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ty_郑鹤271828、左道正门 、致远悠扬 、大有行、英式船长、交叉口的卡、jjk2017 、夜相当美、围炉煮酒话桑麻、雁小驴1、zhu_old、Cfmeng1234 、草苞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 周宣帝重新布局 (下)


  周宣帝在历史上,一直以丑角的形象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上位后,册立了五个皇后。翻遍历史书,一个皇帝有五个皇后,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传统史书在解释周宣帝这种行为的动机时,常常是把它归于周宣帝沉湎酒色。
  其实呢,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皇帝给后宫女人各种名份,与沉湎酒色毫无关系。说得不好听点,皇帝不给那几个女人皇后的身份,也是随便睡她们,为什么要给他们皇后的名份呢?
  从某种意义上,周宣帝的五后并立本身就是为了压制杨坚权势的,或是构建新的权力平衡。
  我们知道,杨坚权势的重要一层保证,就是他是皇后的父亲。现在后宫突然多出四个皇后来,杨坚这层身份的意义就缩水了。

  皇帝给后宫女人地位,并不是简单的为了女色,而是为了重新分配权力利益。
  皇宫突然又有四个女人成了皇后,杨坚女儿在后宫的地位就弱了;这就好像,一个办公室里本来只有一个科长,办公室里自然由他说了算;问题是,办公室里的几个科员,都突然提拔成了科长,还在一个科里共事。你说以前的科长,权力还能有多大?

  我们必须得知道,突然多出的四个皇后,除了一个叫朱满月的女人,其它三个女人都是非常有身份有背景的。
  朱满月之所以成为皇后,是因为他是太子的母亲。剩下的三个皇后,都是非常有背景的。
  一个皇后名叫尉迟炽繁,他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孙女。
  一个皇后叫陈月仪,她是大将军陈山提的女儿。
  一个皇帝叫元乐尚,她是开府元晟的女儿。
  这几个皇后的出现,等于突然多出三个非常有身份的外戚,而且这三个外戚因为女儿封为皇后,地位马上就跟着提升了。比如,大将军陈山提在女儿封为皇后,他马上就成了上柱国,进鄅国公;而开府元晟在女儿封为皇后,他的马上也成了上柱国,封翼国公。这样一来,杨坚作为外戚的身份,自然就下降了。
  而后来,尉迟皇后的爷爷尉迟迥,就是领衔对抗杨坚的军政大佬。
  周宣帝在历史上饱受非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把皇位禅让给自己7岁的儿子。
  看着政治宣传的史料,用英雄史观去这段历史,周宣帝这种玩法就是极尽脑残的;因为把皇位禅让给7岁的儿子,这叫什么事呢?这不是希望帝国早早灭亡吗?
  其实呢,周宣帝这样一操作,等于又让帝国多出一个比杨坚地位更高的人。因为杨坚的权势太大了,仅凭太子的班底、名份,显然不能彻底凌驾于杨坚之上,至少让杨坚对太子磕头,多少是有些不现实的。

  现在,太子突然成了皇帝。那他从哪个角度,也比杨坚地位要高了。第一、从名份上,他是君、杨坚是臣,至少杨坚敢不对他磕头,这就是要反天了。
  第二、从实力上,围绕皇帝配置的班底可以非常大。

  而变成太上皇的周宣帝呢?从哪个角度上,肯定也比杨坚地位要高。

  如果说,在宇文宪出局后,杨坚渐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就成了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因为他见到太上皇、小皇帝都需要磕头的。
  而且周宣帝还给7岁的小皇帝,早早安置了一个皇后。这个皇后叫司马令姬。司马令姬的父亲叫司马消难,当时官拜大将军、荥阳郡公。
  而后来,司马皇后的父亲,也是领衔对抗杨坚的主要军政长官之一。

  太上皇、皇帝并立的格局,虽然比较怪异,但它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最简单而言,北魏献文帝曾把皇位禅让给5岁的儿子。
  再简单而言,赵武灵王曾把皇位禅让给10岁的儿子。
  因为这两个皇帝在历史上并不是丑角,所以面对他们把皇位(王位)禅让给年幼的儿子,人们都知道,他们这是出于政治的考量,绝不是因为他们想回后宫吃喝玩乐了。
  而周宣帝成了丑角,所以他把皇位禅让给七岁的儿子,自然就成了他脑残、荒唐的铁证。

  更主要的是,周宣帝禅让后,也没有交出权力的意思。
  相反,周宣帝禅让权力之后不久,就派军把陈朝江北地区全部夺取了。要知道,当时陈后主的父亲还没有死。
  以周宣帝的这种军事成就,如果能多活若干年,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南伐,能不能取得统一天下的殊荣呢?应该是没有多问题的。
  只可惜,周宣帝禅让出皇位不久就死了,于是这个殊荣,就只能由他的后继者摘取了。
  从权力制约的关系去看,周宣帝的这种玩法虽然怪异,但也也应该可以制约杨坚的。
  但是周宣帝布的这个局,后来很快出现了问题。因为周宣帝两年后就死了。
  周宣帝为什么会死的这样早?因为周宣帝是反面人物,所以历史书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玩女人玩多了。

  而实际上,这应该只是意外;历史上英年早逝的英雄多了,他们因为什么早死的呢?
  历史上荒淫的恶棍,长寿的也多了,他们为什么不早死呢?

  所以,过多的纠结于周宣帝怎么死,只是让历史拥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却无助于我们理解这段历史。
  因为我们把他当成正面人物看,自然只能感叹他英年早逝;如果我们把他当成反面人物看,自然就觉得他荒淫无度早死了。

  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周宣帝20岁当皇帝,22岁就死了。
  他的早死,让这个看起来,本身就有些不靠谱的权力格局,顿时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因为周宣帝一死,杨坚顺序就成了帝国人臣的第一人。关键是,小皇帝现在只有7岁;五个太后中排名第一的人是杨坚的女儿。杨坚的权力显然比以前更大了。

  杨坚地位不断上升。
  是源于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原因。
  周武帝543年出生;杨坚541年出生。换而言之,周武帝比杨坚还要小两岁。
  周武帝36岁死的时候,杨坚38岁了。
  如果周武帝能多活二十年,估计就没有杨坚啥事了。反过来说,如果杨坚也36岁死了,肯定也没有杨坚什么事了。

  周武帝这样年青就死了;让杨坚的权力得以顺势上升一步。
  周武帝死后,杨坚就不是太子的岳父,而是皇帝的岳父了。

  至于周宣帝,22岁就死了。
  如果周宣帝能活到他老爸的年龄,很有可能也没有杨坚啥事了。问题是,他老爸死的早,他死得死早。
  周宣帝死的时候,他的儿子7岁;而太后还是杨坚的女儿。这样一来,杨坚的地位就更高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杨坚敢不敢站在这个位置上,并且借机不断扩大这种优势?
  这对杨坚是一种考验。

  当时的杨坚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自然就是逮住机会,赶紧扩张权力,让自己这种优势不断扩大,然后找个机会一举爬上皇位。
  这种选择,可能获得利益最大,但它的风险就是,好好一锅肉,你想一个人独吞,你不怕大家把你打死?

  遥想当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杨骏作为杨太后的父亲,那是一心想独揽大权。结果呢?受到排挤的大佬们很快达成默契,于是杨骏分分钟钟就让淘汰出局了。
  因为,帝国往小了说,那就是当今皇帝的天下,往大了说,那就是整个皇族的天下。再往大了说,那就是众多豪门大佬共有的天下;再往大了说,那就是天下人的天下。
  老皇帝信任你,把儿子托付给你,你就想把整个天下搬回你家里。你不该死,谁该死呢?
  杨坚可以选择的下策,就让一个有威望的皇族亲王、几个德高望重的大佬,与自己共同辅政。
  这种选择,相对安全,处于人臣顶端的人,很多都是这样玩的。

  最经典的就是宇文护生前,一直就是这样玩的啊!
  总的来说,好好一锅肉,你得和大家一块吃啊。你想吃独食,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没有?
  宇文护没有吃独食,所以大家都愿意尊重他执政官的地位。

  但这种选择,也只是相对安全,因为你的权力太大,影响力太大,小皇帝年龄稍大时,会不会想着把你干掉呢?
  最经典的就是,宇文护生前一直都这样玩。结果呢,小皇帝长大后,抓住机会,一刀捅死他,他当时就家破人亡了。
  因为在这种布局下,执政官拥有的权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杨坚可以选择的中策,就是在上下两策之间玩个折衷。
  说得具体点,杨坚会找人和自己一块辅政,表明自己没有独吞这一锅汤的意思;但是与杨坚共同辅政的人,只能是一些没能力、没实力的政治花瓶,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杨坚的实力。
  这种玩法,其实多少是有些自欺人的意味,只会把上中二策的风险全部承担。

  所以周宣帝死后,杨坚的内心也非常非常矛盾。毕竟,这是惊天大豪赌,赢了你就大小吞吃;输了,你只拿出自己的脑袋,就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因为你输了,通常是需要交出全家人脑袋的!
  如果现在有这样一个赌局,你是选择进入了呢?还是选择远离呢?这个实在难说的很。
  但是当时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那就是周宣帝生前最信任的两个高级助理,愿意帮助杨坚向皇位冲刺最后一程。
  这个机会出现,难免会让杨坚怦然心动,于是他终于决定选择中策,后来更直接换成了上策。
  而且杨坚嫡系也是蠢蠢欲动,总而言之,狼胆大虎胆小,一个千载难逢的大牛市摆在眼前,你却不敢大胆的把所有的资本投进去,许多年以后,你肯定会后悔死的!
  问题是,赔了呢?在这种时候,人们常常会低估它的风险。

  关键是,杨坚现在远离这个赌局,就一定能保证自己资产不会缩水吗?就一定能保证,所以有资产不会一风吹光吗?也实在未必。
  关键是,处于绝顶的权力舞台上,你永远就抱着安全第一的念头,你恐怕就是待宰的肥猪。遥想当年,曹爽面对需要狂赌时,只是想着安全第一,结果还是死了全家。关键是,他这样死了全家,只会让人感觉,他就是猪一样的人。

  既然如此,杨坚终于决定放手狂赌一把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百尺竿头奋力向上爬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致远悠扬、源之典、夜相当美、Cfmeng1234、围炉煮酒话桑麻、大有行 、左道正门 、英式船长、ty_郑鹤271828 、dtan、我是一皮狼98 、大众暖男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五节 百尺竿头奋力向上爬

  经过周宣帝的一系列清洗,杨坚在帝国中央政府的地位,那是越来越重要了。
  周宣帝快死的时候,已不会说话了。他的几个亲信一看,这可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因为这意味着,周宣帝的遗诏,就由他们写了。
  谁拥有了这种机会,也难免会呯然心动的。因为从理论上,他们可以颁布一份对自己有利的遗诏。
  甚至而言,他们还可以通过封锁周宣帝死亡的消息,利用这个空档颁布一系列对自己有利的圣旨。

  在这种背景下,周宣帝的几个亲信,马上就把杨坚叫过来。总而言之,皇帝马上就要死呀;现在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这个消息。
  杨坚一听这个话,肯定也是呯然心动。
  这些人对杨坚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只要你点点头,我们现在就可以颁布一系列对你有利的圣旨;起草一份对你最有利的遗诏。当然了,我们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您老人家德高望重、忠君之心可表天地,大周帝国以后由您掌舵,肯定会长治久安、繁荣昌胜的。另一方面嘛,朋友是互相利用的(如果你嫌这难听,我们就说朋友是互相帮助的);总而言之,您成为帝国的舵手后,一定不要忘了我们。

  于是,周宣帝刚死,周宣帝的几个亲信就和杨坚达成共识。
  首先,他们封锁了周宣帝死亡的消息,然后颁布一道对杨坚非常有利的圣旨。
  总而言之,病危中的周宣帝任命杨坚为帝国最高军事统帅。
  要知道,这是一道彻头彻尾的伪诏,因为周宣帝现在已死了。他们还以周宣帝国的名义颁布圣旨,而且是一道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

  但是,这道圣旨的真实性,目前是没有人敢怀疑的。

  首先,周宣帝的死讯,现在只有他的几个亲信知道。
  比较有政治影响力的几个亲信(内廷核心成员),已达成共识,要利用这个空档,干一票大生意,所以他们自然不会说周宣帝已死了。
  缺乏政治影响力的亲信(宫女太监),绝不敢在这种问题上多嘴的,因为杨坚一伙,现在干的事,是随时可能死全家的事;你敢在这种问题上多嘴,杨坚一伙肯定会杀你全家的,对此,你千万不要报有什么侥幸。

  其次,以杨坚的身份、地位,突然得到人事任命,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皇帝临死前,把帝国主要军事大权托付给外戚,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至于说到玉玺大印,这就是现成的,因为玉玺大印,现在就是由周宣帝的几个亲信掌握着。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点波折,因为有一个叫颜之仪的亲信,拒绝在上面签字。而这个颜之仪,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因为兵符印玺,就是由他保管着。甚至当杨坚一伙向他要兵符玉玺时,颜之仪公然拒绝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因为颜之仪之所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颜之仪处于两难之中。因为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成功自然啥也好说,失败了,交出自己的脑袋都是小事。
  尤其是颜之仪,皇帝让他保管符玺,他乖乖配合乱臣贼子做伪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因为诚信呢!诚信呢?先帝这样信任你,你却这样对待先帝。以后,人们会怎么看你呢?乱臣贼子上位后,会怎么对你呢?

  所以,颜之仪拒绝在这个重要的文件上签名,就有人出来替他签字了。
  当然了,颜之仪拒绝主动交出兵符玉玺,杨坚稍用点武力,就把兵符玉玺夺了过来。
  现在的颜之仪,只要不对外宣扬这些事,或是无法对外宣扬这些事,一切就好说。而这个非常好解决!

  当然了,颜之仪这样公然拒绝配合杨坚。并不影响他的江湖地位,因为杨坚上位后,还得重用颜之仪。首先,颜氏家族也是名门;其次,颜之仪的行为,在皇权时代本身就应该受到表彰。否则,皇权的神圣性更荡然无存了。
  在这种背景下,周宣帝5月11日就死了,直到5月23日,中央政府才公开周宣帝的死讯。
  这么一段时间里,因为有周宣帝的亲信支持,所以杨坚完成了一系列对自己有利的布置。

  周宣帝最重要的亲信有两个,一个叫郑译、一个叫刘昉。

  郑译的老爸官拜司空;郑译的干妈是平阳公主(宇文泰妻子的妹妹)。关键是,郑氏家族是标准的豪门家族。
  刘昉的老爸,是刺史级的官员;级别相对低一些,但他一直是周宣帝最主要的助手。

  这两个人愿意支持杨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和杨坚一块辅政。
  但是,一个叫李德林的人,却是告诉杨坚,现在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您绝不可以让别人分享辅政的权力。
  因为您既然走出这一 步,中央地方的军政大佬,马上就需要重新站队了。您现在态度模糊,人们在站队时,就难免会摇摆不定。

  杨坚这样一玩。郑译、刘昉当时就傻了。
  因为他们多少有些低估杨坚的野心了。
  但是,看着杨坚穷凶极恶的样子,他们却不敢多说什么;只能陪着杨坚继续向前走了。
  杨坚现在的权势,说大,自然非常大;说小,其实也非常小。在这种背景下,杨坚竟然是想一举夺取大周帝国的天下。这不是疯了吗?

  现在的杨坚,只是控制了中央政府。
  在中央政府内部,杨坚似乎说一不二了。但是在地方政府呢?杨坚的影响力,那是非常有限的!
  最简单而言,帝国最影响力的几大军区内,有几个司令员,是杨坚的亲信呢?好像一个也没有啊!

  要知道,现在的大周帝国,还处于军事贵族政治阶段。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通常都是坐镇一方的大佬级人物。
  这些人的资历、地位、家族背景,绝不比杨坚差多少。甚至在周宣帝活着的时候,并州军区主管李穆、相州军区主管尉迟迥,在中央委员的名单里,都在杨坚前面。

  如果这些人看到杨坚一副穷凶极恶,明目张胆要夺取大周天下的样子,都打着勤王的旗号讨伐杨坚,杨坚一定能挡住?
  当杨坚对着文武百官宣布,以后的正阳宫,就是丞相府时;大家已惊呆了。
  当杨坚对文武百官宣布,希望大家以后就到正阳宫(丞相府)上班时,大家更惊呆了。
  因为这叫什么事呢?
  杨坚的态度很简单,跟着我干,保证你们吃香的喝辣的。问题是,这事毕竟有些耸人听闻。关键是,杨坚的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所以许多人一时惊疑不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在这种背景下,卢贲率禁军出现了。总而言之,希望大家都跟着丞相到新丞相府上班。
  杨坚已够穷凶极恶了,全副武装的卢贲就更穷凶极恶了。现在的文武百官自然知道,如果敢拒绝杨坚,肯定当场就会被喀嚓掉的。于是就都跟着杨坚到新丞相府上班去了。

  到了正阳宫。杨坚宣布,正阳宫以后就是新丞相府!
  听到杨坚这种命令,正阳宫的禁军也惊呆了。因为这叫什么事?
  于是卢贲再次玩命冲上前,总而言之,丞相有令,不服命令者,军法从事。
  正阳宫的禁军一看这情形,也马上拉稀了,于是杨坚得以成功控制了中央政府。
  总的来说,富贵险中求。
  卢贲在关键时候,这样替杨坚冲锋在前,于是就成了丞相府的军事主管。而现在的杨坚,已控制了中央政府,他就相当于禁军主管了。
  而李德林呢,在关键时候,鼓动杨坚玩命向前冲,于是就成了杨坚的首席智囊。因为李德林的战略布局,多少有些穷凶极恶,恐怕别人还真无法驾驭的。
  而郑译、刘昉呢,就成了丞相府的司马、长史。司马、长史,这是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因为杨坚现在已控制了中央政府 ,他们就相当于帝国的左右丞相了。
  但是,郑译、刘昉显然非常痛恨李德林,因为李德林在关键时候横插一杠子,打破了他们的战略构想。
  杨坚现在的玩法,就是摆明了要赌命啊!如果胜了,自然啥也好说,如果输了,他们肯定都会死全家的。他们在最开始,就没有计划玩的这样大啊!

  李德林的战略构想很简单,那就是杨坚表现出强硬的态度,让大家赶紧站队。
  总而言之,我杨坚就要改天换日了,有心和我一块改天换日的人,就积极向我靠拢。只要我成功了,站在我身后的利润有多大?不用我多说吧!
  杨坚现在的玩法很简单,那就是愿意站在我身后的人,就赶紧到丞相府报道;那就是愿意站在我身后的人,就赶紧向丞相府发贺电。

  杨坚的这样做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把投票箱摆在家门口,等着大家给他投票呢!

  而太多的人,也都发现,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因为现在的杨坚,肯定非常希望有人支持他,如果你在这种时候支持他,他肯定会感激你的,这样一来,只要杨坚胜利了,你的政治资产,肯定会翻着倍的增值。
  这种利益诱惑,本身就会让许多人愿意站在杨坚身后,玩命向前冲的。

  在这种站队的过程中,按左中右分析。
  左派,自然就是这种前面说的那种人,他们希望通过支持杨坚上位,换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右派呢?就是试图打着保卫大周帝国旗号,攫取更多的政治利益的人。
  这两派,严格的说,都也没有多少人。因为更多的人,恐怕都是墙头草的选择,总而言之,哪头风大,就朝哪头倒,绝不轻易把身家性命押在某一方。
  总的来说,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四百年的洗礼,大家对谁当皇帝,真心说,并不会太当回事的。
  事实上,这才是李德林敢怂恿杨坚孤注一掷的主要原因;当然了,这也是杨坚愿意孤注一掷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不就是想篡个位吗?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
  你扭扭捏捏的样子,只会让人觉得你信心不足,只会让人觉得底气不足。所以,你应该大大方方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
  你直白的、大胆的表达出来,人们反而会觉得,你信心满满,更会觉得你底气十足。当然了,关键的地方,还得遮掩一下。所以,虽然大家都知道你是要篡位了,但你还得做出一副忠于皇帝的样子。

  除了宇文皇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宇文氏当皇帝,还是杨氏当皇帝,真心说,并没有多大差别。
  而宇文皇族呢,经过周武帝、周宣帝两代人的砍削,早已衰弱不堪了。
  如果乐观的考虑,真正反对杨坚的力量,并不会有多大。

  当然了,悲观一些的考虑,有可能反对杨坚的力量,却是实在太大了!
  因为整个帝国,资历、地位、权力与杨坚可以相提并论的人,实在太多了。
  我还是前面的话,许多人放在历史书上,也就是就是大佬甲、大佬乙、大佬丙的符号,但是在当时,他们却是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大局的人。
  这些人听到杨坚一心要篡位的消息后,会怎么做呢?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那些可以和杨坚相提并论的大佬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