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父亲,“想吃炒螺蛳,红烧鸡,咸肉咸鸭。”
父亲笑嘻嘻地说:“乖乖,发得来财了(意思是戏谑我要吃的菜太好了)。前天正好摸了一桶螺蛳,我讲喝点小酒,挑挑螺蛳肉吃。”
我听了立马讲他:“大,我看你是不想好了。出院就喝酒,喝酒,禁止喝酒!”
父亲满不在意地说:“没事,我都好了哎,你看!”他说着就挥动拳脚,朝我展示。
父亲身体一直很好,几乎不感冒发烧,即使冬天冷,他也只是里面穿衬衣和毛线衣,外面穿件外套。他很爱酒,我爷爷也爱酒,每顿饭都离不开酒。爷爷更夸张,凌晨时间不固定,准要起早喝早酒,抿几口过过瘾。酒鬼子经典名言:小酒壶酒四两,晃晃沥沥又一两,意思是酒壶里酒才装四两,喝完后,晃晃壶身,又能滴出一两酒,形容人特别爱喝酒。
酒这个东西,评价不好说,有好有坏。我们当地人多数都爱饮酒,我个人的话,是很小时候,外公外婆带着喝酒养成的好酒习惯,只是我好酒不酗酒。那时候,外公偶尔会拿筷子头沾点酒杯中的烧酒给我舔。外公饮酒习惯一直保持到他肺气肿加重时,才断掉,和烟一起戒的。外婆的饮酒习惯倒是一直保留,即使她得了Ⅱ型糖尿病很多年,偶尔也会要一小杯烧酒喝。
父亲说螺蛳就白酒,我当时就有点迫不及待。这道菜我在之前梦云舒第二次来我家时,简单提了下。当时螺蛳没有在水桶里充分吐脏,有沙子,吃起来蹭牙。所以,在吃螺蛳肉前一定要将螺蛳放在滴有菜籽油的水桶里,螺蛳就会往外吐脏,往往吐个两三天,桶里就全是黑黑的脏物。吐完脏,要用刷子刷洗干净,老虎钳剪掉屁股,这样吃起来方便吸。
全椒最有名的螺蛳小吃是赤镇螺蛳,赤镇螺蛳直到今天,在深圳广州等地依旧能见到它的身影。父亲炒螺蛳也有一套好手艺,红尖椒、桂皮、月桂叶、白酒这几样调味料必不可少。热锅后,螺蛳直接倒入锅中,翻炒至螺蛳壳微黄,放入菜籽油继续翻炒,然后加入佐料,继续炒,满锅的烟味弥漫在厨房里,闻之垂涎欲滴。螺蛳肉必须沾着碗底的黑色汤汁吃才有味道,而且那时候吃螺蛳肉没有牙签挑,要去厕所旁的炸刺树上折绿色的短刺。
到中午时,父亲做了六个菜,家养的鸡红烧一个,爆炒螺蛳一个,一碟蒸咸鸭,一碟蒸咸肉,烫菜煮豆腐一个,大蒜炒鸡蛋一个。世人都知金陵的盐水鸭,却不知道椒陵的腌咸鸭。全椒人一般在冬至左右杀鸭,用粗盐腌制,经过几个大太阳暴晒 ,蒸出来的咸鸭非常香。我见过一些饭店烧的咸鸭咸肉腊肠,色泽深红,这是因为没有晒够太阳。
我和父亲你一杯我一杯,话天话地,母亲跟后面一边让我们少喝,一边自己搞一小酒杯尝尝,自我安慰说少喝点可以暖暖胃。他们说到梦云舒时,又唠叨问我梦云舒靠不靠谱,我说靠谱。母亲就说:“看着是还正经,不抽烟不喝酒,你跟人家后面学徒,要学学师父,出门在外别喝酒。”我笑着说:“他是又抽烟又喝酒,只是抽的少,喝酒也不乱喝。”
.....
外面太阳很好,气温回升让人有种初夏的错觉,我吃完饭后,立马带着小墨迹骑车去县城方向二姨家,我要去看望外婆,已经很久没见她了。柏油路两旁飘着一群群黑虫子,春暖后,万物开始躁动。我心情也躁动,可能是喝了酒的原因,很兴奋,骑着自行车就像在开一辆顶级豪车一般春风得意。
我不止想吟诗一首,“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何等潇洒的一首诗啊!
外公去世后,外婆就在她几个丫头家轮流过。我少时是外婆外公带大的,对他们感情一直很深。其实我在写到这里前,一直犹豫要不要把外婆写进来,因为我每每想到他(她)们,都会深刻思忆,惆怅思念。外婆因为糖尿病,视力渐退,每每见到我就诉说他眼睛要看不到东西了,这次也不例外。外婆有些生气,说:“你这伢,都个把多月没来了!”她边说边用手帕擦着眼水。
我搂住外婆,捏捏她嘴巴上软软的肉,说:“我不来了吗,这回在家待头十天,我天天来看你。”外婆比之前胖了,我故意开着玩笑说她日子过得好。外婆一副消极的模样,两边嘴巴肉嘟嘟的,岁月无情地摧残她的面容,似那西北的黄土高坡,沟壑纵横;额顶上的拉头箍已然生锈多年,夹杂着头油和碎发,散发一股浓浓的头皮屑味。我亲历了她从健壮地可以单手提起猪食桶去猪圈喂猪,到手拄拐杖,步履蹒跚,每每想到这,我都徒生伤感,即使我的性格慢慢变得非常坚毅,也是如此。
我陪着外婆做她最喜欢的事----聊天,我俩聊了一下午,直到天色要晚了,二姨夫非不让我走,要留我吃饭,他一如既往地客气过度,我千方百计才“摆脱”他。父亲下午骑着我给他新买的自行车去二姐三姐家里挨个通知她们晚上回家吃饭,“经纬回来了!”
两个姐姐非常高兴,围着父亲的新自行车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一样摆弄来摆弄去。
父亲笑嘻嘻地说:“乖乖,发得来财了(意思是戏谑我要吃的菜太好了)。前天正好摸了一桶螺蛳,我讲喝点小酒,挑挑螺蛳肉吃。”
我听了立马讲他:“大,我看你是不想好了。出院就喝酒,喝酒,禁止喝酒!”
父亲满不在意地说:“没事,我都好了哎,你看!”他说着就挥动拳脚,朝我展示。
父亲身体一直很好,几乎不感冒发烧,即使冬天冷,他也只是里面穿衬衣和毛线衣,外面穿件外套。他很爱酒,我爷爷也爱酒,每顿饭都离不开酒。爷爷更夸张,凌晨时间不固定,准要起早喝早酒,抿几口过过瘾。酒鬼子经典名言:小酒壶酒四两,晃晃沥沥又一两,意思是酒壶里酒才装四两,喝完后,晃晃壶身,又能滴出一两酒,形容人特别爱喝酒。
酒这个东西,评价不好说,有好有坏。我们当地人多数都爱饮酒,我个人的话,是很小时候,外公外婆带着喝酒养成的好酒习惯,只是我好酒不酗酒。那时候,外公偶尔会拿筷子头沾点酒杯中的烧酒给我舔。外公饮酒习惯一直保持到他肺气肿加重时,才断掉,和烟一起戒的。外婆的饮酒习惯倒是一直保留,即使她得了Ⅱ型糖尿病很多年,偶尔也会要一小杯烧酒喝。
父亲说螺蛳就白酒,我当时就有点迫不及待。这道菜我在之前梦云舒第二次来我家时,简单提了下。当时螺蛳没有在水桶里充分吐脏,有沙子,吃起来蹭牙。所以,在吃螺蛳肉前一定要将螺蛳放在滴有菜籽油的水桶里,螺蛳就会往外吐脏,往往吐个两三天,桶里就全是黑黑的脏物。吐完脏,要用刷子刷洗干净,老虎钳剪掉屁股,这样吃起来方便吸。
全椒最有名的螺蛳小吃是赤镇螺蛳,赤镇螺蛳直到今天,在深圳广州等地依旧能见到它的身影。父亲炒螺蛳也有一套好手艺,红尖椒、桂皮、月桂叶、白酒这几样调味料必不可少。热锅后,螺蛳直接倒入锅中,翻炒至螺蛳壳微黄,放入菜籽油继续翻炒,然后加入佐料,继续炒,满锅的烟味弥漫在厨房里,闻之垂涎欲滴。螺蛳肉必须沾着碗底的黑色汤汁吃才有味道,而且那时候吃螺蛳肉没有牙签挑,要去厕所旁的炸刺树上折绿色的短刺。
到中午时,父亲做了六个菜,家养的鸡红烧一个,爆炒螺蛳一个,一碟蒸咸鸭,一碟蒸咸肉,烫菜煮豆腐一个,大蒜炒鸡蛋一个。世人都知金陵的盐水鸭,却不知道椒陵的腌咸鸭。全椒人一般在冬至左右杀鸭,用粗盐腌制,经过几个大太阳暴晒 ,蒸出来的咸鸭非常香。我见过一些饭店烧的咸鸭咸肉腊肠,色泽深红,这是因为没有晒够太阳。
我和父亲你一杯我一杯,话天话地,母亲跟后面一边让我们少喝,一边自己搞一小酒杯尝尝,自我安慰说少喝点可以暖暖胃。他们说到梦云舒时,又唠叨问我梦云舒靠不靠谱,我说靠谱。母亲就说:“看着是还正经,不抽烟不喝酒,你跟人家后面学徒,要学学师父,出门在外别喝酒。”我笑着说:“他是又抽烟又喝酒,只是抽的少,喝酒也不乱喝。”
.....
外面太阳很好,气温回升让人有种初夏的错觉,我吃完饭后,立马带着小墨迹骑车去县城方向二姨家,我要去看望外婆,已经很久没见她了。柏油路两旁飘着一群群黑虫子,春暖后,万物开始躁动。我心情也躁动,可能是喝了酒的原因,很兴奋,骑着自行车就像在开一辆顶级豪车一般春风得意。
我不止想吟诗一首,“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何等潇洒的一首诗啊!
外公去世后,外婆就在她几个丫头家轮流过。我少时是外婆外公带大的,对他们感情一直很深。其实我在写到这里前,一直犹豫要不要把外婆写进来,因为我每每想到他(她)们,都会深刻思忆,惆怅思念。外婆因为糖尿病,视力渐退,每每见到我就诉说他眼睛要看不到东西了,这次也不例外。外婆有些生气,说:“你这伢,都个把多月没来了!”她边说边用手帕擦着眼水。
我搂住外婆,捏捏她嘴巴上软软的肉,说:“我不来了吗,这回在家待头十天,我天天来看你。”外婆比之前胖了,我故意开着玩笑说她日子过得好。外婆一副消极的模样,两边嘴巴肉嘟嘟的,岁月无情地摧残她的面容,似那西北的黄土高坡,沟壑纵横;额顶上的拉头箍已然生锈多年,夹杂着头油和碎发,散发一股浓浓的头皮屑味。我亲历了她从健壮地可以单手提起猪食桶去猪圈喂猪,到手拄拐杖,步履蹒跚,每每想到这,我都徒生伤感,即使我的性格慢慢变得非常坚毅,也是如此。
我陪着外婆做她最喜欢的事----聊天,我俩聊了一下午,直到天色要晚了,二姨夫非不让我走,要留我吃饭,他一如既往地客气过度,我千方百计才“摆脱”他。父亲下午骑着我给他新买的自行车去二姐三姐家里挨个通知她们晚上回家吃饭,“经纬回来了!”
两个姐姐非常高兴,围着父亲的新自行车像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一样摆弄来摆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