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五环》--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已由机工出版)

  (题外话)
  
  NLP系列之:自信
  
  说到自信,先要说一说“自信”与“自卑”、“自负”。
  自卑的人,在很多人、事、物春风得意把自己缩得小小的,拘谨、胆怯、卑微、苟且、犹疑、逃避,内心充斥着很大一份无力感。
  自负的人,往往把自己膨胀成一个性情嚣张、目空一切、刚愎自用、霸气十足的大力神,其威武倨傲的表象下可能掩藏着一颗虚弱的灵魂,真正反躬自省时,会发现仍是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
  自信的人,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希望,从容淡定中自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宁静安详里洋溢身心和谐的力量。逆境中,它帮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葆有一份不屈不挠的动力,顺境中,它让我们热爱并享受人生。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不断地累积,到了足够多的时候,便会感觉人生是成功快乐的。”
  
  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当一个人信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它便无需经常显露力量出来。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感到力量不足,他便自然地经常呈现出“我有能力”的示威行为。这种示威行为看起来像“过于自信”。
  要提醒别人自己有力量的,都是力量不足够的人。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时,无论什么事,无论是否突发,他都能够轻松应付,便无需把力量显露出来。不断用种种言语、行为来炫耀本人力量的人,他们的内心实在是欠缺力量的。
  自信不足的人,不是房间地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力量、也就是自信不足时,他会要求其他的人或事按着一定的规则存在。
  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力量时,他是无惧于事务的不稳定或者变化的。
  自信带给人生的是一份积极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处理人生事务的能力。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但能力本身不一定会产生自信,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
  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什么自信,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出来的。
  所以,培养自信的公式是:
  意识--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爱--自尊……尊人……爱人……信人
  (以上摘抄自李中莹老师的《重塑心灵--NLP 一门使人快乐的学问》)
  
  老寒观点:
  大家往往说自信是销售人员的第一潜质,一定要自信。
  而大部分销售人员理解的自信,就是“我知道”、“我理解”,
  那是在不懂客户、不了解真实情况时,“自以为”知道,甚至去臆断。
  从上文来看,
  销售人员的自信,不是胸脯拔得高高、脖子挺得直直,
  更不是喋喋不休地在客户面前自我吹嘘和表演,
  而是改不改停下来,听听客户的真实想法,
  敢不敢面对、接受和处理一些客户可能会说出的、你不知道的信息,
  所以,自信就是敢不敢闭嘴听客户说!
  作者:wolf4057 回复日期:2010-02-26 11:53:11 
    提出两个问题,望大家探讨下
    1、如何捕捉客户的兴趣爱好?
    2、如何快速突破客户关系?
    至于以上两个问题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
  
  股玩心理 13:58:22 作者:wolf4057 回复日期:2010-02-26 11:53:11 
    提出两个问题,望大家探讨下
    1、如何捕捉客户的兴趣爱好?
    2、如何快速突破客户关系?
    至于以上两个问题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这是wolf兄弟发在五环贴子里的,大家讨论讨论,可以给他回复啦
  --------------
  这两个问题咋没人响应,都不关心啊?
  
  缘心-销售新手 13:59:03 我回答不了
  
  老寒 13:59:21 我感觉他的问题太大,不够具体,所以无法引发我们聚焦地思考,
  
  老寒 13:59:38 我试着提几个聚焦的问题:
  
  老寒 14:00:08 1、如何在没有见过客户、不了解客户的情况下,通过什么渠道捕捉到客户可能的兴趣和爱好?
  
  老寒 14:01:06 2、如何在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周围环境、房间阵设、个人语气语态、着装、肢体语言捕捉客户的兴趣和爱好?
  
  股玩心理 14:01:26 哦。。那应该提,初次见面的时候/初次拜访客户的时候如何近捕捉客户的兴趣爱好。
  
  老寒 14:01:48 关于如何快速突破客户关系,他理解的这个关系,是“信任关系”还是“平等沟通关系”还是“一条裤子的关系”??
  
  老寒 14:01:57 不清楚,所以真的没法做出有效的回答
  
  缘心-销售新手 14:03:26 寒哥 干脆这几个问题都回答一下,发到帖子或博客上 这些正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等忙过这几天,再把这个问题好好总结一下吧,见谅)
  元宵快乐!
  作者:工业为王 回复日期:2010-03-03 15:09:39 
    老寒,五环有一个多礼拜没更新了!!!
  ===========================
  马上来更
  
  ----《信任五环》92 百变销售员----
  
  “那怎么在意他们的感受呢?”小马着急地问,他好像确实碰到不少这样的客户。
  “和这类人打交道,让自己的风格靠近他,比如,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可以放慢沟通的节奏,先询问对方的意见,一边专注地倾听他说,一边通过目光、点头、合理回应给予肯定,不要打断他的话题,甚至我们的回应或反应可以稍显夸张地吃惊或笑,这样做都会让他感觉比较舒服。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和这类人要行动承诺时,尽量不要让他有压迫感,更不要给他压力,而是以柔和、商量的方式进行。”我边想边说。
  小牛这时候问:“老寒,你觉得和这类人打交道,要注意些什么?”
  “这个我说不好,因为我的经验确实也不多。不过我觉得,跟这类人沟通,当有不同意见时,不能轻易否定他的观点,更多地表示理解。同时少讲道理,一讲道理让人感觉有些严肃了,更不要当着他说别人的坏话,这类人会比较感性和敏感,他可能会想,‘这家伙会不会和别人说我的坏话呢’。因为比较敏感,所以在开场时可以多些暖场,沟通的过程柔和一些?”
  小杨眯着眼睛说:“你的意思,碰到柔和的人,不能用‘快刀’?”
  “你觉得‘快刀’会管用吗?”我问。
  “嗯,也是,一压就瘫的那种,是得柔和点儿。”小杨点点头说。
  小朱这时候说:“那对于‘待人’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是可以使用‘快刀’了呢?”他觉得使用慢刀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甚至有些“装样”的感觉,不爽。
  “其实对于‘待人’时‘以自我为中心’、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当他们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当然是要让他表达痛快,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样不用打断,更不能用‘快刀’斩断,这是基本原则,无论哪类人。”我说。
  “那他和另外一种人有什么区别呢?”小杨问。
  “过于关注自我的这类人,他们经常会更看重自己的想法,但在不信任的时候不愿意轻易地告诉你。”我说。
  “那怎么办?”小朱问。
  “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和这种人交流时少些暖场,开场确认后可以比较快地进入主题,主动向客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可以适当地多介绍一些自己,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我说。
  “先介绍自己、提供信息?这不和五环讲的相悖吗?”小朱问。
  我摇摇头,说:“要因人而宜,因为这种人比较自我,如果我们上来就问他的事情,对方会感觉像在被盘问,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反感。甚至和这类暖场也要少用,包括对他办公环境、身体气色、服装什么的赞美之词不宜说得太多。这时候适当地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经历,然后直接切入主题,就主题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信息。”
  “那跟这种人是不是可以直接一点儿?”小杨问。
  “我觉得应该可以,主动开始交谈,乐于表达不同意见,迅速做出决定,别拖泥带水。特别是当他问我们什么问题的时候,这时候就不能去过度地探索他内心的想法了,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说出来,说清楚,然后再征求他的意见。不要有太多的建议,在精准、简洁,更注意对这类人不要变成‘说教’,他们很不愿意‘被教育’!”我说。
  “看来这种人是要干货的,软磨硬泡是不管用了……”小朱无奈地说。
  “跟这种人不要希望他们同情你,比如什么年底啦、业绩压力大啦、有什么困难啦,他们很反感,因为他关心的是自己,不是你。你越缠他,他越烦你。”我说。
  小杨说:“这种人也好,我们要有真东西,坦诚地谈,对路了就好打交道,知识还是力量!”
  我担心地看了小杨一眼,说:“跟这类人,一样要用提问和倾听,讨论对方关注的话题和重点,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他们被强加或控制之后的反抗力会更大,更不要态度强硬,否则就会对立,一对立就麻烦了!”
  “那是,那是!”小杨讪讪地说。
  小朱的目光从本子上抬了起来,说:“老寒,那你的意思是,在‘待人’方面分别以自我、他人为中心的人,采用两种不同的风格,阴人用阴招,柔和一些,放慢速度,多问,多听,多停顿,多关注个人情感。阳人用阳招,直爽一些,节奏可以快一些,尽快进入主题,主动提供信息,别黏糊,别忽悠,更别反抗。是这样吗?”
  “嗯,差不多是这意思吧!”我点点头说。
  “那接下来是不是该谈怎么应对‘接物’的不同风格了?”小杨问。
  
  作者:王者归去来兮 回复日期:2010-03-07 16:32:57 
    好文
    不过看着有点娘
    也许培训师都是这个样子
  ========================
  我汗!
  我可是纯爷们!
  再说,我可不是培训师。
  
  还是让每个人的潜意识决定其信息的接收吧!
  
  ----《信任五环》92 百变销售员----
  
  “就是说这个人更加关注工作的结果,还是更关注人际关系,是吧?”小马补充了一句。
  我点点头:“嗯,对事情的看法。纵向的线,上端是在处理事情时以事为中心、更加关注事情的结果,下端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和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人打交道,也需要采取不同的风格。”
  “还得调整自己,挺难的。”小朱冒了一句。
  “也不难吧?”小杨问。
  我点了下头,说:“说难也不难,只要稍加关注就可以了。比如以事为中心的人,他们是以业务结果导向为中心,和他们的交流,更多地讨论跟业务、工作相关的话题,关键是要强调事实,而不要过于强调感觉。”
  “他们不是靠感性决策的吗?”小朱问。
  “当然是靠感性决策的,但他们的决策理由和依据,更多是对业务情境的愿景和感觉,其次才是对你这个人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和这类人交流时要更加条理化,逻辑一定要清楚。他们强调事情处理的效率,所以尽可能少闲扯,尊重客户的时间和效率。”
  “先把事说清楚,这是重点,对吧?”小杨问。
  “对,他们更关注这个。所以沟通时重逻辑、重业务,而适当地减少手势和表情的表达,有时候感性化的东西多了,他们可能会感觉不舒服。”我说。
  “嗯,少闲扯,少拉近关系,跟这类人通过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通过把事办好来拉近关系、赢得信任,而不是靠嘘寒问暖,对吧?”小杨问。
  “是这样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他们实现个人的赢要靠业务来说话。”我说。
  小牛说:“确实有这样风格的人,他们关注事情能办到什么程度,胜过于你和他的关系怎么样。跟这种风格的人拉关系,反倒会让他们反感。”
  “那跟关注人际关系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反过来?”小朱问。
  我说:“差不多吧,跟那些在事情处理上更关注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多些闲聊,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适当地使用赞赏,会让那类人感觉比较舒服,因为他们更多是这种风格。”
  “一类是重点谈事,一类是重点谈个人情感。不过我感觉判断起来还是比较难。”小朱说。
  “老寒,你不是说把人的性格分成了‘金木水火土’吗?咱们刚才谈的这两条线,只是四种风格倾向,客户的类型分布在这两个维度形成的四个区域里,那才是人的风格吗?”小马问,看得出来,他对“待人接物”这两个维度,和两个维度形成的四个区域类型他有些乱了,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调整自己。
  “这两个维度可以理解为客户的某种风格倾向,这样判断起来比较好调整,只要感觉到对方分别符合这两个维度的哪一端,就试着通过调整自己去适应对方的风格。通过两两组合形成的四个区域,可以理解为四类风格的人。”
  “那对怎么应对啊?”小朱往前翻了两页,看着本子上记录的木――创新导向、火――权力导向、金――原则导向、水――和谐导向、土――成就导向几类人,抬头问我。
  我眯着眼睛想了一下,问:“先说,你对这几类人的风格能够有个初步判断了吗?”
  “差不多,不过还要下功夫。你先告诉我们吧,接下来我们再仔细琢磨。”小朱说。
  我慢慢地点点头,说:“也行。因为性格和风格这东西是很难把握的,或许一个表现你感觉他像木型人,过了一会儿你又感觉是金型人,所以这个不能从某几个细小表现这完全定论,有时候也需要用直觉去判断,当然,这也有经验的因素在里面,是吧小牛?”
  “嗯,这东西确实需要修炼。”小牛应了一句,他知道这应该是销售人员的高级修炼了。
  我看了看大家,说:“我们先从木型人开始吧!木型人的特征还记得吗?”
  
  作者:夏雨荷1980 回复日期:2010-03-09 01:12:21 
     作者:ywlgood 回复日期:2010-03-08 11:42:47 
     顶寒师 其实这个称呼是俺自创的,
  ==========================
  不敢,不敢!
  担当不起,折煞我!
  呼我老寒吧!
  
  
  ----《信任五环》92 百变销售员----
  
  “记得,”小朱翻了翻本子,说,“木型人比较热情,爱说爱参与,喜欢跟人交流。在事情上并不是以事情结果本身或事情的具体细节为重点,而是追求创新,他们希望因为自己的热情、表达和创新,来赢得他人的赞赏。不拘泥于细节,希望能够有所创新,是创新导向。”
  “针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调整?”小杨问。
  “你们觉得他对时间的安排怎么样?”我问。
  “这种人活力四射,不拘泥于细节,应该在利用时间比较灵活吧?”小杨回答。
  小牛也说:“嗯,这种人很容易对很多事情和新想法感兴趣,时间安排上不是那么井井有条,跳跃性比较强,应该是比较灵活。”
  “那也就是说,我们和‘木’型人打交道,可以比较灵活地使用时间,对吗?”我问。
  “嗯。”小杨点了点头,他见过很多类似这样的业务骨干。
  “那要不要寒暄呢?”小朱问。
  “寒暄不寒暄,可以从他是关注事、还是关注人的角度去看……”小牛提醒。
  “哦,对,关注人的可以适当寒暄一些,关注事的就以事为重点,别的少扯。”小杨跟着点了点头。
  “关注和他们个人关系的建立,多拉近些感情。”小牛接着提醒。
  我看看大家,说:“说得不错。另外,因为这类人是关注自己的感受的,他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我们和这种爱表达的人,要多与他们探讨,多对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表示认可。”
  “让他们自己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春夏秋冬!”小朱跟着说。
  “对,所以往往也不需要介绍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方案的太多技术细节,感觉到了就可以。这时候成功的案例和证明应该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了!”我说。
  “哦,我说呢,原来碰到一种人说要演示产品、跑数据,他们都有些不耐烦,给他介绍我们的技术架构他也不关心,原来他是木型人啊!”小朱说。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只能说跟这个有关系。有时候客户的需求点没有被你抓住,你演示产品、介绍技术他同样会不感兴趣。所以,千万不能读死书、生搬硬套啊!”我有些担心地说。
  “那是,那是。”小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小杨也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下,接着问:“那‘火’型人呢?”
  小朱说:“这种‘火’型人关注事情,结果导向、以自我为中心,在意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希望能够控制别人,干劲十足,希望通过做成事来证明自己,风风火火。”
  “他们用结果说话,那我们就基于业务帮他解决问题、带来价值,这不正好吗?”小杨说。
  “是,他们办事公正,关心怎么有效的解决问题,希望高效率利用时间。所以使用确认类问题开场,直切主题,或许更对路子。”我说。
  “方案的价值、投资回报来讲,可能对他比较有价值吧?”小杨问。
  “他们是比较讲证据,并且希望看到明确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给这类人多准备几套方案供其选择。同时别忘了他们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们要关注、认同并支持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不要总企图给这样的人建立你的新标准,除非你确认在某些领域真的比他强、真的可以告诉他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从而帮到他。”我说。
  “他们给人感觉比较公正,有时候看事不看人。”小朱有些担心。
  “还有一类看事不看人的,那种人可能更不好对付,就是看抠死理的人。”小杨不知道想起了谁。
  我说:“是的,就是那类‘金’型人。”
  
  
  
  辛苦了!
  
  我的贴子也会继续进行……
  ----《信任五环》92 百变销售员----
  
  “‘金’型人关注事情结果,比较关注细节,习惯进行逻辑化思维,善于分析,很少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而是问出很多具体的问题,好像是自己心里有主意,但动的是脑子不是嘴。给人感觉挺讲究原则,有时候爱抠细节、讲死理,原则导向。”小朱看着本子说。
  “这种人应该怎么面对呢?”小杨也有些无奈。
  我说:“在四象限里,这种人正好是和‘木’型人相对。因为这种人比较严谨、讲求证据,所以我们首先要守时、要注意细节,在沟通过程中要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在介绍我们自己的方案和优势时,思路和逻辑一定要清晰,对他们的选择标准、他们对问题思考角度,要表示理解和认同。”
  “那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方案和资料啊?”小朱问。
  “给他们的资料要具体和详实,更不要有错误。多一些对方案的具体说明材料,包括一些能够帮他分析和决策的数据,像那些泛泛的介绍、样板客户的资料,作用可能就不是那么大了。”我说。
  小杨感叹:“获得这种人的概念很难啊,好像永远不知道他们内心在想什么,他真正在关注什么!”
  “他至少在关注业务、心里有些原则和标准可以用来问你吧,如果不关心业务、没有原则的人那岂不更难办了?”小朱也略有担忧。
  “那就是‘水’型人了,关注和他人的和谐关系,无事、无我。”我说。
  小朱说:“哦,‘水’型人不以事情结果为第一原则,倾向于关注人的感受,办起事来瞻前顾后,不把各种关系考虑周全就不动,谨慎有余,魄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亲和力很强,见谁都很友好,谁也不得罪,和事佬。”
  “那怎么办?”小杨问。
  “跟这种人,沟通时要开放诚实,可以用多一些时间用在建立和他的个人关系上,多关注个人感受,可以多寒暄。”我说。
  “那事儿怎么办?”小杨问。
  “关于事儿肯定还是要谈,但他很难成为你的支持者。即使支持你也是从感觉、从和你的关系角度去考虑的,而不是因为你的事对他会有多大帮助,和那种‘火’型人正好相反。”我说。
  “搞关系……”小朱挠了挠头,这是他的弱项。
  “也不能说是搞关系,是关注他的感受。跟这种人感觉好了以后,你可以给他在项目中的‘安全感’,让他觉得和你合作比较安全。同时,他可以给你一些关于其他人的情况,甚至他会把你介绍给其他人、把其他人拉进来进行决策,因为他自己不拿主意。所以,这种人在棋盘里也是一个活棋!”我虽然也不太擅长和这种人打交道,不过很多情况下不得不面对,并且这种人又是企业里面很重要的一种角色,往往是高层用来把很多强人聚在一起的关键角色。
  “唉,没想到,做销售没方法不行,有了方法不看客户是什么风格也不行,还要根据客户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法,太难了!”小马摇摇头,觉得这活儿真不是那么好干的。
  小牛这时候说话了:“包括客户在内,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销售学会关注客户,关注客户的想法很重要。如果客户关注事情的结果,我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事情上,如果客户关注人际关系,我们也就把重点放在人际关系上,总之我们努力去关注客户真正关注的事情,这就成功了一半儿!”
  “小牛说得没错,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我说。
  “嗯,学会真正关注客户。”小杨说。
  “所以,对于五环也好,其他的销售技巧也好,只要是对的,我们就可以先把动作和做法标准化下来去做,先固化,然后再慢慢优化,再逐渐根据客户的性格调整自己的风格。做销售谁也没有办法一下子成为销售高手,都要一步一步来。想不挨刀就成为高手,难!”我说。
  “老寒说得对,销售没有速成班。那些干个两三年就自诩销售高手的,我觉得不一定是真高手。高手是需要内功的!”小朱很认同。
  我看看表,时间已经不早了。
  小朱见我看表,也知道时间差不多了。可他又一起,过两天很快就要过节了,恐怕节前没有时间再聚了。他托着脑袋想了半天五环,觉得东西太多了,正好可以利用过节期间再好好回顾回顾、整理整理。
  小杨也觉得我有收工的意思,迟疑了一下便问:“老寒,你觉得还有其他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吗?”
  我想了想,东西确实已经不少了,关键是大家如何去用,关键看大家是不是信任五环里的讲的东西。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问大家:“你们还记得咱们几个月前提的二十个销售的困惑吗?”
  
  准备把所有的具体技巧搞出来,
  要点+例句+应用场景
  就是大家要的“绝招”搞出来,
  不是具体话说什么,
  而是怎么说,用什么句式,怎么组织语言,
  这可能就比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精彩句子,
  更透一些,
  大家觉得呢?
  
  渐渐地……
  
  渐渐地……
  
  准备改这个稿子……
  发酵的时间差不多了……
  再不改,估计要淡化了!
  下周开始改吧,否则搞另一个专题,要没时间搞这个了~~
  作者:非土著 回复日期:2010-03-21 11:36:15 
    老寒,更新!老寒,更新!老寒,更新!
  =---===---===---==
  汗~~~
  你们没有给我讨论的结果,就不会有更新了 ~_~
  今天接到了工业为王的短信,又通了电话。
  主要交流了关于“信息类问题”的一些应用。
  
  结合工业为王兄弟的案例,再谈一下“信息类问题”
  1、“信息类问题”是通过自我介绍、心灵共振、暖场之后,呈现自己解决方案之前的信息获取,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方案和优势的呈现更加有针对性;
  2、“信息类问题”的使用,就是说“问什么样的问题”、“获利哪些信息”,要考虑对方是什么人、他的角色、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
  3、“信息类问题”侧重于对方的概念,和对方在“当下”最关注的事情,而不是你关注的、你以为他会关注的事情;
  4、“信息类问题”考虑对方的敏感度问题,注意是建立短暂性信任之后的信息获取,而不是直接突兀地直接获取,否则对方会有防卫;
  5、“信息类问题”重点是了解信息,“态度类问题”则侧重于了解对方个人的态度、价值观、想法等。
  6、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我们的经验积累、专业知识,包括社会经验、人际关系经验,这是不可忽视的。
  
  与大家共享!
  感受行动学习:焦点讨论法 与 团队共创(2010-03-25 20:57:55)
  
  
  转载标签:财经培训销售销售能力销售培训营销信任信任销售 分类:探寻师道
  
  
  继我们有幸于3月23日请张鼎昆博士老师来公司进行面对面交流之后,今天更有幸参加了“中关村IT人士协会”组织的、由行动学习专家 Karen Lim 老师带来的体验交流,很有收获,小有心得,是为记。
  
  行动学习法产生于欧洲,英国Reg Revans教授是其重要创始人。行动学习针对没有答案的棘手的问题,由内部人员组成学习的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激发大家的深入讨论、在分享中达成共识,共同找到答案、采取行动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
  
  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法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主要的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今天比较有感触的两个方法:
  
  
  
  焦点讨论法 Focused Conversation
  
  我的感觉,焦点讨论法是通过有效提问,鼓励大家的参与并说出自己的观点,继而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大家彼此的讨论/回答过程中激发大家的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实现分享和深入发掘、在思维的“撞球”过程中发掘到大家更多价值观、动机层面的信息,引领大家对自己的价值观和动机、甚至潜意识进行再思考。
  
  其方法是四个问句方式,如下:
  
  Objective 客观的
   Data 数据(现实/真实/客观的现象/表象,老寒注,本字体示意以下同)
  Reflective 反应的
   Feeling 感觉(情绪/感受/态度,侧重于感性思维)
  Interpretive 诠释的
   Thinking 思考(思考/分析/感悟/反省,侧重于理性思维)
  Decisional 决定的
   Action 行动(形成的决定/计划采取的行动等)
  交流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开会后的第二天,经理同员工了解情况,四种句式的应用如下:
  
  昨天都谁发言了?他们都说什么了?
  
  (注:这个问题现实/客观的现象,即现状,我们在五环里所说的“信息类问题”,SPIN中说的S问题)
  
  这次会议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注:这个问题开始从现实渐渐导入到个人的反应、个人看法,这是一个过渡,也可以看成是在试探反应)
  
  会议进行到什么时候你感觉欣慰?兴奋?不舒服?不同意?
  
  (注:这个问题已是个人感受层面,个人的感觉,即五环中的“态度类问题”,类似SPIN中说的P问题)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就和作用是什么?
  
  (注:这个问题已完全是个人看法和态度,即五环中的“态度类问题”,类似SPIN中说的P问题)
  
  你认为这次会议对你的部门而言有哪些影响?这个决策将会有什么影响?
  
  (注:这个问题是引发对方思考的诠释性问题,即五环中的“态度类问题”,类似SPIN中说的I问题)
  
  你将如何运用你了解和掌握的东西,你将会采取哪些行动?
  
  (注:这个问题是询问对方的决定和行动,即五环中的“承诺类问题”,类似SPIN中说的P问题)
  
  老寒心得:
  
  焦点讨论法背后应用的心理学和心智模型、人类的思维决策模型与销售中谈到的,是非常一致的。
  
  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在他的《人类智能的本性》中谈到人的决定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过程“认识过程”、“歧异/发散过程”、“聚敛过程”,即人受到外界信息刺激、或感受到外界变化时,首先会在接收外来的客观信息和变化时,先会有一个认知和接收的“认识过程”,会对这个信息或变化产生感性的瞬时判断,接着会进行理性地思考各种可能的对待和处理办法,即“歧异/发散过程”,最后是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形成一个决定或行动,即“聚敛过程”。
  
  这里的几类问题,
  
  “Objective 客观的”是基于让对方认知客观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过程;
  
  “Reflective 反应的”是认知过程的感性反应,也属于认知过程;
  
  “Interpretive 诠释的”是引发对方更多的理性思考、深入探索原由并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即歧异/发展过程;
  
  “Decisional 决定的”是最后形成什么决定、或者采取什么行动,即聚敛过程;
  
  由此可见,它们是基于同一个原理的。
  
  不仅如此,销售中的很多技巧也是一样的,比如SPIN,也是基于“现状(认识客观)”“问题(直觉感受)”“牵连和影响(理性的发散性思考)”“价值(解决后的价值从而鼓励采取行动)”这样一个思维决策模型。
  
  我们在《信任五环--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中,也详细谈到第二环了解概念时,提到了“信息类问题”“态度类问题”“承诺类问题”等几种问题,是和这个对应的。
  
  所以,销售也好、沟通也好、领导力也好,都要尊从这个原理,通过提问的方式,从客观现实入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看法(因为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被尊重),发散的理性思考,然后形成决定/决策或行动,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是客观规律,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我们想达到目标就很困难。
  
  我们沟通、销售反着这个过程来,希望直接“说服”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者是把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对方,对方感觉到了被控制,他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权利被被剥夺,他会感觉被威胁甚至被侵害,势必反抗。我们施加的力量越大,对方的反抗力量越大。
  
  或许这就是说的“大道相通”吧!
  
  
  
  团队共创
  
  简单地说,团队共创就是让每个团队成员参与讨论,形成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结论,然后由引导师(也叫催化师/促进师)与大家通过穷举、合并同类等方式,共同找到或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答案、结论和行动计划,大家共同执行。
  
  这个过程中,激励大家更多参与和讨论,对大家的任何一个成果,没能否定,只有合并同类,这样就保留了每个人的“成果”,让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最终的结论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从而让团队成员有被认同感、对最后形成的结论和行动有“拥有感”,并心甘情愿地去执行。
  
  老寒心得:
  
  人是出于安全需求考虑,相对于别人给出的决定和答案总是多一些疑惑和顾虑来讲,对自己思考形成的结论和行动深信不疑,甚至心甘情愿地去执行,所以,人们更愿意拥护和执行自己的决定。
  
  我们在《信任五环--积累客户信任的拜访技巧》中,谈到的“春夏秋冬--四季沟通”和“合作经营法”,就是通过提问和倾听,深入了解客户的概念和想法,源于客户的想法和概念,继续探索客户实现目标和概念做法/标准,然后通过有效呈现将方案和服务优势与客户的标准相关联,以此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想法。
  
  这个过程,客户是对“解决方案”参与制定和创造的,所以,客户会自己拥护“自己的决定”,客户会认为他自己拥有这个解决方案的所有权。
  
  (摘自老寒的博客,自我感觉把五环的本质说了一半以上,所以给大家做参考)
  知识点:
  
  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他们必须要采取改变来应对变化,这种改变就是他们采取行动、这就是购买的源动力,真正的理由!
  也可能他们感觉外界的变化没那么明显,而内心产生了其种愿景或期望,这种满足愿景或期望的冲动,让他们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他们产生愿景和期望,同样也是接收了外部的信息刺激。
  知识点2:
  
  小朱挠了挠头,说,问:“那有了变化,就会形成购买的决定?那他的这个决定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没想到,小朱居然问出了这么有水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说明白。
  “这样吧,我举个例子。小朱,你早晨起床的时候,设闹钟吗?”我问。
  “有时候设,怎么了?”小朱问。
  “当你睡得正香的时候,被闹钟突然吵醒了,第一反应是什么?”我问。
  小朱想了一下,说:“我第一反应,困啊,怎么又该起床了!”
  “接下来呢?”我问。
  “接下来,我就想把闹钟关了,再睡会儿。”小朱想也没想。
  “好,就在你睡得正香的时候,闹钟响了,这是一个外来的信号。你接收这个信息之后,首先是被吵醒,你会意识到――点儿了,该起床了,对吧!”我问。
  “嗯。”小朱哼了一声。
  “这个就是变化,时间的变化,闹钟这个外在信息的变化。你在接收这个变化的信息之后,意识到该起床了,这是一步。”我说。
  “第一步?还有第二步吗?”小朱不解地问。
  “对啊,还有第二步。你在闹钟响过之后,第一反应是困,接着你在朦朦胧胧中会想什么?”我问。
  小朱琢磨了一下,说:“哦,这个啊。我会慢慢意识到,再不起床,上班就会迟到,要被扣五十块钱,或者约了重要的客户,违约可就不好了……”
  “对,你就会发散地想‘是什么决定了你要起床’,‘如果不想床会怎么样’,对吧?”我说。
  “嗯,想了想,还是赶紧起来吧!”小朱不好意思地说。
  我笑了,说:“对,所以,你就会决定再困也要爬起来,采取行动――起床,对吧!”
  “嗯。”小朱说。
  我点了下头,看着大家说:“其实这里有这样几个过程,第一,闹钟响起,小朱被刺激醒,意识到是该起床了,第二,很困,不想起,但琢磨来琢磨去,如果不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第三,决定起床。这就是你的思维意识做出决定的三个过程!”
  这个例子是很简单,但背后人的意识思维形成决定的过程是一样的。心理学家吉尔福德在他的《人类智能的本性》中,对人类意识决策形成过程的论述。
  首先,外在的变化或信息的刺激被人们感受到或认识到,结合个人的动机,会形成一个基于客观的认知,就像小朱听到闹钟,意识到是起床的点儿了。小熊新装修了房子,发现原来的电视太小太旧,需要买台新的,这属于人类的 “认识性思考”,目的是看清自己的客观处境,产生一种改变现状的意识或冲动。
  其次,就是理性地思考怎么办,考虑各种可能,“为什么要改变现状呢”、“怎么样才能改变呢”、“都有哪些选择呢”,这个阶段是人类的“发散性思考”。比如说小朱朦朦胧胧中想起还是不起,起会怎么样,不起会怎么样。再好比小熊买电视,他会想是买个平面直角,还是液晶呢,要多大呢?这是形成行动标准、或解决方案选择标准的过程。
  最后,就是客户在很多符合他“标准”的解决方案里,选择哪个是最符合他要求和标准的,也就是“优选过程”、“聚敛过程”,并据此做出最后的选择和行动。比如小朱最后决定起床,小熊在反复琢磨、比较衡量之后掏钱买那一台电视,这是客户做出决定、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反观我们很多销售,经常针对客户认知形成的第三阶段即“聚敛”、“选择”做工作,很少去关注客户前面的“认识性思考”、“发散性思考”两个过程,直接抛出很多我们的优势和理由,想让客户采取行动选择我们,忽略了客户的决定形成过程,更忽略了客户购买的真正原因。这时候我们的介绍,可能跟客户的思考毫不相干,就像乱枪打鸟,完全靠运气。
  ~~~~~~~~~~~~~~~~~~~~~~~~~
  “嗯,就是,还睡得正香,直接拎着耳朵叫我起床,根本不让我自己琢磨琢磨!”小朱拿自己做比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