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ankhill 2017-07-04 12:32:00
跟着楼主走过了几千年的光阴,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圣人出场
-----------------------------
呵呵 好歹看过封神榜的啊 姜太公什么的肯定认识的吧...
我们先上一张图
大家可以从图中大致看看夹谷在齐鲁之间的什么位置
顺带也可以看看鲁国其它几个城邑,因为接下来我们马上会说道孔子的堕三都。
853 夷不乱华
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
夹谷之会,眼见齐国故意安排莱人劫持鲁定公,孔子一面下令跟随前来士兵对莱人发起进攻,一面严正声明的说了以上一段话。
孔子认为,华夏之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俘虏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否则将于神不祥、于德不义、于人失礼。
更重要的是,孔子表示边远的东夷俘虏用武力搅乱盟会秩序,这一定不是齐君对待诸侯的态度,齐景公断然是不会这样做的。
齐景公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犁弥的建议下,齐景公的确是这样做的……
不过孔子以礼驳斥了『东夷俘虏』莱人的捣乱之后,齐景公也不好意思再继续下去,只得赶紧下令莱人退散。
下一个环节,歌舞表演。
只是,就在齐国官员下令演奏乐曲之后,孔子却赶紧喊停并表示这些艺人胆敢迷惑诸侯,论罪当杀。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过还是齐国的小把戏,因为艺人编排的曲子有严重羞辱鲁定公以及鲁国的嫌疑……
孔子严肃声明,按照周礼,戏弄君王的人,有罪当杀,在和齐国主事官员交涉一番后,齐人知道在道理上说不过孔子,只得下令将这些艺人处死……
再下一个环节,盟誓。
然而,就在齐景公与鲁定公将要盟誓时,齐国一方突然在盟书上加上一句话:齐师出境,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
齐国单方面强调,日后如果齐军出境,鲁国必须派三百辆甲车跟随,否则就算违背盟约……
已经展现出勇猛一面的孔子该如何应对呢?
他派大夫『兹无还』作揖一番后是这样回答的:『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鲁国坚持认为,既然齐鲁友好,且为了满足齐国的需要,按照盟约齐国同样应当归还鲁国汶阳的的土地。
于是,齐国的要求再次无疾而终……
有意思的是,虽然孔子令齐景公在此次盟会上的小动作一再失败,不过盟誓之后齐景公还是准备设享礼招待鲁定公。
只是齐景公没想到,孔子的表演并没有停止……
孔子对齐大夫梁丘据是这样说的:齐国和鲁国以前的典礼难道您没有听说过?会盟既然已经完成却还要设宴款待我国国君,这岂不是徒然烦扰贵国群臣?何况牛形、象形的酒器不能拿出宫门,钟磐不能在荒野演奏,如果在享礼上布置了这些东西就不合礼仪;如果不布置这些东西又会显得很简陋,只会有伤贵国国君的脸面,希望您慎重考虑,宴客是为了发扬君主的威德,假如宴会不能发扬威德,还不如干脆作罢更好。
孔子说得好有道理,以至于最后齐景公想设宴招待鲁定公来挽回点颜面都不行……
从三十而立到五十而知天命,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孔子甚至没有遇到一次真正能够出仕的机会。
不过就在他出任中都宰并升为大司寇之后,齐鲁此次夹谷会盟终于是成就了孔子的一次精彩表演,这次表演关乎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礼。
最后需要交代的是,作为这次表演的回报,齐国也在随后不久主动将郓地、讙地、龟阳三地归还了鲁国。
夹谷会盟我们就介绍到这里,这次会盟应该说是孔子从政生涯中非常高光的一个时刻。
从盟会的过程来看,齐景公表现得并不够诚心,加上齐国明显是要强于鲁国的,而且鲁国还是“客场”,可以说鲁定公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
由于关于这一段的记载版本太多,这里大概结合了四、五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典籍,最后整理在了一起,原文暂时就不贴出来了。
@o弘毅o 2017-07-04 21:17:18
我们先上一张图
大家可以从图中大致看看夹谷在齐鲁之间的什么位置
顺带也可以看看鲁国其它几个城邑,因为接下来我们马上会说道孔子的堕三都。
-----------------------------
@catslover 2017-07-04 21:22:55
地图上那段齐长城,现在还有遗迹。
-----------------------------
时差姐姐今天真早啊
对了
我今天突然才发现有好几个朋友用了那个赞的功能
居然没有系统提示 也不知道赞了有什么效果
不过还是谢谢这几位朋友
@catslover 2017-07-04 21:57:34
以前我说齐景公轻佻,现在再看,还是轻佻啊,没有一个大国君主应有的气度。
-----------------------------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个桓景盛世的说法,说的就是齐桓公和齐景公。
把这两个相隔比较久远的国君并且在一起,并且其中一位还是春秋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齐景公的历史地位倒不算低。
不过我自己其实并不太喜欢这个说法,因为跟齐桓公相比的话,齐景公确实没太多值得称道的...
@Cassie向阳花 2017-07-05 10:44:26
顶
-----------------------------
向阳花晚上好
854 晋国伐卫
齐鲁结盟,孔子大放异彩,依靠的正是他一直所奉行的礼,在此之后,我们关注一下晋国的动态。
一年前,齐国联合卫国攻打晋国夷仪,一年之后,中军佐赵鞅领兵发起报复行动。
随后,卫国被围……
夷仪之战,卫灵公领兵支援齐军时曾攻打过中牟以北的『寒氏』,守将『邯郸午』的军队一度溃散,城门的西北角也被卫兵据守,所以等到此次晋国包围卫国,邯郸午直接就带了七十名士兵进攻卫国西门,于城门了杀了开城门迎战的数名卫国士兵之后宣称这是对寒氏战役采取的报复。
提一点,这位邯郸午是赵穿的后人,与同出赵氏的赵鞅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因此亦被称为『赵午』,因赵穿当年被封于邯郸,所以这一脉也就演变为了『邯郸氏』。
不过邯郸午与赵鞅在隔了好几代人之后血缘关系上实际已经比较疏远,邯郸午现在真正比较亲近的其实是代表中行氏的上军将荀寅,因为邯郸午是他的外甥。
我们为什么要扯这些八卦的血缘关系呢?
因为这与接下来晋国内政的激烈动荡有着直接的关系……
好了,邯郸午大仇已报,卫国损伤也不算太大,不过涉佗却要发话了,他表示,邯郸午也算是很勇敢了,但是如果让他前去,保证卫国一定吓得门都不敢开。
于是乎,涉佗还真就在早晨带了七十士兵攻打城门,只见涉佗带着人站定于城门左右两边,像树木一般一动不动,直到中午卫国也没有打开城门,涉佗才又带着这七十人退了回去。
至于卫军为什么不开城门,估计是他们认为涉佗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攻击性……
事实上,此次伐卫的确动静不大,晋国之所以选择的报复对象是卫国而不是齐国,主要还是因为晋国仅仅只是想警告一下卫国,于是就在晋国退兵后责问卫国为什么要背叛时,卫国发话了,完全就是因为涉佗和成何。
2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02年,晋士鞅、赵鞅、荀寅领兵救援鲁国之后曾转道与卫灵公结盟,当时安排执牛耳主持盟会的正是涉佗和成何二人,也正是两人轻视卫国,涉佗更是在歃血时弄得卫灵公满手是血以至于卫灵公对晋国有着很深的怨念。
终于搞清楚原因之后,晋国赶紧就逮捕了涉佗,并以此向卫国要求讲和。
然而,卫灵公表示不答应……
没办法,为了表示出足够的诚意,晋国随后杀死涉佗,成何也逃亡到燕国,不久前还在卫国城门下炫耀示威的涉佗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顺便剧透一点,此次晋国伐卫规模的确不算太大,晋、卫双方并没有大的人员伤亡,晋国甚至是在退兵后主动降低姿态求和,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场看起来并无波澜的战斗引发了一场彻底改变晋国走势的内斗……
当然了,晋国的内斗还早,赵鞅的风光还在持续,目前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焦点其实还是鲁国,原因无它,阳虎之乱后,鲁国再度陷入由家臣引发的内斗,这次内斗出自叔孙氏。
原来,叔孙不敢去世前想要立叔孙州仇为继承人,叔孙氏一族的『公若藐』一度坚决反对,只是后来叔孙州仇还是做了叔孙氏宗主,两人之间也就拉了仇恨……
公元前505年,季孙意如、叔孙不敢先后去世,随后季氏家臣阳虎开始起势,叔孙氏这边则有家臣『公南』出头,他派人用箭暗杀公若藐为叔孙州仇出气。
然而并没有成功……
接下来不久,公南做了叔孙氏的『马正』,类似司马一职,公若藐则被派去做了郈邑宰臣,叔孙州仇则在逐渐坐稳位置之后派了郈邑马正『侯犯』谋杀公若藐。
然而计划还是没有成功……
如此一来,刺杀公若藐行动可谓进入白热化阶段,就连侯犯手下管马的人也参与其中,至于他能不能在前两次都失守的情况下逆袭成功,敬请关注下期内容……
@catslover 2017-07-05 22:38:57
这么大张旗鼓还叫暗杀?
-----------------------------
哈哈 时差姐姐说的好有道理 可能他们觉得派的人少就叫暗杀吧
@catslover 2017-07-05 22:55:48
就是明摆着跟你过不去,但是又没有正当理由,所以只好这样了,可见叔孙州仇有多嚣张。
-----------------------------
恩 不过别急 后面还有更嚣张的...
@禅___静 2017-07-06 22:24:32
1
-----------------------------
...
@橙子甜又酸 2017-07-06 18:50:56
我是书签
-----------------------------
书签你好
看前面好像又有被删的回复
友情提醒
涯叔最近好像很保护楼主啊
所以如果想对楼主表示亲切一点,千万不要用楼 ZHU来称呼,否则会被删。
至于这个ZHU是什么,你懂的...
855 侯犯之乱
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也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
郈邑马正侯犯杀公若藐一事失败后,圉人,也就是侯犯手下管马的人想出一计:圉人佯装持剑经过朝廷,公若藐一定会问这剑是谁的,圉人告诉他是侯犯的,公若藐一定会要求仔细看剑,圉人再假装不懂礼节而把剑尖递给公若藐,这样就可以轻松杀死他了。
很熟悉的剧情对不对,专诸刺吴王僚时就是这么干的,不过这位圉人显然要更加直接,毕竟他连烤鱼都不准备端上一盘……
果不其然,服装、道具、场景一切按计划展开,圉人的剑尖自然也就对准了公若藐。
公若藐终于翻船,临了他问了一句:你这是要把我当吴王吗?
圉人:对啊。
公若藐卒……
公若藐被杀,叔孙州仇少了一枚眼中钉,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立下大功的侯犯竟然紧接着就带领郈邑人叛变……
没办法,解决完公若藐之后叔孙州仇只得赶紧又包围郈邑。
然而一时间郈邑竟也攻克不下……
公元前500年秋,叔孙州仇、公南联合齐军再次包围郈邑。
只是,这次仍不能攻下……
看来如同刺杀公若藐一样,叔孙州仇的前两次计划均不能如愿,等到第三次行动时,他决定换个套路,于是找到了郈邑工师『驷赤』。
叔孙州仇:侯犯这么一闹,郈邑不仅是叔孙氏的忧虑,而且将是国家的祸患,该怎么办?
驷赤:有一首诗最后一章四个字很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驷赤说的诗叫做『扬之水』,四个字是『我闻有命』,叔孙州仇要是不懂点诗的话还真不知道驷赤的立场,不过还好,策反成功……
很快,驷赤找到侯犯:处于齐、鲁之间而不事奉哪一国,肯定是不行的,您最好还是请求事奉齐国借以统治郈邑百姓,要不他们迟早都会叛变。
毕竟前有齐鲁夹谷会盟,侯犯也认可了这一分析,于是和齐国取得联系,齐国使者也来到了郈邑。
驷赤此时又以齐使的名义对郈邑人宣布:侯犯准备拿郈邑和齐国交换,齐国也准备迁走郈邑的百姓。
齐国使者有没有这层意思呢?
无论齐国还是侯犯其实都还蒙在鼓里,不过驷赤的目的已经达到,郈邑百姓已经开始恐慌……
接下来,驷赤又对侯犯说到:百姓们和您的意见好像不同,您何必死抱着这里不放,还不如用郈邑和齐国交换土地,齐国人肯定会以此逼迫鲁国,必然加倍给您土地。
侯犯:对……
驷赤:为了防止意外,要不在城内多准备一些皮甲?
侯犯:对……
于是乎,侯犯果然请求用郈邑和齐国交换土地,齐国也派了官员准备前来考察。
只是,齐国官员眼看就要达到时,驷赤却派人绕着郈邑全城喊道:齐国军队要到了!
郈邑人一害怕,自然就想要个说法,这不正好这边侯犯准备了不少皮甲,于是他们便穿上皮甲把侯犯给围了个结结实实……
有意思的是,面对郈邑人的包围,驷赤当即表示要拿箭射这些人,侯犯则阻止他并表示还是先想办法让他免除祸难。
就这样,侯犯主动请求出走并得到了郈邑人的同意,然后侯犯每出一道门,郈邑人就赶紧关门。
直到侯犯出城……
@Cassie向阳花 2017-07-07 08:16:33
顶
-----------------------------
向阳花晚上好
856 向魋之祸
兵法曰:兵者,诡道也。
侯犯之乱,叔孙州仇两度包围郈邑而不能,最后还是多亏了工师驷赤的计谋,就在驷赤领着侯犯离开郈邑外城们的时候,郈邑人仍把侯犯给拦了下来并表示叔孙氏的皮甲不能被带走,否是要被追责治罪的。
于是,侯犯让驷赤留下清点皮甲,被忽悠出城的他只得逃亡到了齐国,齐国自然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而把郈邑送还给鲁国……
侯犯一事过后,我们关注一下宋国,原因相仿,这里也有人跑路。
公元前522年,宋国华向之乱,太子栾与公子辰、公子地一同沦为人质,后来华向内乱失败,华氏就此消失于宋国政坛、向氏也元气大伤。
再后来,太子栾做了宋国国君,也就是宋景公,公子地没有做国君,自然还是那个公子地……
公元前500年,冬,宋景公在位的第17年,公子地年事已高,高到要分家产的地步,这时公子地恰好有四匹白马被宋景公宠信的司马『向魋』『音同颓』给盯上了。
向魋想要这四匹白马,公子地又没说要给他,该怎么办呢?
宋景公表示有办法,他把马牵来,在马尾以及鬃毛上涂上红颜色并送给了向魋。
未经允许,公子地自然也是相当生气,他赶紧就派了手下打了向魋一顿并且夺回白马,向魋很害怕,怕到准备跑路……
宠臣要跑路,宋景公又该怎么办呢?
宋景公表示还是有办法,只见他关上门对着向魋一通哭,眼睛都给哭肿了……
两边这么一闹,公子辰看不下去了,为了双方都有台阶下,他给了公子地一个建议,既然公子地平日对宋景公有礼,想来宋景公也不会对他怎样,不如故意先离开宋国,到时候宋景公也一定会提出挽留,这事也就算完了。
公子地想想也是,于是便逃亡到了陈国,为什么是逃亡到了陈国呢?
因为宋景公并没有挽留的意思……
眼见宋景公不按套路出牌,公子辰这下着急了,他去向宋景公请求,然而还是被拒。
深感欺骗了哥哥的公子辰一气之下也领着左师仲几之子『仲佗』、宋卿『褚师段』之子『石彄』『音同抠』等人逃到陈国……
公子辰、公子地这么一跑,宋景公不用哭了,宠臣向魋也可以笑了,但是宋国却陷入大大的麻烦当中,这个麻烦与前右师乐大心有关。
一年之前,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迎接乐祁灵柩回国遭拒,随后他敲钟作乐又引起乐溷不满,于是在乐溷诬他陷意图谋反之后乐大心被驱逐出境。
一开始,乐大心逃亡的目的地是曹国,不过等到公子辰、公子地以及仲佗、石彄等人逃亡陈国之后,这些人聚集到了一起。
公元前499年春,公子辰、公子地、仲佗、石彄回到宋『萧邑』『今安徽宿州市萧县一带』宣告叛变;
同年秋,乐大心自曹国进入萧邑跟着叛变,因为宠信向魋,因为几匹白马,宋景公终于是招来祸患。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一年的冬季,鲁国与郑国盟誓和好。
讲和总是好事,但是鲁、郑两国的和好却暗藏玄机。
其一,郑国已于早前与齐国结盟;
其二,鲁国不久也与齐国结盟;
其三,齐国与晋国不久之前才有过交战。
所以结论已经很明显,鲁国不愿再做晋国的小弟……
@奥士爱国 2017-07-08 03:06:11
希望你能对各种历史圣人能一视同仁,毕竟孔子及其思想也有局限性,虽然被统治阶级抬高成几千年的”唯一”圣人
-----------------------------
其实这点你大可放心,真正看过这个帖子的人其实应该清楚,我尊重孔子,但是并不迷信孔子。
后面我们也会为孔子做一个专门的总结,不一定全面,但是绝对会把孔子摆在春秋时代应该有的一个位置。
另外想说的是,历史上太多太多人在当世的地位与评价与后来有着巨大的区别,这里面有各种原因,我们这里真正关注的主要还是春秋时期各位人物当时的状态,至于后来别人怎么看他们,不是我们的重点。
@点点断月点 2017-07-07 23:22:14
孔子的,楼主大概讲几天啊!
-----------------------------
这件事情也就二三天的样子
此后政坛失意的孔子只得开始周游列国,后面我们会时不时的关注一下他
另外 我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孔子几个著名的弟子
857 十哲之子路
公元前498年,夏,三桓数代人存在近200年以后,鲁国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一年,在孔子的指导下,鲁国准备拆毁三桓各自封邑,包括费邑、郈邑、郕邑在内三座城邑的城墙,史称『堕三都』『音同挥』。
其中,费邑、郈邑、郕邑分别对应季氏、叔孙氏以及孟氏,由于三桓专权由来已久,三地城墙修建得甚至已经超过鲁国城墙的高度,三桓封邑更加安全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君地位的持续弱化,毕竟按照周礼,卿大夫封邑城墙的高度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由此来看,堕三都运动的目的显然是要抑三桓、扬鲁定公,所以孔子为什么要堕三都?
道理很简单,以博学于礼乐而闻名的孔子认为这样才更加合礼一些……
所以,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孔子为什么会坚持认为鲁定公才是鲁国的主人,我们应当关注的是,明知是削弱自己的举措,三桓会不会主动配合孔子的堕三都运动?
事实证明,一个字,会……
三桓积极配合,与鲁国当前的背景形势密不可分,也同孔子之外的另一人有着直接关系,这个人就是孔子的弟子,并称『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路。
仲由,仲氏,名由,字子路,鲁国『卞邑』『今山东平邑县一带』人。
阳虎之乱期间我们有提到子路,当时费邑宰子泄想请孔子出山,结果遭到子路的坚决反对,为此孔子最终没能在费邑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过也因祸得福在随后不久出任中都宰并升至如今的大司寇。。
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子路为人性情直爽,事实上,仅比孔子小九岁的子路平素喜好逞勇斗武,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公猪皮装饰的宝剑,如此打扮完全不符合我们对儒家子弟的印象。
关键是,成为孔子的弟子之前,子路曾经一度还喜欢欺负孔子……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以为,子路这个学生论好勇那是绝对超过了自己的,但是除了这一点好像也就没什么可取的才能了。
子路:……
子又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这话其实也是对子路说的。
再比如孔子和子路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孔子: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
子路:没有……
孔子:坐下,我告诉你。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易受人愚弄;好知不好学,弊病是行为易放荡;好信不好学,弊病是易危害亲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易说话尖刻;好勇不好学,弊病是易犯上作乱;好刚不好学,弊病是易狂妄自大。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作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我们看到孔子并没有放弃,而是用礼乐慢慢地诱导,到后来,子路竟也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其他学生的引荐,主动请求作了孔子的学生。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来了,孔子才说了子路唯一的优点就是好勇,所以子路以后会不会犯上作乱?
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说这段话的时候,子路和孔子另一弟子『冉求』都是季氏家臣,子路还是家臣之长。
另一弟子『季子然』问起这两位算不算大臣时,孔子认为以周公之道的要求来事奉君主才能叫做大臣,他俩都不算,不过弑父杀君的事情,子路和冉求也是绝对不会干的。
正是被孔子认为顶多只能算是充数臣子的子路,这会正准备领着三桓一起搞拆迁……
858 堕三都
孔子言于鲁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孔子以为,按照周礼臣子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
于是,以此为由孔子向鲁定公申请并得到批复后正式启动堕三都运动,为了保证运动的顺利展开,孔子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安排子路做了季氏的家臣宰,也就是家臣之长。
子路任家臣宰,孔子堕三都,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其一,虽然有鲁定公的支持,毕竟三桓家大业大,强拆终究是不可取的;
其二,安排子路打入『敌人』内部,万一一不小心就说服他们了呢……
我们的问题是,孔子安排了子路这么个除了好勇而『一无是处』的弟子打入季氏内部究竟会是怎样的效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几段历史。
不久之前,侯犯受命杀郈邑宰公若藐,怎料随后侯犯公然叛变,叔孙州仇两次包围郈邑而不能拿下,也就是多亏了工师驷赤用计才逼得侯犯逃奔齐国。
不得不说的是,正是郈邑城墙修得又高又结实才让叔孙州仇吃了大亏……
此外,更早的时候,季孙意如上任之初对费邑宰南蒯态度不够友好,南蒯一气之下也是坐拥费邑叛变,最后还是多亏了费邑百姓对南蒯不够信任并唱出『南蒯乡人歌』,自感不受舆论支持的南蒯才逃往齐国。
如果南蒯能够和费邑百姓搞好团结关系,以费邑城墙的厚度想必季孙意如也会难受很久……
了解到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就清楚,三桓当初把城墙太修得太高倒是把国君给防住了,但是一旦自己内部出起乱子来的话,不光是鲁定公会担忧,甚至是连他们自己都得为这事感到头疼……
这不,子路正是利用这一点找到三桓并因势利导,表示封邑的城墙太高了会成为国害,希望诸位领导能够配合一下拆迁办的工作,季氏、叔孙氏感同身受,果然也就同意了堕三都的计划。
有了三位大佬的表态,很快,叔孙州仇带头,郈邑城墙顺利拆除,拆迁工作完成三分之一;
紧接着,季孙斯也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拆迁工作即将只剩三分之一;
然而,出大事了……
季孙斯反悔了?
其实也不是,出事的正是费邑宰子泄……
就在鲁定公领着季孙斯、叔孙州仇、孟孙何忌准备参观拆迁仪式时,子泄、叔孙辄等人突然率领费邑人袭击国都曲阜,吓得鲁定公与三桓赶紧躲进季孙斯的宫室……
眼看费邑人已经攻打到了鲁定公的的附近,也就是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领兵反击,形势才发生逆转。
此战的结果是费邑人被击败,子泄、叔孙辄逃亡齐国,费邑自然也在鲜活的教训面前被拆除,拆迁工作总算完成三分之二;
再接下来,自然就是郕邑的城墙了,一来孟氏本身影响力最弱,二来孟氏此前没有家臣宰闹事,想来郕邑城墙的拆迁会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堕三都运动的完成,鲁定公也将在鲁桓公去世200余年之后迎来扬眉吐气的一天。
只是谁都不会想到,孔子的堕三都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不是三桓不想拆,奈何家臣宰们一个个的都不听话……
859 周游列国
公元前498年,12月,鲁定公领兵包围郕邑,堕三都运动进入强拆阶段。
鲁定公为什么要攻打郕邑?
理由太简单,郕邑宰公敛处父坚决不同意拆毁城墙……
公敛处父为什么不支持孔子?
他是这样对孟氏宗主孟孙何忌分析的,毁掉郕邑的话,往后齐国就可以直入鲁国北门,更何况郕邑是孟氏的保障,没有了郕邑,等于就没有了孟氏。
至少有一点公敛处父和孟孙何忌能达成一致,郕邑对孟氏很重要……
于是,一方面孟孙何忌随大流保持了三桓支持拆迁的统一姿态,另一方面他又暗地里知道公敛处父是不同意拆毁城墙的,所以我们就看到了鲁定公亲自采取的暴力拆迁。
然而,城墙那么高,鲁定公表示实在是攻不下,堕三都运动最终也因为郕邑宰公敛处父的坚守而以失败告终……
关于堕三都,我们简单做一个小结:
其一,孔子于五十岁后步入鲁国政坛并逐步高升以来,他的治国理念有了实施的空间,这个理念显然关乎于礼。
比如还在担任中都宰期间,孔子就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使得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比如提倡按照年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要求百姓做到路无拾遗、器不雕伪等等等等,孔子在按照礼乐的精神规范好各项制度之后,中都邑的变化显著,各诸侯国甚至也都都纷纷效法;
其二,因为出色的政绩,孔子得到了鲁定公的接见,随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司空,意在用其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等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作物自然得到了好的生长。
于此同时,孔子在做司空期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派人挖沟把鲁昭公的陵墓与先君们的陵墓连到一起。
孔子是这么对季孙斯说的:令尊以此羞辱国君却彰显了自己的罪行,这是破坏礼制的行为。现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其三,短短时间内,孔子又从司空升为大司寇,主管司法、刑狱之事,于是孔子设立新的法律,但是竟然没派上用场,为什么呢?
因为在孔子的管理下,鲁国百姓们居然都不犯法了……
所以我们看到,随着舞台越来越大,孔子所取得的成绩也是越来越突出,当这些政绩突出到足以改变一个国家面貌的时候,新的任务就随之而来,那就是恢复国君失去已久的地位,理清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
孔子是如何做的呢?
前面已经介绍,收缴卿大夫家中私藏的武器,拆毁高于鲁国城墙的『违章建筑』,三桓自然也就成了孔子的突破口。
实事求是的讲,孔子以及子路切入的角度也很符合当时的背景,三桓本身都在为家臣们越来越不受孔子所苦恼,于是乎堕三都看起来也就成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个三赢局面。
如果没有公敛处父以及孟氏的私心,孔子很可能已经完成了重振君君臣臣的关键一步。
但是很不幸,公敛处父和孟孙何忌是有私心的……
更不幸的是,私心是会传染的,郕邑城墙不倒,季氏、叔孙氏自然不能落后,费邑、郈邑已经推倒很快就重新建了起来……
比起这些还要不幸的是,私心不仅是会传染,而且会拼命的传染,等到私心传染到齐国的时候,齐国只有一个想法:让孔子下课……
为什么让孔子下课?
因为齐国看来,鲁国原本就不该搞什么改革,原本就该这样一直乱下去……
随着堕三都运动的失败,孔子只剩一个选择,离开鲁国,从此周游列国。
860 维以卒岁
堕三都终究以失败而告终,至于齐国为什么会适时添乱,还得从鲁国被孔子改造得『路不拾遗』说起。
夹谷会盟之后,当时齐景公就告诫大臣们:鲁国君子之道辅其君,你们却好,竟然用夷狄之道教寡人,实在是令人痛心。
没有办法,齐国失礼在先,臣子们表示君子有了过错就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于是有了齐景公退换鲁国郓地、讙地、龟阳三地一事。
顺道提一点,也就是在这一年,齐国晏婴去世,后被人尊称为『晏子』,叔孙豹、羊舌肸之后,又一位春秋时期的贤臣离我们远去。
到了孔子出任大司寇以后,鲁国面貌焕然一新,可谓路不拾遗,就连各地来的旅客也都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就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于是齐国开始有点害怕了。
齐国怕什么呢?
怕的是再让孔子这么弄下去,鲁国称霸都是有可能的……
鲁国称霸后会怎样?
齐国离鲁国最近,必然又会是第一个被吞并的。
堕三都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孔子连三桓都扳不倒,称霸的事情实在是齐国想多了点……
不过,正是出于此种担忧,为了阻止鲁国争霸,齐国还是想了个办法,他们精挑细选准备了80名美女,美女们不仅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还专门培训了舞蹈。
另外,齐国还准备了良马120屁,这些礼物被一并送到了鲁国。
不要误会,这些都是给鲁定公的,和孔子没什么关系……
有意思的是,第一个提出要周游考察的人并不是孔子,而是季孙斯。
听闻齐国把美女和良马运送到了鲁城南面城墙外时,当即季孙斯就提出要到各地周游视察。
然后季孙斯跑到了南门外去观看齐国美女与骏马,顿时连国家政事都没了兴趣……
于是又有了第二个提出离开鲁国的人,这个人还不是孔子,而是子路。
自打挑战三桓失败之后,鲁定公对孔子的态度逐渐改变,加之三桓如季孙斯这般表现,失望的子路便问孔子是不是离开鲁国的时候了。
子曰:要不再观察观察……
孔子要观察的是什么呢?
眼看马上就要举行冬天的郊祭,按照惯例,祭祀结束后胙肉是要分给大夫们的,如果孔子能分到胙肉,说明鲁定公的心里还有他的位置,也许鲁国还能抢救一下。
然而,孔子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胙肉,同时失去的是鲁定公最后的支持,从春风得意到春意阑珊,区区只有几年时间,孔子,以及孔子的大批弟子,唯有离开鲁国到别的国家谋求政治上的诉求。
就在孔子离开之前,有位叫做『师己』的乐师为他送行,师己说到:先生,您是没有过错的。
孔子:我唱一首歌,好不好?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孔子当时是这样唱的,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亲信撵走;接近那些妇女,可以使人败事亡身。优哉啊游哉,我以后只能这样来安度岁月!
再后来,季孙斯问起孔子为什么要走时,师己如实相告,季孙斯长叹一声,他认为,孔子是因为怪罪鲁国接受了齐国的美女们才负气出走的。
孔子真是因为齐国送的这70位美女而出走鲁国的么?
也许还真有这个可能……
鲁国的事情差不多先介绍到这里
接下来几天主要会说晋国 晋国的内乱差不多也是从这里开始
861 晋阳筑城
公元前497年,又一位家臣干了一件大事,这位家臣叫做『董安于』。
作为晋中军佐赵鞅的家臣,董安于是当年直笔赵盾弑君的史官董狐后人;
作为良史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像出自鲁国三桓的几位家臣相继出事那般,而是在赵鞅的授命下在晋水之阳,也就是晋水北面修筑城邑,这座城后来被称为『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
剧透一点,正是因为董安于精于筑城,晋阳此后成为了赵氏乃至后续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活动中心。
同时,也正是因为晋阳城墙之坚固,后来赵氏被围困于晋阳数年而城门始终没有被攻破,所以我们和已经开始周游列国的孔子意见有所不同:城墙之所以修那么高,修那么坚固,除了对国君有所不敬之外,肯定还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好了,既然董安于把精力放在了修筑晋阳城之上,那么他也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新城修好了需要大量安置百姓提升人气。
百姓从何而来?
赵鞅想到了一个人,也就是邯郸午。
3年前,赵鞅领兵围卫,邯郸午有过出场,当时我们介绍到,他是赵穿后人,因此也叫赵午,除了跟赵鞅有着血缘关系外,他还是当 军将荀寅的外甥。
至于赵鞅为什么找邯郸午,那是因为后来卫国还是向晋国进贡了五百户百姓,当时被赵鞅安置在了邯郸午那边。
赵鞅认为,邯郸午是时候归还这五百户百姓了。
邯郸午认为,大家都是亲戚,这事好办。
只是,邯郸午说了不算……
原来,邯郸午的父老兄长们一致认为这些百家是卫国用来帮助邯郸的,安置在晋阳的话等于是断绝了和卫国的友好关系。
一句话,不给……
最终邯郸午听从了父兄们的建议,由此也引得赵鞅勃然大怒,当即就把邯郸午找来,然后囚禁在了晋阳……
实事求是的讲,对于归还五百户百姓的事情,邯郸午一开始其实也没太大意见,也就是说赵鞅、邯郸午两人中间存在着一定的误会。
不过,就在赵鞅准备召见邯郸午的随从『涉宾』了解情况的时候,这个误会还在进一步的加深……
召见涉宾之前,赵鞅下令让邯郸午的随从必须先解除佩剑,然而涉宾并不同意,于是赵鞅非但认为邯郸午拒不归还百姓,甚至是认为邯郸午有了反叛之心……
面对以为有了谋叛之心的邯郸午,赵鞅是这么做的,他派人带话到邯郸:我私人将对邯郸午进行惩罚,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新立继承人了。
为什么要强调私人二字呢?
毕竟两家同族,官职更高的赵鞅认为邯郸午谋反属于赵氏家事,无需向上级领导晋定公作进一步的汇报……
于是,邯郸午被杀。
于是,涉宾奔回邯郸并拥立邯郸午之子『邯郸稷』为继承人;
于是,邯郸稷、涉宾领着邯郸人还真就叛变了……
公元前497年,6月,上军司马籍秦领兵包围邯郸;
与此同时,作为邯郸午的舅舅,上军将荀寅拒绝参与包围邯郸并准备发动叛乱。
另外,中行氏、范氏两家因为联姻关系一向不错,荀寅的儿子又是下军佐士吉射的女婿,所以士吉射坚决站在了荀寅这边。
因为卫国五百户百姓,因为赵氏旁支邯郸氏,当中行氏与范氏公然联合起来对付赵氏的时候,晋国的动静绝对只会大于鲁国。
@catslover 2017-07-11 22:03:01
晋阳城筑好了,晋国的戏越来越热闹了。
-----------------------------
就是热闹的代价稍微大了点...
@catslover 2017-07-11 22:03:01
晋阳城筑好了,晋国的戏越来越热闹了。
-----------------------------
@o弘毅o 2017-07-11 22:18:17
就是热闹的代价稍微大了点...
-----------------------------
@catslover 2017-07-11 22:26:32
不过确实是热闹呀……我小时候看书,一看见什么赵国啊,邯郸啊,就特别激动,也不知道为什么。
-----------------------------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最早看的春秋战国方面的书竟然是一本孟姜女为主角的什么书...
别的画面都记不太清楚了,就记得李斯当时应该是搞了一块湿的抹布还是什么的蒙在被五花大绑的韩非脸上,活活把他给闷死了...
@o弘毅o 2017-07-11 22:33:27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最早看的春秋战国方面的书竟然是一本孟姜女为主角的什么书...
别的画面都记不太清楚了,就记得李斯当时应该是搞了一块湿的抹布还是什么的蒙在被五花大绑的韩非脸上,活活把他给闷死了...
-----------------------------
@catslover 2017-07-11 22:39:46
难受死了……还不如来一刀痛快。
我记得小时候有个春秋战国的电视剧,记得有完璧归赵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很美很美的蓝衣美女咬舌自尽了,当时还是挺受刺激的。
-----------------------------
恩 以前多少有接触这个时期的故事 但是看得不系统 加上野史太多,最后留下的都是一些片段和小故事。
前几天没事看了看01年发哥演的那部孔子,才看了半小时,还没看到迅哥撩发哥那段就有点受不了了,选材的确存在很大问题。
@o弘毅o 2017-07-11 22:49:28
恩 以前多少有接触这个时期的故事 但是看得不系统 加上野史太多,最后留下的都是一些片段和小故事。
前几天没事看了看01年发哥演的那部孔子,才看了半小时,还没看到迅哥撩发哥那段就有点受不了了,选材的确存在很大问题。
-----------------------------
@catslover 2017-07-11 23:01:00
中国现在的古装电影感觉很奇怪,很多电影一打眼看上去就不像中国的东西,问题人家是花了很多钱拍出来的。电影孔子是胡玫拍的吧?我没看过。胡玫不是有何新替她把关历史吗?怎么会有问题?
-----------------------------
仅仅在我看来,虽然还没看完,但是问题还真不少...
怎么说呢,人物传记本身确实不好拍,孔子这个命题又实在太大,当时拍好像也有很重的政治任务色彩,所以拍出来不被认可倒也正常。
至于具体究竟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周末有空接着看完了再发表我的观点...
@catslover 2017-07-11 23:01:00
中国现在的古装电影感觉很奇怪,很多电影一打眼看上去就不像中国的东西,问题人家是花了很多钱拍出来的。电影孔子是胡玫拍的吧?我没看过。胡玫不是有何新替她把关历史吗?怎么会有问题?
-----------------------------
国内很多商业电影现在的确看起来不像中国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还是跟电影用越来越多的特效有关,很多电影请的特效团队就是国外的,所以看上去难免会觉得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