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段,估计可以更翻页!)
----《信任五环》65 不许埋汰我----
小牛一听,也不客气了:“这小屁孩儿,你有老婆吗?”
小朱听完脖子一挺,好像一副要争辩的样子。也对,虽然说现在没老婆,现在她有小悠了。想到小悠,他还是觉得小悠好,脖子又软了下来,没再说什么。
小朱的表情和动作,有几分好笑不说,他这个话题如何跟销售和五环对应上,还是有必要分析分析。于是我说:“其实,小朱的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呢,因为已经结婚了、过日子了,双方如此近距离接触,都比较了解、毛病也都露出来了,时间长了也就被磨尖了,时不时像刺一样扎着彼此双方。所以,客户在后续服务阶段,难免会想‘你看你们服务这样,当时如果不选你们,选了B公司,可能要比这个好’,他们会有一种遐想,只是针对现在被扎得生疼的地方存在的一种幻想。但话说回来,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有毛病啊,娶她做老婆’,你爽吗?那可是你自己的选择!”
所以,自己选择的东西,自己可以说不好,但别人不能说不好,这就是人性的奇怪所以。
“当然啦,有其他嗜好的除外,啊!”小牛又适时地补充了一句。
此话逗得大家又捧腹大笑。
“好了,别闲扯了,听老寒的!”笑过之后,小马说。
我看看大家,说:“呵呵,我也没说啥,刚才大家讨论了装修房子、买衣服、养孩子什么的,就得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经过思考想出来的、自己用心经营出来的东西,往往不会抗拒,并且还不愿意让别人说不好,他会觉得那是自己的东西,因为人们对外来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抗拒,而不会抵制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包括自己通过思考形成的解决方案。对吗,小朱?”
我看到小朱在那里记录,顺便问了他一句,小朱点点头,说:“是,如果没有经过这个人自己的思考,直接给人一个解决方案,虽然搞清了他的概念,他还是会觉得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他第一反应是怀疑甚至抗拒,至少是疑虑,拿着这个方案和他内心的愿景做对比。而经过他自己思考的,他认为是他自己的,你像小杨装修房子,自己想到的那些元素一样。如果当有人否定这个方案时,他会觉得不爽,甚至会站出来袒护这个方案!”
小杨有些恍然地说:“嗯,难道这就是我们提交解决方案,客户不认同、客户不信任,或者是总是质疑的原因吗?”
小牛表情严肃地说:“其实不光是解决方案,对人对事的处理方法也是一样的。”
小朱看看小杨,又看看小牛,再看看旁边表情严肃没说话的小马,有些迟疑地开口说:“可是……”
我朝小朱点了下头,用倾听和鼓励的眼神看着小朱。
“可是,怎么才能把我们的方案植入对方的思维过程,让对方觉得这个方案是他的呢?”小杨问出了一个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对啊,到底怎么把我们方案的优势,和客户的概念关联想来呢?”小朱也弱弱地问。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7 19:38:55
当我们自己从商场挑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有谁会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好呢?不好他会买吗?至少他认为这件衣服也还过得去。””
-------------------------------------------
老寒,咱们买衣服好像有买回来的也不全是满意的啊,也有回来觉得不好的吧?
===========================
当然有,不满意的、后悔的、不穿的,很多!
他自己可以后悔,可以不满意,但别人要说他,他更恨那人!
那叫伤口撒盐!
所以,人们可以自己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不愿意让别人说!!
作者:leeriy 回复日期:2009-12-07 19:43:09
“可是,怎么才能把我们的方案植入对方的思维过程,让对方觉得这个方案是他的呢?”
------------------------------------------------
知道了为什么(why),但到底要怎么做(how)呢?同问。
做单即做人,一招鲜吃遍天
=============================
*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1年-- 寒崖蚀骨-- 操作时间:2009-12-7 20:07:08 -- 6546179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7 20:14:43
“----在他看来,这是个很简单的推理,老寒之所以让大家思考得出结论,一样的,也是想避免大家对这个结论和做法有太多的怀疑和抗拒,这回好,自己想出来的,不会抗拒了,只会自己来回琢磨了。”
------------------------------------------
我想想老寒写的这篇五环。其实都是在用问句提示我们,让我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出来。咱们是不是也能和客户这样来探讨?我觉得是可以的,老寒说呢?
===========================
你是用心读了、用心想了的,呵呵!
* *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7 20:58:59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7 19:38:55
当我们自己从商场挑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有谁会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好呢?不好他会买吗?至少他认为这件衣服也还过得去。
-------------------------------------------
老寒,咱们买衣服好像有买回来的也不全是满意的啊,也有回来觉得不好的吧?
===========================
当然有,不满意的、后悔的、不穿的,很多!
他自己可以后悔,可以不满意,但别人要说他,他更恨那人!
那叫伤口撒盐!
所以,人们可以自己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不愿意让别人说!!
-------------------------------------------------------
-------------------------------------------------------
-------------------------------------------------------
这个我又想了想,其实咱们到客户那,客户买的竞争对手的东西咱们还是不要抨击,说这个不好那个功能差什么的。这样即使东西真的不好,客户也会对咱们非常不满。以前在客户那就老跟客户说他买的东西不好!客户就极力说还行,还不错。我越想证明他越不想理我。好在后来不这么干了。
========================================================
不为别的,只为你这个结论,值得大家学习!
* *
我的太阳,
今晚写了9300字
这应该是继那个周日全天写2万字以来,
一个晚上的最高纪录了,
其中还在群里聊了将近一小时,
MARK一下!
(明天上午参加学习,今晚写得高兴,多为大家更新一段!)
----《信任五环》66 售楼的伎俩----
小杨和小朱问完,大家也都沉默下来,像是都在思考,也像是在等待我的答案。看得出来,小朱的问题大家关心了很久。今晚,是把这个话题聊透的时候了。
“如何把我们的方案植入对方的思维过程、把我们的优势和客户的概念关联起来、让客户觉得是他自己的方案,这是很多销售高手都在苦苦思考和渴望实现的……”我看着大家说。这时候大家也都屏气凝神,等着我支招儿。
看着大家倾听的神态,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样的道理,“答案藏在提问者脑子里”,对于这个问题,也不例外。大家之所以这么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都太习惯了以前的思维方式,总是在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方案推荐给对方,可这个推荐的过程,很容易忽略对方的认知和思考过程,于是便有了前面说的“推销胁迫症”、“优势胁迫症”。
在我看来,整个销售的过程,不仅仅是一句“以客户为中心”、也不仅仅是一句“尊重客户认知”那么简单,虽然做到这些已经很难了。真正的销售过程,要关注到每个人,每个人的认知,还要关注到每个人的认知形成过程、决策制定的思维过程,甚至还要包括促成这些过程的各种信息!
“对了,大家还记得客户决策的三个阶段吗?”想到这里,我突然问大家。
小朱看了一下大家,冒了一句:“记得,记得!”说完把自己的本子向前翻了多页,之后说,“客户做出采购决定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清现状、形成自己清楚的概念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想尽各种可能、建立选择标准,客户考虑要实现目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第三个阶段是根据他认为的标准基于差异做出决定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在《人类智能的本性》中对人类意识决策‘认识过程’、‘歧异过程’、‘聚敛过程’三个过程的论述。”
小朱说完,大家面面相觑。这小朱,长此以往,再加上实践,不可小视啊!
“这些,大家还有印象吧?”我又和大家确认了一下。
大家都轻轻点了下头,继续看着我。
我接着问大家,“试想在这三个阶段里,我们之前的销售,更多是在哪个阶段呢?”
大家仍然漠然地看着我,好像不知道我在问什么。
“老寒,你的意思是说,在概念形成、标准制定、做出决策的三个阶段吗?”小杨突然问。
我点点头,接着小杨的话说:“就好像我们想买房子,什么是我们的概念形成阶段呢?”
“可能要结婚了,所以考虑买房子。”小朱说了句。
“可能是有了小孩儿,老人过来看孩子一起住,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地方不够住了。”小马说。
“也可能有了闲钱,想投资。”小牛说。
“或许就是想有个家的感觉,想稳定下来,心里踏实一些。”小杨又说了一句。
我看看大家,说:“没错,其实我们源于这些现状、期望,萌生买房的想法,就是第一阶段,认识性思考的过程。试想我们买房的认识性思考过程,会有多长时间呢?”
“哟,那时间可长了,估计得有半年到一年!”小马随口说,他知道买房是件大事,买房的想法也不是突然萌生的,而是一点一点、从火花一闪,到流星雨,再到满天星辰,是随着对生活中点点滴滴感受的积累而形成的,可以说,这种想法由来已久,只是未曾成型。
“也有很快的,被什么事情给刺激着了,或者突然心血来潮,突然决定想买。”小杨虽然认同小马的说法,可觉得也会有例外情况,“不过,那得看他手头有没有钱。”
我点点头,说:“嗯。我们想一下,当我们决定了买房然后,再去想‘在哪个地段买呢’、‘买多大的呢’、‘准备花多少钱呢’等等这些发散性、对标准和条件的思考,会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小杨歪头像是回忆了一下,说:“这个好像时间不是很长,也就两三个月吧,如果决定想买了,这个应该挺快的。”
“这个算反复看房、来回比较的时间吗?”小马问。
“如果在看房、来回比较的过程中,你的条件和标准会有变化,那就算。”我回答。
“嗯,那时间确实得两三个月。”小马说。
我又接着问:“我们试想,当自己想明白买哪个区域的、多大的之后,从看房到交钱,你会用多长时间呢?”
小马看看小杨,又看看小牛,说:“我觉得也就一两周吧,好像很快。”
“是啊,售楼的老吓唬你,说什么房源紧张,都卖完了,好不容易有了,你就屁颠屁颠地去交钱了。”小杨无奈地说,除了推销保险的,他最恨的就是那些售楼的。
作者:xtqdmft 回复日期:2009-12-08 10:21:45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7 20:58:59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7 19:38:55
==============我是分割线=============
有时候买衣服真的不是自己多喜欢这件衣服,或许是因为卖衣服的小妹妹服务太周到,不忍心拒绝;或许是因为实在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衣服随便买一件穿穿等等。就算是自己也知道这件衣服不好看或者穿在身上确实不舒服,但别人直接说出来,我确实感觉很不爽。
曾经也犯过非土著兄的错误,这种行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客户之前能力的否定。我说他没眼光,他面子上当然挂不住,这种情况下对我产生了厌烦心理,接下来怎么可能和我合作呢?
这种错误把我害的不轻。到最近才明白,客观的评价对手不但可以肯定客户之前的能力,还说明我们做人比较实在,容易取信于客户。
=========================
为了让易读和其他网站的朋友看到你的精辟言论,我再顶一下
*
----《信任五环》66 售楼的伎俩----
听完小杨的话,我回想自己一次买房的经历,对于要不要买房是买个二手投资呢,还是买个期房装修好自己将来住呢,是为了保值呢,还是为了赚房租呢,和老婆商量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最后一旦决定买个自己住的,就很快在几个楼盘之间转来转去。等到看中了交钱,也就是一两周的事情。
“那是不是可以说,一般情况下,我们想要不要买房可能要用大约半年,然后考虑买什么样的房,到最后交钱定房,我们在‘概念形成、标准制定、做出决策’三个阶段用的时间和精力比例,大约为6:3:1,可以这么说吗?”我问。
大家沉默了一下,然后轻轻点了下头。
“可是,那帮售楼的,在跟我们卖楼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做什么呢?”我突然话锋一转,问到。
小朱说:“呵呵,他们最多就是讲他们的楼房设计多么合理、小区绿化多棒、卖得有多好呗!”
小杨白了小朱一眼,说:“得了吧,现在卖楼的都不跟你介绍那么多了,他觉得你来了,肯定是想买,直接告诉你‘卖完了,没房了,想要房子,留个电话吧,等有了再通知你’,然后过几天给你打电话说‘有人退了一套,你如果想要,快过来交钱,现在另一个销售的客户也想要呢,我帮你占着’!就那点儿小伎俩……”
“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房屋可以假设成是稀缺资源。可如果是非稀缺资源呢?”大家都对这种情况深恶痛绝,不过人家房地产开发商就是装牛,你要不别来买啊!我不想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所以用了一个“魔法师回应”把这个障碍从大家眼前移开。
小牛一直听得很明白,这时候说话了:“如果说房子要像现在的家电一样,要是那样的话,我觉得虽然那些销售也知道问问‘你想买多大的啊’、‘你们几口人住啊’,但他们还是满脑子自己的楼房,问完了没几句,就开始像机关枪一样,喋喋不休地讲他自己那一套。”
“如果说,把那些销售面向我们沟通的内容,也按这三个阶段来划分呢?”我问。
小杨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想了一下,说:“如果按三个阶段来看,无论是卖楼的,还是卖电视的,还是像咱们这些销售的,更多的是希望影响客户的决策结果,希望客户选择他的产品。如果要说这三个阶段的时间比例……,销售用在‘概念形成’阶段的时间很少,极少去了解客户为什么要购买、购买产品干什么,用在‘标准制定’阶段的时间也不多,最多就是了解一下对方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了影响客户‘做出决策’的阶段,比例,应该是0:3:7,或者是1:3:6吧!”
“大家的意见呢?”我转头问大家。
作者:红尘悟 回复日期:2009-12-08 17:59:30
每天都是复制下来就走人了
==========================
你太狠了!!
哈哈
翻!
----《信任五环》66 售楼的伎俩----
小牛和小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小杨,没想到小杨思维如此豁亮,之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小朱做完笔记也抬起头,说了句:“好像真的哎!”
这时,我开始说:“我觉得小杨总结得很精辟,也很认同小杨的说法。首先我们不能否认,采购决策的过程在客户头脑里是这三个阶段并且一定是从前往后的,先有概念,再有标准,再有决定。而我们看现在很多销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方案上,假想客户一定有需求,拼命地呈现、告知、说服,我们很多培训,也是在教大家怎么说。”
“对,公司的产品和方案培训,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和客户介绍方案和公司。”小朱插了一句。
我接着说:“是啊,当我们不了解客户的概念、不知道他们的选择标准的时候,上来就呈现产品功能或方案特性和优势,希望客户自己把功能、特性和优势和他们的概念做匹配和关联,就相当于逆着客户的思维过程,相当于在攻击客户的决策过程,和人们的自然思维做抗争!”
“啊?”小朱瞪着眼睛,张大了嘴巴看着我。
陷入沉思的小牛也抬起头看了看我,轻轻地点了点头。
“结果呢……”我说了一句,然后看着大家。
小杨看看小马,说:“结果就是我们希望通过客户自己做匹配、关联和选择,购买我们的产品,希望尽快签完单子,然后快速奔向下一个客户。”
“是啊,现在的客户越来越聪明,当他们发现是被忽悠的,或者没有经过完整的概念形成、标准制定过程,而直接做出选择之后,也就是说思想上没有准备好做了决定,事后他们往往发现自己是被忽悠晕的。”我说完,看着大家。
小杨说:“这算是好的啦!有时候客户思想上没有准备好,被销售人员推着、甚至是强迫着去做出一个决定,客户可能就不是那么痛快了!”
“没错,这种情况下,客户要么采取攻势,提出各种反对意见,制造种种障碍,直到销售彻底处于势,并最终失败,要么采取守势签了单子,然后经过三思之后,开始为自己的决定后悔不已。这就是为什么小朱碰到的飞达商务部的刘经理、小杨碰到的魏部长,还有很多销售碰到客户对我们的方案、优势犹犹豫豫、将信将疑的原因!”我说。
小朱这时恍然有所省悟,说:“哦,怪不得呢,那怎么办?”
写五环的过程,
也让我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
把以前很多的、零散的知识点,
都慢慢积累起来,
并且有效地串起来,
由此,感觉收获很大!
作者:淡定的蜗牛 提交日期:2009-12-8 21:13:00
我也见过很多销售员这样干而业绩还不错。当初对销售的理解是:要把话说到点子上。
=============================
没错!
确实是这样。
所以说,这里只是引导大家进行极限思维,不可能否定已经存在那么多年的现实。
作者:淡定的蜗牛 提交日期:2009-12-8 21:13:00
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吧。
=============================
此段已修改为:
“没错,当我们强推着客户、让他不明不白地做出选择时,客户要么……
谢谢工业的提醒!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08 21:39:23
“--小杨点了点头,好像明白了什么,想了一下,说:“如果按三个阶段来看,无论是卖楼的,还是卖电视的,还是像咱们这些销售的,更多的是希望影响客户的决策结果,希望客户选择他的产品。如果要说这三个阶段的时间比例……,销售用在‘概念形成’阶段的时间很少,极少去了解客户为什么要购买、购买产品干什么,用在‘标准制定’阶段的时间也不多,最多就是了解一下对方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了影响客户‘做出决策’的阶段,比例,应该是0:3:7,或者是1:3:6吧!””
---------------------------------------------------------
这段话说到点上了。现在绝大部分的销售(包括我)都是这么干的。听到、看到某个客户想买东西,拿着自己的资料或者样品就冲到客户那。给客户展示、试用,努力说服客户购买他的产品,努力用各种话术来消掉客户的各种疑问。
==========================
*
----《信任五环》67 合作经营法----
“应该怎么办,你们有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吗?”这时候,我反问大家。
小朱想了一下,看看我,又看看大家,说:“办法?老寒一定有办法,应该就是使用‘信任五环’吧,对吗老寒?”
我笑了笑,沉默着没说话。
小杨的脑子一直没闲着,始终在思考这些问题,在沉默片刻后,说:“那应该就是要充分地了解客户的概念、或者和客户一起形成概念,然后和客户一起想出满足概念需要哪些条件,最后的决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点点头,说:“没错,这是唯一能够站在客户采购流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方法了。要想这么做的话,销售人员的精力和销售行为,在客户决策形成的三个阶段,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
小杨接着回答:“那应该是6:3:1的比例了,销售人员也应该去用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和精力比例去了解、或和客户一起形成客户的概念,用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客户一起构想实现概念的标准,最后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帮助客户完成决策。可要这么做的话,对销售来说可是颠覆性啊!”
“是啊,这可难多了!”小牛也感叹了一下。
小马闷在那里,没有任何反应。在他看来,这种颠覆性地变化,对他的挑战是那么大,谁知道按这个做了以后的效果会怎么样呢?至少现在按自己勤奋的方法,保住现在的水平应该还没什么问题。在小牛感叹之后,小马才抖胆说了句:“也是,为什么非要按这个方法呢?”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小杨和小朱的好奇,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应该引导大家思考、自己找出答案,不过我还是想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听说我举例子,小朱来了精神,夹着笔的右手托着脸,把脑袋支在桌子上看着我。小杨、小马和小牛也抬起头看着我。
“我们都知道,比如我们使用计算器,手指把数字和加减乘除那些信息输进去,经过计算器里面的运算,屏幕就会显示出运算结果,这有输入、计算、输出的过程、就像一个黑盒子,这边进去,里面运算,那边出来。”我给大家举例。
“那怎么了?”小朱好奇地问了一句。
我笑了,说:“其实我就是打个比方,其实客户的决策过程和这个很类似,客户概念的形成,可以看成是输入基础信息,客户意识里标准的形成可以看成运算过程,客户做出决策可以看成是结果展现,针对客户的意识和思考来说,就是信息输入、思考、结果输出的过程。”
“对啊,这个没错!”小杨回了一句。
我说:“现在来看,我们的销售以前更多是在做什么呢?”
“是希望改变运算结果,强行让对方接受!”小牛突然张嘴说话了。
“哦,是这意思啊!”小朱旁边回应,“那不用说,当然是输入最重要了,其次运算规则不要出错,结果是必然的啊!”
小马也若有所悟,说:“那这样来看,要真正想让客户认同,还就得重点关注输入的过程!”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知道了概念,关注了输入的过程,可客户怎么还不接受我的方案和优势呢?”小杨又开始发问。
“在我看来,讲到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客户的概念,关注了信息输入、也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然后我们就拿着自己的方案和优势,直接和客户运算的结果做对比,而忽略了客户脑子里的运算过程!”我加重了声音,因为这正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忽略运算过程?”小朱又不解地问。
作者:骑牛追火箭 回复日期:2009-12-09 03:56:45
工作四天了..
好不容易..抽出的时间写写帖子了...或者是一点感想吧.
作者:刀客一人 回复日期:2009-12-09 10:00:34
对于再销售这个行当里还是先与人面对面的好,可以全方位的学会人际交往,并且会很快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业务能力、项目能力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后再去搞电话销售效果会好很多。一点浅见!
-----------
*
作者:wuyingwuzongxin 回复日期:2009-12-09 10:02:50
作者:wuyingwuzongxin 回复日期:2009-12-09 10:04:36
作者:wuyingwuzongxin 回复日期:2009-12-09 10:15:23
骑牛,我是缘心。反正过年前很难找工作了,这段经历对你有好处的。以后很多销售要用电话预约的,以后你打电话,肯定不会怕了,因为你现在会经常被客户骂,骂多了,就不怕客户骂了,以后也不怕被客户拒绝了。初做做销售,不怕被拒绝,是第一关。
------------------------------
*
作者:xtqdmft 回复日期:2009-12-09 10:21:45
电话中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太往心里去。你想啊,你要从人家口袋里掏钱出来,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呢。初入社会,要的是经验,眼光看远一些,不要气馁。
-----------------------------------------
*
作者:春猫12345678 回复日期:2009-12-09 10:48:20
-------------------------------------------
*
(骑牛兄弟:我把在群里我参与讨论的,贴过来给你做参考,继续加油啊!)
我觉得,倒是可以磨练一下
干什么不要紧,关键是走出校门,感受一下社会
最好的方式,是到企业或具体的底层岗位,去接触些具体的业务
我觉得,骑牛兄弟去底层,哪怕是车间当工人,对他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用心去观察
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应该去底层积累,低头扎下去,做两年
我的意思,去企业,去甲方,再跳到乙方做销售
回想刚毕业头一年,在企业的工作,对我非常非常非常有价值,让我利用一年时间,从实务的角度,了解了一个企业的运作,当时我在企业规划部,负责画公司流程
大家听说过老和尚挖井的故事吗
有两个老和尚,分别在相领的两座山上,
山中间有条河,
两位每天傍晚都会下山来,挑水回去
每天都会见面
就这样,一年过了三年时间
山这边一连几天,都没见那个老和尚下来挑水
这个老和尚很关心对面的人,是不是生病了?
当他去看时,老和尚正在院子里品茶,很是悠闲
三年的时间,每天挖十锹,
用三年的时间挖了口井
再也不用挑水了
现在,挑水的人太多了
毕业三年,本来就是没有方向的三年
谁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只知道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然后,用心做好每件事,去积累
作者:xtqdmft 回复日期:2009-12-09 14:25:13
天哪,我突然发现我身边有这样一位高手啊。每次保证把我打败。就是我老婆。在这招“沉默是金”的强大威力下,我是败的一塌糊涂,每次都是一字不露的交待本次行踪。
=========================
你老婆帮你挣分啦!
*
----《信任五环》67 合作经营法----
“老寒的意思是说,我们忽略了客户想尽各种办法、考虑都可能有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忽略了客户对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满足概念的思考过程!”小牛在旁边思路清晰地说。
我点点头,说:“是的,因为大家或许以为客户的思维像计算器一样,规则都是一样的,只要输入进去,就会有结果出来,可是我们忘了,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我们自己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大家的思维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规则可言!”
“那就是说,我们把用自己思维运算得出的结果,当成了客户的思维运算得出的结果,而忽略了客户的思维规则,这又是在臆断,是这样吗老寒?”小杨在旁边也越来越清楚。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我肯定了小杨的思考和结论。
小朱在旁边轻轻点了点头,说:“怪不得,刘经理和我对需求和概念达成了共识,却对我的方案并不认同,原来是因为我没有理会他的思维过程啊!”
“很有可能!”我也鼓励小朱。
小朱被我鼓励了,来了劲儿,继续说:“照你这么说,我们缺少了一个和客户共同思考的过程?”
我点点头,说:“对了,所以当没有这个思维运算过程的时候,你拿着一个结果,直接抛给对方,对方接到你的结果,他一看并不是他自己运算出来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怀疑,甚至抗拒。”
“只有经过自己思考的结果,才不会怀疑,才会认同和接受,也就是说我鼓励他进行思考、或和他一起思考,然后找出的方法、形成的答案,才是他可以认同的方案。”小杨说。
我笑了,说:“没错啊,这就是刚才说过你装修房子时,你自己选择的中国元素,自己组合起来的,等设计出来、装修出来,你就会认为是你自己的成果。”
“嗯,养孩子也是一样,是我们让他这么做的,谁要是说孩子不好,就相当于在说大人不对一样!”小牛在旁边也颇有感触地说。
听完小牛的话,我接着说:“当我们这做的时候,就成了销售和客户‘合作创造’,或叫‘合作经营’,一起共同创造一个属于大家的解决方案,客户就会觉得这个方案是他的,他拥有所有权。这时候如果竞争对手说这个方案不好,销售不用着急,客户就先急了!”
“对啊,因为客户觉得这个方案是他的,说方案不好,就是在说他不行!”小杨好像颇有所得。
小马也点了点头,说:“那在这种情况下,销售还真得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客户形成概念、制定标准的阶段,而以前销售一上来就的企图影响客户决策、改变客户认知、说服客户接受的事情,现在看来真的是很荒唐了!”
我说:“也不是荒唐,毕竟存在了这么长时间,外面还有那么多的销售培训都在那么讲,就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就是合理的!”
“让他们培训吧,那不是在给我们制造竞争对手,而是在给我们培训手下败将!”小杨有些兴奋,尾巴开始有些往上翘。
我笑了笑,看着小杨,意味深长地说:“销售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小朱在旁边又开始问具体的做法,在他看来,道理好说又好懂,行动起来就难了。
作者:xtqdmft 回复日期:2009-12-09 15:13:57
再做个记号,第九页看完了。整理下要点去。
========================
整理完发上来啊!
咱们准备出个《小朱笔记》,都是大家的笔记和心得,汇集成册,怎么样?
----《信任五环》67 合作经营法----
我也知道,此前讲的都是做销售的“心法”,是打开大家心结的道理。现在需要和大家讨论分享的,就是如何把这个想法落地,怎么样做出来,要传授给大家具体的“手法”。其实,大家掌握了“心法”,相对来讲“手法”就简单多了。
“大家觉得,有什么方法能够实现‘合作经营’呢?”这时候,我又反问大家。
大家彼此又互相看看,刚轻松、甚至欢愉起来的心情,又开始慢慢沉静下来。
“要想实现‘合作经营’,必须要先去了解客户的概念。”小杨歪头望着旁边,在那里自言自语。
“之后呢?”我问。
小杨扭头看着我,说:“之后就是和客户一起制定实现概念的标准,对吧?”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小朱在旁边问。
小牛在旁边说话了:“就是针对我们和客户确认过的概念,跟他一起想办法呗,对吗老寒?”
我点点头,说:“这个,没错!可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小杨看看小牛,表情严肃地说:“是不是说‘你看咱们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从而引发对方的思考。如果对方想不上来,我们就给他一些建议,比如给他举几个同行业的例子,从而引发客户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吗?”
我认真地听完小杨的话,觉得他的思维确实比较敏捷,“嗯,你的想法和说法都很好,我觉得这样做是在调动对方的思考,已经很好了。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小杨有些明白了,这样做,不是已经可以了吗,还要什么接下来?
我看出小杨的心思,接着问他:“那接下来,你如何把你自己的独特差异优势,和对方的概念、实现概念形成的标准关联起来呢?”
大家都看着我和小杨,小杨沉默着没说话。
“比如说,上次你在蓝科,见那个魏部长,魏部长也很认同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还说很多管理问题并不是软件可以解决的,你怎么办?你可是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啊,如果客户想出的解决方法和你的产品或服务不相关,怎么办?”我一口气问得小杨表情越来越沉重。
响鼓要用重锤。对于爱思考的小杨,包括对五环非常兴趣的小朱、小牛等人,必须提了同些刁钻的问题,让他们的脑细胞最大限度地浪费掉,这时候他们想出的办法、自己形成的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讲才会更有价值。
作者:红尘悟 回复日期:2009-12-09 18:11:15
是的,当我们开始“学”一门技术时仅仅是学到皮毛,若能够应用这门技术时,只是基本会“做”的过程,当我们能把这门技术教会别人时,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因此任何学问都有从“学'到“做”再到“教”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享受到老寒无偿奉献的同时,老寒也在自我提升,升华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了,这也是一种双赢
---------------------------------------------------------
这让我想起了培训,其实何只培训,其他都是一样的:
听到、看到、想到、做到、感悟到、告诉别人,
这就是我们认识事务的规律,
如果一个好的课程,
能够不仅让学员听到、看到,还要想到、感受到,
再把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告诉别人,这要样的话,他的收获是最大的!
*
作者:leeriy 回复日期:2009-12-09 18:21:47
一个月前吧,拜访一个企业信息科的科长,当时他的反应也和魏部长很相似,认为自己企业的管理很混乱,但很多问题都是“人”、“制度”的问题,和软件无关。在他看来,他们所需要的是做管理咨询,进行流程优化重组。当时我就在想,怎么来把我们的软件优势展现给他呢?
作者:leeriy 回复日期:2009-12-09 18:23:07
我们的产品能带来流程优化,不过竞争对手也可以。如何把我们的优势和他的概念进行有效链接呢?很棘手的问题
=============================
这是个难题,希望有解,欲知后事如何……
*
----《信任五环》68 春播与夏耕----
知道了客户的概念,也知道了不仅要参与客户的概念形成,还要参与客户的标准制定思考过程,然后才会得到一个客户认为是自己的解决方案,客户做出决策时才不会对这个方案有太多的质疑的抗拒。可怎么才能参与到客户的标准制定思维过程呢?这些小杨、小朱、小牛、小马他们几个都知道了,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做。
我刚才问小杨的问题,就是希望引发了更多的发散性思维,积极地开动脑筋去思考和探索,只有这样共同思考出来的方法,才是他自己的方法,而不是我教给他的方法,一样的道理。
小杨被我问到了蓝科,问到了那个老油条魏部长,一时陷入沉思。
这时候,小牛看出了端倪,跟我说:“老寒,你就别跟大家兜圈子了,应该怎么办,你就告诉大家吧!”
听完小牛的话,我笑了:“呵呵,没问题。其实我的办法是我自己的,我希望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方法。这样吧,我把我的方法拿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小杨一听说我要告诉大家,马上来了精神,小朱做好了一副要做笔记的架式,小马也把上身往前探了探,等着我的说法。
“如果我们把客户的概念用一种东西来比喻,可能会是什么呢?”我突然问。
大家听完一怔,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我竟然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不是说了吗,客户的概念是决策的源动力,有时候是隐藏冰山下面的。”小马先说。
“概念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就像买房、买车带来的感觉一样。”小朱在旁边说。
小杨觉得他们两个说的,明显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便说:“如果用一个东西来比喻,应该就是计算器的数字按键吧?”
小牛也说话了:“如果概念是一种愿景、一种冲动、一种感觉,一种想要实现、解决、避免什么的想法,那很有可能是心里的一粒种子!”
听到小牛这样说,“啪”,我兴奋得拍了一下桌子,“这个比喻好,我也觉得概念,其实就是客户心里已经有的、或者是我们播下去的一粒种子,正是因为有这个种子,客户才会有采取行动的可能。”
大家听完,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我看看大家,接着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客户心里的种子,或者是给客户心里播下这粒种子。这就是去发现、了解客户的概念,或跟客户一起形成概念的过程,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意思!”
小杨点了下头说:“嗯,客户心里有这个种子很重要,无论是客户心里本来就有的,还是我们通过‘二踢脚’嘣出来的,只要有就行!”
“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播’,春天是万物复苏、萌动生发的季节,所以,无论是从整个项目的销售过程来看,还是从某一位客户的认知和决策形成的过程来看,概念形成正如‘春天的播种’!”我略有兴奋地说。
“对对,这个比喻很形象!”小朱在旁边不知怎么的,也有些得意。
小马也参与了进来,问:“那‘春播’的过程,就是了解客户概念的过程啦?”
“你觉得呢?”我笑着问。
“嗯,我觉得是。春天要播种,所以我们通过提问和倾听,要和客户一起了解或明确到他的概念,让概念在他心里越来越明确起来!”小马更加认同了自己的看法。
我补充说:“没错,适当的时候,我们再给客户心里下点儿小春雨,让客户的心里滋润滋润,也好让那个种在心里开始扎根、发芽……”
“还要扎根、发芽?”小朱在旁边好奇地问。
作者:nugd 回复日期:2009-12-09 22:40:40
春天要播种,所以我们通过提问和倾听,要和客户一起了解或明确到他的概念,让概念在他心里越来越明确起来。
这个就是春播了吗?
概念就是这个种子吗?
------------------------------------------------------
干过农活的都知道,春播不仅仅是把种子扔到地里就完事。
----《信任五环》68 春播与夏耕----
小杨看了他一眼,说:“你家种子不生根发芽啊?生根是为了更结实,这发芽……”小杨说到这里,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了。
“呵呵,春天嘛,就是要让种子扎根、发芽,”我看了看小杨,没回答他的话,而是说,“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还记得朱自清的《春》吗?”
小朱突然说:“朱自清,我本家,当然记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小朱忘我地在那里背诵起来。我也记得一些,上学的时候,这是篇必须要背过的课文,背不过要罚站的。
“嗨,别在这里显摆了,都扯哪儿去了?”小杨突然打断了小朱。
包括我在内,大家都笑了。我接着说:“小朱扯的也不远,春天人们也开始脱掉棉衣,从那些厚重的套子里钻出来,舒活舒活筋骨,透透新鲜空气。按这个情景,用在销售的了解概念阶段,我们要让客户的心也脱掉棉衣,从壳里钻出来,开始活跃起来,除了要暖场,还要通过有效的提问,鼓励客户多去思考和探索,去正确客观地认清自己的现状,建立新的期望和目标,让那些种子发芽!”
“有道理!”小杨点点头,“我们前面讲那么多,最主要就是在客户心里‘播种’、‘浇水’呢!”
小朱自从被小杨打断之后,有些不爽,也报复小杨说:“又播又浇的,还弄到什么时候啊?”
这话又把大家逗乐了,我也不例外。我喝了口水,说:“当然,我们不能光停留有春天,光过鸟语花香、春心荡漾的小日子,别忘了,那种子春天扎不下根、发不芽,到时候可就是烂在地里了!”
“是不是接下来就是夏天了?”小朱一脸严肃地问。
小杨冲着他大声说:“废话,春天以后不是夏天,还是秋天啊!”此话又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小朱连忙解释说:“我是说,咱们打的比喻,春天是‘播种’,发现客户的概念,接下来不应该是夏天的什么什么啦?”
“小朱说得对。我们了解了客户的概念,就像播下种子,在计算器上按了那些数字和运算符号,接下来,就是客户的种开始表现了!”我解释说。
“怎么表现?”小马问。
小牛在旁边接话:“按说‘春播’之后,就是‘夏长’,就要开始生长了,客户的概念也要生长了,对吧老寒?”
“对!”我回应小牛和大家,“这也就是客户形成决策的三个阶段、里面的第二个‘发散性思维――形成选择标准’的阶段了。”
“那怎么是夏天呢?”小朱问。
我看着大家,边想边说:“是这样,我觉得客户概念的种子扎根发芽之后,就是通过客户自己的思考过程,去形成客户自己的选择标准,而不是我们给他制定标准,就是让客户的种子生长。”
“就是让客户的心里长出草来呗!”小朱说。
“所以,销售要做的事情,叫做‘夏耕’,辛勤地给客户的种子施肥、浇水,不要怕流汗,要‘锄禾日当午’,让客户的种长得茂盛一些。”我接着说。
“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它长得茂盛一些呢?”小杨反问。
作者:xtqdmft 回复日期:2009-12-10 13:32:41
小杨出的这一招是目前为止最厉害的一招,完全是站在企管部的立场上去考虑的,让魏部长感觉到了被尊重,心理上有了优越感。
-------------------------------------------------
*
----《信任五环》68 春播与夏耕----
小杨的问题很关键,这正是我要和大家谈的话题,我说:“在这个环节,也就是‘夏播’的季节里,我们是努力地让客户概念的种子生长,长得更加强壮,就是引导客户去思考‘要实现那个概念,我需要做什么才可以呢’,也就是说让客户去思考‘我未来要采用的产品或方案,需要什么样的特性,才能满足我的需求呢?’这是让客户思考的过程。既然是让客户思考,就是要更多地去提问、探索、倾听、讨论,比如说就‘用哪些方法、或做什么具体的事情,才能满足你刚才提到的目标呢’,是围绕客户的概念和认识、鼓励客户的思考,这相当于‘夏播’!”
“还是提问和倾听啊?”小朱在本子上记录完,抬头问了一句。
我点点头,说:“对啊,因为这时候客户还没有想好,他还没有对解决方案形成认知,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解决方案的雏形和框架,所以这时候即使我们给他方案,远不如多施肥、浇水,让他自己去思考。”
“怎么施肥啊?”小马问。
我笑了,说:“这个阶段要想施肥,可以多使用一些‘思维助推器’的倾听方法,围绕客户的思维过程,多问一些探索、甚至是启发、引导类的问题,鼓励客户打开思维的束缚,更多地去思考。只有这样,客户的概念才能从那个铁球里钻出来,别忘了,种子的力量最强大!”
大家认得很认真,我说完的时候,还都在思考着我的话。
“那施什么肥呢?”小朱问。
施什么肥,我被小朱问愣了,反问他:“你觉得都有什么肥呢?”
“这肥料有天然的,比如猪粪、人便便,有合成的,比如尿素、氨肥什么的吧……”小朱说,他好像对地里那些活儿挺内行,在我看来,那都是小时候遥远的记忆了。
“别乱说了!还猪粪人便便,瞧你那档次!”小杨再一次打击了小朱,然后转送问我,“老寒,你说客户要是考虑得于过开放、胡思乱想怎么办,再说了,我们毕竟是销售,我们那些准备好的解决方案、还有那些优势,要不要这个阶段去影响客户呢?”
“要不要把我们的方案和优势慢慢融进去,你怎么想的?”我又反问小杨。
小杨想了一下,试探着说:“我觉得,应该融进去了,要不客户概念的种子发芽了,结果长出来根本不是我们的,那不麻烦了?”
“所以,我们才要施肥嘛!”小朱在旁边不服气地说。
小杨一听,好像想到了什么,皱起眉头,没再说话。
“我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并且说的都是一回事!”我看看小杨,又看看小朱,接着说,“古人讲五谷轮回、周而复始、因天之序,所以,猪便便人便便用于施肥,那是天人合一!在这里,也可以看成是客户基于自己的概念,自己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没有受外来信息干扰的思考过程,得出的结果,可能跟我们销售的产品或方案无关。就是小朱说的天然肥料!”
“呵呵,这个比喻有点儿意思。”小马在旁边笑了。
“那合成的肥料呢?”小杨问。
我说:“其实合成的肥料,就相当于除了五谷轮回、周而复始的东西,外来的,可以说成我们平时所指的化肥,这种肥料的劲儿很大,很呛,甚至有一些化肥还会危害健康,时间长了甚至对土地本身都会有影响。但大家为了提高产量,不得已还是要用一些的,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功利,越来越追求产出和利润的最大化。而这个化肥,正是跟我们的产品方案和优势相关的,对客户来讲是外来的、可能带点儿呛味的肥料!”
小杨也被逗乐了:“呵呵,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客户的引导,往我们具备的特性和差异优势上的启发、引导类问题,属于化肥?”
“你觉得不像吗?”小朱反问小杨。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09-12-10 20:20:22
“小杨也被逗乐了:“呵呵,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客户的引导,往我们具备的特性和差异优势上的启发、引导类问题,属于化肥?””
----------------------------------------------------
老寒,这意思是不是说用开放性问题让客户自己思考得出一些标准后,如果客户的标准和我们的差异性优势有点偏差,我们就要用提示暗示性问题来客户思考我们的差异性优势。比如说:买个手机,如果客户说:我要有MP3功能,外观要漂亮。如果我们的功能比别人多一个收音机功能。那我们就要问:经常听收音机吗?等问题来来诱导客户往这方面想。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
基本上是这个意思。
是使用思维助推器,帮助客户思考,或者帮客户拿掉挡在眼前的黑布,让他看到、想到更多的现状,去探索他是不是有更多的期望(当然,这可能恰恰是你优势所在)。
不是说你要强把你的优势给他,也不是逼着对方来关注你关注的,而是通过探索去引导客户再认识,还是以客户的思维和认识为主。
*
----《信任五环》68 春播与夏耕----
小杨乐得更开了,“哈哈,你们的比喻也太有意思了。不过想想也是,客户在第二阶段、自己思考多种解决方法、思考需要怎么解决时,我们确实需要给他们施肥,当然,天然肥料最好,化学肥料也不拒绝,混合使用,啊,哈哈!”
我说:“其实,除了施肥、浇水,‘夏耕’的时候还是除杂草、捉害虫,别到时候庄稼没长好,杂草长了遍地。对于客户在思考过程中的障碍、问题,我们要适用地使用倾听中的‘思维助推器’,或‘信息追踪’、‘征求看法’、‘极限式回应’、‘魔法师回应’,或者使用其他方法,和客户一起思考!”
“这个环节,是我们以前最容易忽略的环节,找到概念,就想直接给方案,错了。何况以前根本不知道找方案!”小牛在旁边说。
我点点头,很认同小牛的说法,“嗯,其实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就是‘春播’和‘夏耕’的过程,客户概念的种子明确了,开始生根发芽,然后开始茁壮生长,特别是在‘夏耕’的时候不仅要施肥、浇水,还是除杂草、捉虫,只有这样,客户才会找到实现概念的方法、和对方案的要求,也就是客户选择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和方法,是经过客户自己思考的,是他自己的结论!”
“哦,原来是这样!”小朱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刘经理面对小朱拍胸脯说可以时,那副将信将疑的神情,是没有夏天的耕种,没有给刘经理的思维施肥、浇水,刘经理的概念没有长草。
看到小朱有所悟,大家都明白了,这时候我问:“你们看,在春天和夏天,我们和客户的沟通中,用的最多的方法是什么?”
“是提问和倾听,”小马率先说,“第一阶段‘春播’了解概念是这样,没想到第二阶段‘夏耕’的时候也是这样!”
“除了提问和倾听,还多了些探索和讨论,基本上都是围绕客户的现状和期望、客户的想法和态度的!”小杨说。
我见大家理解到这个程度,很是欣慰,“没错,‘春播’和‘夏耕’都是以提问、倾听、探索、讨论的方式,围绕客户的概念和思维过程开展的。我们试想一下,我们的销售如果春天和夏天没花心思、费力气,或者甚至不经过‘春播’和‘夏耕’,怎么可能会有秋天的收获呢?”
大家对这个道理没有一个怀疑的,但以前做销售,就根本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那到秋天,是不是可以收获了呢?”小朱问。
“对啊,咱们做销售的,不能‘只顾耕耘,不问收成’吧?”小马也跟着问,他觉得之前耕耘的事,基本上就没有怎么做过。
“耕耘的时候就是用心耕耘,只要尽力了,功到自然成!”我鼓励大家,“相信大家没有忘记631的那个比例,选种、播种当然是最根本的,种瓜得瓜,选什么种得么果,找什么样的客户、找什么岗位上的人、概念都不一样,这当然要用销售去六成的精力。种子播下去,施肥、浇水、除草、捉虫,那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肯定要占销售人员去三成的精力。”
“那秋天用一成力气就行了吗?”小朱问。
“如果功夫用到,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你也听说过‘功亏一篑’吧?”我看着小朱说。
小朱泄了口气,嘟囔着:“我就知道没那么好的事儿!销售什么时候都是劳苦命。”
小杨也有些着急地问我:“是啊老寒,刚才说了‘春播’和‘夏耕’,那在客户选择的第三阶段,是不是秋天啊,秋天应该怎么收割啊?那冬天又是什么呢?”
----《信任五环》69 秋收与冬藏----
大家感觉我说的耕种与季节,感觉挺形象,特别是对“春播”和“夏耕”又有道理,又好理解。小朱和小杨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秋天”和“冬天”的故事。
“你们觉得秋天怎么样?”看大家都很在状态,我问了一个态度类问题。
放松下来的小朱在座位上挪了挪屁股,说:“秋天好啊,收获的季度,再加上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大团圆,合合美美。”
我笑了笑,没说话。
小马说:“嗯,秋天按说应该是收获,如果‘春播’和‘夏耕’做足了功课的话。”
小杨歪脑袋看着一边,闭着嘴没说话,看样子是在想什么事情。
“别光想好事了!你们没听说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吗!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这季节可容易得情志病,悲秋啊!”小牛沉默片刻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也是,小牛作为过来人,什么没经过?被客户挑来选去,春天情意懵懂、夏天打得火热,到了秋天,客户真正做出决定的时候,却成了“花自飘零水自流”,就像落叶离开树枝一样,那种离别的伤感,可不是一般的凄凉。
这席话过后,屋子里的气氛开始变得沉重,小朱和小马没了秋天丰收的喜悦,沉默不语的小杨缓过神来,默默地看着我。
我看了看大家,说:“是啊,经过春夏,就该‘秋收’了。也就是说,如果从一个项目销售过程来讲,就到了客户要做出决策的时候,如果从对客户的一次拜访来说,就是要形成对销售的评价和态度了,这确实是很关键的季节了。”
“那应该怎么办呢?”小朱在旁边问。
“经过‘春播’和‘夏耕’,了解了客户的概念,和客户一起思考形成了达成概念的方法、或解决方案的标准,就该是‘秋收’了,也就是说,我们要开始跟自己的产品、方案和销售相关联了!”我看着仰望着前方,脑子中一片空白。
大家也都在冥思苦想,怎么样能够在“秋收”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产品和方案生硬地抛出去,而是源于客户的概念、结合客户的比较选择标准,形成一个自然的结论呢?
“对了,我们的独特差异优势,是不是要在这时候使用了呢?”小朱埋头思考半天,又翻了翻前面的笔记,弱弱地说了一句。
小杨听小朱这么一说,翻然醒悟,说:“对啊,老寒,我们前面谈到的‘与众不同’,那些独特的差异优势,不是就是要源于客户的概念、冲动客户的概念吗?”
“对对,不是说,客户是根据差异做出决定,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差异吗,独特的差异优势有四点,‘是针对谁的优势’、‘是不是客户眼中的优势’、‘那又怎么样’、‘何以证明’,这些是不是要在‘秋收’的时候使用呢?”小朱听到小杨的话,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古脑说了出来,征求我的意见。
我轻轻地点着头,说:“是啊,‘秋收’的时候是客户形成认知和决定的时候,这时候一定要根据差异做的。是该使用独特差异优势的时候了!”
“那是不是该我们说话了?”小朱问。他觉得提问和倾听,即使对方说到自己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也要压抑住自己说话的冲动,憋着满肚子话不让说,脖子涨、嘴筋跳,忍住好难啊,现在终于要我们说话的时候了!
“是啊,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说话时就要说话,是到我们说话的时候了……”我长叹了一口气,抬头望着前方,心头思绪起伏跌宕。
谈到说话,好多销售会觉得终于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了。可是,口乃心之门户,口开元气散,舌动是非生,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想到这里,我脑海里浮现了太多销售在客户那里说话的样子,或者是挺胸叠肚信心十足,或是唯唯诺诺中气不足,或是颠三倒四说不清楚,或是磕磕巴巴言之无物,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