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9年销售路,苦乐我自知——与销售同行共勉

  五、 市场整顿
  S总对于经销商的整顿缘于上海的经销商违规窜货。B公司在上海的经销商是上海有名的医疗器械经销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同时也是B公司最大及资格最老的经销商,代理经销B公司近一半的产品,光经销B公司的产品年销售就近2千万,是B公司不折不扣的金牌经销商。
  但是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奴大欺主,养虎为患。由于该经销商的特殊地位,他们的老板如同国家领导人一般极难接触到。我们一般的销售员根本奈何他不得,销售沟通会议无法按时召开,库存和出货他阻挠不让我们厂家知道太多,压货都得看他脸色,最关键的是,10多年经销商做下来,他对B公司的熟悉早已超过公司大多数的员工,包括各高管,他完全知道如何和B公司打交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让B公司继续和他合作而不敢取消他的经销权,知道B公司什么时候可以出什么底价。相信做过经销商管理的都碰到过这样头痛的问题:非常牛B的经销商如何来管理?不管,他的量就跌;想管,他不服你管。
  
  因为该经销商的销量还可以,而且代理的又是B公司好几个部门的产品,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即使偶尔有点小摩擦,我们每个部门每个销售,谁也不敢过问该经销商的经销权事宜,继续和他苟且凑合着。
  但是S总不同,他的强悍的行事风格和对B公司07年业务的要求,不容许这样懈怠的并且难管理的经销商存在。尽管他们的销量很高,尽管牵涉多个部门的利益,尽管他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全国所有经销商的心态,尽管动了他们,B公司07年的销量有极大的风险。但是,S总还是做了。S总认为应该要为B公司,为我们的销售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经销商管理平台,良好的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这种经销商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机会缘自一次窜货的被抓————其实在销售这个行业里,窜货不是什么大罪,一般厂家,但凡市场影响不是很大,本身销量又不错的情况下,对于手下经销商的窜货大多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只要别太离谱,哪个经销商没窜过货呢?不过,上海的经销商这次窜的货的确有点夸张,具体细节我就不在这里说了,总之金额很大,区域太广,直接牵涉到了B公司的直接利益了。
  S总通过手段,掌握了上海经销商窜货的确凿证据,指派商务部总监及华东商务经理J,带上证据以及立即取消经销协议通知书,直接到经销商公司,面对该老总直接宣读了通知书。据后来J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该老总当时看到证据和通知书的时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愣了好久。估计他当时实在是没想明白,S总来了还不到一年,怎么就敢出这么胆大的牌?把这么大经销商都直接T了,他还想做生意吗?
  
  深刻的记得,当时是07年的7月初,正好在家休假,是M打电话告诉我的。他当时很不好意思的和我说:知道你在休假,本来不想打扰你了,不过这件事实在太大了,不得不赶快告诉你:上海的经销商在昨天被S总T出去了,我们在上海没有经销商了!
  我当时都懵了,反应和那位老总差不多,S总还想做生意吗?今年我们的未来还有吗?2千万生意白白丢了,谁来顶上去?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都乱了阵脚。
  
  S总的突然决定,让我和M,以及其他所有和该经销商有经销协议的部门同事都开始慌乱起来。其实我们心里也都非常明白,砍掉该经销商对我们长远来说,肯定是大大的利大于弊。可是这么突然的决定,又恰逢一年的中期,让大家本都指望着冲下半年指标去的愿望一下子变的渺茫起来,今年的指标能不能完成都成了问题。
  
  随后S总在公司里发了邮件宣布:砍掉该经销商是因为该经销商违规,而不是因为我们的销售策略调整,所以所有的指标都不作任何改变,所有的奖金政策也不作任何改变!砍掉以后的市场调整由我们销售自行想办法。
  这封邮件无异于一个重磅炸弹,把我们全都炸开了锅。砍掉这么大一个经销商,又不作任何指标奖金上的调整,把我们的最后一点侥幸也击碎了。
  
  我和M在郁闷了几天以后,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痛苦的直面这个问题————必须在上海尽快寻找新的经销商!
  B公司的产品虽然是国外原装进口,质量过硬,但是底价高,市场价不高,利润空间并不大,而且由于S总重新制订的经销商准入门槛高,一时真难找到合适的经销商。最终,M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到底是在设备行业里混过几年的,有点老关系在,他最后还是把他原来公司的上海地区经销商D公司找来了,经过几次艰难的谈判,最终D公司老总勉强同意试做几个月看看。既然是试做,是不签任何经销协议的,也没有任何销售指标,做一单是一单,我们行内一般称为报单做法。
  
  上海的新经销商勉强找到了,但是市场在哪里?意向在哪里?以后怎么做?这都是我们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和M商量以后,觉得必须立刻开展以下工作:
  1、 上海地区目前极不稳定,必须加快外地经销商的销售进度,特别是江西和山东。以保证能补上上海地区的漏洞,适当增加外地的销售投入。
  2、 必须在1个月内对D公司所有业务员进行多次的产品强化培训和市场意向调查。
  3、 对上海的VIP医院,临床和设备科必须亲自走访,完成经销商的逐步交接,防止终端客户产生不信任感。
  4、 建立下半年所有大单意向跟踪表,尤其对上海的大单,和D公司老板商量好以后,一单对一人,落实到具体业务员身上保持跟进。
  5、 与工程师团队紧密配合,确保每一次维修的报修、检修、报价、维修、送返等关键几步的跟踪到位,以确保新经销商还不会进行维修的情况下,我公司能顶上一段时间,老客户绝对不可以再丢了!
  
  在07年下半年中,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忙活经销商的梳理。特别是趁着S总的这次整顿机会,我们把浙江,江苏等其他地方的经销商也都整顿了一番。
  对于不同的区域,我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经销商模式。比如浙江,价格低,市场经济浓郁,很难有大型的经销商肯拿下,砍掉总经销商以后,我们就在各地区找了很多报单经销商。江苏,苏南苏北经济差异很大,我们选择在不同的地级市授权不同的经销商做。江西,经销商很强势,队伍健全,我们给予全省总经销,不多过问每一单的事情。在上海,除了D公司以外,继续寻找合适的经销商,以防止D公司最终突然放弃。并且对每一个经销商的价格,让利,市场投入都有不同的偏重,以利于每个地区差异化管理。
  
  应该说,我对于经销商的管理,大多得益于M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他在原来公司也是负责华东地区渠道的,对于如何控制渠道有独特的一套,该放该收,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把握的非常到位,直到现在我都很自叹还差他一点。可惜我们现在已经奔向了不同的公司,以后向他学本领就很难了。真的很遗憾!
  
  在磕磕绊绊的07年下半年中,我们公司各个部门在上海的销售都在为寻找新经销商努力着,而且奇迹的是,大家似乎都找到了比老经销商更好的经销商!实际上,真正的销量影响只在7、8两个月,从9月份开始,大家在新经销商的崛起下,销量很快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并且以后逐月上升,很快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我不得不承认,S总的果断和英明!我也第一次真正领教了,S总作为外企的老总中的精英,的确有着非同常人的魄力和决断力!事实证明:经销商再大,也还是经销商的不变定律;作为厂家,一定不要被经销商太过左右,其实大家谁都可以离开谁,那家被砍的经销商,只经历了短暂的业务损失后,很快就做起了别的产品,一样做的很好。对于生意上的合与分,还是要看得开一点!
  
  六、 崭新一页
  很快的,07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国家历史上少有的跌宕的2008年,也是我本人值得回味的2008年,翻开了我加入医药行业的崭新一页。
  
  2007年的市场整顿过去以后,一切又逐渐恢复平静,尽管受到了整顿事件的影响,7、8两个月几乎没有什么销量,不过到年底仍然完成了320万的销售任务,离350万指标差了30万,完成率90%多一点,是我做医疗设备的第一年,我给自己勉强打一个及格!
  
  2008年的全公司年会,恰逢冰雪灾害,我们的年会安排在江苏的常熟,其实离上海很近,但是由于高速封路,国道上又积雪很厚,大巴开得极慢,中午12点出发的,晚上六点半才到常熟,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年会。天气异常寒冷,可是当我接到08年的指标的时候,我更寒冷了————505万!而且将我在07年下半年辛苦培育的江西市场划到了别的大区,江西市场在我的培育下(我在07年下半年与经销商一起接连在南昌赞助了几个大活动),销售额从06年的40万提升到07年的88万,本来我预计08年江西可以做到至少120万。但是江西离我而去了,却换给了我一个07年销售额只有50万的江苏。我的区域换成了上海,浙江和江苏,离家倒是近了。
  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我的指标实际增长近200万,60%的增长幅度!尽管我当时心情是无比郁闷,但是没有办法,外企销售对于指标只能回答两个字:明白!我很快在《销售指标与佣金分配知情书》上签下了我的大名!
  
  名是签了,可是到底怎么做,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60%的增长幅度,不想点怪招真的很难实现。年会以后一次和J吃饭,我向他请教我该如何来做。他是商务大区经理,当然从商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他给我指了一条明路:我必须要把指标细分,然后把代理商细分,分头来做不同产品,各压各的指标!果然是个好主意!
  说干就干,我开始对我的指标按产品细分起来,果然发现有文章可做!
  
  
  (今天晚了,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