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信仰百科》(工具书)2019年11月02日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05072-1.shtml
在抗战胜利后,巴金的创作以《寒夜》为代表的一组作品 深刻地反映了国统区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更富有现实主义特色,如《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等。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而在巴金的作品中,尤 其是后期的作品中,他要告诉人们的是现实,具体的意义由人们自己去思考,每个人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可以说是一种 反思性的文学,在品读时,如果从一开始中心思想就很明确, 很难保证真实地了解当时的现实客观情况,同样,也就失去了 作品的原始意义,在巴金的作品,通过对当时人们生活的描 述,表现当时所在的时代的现实状况,包括生活习惯,人文地 理,人物性格,道德操守等等,虽然作品中并没有单一的明确 的主题思想,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现实的意 义。作品主要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时代的分析,以主人公的生 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为创作基础,通过对人物或事情的思想的表 达来反映作品的主观思想,主要诉说的是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人 们的行为和思想。
总之,巴金的作品,除了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以 外,还要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 艺术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开创性的思想表达,从思想特征上来讲,反科学、反理性的非理性主义;从社会特征上讲,又一种符合社会和道德的个性主义;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上来分析,则是对传统、客观化的现实的具体表述。
四、总结
在巴金老人创作的一生中,其思想也在不断地的变化,他的思想,经历了最初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再到后来的无政府主义,最终回归到现实主义,之所以,经历了这么多变化,与当时的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深入了解无政府主义对巴金老人的创作的影响,就要深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 实,探讨当时的文化发展,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28)论巴金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无政府主义改变了巴金的人生。 被无政府主义折服是在家庭社会这两方面因素的合力影响下造成的,巴金经历了幼年的人道主义到青年纯粹的无政府主义再到中年对无政府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研究的过程,它体现在巴金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巴金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蕴含及其审美价值。 在 20 世纪初的文坛上,巴金凭借着真城、朴素、“无技巧”的艺术创作特色,征服了无数青少年躁动的心灵。
巴金 1904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 他原名李尧棠,因信仰无政府主义结识了北方同学巴恩波, 也是因为无政府主义而接触了克鲁泡特金的理论, 后在创作《灭亡》时,便将巴恩波与克鲁泡特金的名字结合起来成为他的笔名,开始了真正的创作生涯。
巴金作为一名无政府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创作出多部优秀的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了巴金精神世界的坚韧和精彩。
1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概述
无政府主义也称“安娜琪”, 产生于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是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思想。 无政府主义深耕于人类社会,对世界各地的阶级革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后来传入了中国,对中国的爱国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的眼中,无政府主义不是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 愿结合,互助、自 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文学上所认为的无政府主义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指的是绝对反权威、反压迫、追求绝对自 由的文化思想。 它作为一种文化乌托邦思想, 对各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也长久的保持着其思想的旺盛生命力, 乌托邦只有在空想的精神文化领域才是其家园。 克鲁泡特金被视为无政府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家。 他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影响了一大批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者。
2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的渊源
2. 1家庭的因素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巴金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都能恢复做人的尊严, 不受压迫, 不受欺辱,也不侵犯他人,彼此和谐互助的生活;在主观上,探索着自 己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利于他人的人, 他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痛苦, 希望能用自 己的温暖揩干每一个人的眼泪,甚至愿为别人的利益作出自己的牺牲。”
巴金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礼, 内心充满仁爱的贵族女性, 而在当时封建制度下,妇女即便出身贵族,也一样得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欺凌。妇女在家中没有很高的低位,造就了巴金的母亲在思想上倾向于民主,她对家中的婢女和仆人都比较宽和友善,具有一颗仁爱的心。巴金曾在回忆他的母亲时说 :“她很完美的体现出一个‘爱’ 字。 她使我知道了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 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 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叫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 己看的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巴金在他母亲这种“仁爱”的教导和影响下, 学会了用同情之心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下人,在与下层劳动者接触的过程中,巴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无奈,贫穷, 痛苦。巴金家中的轿夫用自己的苦难生活教导巴金“火要空心, 人要忠心”,要求他“忠实”自己,“忠实”生活,忠于自己的信念并且认真的生活,与人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对现实中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慢慢认识到除了家庭之外的一些当前社会的情形。 结识到了一些青年朋友,其中有一位姓吴的朋友, 从他的身上巴金学到了自力更生,真诚互助,牺牲自我的高尚精神。 “仁爱”、“忠实”、“友谊”在巴金的青少年时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于是,这时的巴金反观自己的家庭, 觉得它不再是幸福的天堂, 已经可以隐约地嗅出了这个家庭 “爱”之下虚伪、残忍、斗争、专制等腐朽的味道。 这样的家庭对于巴金来说俨然成为了阴暗的地狱,他想冲破家庭的藩篱,想要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巴金的大哥原本也是一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可惜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被父亲用抓阄这种荒唐的方式决定了自 己妻子的人选。 因为他是家族的长孙。 因此在他本该享受青春的年纪里就早早承担起了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在受尽了家庭中的漠然,倾轧,中伤后,最终承受不住在无奈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巴金的三姐, 为了家族的利益, 被长辈逼迫嫁到一人家里做偏房, 本是如花的年龄, 却被夫家的公婆生生折磨致死。 巴金的表姐因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 竟愚昧到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的未婚夫守节,放任自己美丽年华的流逝。
巴金在 《忆• 家庭的环境》中回忆了下人们的生活情形:60 岁的老书童赵升病死在门房里, 得不到照料; 抽大烟的仆人周贵偷了祖父的字画被赶出去沦为乞丐,冻死在街头无人过问;一个老轿夫被人诬为偷东西, 用一根腰带吊死在大门里面;女佣杨嫂有病得不到治疗死后还被人当做笑料来传扬……巴金说 : “当这一切在我眼前发生的时候, 我含着眼泪,心里起了火一般的反抗思想。 我说我不要做一个少爷,我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正是巴金早年的 这些经历, 使巴金的 人道主义有了“爱—恨—爱”的一个变化过程,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 而是 “爱”的一个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成为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一个源头。
2. 2社会的因素 当时的社会,民主、自 由、 人权、 科学日 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封建制度也开始松动, 人民心中开始慢慢有反抗意识。 辛亥革命的成都兵变和1917 年成都巷战, 使巴金第一次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危害和强权的恐怖。 这个只有十多岁的少年开始从他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中意识到社会中的某些不合理,内心开始向往美好新世界。 这时,15 岁的巴金阅读到了克鲁泡特金的小册子《告少年》, 这本书如同甘霖一般浇灌了巴金干涸的内心, 迅速被里面的内 容所折服了。 十年后巴金依然满怀激情的回忆道 : “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 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有办法说的清楚的话。 它们是多么明朗, 多么合理, 多么雄辩……那种带有煽动性的笔调,要把一个十五岁孩子的心烧成灰了……从这时起,我才明白地意识到正义的感觉。”也是在巴金15 岁的那年五四运动爆发了, 新思潮在当时的背景下如火如荼, 沿着各个省涌入四川。 无政府主义作为当时最早进入中国的“老资格”社会主义流派, 也迅速扩大着自 己的影响。 毛泽东、施洋、朱谦之等政治家、 学者都受到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无政府主义的传播如火如荼。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 ,《新青年 》、《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 等新的刊物给当时的青年人带来了新思想、新视野, 打开了被封建礼教禁锢的思想闸门。 巴金也在哥哥李尧枚,李尧林的帮助下接触到了这些刊物中的新思想。 当时的巴金正是抱着热爱人类,拯救人类的崇高社会理想吸收这些新思潮的。 他越来越觉得旧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他想做点什么。 在被廖抗夫的《夜未央》激励后,在被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征服后, 巴金成为了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并在与国际无政府主义领袖爱玛• 高德曼通信后,更加深入到无政府主义中, 坚定了自 己的信仰。社会上的进步思潮, 外国先进思潮的涌入, 封建制度的腐朽,新思潮领袖的出现, 五四运动的爆发等种种社会因素都为这个渴望冲破束缚,改变社会的热血青年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提供了可贵的契机。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05072-1.shtml
在抗战胜利后,巴金的创作以《寒夜》为代表的一组作品 深刻地反映了国统区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更富有现实主义特色,如《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等。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而在巴金的作品中,尤 其是后期的作品中,他要告诉人们的是现实,具体的意义由人们自己去思考,每个人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可以说是一种 反思性的文学,在品读时,如果从一开始中心思想就很明确, 很难保证真实地了解当时的现实客观情况,同样,也就失去了 作品的原始意义,在巴金的作品,通过对当时人们生活的描 述,表现当时所在的时代的现实状况,包括生活习惯,人文地 理,人物性格,道德操守等等,虽然作品中并没有单一的明确 的主题思想,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现实的意 义。作品主要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时代的分析,以主人公的生 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为创作基础,通过对人物或事情的思想的表 达来反映作品的主观思想,主要诉说的是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人 们的行为和思想。
总之,巴金的作品,除了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以 外,还要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 艺术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开创性的思想表达,从思想特征上来讲,反科学、反理性的非理性主义;从社会特征上讲,又一种符合社会和道德的个性主义;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上来分析,则是对传统、客观化的现实的具体表述。
四、总结
在巴金老人创作的一生中,其思想也在不断地的变化,他的思想,经历了最初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再到后来的无政府主义,最终回归到现实主义,之所以,经历了这么多变化,与当时的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深入了解无政府主义对巴金老人的创作的影响,就要深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现 实,探讨当时的文化发展,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28)论巴金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无政府主义改变了巴金的人生。 被无政府主义折服是在家庭社会这两方面因素的合力影响下造成的,巴金经历了幼年的人道主义到青年纯粹的无政府主义再到中年对无政府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研究的过程,它体现在巴金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巴金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蕴含及其审美价值。 在 20 世纪初的文坛上,巴金凭借着真城、朴素、“无技巧”的艺术创作特色,征服了无数青少年躁动的心灵。
巴金 1904 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 他原名李尧棠,因信仰无政府主义结识了北方同学巴恩波, 也是因为无政府主义而接触了克鲁泡特金的理论, 后在创作《灭亡》时,便将巴恩波与克鲁泡特金的名字结合起来成为他的笔名,开始了真正的创作生涯。
巴金作为一名无政府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创作出多部优秀的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了巴金精神世界的坚韧和精彩。
1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概述
无政府主义也称“安娜琪”, 产生于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是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思想。 无政府主义深耕于人类社会,对世界各地的阶级革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后来传入了中国,对中国的爱国人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的眼中,无政府主义不是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 愿结合,互助、自 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文学上所认为的无政府主义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指的是绝对反权威、反压迫、追求绝对自 由的文化思想。 它作为一种文化乌托邦思想, 对各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也长久的保持着其思想的旺盛生命力, 乌托邦只有在空想的精神文化领域才是其家园。 克鲁泡特金被视为无政府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家。 他的无政府主义理论,影响了一大批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者。
2巴金与无政府主义的渊源
2. 1家庭的因素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巴金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都能恢复做人的尊严, 不受压迫, 不受欺辱,也不侵犯他人,彼此和谐互助的生活;在主观上,探索着自 己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有利于他人的人, 他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痛苦, 希望能用自 己的温暖揩干每一个人的眼泪,甚至愿为别人的利益作出自己的牺牲。”
巴金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礼, 内心充满仁爱的贵族女性, 而在当时封建制度下,妇女即便出身贵族,也一样得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欺凌。妇女在家中没有很高的低位,造就了巴金的母亲在思想上倾向于民主,她对家中的婢女和仆人都比较宽和友善,具有一颗仁爱的心。巴金曾在回忆他的母亲时说 :“她很完美的体现出一个‘爱’ 字。 她使我知道了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 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 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叫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 己看的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巴金在他母亲这种“仁爱”的教导和影响下, 学会了用同情之心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下人,在与下层劳动者接触的过程中,巴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无奈,贫穷, 痛苦。巴金家中的轿夫用自己的苦难生活教导巴金“火要空心, 人要忠心”,要求他“忠实”自己,“忠实”生活,忠于自己的信念并且认真的生活,与人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对现实中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慢慢认识到除了家庭之外的一些当前社会的情形。 结识到了一些青年朋友,其中有一位姓吴的朋友, 从他的身上巴金学到了自力更生,真诚互助,牺牲自我的高尚精神。 “仁爱”、“忠实”、“友谊”在巴金的青少年时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于是,这时的巴金反观自己的家庭, 觉得它不再是幸福的天堂, 已经可以隐约地嗅出了这个家庭 “爱”之下虚伪、残忍、斗争、专制等腐朽的味道。 这样的家庭对于巴金来说俨然成为了阴暗的地狱,他想冲破家庭的藩篱,想要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巴金的大哥原本也是一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可惜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被父亲用抓阄这种荒唐的方式决定了自 己妻子的人选。 因为他是家族的长孙。 因此在他本该享受青春的年纪里就早早承担起了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在受尽了家庭中的漠然,倾轧,中伤后,最终承受不住在无奈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巴金的三姐, 为了家族的利益, 被长辈逼迫嫁到一人家里做偏房, 本是如花的年龄, 却被夫家的公婆生生折磨致死。 巴金的表姐因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 竟愚昧到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的未婚夫守节,放任自己美丽年华的流逝。
巴金在 《忆• 家庭的环境》中回忆了下人们的生活情形:60 岁的老书童赵升病死在门房里, 得不到照料; 抽大烟的仆人周贵偷了祖父的字画被赶出去沦为乞丐,冻死在街头无人过问;一个老轿夫被人诬为偷东西, 用一根腰带吊死在大门里面;女佣杨嫂有病得不到治疗死后还被人当做笑料来传扬……巴金说 : “当这一切在我眼前发生的时候, 我含着眼泪,心里起了火一般的反抗思想。 我说我不要做一个少爷,我要做一个站在他们一边,帮助他们的人。”正是巴金早年的 这些经历, 使巴金的 人道主义有了“爱—恨—爱”的一个变化过程,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归, 而是 “爱”的一个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成为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一个源头。
2. 2社会的因素 当时的社会,民主、自 由、 人权、 科学日 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封建制度也开始松动, 人民心中开始慢慢有反抗意识。 辛亥革命的成都兵变和1917 年成都巷战, 使巴金第一次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危害和强权的恐怖。 这个只有十多岁的少年开始从他周围熟悉的人和事中意识到社会中的某些不合理,内心开始向往美好新世界。 这时,15 岁的巴金阅读到了克鲁泡特金的小册子《告少年》, 这本书如同甘霖一般浇灌了巴金干涸的内心, 迅速被里面的内 容所折服了。 十年后巴金依然满怀激情的回忆道 : “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 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有办法说的清楚的话。 它们是多么明朗, 多么合理, 多么雄辩……那种带有煽动性的笔调,要把一个十五岁孩子的心烧成灰了……从这时起,我才明白地意识到正义的感觉。”也是在巴金15 岁的那年五四运动爆发了, 新思潮在当时的背景下如火如荼, 沿着各个省涌入四川。 无政府主义作为当时最早进入中国的“老资格”社会主义流派, 也迅速扩大着自 己的影响。 毛泽东、施洋、朱谦之等政治家、 学者都受到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无政府主义的传播如火如荼。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 ,《新青年 》、《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 等新的刊物给当时的青年人带来了新思想、新视野, 打开了被封建礼教禁锢的思想闸门。 巴金也在哥哥李尧枚,李尧林的帮助下接触到了这些刊物中的新思想。 当时的巴金正是抱着热爱人类,拯救人类的崇高社会理想吸收这些新思潮的。 他越来越觉得旧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他想做点什么。 在被廖抗夫的《夜未央》激励后,在被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征服后, 巴金成为了无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并在与国际无政府主义领袖爱玛• 高德曼通信后,更加深入到无政府主义中, 坚定了自 己的信仰。社会上的进步思潮, 外国先进思潮的涌入, 封建制度的腐朽,新思潮领袖的出现, 五四运动的爆发等种种社会因素都为这个渴望冲破束缚,改变社会的热血青年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提供了可贵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