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灌水专业的优等生 回复日期:2006-8-23 15:37:21
我最独特的优势是:一般企业主没我的理论水平;一般咨询师没我的企业实战经验。
-----------------------------------------------
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变成了劣势:既不专注、也不专业,或高不成/低不就,哈:)
=========================================================================
应该这么说,类似咨询师(或商学院教授),都类似皇宫里的老太监,确实观察了不少“皇帝泡妞”的经验和手段,顶级景观啊!但有两点问题:
1、外部环境你永远无法完全模拟,所以当你泡妞时,资源不同,无法完全复制其经验。
2、皇帝泡妞,有很多手段、场景,是老太监没看到的,不完整。任何单个老太监,都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况且还有很多小太监,更可笑,只是会转述老太监的所见所闻——例如这里的宠物郑博士——你跟着他这种“二道贩子”学泡妞,一辈子打光棍。
我呢?我是有知识的小土财主!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告诉你怎么泡妞——当然,我是有限经验,如果你想泡成皇帝那般三宫六院,我肯定教不了的。
这么比喻,优等生服气么?
作者:刀冠江湖 回复日期:2006-8-23 18:07:01
看来没有个3年5载,是赚不到1000万的,太蜗牛了
==========================================================================
呵呵,我也希望能有更快的速度,但真实情况是,如果你有了500万基础,去搏1000万就快。而你现在底子很薄很薄,例如几万块,或十几万,那当然需要一点点耐心。
我上面说的“周转率”,是要告诉大家,在很多情况下,你选择某生意,必须要注意这个环节!
其实我当年糊里糊涂也不懂什么“资金周转率”,但似乎就是隐隐约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我的朋友都在开饭馆、开网吧,都说利润挺高的,我就是觉得不对劲!我闲了挺久呢,看到朋友们的饭馆、网吧赚钱了,我也不眼红,我继续等待我认为有前途的项目。
后来才明白,原来啊,饭馆啊、网吧啊,都是把资金沉淀在实体硬件上了,即使赚到钱(一般而言,也都不是很火爆那种大钱),也无法通过同一模式扩张。所以资产的周转率始终上不去,故而那些家伙,都是“小钱赚到,大钱无缘。”(指通常情况,大部人。)
$$$$$$$$$$$$$$$$$$$$$$$$$$$$$$$$$$$$$$$$$$
我们快点推进,算算安公公的杠杆率:
一双安公公英国鞋是3000元-1500元变动成本=1500元“贡献利润”。上面说了一天他卖三双,就是4500元的贡献利润。
除以他一天的净利润3000元,就是杠杆率:1.5
和优等生的杠杆率5比起来,这个1.5有什么差别呢?
通常,安公公和优等生相比较,优等生更愿意扩大销量,因为前面说了,营业额扩大20%的话,净利润就乘5,变100%!而同样努力呢,安公公的20%营业额提升,净利润提高20%×1.5=30%,可是如果安公公把价格提高20%呢,大家有兴趣可以算算,安公公的净利润则提高60%!
哈哈,有人该说了,价格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没错,可销量也不是随便可以提高的啊,我不过是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你做一个决策的背后,通常是哪些“杠杆”在推动你。其实,真实的生意世界,提高销量或提高价格,都需要额外付出成本,可能是广告、可能是新包装、可能是雇更拽的推销员什么的,我只是通过上面计算告诉大家:假设他俩都付出同样广告成本,优等生的模式,是通过提高销量来更多盈利,而安公公肯定愿意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取利润最大化。
多明白另外一个角度的计算,就多一条选择之路。成本和风险早晚都是要付出,平衡一下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好事!我这么说,没人反对吧?
好啦,我也想快点结束傻呵呵的财务课,咱们进入一般人喜欢的细节。咱们得加快点步伐,好奔着1000万近一点……
例如,安公公和优等生应不应该找个创业伙伴呢?
这个问题,就不象上面的财务知识了,基本没啥答案。但我可以给出几个思考。
找创业伙伴,是为了什么呢?为人还是为钱?为钱的话,那哥们是否一定参与经营?为人的话,还有没有替代人选?
通过我知道的很多案例,创业伙伴有血缘关系,还是成功率高一点。即使好朋友,一起做生意,也容易发生口角甚至破裂,有血缘关系的好处就是,血缘这个纽带,一般二般的争吵,都不会最终破裂掉。
当然啦,反面就是,有血缘关系的创业伙伴,一旦彻底崩盘,你就惨啦,哈哈哈,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哇!再加上钱也赔光,人间悲剧,无过于此!哈哈哈……
所以我说,别羡慕有钱人,光看见贼吃肉,没见到贼挨打!多少死在创业半路的人你没见到呢,哈哈哈哈。
其实如果有可能,挺多人也愿意自己单干,当个100%控股的大股东。但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发展,是如下过程:
存在→幸存→成功→腾飞→资源成熟
大部分,(一种说法是80%的初创企业),在五年内,倒闭在“存在→幸存”的路上……基本上,初获成功后,你选择人才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之前,肯定面临资金匮乏,开不出好条件,吸引不到优秀人才的窘态。再想想,是不是应该找个同心协力的家伙,共担风险?
找了创业伙伴呢,也麻烦。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就有过被曾经的好友,完全出卖的经历……惨痛啊,同学们!
呵呵,是啊,一般闹掰了,都是彼此埋怨。
但你不知道的是,那个家伙,当时没出一毛钱资金,我白白分给他干股,事实上因为他曾经是我同学……
可到了关键时刻,他做人的原则就显露了:他出卖了我,去换取对自己的好处。后来他对我说,“你有没有替我着想,我想结婚,但我连房子都没有。”
我靠!这就是做人的格局问题了。那个傻B原来着急买房子结婚,而受的诱惑!但故事的结局很有趣,他最终证明自己被那个要他出卖我的人耍了,啊哈哈哈哈。
过了几年,他依然一事无成,老子我,强悍如我,房子?嗯,十根手指头是数不过来啦,房子算个P!要有人生豪气,才能步步攀登。靠出卖朋友而获利,妈了个巴子,我就不信真能成功!
找不找创业伙伴,我虽然给不出答案,甚至我自己都大大跌过跟头,但“搭档”,你多半需要一个。(呵呵,早期搭档,多半是要给股份的噢。)
为啥说多半需要搭档呢?因为你通常不是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的侧重点,当然和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别的不谈,先说个重要问题,你是否集“领导者”和“管理者”才华于一身?
别急着回答,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是俩人一块干活的。比如,比尔·盖茨的背后,是保罗·艾伦的辅佐(后来是巴尔默)。戴尔的办公室玻璃墙有个门,连门都从来不关坐着的是凯文·罗林斯,葛罗夫同学的老搭档就是确立摩尔定律的摩尔老家伙,乔布斯搞出苹果有一半是沃兹尼亚克配合的功劳,伟大的索尼,也是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俩人一块打天下的……其实我要好好动脑子想,还能举出一大堆例子,只不过普通人都只记得一个,没办法,读案例时没我用心嘛!呵呵。
上面提到的人,那么牛逼,为什么创业时还都有个搭档呢?这通常就是我说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内力相斥的因素。
“领导”,最重要的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管理”,急需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想想看,一个具有视野高度的“领导”,需要把万般景象收罗眼底,扫一眼天下,就知道自己该干点啥!无数纷纷杂杂事务,到了一个优秀“领导者”面前,一眼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马上挑出重点,分析出具体哪些事是“重要又紧急”,哪些“重要不紧急”,哪些“紧急不重要”,还有哪些“不重要不紧急”……这就是“化繁为简”的内力。
而“管理”呢,需要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把大方向分散成小细节。事实上“管理”根本就是每天鸡毛蒜皮的抽疯较劲!企业战略是大事,天天都分析么?副总裁人选、各部门总监是大事,成天换人么?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干“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就是运营效果,无数小事怎么一一细分,如何一一跟进,则是“化简为繁”的武功。
这么说是不是大家明白一点了?你非要举个反例说,“我就是那种传说中,两种武功都具备的天才!”我也不打算反驳,我不过意思是说,有个好搭档,互相弥补一下,成功概率会高很多D!
不过我估计我这么写完就发帖,肯定会招来一顿猛砖,嘿嘿,想了想,我变通一下:初创企业,很多时候所谓“领导”,就是对市场的判断,对战略的决策;所谓“管理”很多时候代表着把产品生产出来并卖掉。例如,井深大和沃兹尼亚克都是那种有技术洞察力天分的人,充满魅力,而对应的盛田昭夫和乔布斯,则管理内部细节和推销,乃一等一好手。
两个人互补的道理,我肯定是需要坚持的,无论如何,我知道的创业成功案例里,大多数是搭档完成一步步艰难挑战。
作者:mr-ele 回复日期:2006-8-23 22:54:17
物质能给人安全感
教人赚钱是好事,赚到钱后再指导如何用钱就更好了.
========================================
这还不好办?!把钱给我,我帮你用好花好!
大雁还没打下来,倒先发愁“是红烧呢?还是清蒸?”唉,老兄,你烦心的事可真多……
作者:20050630 回复日期:2006-8-23 23:41:26
雕兄,你身边有没有合作创业成功的案例?说来听听。如果能够再说说合作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那就更感激不尽。
==============================================================================
好,我继续胡说,赔光了别怨我。
我个人而言,就有搭档。其实你们眼尖点,我这种口若悬河型牛人,通常都不善于细节管理啊!哈哈哈哈,我要是天天管理具体事务,还有时间和你们这儿在BBS唠嗑?!
——我曾经,也试过大于2的合作,但效果不好。我想可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关,三人及以上,就开始演“三国”,麻烦。俩人就比较好,只要保持“无缝沟通”,就相对轻松。
有什么话,都别攒着,直接说,小矛盾就不会憋成大炸弹。别怕吵架,偶尔吵一吵没什么不好,把看到对方的问题说出来,反而彼此畅快,即使不高兴,也很快能过去。就怕不沟通,有毛病了也不说,往往说的时候,就是“砰”一声,一拍两散。
挑选合作伙伴时,对方的一个特质我认为挺重要:同理心。
这个东东你也要有才行,但这个特质,我认为是可以通过理性培养的,无非是换位思考的过程,只要你先学会妥协,学会让步,通常对方也能稍微跟进一点,练着练着,彼此就和谐许多。
真实世界中,除了本质上的人品问题(例如我说的那个出卖我的同学),大部分冲突,都是可以通过彼此妥协搞定的。
林间风儿,绝招来了:
例如,我现在IE的地址栏的地址是: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index.asp?idwriter=0&key=0&vitem=no100
显示不好?我就把www后面那个2,改成14,或者13,12什么的数字,一敲回车,通常情况下,问题会有转机!
(也许是手工跳转了服务器吧?)
不知道有多少潜水观众哈?嘿嘿,有准备创业的吗?不会我叨唠半天,其实没人准备动手吧?哈哈哈哈。
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正题:
你创个企业,凭什么能存活?
我猜很多人,都会回答,“因为我有个好点子!”呵呵,这很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脑中出现个好点子,认为“有市场”,所以准备创业。
也有例外,三个小时前,接到个朋友电话,认识好几年一网友,家在南方某小城市,人极聪明。突然告诉我,要创业了!要弄个Web2.0的网站,我问他钱都已经从VC手里骗到啦?他说,我先拿自己存里的积蓄十来万搞,搞出点样子,再找VC。那我又问啦,你的网站创意是什么?他说,我正想呢,哥几个帮我也琢磨琢磨……
天哪!这是真的三小时前发生的!我好佩服这家伙,呵呵呵。
OK,他大概是例外。我猜大多数人创业,还是有个“爱地儿”吧?其实,这是一个“起点”,那么“终点”呢,就是“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一个好主意-----------------------------------→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对吧?
其实不对,因为不完整啊,“好主意”不能直接变成客户需要的价值。
一个好主意--→○--→○--→○--→○--→○--→○--→○--→○--→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嗯,这么画,就好看多了。那些个圈圈,代表着你创造价值过程中,需要完善补充的环节,例如研发啊、生产啊、物流啊、广告啊、售后服务啊等等等等,总之,就是一个大链条,N多环节说明出,你最后那个价值,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在你创企业,去创造一个价值链之前,先要整明白几个问题:
1、我的顾客是谁?(一般而言,没人能为所有人提供价值)
2、我为特定范围的顾客,提供了哪一部分的价值?
3、为什么是由我来提供?(我有哪些优势?)
4、我怎样提供?
OK,有哪位聪明的同学,帮忙回答一下安公公的英国鞋,是怎样回答这四个问题的???如果更有天纵英明的,给画一画安公公提供价值的价值链好不好?
===================================================
作者:shane2003 回复日期:2006-8-23 22:57:09
三八哥这么一讲,以前脑子里很多零碎的概念都被串起来了,也更鲜活好理解了. 这课,掏钱听的都值,何况还是免费,哈哈
=====================================================
shane2003:免费的负面作用,就是听课的不花钱所以不认真啦!
所以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不会做作业!呵呵。(我听课商业课程做作业,是因为平均一天听课会发生5000元直接成本,加上住酒店、往返交通费、以及机会成本……所以认真啦)
好了,今晚就讲到这。
抱歉抱歉!三八我,为了研究“蓝海战略”,跑香港做调研来了!!!
敬业啊,什么叫敬业,看看老三八就知道了!(谁是不敬业的典型,大家请参照郑文斌博士。)
我头些日子的一帖子,说过一篇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ZARA供应链极速传奇》,我当时就想,这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当然当然,我觉得这文章相当相当牛A,只不过,没能“视野更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个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的战略价值。
可有个问题,ZARA这牌子,我不熟悉,只是以前在美国、欧洲、日本看到过,没太留意,甚至没买过,也就没有自身真实感受。
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ZARA的专卖店,麻烦。据说,好几个国内商场和服装品牌,想做代理,但都没通过ZARA的认可,所以还不知什么时候国内消费者能见到该牌子。
三八一怒之下,跑香港来调研ZARA来了!!!(呵呵,牛B吹到这份上,大家快呕吐了吧?)
为什么我说和ZARA和“蓝海战略”有很大关系呢?因为我认为恰恰ZARA是最佳蓝海战略的案例!
目前有个很大问题,包括郑文斌博士在内的一群国内傻叉教授们,都在大谈特谈蓝海战略,可惜,他们都在胡说八道,侮辱人家蓝海战略的俩作者。基本上我所看到的国内评论,都是狗屁不通,一文不值,真替他们丢脸害臊!
什么是“蓝海战略”,那群傻叉都是一张嘴就是如何如何痛陈红海之惨烈,蓝海之梦幻,然后,就拿创新说事,最后结论往往是:通过摆脱苦熬红海的思想,大力创新,进入别人没想到过的新领域,徜徉在蓝海的无竞争格局!
靠,这种P话,真是混蛋之极、无聊之极、可悲之极……
首先,郑文斌之流,由于智商的原因,根本就弄混乱一点:蓝海战略是一种“狭窄”的思路,不像“差异化”那般包罗万象,否则有了波特教授的宏观战略思想,还读另一个版本的宏观“蓝海战略”干什么?
“蓝海战略”除了是一种相对微观的战略思想之外,更给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尺子”,在作者自己的书中,列举了太阳马戏团、黄尾葡萄酒等案例——可惜,我既没看过太阳马戏团的演出,也没喝过黄尾葡萄酒……呵呵,所以我跑香港来买ZARA服装来了,哈哈哈哈。(郑文斌博士那变态,连黄尾葡萄酒写都写错,更别说喝了,我怀疑他喝过红酒么?)
OK,我下面将阐述阐述,ZARA是如何应用“蓝海战略”的,我自己通过分析和研究,收获很大啊。虽然我其实不是教授,也不打算靠这个东东去成名(我其实害怕现实中出名),但对生意人而言,弄通了蓝海战略思想,非常有帮助!
110兄,请拿出纸笔,我敢打赌,对你肯定有思路上的开拓作用。
============================================================
nmyttd:男士正装,正式场合,自然以杰尼亚上佳;较轻松一点,个性一点,当然阿曼尼牛X。手表选择太多了,商务人士还是戴劳力士较多(虽然风格比较不合适我),专业人士,IWC倒也是很多人追捧。爱炫臭屁的戴伯爵,有品位的戴宝珀,烧钱的话就搞PP,真是发烧友干脆弄设计师品牌玩……反正,我认为,雷达这种不入大雅之堂的表,商务人士还是别戴啦!
关于创业,是否找有股份参与的搭档,请麻烦谁帮我翻翻我之前的帖子,我是否给出了准确建议?
无非是等死和找死的关系。不找搭档,90%的可能因为能力不足而失败;找搭档,90%的可能因为分赃不均而拆伙失败……要哪个?自己决定哦。哈哈哈哈哈。
-----------------------------------------------------------------------
回到蓝海战略。
首先,蓝海战略的思路,是从红海出发的。红海是什么?作者是指竞争惨烈的行业,通常已经是“充分竞争”状态,业内平均利润低,存活者都活得比较辛苦。
所以我们要确立一个观念,蓝海是确立在红海上的战略思想,如果你所在的领域,竞争尚不充分,例如是新兴地域性市场、或新兴行业,或许应该说,你该多读读如何跑马圈地的书籍,而不是“蓝海战略”。
例如安公公在中国大陆卖昂贵的英国皮鞋,恐怕就不适用“蓝海战略”思想,因为奢侈品男鞋在中国,目前正蓬勃发展,还远远没到尘埃落定之时,安公公更多的应该去想想,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品牌,通过种种营销手段,争取更多消费者。
所谓红海,都有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市场规模增长缓慢,各个企业所占份额,基本已经锁定,动态平衡啦!任凭哪个企业努力发飙,只要是常规手段,例如广告战、促销战、质量战、价格战……都无法撼动原先的排名次序与份额大小——因为你动,人人都动,难道这么多年PK下来,老对手们就不会跟进广告战、促销战、质量战、价格战?!所以,针对那些传统竞争手法的“创新”,已经完全无效!几轮下来,大家利润越打越薄,弄一全行业亏损,我倒挺相信——尤其在中国就更相信。
三八善于“减法”,呵呵,所以我们必须先明白什么不是蓝海战略。然后才能谈什么是真正的蓝海战略。(对了,郑文斌博士,不许偷看这个帖子!谁让你死鸭子嘴硬,我明明给你机会,在你的帖子里要教你,你偏偏装B,还骂我。看,学会我的知识,出去骗钱的机会错失了吧?!)
还有什么不是“蓝海战略”呢?例如安公公卖鞋子卖得头昏脑胀,突然一变,不卖鞋了,卖除脚气的高科技鞋垫了——这叫战略转型,俗称改行!也和蓝海战略无关。什么多元化啦、什么产业链延伸啦、什么销售地域扩大啦……都是常规的、传统思想早就指引过100年的,都不是蓝海战略。
好了好了好了,哈哈哈哈,我终于要回归正题了。到底什么蓝海战略?ZARA服装为什么是我狂热吹捧的蓝海战略极佳案例?马上揭晓:
先说理论:
第一,蓝海战略的企业,是基于对原有市场的顾客、进行客户价值的重大突破。
第二,所谓蓝海战略的行为,就是对原有成本结构的迅速重组。
我靠,似乎太拗口了哈?是不是有人快骂我了?“三八一直说人话啊,怎么突然开始说鸟语了?”
没关系没关系,我立即华丽转身!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蓝海战略”!
谈ZARA这个西班牙服装品牌之前,我们先想想自己买过的衣服,尤其是MM!对,我们这个帖子,居然招来好几个MM阅读,真是奇怪啊!哈哈哈哈哈,我原来以为不会有MM喜欢看这种催人老的文字呢。
MM们都买过很多衣服对吧?(GG们都给MM们买过吧,所以也很容易明白我下面要讲的话。)
请首先在脑海中划分一下你买过,或你知道的服装品牌。从一星级的服装品牌,到五星级的服装品牌,是不是都能按部就班,各就各位?所谓一星级,就是很小很小的牌子(小到我都举不出例子来,呵呵),通常也是最便宜的牌子。而五星级呢,就是类似迪奥、夏奈尔、纪梵希等死贵死贵的顶级服装品牌。
我们拿纪梵希服装的品牌倒推一下:既然品牌是五星级的,价格是几星的?当然也是五星,非常昂贵嘛!卖场所在地呢?也是五星,肯定在最牛的奢侈品商场喽;设计师呢?还用说,世界顶级的五星级知名设计师!然后,我们列一列她的价值链N个环节,销售人员、包装、店面装修、代言明星、广告投放、面料的品质、服装的做工……等等等等,全都是最高的水准,都是五星级。
再拿你熟悉的一星级品牌倒推一下,结果通常是,价值链每个环节,都是一星级水准。
“红海”的利害在于,充分竞争之后果把每个环节都卡得死死的,一星级品牌想不想卖五星级的价格?废话么,当然想,不过不可能!没有一系列的成本支撑,怎么创造各个环节的五星级价值?没有五星级价值支撑,凭什么有人给你五星级价格?
反过来,五星级的品牌还羡慕一星级成本呢。例如一星级可以不打广告,五星级敢么?五星级想省房租,把店铺开在服装批发市场,敢么?难道疯了?!
这就是红海:几星级的成本链,最后导致几星级的品牌和对应的零售价格。
那么蓝海战略的“重大价值突破”在哪里?!看ZARA就明白!
ZARA从品牌上讲,你几乎糊涂了,闹不清丫到底应该算几星级!!!从卖场上说,应该算五星级!因为例如我今天考察的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最顶级的卖场,和ZARA比邻的品牌,都是LV、古琦、杰尼亚、迪奥、赫麦斯等世界级的一等一品牌。(我记得我以前在欧洲看到的卖场,基本也都是当地的顶级商场。)
可从价格上说呢,差不多二星到三星!一条女裙,四五百。一条长裤,二三百!一身风格化非常强烈的短旗袍,也才六七百!别以为便宜,就品质不好,从设计上讲,绝对设计师风格非常突出(四星水准)。从产地上讲,可不是大陆代工的粗糙货,呵呵,都是西班牙手工原产!(三星~四星)甚至我还发现一条裙子上,价签币种标的是欧元,哈哈哈,看来要么是发货发错了,要么是调货调到香港,还没来及换标签。然后就是品类之丰富,风格之变化多端,简直无法用几星来评估了,如果非要说,差不多是7星。
这种我眼中的混乱,其实对消费者而言,蕴藏着极大价值!MM们想想看,如果是你,ZARA的各种风格中又有你喜欢的,如此价位,你是否动心?
拜托,这才是“蓝海战略”!!!在品牌服装这种竞争惨烈的红海中,跳脱出来,成就蓝海!而通过ZARA的营业额、利润、和狂涨的股价,可以知晓这种成功多令人激动!
为什么ZARA做到这点,而别人做不到?他是如何做到的?你该怎样思考自己的蓝海?我明天会慢慢解释……
今晚就到这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