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1201 图穷匕见
  @善水心 2018-11-26 13:52:03
  顶顶o(* ̄︶ ̄*)o
  -----------------------------
  小姑娘好啊
  大家晚上好

  停在荆轲刺秦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和我愿意在这里多花篇幅有关,但是更多还是和近期更新少有关....


  有关这个故事,有过比较多的影视作品,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应该是当中最为出色的,虽然改变的痕迹比较重,稍晚张艺谋的英雄,应该也与这个典故关系比较大,只是改变程度更大。
  1201 图穷匕见

  易水一别,荆轲带着千金之礼,以及太子丹的巨大期望,毅然乘车奔赴秦国,一路始终不曾回头,一并前往的,还有燕国勇士秦舞阳。
  为了接近秦王政,荆轲先是厚赠中庶子『蒙嘉』,毕竟蒙嘉当时是秦王政的宠臣,于是拿了好处的蒙嘉就对秦王政说道:燕王震慑于大王的威严而心惊胆颤,情愿举国做秦国的臣子,也不敢举兵抗拒秦国将士,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亲自前来陈述,这才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派使臣入秦。为此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拜送仪式,并让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请大王指示。
  对于秦王政而言,一兵不发就能降服燕国,而且还能取得樊於期首级,实在是件轻松又愉快的事情,于是高兴地穿上礼服,安排以九宾之礼在咸阳宫召见燕国来使。

  提一点,九宾之礼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当年蔺相如进献和氏璧时,秦昭襄王也是斋戒五日之后以九宾大典招待。
  事实上,秦王政再次以九宾之礼招待荆轲、秦舞阳等人,足以体现秦王政的高兴心情,也从侧面体现出秦国的重视程度。
  当然了,秦王政唯一不会想到的是,所谓的俯首称臣其实蕴含着巨大的阴谋……

  于是乎,大殿之上,年龄三十有余、在位二十年的秦王政俯瞰苍生,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则捧着地图匣子,两人以正、副使的身份依次前进,从殿前台阶,到文武百官、侍从森严的大殿,场面蔚为壮观。
  然而问题就来了,前面已经提到,依照秦律大殿内的臣子们是不准携带任何武器的,侍卫武官均是拿着武器守卫在殿外,纵使太子丹早已为荆轲备好淬毒过后的匕首,荆轲又能如何威胁到秦王政的生命?
  对于这个问题,秦舞阳恐怕同样很是茫然,这不来到殿前台阶下时秦舞阳脸色突变,竟然害怕得抖了起来……

  十三岁杀人,旁人不敢正眼相对,所谓的燕国勇士,反应如此之异常,以至于殿内的大臣们都感到很不理解……
  如何才能解释秦舞阳的异常反应?
  其实很好解释,毕竟没见过如此上档次的大型场面,加上此行任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秦舞阳其实就是怂了……

  但是,荆轲自然是不能这样解释的,所以他在回头朝秦舞阳笑了笑之后,是这样说的:北方藩属蛮夷之地的粗野之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心惊胆颤。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注意荆轲的措辞,『未尝见天子』。
  荆轲把秦王政抬高到天子的地位,无形之中拍了个大大的『马屁』,因此,秦王政对这个解释表示很满意……

  不过,鉴于秦舞阳的异常表现,秦王政临时决定换荆轲进献舞阳拿的地图,也就是说,原本挟持秦王政的任务突然就落到了荆轲的身上。
  进献地图和挟持秦王政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不始终从容不迫的荆轲取过地图献上,待到秦王政展开督亢地图,图卷终于展到尽头时,徐夫人之匕首露了出来……

  所谓图穷匕见,地图展到尽头的一刻,燕国的真实意图终于一览无余,临时取代秦舞阳的荆轲该怎样行动?
  当然是趁机抓住秦王政的衣袖,以匕首来挟持他了……
  对于秦王政而言,尴尬的是携带武器的侍卫们都在殿外,没有他的命令还不准进殿,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他又该怎么办?
  一个字,赶紧跑……
  而且限于场地因素,秦王政还得绕柱而跑……
  1202 秦王反杀
  1202 秦王反杀

  因为秦律对宫殿内携带武器的规定,荆轲进献督亢地图而图穷匕见之后,当时竟然呈现出了这样一幅荒诞的镜头:荆轲左手抓秦王政的衣袖,右手持匕首刺之,尚未接近时大惊的秦王政抽身跳起,慌忙挣断衣袖后赶紧抽剑相迎。
  提一点,毕竟秦律对于国君能否携带武器没有严格规定,因此秦王政倒也有佩戴象征着身份地位的佩剑。
  不过很遗憾的是,一来佩剑实在太长,剑又套得很紧,二来事发突然,惊慌又急迫的秦王政一时竟然拔不出剑来……

  剑长而不可立拔,加上荆轲的追赶,秦王政当时是怎样的反应呢?
  这不为了躲避荆轲,秦王政赶紧奔跑起来,甚至围着大殿内的立柱接连绕圈,至于殿上群臣,一时也都吓得当场发呆。
  毕竟嘛,手上连把武器都没有,救起来难度也是很大的……

  于是乎,大臣们继续愕然,秦王政继续绕柱跑圈,荆轲则继续追赶秦王,如此混乱而滑稽的场面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做『夏无且』『音同居』的侍从医官倒是灵机一动,他把自己的药囊扔向了荆轲。
  药囊者,不过是医官放置药物的袋子,比起见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自然是毫无杀伤的,但也就是夏无且这一投击分了荆轲的心,早已不知如何是好的秦王政听到侍从们是这样喊的:大王,把剑推到背后!

  原本是荆轲与秦王政两人之间的单挑,奈何秦王政坐拥主场之利,终于是在夏无且和侍从们的帮助下于电光火石之间把剑推到背后。
  随后,秦王政成功拔出宝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右腿。
  接下来,自然是形势瞬间逆转,自觉残废的荆轲举起匕首直接投向秦王,奈何匕首击中铜柱,荆轲最后一击再次以失败告终,秦王政就此展开疯狂反攻,一剑、二剑,荆轲一连被刺伤八处,秦王政『反杀』成功……

  然而,虽然荆轲内心十分清楚刺秦计划已经宣告失败,加上此时身患重伤,他倒仍没有表现出一丝慌乱的意思,反而是倚柱大笑,席地而坐,两腿张开形如簸箕,并向秦王政骂道:事情之所以不成,只是因为我想活捉你,好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以回报太子。
  荆轲一席话,至少表现出两个意思:
  其一,刺秦计划,刺杀秦王倒是不得已的选择,在荆轲乃至燕国看来,挟持秦王政令其作出让步才是上上之选;
  但是,荆轲所等之人始终未曾露面,太子丹所安排的秦舞阳更是一个笑话,以至于临场节外生枝,二人生擒秦王政的计划最终演变成荆轲持匕追赶,秦王政绕柱而跑并在医官、侍从的帮助下完成反杀。

  其二,整个刺秦计划的幕后策划者并非燕王喜,而是与秦王政感情破裂后急于复仇的太子丹;
  对于这个问题,郁闷了好一阵子的秦王政倒也不急于深究,先有携带武器的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荆轲,然后是秦王政对于整个事件过程中臣子、侍从们的表现论功行赏,尤以夏无且最为抢眼。
  秦王政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也就是说,在秦王政看来,夏无且正是因为爱他,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用药袋投击荆轲,因此夏无且的行为受到肯定,并获赐黄金二百镒。

  好了,随着秦王政的惊险反杀,整个荆轲刺秦王的大戏也就以荆轲的失败而告终,个中虽然有着太多值得细细回味的因素,但是对于秦王政而言,他眼下所考虑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秋后算总账……
  各位晚上好

  顺利的话,估计下次更新是周五了...
  @奥士爱国 2018-12-29 22:16:36
  楼主很好就好,即便不更也常来冒泡啊,免得我们担忧,扯心扯肺地不好受啊
  -----------------------------
  呵呵 感谢关心 今天整理一下资料 争取明天看能不能更
  @catslover 2019-01-01 01:23:16
  祝楼主和各位楼友新年好!
  -----------------------------
  时差姐姐新年好
  @善水心 2019-01-01 11:56:53
  新年快乐^_^
  -----------------------------
  小姑娘新年好
  楼里的各位朋友新年好

  近期因为各种原因几乎没怎么更新,实在是抱歉了。

  不过不管怎样,接下来我还是会尽力完成这个帖子的。

  感谢各位。
  @善水心 2018-12-03 10:17:35
  哇,荆轲真是干大事的人啊,可惜没遇到明主啊~
  -----------------------------
  那什么,其实对于荆轲的评价有褒有贬,总体来看褒的比较多,但是我个人算是站在贬这一块的。

  荆轲之所以在四大刺客中名气最大,我个人倒是觉得沾了秦王政本人的光,毕竟比起其他几位刺杀对象来,他的分量最重,因此这次刺杀事件才更加出名。
  另外,为什么赞颂荆轲侠义精神的人会很多,我个人觉得秦国本身的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秦国非中原正统诸侯的出身,加上逐一灭掉各大诸侯,最后完成统一,随后又被冠以暴秦的形象,秦国本身其实算是大反派,荆轲以个人力量刺杀大反派的大BOSS,而且是明知没有回头路所彰显的气概与精神,这似乎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
  1203 大长篇之荆轲
  大家好

  我在这一节里引用了几个典故,出自古籍 燕丹子。

  这几个故事到底可信或者值得推敲,目前无法作出定论,甚至这个估计在史记之前还是之后,也不能明确。

  也就是说,结合燕丹子和史记来看,司马迁当时到底知不知道这几个故事,其实也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无论如何,司马迁本人对荆轲是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