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片汤2016 2017-06-20 08:51:23
  顶
  -----------------------------
  呵呵 片汤早啊
  最近沙发都是白捡的感觉...
  839 陪臣执国命
  接下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会介绍鲁国
  之所以介绍鲁国,是因为三桓专政导致鲁昭公客死晋国之后,鲁国内政专权的情况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
  839 陪臣执国命

  随着楚昭王复郢,吴、楚争端暂时消停,我们把视线再次移回中原一带。
  就在吴国退兵后不久,晋中军将士鞅领兵包围鲜虞,这是继针对两年前鲜虞击败晋军并俘大夫观虎的一次报复行动,看来随着戎狄势力对晋国的冲突愈发频繁,晋定公想要复霸中原的难度也是与日俱增。
  至于中原最大的新闻,无疑是鲁三桓之首季孙意如的去世,以及季氏家臣的夺权……

  公元前505年6月,秦伐吴前夕,季孙意如视察季氏城邑『东野』,结果意外死于途中。
  顺便提一点,随后不久叔孙氏宗主叔孙不敢也去世,虽说三桓还有孟氏,但是我们知道孟氏的影响力在三桓中历来最弱,鲁国政坛短暂陷入真空期。
  自公元前535年谥号为季武子的季孙宿去世之后,其孙季孙意如担任季氏宗主近30年,因为三桓对鲁昭公的压制,季孙意如更是摄政近十年,正是在他担任执政的时期,鲁国君权严重旁落,开创了一股很不好的风气。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股风气很快就蔓延到季氏家臣中,要说的这位正是阳虎,也就是当年戏弄过孔子的那个人。
  原来,季孙意如去世之后,其子『季孙斯』成为新任宗主,季孙意如的葬礼上,阳虎准备用美玉随葬,却遭到季孙斯宠臣『仲梁怀』的反对。
  仲梁怀认为,当年鲁昭公出走后季孙意如摄政行君事,所以佩戴『玙璠』『音同雨凡』祭宗庙,玙璠也就是美玉。如今鲁定公已立,季孙意如恢复臣位,时代变了,待遇也变了,自然不能再用美玉随葬。
  于是乎,阳虎想赶走跟他唱反调的仲梁怀,管他主人是谁……

  紧接着,季孙意如的葬礼结束后,新任季氏宗主季孙斯再次巡视东野。
  途径费邑时,费邑宰『子泄』前往郊外迎接慰劳,季孙斯也很客气,对子泄显得十分尊敬,偏偏子泄慰劳仲梁怀时,仲梁怀对费邑宰一点也不感冒。
  于是乎,子泄问阳虎:您是不是准备把仲梁怀给赶走?

  所以问题就来了,虽然仲梁怀接连得罪阳虎、子泄,毕竟他是宗主季孙斯的宠臣,毕竟阳虎不过是季氏的家臣,子泄也不过是费邑宰,他们又如何能赶走仲梁怀?
  阳虎表示有办法,公元前505年9月,阳虎先是将季孙斯囚禁起来,随后果断驱逐仲梁怀。
  为了驱逐仲梁,阳虎还真是会想办法……

  整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阳虎表示既然季孙意如作为臣子敢拿国君下手,那么他作为季氏的家臣把宗主关起来也是很科学的……
  为了证明自己符合科学,阳虎一并囚禁了季孙斯的堂兄弟『公父歜』『音同处』,并杀死不听话的『公何藐』,再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10月12日,阳虎与季孙斯盟誓达成一致意见,随后驱逐公父歜和大夫『秦遄』,此次闹剧算是平息下来。
  所以,阳虎与季孙斯达成的是怎样的意见?
  阳虎宣布,从此以后,他才是季氏的当家人,换句话说,他才是鲁国最大的权臣,三桓都得听他的……

  有意思的是,掌权后的阳虎为了组建自己的新领导班子,想到了此前在鲁国颇有名望又郁郁不得志的一个人,也就是17岁时被他欺负过的孔子。
  此时的孔子已经40多岁,对于阳虎的邀请,本来做官就不得志孔子明确表示了拒绝。
  孔子看来,阳虎这叫『陪臣执国命』,意思是诸侯国命运掌握在了家臣手中,所以『三世希不失矣』。

  换句话说,由家臣执政三代之后基本就会垮台,孔子才不愿跟着阳虎趟浑水。
  孔子非但是不愿趟浑水,干脆辞去官职,潜心研究起诗、书、礼、乐来。
  你还别说,如此一来,孔子在学问方面的名气倒也越来越大,各地跑来做他学生、请教学问的人竟也多了起来……
  @catslover 2017-06-20 23:49:29
  阳虎这个神人也出场了...
  -----------------------------
  看来时差姐姐很喜欢他啊...
  @举头望苹果 2017-06-21 13:48:38
  659页是不是有部分被崖叔吃了,正讲着三国伐齐,接着就总结楚庄王的一生,没有怎么死的?
  -----------------------------
  哪里有659页,总共还不到200页啊。
  @举头望苹果 2017-06-21 13:48:38
  659页是不是有部分被崖叔吃了,正讲着三国伐齐,接着就总结楚庄王的一生,没有怎么死的?
  -----------------------------
  呵呵 我回过头看了看上下文
  是这个样子的 这算是我一个管用的套路吧 就是在介绍事件的时候尽量以事件线为主线,好处是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一目了然,对于先秦史不熟悉的朋友,不仅可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可以知道先后的顺序

  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有些时候叙述就会不太连贯,比如某件历史事件可能持续好几年、甚至更长,我们讲讲停停,来回穿插容易弄得支离破碎
  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会在某个阶段做简要的回顾,弥补这个缺点。

  此外,限于资料久远,很多人原本干得轰轰烈烈的,死得一点征兆都没有,这是很尴尬的事情...
  比如你提到的楚庄王,刚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去世,而且又是一位值得重点介绍的人物,所以我们会停下来给他一个交代再继续
  先更
  抱歉最近一直都有点晚
  对了,小姑娘怎么突然就没冒泡了?
  840 郑灭许国
  840 郑灭许国

  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孔子以为,天下有道的时候,礼乐和打仗都由天子来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就变成了由诸侯来决定。由诸侯作决定,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作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家臣作决定,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三代。
  所谓陪臣执国命,孔子说的正是阳虎,只是比起孔子说的三代来,阳虎风光了其实也就三年的时间……

  时间来到公元前504年春,楚国疲软之际,郑国前执政游吉之子『游速』领兵攻打并一举灭亡许国,许君许男斯还被带回郑国。
  许男斯的男字告诉我们许国爵位并不是太高,事实上,号称『四岳之后』的许国是周朝建立之后为数不多的男爵诸侯国。
  当然了,此四岳非彼五岳,说的是上古尧舜时期的臣子……

  作为姜姓诸侯国,许国紧邻郑国而居于楚国以北,春秋以来,自郑庄公联合齐、鲁两国伐许,许国一度沦为郑国的附庸后,郑、许两国关系一直比较僵化,以至于从公元前576年到公元前506年的70年间许国一度迁都多达6次。
  虽然楚国一度同许国关系也不好,典型比如公元前654年楚成王为对抗齐桓公所采取的围许救郑,但是此后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势许国倒也成为了楚国的附庸。
  一度郑、许矛盾激化,也正是因为楚国的强大才被压了下来。

  如今楚昭王复入郢都惊魂未定,随时又都可能面临来自吴国的威胁,郑国终于是看准时机一举灭亡许国,不过郑献公没想到的是,虽然楚昭王此时的确无暇顾及,但是晋定公却找上门来了……
  准确点说,其实是鲁定公发兵攻打郑国,为的是讨好晋国;
  再准确点说,具体运作的人是鲁国当今第一权臣阳虎……

  由鲁攻打郑国,需要经过卫国,去的时候,鲁国并没有向卫国借路,等到回来的时候,鲁国还是没打算向卫国借路,阳虎直接令季孙斯、孟孙何忌领兵从卫国都城的南门进入,再从东门出去,简直就是把卫国当做了自家的菜园子。
  这下好了,卫灵公不淡定了,马上就要派兵追赶鲁军……
  卫国大夫『公叔发』本已告老还乡,听闻此事后赶紧坐车进见卫灵公,一番劝谏后卫灵公终于是决定不再追究,其实公叔发的道理也很简单,反正上天会要让阳虎的罪过增多而使他灭亡,不如等着就行了……

  到了夏季的时候,季孙斯被派往晋国,任务是奉上来自郑国的俘虏,孟孙何忌一开始并不愿意,但是仍被阳虎前行派到晋国,任务则是向晋均夫人进献财礼。
  一方面,阳虎使用强权手段打压三桓,另一方面,阳虎又积极讨好晋国寻找靠山,如此来看。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此外,柏举之战之后我们就总结到,吴国的崛起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它的成功更是绝非偶然。
  公元前504年4月,吴军再次与楚军交战,此次领兵的是太子『终累』,他带领吴军击败了楚国的水军,并俘获『潘子臣』等数名大夫,楚国上下大为恐惧,甚至到了害怕灭亡的地步。
  随后不久,子期带着陆军再次被吴军击败,水路、陆路双双失灵,顶替子常已经升为令尹的宜申却笑了……

  令尹宜申高兴什么呢?
  他表示,楚国上下终于是知道怕了,既然知道害怕了,所以楚国也就可以安心治理了。
  所谓不破不立,为了重新整治楚国,令尹宜申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迁都。
  @catslover 2017-06-22 00:51:23
  “阳虎直接令季孙斯、孟孙何忌领兵从卫国都城的南门进入”——这派头是不是有清末民初某些枭雄的风采?
  -----------------------------
  呵呵 接下来我们还会重点关注这位陪臣的
  后面的几个细节来看 其实我觉得他也没那么嚣张 很多事情还是有所顾忌的
  @点点断月点 2017-06-21 22:31:05
  这许国也是够悲剧的,人人喊打啊!
  -----------------------------
  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总是很悲剧的...
  841 儋翩之乱
  841 儋翩之乱

  公元前504年,楚都城郢都被攻破之后的第二年,吴军的持续压力之下,令尹宜申将都城迁徙至『鄀都』『今湖北宜城县一带』。
  从早期的楚都丹阳,到楚文王迁于郢都,再到如今的鄀都,一步步见证着楚国的变化。
  对鄀有点印象都还记得,晋文公、秦穆公、楚穆王三雄并立的年代,鄀国在夹缝中无论怎样取舍都是被欺负的对象,最终秦取鄀国都城商密,鄀国迁都至今湖北宜城一带沦为楚国附庸后仍旧不能避免被楚国吞并的命运。

  从鄀国到鄀都,除了弱国无外交外,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楚国同样只得想办法先避开吴国的锋芒……
  当然了,迁都历来都不是什么大新闻,春秋时期典型比如此前被郑国所灭的许国,一度就频繁迁都,再比如强如晋国在曲沃代翼之后也经历了几次迁都,不过对于迁都感触最深的应该还是周朝的天子们。
  毕竟因为东迁一事,整个周朝直接就被后人分成了西周和东周,而分割开来的标准也很简单:东周的天子实在太弱,完全跟西周没法比……

  这不虽然景王于一年前趁着楚国的动荡杀死王子朝,但是王子朝的部下却依然活跃,比如余党『儋翩』就率领王子朝的部下,并且联合郑国准备在成周发动叛乱。
  郑国倒也相当配合,接连攻打了属于王室的冯地、滑地、胥靡、负黍、狐人、阙外等六邑……
  作为回应,晋国再次派了大夫『阎没』勤王,晋军于6月抵达成周戌守,并协助敬王在胥靡筑城,双方暂时又进入到对峙状态。

  到了12月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敬王想想还是躲到周邑姑莸,儋翩之乱意味着王子朝虽死,但是动乱仍未平息。
  公元前503年2月,儋翩领兵进入周邑仪栗,正式宣告叛变。
  4月,单穆公之子『单武公』、刘文公之子『刘桓公』击败叛军尹氏;
  11月,叛军逐渐失势,单武公、刘桓公于迎接姑莸敬王,晋国则派籍秦护送敬王,刚好一年之后敬王再度回到王城。

  到了公元前502年3月,单武公、刘桓公继续出兵收复失地,谷城、仪栗、简城、盂地等城邑相继被拿下,这也宣告着持续了几十年的王子朝之乱终于曲终落幕。
  与王子朝一战,敬王是不是最后的赢家?
  实在很难说,毕竟哪怕王子朝早已死去,面对儋翩带领的王子朝余党,敬王所做的不过是在晋国的庇护下躲了足足一年……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到了这一年的秋季,晋中军将士鞅领兵包围郑国虫牢,说明比起敬王来,晋国才是中原秩序的维护者。

  至于儋翩之乱持续的2年多时间内中原的秩序情况,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小结:
  公元前504年8月,宋司城乐祁向宋景公申请出使晋国,上军将赵鞅接待乐祁并一起喝酒,乐祁献上六十面杨木盾牌作为礼物,随后却被晋国逮捕……
  乐祁为什么会被俘?
  他的家臣『陈寅』看得很透彻:过去宋国事奉的是范氏,乐祁却把礼物送给了赵氏,重点是赵氏级别明显比范氏低,更大的领导士鞅当然生气了……

  随后不久,鲁国阳虎于鲁定公以及三桓盟誓,继续巩固了他在鲁国的地位;
  公元前503年春,齐景公将郓地、阳关归还给鲁国;
  到了秋季,齐景公又与郑献公结盟,卫灵公则有了背叛晋国的想法并于随后与齐景公结盟。

  齐郑卫联盟之后,鲁国成为齐景公第一个瞄准的对象,鲁国第一权臣阳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由王子朝引起的这场动乱我们断断续续介绍了很长时间
  作为春秋时期,乃至整个周朝王室最后一场动乱,这场内乱影响还是很大的。
  明天我们对这场动乱,以及春秋时期几次王室动乱做一个简要的小结。
  @禅___静 2017-06-22 22:54:08
  小岳岳晚安~
  -----------------------------
  才女晚安
  @善水心 2017-06-23 20:57:45
  哎呀,感觉落下很多啊~
  -----------------------------
  哎 小姑娘再不来我得伤心了
  @catslover 2017-06-22 00:51:23
  “阳虎直接令季孙斯、孟孙何忌领兵从卫国都城的南门进入”——这派头是不是有清末民初某些枭雄的风采?
  -----------------------------
  @o弘毅o 2017-06-22 22:13:04
  呵呵 接下来我们还会重点关注这位陪臣的
  后面的几个细节来看 其实我觉得他也没那么嚣张 很多事情还是有所顾忌的
  -----------------------------
  @catslover 2017-06-23 21:37:35
  枭雄也是有分寸的,阳虎总给我一种生错了时代的感觉。
  -----------------------------
  呵呵 其实我觉得他生在那个时代是很有意义的
  阳虎的存在 就是为了更加鲜明的说明礼制的崩塌
  诸侯可以欺负天子 公卿可以欺负诸侯
  阳虎作为家臣也能欺负公卿

  如此一来 我们就看到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当然了,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就好。
  @Cassie向阳花 2017-06-23 09:58:06
  顶
  -----------------------------
  向阳花好
  842 大长篇之王室挽歌
  842 大长篇之王室挽歌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因为王子朝之乱,我们对老子惊鸿一瞥;
  因为道德经,我们得知老子对于战争其实是反对的,天下有道,战马用于耕田种地,天下无道,战马当然只得生于战场。

  何为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恒道。
  能够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之道;
  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周天子,因为一次次王室的动乱,也不再是天底下永远的共主。

  公元前694年,王子克之乱。
  当时,庄王经济拮据,拮据到桓王的安葬费用都不好解决,周公黑肩却密谋杀庄王而立王子克,多亏阴谋败落庄王才躲过一劫,王子克此后杳无踪迹;

  公元前675年,王子颓之乱。
  当时,惠王一贪再贪,引来众大夫严重不满,甚至干脆拥立王子颓宣告叛乱,惠王一度流亡郑国,多亏郑厉公平息动乱,王子颓短暂篡权后被杀;

  公元前636年,王子带之乱。
  当时,襄王不顾影响而娶狄人隗氏,结果被兄弟王子带戴绿帽,襄王一度也被王子带打到郑国避难,多亏上任不久的晋文公勤王,不过晋文公提出日后按天子规格举行葬礼的要求着实为难了襄王一番。

  好的消息是,此后的百余年时间里,王室内部没有出现大的内乱;
  坏的消息是,当王子朝之乱终于还是到来之时,我们发现这次内乱形势更加复杂、持续时间更久,死伤人数更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深远……

  表面来看,王子朝之乱的起因类似于王子克之乱,都是天子对继承人的人选摇摆不定,以至于后人争权夺势;
  但是从过程来看,王子朝之乱卷入大量王族及公卿势力,王子朝本身只是这场动乱中的部分之一。
  鉴于此,鉴于春秋时代已经进入到尾声阶段,我们不妨对此次动乱进行一个全面而简要的回顾。

  公元前545年,灵王去世,景王即位。
  想当初,灵王在世,灵王弟弟『儋季』去世时,儋季之子『儋括』进见灵王,来自单国的侍卫『公子愆期』在听到儋括的叹气声之后向灵王表示儋括一点都不悲伤,目光到处张望心怀远大,日后必有谋反之心。
  灵王并没有因为侍卫的推断而杀儋括,到了公元前543年,景王在位的第二年,儋括果然准备拥立景王的弟弟王子『佞夫』,多亏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等人联手平定叛乱,儋括逃亡晋国,王子佞夫被杀,王子朝之乱前面的这场内乱才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来。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真正想谋反的人是儋括,王子佞夫其实并不知情……

  公元前535年,单献公弃亲族而启用外来的臣子,反遭单襄公、单顷公族人杀死,于是有了单成公;
  公元前531年,单成公会见晋中军将韩起时礼数尽不周到,羊舌肸断言他以时日无多,同年单成公的去世印证了羊舌肸的预言;
  公元前530年,周邑『原地』的『原伯绞』太过残暴,原地大众将赶走绞;同年甘简公因为没有儿子而立了兄弟甘悼公为国君,甘成公、甘景公的族人贿赂刘献公,甘悼公被杀,甘成公之孙被拥立成为国君,也就是甘平公。
  种种迹象表明,王子朝之乱虽然出现在景王去世以后,但此时的王室已经乱象尽显。

  公元前527年,景王嘲笑晋国史官籍谈数典忘祖,回过头来反被羊舌肸讥讽『一动而失二礼』。
  公元前520年,景王去世,几天后刘献公去世,单穆公拥立刘献公庶子刘文公继位,单、刘二族后来也成为了支持敬王的中坚力量。
  因为太子寿的早逝,景王生前立王子猛为太子,后又因景王更加偏爱王子朝,于是又决定废王子猛。
  为了废太子,支持王子朝的宾起给景王讲了公鸡自断其尾的故事,随后景王不惜以杀死支持太子的单穆公和刘献公为代价,结果景王还没来得及动手就因心疾而死,单、刘等族迅速拥立王子猛上位,同时也正因为法定继承人存在分歧,王子朝之乱正式爆发。

  先有单、刘势力杀死子朝追随者宾起并集众公子结盟为悼王、即王子猛造势,后有王子朝伙同灵王、景王的族人以及部分失去官职的人在景王下葬时发动叛乱,作为王子朝的回应,刘文公被逐,单穆公随后不久也只得跑路;
  随后,差点被骗回王城的单穆公、刘文公一口气杀死支持王子朝的八位公子,形势逆转,王子朝跑路;
  紧接着,双方各自集结兵力形成对峙,悼王一度离开王城,虽说晋荀跞、籍谈领兵护送悼王回到王城,但是悼王很快便在这场内乱中匆匆离世,悼王母弟敬王走马上任。

  公元前519年,由于晋国的介入,联军迅速助敬王收复失地,一度对王子朝的据点京邑形成合围之势。
  偏偏敬王提前送走晋军给了王子朝一丝喘息的机会,王子朝靠着尹氏家族成功翻盘,王室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并且维持数年。
  王子朝之乱僵持的几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敬王最大的优势在于天子的名分,真正具备一定势力的仍是王子朝,当然了,一旦晋国这样的诸侯大国介入进来,王室双方的实力都不过是浮云……

  公元前517年,黄父会盟,晋国召集诸侯商议勤王事宜,同年尹文公率步兵渡过洛水火烧了东訾;
  公元前516年,单文公告急,晋国荀跞、赵鞅等人正式起兵,王子朝携周室典籍逃奔楚国,二王并立成为历史。
  公元前515年,晋国率诸侯戍守成周;
  公元前514年,叛党召简公、尹文公被杀,王子赵车再次发动叛乱,随即被平息;
  公元前505年,吴军攻破楚都之际,敬王派人前往楚国杀死王子朝,王子朝带到楚国的周室典籍从此成为一个谜;
  公元前504年,王子朝余党儋翩联合郑国作乱,晋国的帮助下敬王避居姑莸;
  公元前503年,儋翩占据仪栗叛变,单武公、刘桓公领兵反击,晋籍秦护送敬王回到王城;
  公元前502年,单武公、刘桓公收复谷城、仪栗、简城、盂地,王子朝余党终于被肃清,同年晋国发兵围郑,以此教训帮助叛党的郑国,王子朝之乱终于画上句号。

  从景王去世到肃清叛党,一共用了18年时间;
  从景王身前各族各派的斗争,前后各种战争历经几十年,单、刘、召、尹,一众王子、公子,几乎所有的王畿大族都卷入到了这场政治斗争之中。
  敬王最终赢得了这场斗争?
  如果没有晋国的几次勤王,笑到最后的恐怕会是王子朝,即便王子朝最终逃奔楚国乃至被杀,但是他所带走的大量周室典籍象征着周朝的礼乐制已经摇摇欲坠。

  公元前502年,这是敬王在位的第18年,随着王子朝之乱的尘埃落定,往后有关王室的动乱我们再也无从知晓。
  也许,王室后来没有了内乱;
  也许,已经没有人再关心王室有没有内乱。
  @o弘毅o 2017-06-23 23:21:11
  呵呵 其实我觉得他生在那个时代是很有意义的
  阳虎的存在 就是为了更加鲜明的说明礼制的崩塌
  诸侯可以欺负天子 公卿可以欺负诸侯
  阳虎作为家臣也能欺负公卿
  如此一来 我们就看到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当然了,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就好。
  -----------------------------
  @catslover 2017-06-23 23:29:16
  这个说法我同意,我只不过是站在阳虎个人的立场看问题,角度不同......
  -----------------------------
  恩 有反骨的人后来每个朝代都有
  春秋时期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少的
  往后越来越多 比如到了战国和秦朝交接的时候
  赵高肯定会站出来表示自己就做得很出色...
  @o弘毅o 2017-06-23 23:21:11
  呵呵 其实我觉得他生在那个时代是很有意义的
  阳虎的存在 就是为了更加鲜明的说明礼制的崩塌
  诸侯可以欺负天子 公卿可以欺负诸侯
  阳虎作为家臣也能欺负公卿
  如此一来 我们就看到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当然了,一家之言,大家看看就好。
  -----------------------------
  @catslover 2017-06-23 23:29:16
  这个说法我同意,我只不过是站在阳虎个人的立场看问题,角度不同......
  -----------------------------
  @o弘毅o 2017-06-23 23:39:45
  恩 有反骨的人后来每个朝代都有
  春秋时期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少的
  往后越来越多 比如到了战国和秦朝交接的时候
  赵高肯定会站出来表示自己就做得很出色...
  -----------------------------
  @catslover 2017-06-23 23:56:46
  举个啥例子不好,偏偏说赵高...这位也不过是一时得势,最后成事的大拿是刘邦啊,很励志。
  -----------------------------
  因为时差姐姐说的是阳虎这样的反骨贼啊
  拿刘邦做比较是不是有点高抬他了的意思呢...
  @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2017-06-24 15:00:32
  一向觉得我汉文化无人能敌
  -----------------------------
  同感
  @Cassie向阳花 2017-06-24 08:28:25
  顶
  -----------------------------
  向阳花好
  @紫铃花开 2017-06-24 20:34:36
  留
  -----------------------------
  周末好
  843 鲁国伐齐
  我们今天聊一位猛士 几种资料对比来看 他应该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
  843 鲁国伐齐

  因为周公,鲁国历来对礼乐典籍保存完好:
  公元前544年,季札观乐于鲁并给出高度评价;
  公元前540年,韩起访鲁,直呼『周礼尽在鲁矣』。

  王子朝之乱,周室典籍悉数失散,王室衰微的背后,鲁国成为礼与乐的最后守卫者,比如孔子此时便潜心研究诗、书、礼、乐,就连阳虎劝其出仕都未能成功。
  至于阳虎本人以家臣的身份一跃成为鲁国权臣以来究竟混得怎样?
  我们不妨一起来关注一下。

  公元前504年,阳虎先与鲁定公以及三桓盟誓,随后又同国人盟誓一番,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公元前503年,齐国归还郓地、阳关,阳虎住在归还地并主持政事;
  接下来齐景公先后与郑献公、卫灵公结盟,鲁国的麻烦来了……

  这年秋季,齐大夫国弱之子『国夏』受命伐鲁,季、孟两氏领兵迎战。
  其中,阳虎为季孙斯驾御战车,孟氏家臣『公敛处父』为孟孙何忌驾御战车,从派头来看,阳虎倒是没有抢季孙斯的风头。
  按照阳虎的计划,鲁军准备夜里袭击齐军,怎料齐军探得这一消息,于是假装没有防备,并偷偷设下埋伏只等鲁军偷袭。

  眼看阳虎即将吃瘪,公敛处父倒是有话要说:阳虎你不考虑到这样做会带来的后果,你一定会死。
  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大夫『苫夷』接着又说道:阳虎你如果使两位宗主陷入祸难,不等军法官的判决,我一定杀了你。

  原来,面对鲁军的偷袭计划,公敛处父、苫夷担心的是季孙斯和孟孙何忌的个人安危,说好鲁国第一权臣的,阳虎能怎么办呢?
  阳虎表示苫夷都要杀我了,我也很害怕啊,于是鲁国计划终止,阳虎撤兵,齐军失算……
  由此来看,陪臣虽强,面对三桓还是有所顾虑。

  鲁军躲过一劫,紧接着到了公元前502年春,鲁定公决定予以反击,鲁军发兵准备攻打齐国『阳州』『今山东泰安东平县一带』城门。
  鲁军兵临城下,只见士兵们排成行列坐着全无斗志的样子,这时有人找到话题并说到:『颜高之弓六钧』。
  『颜高』乃鲁国猛士,后来位列孔子七十大弟子之中,钧是古时重量单位,一钧为30斤,所谓『千钧一发』,说的是把千钧的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情况当然十分不妙,所以士兵们说的话我们也就明白了:颜高的弓有一百八十斤重。

  抗着一百八十斤重的弓去打仗,颜高果真是猛士一名……
  不过得强调一点,此斤的重量并不等于后来的五百克一斤,并且历来标准在不断变换。
  比较接近的参考如秦、汉时期,当时的一斤约合260克左右,不过即便以这个标准来看,颜高的弓仍然是重得有点吓人。

  等到消息传开,鲁军士兵同样感到好奇,于是争相传看如此大弓,于是问题就来了,阳州人开门出战,颜高弓没了……
  没办法,这会还真是千钧一发之际,颜高赶紧就随便抢来别人一把弓箭准备射箭,结果还没来得及就被齐人『籍丘子鉏』扫倒在地方。
  颜高还真不是不含糊,倒地反手就是一箭,子鉏中颊而死。

  对比起颜高的射术,有位叫『颜息』便自叹不如,他表示本来想射的是敌人眼睛,结果却射到了别人的眉毛。
  其实我们仔细一看,他的射术其实已经相当不低……
  随后不久,两军撤退,春秋以来我们难得看到一次鲁国主动攻打齐国,虽说对局势影响不大,不过倒也看到了颜高的英勇身姿,毕竟他拿的是一百八十斤重的弓……
  @Cassie向阳花 2017-06-25 20:07:17
  顶
  -----------------------------
  呵呵 难得晚上看见向阳花
  @善水心 2017-06-25 13:41:32
  终于追上来啦。楼主,别来无恙啊
  -----------------------------
  小姑娘这是倒哪去了呢 一口气潜了这么久
  @点点断月点 2017-06-25 01:24:45
  讲个题外话:精英应该如何定义啊!
  -----------------------------
  引领时代潮流的那些人呗
  844 乐祁之死
  844 乐祁之死

  赵鞅言于晋侯曰:诸侯唯宋事晋,好逆其使,犹惧不至。今又执之,是绝诸侯也。
  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上军将赵鞅的这段话,他对晋定公说到,诸侯中现在也就宋国还在事奉晋国了,不好好迎接他们的使者,反倒还给抓起来,这样只会断绝晋国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赵鞅当然要说这样的话了,因为宋国司城乐祁出使晋国就是他接待的,当时两人一起喝酒,乐祁还送了六十面盾牌给赵鞅,气氛相当融洽。
  不过赵鞅的话实在是说得晚了一点,因为一晃乐祁已经被关在晋国两年多了……

  乐祁为什么会被关?
  他的宰臣陈寅早就给出了答案:过去都是把礼送给范氏,而且现在晋国的中军将还是士鞅,乐祁把盾牌送给赵氏等于是站错队伍了……

  一方面,公元前504年的时候,士鞅给出『以君命越疆而使』加『未致使而私饮酒』两条罪状向晋定公施压,乐祁就此被捕;
  从宋国到晋国,途中要经过郑国,这叫『越疆』。
  乐祁越过别国而出使没有正式报告使命而私自饮酒,这是对两国国君不够尊重,士鞅也不管理由牵强不牵强……

  另一方面,到了公元前504年,士鞅表示反正都扣留了乐祁快三年,现在无缘无故又把他放回去,宋国必然会背叛晋国。
  至于这个理由,恐怕是更加牵强……
  要说的是,还是宰臣陈寅有远见,出使晋国之前他就劝乐祁立了继承人再动身,一来乐祁在晋国真要有什么什么闪失家族也不会灭亡,二来还可以向宋景公显示自己是明知有困难才出使晋国的,所以当时乐祁便立了其子『乐溷』『因同混』为继承人。

  毕竟赵鞅的理由看起来更加有说服力,所以晋定公到底该听谁呢?
  士鞅表示人还是要放的,但是得让他有台阶下……
  于是士鞅私下对乐祁说到:晋定公担心两国关系,所以才一直没有让您回去,要不您让乐溷过来代替您?
  陈寅:万一宋国真要背叛晋国,这就是让乐溷送死……

  好的消息是,这边乐溷还没有到晋国,那边乐祁就已经准备动身回宋国;
  坏的消息是,乐祁并没有回到宋国,因为他死在了半路上……
  好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乐祁这么一死,士鞅实在是有口难辩,他又发话了:人都死了,宋国肯定会背叛晋国,不如留下他的尸体来求和。
  所以问题又来了,这个理由牵强不牵强呢……

  不管怎样,从宋国的角度,乐祁的的确确已经去世,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他的宰臣陈寅,乐祁献盾牌给赵鞅之后,他就意识到已经惹出麻烦,不过就算乐祁因出使晋国而死,他的子孙日后在宋国也会得志。
  原因嘛,乐祁因公牺牲,赚了个好名声……
  从晋国的角度,区区几十面盾牌的事,再次折射出的是范氏与赵氏之间越来越不可调和的矛盾。

  士鞅会在乎这点财物么?
  恐怕不会。
  士鞅会在乎宋国的背叛么?
  也许会……
  但是矛盾的地方在于,乐祁向宋景公请求出使晋国为的就是向晋国表忠心,他这么个搞法不正是在两国之间拉仇恨么……

  至于乐祁的尸体该如何处置,有一个词叫做下回分解……
  大家新的一周好
  845 鲁又伐齐
  845 鲁又伐齐

  公元前501年春,宋景公决定派人到晋国结盟和好,以示毫无背叛之意,顺便再把乐祁的灵柩迎接回国。
  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先把公元前502年的事情说完……
  鲁国进攻齐国阳州后不久,紧接着又对齐国『廪丘』『今山东菏泽市一带』外城发起进攻,一年两次攻打齐国,鲁国这样的表现的确不太多见。

  面对鲁军,廪丘守将的策略是放火焚烧冲城的战车,鲁军也有对策,有人用麻布短衣打湿了灭火有效保住了冲城战车,于是廪丘外城被破。
  意外的是,等到廪丘守将杀出内城准备出战时,鲁军却认怂而四处奔逃……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个人,他叫做『冉猛』。

  阳州一战,颜高倒是抢眼,不过守城容易攻城难,鲁军其实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鲁军撤退时,冉猛假装脚上受伤走到了退伍的前面,结果被他哥哥『冉会』无情的看穿,当着众人的面大喊到:猛啊,到后面去吧……
  廪丘一战,鲁军奔逃,阳虎假装没有看见冉猛,然后说到:冉猛要在这里,一定能打败他们。

  冉猛能怎么办呢?
  阳虎如此肯定,冉猛马上就掉头追逐齐人,然而看到后面并没有鲁军跟上来,冉猛决定来个假摔,准备从车上掉下来,攻打齐人一事当然就不了了之。
  阳虎:言不由衷……

  两次伐齐,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鲁国并不没有任何优势,阳虎之所以有如此底气,还是仗着他对晋国上下的打点,只是齐景公当然不乐意了,紧接着齐、鲁上演了一年之内的第三场交锋。
  友情提醒,主客场轮流才好玩……
  公元前501年夏,齐国国夏、高张进攻鲁国西部边境,国氏、高氏都是齐国举足轻重的势力,可见齐国重视程度不低。

  攻城都拿不下,守城又该怎么办?
  鲁国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武器,叫做羔羊……
  没错,面对齐军,鲁国当然是搬救兵,于是晋士鞅、赵鞅、荀寅领兵救援,鲁国会见晋军时送上见面礼物,士鞅手上拿的是羔羊,赵鞅、荀寅手上拿的是大雁作为礼物,齐国的讨伐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强调一点,打那以后,鲁国还真就把羔羊作为了一种贵重礼物……

  当然了,羔羊虽然贵重,但还是远不抵晋国发兵救援来的贵重的,作为礼尚往来,紧接着到了9月的时候,为了配合晋国协同作战,鲁国再次出兵,为的是教训早有叛晋想法的卫国。
  原来,齐国与卫国、郑国相继结盟之后,进军并未原地返回而是准备就近和卫灵公组织一次会盟,至于赵鞅问到该派和卫灵公结盟时,大夫『涉佗』、『成何』就说了,卫国不过和晋国温地、原地差不多,哪能和诸侯相比,他们两人上就可以了。
  好了,等到歃血结盟时,卫国人请他两『执牛耳』,所谓执牛耳,指的是主持盟会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随后完成歃血结盟的仪式,强调的是其在盟会中的主导地位。

  怎料执牛耳的涉佗却突然故意使坏,只见他一把抓住卫灵公的手强行置入容器之中,以至于血顺着就淌到了卫灵公的手腕上……
  主盟者如此不恭,卫灵公当然不乐意了,随后他把所受的侮辱通告给众大夫并宣布决定再次背叛晋国。
  有意思的是,眼看卫国不买账,接下来晋国竟然想要再次与卫国结盟,卫灵公当然不会再同意了……
  @catslover 2017-06-26 22:15:47
  传说中的楼猪出现了......
  -----------------------------
  传说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
  @善水心 2017-06-27 12:32:21
  1.冉猛假装脚上受伤走到了退伍的前面——队伍
  2.进军并未原地返回而是准备就近和卫灵公组织一次会盟——晋军
  3.卫国人请他两『执牛耳』——他俩
  楼主,最近很浮躁啊?
  -----------------------------
  呵呵 有点啦 还请小姑娘多批评
  各位实在抱歉 一不小心就让我给断更了...
  846 阳虎之乱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