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英式船长、大有行、致远悠扬、长翅膀的小公猫、围炉煮酒话桑麻 、男人不能穷1、左道正门、zztdf、雁小驴1、ty_郑鹤271828、草苞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九节 隋帝国建立

  公元580年。
  5月初,周宣帝死亡;随后,杨坚就开始控制小皇帝了。
  12月,杨坚进爵为王。

  公元581年。
  2月,杨坚接受九锡之礼。几天后,杨坚就称帝了。

  从这层意义上,杨坚从大权独揽,到爬上皇位,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注1]

  曹氏、司马氏、刘氏的这历程,相对就比较长了。
  曹操公元196年就控制了汉献帝;但是直到公元220年曹丕才踢开汉献帝登上皇位。历时24年。
  司马懿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控制皇帝;但是直到公元265年,司马炎才把曹魏皇帝踢到一边登上皇位。历时16年。
  刘裕公元405年消灭桓氏,成为晋朝第一人。但是直到公元420年才把晋朝皇帝踢到一边登上皇位。历时15年。

  当然了,高氏、宇文氏篡位时,这个过程,也走得非常漫长。
  高欢公元534年就已控制了皇帝;但是直到公元550年,高洋才踢开大魏皇帝爬上皇位。历时16年。
  宇文泰公元534年就已控制了皇帝;但是直到公元557年,宇文觉才踢开大魏皇帝爬上皇位。历时23年。

  但是,萧道成从控制皇帝,到爬上皇位,只历时2年。
  萧衍从控制皇帝,到爬上皇位,只历时1年。
  李渊从控制皇帝,到爬上皇位,就用了几个月时间。

  在豪门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表面上,爬上皇位是一种最大的幸事,所以是政治人物一生梦寐以求的追求。
  但是在那种时代,一个人决定爬上皇位时,通常都是在和魔鬼在作交易,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这个实在难说的很!

  所以,看到有人一心向皇位上爬,人们也未必多羡慕他。
  换而言之,你愿意与魔鬼签约,那就去签吧。

  且不说在爬上皇位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被满抄斩了。更主要的是,就算爬上了皇位,通常也意味着手足相残,父子成仇。

  在那种时代,这种魔咒,几乎是无解的。
  因为豪门贵族左右着整个时代,爬上皇位的军政强人,很快就发现,表面上天下已是自己家的了,实际上,天下始终是豪门贵族共有的天下。
  在这种背景下,爬上皇位的军事政强人折腾来、折腾去,只是让自己的至亲骨肉陷入囚徒的困境无法自拔,最后大家就如仇敌一样的对视着,而且不是你杀了我,就是我杀了你。

  李虎八个儿子,没有发生骨肉相残的事;李虎十多个孙子,也没有发生骨肉相残的事。

  但是自从李渊爬上皇位后,骨肉相残的悲剧就开始不断上演。
  长子建成被二弟李世民杀了;三子李元吉被二哥李世民杀了;七子李元昌,被二哥李世民杀了;六子李元景,被侄子李治杀了。
  至于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直接就让自己二叔(二伯)李世民团灭了。
  而李渊本人呢,也让自己二子李世民逼得退位了。这也是李渊实相,否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李世民诸子呢?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齐王李佑都不能善终;巴陵公主、高阳公主,女婿薛万彻、房遗爱、柴令武都死于非命。
  更主要的是,齐王李佑试图杀自己老爸李世民;太子承乾也试图杀自己老爸李世民;汉王李元昌,也试图杀自己哥哥李世民;而太子、魏王就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面对此情此景,李世民那是大哭大喊着,一会儿要撞床头,一会要拿刀抹脖子。总而言之,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啊?[注2]

  看到此时的李世民,不禁让我想起后赵皇帝石虎。
  石虎的几个儿子,也是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关键是,还都想杀死石虎。所以石虎也是连哭带喊的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啊?[注3]
  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爬上皇位的代价。

  杨坚爬上了皇位,简单的看,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胜利。
  但是代价呢?就是诸子骨肉相残。太子杨勇被二子杨广杀了;五子杨谅也被二子杨广杀了。
  四子杨秀呢,从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去看,就是他试图割据蜀中,并且盼他老爸死,所以被杨坚幽禁了。就算从史书的记载去看,也是因为他被自己亲二哥陷害了。

  独孤皇后曾吹牛X说,以前的皇帝,都喜欢四处留种,所以他们的儿子,大都是同父异母,所以为了争权夺利,常常是一副不共戴天的样子。
  我这五个儿子,可是标准的一奶同胞,所以他们一定会相亲相爱的。
  结果呢?因为杨坚爬上了皇位,所以她这五个儿子,也都跟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

  甚至父子之间,也没有恩情可讲。所以,杨坚幽禁长子杨勇,幽禁三子杨俊,后来又要幽禁四子杨秀,有人就说,你一共就五个儿子,有三个儿子是这种结局,天下人会怎么看您呢?
  杨坚一听这话,当时就气疯了,因为你个王八旦!什么天下人会怎么看我?还是不是你在这里胡说八道!老子现在就让人割了你的舌头,我到要看看,你还怎么胡咧咧。[注4]

  更有甚者,杨坚是怎么死的?据各种传闻,也是二子杨广谋杀的。

  于氏家族从未爬上那个位置,他们家族的荣耀一直从西魏、北周延续到隋、唐;虽然家族后来也渐渐衰落,不复从前的辉煌,但是瘦死的骆驼依然比马大。

  你觉得,他们哪个家族,更值得人们羡慕呢?
  这个难说的很。

  现在有一个机会,只要把握住了,就地成为时代的主角,后世也会传唱你。
  但是你需要承担的风险,就是它失败的概率很大,而且失败后,就会全家惨死。
  更可怕的就是,就算你成功了,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你们最亲近的人,以后都会跟仇敌一样的互相对望,甚至都盼着你赶紧死。

  你放弃这个机会,你就有可能始终风光无限,而且家族兴旺。

  你会怎么选择呢?这个实在难说的很。
  只要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看着杨坚愿意爬上那个如同与魔鬼作交易皇位,大家也就愿意接受了。换而言之,皇位虽好,未必谁也会羡慕;关键是,谁当皇帝又怎么了?你再牛X,你也得接受天下是豪让大族共天下的事实。
  这个魔咒,在当时背景下,似乎是无法解开的。

  在豪门贵族势力巨大的时代。
  谁爬上了皇位,就会有一个难以绕过的两难选择。那就是他不加强自己家族的力量,自己家族就有可能被篡位者团灭了;而他加强自己家族势力的结果,必然是家族内讧骨肉相残,最后因此走向毁灭。

  刘裕爬上了皇位,全家骨肉相残的,几乎让人感觉他们一家疯了。因为一家人,爹杀儿子、儿子杀爹,哥哥杀弟弟,弟弟杀儿子,至于叔叔动手时,常常是灭侄子满门的,于是刘氏家族在骨肉相残中死伤殆尽了。[注5]
  萧道成爬上了皇位,看到刘氏皇族骨肉相残的惨劲,就告诫自己子孙,我们可千万不要走他们的覆辙。[注6]但是很不幸,萧氏家族后来也是骨肉相残的一塌糊涂。[注7]
  他们爬上了皇位的结果,是幸运还是不不幸?恐怕真是难以说清楚。
  翻开当时的历史,王氏、谢氏家族没有出过皇帝,但是他们家族的荣耀,比皇族差很多吗?他们家族的辉煌,不比皇族更长久吗?他们家族内的和睦,更是远胜皇族。

  司马氏爬上了皇位。但是八王之乱,皇族内部杀了一个塌糊涂。
  以至于前赵皇帝刘聪,俘虏了西晋末代皇帝后说,你们自家骨肉,怎么自相残杀起来,那样疯狂啊?[注8]
  刘聪说这种话的时候,大约也是乌鸦落在猪背上,还敢笑猪黑。因为刘聪的大哥刘和、二哥刘恭、六弟刘义,都是刘聪杀死的;刘聪的四弟刘裕、五弟刘隆是刘聪大哥杀的。[注9]
  就刘聪兄弟这种丧心病狂的互相杀戮,真有脸嘲笑司马氏的骨肉相残。
  关键是,这还没有到了最高潮的阶段。刘聪死后,太子刘粲在外戚靳准的怂恿下,对自己的兄弟大开杀戒。[注10]刘粲避开了来自皇族的威胁,但来自外戚靳准的威胁却随之而来了。外戚靳准最后把刘渊、刘聪的子孙全部杀死了。[注11]

  我们看再看前秦帝国。
  小皇帝苻生,被自己堂弟苻坚杀了。[注12]
  后来符生的兄弟们(苻柳、苻幼、苻武)、想用武力夺回属于自己家的一切,也都被苻坚杀死了。[注13]
  苻坚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为了巩固这胜利,苻坚还得继续屠杀自己的亲人。苻坚的母亲感觉苻法(苻坚的同父哥哥)活着对自己儿子是个威胁,于是就把苻法杀掉了。[注14]后来符坚一奶同胞的弟弟(苻双)造反,也让苻坚杀死了。[注15]
  我们再看看北齐帝国。
  高洋继承父兄的权力后,为了巩固权力就把自己三弟(永安王高浚)、七弟(上党王高涣)杀死了。[注16]
  单纯看这件事,我们也许会说高洋残忍。但高洋死后不久,小皇帝(高洋的儿子废帝高殷)就被高洋的六弟(孝昭帝高演)给杀了。[注17]
  让人欲说还休的事还在于,高洋临死前,就知道自己弟弟会抢自己儿子的皇位,更会杀自己的儿子,却也无法阻止这一切变成现实。[注18]
  更让人欲说还休的事还在于,孝昭帝高演死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弟弟会杀自己儿子,也依然无法阻止这一切变成现实。[注19]
  高演的儿子刚皇帝,又被自己的九叔(武成帝高湛)杀死了。[注20]

  作为普通的贵族家庭,通常不会发生无可抑制的骨肉相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李渊没有爬上皇位,那建成、世民、元吉就不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

  一切是也是显然的,如果李渊只是唐国公,李世民敢杀建成、元吉以及他们十个儿子,那谁也会觉得李世民就不是人,至少没有人敢为他的行为做任何辩解。
  要更主要的是,如果李世民敢杀自己兄弟全家十多口人,就算李渊拿他没有办法的;帝国的司法机关也不会放过他。

  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相争,自然会变得非常有节制。因为任何激烈的争斗,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中,却看不到任何希望。

  问题是,李渊成了唐高祖,李世民只要能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自然会有无数人给他呐喊加油;自然也有无数人证明他的行为代表正义公理。
  更主要的是,只要李渊拿他没有办法,帝国的司法机关就更拿他没有办法了。
  总的来说,那个时代是豪门贵族政治;所以谁当皇帝,也得给各大豪门留一份。
  更主要的是因为,爬上皇位,通常也不是多幸运的事。所以有人拿着全家人的脑袋,一心要往皇位上爬,人们也真懒得与他太计较。

  若干年前,刘宋的顺帝死的时候说,愿生生世世,再也不生于帝王之家。[注21}
  若干年后,炀帝的孙子(皇泰主)死的时候也说,原生生世世,再也不生于帝王之家。[注22]

  石虎爬上了皇位,他的儿子,就如不共戴天的仇人;这已让他非常伤心了;更主要的,他的儿子也是一心想杀死他;这更让他伤心到了极点。
  后来,石虎最疼爱的小孙子,面对死亡大声哭喊着,拼命抓住石虎的衣服,希望一直疼爱他的爷爷会放过他。但是,石虎就是眼睁睁看着他被刽子手从身边拉走。
  石虎绝对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面对此情此景,也终于内心崩溃了。[注23]


  [注1]:十二月,....甲子,大丞相、随国公杨坚进爵为王,以十郡为国。
  二月庚申,大丞相、随王杨坚为相国,总百揆,更封十郡,通前二十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加玺、钺、远游冠,相国印绿綟绶,位在诸王上。又加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虚宫悬。王后、王子爵命之号,并依魏晋故事。
  [注2]:太宗对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我的心里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
  [注3]:石虎说:“我要用三斛纯净的灰洗涮我内脏的秽恶,否则为什么我专生凶恶无赖的儿子,年龄一过二十就要杀害他的父亲!如今石世年方十岁,等到他二十岁时,我已经老了!”
  [注4]:开府庆整谏曰:“庶人勇既废,秦王已薨,陛下兒子无多,何至如是?然蜀王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上大怒,欲断其舌。
  [注5]:然则宋武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 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且无一有后于世者。
  [注6]:齐高尝戒武帝曰“宋氏若不骨肉相残,他族岂得乘其衰敝?
  [注7]:宋子孙多不得其死,犹是文帝、孝武、废帝、明帝数君之所为。至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
  [注8]:聪曰:“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帝曰:“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也。大汉将应乾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且臣家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
  [注9]:盛曰:“先帝梓宫在殡,四王未有逆节,一旦自相鱼肉,天下谓陛下何!且大业甫尔,陛下勿信谗夫之言以疑兄弟;兄弟尚不可信,他人谁足信哉!”....是 日,斩裕,癸未,斩隆。
  甲申,聪攻西明门,克之;锐等走入南宫 ,前锋随之。乙酉,杀和于光极西室,收锐、攸、乘、枭首通衢。
  [注10]:准惧,复使二靳氏言之,粲乃从之。收其太宰景、大司马骥、骥母弟车骑大将军吴王逞、太帅、大司徒齐王劢,皆杀之。
  [注11]:准遂勒兵升光极殿,使甲士执粲,数而杀之,谥曰隐帝。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东市。
  [注12]:坚兵皆笑。生又大言:“何不速拜,不拜者斩之!”坚兵引生置别室,废为越王,寻杀之,谥曰厉王。
  [注13]:秋,七月,王鉴等拔上,斩双、武,宥其妻子。....九月,王猛等拔蒲阪,斩晋公柳及其妻子。.....冬,十月,征北将军、淮南公幼帅杏城之众乘虚袭长安,李威击斩之。
  [注14]:秦太后苟氏游宣明台,见东海公法之第门车马辐凑,恐终不利于秦王坚,乃与李威谋,赐法死。
  [注15]:秋,七月,王鉴等拔上,斩双、武,宥其妻子。
  [注16]:齐主如北城,因视永安简平王浚、上党刚肃王涣于地牢。....帝亦以浚与涣皆有雄略,恐为后害,乃自刺涣,又使壮士刘桃枝就笼乱刺。槊每下,浚、涣辄以手拉斩之,号哭呼天,于是薪火乱投,烧杀之,填以土石。
  [注17]: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废齐主为济南王,出居别宫。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统,且戒之曰:“勿令济南有他也!”.....娄太后视疾,问济南所在者三,齐主不对。太后怒曰:“杀之邪?不用吾言,死其宜矣!”遂去,不顾。
  [注18]:齐显祖嗜酒成疾,不复能食,自知不能久,谓李后曰:“人生必有死,何足致惜!但怜正道尚幼,人将夺之耳!”又谓常山王演曰:“夺则任汝,慎勿杀也!”
  [注19]:又与湛书曰:“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效前人也。”是日,殂于晋阳宫。
  [注20]:六月,齐主杀乐陵王百年。时白虹晕日两重,又横贯而不达,赤星见,齐主欲以百年厌之。
  [注21]:顺帝掉着眼泪弹着食指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宫中的人们都哭泣起来。
  [注22]:皇泰主曰:“更为请太尉,以往者之言,未应至此。”百年欲为启陈,世恽不许;又请与皇太后辞诀,亦不许。乃布席焚香礼佛:“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饮药,不能绝,以帛缢杀之,谥曰恭皇帝。
  [注23]:石宣的小儿子刚刚几岁,石虎平素非常喜爱他,因此临杀前抱着他哭泣,意欲赦免,但手下的大臣们却不同意,从怀抱中要过来就给杀掉了。当时小孩拽着石虎的衣服大叫大闹,以至于连腰带都拽断了,石虎也因此得了大病。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夜相当美、长翅膀的小公猫、英式船长、ty_郑鹤271828、雁小驴1、西郭初柔、赖不叽叽、jjk2017 、致远悠扬、草苞、围炉煮酒话桑麻 、luxiaojia2005 、gdszslt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章 隋朝崛起

  第一节 科举制度的产生

  说起豪门贵族政治的渐渐终结,我们通常把它归于杨坚发明了科举制度。
  就如说起藩镇割据渐渐终结,我们通常把它归于赵匡胤想到了杯酒释兵权。
  其实呢,这都是把历史当英雄传奇,甚至是当童话去写的结果。因为任何政治制度变迁,通常都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面对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是没有温情可言的,甚至而言,都是没有理性可言的。

  在豪门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科举制度从理论上再好,皇帝也无法推行它;因为皇帝这样赤裸裸的侵犯豪门大族的既得利益,肯定是不想混了!

  当然了,在军方大佬力量强大的时候,皇帝想用优厚的待遇换取他们的兵权。这就是传说中的与虎谋皮!因为军权就是军方大佬的第二生命,皇帝想随便收归他们的兵权,肯定是不想混了!

  在这种背景下,千万不要说某个皇帝多牛X,多牛X也不行啊!
  在这种博弈过程中,只有力量、利益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什么这件事合理不合理、正确不正确?什么解决的方法巧妙不巧妙,执政者的能力高不高?用来扯扯淡能行,用来锦上添个花也行,认为这些内容能决定相关博弈结果,无非是把历史、社会当童话故事看罢了。
  看到我这样说,难免有人会说,你以为天下都是你这种小人?都会把利益放在心上,都会迷信力量决定一切。

  问题是,在美国初期,华盛顿、杰弗逊等美国的先贤们,道德高尚不?能力杰出不?
  关键是,传说中的两党制、议会制、选举制,这些所谓的美国先贤,也都创造了出来。
  但是美国的奴隶制的问题,解决了吗?
  关键是,华盛顿、杰弗逊这种圣人级的大哥,会把自己家的奴隶释放吗?

  总的来说,触动利益,通常比触动灵魂更难。
  面对利益,你千万不要和我扯什么思想道德,更不要和我玩什么花招。扯什么淡也没有用,玩什么花招也没有用。

  所以,林肯当总统后,并没有赤裸裸的要废除掉奴隶制,结果也是弄得整个美国大乱。
  虽然说,从实力上,南方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南方依然做着顽强的、绝不妥协的战斗。最后打得美国真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更夸张的还在于,最后南方失败了,有一位壮士,依然报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杀死了领衔废除奴隶制的美国总统。总而言之,人在作,天在看,上帝不惩罚你林肯这个暴君,我也会代表上帝惩罚你的!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最基本的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在利益面前,是没有什么温情可言的,也没有什么理性可言。尤其是集团、群体在争夺利益时,他们通常人多势众,会把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喊得震天响,更会把它证明的合情合理。
  以空对空的说(不牵涉现实利益),谁也知道奴隶制应该废除,但是牵涉了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关键是,他们还总能找到各种似是而非的大道理,证明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必然性。

  关键是,只要你扯淡扯的够好。最后就算人们觉得奴隶制是罪恶的;看到为了保卫奴隶制而前仆后继的人,也忍不住肃然起敬!
  因为保卫奴隶制的人,也会做出各种视死如归的行为,你说他们是为了利益,这不是扯淡吗?因为对于人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活下去啊!他们如果为了利益,怎么可能这样视死如归呢?
  关键是,许多保卫奴隶制的大哥级人物,只要愿意投降北方,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们依然为了保卫奴隶制而浴血奋战,你说他们是为了利益而战,这不是扯淡吗?因为他们如果真的为了利益,早就和独裁者林肯合作了。
  这样一来,他们保卫奴隶制,就与利益无关了。而是为了一种伟大的信仰与情怀了!

  所以,有一个为了保卫奴隶制,曾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哥,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依然是美国的民族英雄。
  面对此情此景,一些美国的民科就说了,这太滑稽了,因为美国是信奉民主自由的国度,怎么可以把一个保卫奴隶制的大哥,当成民族英雄供奉呢?
  民科的这种无知言论,自然受到各种专业人士的批判。因为,这就是赤裸裸的历史虚无主义啊!按这种逻辑,华盛顿、杰弗逊还是奴隶主呢!是不是这些人也应该踢下神坛啊?
  所以,我强烈建议国家立法,对于这种侮辱美利坚民族英雄的人,就应该抓起来!

  历史的滑稽、现实的滑稽,就在这里。
  看完美国的历史,我们再看看日本历史。
  说起日本的明治维新,许多人都是从一个童话故事里听来的。
  总则言之,日本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很快也一跃成为列强之一。
  为了让大家知道,对明治维新的这种认识有多扯淡,我们只要看看明治天皇的基本履历,就可以知道了。
  1867年时,明治天皇上位了,那一年他15岁。
  明治天皇一上位,就“下达讨幕密敕”。不久后,幕府将军就上奏表示愿意“奉还大政”。这一年依然是公元1867年,伟大的明治天皇依然只有15岁。

  1868年元月,伟大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诏,让幕府将军把实际权力交出来。总而言之,千万不要和我玩花招,你名义上“奉还大政”,却依然割据一方。现在,你必须得把实际权力给我交出来。那一年,伟大的明治天皇只有16岁。
  对此,幕府将军自然奋起反抗。但是在伟大的明治天皇领导下,政府军很快把幕府将,于是日本实现新的统一。

  1869年,伟大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诏,“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那一年,伟大的明治天皇17岁。
  对此,如果用英雄史观去解读,那美国早期的先贤,与15岁的日本天皇相比,恐怕得差几十条大街。
  15岁的日本天皇一声令下,日本马上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 而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人折腾了半天,美国却是普遍存在奴隶制,关键是奴隶制还愈演愈烈。

  对此,如果用思想道德解释历史,那美国早期的先贤,与明治时代的日本藩主相比,恐怕也得差几十条大街。
  因为天皇一声令下,绝大部分的藩主纷纷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拱手让出,于是日本完成了现代化的变革;而美国呢?就是华盛顿、杰弗逊都不能把自己的既得利益都拱手让出去。

  总的来说,少数个体之间的博弈,思想道德的因素有可能会决定博弈结果,因为少数个体之间,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偶然因素。
  而群体、集团的博弈,思想道德通常都是用来扯淡的。因为在群体、集团之间,各种偶然因素都会被综合而趋于平均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华盛顿、杰弗逊那样圣人级的大哥,都不会给自己奴隶自由;而日本的封建藩主,却会把自己的权力上交给天皇。

  因为类似的原因,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众多伟大的人物齐聚一堂的美国早期,也只能接受美国普遍存在奴隶制的事实;他并不会因为美国的先贤们伟大而改变;更不会因为美国有两党、议会、选举制而改变。
  而明治天皇只是一个未成年人,但是也会领导日本发生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变革。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只要我们明白这种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自然就会知道,以空对空的说(不牵涉自己的现实利益),谁也会觉得,科举制是比血统门第的制度更合理。
  问题是,在血统门第制中获利的人,恐怕不会这样想问题的。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说血统门第制度不合理,我们应该玩科举制度,他肯定是不想混了。

  面对利益,华盛顿、杰弗逊之类,在许多人心中如同圣人的政治人物;都不能免俗;就杨坚时代的大哥们,就更不用高估了。
  面对利益,两党制、议会制、选举制这种在许多人心中近于完美的制度,都不能起作用。就杨坚能想出来的方法,更不用说了。

  以前,并不是没有人能想到科举制。而是想到了,有什么用?
  这就好像,在林肯之前,并不是没有能想到应该废除奴隶制,而是想到了,又有什么用?
  无非是让人们拿出《圣经》、《美国宪法》,给你好好上一课,然后,你赶紧认错。否则,你他X的,竟然敢公然反对上帝,反对民主自由,虽然说,美国人并不崇尚暴力,但是对于你这种十恶不赦的坏人,不用暴力还能用什么?


  许多时候,围绕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滑稽就滑稽在这里了。因为玩奴隶制的人,都是拿着《圣经》、《美国宪法》来证明奴隶制的合理性;关键是,还能让人们相信,反对奴隶制,就等于反对上帝,反对民主自由。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当人们想否定科举制度时,肯定也能找出一万个理由,证明科举制度就是脑残的设计。
  事实上,在许多年前,各种抨击科举制度的文章,就是认为科举制度是脑残的设计,甚至认为,这是让中华民族渐渐走向没落的根源之一。
  所以说,在豪门贵族势力衰弱之前,你敢扯什么科举制度;就如在地主阶级势力巨大时,你敢扯什么平均地权,那就是你不想混了!

  任何制度的变迁,通常都是对现实利益博弈结果,做出的补充和追认。
  如果制度不符合现实利益博弈的结果。通常只有两各种结果。
  第一、这种制度根本没人敢制订。
  第二、就算制订出来,它也是一纸空文。

  从这层意义上,科举制度的出现,是豪门大族势力削弱的结果,而非豪门大族瓦解的原因。
  这就好像,在奴隶主势力渐衰弱时(他对立面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各种反对奴隶制的思想、文化、法律、政治制度才会纷纷出台。
  到了此时,奴隶主愿意乖乖投降,自然最好不过,否则,血腥的政治暴力也会让他们屈服的。

  反过来说,在奴隶主势力巨大的时候,统治者再牛X,也不敢奢言打压、废除奴隶制,相反还得为奴隶制保驾护航。
  对此,只要看一下美国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

  在豪门大族势力渐渐瓦解的时候,各种压制豪门大族的制度,才会纷纷出台。而科举制度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失去这种背景,统治者再牛X,也不敢奢言削夺豪门大族的利益,相反还得维护门第血统制度。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豪门大族势力怎么会渐渐瓦解呢?

  在交通媒介落后的阶段,豪门贵族政治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中央政府不具备直接管理广阔地区的能力,就只能让众多地区维持独立、半独立的地位。而这些维持独立、半独立的地区首脑,自然就是标准的豪门贵族。
  在这个阶段,世袭并不是君王的专利,下面大大小小的中央地方军政大佬(贵族),都拥有这种权力。
  夏商周时代,天下就是这种格局。当时人材选拔制度,从上到下就是世袭为主的。贵族、平民界限分明。底层想挤入上层社会的通道不但狭窄,而且很容易顶到天花板。

  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中央政府可以直接管理的地方越来越广阔。独立、半独立的地区越来越少。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政权纷纷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人材选拔制度开始打破世袭;底层挤入上层的通被拓宽。
  在这个阶段,中央集权制开始开出现,拥有世袭权力的人越来越少。秦汉时代,大约就是如此的。

  但是再随着交通媒介继续发展。
  上层社会的人,可以利用交通媒介的便利,建立各种紧密的联系;构成庞大的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豪门贵族势力再度壮大。各种代表豪门贵族的制度、思想渐渐又会占据统地位。
  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大约就是如此的。

  当交通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从技术上,中央政府可以直接管理的地方越来越广阔;而且底层百姓维护自己共同利益时,也更容易实现团结协作。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可以强有力的分割各种利益集团了。于是豪门贵族势力开始受到压制,然后呢?就是各种对豪门不利的制度、思想开始出现了。
  科举制度不是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罢了。
  随着科举制度的,皇权相对就稳定了。
  以前,皇帝面对的,是垄断中央地方的豪门大族,所以皇权永远处于危机伺服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必须得用人唯亲,否则,很容易被某个势力越来越大的豪门家族取代。而用人唯亲的结果,就诸王内讧、外戚专权。

  科举制度兴起后,垄断中央地方的豪门大族越来越少了。
  因为在科举制度面前,豪门子弟与平民子弟[注]竞争时,虽然还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具有辗压性了。所以豪门子弟常常无法竞争过平民子弟。
  这样时间久了,豪门子弟遍布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豪门子弟世代高官的现象,就无法普遍存在了。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驾驭帝国时,难度相对就比较低了。因为没有豪门背景的官僚,想挑战皇权,想一想,也是近于不可能的。
  发展到后来,除了开国初期,因为大佬林立。皇帝再也不用诸王、外戚巩固皇权了。于是困扰中国历史近千年的诸王、外戚政治终于渐渐结束了。

  不同人材选拔制度,在选拔人材时,其实并无本质的差别。因为从理论上,哪种人材选拔制度也无法选出优秀的人材;哪种人材选拔制度也能选出优秀的人材。
  你说裙带制度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材吧,卫青霍去病,都是裙带选拔的产物。
  说血统门第制度,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材吧,王导、谢安都是门第选拔的产物。甚至而言,李世民因为是李渊的嫡子,所以20岁就开始统帅千军万马,成为中国历史难以超越的巅峰。
  你说科举制度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材吧。在科举制度下产生的名臣多的去了。

  但是不同的选拔制度,对于皇权而言,那差别可大了。
  对于上层的既得利益者,那差别可大了。
  最简单而言,科举制度兴起后,上层的既得利益者,想巩固自己的利益,那难度可就大了。在这种背景下,世代高官、垄断中央地方的豪门,越来越罕见了。
  这对皇权而言,显然是一种好事。对上层既得利益者而言,显然是一件坏事。

  随着豪门贵族势力削弱,还有一项制度,开始渐渐出台,那就是三省六部制,它也是在隋文帝时代正式建立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三省六部。

  [注]:这里所说的平民子弟,只是相对于豪门贵族子弟而言的。并不是指毫无背景的底层百姓子弟。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