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05072-1.shtml 驴子过河的故事。一头驴子驮着两大包盐过河。重重的盐把它压得头昏眼花。恰好又来到一条河边,过河的时候,它一不小心倒在了水里,使劲挣扎了半天,也没有能够站起来。它绝望了,索性躺在水里休息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驴子感到背上那重重的盐越来越轻,最后,竟毫不费力地站了起来。驴子高兴极了,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经验而庆幸。后来,又有一次,它驮着两大包棉花走在路上。走到河边,突然想起了上次过河时的情景,我何不使自己背上的棉花也变得轻一些呢?它想。于是,它特意倒下身去,像上次那样躺在水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它想背上的棉花一定变轻了,便要站起来,但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两个故事就是典型的经验主义,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有许多人在工作中不注重学习,不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结果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条主义就是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有一个中国古代笑话说有一位呆秀才下乡,一条水沟挡住了去路。他取出书来,仔细翻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何过沟的答案。一位农夫告诉他,不用翻书,跳过去就行了。秀才听了他的话,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到水中。农夫说,不是那么跳法。说罢,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该说跃,不该说跳。”。
郑人买履的故事:郑国有一个人,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鞋,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来到集市,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鞋铺已经关门。他鞋没买成,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两个故事都是教条主义的典型例子,现实生活中,教条主义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一些人唯书,唯上,不唯实,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拿着死书本,死教条生搬硬套,结果给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经验主义夸大感性经验,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犯了类似于经验论的错误。教条主义夸大了书本知识、理性认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犯了类似于唯理论的错误;实质上都是主观主义的具体表现。二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从主观出发,行为上都是不问具体情况,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一刀切,瞎指挥,都是主观主义的工作和思想方法。二者的结果相同,都必然会给工作带来损失甚至失败。
10利已主义及利已精英257
在我们眼里,“利已主义”和“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往往混淆,其实并不是一样的,家强在本章分6节叙述:(1)什么是利己主义?(2)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对比。(3)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李淼)。(4)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有哪些区别?(5)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点赞。(6)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大学教育与就业(钱理群)
(1)什么是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利己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ego,意为“我”。利己主义思想产生于私有制社会,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前21世纪~前 221年)的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主张,是古代利己主义思想的典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利己主义被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道德学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T.霍布斯、B.孟德维尔、C.A.爱尔维修等人,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几千年来剥削阶级信奉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德观念,看作是人的不变的利己本性,并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一种公开形式的个人主义,它曾经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使资产阶级损人利己的剥削本性合理化,使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合法化。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之后,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
伦理学解释
伦理学家通常在两个层面上界定利己主义。
一是心理的利己主义,这是一个经验假说,认为利己主义是关于人性的事实,即人们在行动时只顾自己的利益,总是做那些最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事情。不过这种解释有很多问题,因而一般被认为不能自圆其说或是诡辩,同时也算不上是严格的伦理学理论。
一是伦理利己主义,也称“规范利己主义”或“理性利己主义”,是一种认为对自己的某种欲望的满足应是我行动必要而又充分条件的伦理观点。这种理论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把自我放在道德生活的中心位置。根据这个论点,人们会自然地做不公正的事,并拒绝基本的道德原则——如果他们这样做对自己没有消极后果的话。这就必然意味着,我们对于公共利益并没有出于本性的尊重,一个有理性的人的行动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自我的满足。
心理学解释
费因伯格在他著名的《心理学利己主义》一文中,对心理学利己主义作了这样的描述,“任何人最终所能够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换言之,任何人自愿行动的动机最终都只能是对他自己个人利益的欲求。如果我们用“快乐”取代上面描述中的“个人利益”,我们就得到了心理学利己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享乐心理学利己主义。心理学利己主义和伦理学利己主义不同,它只是关于人的本性或者说关于人的心理的描述性理论,而不是规范性的理论。它的正确与否、真或假,取决于它所描述的东西是不是事实。是,则真;不是,则假。
详细解释
一种从个人利益出发,企图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伦理学说。产生于18、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代表是法国的C.A.爱尔维修和德国的L.费尔巴哈。合理利己主义从抽象人性论出发,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人在自己的行为中,能够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能放弃利己主义,而是要使人们“合理地”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利己主义反对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认为追求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包含着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任何为他人利益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从利己出发的。人们只要按照这种“合理”理解的自己利益去组织社会,个人利益就可以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照合理利己主义的观点,现实生活中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协调,是不良的封建制度造成的,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将使两者统一起来,人人可以合乎道德地追求个人利益。
合理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存在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抗,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所以,合理利己主义归根结柢是对剥削关系的一种美化,是为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利己主义是指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特征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追逐个人名利,历来是一切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哲学解释
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基本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利己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ego,意为“我”。利己主义思想产生于私有制社会,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前21世纪~前 221年)的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主张,是古代利己主义思想的典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利己主义被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道德学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T.霍布斯、B.孟德维尔、C.A.爱尔维修等人,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几千年来剥削阶级信奉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道德观念,看作是人的不变的利己本性,并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
利己主义是一种公开形式的个人主义,它曾经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起过积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使资产阶级损人利己的剥削本性合理化,使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合法化。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之后,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