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五环》--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已由机工出版)

  新年第一更!!
  
  ----《信任五环》82 殚精对竭虑----
  
  我说:“在我看来,客户顾虑的,可能正是他们或许会失去的东西,比如权利、对局面的控制、被认同和领导的信任、被赞赏、被尊重、安全感,甚至包括自由支配时间、休闲时间的减少等,这都是源于个人的,和我们所说的‘赢’正好相反,他们通过实现概念想获得什么‘赢’,可能就会有实现不了的‘顾虑’。”
  “哦,原来顾虑是这些东西啊!”小朱恍然有所悟地说。
  “还一种内心感觉。”小杨也说。
  “对,所以,客户获取外在的一些信息,根据自己的逻辑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态度,这个过程中积极的部分就成了认可,消极的部分就成了顾虑。”我说。
  小杨听完,闭着嘴,眯着眼,边努力思考边默默地点点头,说:“如果要把‘顾虑’和‘赢’对应起来的话,那如果顾虑解决不了,客户岂不是认为自己的‘赢’实现不了啊!”
  我说:“不仅会认为他自己的‘赢’实现不了,还会认为是他个人的损失!”
  “那可麻烦了!这个顾虑,真不可小视!”小朱觉得谈到这里,觉得客户有顾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以前做销售客户没有顾虑,或者自己消化的顾虑,还是客户会买,而不是他会卖。人这个东西,可真难琢磨。
  “那怎么办?”小杨问。
  “知道了顾虑是客户正常思维的结果,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没什么可怕的了。我们更不要像有些销售一样想‘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这点小事儿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更有甚者会说‘你这么想可不对’,对客户的顾虑妄加评判对与错。你想想,客户会是什么感觉?”我问大家。
  小杨没有回应,说实话,虽然以前他没有这么说过,但经常会这么想,他甚至有时候觉得客户真“笨”,现在看来,唉!
  小朱也没有说话,而是望着我和小杨。他就觉得,当一个人按自己正常的思维想出来的事情,结果被人这么说了,那一定会非常郁闷。
  “感觉好不了。”小杨过了好一会儿才接了一句。
  “不仅是好不了,感觉这东西会有对错吗?”我问他们两个,然后接着说,“这就是客户接收外界信息、进行思考之后形成的看法,这就是客户的认知!”
  “是,不能说客户的认知不对。唉!”小杨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
  小朱这时候说:“那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在没有确认之前,我们永远不要认为自己知道客户真正的顾虑在哪里,也不要假设,更不要臆断!”我担心大家又犯了假设和臆断的老毛病。
  “那怎么确认呢?”小朱问。
  我说:“其实销售拜访的过程,就是和客户一起认知、思考、形成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我们的销售拜访中,不仅要随时确认客户积极的结论和想法,也要随时注意客户顾虑的征兆,利用恰当的机会注意发掘客户可能的顾虑。像我们多问客户确认类的问题,就是在确认客户的积极的态度同时,也是在确认客户的顾虑大小、是不是要随时停下来处理一下顾虑。”
  小朱紧接着问:“嗯,那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有没有顾虑呢?”没有停顿就这么快地提出问题,给我的感觉,小朱好像就没有听明白我刚才说的话,也没有对他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我采用沉默对待他的问题。
  见我没有说话,小杨也跟着问:“是啊老寒,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客户有没有顾虑、又怎么解决客户的顾虑呢?
  
  2010年元旦的突发奇想:
  1、《信任五环》如果出版,这四个字不变,可以考虑调整副标题;
  2、成一本而拒绝上下册;
  3、内容删减自己和群里的朋友说了算;
  各位,认同否?
  
  放假也不放松!!
  
  ----《信任五环》83 太极有推手----
  
  小杨和小朱已经清晰地认识到,顾虑是客户很正常的想法,有积极的认同就会有消极的顾虑。顾虑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就会影响项目的进程。可根据什么判断客户有顾虑、又怎么解决呢?小杨的这个问题,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想了一会儿,我问大家:“你们说,如果客户有顾虑,我们在拜访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呢?”
  小杨一听,眯起眼睛回想自己以前的拜访,慢慢地说:“应该会有些感觉吧……”
  反倒是小朱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我记得咱们说过,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传达的信息,占了九成多,我觉得应该会有所感觉!”
  没想到小朱不按正常逻辑考虑,得出的结论也不算错,我笑了,说:“嗯,我觉得也是这样。客户什么时候是有顾虑的表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观察和判断……”
  见到小杨上身向前倾了倾,小朱也开始准备记录,我说:“这也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关键在自己现场的体会。比如说,客户犹豫,或者是我们在和对方共同认清现状、建立期望时,或者是确认他的态度时,或者是在我们提出行动承诺类问题时,客户有些犹豫,这个犹豫一出现,或许你就要注意了。”
  “哦,犹豫啊?那怎么办?”小朱问。
  “以前怎么办?”我反问。
  小杨说:“以前啊,我们参加培训时,老师说不给客户思考的时候,见客户一犹豫、一迟疑,客户还没说什么,就拼命地解释,或立即给客户说下一个新的话题,让他们的思维完全按照我们说的走!”
  “管用吗?”我问。
  “反正以前是这么做的,单子也照样能签……”小杨摇摇头说。
  “嗯。“我笑了笑,接着说:“除了犹豫,就客户提问的态度,这主要是在语气和用词上,比如客户总问‘为什么’、肢体语言也是一种交叉、环抱、紧锁、防卫的姿态,那客户很可能有顾虑。”
  小朱说:“这个我经常遇到,还有时候,还老拿一点死抠着不放,反复问同一个问题,甚至是跟我们的人争论,这些应该也是有顾虑吧?”
  小杨笑了,说:“呵呵,这何止是有顾虑,都成反对了!”
  我点点头,“小杨说得没错。再有,客户不愿意做出承诺,甚至即使口头做出了,行动上仍然是‘消极怠工’,不采取行动,这很可能也是有顾虑的表现。”
  “呜――”小朱长出了一口气,他遇到类似的情况太多了,不了解客户的概念、强行推销,客户有顾虑不说,了解客户的概念没有呈现差异优势,客户会有顾虑。针对概念呈现了差异优势,客户也认同了,当我们提出一下步的行动时,客户还会有顾虑,想到这里,他觉得这日子没头了,绝望地说:“怎么着客户都会有顾虑,那可怎么办啊?”
  看到小朱一脸无奈,我笑了,说:“小朱啊,你觉得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到客户的顾虑呢?”
  小朱想了一下,“沉默?”又停了一下,接着说,“提问?”
  我点点头,问他:“咱们谈过几类问题了?”
  
  元旦后上干货
  
  ----《信任五环》83 太极有推手----
  
  小朱哗啦啦翻起了本子,过了一会儿,说:“五个,暖场类、确认类、信息类、态度类、承诺类……”
  “对啊,我记得你说过是六类问题,莫非这第六类就是‘顾虑类问题’?”小杨也跟着说。
  我点点头,说:“对,就是‘顾虑类问题’!我们用这类问题,去发现我们未找出的问题,同时探索客户有顾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导致客户不愿意作出行动承诺。”
  小朱问:“那是不是在客户对‘顾虑类问题’说‘不’时,还有客户出现顾虑迹象的时候,我们就问啊?”
  “对,你可以问‘你有什么担心和顾虑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这样认为呢’这些直接的询问方式,当然,也会有其他的一些方式。”我说。
  小杨这时候突然说:“对了老寒,顾虑可以这么直接问,那么反对意见呢?特别是客户已经支持了竞争对手,甚至对我们非常有敌意了,我们可以这么直接问吗?”
  小杨的这个问题,当年做销售的时候也困扰了我很久,总觉得见到那种人“没什么可说的”,也“不敢说什么”,因为一说什么,他们都是反对。后来索性不去见他们、放弃算了。
  我后来发现,客户支持我们的竞争对手,对我们充满敌意,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竞争对手下了药,但也我很多是我们忽略或得罪过对方,甚至让对方铭记终生地恨你,认知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再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客户也是人,虽然性格和价值取向不同,但在他的头脑里支持我的竞争对手、对我是反对甚至敌对,那也是源于他的某种认知、个人动力和内心价值取向,所以,在他形成认知过程的信息输入过程里,一定输入了对我们不利的信息,而我们没有及时补充正确地信息。在他思考的过程中,基于一部分对我们不利的信息、进行了基于对手逻辑的思考,所以得出了对我们不利的结论和认知。要想化解,还是要关注到这个过程。
  “老寒,不知道你怎么看,我总觉得在一个项目里,哪个角色支持谁或否定谁,就很难改变了。”小杨问我。
  “是,我也认为这一件很难的事情。做销售的时候,我没少吃过这种亏。但我觉得,无论他是什么态度,都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反对甚至敌对的人,也一样需要我们面对、了解他们的想法、去尽全力处理,而不是PK到底。”我说。
  小杨和小朱表情严肃,没有说话。
  我接着说:“《黄帝内经》里讲,‘阴成行,阳化气’。如果是对方没有把顾虑和反对意见表现出来,而是潜伏在他的意识里,到决策的时候更危险。如果表现出来了,我们就有机会去了解、理解,甚至有机会进行有效地处理。”
  “那怎么处理呢?”小朱问。
  “我觉得面对敌对的客户,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反对意见,通过清晰、精确、简洁的问题,问他一些具体的问题,究竟是哪里、什么东西让他们反对,其目的就是充分发了解。”我说。
  “他们愿意说吗?”小杨问。
  我想了想,说:“如果我们的问题问到点儿上,再加上我们表达了诚意,确实是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我想对方会说的。关键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去问,没有去听。”
  “嗯。”小杨也知道,确实没有去问、也没有去听,因为他从心里就怕。
  “要让敌对的客户畅所欲言,让他说够,我们不打断他,更不要反击他。如果是我们得罪过对方的话,当对方的不满足与愤怒宣泄出来,心里舒服了,或许就有机会了。”
  “是啊,我们老大有时候去拜访一些签过单的客户,让客户在那里报怨半天,我们老大不进行反驳,等客户宣泄完了,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小朱说。
  小杨摇摇头,说:“我感觉还是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应对敌对的客户……”
  “老寒,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小朱也问我。
  
  作者:chuyangyang77 回复日期:2010-01-04 00:03:20 
    弱弱的问下,我的一个客户,忙得要死,干脆见不到,我总不能半夜守在他家门口吧
  ============================
  他忙啥呢?
  
  
  ----《信任五环》83 太极有推手----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笑了,问:“你们知道‘太极’吗?”
  “知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小朱说。
  “你听说过‘太极拳’吗?”我又问。
  “我听说过‘太极张三丰’!”小朱说。
  我笑了,说:“你知道‘太极推手’吗?”
  小杨和小朱摇摇头,不知道我要说什么意思。
  “太极有道家哲理在里面,讲究以静制动、动静结合,一切从客观出发,借力化力、以柔克刚。”我说。
  “这个处理客户的顾虑和反对有什么关系吗?”小朱问。
  “我们处理客户的顾虑,是从我们的认知和观点出发呢,还是从对方的认知和观点出发呢?”我问。
  小朱说:“当然是客户的认知了!”
  我说:“有个‘太极推手’,就是讲借力化力的。当对方进攻时,或者对方‘喂招’时,‘拆招’的人需要考虑的是用哪个招式可以不丢不顶的化掉对方的那个力。当客户有顾虑或异议的时候,恰恰是出招、喂招,需要我们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借力化力,做到不丢不顶!”
  小杨和小朱有些没听明白,迷茫地看着我。
  我说:“你们想想,客户的顾虑和异议是源于客户的内心,是客户的感受。在质疑或敌对时,在客户头脑里有他帮有的想法,有他自己的困惑或是期望的答案,这时候,客户不会直接说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是把问题抛过来。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问问题的人,内心有自己的疑惑、预期甚至答案’,这是人性的本能,销售问问题也是这样。”
  “对啊,那怎么了?”小朱问。
  “客户向我们提出质疑,很多销售的第一反应是解释、反驳,而这时候我们解释得越多,客户越觉得我们说得不对,越是反感,越觉得我们是在狡辩。事实上我们往往是在狡辩。这种情况下,销售不能直接出手接招、甚至回招,那样会形成双方撞击的力,受伤的是双方,所以,最佳的策略叫作‘不顶’,不直接回答客户的敌对意见。”我边想边说。
  “不回答客户的问题?”小杨有些纳闷了。
  “嗯,先不要做正面回答。当然,不回答,不是说像有些销售回避、岔开话题,这样给客户的感觉是我们没有诚意、不关注他的困惑和想法。这样下去,这个困惑一直会成为成交的障碍,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围绕客户的异议进行探索,而不是绕开,要做到‘不丢’!”
  小朱磨叨了一句:“不回答,还不回避,真是耍太极!”
  我笑了,说:“所以,老祖宗都告诉我们怎么处理异议和敌对了。当我们面对敌对客户的问题时,借对方的力,化解对方力,借助客户的问题,去反过来探索客户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不解释反驳,又不回避,这才‘不粘不弃,不顶不丢’!所以,在处理反对和敌意客户的问题时,要让客户有机会阐述表达自己的异议,又不让他感到任何来自销售抵触‘力’。对于异议和反对的问题,切记,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哦,你的意思是说,既不要直接回应和反驳,也不要回避、弃而不理,这么个‘不顶不丢’啊?”小杨有些明白了,他又想了想,好像确实有道理。如果顶了,客户很难认可销售说的,因为在客户脑子里有一套固有的、成熟的想法,如果丢了,客户就认为我们默认了,问题不解决,最后还是麻烦。
  “那怎么做呢?”小朱问。
  我笑了,说:“这样吧,我给大家一个‘太极推手’的具体招式,叫‘LSC’!”
  
  
  更还是不更哩?
  
  ----《信任五环》83 太极有推手----
    
  “这个‘LSC’是什么啊?”小杨看我给大家讲完心法,又开始传授手法,来了兴趣。
  我看着他们,故意卖关子,问:“你们觉得这个‘L’会是什么呢?”
  小朱想了一下,说:“听?”
  我点点头,说:“没错,‘LSC’的‘L’就是Listen,听,专注倾听客户的问题,让客户充分表达他的疑虑。”
  “这和我们前面讲的倾听有什么区别吗?”小朱问。
  我说:“没什么区别,除了同理心、合理回应、肢体语言那些,还要特别多问‘还有吗?’这样的问题,问完之后,多沉默,让客户说得越多越好。这就是‘太极推手’三式中的第一式,接对方的过来力,顺着对方的来劲儿,”说到这里,我一边伸出右手掌,手心向前,在前上方像是接住了什么,向后手掌一直向前慢慢接过来,一边说,“向后,向后,一定要让对方的力量化解在这个缓冲过程中,直到再没有向前的力。”
  我一边说着,小朱和小杨一边也伸直了胳膊,用右手掌从前上方接了个什么东西,一直接到额前。
  “接下来呢?”小朱右手停在空中,举着问。
  我笑了,说:“接下来可是‘太极推手’中关键的一式,‘LSC’的‘S’是Share,分享对方的感觉,用同理心、设身处地地表示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比如说‘我很理解你的感受’,这相当于心灵共振原理。”一边说着,我的手掌在原地平转一下,顺势抖了抖。小杨和小牛也跟着抖了两抖。
  “最后是‘太极推手’第三式,‘LSC’的‘C’是Clarify,探索、澄清,在我们分享完对方的感受之后,用一个问题把这个力送回去,你可以问‘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想吗?’,还是相当于提问、倾听的思维助推器,还是继续探索,直到了解到引发对方异议的疑问或顾虑,搞清内在真实的需求,然后通过确认和客户达成一致。”我一边说,一边把那个旋转并抖动过后的手掌,顺着原路推了回去。小杨和小朱也跟着推了回去。
  做完之后,小朱觉得还不够连贯,又从远处接过来,在额前旋转了半圈、抖了抖,又原路推了回去,嘴里还嘟囔着:“接,揉,回!”做完,看着我呵呵笑了。
  小杨琢磨了一会儿,说:“我理解是不是这样,当客户提出异议后,我们先专注地倾听,不打断,让他尽情地说,并积极鼓励‘还有吗’。客户说完一个观点,我们说‘如果是我处在这个位置,我也会这么想,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然后再探索背后个人内心的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想吗?’,接下来,继续专注地倾听,并重复这个过程……,是这样吗老寒?”
  我点点头,确实是这么个过程。
  “那如果客户都告诉我们、客户的顾虑点搞清楚了呢?”小朱问我。
  “你说呢?”我问小朱。
  小朱在那使劲想,一时想不出来。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10-01-04 22:49:21 
    我想了想,说:“如果我们的问题问到点儿上,再加上我们表达了诚意,确实是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我想对方会说的。关键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去问,没有去听。”
    ----------------------------------------------------------
    难道我前几天的那个客户是因为我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
  什么情况,说说!
  
  ----《信任五环》83 太极有推手----
  
  小杨这时候说:“我觉得,如果我知道他们的顾虑了,可以针对他们的顾虑,结合我的优势和具体的场景,给他做SPAR!”
  我笑着点了点头,说:“没错,我就是这么设计的,呵呵!”
  大家呵呵一笑,又回味了一会儿,小朱突然问:“老寒,我总觉得在第二式、就是‘S’时,总有些单薄吧?”
  “没错,如果只说句‘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确实不咸不淡、干巴巴的!”我想了想,接着说,“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引用更多的第三方实例,或自己类似的心路历程,来和客户找到共通点,以引起双方的共鸣。”
  “比如说呢?”小杨问。
  我看着小杨,说:“比如,你在拜访陶部长的时候,他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确定比较担心,在这个环节,你可以说‘陶部长,你说的这一点,我们在实施某某公司的项目时,也确实遇到过,他们当时也很担心,所以,我现在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不过他们后来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了’,然后你再抛回去,‘你能告诉我,是咱们蓝科的什么具体情况,让你这么想吗?’这样的问句,你感觉怎么样?”
  “嗯,好多了。加个别人的具体案例,或者是自己具有同样经历和感受,和对方找一下共同语言,不错!”小杨说。
  小朱问:“老寒,使用这招‘太极推手’,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我想了想,说:“有!第一,不是客户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使用‘太极推手’,一定是客户有顾虑、反对的问题。好好地客户问你一个问题希望得到你的答案,你还玩儿推手,客户一生气直接把你‘推走’了!”
  “呵呵,那是,那是!”小朱憨憨地笑了笑。
  “再有,‘太极推手’特别讲究‘听劲’,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才能接住。我们要特别注意倾听,听明白客户在说什么。”我强调。
  “要是对方不愿意说呢?”小朱问。
  “还有,‘太极推手’也讲‘引手’,就是在对方未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先以招法诱发对方出招,以试其虚实,一定要想准备好问题!”我说。
  “嗯,有道理,跟客户没有概念时放‘二踢脚’一个道理。”小杨说。
  我说:“对,就是这个意思!”
  说完我又看了看小朱,小朱也冲我得意地笑笑,又颇有味道地伸手演练了一把,好像还在回味。
  这小子,不知道是不是在考虑怎么用“太极推手”去推小悠呢!
  我没理他的茬儿,接着说:“这个‘太极推手’,是源于对方困惑的‘力’,不断地推揉化解,再传递回去,继续让对方出力,关键是要让客户感觉到‘我很理解你的感受’,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说到大家惺惺相惜、两眼泪汪汪最好,等探索到客户顾虑的真正原因之后,以同理心表示理解,其实客户的顾虑有‘理解’这味良药,便于使客户与销售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好东西,我明天就‘耍太极’去!”小朱说。
  我摇摇头,说:“注意啊,‘太极推手’可不是‘耍太极’,可不是对客户的问题回避或推脱,而是关注客户提出问题的原因,关注客户的想法,借助客户的困惑来应对客户的问题,和客户共同把问题搞清楚。你可别糟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不错,看来会问问题,真是个销售人员必练之绝招!”小朱感觉颇有收获。
  这时候小杨不知道想起了什么,皱起眉头,看着我问:“老寒,咱们讲了这么多问题,除了六类问题,还有‘思维助推器’问题、‘二踢脚’问题,还有‘SPIN’也是提问方法,还有很多培训公司讲了很多的提问方法。你觉得,这些提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大家在武林中闯荡,见的功夫多了,感觉每一门功夫都不赖,多则惑,我觉得有必要把武林中流行的几类提问,再一起对比分析一下了。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10-01-05 11:03:41 
    “客户说完一个观点,我们说‘如果是我处在这个位置,我也会这么想,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
    这话后面接个“不过---”,现在好像是客户人员的术语了。客户有时候感觉好像对这话不大感冒啊!
  =========================
  你一说“不过”、“但是”,前面的话就白说了。
  所以,尽可能不要用转折词,另外,多一些具体的场景去寻找共同的感觉、共通点。
  
  ----《信任五环》84 招式与套路----
  
  小杨对各种提问方法的困惑,我也是近段时间以来才开始关注和学习。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好像很少关注这种套路的东西,都是跟着感觉走,该问什么、该说什么了,就随性发挥。虽然没有套路和方法的指导,感觉效果也还行,特别是做过技术和实施、了解了产品知识,又不断积累了些行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发挥起来也算自如。如今真正关注起这些基本招式来,反倒觉得有些摸不着门道,小杨的问题,激发了我系统思考和对比一下的想法。
  “老寒,我看了五环之后,才知道问问题有这么重要!”小朱也在思考半天之后说了句。
  小杨说:“是啊,以前说得多,只关注自己,关注自己有什么优势,怎么卖得更好,很少从客户角度去看他为什么买,更别说客户的概念了。而问问题,就是让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客户。”
  “小杨之前说的意思,是问题和问题也有区别吗?”小朱问。
  我看了看小朱,说:“不仅问题和问题有区别,怎么问也有区别。”
  “什么区别?”小朱问。
  我想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能够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好问题呢?”
  “当然冲击对方概念的问题!”小朱想也没想,直接回答。
  小朱说得没错,不过,我还是闭着嘴笑了,除了笑,我也在抵制自己的想法。
  小杨见我如此表现,奇怪地说:“小朱说得有错吗?”
  我说:“小朱说得没错,冲动对方概念的问题,确实是好问题。可是,当你不知道对方的概念时呢?”
  “那就是‘二踢脚’,在他可能的概念上放炮!”小朱甚至有些不服气地说。
  看到大家对五环如此信任,我感到很欣慰。
  不过,有些问题,还是要跳出来思考。
  小杨这时候问:“老寒,你觉得什么问题算是好问题呢?”
  我想了想,说:“给我大家举个例子吧!记得在几年前,我去某个地方支持项目,那里有个售前顾问,做售前调研准备出方案的时候,是这样问的‘你们存货的计价用什么方法’、‘你们每个月几号出报表’、‘你们都出什么报表’、‘你们下面有多少个核算人员’……,拿着一个功能清单去询问客户,他也能获得客户的需求。你们觉得这些问题怎么样,是好问题吗?”
  “这是信息类问题,问客户现状的。”小朱说。
  小杨摇了摇头,说:“我觉得,这些问题,问的都是客户知道的东西,也是一些基本的问题,再这么问下去,说不定客户会麻烦,特别这还是在售前阶段!我觉得这不算好问题!”
  “对!我觉得客户听完可以直接回答、答案就在嘴边的问题,不是好问题。好问题,要能够引发客户的思考,在客气看来是值得思考、以前却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那才是好问题!”我说。
  “同意!”小朱在旁边快言快语。
  小杨也点点头,深表认可。
  我说:“我们都知道问问题的重要性,也聊过问题的很多种类,你们觉得问题最难的是什么?”
  “就是我问的问题,怎么能够引发对方思考!”小朱活学活用。
  这句话把我逗乐了,“你这个很对!”我笑着说完,停顿了一下,“其实问问题,也讲究个心法和手法,你像武术里说的,‘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提问也要这样!”
  “这怎么讲?”小杨问。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10-01-05 11:51:39 
    ““要是对方不愿意说呢?”小朱问。
      “还有,‘太极推手’也讲‘引手’,就是在对方未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先以招法诱发对方出招,以试其虚实,一定要想准备好问题!”我说。
      “嗯,有道理,跟客户没有概念时放‘二踢脚’一个道理。”小杨说。”
    ----------------------------------------------------------
    不知道怎么整。老寒能否举个例子?
    另外,如果碰到小杨项目中老魏这样的老油条,我估计我很难搞定啊。
  ===========================
  可以问态度类问题,看对方是什么想法。
  当……的时候,你会感觉是……呢,还是……呢?
  
  ----《信任五环》84 招式与套路----
  
  我想了一下,说:“我不懂武术,也不懂太极。可我觉得,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就博大精深在内功,讲精气神、形神合一,强调内心和意念的修炼,而招式是心神意念的外在表现形势,招自意来,势由心生,比如说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对,或许相对于那些纯力量和技巧的搏击而言,这正是武术的魅力!”小杨说。
  “反过来再看刚才说的提问,我们聊的很多问问题的方式,属于具体的一招一式,是‘筋骨皮’,而问问题的出发点、提出问题时的心态,就是意念,是那‘一口气’。这时候我们考虑的,不是通过招式一定要将对方怎么样,而是关注对方思维的走势,从别一个角度讲,更要关注客户听到这个问题时的感受!”我说。
  “我发现,老寒特别强调客户的感受!”小朱在旁边说了句。
  小杨看了眼小朱,说:“因为是客户在采购,做决定的也是客户!”
  我点点头,说:“没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客户决定采购。客户是理性分析,感性决策。即要面对问题做出理性的思考,又依据和你沟通的感觉、他关注的问题解决的感觉、对现状和可能的未来变化的感觉,甚至是根据某个场景,做出决策。”
  “那你的意思,是感性大于理性?”小杨问我。
  “感性和理性没有大小之分,分别是半个脑,左脑理性,右脑感性,同等重要。我们不否认,客户感性的决策,更多地是源于他理性的问题被关注和解决了,但讲拜访、谈沟通,必须要强调过程中除了谈的业务内容以外,沟通方式和方法给客户的感受,我们在这里没有办法教大家,你的产品应该怎么去卖、去给客户介绍,而更多地强调一种意识、一种方法,这就是我为什么总在强调感性的原因。”我给小杨解释说。
  “你说的这些,应该属于心法吧!咱们再讨论讨论具体的手法?”小朱觉得虽然道理要讲明白,但一谈道理和心法,总觉得云山雾罩的,不如来点儿具体的招数实在。
  我知道小朱在想什么,便笑着说:“那好啊,你说说吧,有什么具体的问题?”
  “就是小杨刚才说的,那些问问题的招式,都有什么不一样。”小朱说。
  我问:“假如用招式来比喻的话,你们觉得五环里的问题怎么样?”
  大家想了一下,小朱先开口了:“我觉得五环里的六类问题,再加上四类‘思维助推器’回应式问题和‘二踢脚’,对了,SPAR也是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暖场、了解信息、征求态度、确认什么的,只说了怎么用,没说问题和问题之间怎么去关联,不知道怎么组合应用,都是散的……”
  “你觉得这些问题有些散,没有组合和关联,对你意味着什么呢?”我知道小朱的话没有说话,便接着问。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准备问题,问完一个问题,不知道下个问题应该问什么,经常脑子一片空白。”小朱说。
  “不应该吧,你之前做准备的时候,不是要把那些问题写到本子上吗?”小杨问。
  “有时候写,有时候就打腹稿了,”小朱不好意思地说,“有时候想得好好得,一到客户那里就乱了,特别是客户又提出了一些计划外的新问题,让我很手足无措。”
  小杨说:“我倒觉得,这不是‘问题’本身的问题,而是你的准备不足,还有你经验方面的问题,缺少积累。你觉得呢老寒?”
  我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作者:leeriy 回复日期:2010-01-05 21:37:10 
    跟不上老寒进度了,
    先顶后看,再讨论
  =======================
  哥们,这才贴到84节,我已经写到91节了 :)
  作者:leeriy 回复日期:2010-01-05 21:46:20 
    1、《信任五环》如果出版,这四个字不变,可以考虑调整副标题;
    2、成一本而拒绝上下册;
    3、内容删减自己和群里的朋友说了算;
      各位,认同否?
    -------------------------------------------------------
    从一个销售角度考虑,12分认同;
    不过如果我是出版商的话,结果会有不同。
    
    关键还是看老寒对这本书的定位了
  ===========================
  愿听详情!!
  先谈谈你站在出版商的角度,
  再谈谈你作为一个读者的角度!!
  
  ----《信任五环》84 招式与套路----
  
  小杨看了看小朱,说:“我觉得对于一些新人,应该先把每一类问题问准确,问到位,从练习这些基本的提问开始,这相当于蹲马步、站桩、出拳这些基本功,然后再慢慢地练习连贯地组合起来。”
  “哦。”小朱弱弱地应了一句。
  小杨这时候转头问我:“老寒,我觉得SPIN倒是很有逻辑,你怎么看?”
  小杨的这个问题,也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困惑,我想了想说:“SPIN是雷克汉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总结得出来的,二十多年来被很多公司广泛应用,帮助很多公司提升了销售业绩,肯定有他的价值所在。”
  “我能不能问下,SPIN具体是什么意思?”小朱小声地问。
  小杨说:“呵呵,SPIN是一种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从而鼓励客户采取行动的提问方法,S是Situation,询问客户现状的问题,P是Problem,询问客户困难的问题,I是Implication,让客户认识到这个困难会有什么牵连和潜在的影响,N是Need-Payoff,是问客户这个问题解决了,会有什么价值的问题,合在一起简称SPIN。”
  “哦,也就是说,SPIN是鼓励客户认识现状,和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潜在影响,以及问题解决之后的价值,从而鼓励客户做出决定?”小朱的思路倒是清晰。
  “我理解是这样,”小杨说,又问我,“老寒,你觉得呢?”
  “我觉得你们说得都对,SPIN是一套组合拳。”我说。
  “那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小杨问了我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不敢说SPIN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么多年被这么多的人认同、接受和使用,一定是威力无比,但我总感觉有一点点忧虑,具体是什么,说不出来。想到这里,我说:“这样吧,咱们演练一把,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好啊!”小朱一听说演练,来了劲头。
  我琢磨润色了一下,说:“这样小朱,假设你是一个个子不高、体重二百斤的人,我问你一些问题。”
  “行!”小朱说。
  我开始问:“小朱啊,你现在体重怎么样?”
  “我体重二百斤。”小朱回答。
  “哦,二百斤啊……,那你觉得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吗?”我用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开始让他认识存在的困难。
  “嗯……”小朱抬头想了想,说,“我就是觉得有时候出门,大家会多看我几眼。”
  “其他方面呢?”我问。
  “其他方面?就是父母担心这样的体重不好找对象。”小朱回答。
  “还有呢?”我问。
  “还有……”小朱仰望着上面,在努力思考。
  “比如说,你买衣服好买吗?”我问。
  “哦,这个啊,有时候还真不好买,自己看中的衣服,没有那型号,有时候挺难堪的。”小朱说。
  “再比如上楼,你有没有觉得吃力呢?”我问。
  “有,上楼确实费劲,有时候走时间长了也挺累的。”小朱回答。
  我点点头,觉得可以让他认识到困难之后,可以开始去寻找牵连的影响了,便问:“你觉得二百斤的体重,除了这些问题,还会给你带来其他什么影响吗?”
  小朱想了想,说:“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还有……”他又想不起来了。
  我开始帮助他认识潜在的影响,说:“你知道吗,肥胖的人患三高的比例,会比常人高出多少吗?你知道全世界每天因为肥胖而死亡的人有多少吗?……”
  说到这里,小朱像是打了一个寒战,夹着胳膊抖了抖。
  我开始引导他认识价值,便说:“如果有一个办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你的体重,能够让你能够很随意地购买你想买的衣服,让你走路也不再那么费劲,还让你避免因为肥胖而患上各种病,你觉得怎么样?”
  小朱在那里点点头,没说话。
  “那你是不是对有效地控制体重方法感兴趣呢?”我又问。
  小朱说:“可以试试吧。”
  “嗯。这就是SPIN的方法。”我说。
  小朱在那儿一下一下地点着头,小杨在旁边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你们有什么感觉吗?”我问。
  小杨问小朱:“小朱,你听完,有什么感觉?”
  小朱说:“没什么感觉,这种问话方式挺有效的。从五环的角度来讲,只让我认识到了问题和影响,并没有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没有让我去思考怎么寻找解决方案,没有形成我的解决方案。所以,让我接受他的什么想法,我还要再好好考虑考虑。”
  小杨说:“不是说这个,我怎么觉得会有些不舒服呢?”
  
  作者:风起无月007 回复日期:2010-01-06 15:49:25 
    老寒的文字颠覆了我很多概念。
  =======================
  共勉,共进!
  
  ----《信任五环》85 煮茶同论道----
  
  
   “怎么不舒服?”小杨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儿上,我便征求他的看法。
  “我总觉得有一种强逼着对方承认痛苦一样,有点儿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感觉。”小杨说。
  我沉默了一下,然后轻轻点点头,说:“嗯,我的感觉和你一样。因为我们知道,人内心深入最渴望的是被认可和尊重,谁也不愿意多想、甚至直面自己的痛苦,这是人性决定的。”
  “是啊,我也担心给客户的感觉不好。”小杨说。
  “你的担心有道理。当销售努力让客户去认识自己的问题和困难时,我也很担心给客户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别忘了客户是靠‘感性’而非‘理性’做出决策的!当然,我们这是针对个人问题进行演练的,在销售中可能更多是在面向客户的业务问题提问,或许这种感觉会差一些。”我说出了我自己的观点。
  小杨点点头,说:“有道理!那你觉得SPIN是在引导客户认识业务问题,还是在认识他个人的困难?”
  “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有时候混淆了客户的业务问题和个人困难,现在很多人认为只要业务有问题,客户就应该改变。可实际上,只有业务问题对个人产生影响、给他带来压力或痛苦,或者有更吸引人的价值,客户才会接受改变、采取行动。那些业务问题,在不同人的心里,份量是不一样的,影响大小也不尽相同。”我说。
  “哦,这就是九问里说的‘业务结果’与‘个人的赢’吧?”小朱说。
  “对。再说,中国人更喜欢说别人的问题,不喜欢说自己的问题。即使承认自己有困难,也更多是在要条件,不想说自己准备怎么做。所以,我有一种可能是多余的担心,就是让客户感觉不舒服。”我说。
  “从而影响他对我们的感觉,进而影响他的决策?”小朱问。
  “嗯。不过SPIN这套方法,用好了,也是威力无穷。从它诞生到现在的年代里,已经是非常经典的方法了,甚至成了泰斗和权威。”我说。
  小杨和小朱都点了点头,他们知道,市场上讲这个技巧的,已经不是雨后春笋了,甚至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
  我看了看他们,接着说:“你们知道IBM吧,它几乎成了解决方案销售界的标准?”
  “知道,‘俺不摸’。”小朱说。
  “协助IBM实现从产品销售到解决方案销售转型的,是一家叫作SPI的公司,这家公司也为微软提供了解决方案营销的咨询和服务。那家公司是解决方案销售的注册权持有者,很厉害的。”我说。
  “是挺厉害,那又怎么了?”小杨问我。
  我说:“他们有一个提问的模型叫‘九格愿景构建模型’,是从客户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然后怎么样让客户建立购买的愿景,从而采取行动,也挺厉害的!”
  “哦?说说,是什么模型?”小朱来了兴趣。
  “SPI认为,客户的购买是源于他们的‘痛’。和SPIN一样,他们也认为‘没有痛苦,就没有购买’,‘客户不购买,是因为痛苦不够大’,所以他们先要找到客户的‘痛’,之后经过三个阶段,引导客户去建立愿景,从而采取行动。”我说。
  “哪三个阶段?”小杨问。
  
  
  作者:无为花开 回复日期:2010-01-06 18:03:27 
  看您的帖子犹如在照镜子,明白自己的症结。
  =========================
  你客气了,大家一起交流!
  欢迎入群交流38472672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1年-- 寒崖蚀骨-- 操作时间:2010-1-10 14:27:01 -- 6546179
  
  ----《信任五环》85 煮茶同论道----
  
  “诊断、探究、构建。”我说。
  “那他是怎么用的?”小朱问。
  我从桌子上翻出装订好的手册,翻到那一页,说:“是这样的,先是帮着客户诊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有这样的‘痛’,有三类问题,分别是开放式、控制式、确认式。开放式是在探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然后再问控制类问题‘是不是因为原因1……原因2……原因3……’,最后确认一下,就完成了诊断。”
  “哦,那探究呢?。”小杨回应了一下。
  “探究,就是探索这个‘痛’会带来什么影响,因为在SPI看来,‘痛’在组织中是相互关联的,在组织是个‘痛苦链’。探究的目的也是将这个‘痛’放大。也是开放式探索、控制式圈定、确认式收结三种问句方式。”
  “嗯,这也就是SPIN方法中的Implication,牵连和潜在的影响。”小杨说。
  “对。接下来的构建,就是和客户一起探讨,需要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同样是开放式问题探索客户有什么想法,控制式问题引导客户关注销售所能做的事情,确认式问题确认客户的态度。这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三类问题,正好就是一个方格横三竖三,分成九块,简称九格。”
  小杨想了一会儿,说:“听了半天,我怎么感觉这和SPIN是一回事呢?SPIN是现状、困难,而这个九格就是在找到现状的困难之后,多了一个诊断、原因分析的过程,然后是深入探索困难的牵连和潜在影响。哦,对了,SPIN的价值问题在这里也不一样了,而是换成了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价值问题,在SPI里是单独拿出来做的,在九格之后,专门有这一块内容。”我说。
  小杨眯着眼睛说:“那解决方案销售,照你这么说,前面是认识现状和问题,然后是用九格诊断并寻找方案,后面再去证明价值,还是一个大SPIN!”
  “对,不过多了一些具体的方案,关键是还和客户的采购流程结合上了。唯一可惜的是,他没能把‘结果’与‘赢’区分开,而默认为只要解决了‘结果’,客户就会购买。”我说。
  小杨点点头,没再说话。
  小朱这时候问:“老寒,那你觉得这个九格提问方法怎么样?”
  “这是一个逻辑非常强、且非常有效的提问方式,在销售的引导和控制下,能够帮助客户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怎么解决、解决后的价值。这个流程和方法在实践中也是被很多公司和销售验证过,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能够与客户这样去交流,那么效果会大大出乎想像!”我说。
  “真这么好吗?”小杨觉得我说得有些玄了。
  小朱也问:“对啊,用起来有什么难度吗?”
  “先说难点,九格难就难在三个阶段的‘控制式’问题,因为销售要引导客户认识到这些原因、影响和愿景上来,这涉及到企业的业务背景、组织中的疼痛链、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产品和方案的应用场景和效果,这是最难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积累、精心设计的,这也是销售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这个方法是一把枪,没有子弹,那些知识就是子弹。”我说。
  “哦,你的意思是,这个方法是基于专业知识的?”小杨问,这到这里他有了自信。而小朱想起的,可能是前面讲到的概念树、目标树、优势树。
  我点点头,同时想到,既然SPIN使用起来有所担心,那么这个九格会不会也有什么注意的呢?想到这里,我说:“在使用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问题和预设的答案,与客户思考的问题和关键点不一样?如果没有合理的倾听心态、没有使用有效的倾听方法和适当的沉默的话,客户表达的和我们理解的会出现断层?”
  “可能啊,咱们在五环里不是说‘不要预设答案’吗?”小朱说。
  “对,因为我们预设了答案,把思维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下一个问题上,而往往无法捕捉到对方的关键信息,无法捕捉到对方表达的真正含义。所以,SPI也说,学习九格是默认了大家已经掌握了‘基本销售技巧’!”我说。
  “哦,SPIN、九格,一门比一门复杂。SPIN还四式,九格成九式了!看来这种高级功夫,初级练习者不适用!”小朱放心地说了句,他觉得九格确实让他挺晕的。
  
  感谢各位抬爱,唯有更加努力!
  作者:坚持屡败屡战 回复日期:2010-01-07 09:27:33 
  当这个产品连公司技术都很难给出研发具体进度表的情况下,如何向客户展示自己对产品的信心,从而满足客户希望尽快试用的需求?
  =============================================
  抓住客户视角里他真正想要的,而不是你能给的。
  如果真是对方想要的,或许他会根据你的情况想办法,去调整他的想法。
  我作为甲方确实是这种感受。
    
  或者有请老寒增加一个环节,如何安排整合内部资源。
  =====================
  策略九问 第八问 如何有效用资源
  六脉神剑里也会有,即“合众”,不过不仅包括内部资源……
  
  ----《信任五环》85 煮茶同论道----
  
  小杨笑了,除了专业知识,或许这正是他和小朱或能存在的差距,他轻松地说:“那么老寒,既然九格和SPIN是一回事,你觉得SPIN可能有的顾虑,使用九格的时候也可能会发生吗?”
  “这种逼着客户直面自己问题、副面影响的感觉,我觉得会有。不仅是我感觉有,也有大师感觉到了。和现在的SPI公司创始人共同研发解决方案销售的Mike Bosworth,在他出售了SPI的股份之后,于2002年创建了CustomerCentric Selling,也就是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销售,特别关注了这个问题,并且回避了这种可能的感觉,那家公司就是CCS!”我对CCS说。
  “那他们是怎么样打组合拳的?”小朱问。
  我对CCS的方法记忆犹新,说:“他们把SPI的‘痛(Pain)’转化为了‘目标(Goal)’,是围绕客户的目标开始的销售。CCS也是分为三个阶段,构建、诊断、确认。”
  “也是三个阶段?”小朱问。
  “对,也是三个阶段,不过应用组合不同。他们是这样的,构建,和客户共同建立目标共识,然后是诊断,重点在于收集客户的现状和期望,接下来是对客户期望和目标的确认,这是第一个闭环,这是面向客户的现状和期望的。”我说。
  “那接下来呢?”小朱问。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闭环,还是构建、诊断、确认,不过是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法和理想应用场景的。构建,是探索客户对实现目标可能的方法有哪些,然后在诊断阶段是诊断客户的做法会有什么效果和价值,是用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做的,是利用理性的数据和推理,建立一个理想的感性应用场景,再下来是确认,确认这样的方案是客户所认同的。”我说。
  “没了?”小朱问。
  “没了,它就六步,构建目标,诊断现状和目标的差距,确认差距,然后是构建客户可能的做法,诊断理想应用场景和价值,确认价值,就六步。”我说
  “哦,SPIN是四式,九格是九式,这里又出来了个六式。看来基本功练好了,可以任意组合啊!”小朱感叹。
  小杨没有答理小朱,而是边思考边说:“相对SPI来讲,CCS在这个阶段,是简化了潜在影响那个环节啊!”
  “对,可以这么理解。还把第一阶段的诊断问题和‘痛’,换成了诊断‘目标’。”我总结说。
  “没有了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那这样会不会让客户觉得价值不大?”小朱问。
  我摇了摇头,说:“我觉得现在的客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专业了,谁哪儿疼谁自己知道,我们没必要再往人家痛处捅、再往人家伤口上撒盐。关于价值,CCS后面也有些量化价值的内容。”
  “哦。”小朱长出了口气,他觉得这真是一门大学问。
  小杨这时候又问我:“老寒,除了这三个提问的组合,你还知道有什么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