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902 春秋绝笔

  公元前481年春,鲁国叔孙氏有个叫做『子鉏商』的车夫在『大野泽』『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一带』打猎。
  原本这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由于子鉏商捕获到一只『麒麟』而使得这件事情变得不再普通,因为麒麟历来被看作仁兽之一,通常都只见于传说之中。
  面对这只不太常见的动物,车夫子鉏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觉得捕获仁兽是件不太吉利的事情,于是便转赠给了掌管山林的人。

  所以问题就来了,子鉏商怎么就知道这只动物是麒麟呢?
  子鉏商表示他其实也不知道……
  倒是孔子在听闻这件事情后亲自前去并仔细观看了这个像『璋』但是又有角的动物后才断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麒麟,并且收下了它。

  然而,对于鲁国捕获麒麟一事孔子并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的意思,反而说到:吾道穷矣。
  孔子以为,麒麟原本是仁善的动物,只有天下有圣明的君王出现时它才会到来,如今乱世之下丝毫没有出现圣主的迹象,麒麟不知为谁而来,但却意味着他的道已经穷尽了,理想也无法再实现了……
  麒麟究竟从而何来,麒麟又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70岁的孔子触景生情,对于自己一生理想信念无法实现有着无比的感伤。

  自公元前484年返回鲁国之后,一来鲁国依旧是季氏专权,二来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也都残缺不全,孔子倒也断了继位为官治国的念想,而是潜心研究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礼仪制度,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依照事情的先后,加以整理编排,是为『书传』和『礼记』。
  礼仪之外,孔子对音乐也颇有建树,他曾对鲁国的乐官说过:音乐是可以通晓的,刚开始演奏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一致,继续下去是节奏和谐,声音清晰,连续不断,这样直到整首乐曲演奏完成。
  于是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孔子也同时订正现有的诗乐,『雅』和『颂』都恢复了原来的曲调,这其中雅乐主要用于朝廷,颂乐则通常为宗庙祭祀所用。

  所谓三星日月光,四诗风雅颂,雅、颂自然和『诗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孔子之前,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数量多但内容杂而重复,孔子也对重复的部分进行删除、整理,选取了其中305篇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这其中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
  往好了看,经孔子整理后的三百零五篇诗都能被演奏歌唱,内容更加紧凑有序;
  往坏了看,其余绝大多数曾经流行过的诗篇就此失传……

  此外,孔子在完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艺』的编修之后,晚年尤其喜欢专研的是『周易』一书。
  孔子读『周易』之刻苦,以至于『韦编三绝』,也就是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弄断了很多次。
  虽然对其中『彖辞』、『锡辞』、『卦』、『文言』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但是孔子又谦虚的表示,如果能再多活几年的话,他会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掌握理解得更加充分。

  值得一提的是,深受孔子喜爱的弟子颜回,孔门十哲之一的颜回,甚至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的颜回在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颜回在整理时不限于一般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对,他把周游列国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并去伪存真,特别是『易』,周易是主要整理人之一。
  整理的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最后劳累而死,以至于孔子后来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公元前481年,颜回的去世,麒麟的出现,孔子感叹韶华已逝,理想却不再来,就此绝笔『春秋』一书。
  简单解释一下

  春秋截止时间主要有2个说法,一个就是公元前481年,孔子在麒麟事件后就此绝笔;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是在2年之后,那一年孔子去世,自然也就不能再续春秋。

  我们这里说的是第一个版本,2个版本基本差别不大,明天我们会再讨论这个话题。
  @catslover 2017-08-17 23:24:59
  翻页了,我还以为土豪又出现了呢……
  -----------------------------
  @禅___静


  哈哈哈哈 我来拉一下仇恨
  @点点断月点 2017-08-18 19:25:40
  顶
  -----------------------------
  点点好
  903 田氏危机
  903 田氏危机

  关于孔子绝笔春秋一事,我们先简单做一个解释。
  周朝建立以后,王室乃至各诸侯国设有太史一职,为的是记载各国大事,每一季一般都要写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是古人相对更加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各国国史便统称为『春秋』。
  当然了,凡事都有特例,『春秋』只是各国国史一个通俗的说法,也有其他诸侯国会有专门的称呼,比如晋国称国史为『乘』『音同盛』,楚国又称之为『梼杌』『音同逃物』,加上后来唯有鲁国国史保存相对完好,因此孟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说的便是这层意思。

  既然『春秋』是鲁国国史,这与孔子又有什么联系呢?
  这当然是因为后来孔子对其进行过一定的修改,『春秋』也就成为了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的『春秋经』。
  有意思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春秋历经鲁国十二代君主,共计242年,后人在将东周区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部分时因为时间段比较一致而把前面一个阶段称作了春秋时代。

  有意思的是,鲁哀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481年鲁国捕获麒麟一事,孔子自叹『吾道穷矣』,『春秋』就此而绝笔,因此后来『春秋』也被称作了『麟经』或『麟史』。
  然而,孔子虽然绝笔于春秋,时间却并不会凝结于那一刻。
  历史的车轮面前,周室微而礼乐废的局面也并不会有所改善……

  话说公元前485年齐悼公被弑后,齐简公在国人的拥立下目前已经是在位的第四年。
  出任齐国国君之前,齐简公和齐悼公当年有过一段鲁国的经历,在此期间大夫『阚止』『音同看』颇受宠信,因此等到齐简公即位后,阚止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齐国执政。
  田氏这边好不容易才挤走高、国二氏,如今又来了个阚止,想想田常也是够郁闷的,因为害怕阚止加害于他,田常甚至在上朝时养成了时不时戒备的回头看看阚止的习惯……

  不过,齐国历来有左、右相共同执政的传统,典型比如崔杼与庆封,阚止执政后也就形成了他和田常共同执政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有什么问题?
  齐简公的御手『田鞅』第一个看出问题来,他向齐简公劝谏到:田、阚不能并存,你要选择其中一个。

  然而,齐简公并没有听,这不就出事了……
  有一晚上,阚止准备朝见齐简公,正好就遇上田氏族人『田逆』杀人,阚止二话不说派人逮捕田逆并带进公宫。
  问题在于,田氏一族历来比较团结,田逆有难,田氏自然会想办法营救,于是引来阚止和田氏之间的矛盾。

  按照田氏的计划,被囚的田逆假装病重,随后田氏派人探监,不但送去洗头的淘米水并备好酒肉。
  既然田逆病得这么厉害,酒肉当然是为狱卒看守准备的,等到看守喝醉以后田逆再次杀人并跑路。
  光跑路肯定是不行的,接下来田氏再邀阚止在田氏宗主家里私下结盟,两大巨头达成一致,这事也就算是了结了。

  很巧的是,阚止有位家臣叫做『田豹』,正好来也自田氏一族,并且受到阚止的宠信。
  田逆杀人事件消停过后,阚止又有想法了,他对田豹说到:我准备把田氏全部驱逐而让你当田氏之长,惊喜不惊喜?
  不巧的是,田豹一点都不惊喜……

  田豹对阚止说到:我在田氏族中不过是远支,而且田氏不听话的顶多也就是几个人,为什么要把他们全部驱逐呢?
  一句话,田豹并不愿意当田氏新的继承人。
  毕竟前面我们提到了,田氏一族还是很团结的……

  更要命的是,田豹非但不愿意当这个继承人,而且赶紧就把阚止的想法通报给了田氏……
  @阿好2017 2017-08-18 22:12:41
  啥子意思嘛,非要打字才打招呼所
  -----------------------------
  罪过罪过 还没来得及...
  @阿好2017 2017-08-19 22:29:45
  蒸的有营养
  -----------------------------
  这不是那个什么广告词么...
  @兔子什么都知道M 2017-08-19 11:16:53
  学习了!楼主,你确定你不是猴子派来的逗比吗? 大笑…………
  ^.^ ^.^ ^.^
  -----------------------------
  兔子你错了
  我是逗比派来的猴子
  @Cassie向阳花 2017-08-19 11:03:07
  顶
  -----------------------------
  向阳花好
  大家周末好

  反正小姑娘最近消失中 这周先不二更了 各位抱歉...

  说重点 近期可能会有段时间更新不稳定 加上手上存货很少
  大家多多理解
  904 田氏代齐
  说一点
  严格意义来讲,田氏代齐应该是进入战国以后的事情。

  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从此姓田而不姓姜,但春秋末期田氏逐渐做大并且挤走其它政治势力以后,田氏代齐的格局其实基本也就形成,我们今天说的便是代表性的事件。
  904 田氏代齐

  田逆曰:彼得君,弗先,必祸子。
  田逆认为,虽然阚止、田常位列齐国左、右相,毕竟阚止有齐简公的信任,不先下手的话,阚止必然会加祸于田常。
  当然了,对于田逆来说这实在是件轻松又愉快的事情,不过是先下手为强,再杀一个人嘛……

  所以,田常又该怎么办呢?
  田常先是把田逆藏在公宫,接下来,他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争取一举灭掉已经泄密的阚止。
  公元前481年,5月13日,田常携七位兄弟乘坐四辆车朝见齐简公,阚止当时也在帏帐之中。

  阚止出来迎接时,田氏兄弟一进门就突然把宫门关闭,重点是阚止被关在了门外……
  田氏兄弟想干什么呢?
  宫内的宦官们当然认为这是要造反,然而,早就埋伏于公宫的田逆再次开启杀人模式,宦官们瞬间被杀……

  话说此时齐简公正在高台上惬意的陪着自己的老婆们喝酒,田常粗暴打断并准备把他带至寝宫令齐简公很是不满,于是乎齐简公抄起戈就准备揍田常。
  好在有太史『子余』圆场,他说到:田常不是想对国君不利,而是要为国君除掉有害的人。
  谁是有害之人呢?
  很莫名其妙的是田氏兄弟把阚止关在了门外,想除都不太好除……

  有意思的是,齐简公这么一发飙以后,田常果真就离离开齐简公的寝宫,在听说齐简公还在气头上时田常瞬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跑路……
  为什么要跑路呢?
  田常认为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齐简公,往后在齐国的日子恐怕是不会好过的,再说了,哪里没有国君,何必非要伺候齐简公呢……

  不过,田逆这下不同意了,他抽出剑对着田常说道:犹豫迟疑,不坏事才怪。您要是敢走,谁不能做田氏的宗主。您要是真走,我要是不杀您的话,对不起列祖列宗。
  田逆杀人的水平我们是知道的,于是田常不敢跑路了,结果那边被关在门外的阚止赶回家已经集结部下准备攻打宫城大小各门。
  然而,一番进攻之后,阚止发现怎样都无法得胜,于是干脆就逃走了。
  齐简公:……

  这下可好,这边阚止逃,那边田氏追,追着追着阚止慌了神竟然迷路了,一路逃到了『丰丘』。
  这里不是别的地方,正是田氏的势力范围,于是丰丘人轻松拘捕了阚止并汇报给田常。
  很快,阚止被杀死在城外……

  有害之人已除,田氏接下来又该如何操作?
  公元前481年5月21日,田常在『舒州』『今河北廊坊市一带』逮捕齐简公;
  6月初5,田常弑君于舒州。
  被杀之前,齐简公才开始感到后悔,他说到:我要早听了田鞅的话,就不会沦落到这一地步了……

  齐简公被杀之后,田常拥立其弟『吕骜』为君,史称『齐平公』。
  虽然齐国国君仍是姜姓,但等到齐平公即位后田常出任国相独揽朝中大权,并将『安平』『齐国都城临淄附近』以东的土地全部划归为田氏封疆范围。
  自此,所谓的田氏代齐,基调已经打下,谁都不曾想到,完成这件大事之前,田常竟然差点就跑路……
  @李拔峰 2017-08-20 19:55:08
  我还在74页啊,什么时候能赶上大部队!
  -----------------------------
  呵呵 也是一小半了
  905 组团逃亡
  905 组团逃亡

  公元前481年,齐平公即位,田常独掌大权之后,我们抽空关注一下宋国,这是宋景公在位的第36年。
  提到宋景公,自然就得提及受他宠信的司马向魋。

  公元前500年,宋景公自作主张将公子地的四匹白马送给向魋,结果公子地派人揍了向魋一顿并且夺回白马,随后宋景公关门一阵痛哭引来公子辰圆场,怎料接下来公子地、公子辰双双负气出走;
  公元前499年,公子辰、公子地等人返回宋国萧邑并宣告叛变;
  公元前492年,孔子一行周游列国来到宋国,结果被向魋粗暴赶走;
  公元前483年,郑国协助公子辰、公子地等人在郑、宋之间的一些空地上修筑了三座城邑,同年9月左师『向巢』伐郑并且包围叛军所在城邑,郑大夫『罕达』派兵救援宋军。
  次年春,向魋领兵救援向巢,结果郑军放言抓到向魋的重重有赏,此后宋军大败,向魋赶紧跑路回国……

  虽然向魋多年来深受宋景公的宠信,但是也多少和宋景公有过矛盾的时候。
  比如前两年卫国太叔疾投奔宋国做了向魋家臣之后,宋景公看上太叔疾送给向魋的珍珠却遭到向魋的拒绝,当时宋景公就很不痛快。
  到了宋景公在位的第36个年头,向魋因为受宠也在不断扩充势力,以至于发展到威胁宋景公地位的时候,宋景公自然就更不痛快了……

  这一年,宋景公原本打算让夫人邀请向魋参加享礼,然后乘机讨伐他,由此可见,向魋势力之大已经到了宋景公得去偷袭的地步。
  然而,宋景公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向魋这边倒是先行动了,他向宋景公请示用自己的『鞍地』『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一带』来交换宋景公的『薄地』『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一带』。
  宋景公当然不能同意了,因为薄地历来是宋国殷商祖庙的所在地。

  结果向魋非但不生气,反倒把七个城邑并入鞍地并准备设享礼来答谢宋景公,宋景公什么时候同意把七个城邑并入鞍地了呢?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向魋得找个理由把宋景公给请过来,并以太阳正中作为期限,把自家的武装全都埋伏了起来。
  感情即将上演的是宋国版的田常弑君……

  好就好在宋景公也是明白人,他对大夫『皇野』坦言自己把向魋宠坏了,现在向魋反倒要加祸于他,并安排皇野去请求左师向巢的援助。
  提一点,左师向巢不是别人,正是向魋的亲哥哥……
  皇野当然不能上来就说大实话,等到皇野以宋景公约向巢一起打猎把他火速忽悠两进宫后,宋景公才交了底:你家老弟想造反。
  向巢:……

  向巢能怎么办呢?
  毕竟贵为宋国左师,皇野的继续忽悠下,向巢明确表态面对国难必须站在国君这边,宋景公也和向巢盟誓一番,表示上有天,下有先君,只要向巢忠于宋国,务必保证他的安全。
  随后,皇野请求兵符以攻打向魋,向魋之弟『子颀』赶紧纵马奔告向魋,向魋当即就要发兵攻打宋景公,好在向魋另外一个弟弟『子车』及时劝阻,并且表示既不事奉国君,还要攻打公室,百姓是不会依附于他的,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向魋只得逃往曹地并宣布叛变。

  到了6月,宋景公派向巢攻打向魋,一面是国君,一面是自己的亲弟弟,向巢能怎么办呢?
  向巢表示确实很为难……
  此役的结果是向巢、向魋双双跑路,向巢逃到了鲁国,向魋则逃至卫国。

  这还不算完,向魋不是还有几个弟弟么,于是乎子颀、子车也相继跑路,另外一个弟弟,也是孔子弟子的『司马牛』也在把封邑和玉圭交还给宋景公后逃到齐国。
  兄弟五人逃个精光,只因宋景公把向魋宠坏了……
  @银子KAKA 2017-08-25 23:36:20
  滴!潜水卡!楼主快出来更新啊
  -----------------------------
  好...
  大家周末好
  906 孔姬逼子
  我们偷偷试着更上前面的进度...
  悲剧 编辑的没了...
  906 孔姬逼子

  公元前481年6月初5齐简公被弑之后,齐国在田常的布局下倒是很快平息下来,消息传到鲁国后孔子很是震惊,他在斋戒三天之后连续三次向鲁哀公请求攻打齐国。
  孔子看来,虽然田氏历来比较亲民,但是田常杀了齐国国君后百姓中不亲附他的至少有一半,以鲁国的兵力加上齐国不满意田常的一半国人,是完全可以战胜齐国的。
  然而,季氏专权已久,比起话语权的话鲁哀公真不一定比被田常拥立的齐平公强,所以鲁哀公表示孔子真要是想攻打齐国的话还是向季氏汇报去。

  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孔子以为,毕竟他曾经做过大夫,因此不敢不向鲁哀公报告此事。
  只是孔子一向和季氏政见不一,此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更令孔子遗憾的是,继颜回后又有一位他喜爱的弟子离开人世,这位弟子正是子路。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我们提到,子路后来在卫国做了孔悝的家宰,孔悝则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夫孔圉之子。
  至于孔圉,也就是把女儿孔姞先后嫁给太叔疾、太叔遗的那位。

  我们要提到的不是孔圉的女儿孔姞,而是他的老婆『孔姬』。
  为什么要提孔姬呢?
  因为前些年孔圉已经去世,孔姬自然就成了寡妇,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

  没错,这位孔姬成了寡妇后也没有闲着,她和一个叫做『浑良夫』的人私通上了。
  这位浑良夫个子高,长的也够帅,一表人才,也难怪孔姬会看上他。
  唯一尴尬的是,浑良夫原本只是孔圉的一个小童仆……

  好了,孔姬除了是孔圉夫人、孔悝母亲以及浑良夫的之外情人,她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也就是卫国前太子蒯聩的姐姐。
  再加上当今卫君卫出公是蒯聩的儿子,而蒯聩却一直流亡在外,近年来蒯聩则在赵鞅的支持下一直呆在卫国的戚地。
  于是乎,等到孔姬派情人浑良夫探望蒯聩时,局面就变得复杂起来。

  蒯聩:想办法让我回国即位,我让你穿大夫的冠服、乘大夫的车子,还赦免你死罪三次。
  重点是,事成之后,蒯聩还允诺让孔姬做他的老婆。
  浑良夫:好啊……

  公元前480年,闰12月,浑良夫向孔姬请求之后,浑良夫和蒯聩回到国都并藏在孔家的外园。
  天刚一黑,两人便乔装打扮一番,用头巾蒙着头,并由宦官『寺人罗』驾车来到孔氏家里。
  孔氏家臣长『栾宁』上前询问时,寺人罗表示他们是姻戚家的侍妾,没错,为了混入孔氏家门,两人扮的还是女装……

  混入孔家后,两人到了孔姬那里,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蒯聩表示,先吃饭……
  酒足饭饱,只见孔姬手持着戈走在前面,蒯聩则带了五个身披皮甲的士兵,还用车装着公猪来到了孔悝这边,并且把孔悝逼到墙边。

  为什么要逼孔悝?
  这不是准备要造反么,万一孔悝不答应呢,逼一下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逼孔悝就范就算了,蒯聩带头公猪过来又是什么套路?
  这不是逼完孔悝就得盟誓一番么,盟誓的时候一般不是得用牺牲么,蒯聩来时匆忙不是没准备好牛么,所以不得临时找头公猪凑个数么……

  于是乎,孔姬、蒯聩的胁迫下,孔悝不得不与自己的母亲和舅舅签订了盟约,然后又被挟持而登上高台召集卫国群臣宣告叛乱。
  有意思的是,那边栾宁听到动乱的消息时正准备喝酒,连肉都还没有烤熟,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派人给子路带话,然后安排车辆护送卫出公一路逃奔到了鲁国。
  两人在车上一边敬酒,一边吃着烤肉,这恐怕是我们截止到目前看到最为惬意的跑路场景……

  问题是,子路到底怎么死的?
  我们下回分解……
  @o弘毅o 2017-08-26 23:23:29
  我们偷偷试着更上前面的进度...
  -----------------------------
  @catslover 2017-08-26 23:36:40
  要跟上进度,你今天是打算更多少……
  -----------------------------
  先怒更一节试试看吧 我发现几天不更业务有点生疏了...
  @点点断月点 2017-08-27 20:28:45
  一个星期了啊!哈哈,欠多少楼主说了算!
  -----------------------------
  还是点点说了算

  907 结缨而死
  907 结缨而死

  公元前480年,冬,蒯聩携孔氏叛乱,卫出公赶紧出逃,这也就意味着前卫国太子蒯聩终于是逼走了自己的儿子而成为卫国国君,史称『卫庄公』,由于卫前庄公的存在,我们得称其为『卫后庄公』。
  当然了,蒯聩之所以能够成功逼走自己的儿子,他的姐姐孔姬逼自己的儿子孔悝叛乱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和孔姬有着亲密关系的浑良夫功劳也不小……

  蒯聩成为卫后庄公之前,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子路是如何对待这件事情的。
  就在卫出公逃亡鲁国后不久,得到消息的子路却赶紧奔往国都。
  毕竟子路是孔悝的家臣,他得搞清楚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子路正要进入国都时,正好就碰上了孔子的另一个弟子,也就是卫国大夫『子羔』。
  子羔这会正忙着跑路,并且表示城门已经关上,子劝路最好还是别去遭受祸难了。
  子路会不会跑路呢?
  他对子羔说到:我既然拿了孔悝的俸禄,就不应躲避祸难,还是过去看看吧。

  于是两人一进一出,子路很快就到了孔氏的大门口,为孔氏把守大门的叫做『公孙敢』,既然卫出公都已经跑路,他也劝子路还是不要进去了。
  子路说道:拿着别人的利禄却躲避别人的危难,我做不到,拿了人家的俸禄,就一定要救援他的患难。
  正好就在这个时候,有使者从门里出来,子路就趁门开的时候溜了进去。

  问题是即便子路来到了孔家,他又能做点什么呢?
  只见子路开口就说道:太子怎么用得着孔悝做帮手?即使杀了他,也一定会有人接替他进攻太子。
  很显然,子路耿直归耿直,着实是很鲁莽,毕竟他连状况都还摸清楚就开始威胁蒯聩,而且还叫别人太子……

  子路接着说到:太子缺乏勇气,如果我放火烧了这高台,你必然会释放孔悝。
  子路一会叫嚣即便蒯聩杀了孔悝他也会报仇,一会又威胁要放火烧高台逼迫蒯聩放了孔悝,气场之强蒯聩当然是有些害怕的。
  蒯聩一害怕,赶紧就派了『石乞』、『盂黡』两位猛士来对付子路……

  子路以一敌二,而且对手都是用戈攻击子路,他会使出怎样的绝招?
  很遗憾,他根本就不是两位的对手……
  几个回合下来,子路身负重伤,帽缨带也被斩断,子路说道:君子死,冠不免。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子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系好帽带,戴好象征着他身份与地位的帽子,随后死去。

  孔子在听闻卫国的动乱后是这样说的:柴也其来,由也死矣。
  柴即高,也就是子羔,由当然就是子路,卫国之乱,子羔能够回来,可是子路却回不来了,这一年,孔子72岁。
  子路死后,孔悝最终立蒯聩为卫国国君,蒯聩自然也就成了我们提到的卫后庄公,这位卫后庄公当年因为谋杀南子一事败露而从太子变作了前太子,后辗转于宋国并投靠了晋国赵氏一族,最终在自己姐姐的帮助之下从前太子成为了现任卫国国君。

  这是不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很显然不是,毕竟从蒯聩到卫后庄公的背后,牺牲的是他自己儿子的前途……
  更不励志的地方在于,卫后庄公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杀光朝中旧臣,毕竟在他看来原来的大臣都靠不住,比如他就对司徒『瞒成』说道:我在外边遭遇忧患很久了,请您也尝一尝这种滋味。
  瞒成:……
  908 孔悝奔宋
  各位周末好 前面因为些事情耽搁了段时间
  今天我们先补上一点点...
  908 孔悝奔宋

  公元前479年,卫后庄公在位的第二年。
  这一年春,卫司徒瞒成、大夫『褚师比』双双逃亡到了宋国。
  瞒成、和褚师比为什么要逃亡?
  这不卫后庄公上任伊始就决定对旧势力进行大清洗么,并且还对瞒成放下狠话,瞒成当时就联合褚师比准备攻打卫后庄公,既然行动失败,那他自然就得按照卫后庄公的旨意去尝尝在外边遭遇忧患了……

  随后,为了庆祝自己上位成功,卫后庄公派『鄢武子』向周王室报告,这是敬王在位的第41年。
  鄢武子是这样对敬王报告的:蒯聩因为得罪了君父、君母,因此逃窜到晋国。晋国由于王室的缘故而不抛弃兄弟,所以把蒯聩安置在了黄河边上。上天开恩,蒯聩得继承保有封地,特此派臣下来向王室汇报。
  卫国的这份外交辞令可谓既高度赞扬了晋国,也给王室增添了足够的面子,敬王怎能不喜欢,于是敬王也派单平公回答到:你回去对叔父说,王室对于他能继承先世表示赞许,也同意恢复他的禄位。但是要恭敬,这样才能得到上天赐福。
  于是乎,敬王得了面子,卫后庄公得了实惠,这还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这不,到了6月,卫后庄公又招待孔悝喝酒,并重重的酬谢了他,对于其他大夫也都有所赠送。
  卫后庄公不是要杀遍朝中群臣的么,怎么这会又赏赐起来了?
  大夫们当然也不傻,得知卫后庄公的想法后便准备联合作乱,于是卫后庄公也只得就此作罢,唯有瞒成、褚师比这样对抗得比较激烈的最后只得选择跑路……

  然而,到了半夜的时候,喝醉的卫后庄公却准备把孔悝给打发走。
  强调一点,卫后庄公不是要把孔悝打发回家,而是打算趁着半夜把他流放到其它国家去。
  没办法,孔悝只得连夜载着自己的母亲孔姬离开卫国……

  刚出城门没多久的时候,孔悝又派副手回到孔氏的宗庙中去取先祖的牌位,结果这位副手也是倒霉,取完排位后没多久便遇到一位叫做『子伯季子』的人,子伯季子二话没说先是杀了副手,然后坐上他的车子去追孔悝。
  说起来,子伯季子原来其实是孔悝的家臣,卫后庄公出任国君之后,他已经晋升为卫后庄公的大夫,孔悝连夜离开卫国时他第一个向后庄公请求追赶孔悝。
  同样都是孔悝的家臣,比起子路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真是不小……

  有意思的是,那边副手取牌位久久不归,孔悝便追派了大夫『许公为』返回迎接,等到他遇到子伯季子时什么都明白了。
  许公为对子伯季子说到:和不仁的人争强,没有不胜的。
  许公为想干什么呢?
  他表示要和子伯季子单挑,并且坚持要让子伯季子先射,子伯季子也不客气,一连射了三箭,箭都落到离许公为很远的地方,随后轮到许公为,许公为随手就是一箭,子伯季子当场毙命……

  最终,取得孔氏先祖的牌位之后,孔悝带着母亲一路逃到了宋国。
  从被胁迫帮助卫后庄公叛乱,到被迫逃亡他国,对于孔悝而言,这是一个很不励志的故事;
  从协助弟弟叛乱,再到被弟弟放逐,对于孔姬而言,这也是一个很不励志的故事。

  不是说好让孔姬做浑良夫的老婆的么,卫后庄公食言了?
  卫后庄公表示放姐姐一条生路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待到他坐稳位置后不久就杀了浑良夫。
  至于当初令他跑路的南子嘛,自然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说一点,浑良夫的死比较复杂也还比较有趣,后面不久我们会专门介绍一下。
  @Xhui992016 2017-08-28 17:25:52
  大家都约会去了,我继续看帖子
  -----------------------------
  大家都约会去了,我继续更帖子
  ...
  909 大长篇之孔子
  莫非才女抢不动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