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说几句,接下来吴国以及越国的篇幅会越来越重,偏偏左传以及史记中介绍的内容很少。

  为了丰富几位重要人物的形象,我们会参考其他一些史料,比如吴越春秋等等。
  @点点断月点 2017-05-21 22:04:36
  接下来就是夫差和勾践了吧!
  -----------------------------
  夫差是阖闾之子,很快就会到他了,但是之前我们会把阖闾的事情简单交代一下,毕竟吴国的格局可以说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catslover 2017-05-21 21:55:14
  回这条的时候我都起床俩小时了...
  -----------------------------
  那就说明更早了...
  @善水心 2017-05-22 12:24:35
  楼主,今晚二更啊?
  -----------------------------
  好啊...
  @catslover 2017-05-22 20:07:42
  @善水心 2017-05-22 12:24:35
  楼主,今晚二更啊?
  —————————————————
  @o弘毅o 18309楼 2017-05-22 13:53:00
  好啊...
  —————————————————
  小姑娘说话就是让人无法拒绝啊...
  -----------------------------
  我觉得也是...
  @Cassie向阳花 2017-05-22 17:14:06
  顶
  -----------------------------
  向阳花晚上好
  809 郤宛之难
  大家晚上好,我们先来说说郤宛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其实挺重要的,一方面费无极终于把自己给作死了,另一方面这件事情再次把吴国和楚国联系在了一起,后面我们会详细介绍。
  晕 不对 好像得更808...
  808 刺客专诸
  作为刺客,专诸的名气还是挺大的,比如史记的刺客列传就把他排在了前面,我们今天专门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同样,会有少部分内容出自吴越春秋。

  专诸的同时代,在吴国还有另外一个刺客叫做要离,要离的故事要稍微晚上几点,相对来说要离的故事戏剧性更强,争议也更大。
  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离的真实性要更值得怀疑...

  要离的故事原本编排在公元前513年,考虑了很久之后,我还是决定在正文中拿下,因为实在是缺乏正史作为必要的补充。

  更重要的是,在对比完某些细节之后,我感觉要离故事中某些地方存在矛盾,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考虑在后面正文之外聊聊要离。
  808 刺客专诸

  因为季札的贤能,自吴王寿梦去世后诸樊兄弟几人便轮番即位,为的就是把君位名正言顺的传给他;
  因为季札的坚持,余眜去世之后其子吴王僚成为吴国国君,由此引发公子光,也就是吴王阖闾的不满;
  因为刺客专诸,吴王僚被刺杀、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吴国继承人的问题仿佛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至吴国并结识了专诸,故事由此展开。
  说起来,两位认识的这段故事颇为有趣。
  原来,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前往吴国时在路上遇到了他。当时专诸正要和人搏斗,他的气场之强甚至有压倒上万人之势,但是眼看就要逼近对手时忽然听到老婆一声喊,专诸立刻就压住怒火回去了……

  伍子胥想不太明白,为什么专诸对待对手如此强烈的气场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声音而瞬间退却,于是便找专诸问个究竟。
  专诸解释道:您看我的仪表也不像个愚蠢的人吧,能屈服于一人之下的人,一定也能在万人之上。
  按我们现在的话说,专诸的套路其实就是把怕老婆这件事情说得听起来很上档次罢了……

  伍子胥再仔细一端详专诸的面相,认定了他是一个勇士,于是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就此结交。
  接下来,得到吴王僚的接见后伍子胥建议攻打楚国,但是方案很快被公子光给否定,伍子胥也看出公子光其实是不想谋反的意图被伍子胥搅乱,随即伍子胥向公子光献上专诸,并且退居郊外等待时机。
  得到专诸以后,公子光待其如宾客一般,终于是在公元前515年吴王僚大举进攻楚国时找到了机会。

  所谓『此时也,弗可失也』的论断,公子光也正是说给专诸听的。
  然而,机会虽好,专诸当然知道刺杀吴王僚是要付出生命为代价的,所以他一开始其实并不想做这个刺客……
  专诸看来,余眜去世,吴王僚接班,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公子光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按兄终弟及的次序,应当成为国君的是季札;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

  专诸接受了公子光这个看起来合乎情理的理由,然而,即便后来公子光待其不薄,专诸其实还是不想做这个刺客。
  为什么呢?
  我们说了,专诸当然知道刺杀有风险,自己随时可能毙命,毕竟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

  公子光又是这样说的:光之身,子之身也。
  公子光表示自己的身体,也就是专诸的身体,专诸的身后事,也都由他公子光来负责。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专诸没有了任何退路……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整个过程中间公子光并不急于冒进,而是一直在寻找最为成熟的时机。
  向专诸下达刺杀任务之前,公子光表示吴国僚的最爱是美味,尤其是烤鱼,于是专诸甚至是专门在太湖边学起了烤鱼。
  所以对于专诸刺吴王僚一事,后来有好事者就要问了,专诸当时到底用的是什么鱼,竟让能够藏下一枚匕首。

  其实我们的重点在于,鱼肠剑到底是剑还是匕首……
  809 郤宛之难

  专诸刺吴王僚,公子光终究还是成为吴国国君,伍子胥也因把宝押在吴王阖闾这边迎来政治生涯的重大转机。
  说起来的话,伍子胥之所以流落吴国,楚平王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可惜随着楚昭王的即任他已经没有机会去复仇;
  与此同时,费无极的诬陷自然也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可惜,他也没有机会再去复仇,因为,费无极也死了……

  吴国趁着楚国丧礼期间攻打楚国,我们提到一个人,也就是左尹郤宛。
  郤宛为人正直和善,平日在国内人员颇为不错,不过大夫『鄢将师』却和费无极勾结在一起,并且十分憎恨郤宛,所以他的麻烦便来了。
  很快,费无极找到令尹子常,表示郤宛想请他喝酒;
  随后,费无极又告诉郤宛,令尹打算到他家里来喝酒,就这样,两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费无极就安排了一场酒宴……

  费无极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
  其一,令尹子常平素贪财,并且因为这个爱好很容易轻信诬蔑人的话;
  其二,郤宛是伯州犁之子,作为郤氏的一个分支伯州犁在三郤强盛时逃到了楚国,但在伯州犁被楚灵王杀死之后其家族在楚国地位并不算高,所以郤宛说到:我是下贱之人,不足以让令尹到家里来。令尹如果真想要前来,赐给我的恩惠就太大了,但是我没有东西奉献给他,这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呢?
  费无极等的就是这句话……
  费无极表示令尹喜欢皮甲、武器,郤宛不妨选几副出来趁机献给他,以便拉拢关系。

  于是,费无极亲自帮着选了五副皮甲、五种武器,然后放在郤宛家门口。
  等到了设宴的那天,费无极却赶紧向子常报告,表示郤宛把皮甲武器放在门口,令尹此次赴宴恐怕有诈,子常派人侦查一番,果然如费无极所言。
  所以子常吓得是酒也不喝了,赶紧召见鄢将师并把情况告诉他,鄢将师当然就愉快的领兵攻打郤氏去了……

  本来吧,鄢将师下令放火烧郤氏一家时国人其实都坚持不愿放火,但是没办法,鄢将师继续下令并且申令不烧郤家就和郤宛同罪,郤氏最终难逃灭族,郤宛也因此而自杀。
  此外,前令尹阳匄之子『阳令终』和他的弟弟完、佗,以及郤氏之党『晋陈』等人亦被牵连。
  郤宛遇难后,国内怨言一直就没有中断过,进献胙肉的人无不对令尹子常加以指责,沈尹戌对令尹子常就说了:没人知道郤宛、阳令终究竟有什么罪过,但是您却杀了他们,以至于招致指责,到现在没有停止,您到现在都不考虑补救的措施,我实在是有点怀疑。

  沈尹戌怀疑什么呢?
  国人都清楚费无极不是什么好人,他去掉朝吴、赶走蔡侯、诬陷太子建、杀害伍奢、遮蔽君王的耳目,让他听不清看不明,原本温和仁慈、恭敬节俭的楚平王是有机会超过楚成王和楚庄王的,结果因为接近费无极而得不到诸侯的拥戴。现在令尹又杀了几个无罪之人,恐怕因为听信谗言迟早会出事。
  楚平王能不能超过楚成王、楚庄王我们暂且不提,因为费无极以及他干的那些事情,楚平王的口碑无疑是打了很大折扣的,这点我们清楚,子常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沈尹戌一番话之后,子常的确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来,也开始考虑错杀郤宛等人的补救措施。

  如何才能有效缓解舆论的谴责?
  子常表示当然是拿费无极治罪……
  公元前515年,9月16日,令尹子常杀费无极和鄢将师,并将他们的族人全部消灭,国人果然十分高兴,指责的言论随之也逐渐平息下来。
  只是,对于费无极的死,伍子胥是高兴或者是不高兴,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810 鲁昭公奔晋
  810 鲁昭公奔晋

  吴、楚相继出现内乱之后,我们暂时把视线移回中原。
  公元前515年,秋,晋上军将士鞅、宋司城『乐祁犁』、卫大夫北宫喜以及曹、邾、滕人等小国在郑国扈地会见。
  议题有两个,一是由晋国命令安排戍守洛邑之事,二则是商量送鲁昭公回国的问题。

  宋、卫代表认为,鲁国的稳定对自己国家有利,所有坚决请求护送鲁昭公回国,士鞅则认为,此事不能急,得多多分析具体情况。
  士鞅为什么不急于送鲁昭公回国?
  小道消息,他收受了季孙意如的大量好处……

  俗话说拿人手短,既然收了季氏的财礼,士鞅为乐祁犁、北宫喜是这样分析的:本来吧,季孙意如都不知道自己罪过在哪里,结果国君就要攻打打,季孙意如不管是请求囚禁还是请求逃亡当时都没有被同意,关键是鲁昭公最后又没有战胜他而自己跑出国了,这事真不能赖季氏。
  士鞅这么一说,看来鲁昭公落得跑路的下场完全就是自找的嘛……
  接下来士鞅继续说到:季氏恢复原来的职位,是因为上天挽救了季孙意如,叔孙氏害怕祸难泛滥,因而自愿和季氏站在一边,这也是上天的意志。鲁昭公请求齐国帮助三年都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季氏很受百姓的拥护,淮夷人也亲附他。季氏既有上天的赞助,也有百姓的帮助,还有齐国、楚国的支援,而且即便季孙意如拥护诸侯一样的权势,但是他并没有敢把事情公开,事奉国君像在国内一样,所以士鞅的结论是想要送鲁昭公回国实在是件很难办的事情。

  当然了,既然代表着晋国,士鞅终归是要表现出高姿态的,所以他最后对乐祁犁、北宫喜说道:您二位都是为国家考虑的人,想要送回鲁国国君,这也是我的愿望。只要你们二位愿意去包围鲁国,我也跟随你们一同前往,如果不成功,我愿为此而死。
  明明宋、卫都指望着晋国牵头,士鞅却表示愿意配合两国行动,乐祁犁、北宫喜无奈只得赶紧辞退几个小国,并且答复晋国说事情确实有点不太好办……
  既然中原各诸侯明确表态护送鲁昭公回国一事不太好办,三桓对于鲁国的内政自然就要好办的多。

  什么事情要好办的多呢?
  这不季氏家臣阳虎和孟孙何忌马上就出兵攻打鲁昭公所在的郓地……
  子家羁认为,让国君逃亡的,一定就是这批人,上天已经降祸于国君,如果有鬼神,这一战必然失败。
  我们想说的是,即便没有鬼神,因为实力上的巨大差距,鲁昭公必然还是敌不过三桓……

  果不其然,鲁昭公的亲兵根本就不是对手,吃到败仗后鲁昭公只得离开郓地再次逃亡齐国。
  到了公元前514年春,这已经是鲁昭公逃离都城后的第四个年头,这次他决定离开齐国去往晋国的『乾侯』『今河北邯郸市成安县一带』。
  子家羁建议到,既然是有求于晋国,就不该跑到乾侯』去安安稳稳地住着,这样就不会有人还同情他的遭遇,所以还是在鲁国和晋国边境上先等等看,结果鲁昭公仍然坚持派人去请晋国来人迎接他。
  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不管子家羁的话多有道理,鲁昭公好像从来就没有听过他的建议……

  结果晋国果然回话了:上天降祸鲁国,君王长期逗留在外,也不派一个人来问候晋顷公,而是跑去安安稳稳地住在齐国,难道还打算要晋国派人到晋国迎接君王?
  没办法,鲁昭公只得先老老实实回到鲁国的边境上去……
  @点点断月点 2017-05-23 12:12:01
  听说伍子胥把楚平王鞭尸了,可好像没有对费无极鞭尸啊!
  -----------------------------
  伍子胥报复的对象是楚国,收拾费无极显得格局多小啊...
  大家晚上好
  这两天有点忙 时差姐姐批评我招呼不周
  果然大家回帖的积极性就很不高涨了啊...
  811 公族尽灭
  看标题猜国家...
  811 公族尽灭

  公元前514年,4月,郑国国君郑定公去世,在位共计16年,随后其子『姬姬趸』即位,史称『郑献公』。
  由于子产的存在,郑定公在位期间郑国倒也比较平稳,最为典型的便是晋楚争霸的矛盾点已经由早期的郑国转移至鲁国。
  我们多次看到,不是鲁昭公朝见晋国被拒,就是叔孙豹、季孙意如等人先后被晋、楚逮捕,甚至是有生命危险,所以郑定公能够拥有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我们不得不再次对子产的成就表示巨大肯定。

  郑国变故交代完毕之后,我们继续鲁昭公奔晋的话题,不妨一起聊聊晋国,不经意间,这已经是晋顷公在位的第12个年头。
  公元前525年,晋顷公元年,上军将荀吴领兵灭亡戎狄部族陆浑;
  公元前521年,晋顷公五年,士鞅访问鲁国,季孙意如故意用齐国大夫鲍国几年前回到费地的礼节招待士鞅来得罪晋国,鲍国地位低、国家小,士鞅很生气,并且表示回去要专门向晋顷公汇报此事,吓得鲁国赶紧提高了接待的礼节标准;
  公元前519年,晋顷公七年,邾国向晋国告状,中军将韩起『和稀泥』式的把叔孙婼给关押起来,随后晋国对叔孙婼百般刁难,士鞅勒索财物还被叔孙婼送了两顶帽子闹出笑话,最终叔孙婼宁死不屈,晋国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只能放他回国;
  公元前517年,晋顷公九年,黄父之盟,下军将赵鞅代表晋国联合诸侯再次商议安定王室的问题,并在第二年晋荀跞、 赵鞅领兵付诸实施,王子朝逃奔楚国,敬王也回到王城。
  12年的时间里,晋国大大小小也发生了一些事情,但是盘点下来的话,我们发现重大事情的组织者均以六卿为主,基本没晋顷公本人什么事……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随着六卿越来越强盛,晋国君权已经有了转移到强卿之上的趋势。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毕竟晋献公时期遍杀姬姓公族直到晋文公即位以后,和公室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卿士是晋国政坛的主流。

  我们曾经提到,栾氏、郤氏、祁氏以及羊舌氏是当时晋国硕果仅存的四大姬姓家族。
  随着栾氏、郤氏的相继败落,姬姓公族也就仅存祁氏、羊舌氏两家。
  但是到了公元前514年6月,这两家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被灭族的命运……

  说起来,事情原本其实很简单,祁氏家族内部出了一件丑事,家臣『祁胜』、『邬臧』寻求刺激,竟然玩起了互相交换妻子的游戏。
  换妻这样有违伦理的事情我们倒并不陌生,几十年前齐国庆封就曾干过,后来他当然也没有好的下场。
  子曰:叔可忍,婶不可忍。
  祁胜、邬臧闹了这么一出后,作为祁氏宗主的『祁盈』一气之下就逮捕了他们,然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上军佐荀跞亲自跑到晋顷公面前为祁胜、邬臧说话,于是晋顷公又把祁盈给抓了起来。

  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终于看到晋顷公本人亲自参与到大事当中……
  只是,这原本是祁氏的家事,而且看起来祁胜、邬臧两位行为的确不够检点,荀跞为什么要替他们说情?
  道理再简单不过,荀跞收了这两人的好处……

  祁盈被抓之后,他的家臣们坐不住了,当下表示哪怕是一起被杀死,也要让自己的主子听到祁胜和邬臧的死讯,这样好歹还可以痛快一下。
  于是乎,虽然祁胜贿赂了荀跞,虽然荀跞替他们说了情,虽然晋顷公把祁盈给抓了起来,但是愤怒的祁氏家臣还是杀死祁胜、邬臧,随后引起的连锁反应便是祁盈被杀。
  另外,由于羊舌食我被认定是祁盈的党羽,同样遭来杀身之祸,祁氏、羊舌氏也就此被灭族。

  痛快过后,是巨大的代价。
  若干年以后,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晋国本身。
  @catslover 2017-05-24 22:52:31
  晋国内斗就是人头滚滚啊,相比而言,鲁国的内斗简直儿戏。
  -----------------------------
  毕竟大家都有血缘关系 不少下手啊 你看这优势不就显露出来了么...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7-05-25 11:31:14
  周四好~~楼楼好久没白天现身了
  -----------------------------
  潜水姐批评的是...
  @点点断月点 2017-05-25 17:26:13
  活捉卖萌楼主一只,春秋战争还是太少了,还是喜欢沙场铁血些!
  -----------------------------
  呵呵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吧 真正战争多的年代我个人认为其实太残酷 苦的都是老百姓
  @Cassie向阳花 2017-05-25 11:24:39
  顶
  -----------------------------
  向阳花晚上好
  812 六卿皆大
  先简单剧透几句吧

  接下来,我们重点要介绍的是吴国的崛起 从目前来看 随着吴王阖闾夺权、以及伍子胥正式登台,吴国已经具备争霸的条件。
  在说起吴国争霸的同时,有两个人也是重点,一个是伯嚭,算是大反派,某种意义上讲是他的存在导致了吴国迅速衰落,另一个人是孙武,也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武这个人很不好介绍,因为首先关于到底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都争论了很久,关于他的事迹不仅模糊,而且很不连贯,我们尽量把孙武这个人介绍好。

  同时,我个人的观点,孙武以及前面介绍的老子,其实算是比较类似,他们活着的时候干了些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吴国之外,我们还会有几条线,与中原几个主要国家有关。
  一是三晋的崛起,伴随着王室的没落;
  二是三桓的强大,孔子的堕三都;
  三是齐国田氏的经历,以及齐国内政变迁;

  某种意义上讲,这三件事情有共通之处,能够反映社会格局的变化和历史的进程;
  但是细节来看各国区别又还是比较大,并且发生的时间稍有先后。
  812 六卿皆大

  因为夏姬,很早我们便提到过羊舌食我,这个从出生起就被扣上狼子野心帽子的人。
  当年,羊舌肸执意要娶夏姬的女儿,结果遭到羊舌肸母亲的坚决反对,羊舌肸母亲认为夏姬太不吉利,娶她的女儿同样也是不吉利的事情。
  后来,羊舌肸的确因为害怕而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晋平公却不这个信邪还是强迫他娶了夏姬之女,并且生下羊舌食我。

  羊舌食我出生不久,羊舌肸母亲,也就是羊舌食我的奶奶听到他的哭声后断定这是豺狼的声音,豺狼似的男子必然会有野心,并且会毁掉羊舌氏。
  所谓的狼子野心,当然是羊舌食我奶奶对他的偏见,或者说对夏姬的偏见,后来羊舌食我究竟有没有狼子野心不太好说,但是羊舌氏的确毁在了他这一代……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羊舌氏一族究竟是毁在了羊舌食我,还是毁在了祁盈,又或者是毁在了六卿越来越强势却又离德行二字越来越远之上,这倒是个大大的疑问。

  既然说起六卿,我们不妨看看晋国三军六卿目前的现状。
  公元前514年,秋,中军将韩起去世,原中军佐魏舒高升,所以目前三军六卿依次为中军将魏舒,中军佐士鞅;上军将荀跞,上军佐赵鞅;下军将荀寅,下军佐『韩不信』。
  韩不信当然不是韩信,而是韩起之孙,公元前566年,韩厥告老,长子韩无忌以身体有残疾为由推荐自己的弟弟韩起,韩起自此步入晋国政坛,并且自公元前541年赵武去世后担任中军将足足27年时间,所以活跃政治舞台时间超长的韩起传位于自己的孙子韩不信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韩不信的父亲『韩须』实在是熬不住了……

  顺便提一点,此次六卿人事变动规则其实很简单,韩氏从最高位中军将直接跌为下军佐,其他五位则依次提升一级,最为耀眼的无疑是升为中军将的魏舒。
  魏舒执政之后,他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祁氏、羊舌氏灭族之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件事情上,魏舒是这样做的,他把祁氏、羊舌氏的土地分别分割为七个县和三个县,并委派不同的大夫,具体来说,士景伯任邬大夫、贾辛任祁大夫、司马督任平陵大夫、『魏戊』任梗阳大夫、『知徐吾』任涂水大夫、『韩固』任马首大夫、『孟丙』任孟大夫、『乐霄』任铜鞮大夫、『赵朝』任平阳大夫、『僚安』任杨氏大夫。

  十位大夫之中,贾辛、司马督被提拔的理由是曾经为王室出过力,魏戊、徐吾、赵朝、韩固四位是出自六卿的庶子,比如魏戊便是魏舒之子,其他四位则是因贤能而被魏舒提拔。
  有意思的是,虽然魏舒在为十个县选择大夫时标准还算严格,但是对于把一个县给自己儿子的安排,魏舒还是颇有一丝顾虑。
  大夫『成鱄』『音同专』是这么宽慰魏舒的:魏戊的为人,远不忘国君,近不逼同事,处在有利的地位上会想到道义,处在困难之中也会想到保持纯正,有保持礼义之心而没有过度的行动,给他一个县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后来,就连孔子都听说了魏舒处理祁氏、羊舌氏土地以及提拔贤人后也都是大加赞赏,子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孔子看来,在近处魏舒不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也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了。
  成鱄的话说的的确很好听,孔子的评价也比较高,所以魏舒的做法的确就应当受到称赞?

  某种程度来看,魏舒对于祁氏、羊舌氏灭族之后的收尾工作做得的确无可挑剔,毕竟孔子都表示可谓义矣……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祁氏、羊舌氏灭族的根源正是在于六卿的强横,无论是韩起,又或者是魏舒,他们每一个重大决策实际上意味着晋益弱,而六卿皆大。
  @点点断月点 2017-05-25 17:26:13
  活捉卖萌楼主一只,春秋战争还是太少了,还是喜欢沙场铁血些!
  -----------------------------
  @o弘毅o 2017-05-25 22:02:40
  呵呵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吧 真正战争多的年代我个人认为其实太残酷 苦的都是老百姓
  -----------------------------
  @catslover 2017-05-25 22:21:36
  中国不是有句话么: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一点不错。春秋的战争还保留一些仪式化的特征,战国的战争就特别残酷了,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这是不是从孙膑开始的?
  -----------------------------
  其实我倒是觉得没必要把历史割裂开来看,孙膑的军事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此前已有军事思想的延续,只是很多古兵法现在已经失传,我们看不到其精髓。
  孙膑想要斩草除根,我觉得还是因为时代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春秋的礼仪彻底被遗弃的时候,大家自然就撩起袖子拼命了...
  @点点断月点 2017-05-25 22:46:52
  @点点断月点 2017-05-25 17:26:13
  活捉卖萌楼主一只,春秋战争还是太少了,还是喜欢沙场铁血些!
  —————————————————
  @o弘毅o 2017-05-25 22:02:40
  呵呵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吧 真正战争多的年代我个人认为其实太残酷 苦的都是老百姓
  —————————————————
  @catslover 2017-05-25 22:21:36
  很久以前是人和野兽的搏斗,后来是人和人的搏斗!外患即除,就是内斗了!..
  -----------------------------
  人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点点断月点 2017-05-25 17:26:13
  活捉卖萌楼主一只,春秋战争还是太少了,还是喜欢沙场铁血些!
  -----------------------------
  @o弘毅o 2017-05-25 22:02:40
  呵呵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吧 真正战争多的年代我个人认为其实太残酷 苦的都是老百姓
  -----------------------------
  @catslover 2017-05-25 22:21:36
  中国不是有句话么: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一点不错。春秋的战争还保留一些仪式化的特征,战国的战争就特别残酷了,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这是不是从孙膑开始的?
  -----------------------------
  @o弘毅o 2017-05-25 22:28:12
  其实我倒是觉得没必要把历史割裂开来看,孙膑的军事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此前已有军事思想的延续,只是很多古兵法现在已经失传,我们看不到其精髓。
  孙膑想要斩草除根,我觉得还是因为时代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春秋的礼仪彻底被遗弃的时候,大家自然就撩起袖子拼命了...
  -----------------------------
  @catslover 2017-05-25 22:46:24
  是的,任何思想或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有其背后的客观规律,孙膑的思想是应运而生,他在那个时代算是个集大成的代表人物。
  -----------------------------
  @征岚雪影 2017-05-26 09:46:43
  战争发展到现代,不考虑政治平衡的话强国打弱国连有生力量都不用消灭了。控制物资、能源和信息通道,战场单方面透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连敌人的面都看不见,拼命都没得拼。
  未来战场可能一个人都不用死,软杀伤手段就能摧毁敌方,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
  我个人倒是觉得,未来战场可能一个人都不用死,这是建立在必要的文明和约束基础之上,这样的战争模式更加符合当下大国的利益,比如美国入侵其它小国家现在基本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不少小国最终还是会大量的流血牺牲。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7-05-26 16:55:56
  断断续续看,也快要赶上楼主了,留点存货慢慢看
  -----------------------------
  还带留存货的...
  @善水心 2017-05-26 11:44:21
  顶顶O(∩_∩)O~~
  -----------------------------
  小姑娘晚上好
  跟你汇报一下 昨天晚上熬夜到2点多 总算是把要离的番外单独写好了
  813 如皋射雉
  今天我们聊的是一件小事
  813 如皋射雉

  祁氏、羊舌氏被灭族以及土地被瓜分一事我们提到,尽管新任中军将魏舒的做法可圈可点,但毕竟随着祁氏、羊舌氏的陨落,晋国朝中再无姬姓公族。
  魏舒安排的十位大夫之中,有一位叫做贾辛,他出任的是祁县大夫『今山西晋中市祁县一带』。
  在他上任的前后,我们聊聊关于几件有趣的事情。

  首先,贾辛此前有过出场,公元前520年,晋国籍谈、荀跞、贾辛、司马督等人领兵勤王,一举收回被王子朝占领的阴地、侯氏、溪泉等地。
  虽然敬王过早欢送晋军回国导致接下来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但是毕竟贾辛和司马督也是为王室出过力的人,这也是魏舒提拔他的重要理由。
  其次,说起这位贾辛呢,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丑……

  丑到什么地步了呢?
  丑到后来他娶了个老婆,老婆因为这事整整三年不说也不笑……
  但是后来,贾辛的老婆终于还是笑了。

  原来,有一次贾辛载着车子带着老婆来到了沼泽地,随后弯弓射箭并射中野鸡,也就此获得老婆的芳心。
  就为了只野鸡?
  贾辛一开始其实也很纳闷,但是后来他想明白了,其实是射中野鸡一事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才能,也因此而打动自己的老婆。

  再后来,贾辛的事迹成为了一个典故,叫做『如皋射雉』,皋指的就是沼泽地。
  如皋射雉这个励志的典故告诉我们,人丑就要多读书,只要有真本事,一样是可以获得妹子欢心的。
  当然了,如果能够像贾大夫一样载车带妹子出去兜兜风、打打猎的话,效果可能更佳……

  贾辛被提拔为祁县大夫,同时魏舒之子魏戊也出任梗阳大夫『今山西太原市清徐县一带』,当年冬季梗阳便有一起诉讼案件,魏戊一时不能判定,于是便把案件上报给了魏舒。
  魏舒会怎么断案呢?
  这不诉讼一方有人得知消息后赶紧就送了女乐,也就是歌舞艺人给魏舒,魏舒准备笑纳,所以魏戊就头疼了,毕竟这是毁他老爹名节的事情……

  魏戊对魏舒的两个下属『阎没』、『女宽』是这样说的:你们的主人一向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现在因为梗阳人行贿而损害了名声,那是万万不可以的,你们两位一定要去劝谏他。
  好了,阎没、女宽两人答应之后便娶朝见魏舒,朝见完了之后留在魏舒的院子里不肯走。
  等到魏舒准备吃饭问起谁还在庭院里时,侍从才告诉了他,于是魏舒便叫阎没、女宽过来陪他一起用膳。

  饭菜上桌,吃饭时阎没、女宽两人不停叹息,前后一共三次,于是魏舒不明白了,便问到:听说,人们只有在吃东西的时候可以忘记忧愁,你们吃一顿饭的工夫里叹息了三次,这是为什么?。
  魏舒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小人,贪心不足。食物刚送上来的时候,担心不够吃,因此叹息;吃到一半的时候不禁私下责备,因为主人赐给我们食物,哪有不够吃的道理,所以在此叹息;等到您吃完了,我们想到,但愿我们小人的胃口,也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也就知足了,因此第三次叹息。
  谁回答的呢?
  两人异口同声……

  所以魏舒也听明白了,阎没、女宽两人三次叹息的其实并不是食物,也不是吃饭的问题,真正叹息的只有一个主题,也就是贪。
  最后,魏舒表示阎没、女宽两人讲的很好,并且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Xhui992016 2017-05-26 21:38:40
  晚上好
  -----------------------------
  呵呵 晚上好
  @LXL760109 2017-05-26 23:47:04
  1
  -----------------------------
  呵呵 好久不见
  @善水心 2017-05-26 21:44:46
  呵呵,还好最后贾辛的老婆被打动了,要是不说不笑一辈子得多痛苦啊……
  -----------------------------
  呵呵 小姑娘这是又多愁善感了啊
  @Cassie向阳花 2017-05-27 08:25:41
  顶
  -----------------------------
  向阳花好
  @点点断月点 2017-05-26 23:47:50
  是啊,真要这样还不如死了好啊!反正也没多少错别。
  -----------------------------
  如此来看 点点应该是妹子了
  大家晚上好
  刚刚无意看到煮酒有个朋友同期开的春秋贴都已经出版了,感觉很惭愧啊...
  814 伯嚭奔吴
  814 伯嚭奔吴

  公元前515年,专诸刺吴王僚;
  公元前514年,吴国进入吴王阖闾元年。
  不出意外,进献专诸有功的伍子胥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他被任命为『行人』并参政议国事。

  周礼来看,春秋时天子下属行人有大行人、小行人之分,大行人掌大宾及大客之仪,小行人掌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事。
  到了诸侯国这一级,行人分得就没有这么细,凡是大、小行人该干的活通通都归他们管,从吴王僚时期隐居郊外种地到如今成为吴国行人,伍子胥终于是正式进入到吴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同样从楚国逃亡至吴国,且被提拔为大夫的人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这个人叫『伯嚭』『音同匹』。

  血缘关系来看,伯嚭是伯州犁之孙,郤宛之子。
  因费无极的诬陷,郤氏在楚国遭到灭族之痛,虽然费无极也在不久之后被令尹子常诛杀,幸免于难的伯嚭却只得逃到吴国。
  经历来看,伯嚭同伍子胥可谓同病相怜,都是被费无极所害,都是落得家破人亡,都是从楚国逃到吴国,并且后来在吴国身居高位,当然了,伯嚭的故事还在后面,我们还是先说伍子胥……

  伍子胥为什么会出任行人之官?
  这与吴王阖闾弑君篡权的继位方式有关,一来担心不得民心,二来害怕诸侯不信任他,所以吴王阖闾安排伍子胥负责接待、外交的行人,为的就是想改善内外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作为行人的伍子胥还被允许参议国事,足见吴王阖闾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至于伍子胥会如何参政,他和吴王阖闾之间有过一段对话:
  吴王阖闾:吴国偏远,地形险阻、气候潮湿,还有长江、大海的危害,君无防守设置,民无依靠,仓库没有建立起来,田地也没有开垦,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伍子胥:治国之道,使国君安定、民众有秩序,那才是上策。
  吴王阖闾:手段是什么呢?
  伍子胥:要想安君治民、兴霸成王,既让近处的人服从,又制服远方的人,就一定得先筑起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
  吴王阖闾:除此之外,还有没有能够利用天气之数来威慑邻国的办法呢?
  伍子胥:有。

  于是,吴王阖闾放心的把城邑设计改造之事交给了伍子胥,伍子胥也开始了他的精彩表演:
  他先是派人观察土地、探测水文,仿照上天、效法大地,建造大城,城墙周长四十七里,陆地上的城门有八个,用来象征天空八个方向来的风;
  水路上的城门也有八个,用来模仿大地边缘八个方向的门窗。
  随后,伍子胥又令人修筑小城,小城周长十里,陆地上设城门三个。

  等到城郭建成、仓库完备之后,吴王阖闾一心想着收拾投奔楚国的公子掩馀和公子烛庸,于是练兵提高战斗力的任务又摆在面前。
  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吴军的战斗力呢?
  实事求是的说,这方面并不是伍子胥的特长……

  但是伍子胥也不是没有办法,他知道有一个人精通兵法,可以轻松击退敌人,只要把他举荐给吴王阖闾,提高吴军战斗力的问题便可轻易解决。
  这个人是会谁?
  不久之后我们再欢迎他隆重出场……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这个人是谁了,接下来不久我们会专门介绍他。
  @禅___静 2017-05-28 22:24:46
  楼主一到假期就忙着泡妞!
  -----------------------------
  这说明我平时还是在干正事啊
  @Cassie向阳花 2017-05-28 09:40:27
  顶
  -----------------------------
  向阳花好
  大家节日好
  815 晋铸刑鼎
  子产铸刑鼎的事情前面我们重点作过介绍,当时我们应该就说过,晋国每过多久也干了这事。
  不过晋国这事和郑国还是有一定区别,其影响力也远不如郑国,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妨简单了解一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