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夜长翅膀的小公猫、动感飞猪一号、英式船长 、围炉煮酒话桑麻、大有行、我是一皮狼98、雁小驴1、草苞 、夜相当美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七章 李密称雄中原

  第一节 潜龙勿用 李密落魄江湖

  在《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主角是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草莽英雄;相对而言,贵族出身的李密不但是一个配角,更是一个丑角。

  因为《隋唐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品之一,所以许多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源于隋唐演义。
  但是《隋唐演义》和真实的隋唐历史,显然相去甚远。
  一个人想了解真正的隋唐历史,常常需要学会一件事,那就是完全抛开《隋唐演义》的影响。否则,一说这段历史就想起了秦琼、程咬金、单雄信、李元霸、罗成,那就啥也别干了。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程咬金戏份非常多,而且充满了正能量;相比而言,李密的戏份很少,而且是以丑角形象出现。
  但是在历史里的相关内容中,李密不但是男一号,而且充满了英雄气。相比而言,秦琼也就是一个小配角,虽然经常露出个脸,但也就是经常露个脸色罢了;至于程咬金,那就是一个跑龙套的,只是偶尔露个脸罢了,虽然形象很高大上,但也就是一个跑龙套的罢了。
  关键是,这些人物在演义故事中的形象,与历史书中的形象,那就是天差地别的。
  最经典的就是,在《隋唐演义》中,秦琼一出场,就是绿林好汉都敬重的大哥级人物。但是在历史书里,早期的秦琼就和瓦岗群雄没有任何渊源。
  最初,秦琼在来护尔手下任职,来护尔就是隋炀帝征高丽时的大军统帅之一。[注1]
  后来,秦琼在张须陀手下任职,张须陀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剿匪名将之一。[注2]
  再后来,秦琼在裴仁基手下任职,裴仁基是负责中原战区剿匪任务的隋军统帅。[注3]

  这样说下来,不要说在更早期了,就是在李密称雄中原后,秦琼依然是在为政府军效力;直到大隋帝国高级军政长官,也开始接受李密的改编时,秦琼才追随裴仁基投靠了李密。[注4]

  当然了,程咬金在《隋唐演义》中的戏份也很多,但在历史书中,他早期的经历很简单,那就是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拉起几百人的队伍,保卫乡里罢了;然后在人们都纷纷投靠李密的背景下,也跟着大家投靠李密罢了。[注5]
  秦琼、程咬金的江湖地位之所以迅速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密的重用。
  李密称雄中原时,从几十万、号称百万的大军中挑选出八千精锐,组建了一个王牌师。而这个王牌师的军事主管就是秦琼、程咬金。在这种背景下,秦琼、程咬金的身价,自然是迅速上升了。
  李密说夸耀自己这个王牌师时,是这样说的。你别看他只有八千人,但是他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所以我这个王牌师,能顶别人十万、甚至百万的军队![注6]
  秦琼、程咬金作为这个王牌师的军事主管,自然会成为凶悍绝伦的代名词。所以,他们投降王世充后,王世充依然十分看重他们;当然了,他们后来投靠李世民,李世民也对他们也非常看重。
  当然了,秦琼、程咬金历史地位很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玄武门之变时,他们都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一边。[注7]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还是从李密说起。

  在历史书中,李密怎么看,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

  看着李密的历史,让我最多想到的人就是项羽、苻坚。
  总而言之,风光无限时,整个天下似乎都在他们掌握之中;关键是他们都拥有着让人欲说还休的人格魄力。更主要的是,他们都在如日中天之际,忽然失势,然后苦苦挣扎,却终于还是无力回天。

  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前,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遥想当年,他率领八千子弟兵纵横天下。但是,他终于是在乌江边自刎了。

  苻坚在淝水之战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已无法挽回了。但是,很不幸,他的两个小弟都先后背叛了他。
  被一个自己非常信任的小弟囚禁后,苻坚一再痛骂这个小弟,只求速死,并且杀了自己的两个女儿。总而言之,你背叛了我、还想让我给你站台背书?还想霸占我的女儿了?你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老子就是死了,也不会让你如意的。[注8]

  李密在投靠李渊之后,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辉煌就此结束了。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投靠李渊,也就如同刘备投靠曹操,以自己的江湖地位,加上众多忠于自己的小弟,肯定还可以东山再起的。
  但是很不幸,他的辉煌到此已结束了。
  他的嫡系小弟也劝他,此一时彼一时,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但是李密依然不愿意认命;看到李密不愿意认命,他的一个嫡系小弟就表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你愿意做最后的努力,我就会陪你走到最后的!于是,他们很快就被清理出局了。[注9]
  是不是说得又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从头说起李密。

  说到李密早期的历史时,史书常常会说到一件事。
  那就是李密骑着牛、看着书,在大街上不小心冲撞了杨素的队伍,杨素一看他如此爱学习,而且一交谈还非常有学问,就非常赏识他,并让自己儿子杨玄感与他倾心结交。[注10]

  单看这个故事,我们难免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李密因为奇遇、得到了贵人赏识。
  其实呢,杨素之所以欣赏李密,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李密龙行虎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密出身高贵。
  从某种意义上,李密的出身,比杨素高多了。

  李密是标准的贵族子弟。
  李密的祖爷爷,那是国级大佬。因为李密的祖爷爷名叫李弼,是西魏开国八大贵族之一。
  李密的爷爷,是副国级的大佬;因为李密的爷爷名叫李耀,爵位是国公。
  李密的父亲,是省军级大佬,因为李密的父亲叫李宽,他的头衔是柱国、蒲山郡公。

  所谓的国级、副国级、省军级只是一个简单的类比,希望大家对他们的江湖地位,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未必十分准确,大家看一下就可以了。


  因为李密和杨氏家族有这种渊源,所以杨玄感叛乱的时候,就让李密给自己当军师。
  但是很不幸,杨玄的叛乱很快就失败了。

  因为李密后来名动天下,所以在说起杨玄感的叛乱时,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杨玄感如果愿意听李密的战略,就不会失败了。
  对此,我在前面分析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杨玄感失败后。跟着杨玄感造反的人,大都被隋王朝正法了。
  李密当时也被拘捕了,在押解途中,李密逃脱了。然后,李密就开始了长达两三年的逃亡生活。

  最初,李密投靠郝孝德,后来,李密又投靠王薄。
  郝孝德、王薄都是底层叛乱的首脑;这两个人都也不把李密当回事。[注11]
  他们为什么不把李密当回事呢?大约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他们的阶级相差太远,李密那是标准的贵族子弟;而郝孝德、王薄都是底层叛乱者。
  第二、李密是野心勃勃一心当大哥的人物,他投靠人家,却是一副要当大哥的样子,谁敢收留他呢?
  第三、当时大隋帝国,其实还保持着整体的稳定,所以各种底层叛乱,也就是停留在草寇的阶段,而李密所构思的战略,那是推翻大隋帝国,构建一个新帝国的战略,所以很少有人能接受。

  李密游说这些大哥小哥们的说词,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史料。但相关说词的主要思想,无非以下两点。
  第一、现在这种一地鸡毛的状态是不能持久的,我们必须得实现某种联盟!否则,会被政府军逐个歼灭的。
  第二、只要我们实现了大联盟。第一步,咱们先这样;第二步,咱们再这样;第三步、第四步、第五代的这样走下去,咱们就可以开创一个帝国了!

  类似的说词,对大多数人是没有诱惑力的。
  这就好像,人们幻想自己有朝一日穿越回古代,就要如何如之何的改写历史。
  但是在现实中,你劝一个人应该先这样做、然后再那样做,就可以成为影响时代的大人物。他肯定当你是神经病!因为你说得有点太大了、太不着边际。
  甚至而言,在现实之中,你劝某个人应该抛弃现实的、稳定的既得利益,追随某个还没有混出名堂的大哥,去创一番大事业,他也会觉得,你十有八九就是骗子。

  李密刚刚逃亡时,因为大隋帝国的主要军政资源,还用于国际争霸,所以底层的叛乱者叛缺乏危机感,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叛乱者的大哥小哥们,都是一心当消遥自在王的样子。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的大哥小哥,恐怕也就是占上一个山头,称霸一个地方,就非常满足了;有点野心的大哥小哥,恐怕也就是结盟几个山头、兼并几个山头。

  坐在书桌前,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谁也容易拥有。
  但是在现实中,一个人放眼看去,四周全是和他实力相当、甚至比他实力大很多的人;他放眼望去,全是玩恶斗狠、奸诈狡猾的大哥小哥。他肯定啥雄心也会消失的。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在自己小圈子中混出点名堂,它也不容易啊。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密游说了几个江湖大哥,都没有结果,就只能落魄于江湖之中。

  有一段时间,李密甚至穷困潦倒了剥树皮吃的地步;所以只能假扮教书先生在底层社会讨生活。[注12]
  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几个月,李密多少感觉有些憋屈,于是有一天,突然诗性大发,写了一首豪情冲天的诗,诗成之后,为之感叹落泪。有人就此感觉,李密肯定不是普通人,于是就向政府告发;李密一看情形不对,赶紧跑路了。[注13]

  随后,李密逃到了自己妹夫那里。
  他妹夫一看李密来投,心情也比较矛盾,因为不收留吧,这是他大兄哥,而且还是一个盖世豪杰;收留他吧,这要是走漏了风声,那还了得?要知道,李密的妹夫也是政府官员。
  于是,李密的妹夫,就推荐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江湖大哥。这个江湖大哥,一看李密这种龙行虎步的人物来投靠,当时就是尽力结交,并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李密。
  如果李密修成了正果,而且没有发生意外,这个江湖大哥此时的投资,那可是标准的一本万利了。但是很不幸。消息很快走漏,于是李密赶紧再度逃路,于是这个江湖大哥的投资,当时就打了水漂;关键是还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注14]
  这就好像吕不韦投资异人,最后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吕不韦投资异人的结果,就是异人还狗屁不是时,他就因此交出了全家人的脑袋。你说这叫啥事呢?
  看李密称雄中原的历史时,我以前非常奇怪,因为这样落魄的李密,后来是怎么横空出世的?

  是的,李密出身非常高贵,因为李密是如假包换的贵族子弟!
  但是李密随后称雄中原的主要追随者,并没有他上层社会的亲戚朋友,而都是底层叛乱的首脑。从这层意义上,李密的贵族出身,对他称雄天下,并没有多少帮助。

  是的,李密出身非常高贵,因为李密是如假包换的贵族子弟!
  但是底层叛乱的首脑大都平民出身,而且都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还对贵族子弟,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从这层意义上,李密的贵族出身,不但对他称雄中原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是一种累赘了。事实上,李密开始一直被底层叛乱首脑排斥,就是因为人们觉得这种公卿子弟,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这一点,与李渊父子崛起有着本质的差别。李渊父子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贵族的出身。因为李渊父子最初资源,都是源于体制之内;而他的主要支持者,大都是他们上层社会的亲戚朋友。
  从这层意义上,李渊父子被历史书吹得神乎其神,如果真的落魄到江湖之上,让他们白手起家,他们也实在未必能混出啥名堂来。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落魄江湖的李密,后来靠什么取得了众多底层叛乱首脑的拥戴,并能称雄中原呢?
  当然了,答案我在前面也透露了。那就是大业12年开始,大隋帝国收缩国际战略,开始集中力量平定国内叛乱,于是一地鸡毛的底层叛乱者危机感加重,加大协作、联盟、整合的动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李密遂有了施展抱负、能力的机会。

  但是,仅此显然是不是够的。因为这种机会是留给所有人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密是什么把握住这种机会,在无数草莽英雄中脱颖而出呢?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见龙在野 李密横空出世

  [注1]:秦叔宝,名琼,齐州历城人。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兒帐内。
  [注2]:隋末群盗起,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帅卢明月于下邳。.....又击孙宣雅于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后累勋授建节尉。
  [注3]:从须陀进击李密于荥阳,军败,须陀死之,叔宝以余众附裴仁基。
  [注4]:会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注5]: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
  [注6]:李密得到了秦叔宝和东阿人程咬金,都任命为骠骑。李密挑选军中特别骁勇的士兵八千人,分别隶属于四骠骑作为自已的侍卫队,号称“内军”。他常说:“这八千人足以抵挡百万人。”
  [注7]:(秦琼)...后密败,又为王世充所得,署龙骧大将军。......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六月,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程咬金).....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六月,从太宗讨建成、元吉。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实封七百户。
  [注8]:苌复遣右司马尹纬说坚,求为禅代;坚曰:“禅代,圣贤之事,姚苌叛贼,何得为之!”.....坚自以平生遇苌有恩,尤忿之,数骂苌求死,谓张夫人曰:“岂可令羌奴辱吾儿。”乃先杀宝、锦。辛丑,苌遣人缢坚于新平佛寺。
  [注9]:闰甫泣曰:“明公虽云应谶,近察天人,稍已相违。今海内分崩,人思自擅,强者为雄;明公奔亡甫尔,谁相听受!且自翟让受戮之后,人皆谓明公弃恩忘本,今日谁肯复以所有之兵束手委公乎!彼必虑公见夺,逆相拒抗,一朝失势,岂有容足之地哉!自非荷恩殊厚者,讵肯深言不讳乎!愿明公熟思之,但恐大福不再。苟明公有所措身,闰甫亦何辞就戮!”密大怒,挥刃欲击之;王伯当等固请,乃释之。闰甫奔熊州。伯当亦止密,以为未可;密不从。伯当乃曰:“义士之志,不以存亡易心。公必不听,伯当与公同死耳,然恐终无益也。”
  [注10]: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注11]: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
  [注12]: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注13]:经数月,密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曰:“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成而泣下数行。时人有怪之者,以告太守赵他。县捕之,密乃亡去,
  [注14]:密亡去,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君明不敢舍,转寄密于游侠王秀才家,秀才以女妻之。君明从侄怀义告其事,帝令怀义自赍敕书与梁郡通守杨汪相知收捕。汪遣兵围秀才宅,适值密出外,由是获免,君明、秀才皆死。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