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鬼事杂编——讲讲家人和朋友那些亲历的灵异事件

  楼主现在正在苦逼的陪着喝酒,但马上准备回家,朋友们可以先休息,明天一早看,今天真是很抱歉
  
  姑奶奶何时见过这种恐怖的情景?只觉得胸口一闷,头昏眼花,几乎晕厥。那笑脸闪过一下,随即消失不见。房间又恢复平静。
  但姑奶奶此刻已经吓得魂不附体,看来今晚肯定不能待在宿舍了。她站起身跑到门口跑,准备开门离开。但手碰到门锁的一瞬间,她绝望的哭出声来——门锁像是被人从外面反锁,她用尽全力也不能打开。而且,房间终于开始出现异样……..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的房子没有天花板、白灰或者瓷粉之类,就只是单纯的水泥。而经过均匀粉刷的水泥,在干燥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呈现浅灰色,如有积水或未完全干透,颜色则呈现黑灰色。而此刻姑奶奶正看着头上的水泥顶正由浅变深,从角落慢慢汇集到中间,变得黑乎乎一片,像是沁满了水。几秒不到,中心位置便开始一滴一滴落下很多类似鼻涕一般的液体。(幺爷爷说他为此事特意拜访过寺庙僧侣,其解释为:枉死者戾气冲天,其怨若未能超度,易凝结如水,其怨越重,越是粘稠)
  姑奶奶怔怔看着那片由慢到快,越滴越急的液体,逐渐在地上汇集成一滩水渍,顿觉双腿发软,倚靠门背滑坐在地。头顶的灯泡此刻像是接触不良,居然一点一点闪烁着黯淡下去,最后终于“啪”的一声,彻底熄灭。于此同时,窗子的玻璃开始高频率的震动,震得木质窗框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吱声。整个房间温度陡然下降,宛若隆冬。
  借着月光,姑奶奶看见房中影影绰绰出现一团白色雾气。那白色雾气急速像她飘来,房间里出现各种纷杂的声音…..
  “你纳闷不来陪我们?你纳闷不来陪我们?!”
  “芳儿~我们来接你了,我们一起走吧….”
  “你早就死了!你早就死了!”
  “姐姐,我好想你,我们就差你一个了。”
  “就你没跟我们一起!”
  姑奶奶一声大叫,两眼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所以姑奶奶醒了之后就跑回来告诉您?”我问幺爷爷。
  电话那头幺爷爷停顿了一下,回道:“嗯,她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说要不是自己还睡在门边哈,肯定都会以为么子都没发生过,只是做了个梦而已。”
  “那后来呢?”我问。
  “后来……..后来她说自己么得事了,要再回学校克。我死活不让,叫她就待在屋里,担心她再出事。她答应我说,自己回学校取点东西就回来,自己打算好了,准备辞工的。我们看她的样子很平静,都相信了。结果,她出去之后,直接去了江边,留了封信,就投了江。等捞起来时,已经死了。”
  我已经听弟弟说过结局,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再吃惊。但我却很好奇那封信和之后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幺爷爷告诉我,那封信在几次搬家中遗失了,内容大抵说自己其实应该早就死了,机缘巧合之下又独自“苟活”了这么久,她必须要去找她们云云,并无其它。后来家人将姑奶奶同她们安葬在了一起,至此,再也没有了“铁娘子”……..
  然后,幺爷爷又向我讲了个故事。
  一年后的夏天午夜,一位木匠师傅正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因为主人家采购木料太迟,迫使自己赶工太晚,刚想回家,又被强留吃了顿饭,不知不觉居然已经这么晚。想到家里正在担心的妻子,他心急如焚,两条腿瞪得飞快。
  在一个路口拐弯后,木匠师傅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位正朝前走的姑娘。那姑娘全身湿漉漉的,走路也是一步一拖,好像累坏了,很是可怜。木匠师傅心好,捏住刹车,高声喊了一声:“小姑娘!纳闷啦?”
  那姑娘回过头来,是个很漂亮清秀的姑娘,苍白的脸上涌起一丝笑意:“师傅!我要去前面中学那,您能带我一截吗?”
  木匠师傅刚好顺路,于是很热情的说:“坐上来吧姑娘,我带你过去。”
  那姑娘走到后座,轻轻坐了上去。说轻轻,是因为木匠师傅根本没觉得重量上有什么变化,并不觉得吃力,可能是顺着风吧,他想。
  一路上木匠师傅都在和姑娘聊天,姑娘告诉他,自己在前面那个中学教书,今天出门回来太晚,自己视力不太好,一不小心掉到水沟里,脚也扭了,正不知道怎么办呢,结果就碰见了他。
  两人一句接一句聊着,很快便到了学校门口,师傅捏死刹车停下来说:“姑娘,到了!”但没有任何回应,师傅回头看,后座空无一物,哪里有人!可之前,之前几秒种之前,那姑娘都在和自己说话!
  师傅正不知所措时,空气中传来一句甜甜的声音:“谢谢您了师傅!”
  接着便是一群女生嘻嘻哈哈的笑声,由自己身边往学大门,慢慢远去……

  《铁娘子》完
  酒劲上头了,强撑着写完昨天未完成的,又回复了大家的留言,新故事怕是写不好了,如果还在等更的朋友,请先休息吧,前面已经说过,我这两天都会比较闲,会专心给大家更新的,各位好梦!
  
  鬼将

  前面跟大家说过,《铁娘子》是听我弟弟说起,临时加进来的一篇,打乱了我原本的顺序。按照《打赌》完结,我应该继续向大家讲述他们去“收鬼”的情况。但在此之前,我得先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他们说的“养小鬼”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养小鬼”在我们这边又被称为“养鬼将”,并没有“鬼里面的将军”之类的意思,而是读作第四声,同降头的“降”。但五伯告诉我,这也有语气助词的味道,比如武汉人就习惯把“男的女的”叫作“男将女将”。所以,直译过来理解,其实就是“养鬼的”。
  顾名思义,如邹光明这种懂得“驱邪抓鬼”之流的手艺人,在“收鬼”成功后,将它们驯养调教,唯己所用。说的难听一点,跟自己的宠物一样。
  五伯告诉我,被变成“鬼将”的“鬼”,其实非常痛苦,无法再轮回投胎,也不再具有我们理解的“逻辑”或者“思想”,对主人言听计从,犹如傀儡。唯一的解脱方式只有两种,一是主人将它们放走,并助它们超度。可这些人当初千幸万苦抓到,用来作为自己赚钱谋生的勾当,谁又愿意傻乎乎放掉?二就是在主人死后,因为不知情者或者其它各种原因,无意被放出来,基本上沦为永久的游魂,天不管,地也不收,但好在它们大多不具有危险性。当然凡事终有例外,五伯听邹光明说,之前有一位特别厉害的前辈,驯养过一只极其危险的鬼将,在突然离世(前文和刚才的解释中,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这种勾当非常损阴德,故而大多年纪轻轻便早死,邹光明亦是如此)之后,那鬼将被家人无意中放出来,几乎为害一方,整个村子差点因此被灭掉。后来一批同行闻讯赶来,联手才将其制服。当然,因为邹光明现在已经不在,这事的时间和地点,再无法考证,我也就不多说。最后就是据说他们同行之间也经常会将自己的鬼将放出来,相互比试与切磋,跟斗法一样。好了,简单解释完了,接着说吧。
  在邹光明答应带五伯去看他怎么收鬼之后,果然没有食言,喝酒之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晚上,邹光明趁着夜色,来到了我们家里。
  很抱歉,因为考虑到大家都在催促进度,暂时先不逐一回复大家,等今天的更新完后,我再慢慢回复大家。同时看到有个别朋友质疑,这里向这些极少数朋友再次解释一下。
  第一,到底是真事还是小说?
  我必须再次告诉你们,我目前记录下来的都是真事,如果是小说,我真心没必要用自己的名字当做ID,然后说是我叔叔伯伯。要知道我的哥哥弟弟,包括我的父亲都在看帖,我胡编乱造,我家人会是什么心情?我害怕天打雷劈,也害怕逝去的家人会怪罪我。
  第二,我到底是不是来水经验或者想把你们带坑里,再或者反复打脸放你们鸽子?
  我很早就解释过,我在本地一家大型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单独负责一个市场,近两百多人的人力资源工作,平常工作压力真的很大。并非你们想象的靠文字来谋生计的专业写手。写这个帖子,我一没想过成名,二没想过逐利。只是因为自己从小爱好写作,在去年团年饭,听家人聊天时,才冒出想记录下来的冲动。再者,我也不是恶意拖更或者放鸽子,只因除时间有限外,我写作的速度其实真的不快,多年养成的毛病,每一句都习惯反复斟酌,直到觉得最合适为止。我一直想对每一位看我东西的朋友负责,也想对自己负责。
  五伯当时正在家里看《南征北战》,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直到现在他每天做完早点生意之后,三不之一都会打开电脑再看一遍。
  邹光明鬼鬼祟祟摸进来,从我们一楼一路小跑到五伯住的三楼,站在楼梯间低声叫他:“五哥!五哥!”
  五伯一听是他,一骨碌爬起来身来开门,喊他进来坐。
  邹光明连连摆手,说:“赶快走吧,我带你克收鬼!”
  五伯这才注意到他斜背着一个硕大的布袋,里面鼓鼓囊囊好像装了很多东西,看上去还挺沉,背上居然还背着一个大铁锅,看样子累坏了,两手撑着膝盖,弯腰喘气。五伯赶紧跑回房里穿衣服,跟五妈说自己出去一趟。全部完毕回来时,看见他姿势还未改变,忍不住笑出声来:“收鬼还要装王八?”
  邹光明白了一眼,没说话。五伯替他背着那口铁锅,两人并肩下楼。
  出了门五伯好奇问:“去哪滴收鬼啊?”
  邹光明正低着头快步走,头也没抬回话:“还能克哪?坟眼里(坟地里)。”
  我们镇上的公墓区在一个叫“林场”的地方,后来我才琢磨过来,其实最初应该是叫“陵场”。现在重新用水泥修建成现代城市里公墓的模样,还改了一个特别高大上的名字,叫“景陵公墓”,我第一看见时还以为我们这边挖到了一个古墓,古墓主人就叫“景陵公”,我父亲差点笑晕过去....(没办法,荆州是以前楚国都城,市内其实存在很多古墓,比如前两年轰动一时的“熊家冢”古墓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