时候,百姓这时是这样唱的:我有子弟,子产来教诲;我有土田,子产使之增产。万一子产逝世,谁来接替他呢?
  剧透一点,执政20多年后子产去世,百姓又是这样唱的: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百姓将来能依靠谁啊!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没有错,说这话的人是子产,是春秋时期、距今二千多年,来自郑国的子产。
  关于门槛的问题 既然博士提到了 那么欢迎大家简单讨论下吧
  原文 出自 史记 七十列传·循吏列传

  部分内容如下: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为什么我们会在介绍子产的时候追加这一段?
  一是因为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的时候介绍得不多,当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楚庄王之上,算是一个补充;
  而是诸如孙叔敖、子产、乃至晋文公时期的李离还有楚国的石奢等,在史记中被归位一类人,叫做循吏。

  所以我们换个角度,一方面回顾孙叔敖,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子产的形象更加丰满。
  至于李离,本身身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史记中记载的又太少,所以晋文公时期我们没有提...
  接下来我们说说门槛,说实话我在这里其实也挺纠结的...
  庳 本身指的是低、矮
  庳车 就是矮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