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隋唐的历史 那段被英雄传奇模糊的历史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围炉煮酒话桑麻、动感飞猪一号、雁小驴1、夜相当美、长翅膀的小公猫、经略辽东、我是一皮狼98、左道正门、秦风不灭、王二十一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见龙在野 李密横空出世

  大业12年,也就是李密逃亡江湖第三年后,李密才算是真正横空出世了!
  那一年是隋炀帝已南下江都了。

  此前的李密,也就是贵族子弟甲、贵族子弟乙罢了。

  这就好像,现在人们看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时,都会注意到一个士兵甲;因为这个士兵甲,就是后来的星爷!
  史书详细记录了李密早年的一些历史,无非因为李密后来是瓦岗群雄的大首脑;一度有成佛成祖的机会。

  如果李密在大业12年前死了,不要说他更早期的历史了,就是说到杨玄感叛乱时的李密,他恐怕也就是贵族子弟甲、贵族子弟乙的角色;从大概率上,也就是在史书的字缝中,偶尔被提及一下名字。
  最简单而言,当时投靠杨玄感的贵族子弟有四十多个,许多人在字缝中都找不到名字;如果李密在叛乱之后就死了,他在史书中的待遇,估计和这些人没有多大差别。
  就算史书会多给李密留几行字,谁也会注意呢?最简单而言,韦福嗣在杨玄感一系中的地位,一度比李密还高。[注1]但是韦福嗣是什么人?相信绝多大数历史读者,都是毫无印象。

  这就好像,如果星爷在影坛封神之前就退出影坛,不要说他在八三版《射雕英雄传》中的士兵甲了;就是他在《霹雳先锋》中的伟仔,又几个人能记住呢?因为不要说一个金象奖最佳男配了,就是那一届的金象最佳男主,又有谁知道呢?甚至而言,那一届的奥斯卡金象奖得主是谁,又有谁知道呢?

  但是从大业12年后期开始,李密绝是一个隋唐历史上,无法绕过的大哥级人物,因为他是瓦岗群雄的大首脑,整个中原地区的底层叛乱首脑,都开始渐渐拜服在他的脚下。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我们还是接住上一节留下的扣,那就是李密为什么可以取得这种成功呢?
  答案就是,李密是一个最优秀的组织者、一个最优秀的演说家、一个最优秀的操盘手。
  他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他一个人亡命江湖,缺少足够的启动资金。

  经过几年的发展,底层叛乱越来越多。
  而随着政府军的围剿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叛乱者都开始意识到,只有李密这种霸气冲天、胸怀大志的人,才能让大家适应这种越来越严峻的革命形势。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给李密提供启动资金了。

  最初愿意给李密提供启动资金的人是王伯当。
  王伯当是一个底层叛乱首脑,只可惜王伯当并没有多少人马,单凭这点启动资金,实在无法让李密的战略计划运作起来。
  于是李密就让王伯当帮自己引荐翟让。此时的翟让,就是瓦岗寨的大当家;此时翟让手下有一万多人马;这点人马,在当时实在没有多了不起,但是这些人马,似乎足够充当李密的启动资金了。
  瓦岗寨早期的发展,主要是翟让、徐世勣、单雄信三个人打拼出来的。
  当然了,徐世勣、单雄信的早期经历,也比较简单,而且与《隋唐演义》中的内容风牛马不相及。总而言之,隋炀帝三征高丽,人们纷起来造反,翟让、徐世勣、单雄信不过是其中一员罢了。

  更主要是,李密上瓦岗寨时,瓦岗寨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山寨。
  因为一共就一万多人马。[注2]
  一万人马,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实在也没有多了不起。

  关键是,《隋唐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人物。比如,秦琼、程咬金、魏征等人,现在都还没有上瓦岗山。

  瓦岗寨随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李密上了瓦岗寨。
  李密利用他天才的组织、演说、操盘能力,更依靠出色的军事才能,让瓦岗寨渐渐成为整个中原叛乱势力的瓢把子。

  这就好像,晁盖等人占据的梁山,只是当时的众多山头之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梁山后来之所以越来越牛,主要是因为宋江把一拨接一拨叛乱势力拉上了梁山。最后,通过一系列无法无天的大打出手,让各地的叛乱势力,都汇聚到了梁山的大旗下。

  从种意义上,隋唐历史中的瓦岗寨,那就是如同《水浒传》中的梁山一般。
  在地理上,这两座山都名不见经传。但是因为它成为当时众多叛乱者汇集的圣地,所以成为历史最著名的两座山之一!

  在李密上瓦岗寨之前,瓦岗寨并没有多了不起;就如宋江上梁山时,梁山也没有多了不起。

  看到王伯当把李密引上瓦岗寨,翟让等人的心情有点矛盾。留着吧,这好像是个祸害,不留吧,人家来投靠自己了。
  甚至而言,翟让在人们的劝说下,一度把李密关押了起来。但是,后来终于被李密说动了,于是开始在山寨中给李密留了一把交椅。[注3]

  此后不久,李密牛刀小试,就为瓦岗寨拉来几拨人马。[注4]
  走到这一步,李密在瓦岗寨中算是也有一席之地了。因为他拉来众多人马,也算是瓦岗系的大股东之一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还没有哪股底层叛乱势力,敢与政府军争夺大中型城池。因为你敢争夺这种地方,政府军肯定会把你当成重点打击对象。
  在底层叛乱势力,没有形成大规模组织协作之前,一个叛乱势力成了政府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而且还围绕一个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池,硬桥硬马的开战,估计是看不到出路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当时的大多数叛乱者,都以强盗、贼寇的形象出现。因为他们可以用敌来我走、我走我来的方式,夺取一些城池,但是他们显然不敢长久的占据这些城池,更不敢把自己的根据从大山深入挪到这里。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进入城池后的作法,自然能抢多少算多少;而不是想着如何管理、治理这些城池。

  作为一个军队就这样玩,在人们心目中,自然就是强盗贼寇的形象啊。

  翟让接受了李密的建议。
  于是,开始率军争夺一些大中型城池,并且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注6]

  但是这种胜利,很快引起政府军的重视,于是张须陀担剿总司令,开始围剿无法无天的瓦岗寨势力。
  张须陀的军队里,现在有两个小弟非常牛X。一个叫秦琼、一个叫罗士信。张须陀领着这两个小弟,剿平了众多叛乱,是当时最著名的剿匪专家。

  听到张须陀出马了,翟让多少有些害怕;于是决定再赶紧退回大山之中。[注7]

  但是李密说,张须陀有什么可怕?我正需要借他的人头一用。总而言之,大家不是都害怕张须陀吗?咱们现在把他砍翻了,以后往江湖上一站,咱们不瓢把子,谁当瓢把子啊?
  关键是,说干就干,在李密的组织策划下,一战就把张须陀灭掉了。

  这一战,瓦岗寨的威名打出来了;李密的威名也打出来了。

  但是到了此时,翟让、李密之间就有点微妙了。
  因为翟让是瓦岗寨的大哥,但是李密的影响力,显然渐渐盖过了翟让。

  从某种意义上,李密与翟让的关系,就是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的关系。
  瓦岗寨的基本盘是翟让建立的。但是李密在后来的发展中作用,实在太大了,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李密的运作才加盟瓦岗系的;关键是,瓦岗系的组织改造、还是军事政治发展,大都是李密一手策划出来的;而且也翟让站在一起,无论从哪个角度,人们也更容易尊敬、畏惧李密。

  这样一来,李密本来是二把手,但是谁也感觉他才瓦岗系的大哥。
  有一段时间,翟让感觉,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自己就会被彻底架空。于是他就让李密独自率领一枝军队,这等于把李密排出了瓦岗系的权力中枢。

  但是这样一折腾,李密独自率领的军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远远超过瓦岗系的其它军队。更让人感觉,李密才是瓦岗寨的灵魂人物,他的军事政治组织才能,绝不是翟让可以相比的。

  在这种背景下,翟让的嫡系难免习惯性的挑衅李密的嫡系。
  现在,翟让还是瓦岗系的老大,所以李密嫡系面对翟让嫡系的挑衅,通常只是忍气吞声,而李密依然充分尊重翟的地位,所以也极力约束部众,让他们一忍再忍。
  李密这一招其实更高明,因为李密这样以退为进,时间久了。恐怕人们都认为,翟让这是欺人太甚;更难免会感觉,如果我是李密,绝不会把他当大哥看的。[注8]

  翟让发现这样玩下去,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的。所以,他就想着关起门来,当自己的逍遥自在王。总而言之,我要率领兄弟们回瓦岗山了,李密你在外面自己发展吧;再总而言之,咱们分开家过日子吧!

  但是与李密分家过日子后,翟让发现,这也不是个事。因为现在的李密不是从前的李密了,没有翟让的支持,李密的势力依然是不断的壮大。
  这样发展下去,恐怕有一天,翟让只能被动的接受李密改编了。于是翟让又赶紧和李密汇合。因为说一千道一万,翟让与李密合作,翟让也是名义上的大哥啊。[注9]

  但是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翟让在瓦岗系的地位就越来越被动了。
  谁也知道,翟让是瓦岗系的大哥,但是谁也觉得,瓦岗系的灵魂人物是李密啊。

  在李密、翟让这种磕磕碰碰的关系中。
  李密又建议翟让夺取大隋帝国的后勤重地洛仓。看到李密玩的这样大,翟让都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了。[注10]

  大隋帝国在洛阳一线的粮储,按史书普遍流行的说法,那是空前绝后的丰富。
  因为史书说到大隋帝国在洛阳一线的粮储丰富时,通常总是说,这些粮储够天下吃五六十年;或是说,隋朝灭亡十年后,还没有吃完!
  类似的内容,只是政治宣传的内容,可信度极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洛阳一线的粮储那是非常丰富的。[注11]

  夺取这种地方的意义有多大,不用多论证。
  问题是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为什么没有一个叛乱势力敢试图夺取这里呢?显然是因为叛乱者敢夺取这种地方,就得做好与大隋帝国军事主力正面对决的准备。因为你敢争夺这种地方,大隋帝国肯定会玩命和你相争的。

  现在翟让一听李密要这样干,恐怕就如晁盖听到宋江要和蔡九知府死磕一样。因为,这实在是玩的有些太大了!
  但是,翟让也不能拒绝李密这样玩,因为李密说了要这样玩,翟让拒绝了,会是什么结果呢?此时的李密,已不是初上瓦岗山时的李密了;换而言之,翟让不同意李密这样做,无非就是李密绕过他这样做。
  在这种背景下,翟让就说,我这种大事,还是你领衔主持,我当你的助手吧。[注12]

  于是李密说干就干,很快就把大隋帝国最重要的后勤基地给夺取了。夺取这种地方后,瓦岗系的声名一时大震,在天下大乱之际,有粮就有兵、瓦岗系拥有着近于取之不尽的粮草,那还了得?[注13]
  事情发展到此时,翟让知道自己一直坐在李密上面,是名不符实的。
  第一,从实力上,他虽然是瓦岗寨的创使人,也是瓦岗寨的老大。但是,瓦岗寨的发展壮大,主要是李密的功劳。而且人们也习惯性的认为瓦岗寨的老大就是李密。这就好像,梁山的大哥是晁盖,但是人们都认为宋江才是老大。
  第二、从能力上,翟让虽然也是大哥级的人物,但是从能力上,翟让显然与李密相差太远。因为过去的组织改造,军事、政治、外交主要是以李密为主导实现的。

  更主要的是,现在的瓦岗系,已吹响了与大隋帝国进行战略决战的号角,翟让感觉自己的格局、能力,已无法胜任这一切。

  在这种背景下,翟让就决定把老大的位置让给李密。
  因为把老大的位置让给李密,多少还可以让自己在瓦岗系维持比较超然的地位。
  否则,这样一步步被挤下去,那他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

  中间有两段,可能有词不当的地方被吃了。修改一下重发。


  在瓦岗寨中站住脚后。
  李密就劝翟让开始夺取一些比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城池。总而言之,一直在大山里混,这能成什么大事?[注5]
  李密现在的建议,正确吗?
  这个很难说。熟悉现代史的人大约都知道,我们在发展初期,也有类似的战略分歧。总而言之,是应该一直以大山为依托谋求发展,还是应该夺取附近大中型城池,加速胜利的节奏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夺取附近大中型城池,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第一、夺取这种地方,那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关键是,在这种交通便利的地方,政府军可以更容易投入大量的军政资源。到时,我们就得硬桥硬马的与政府军打硬仗;在敌强我弱之际,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是看不到出路的。

  李密当时的建议正确吗?
  在它没有变成现实之前,谁也不知道。

  经过一系列运作,翟让终于退位让贤。
  于是李密正式成为瓦岗系的大哥。当然了,此时瓦岗系已是整个中原底层叛乱的瓢把子,所以李密作为瓦岗系的大哥,其实就是整个中原叛乱势力的领衔人物。

  如果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谁也会觉得,李密肯定会成佛成祖的。因为无论他的组织、演说才能都是第一流的;而且军事、政治才能也是第一流。关键是,各地的叛乱势力,都纷纷向他靠拢,并且挂起他的大旗,而且这种趋势似乎是不可逆转的。
  面对此情此景,谁也难免会觉得,未来的天下就是李密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战龙在野 李密称雄中原


  [注1]:始,杨玄感至东都,自谓天下响应。得韦福嗣,委以心膂,不复专任李密。
  [注2]:会东郡贼帅翟让聚党万余人,密归之,
  [注3]:其中有知密是玄感亡将,潜劝让害之。密大惧,乃因王伯当以策干让。
  [注4]:让遣说诸小贼,所至辄降下,让始敬焉,召与计事。
  [注5]:密因说让曰:“.....未若先取荥阳,伏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注6]:让从之,于是破金堤关,攻荥阳诸县,多下之。
  [注7]:帝徙张须为荥阳通守以讨之。庚戌,须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
  [注8]:翟让于是命李密建立自己的营署,单独统帅自己的部众,号称蒲山公营。李密管理部众纪律严明,凡是号令士卒,虽然是在盛夏,士卒们似背上负有霜雪般的寒意。李密衣着节俭朴素,获得的金宝,全都颁赐给了部下,因此人们都愿为他效力。他部下的士卒很多人被翟让的部众欺辱,但因为李密管束严格,无人敢进行报复。
  [注9]:翟让对李密说:“如今军资粮食大致够用,我打算返回瓦岗,您若是不去,那就随你所便了,我从此就与你分手了。”翟让带着辎重向东而去,李密也向西来到康城,劝降了几座城池,获得了大量的军资粮食。不久,翟让就后悔了,他又率兵来跟随李密。
  [注10]:密谓让曰:“....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多积粟,去都百里有余,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比其闻知,吾己获之,发粟以赈穷乏,远近孰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彼能来,召有备矣。然后檄召四方,引贤豪而资计策,选骁悍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岂不盛哉!”
  [注11]: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注12]:让曰:“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
  [注13]:庚寅,密、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属。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长翅膀的小公猫 、我是一皮狼98 、动感飞猪一号、夜相当美、英式船长、骑鹤下揚州、围炉煮酒话桑麻、大有行 、雁小驴1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三节 战龙在野 李密称雄中原

  李密加盟再盟瓦岗寨后,瓦岗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中原大地的叛乱首脑,开始纷纷挂起了李密的大旗;这就好像宋江成为梁山大哥后,各大山头的首脑,都纷纷溶入梁山系一样。[注1]

  在这种背景下,中原地区的叛乱者,都纷纷走出大山,夺取附近的城池。
  到此为止,中原地区的底层的叛乱者,才真正走出了草寇的阶段。因为他们已不再玩什么敌来我走,敌走我来的战略战术了;更不会把自己的根据地设在大山上了;相反,现在的他们,已开始主动进攻政府军的军事主力,并且长期占据着一个接一个的城池。[注2]

  在这种背景下,大隋帝国的军政长官,也开始纷纷投靠李密。[注3]
  大隋帝国的军政长官,纷纷投靠李密,大约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叛乱势力开始大举围攻各地城池,相关的军政长官抵抗下去,不是被俘就是被杀,既然如此,投降自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二、整个叛乱的情形,让大家感觉到李密实在有希望成佛成祖;所以早早脱离大隋帝国加入李密一系,可以在新秩序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第三、李密是贵族出身,本身就和体制内的人有渊源,更主要的是,这似乎意味着底层叛乱者,不再歧视体制内过来的人。
  李密正式成为瓦寨的大哥后,就开始集中兵力大举围攻洛阳了。

  以前,人们号召大家叛乱的旗号,通常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得反;总而言之,大隋皇帝把人们逼得没法活了,只有起来造反才有机会活下去;再总而言之,忍受政府压榨是个死,起来造反最多也就是个死;横竖都是个死,这世上还有什么可怕的事呢?

  总的来说,当时并没有人敢高举取代大隋帝国旗号。因为这种旗号有点太空、太大,无法吸引人。更主要的是,这种口号有两个弊端。
  第一、你敢提出这种口号,难免会成为隋军主要围剿对象。江湖有名言,闷声发大财、低调做人,你喊着这种惊天动的口号,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第二、你高举这种大旗,是想干什么呀?希望周边的叛乱首脑都向你称臣?你也不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

  但是此时的李密,显然已具备高呼这种口号的能力了。
  第一、现在李密已是一副要和大隋帝国进行战略决战的气势了。所以他才不怕大隋帝国把他当成主要围剿对象。
  第二、李密现在的实力、影响力,就是一副要把天下叛乱首脑都汇集在自己大旗下的架式;关键是,周边的叛乱首脑对此并不排斥,相反都纷纷表示愿意站在李密大旗下。
  第三、以李密现在的影响力、实力,高举取代大隋帝国的旗号,似乎并不是空,也不大了。因为众多体制内的大哥都投靠他,本身就意味着,类似的追求已进入日程,而如果实现这一点,追随李密的人,可能获得的利益,那就是不可估量的了。
  在这种背景下,有一篇可以和讨伐武则天、讨代曹操相提并论的檄文问世了。那就是讨伐隋炀帝的檄文。

  这篇檄文开始,把炀帝贬得一无所是;总而言之,弑父、淫母、杀兄、奸妹,人伦丧尽;穷奢极欲、劳民伤财;穷兵黩武、民众水深火热。
  总而言之,我想把这个昏君的罪恶全写下来,可是他的罪恶太多了,就算我把南山上的竹子都作成竹简,也无法把他的罪恶全书写下来。

  随后,这篇檄文又把李密的势力、影响力夸了又夸、吹了又吹;总而言之,现在站在李密大旗下的力量,那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而且追随在李密身边的大哥,那是伸出两把手都数不过来,而且要文有文、有武有武。
  总而言之,大隋帝国灭亡就在眼前了;希望大家认清形势,紧跟李密改天换日!

  这篇檄文是祖君彦所写。
  祖君彦的父亲是北齐帝国的首席智囊,只是祖君彦的父亲生前也好,死后也罢,都有点臭名昭著。
  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所以祖君彦谋略文笔都是第一流的,当然了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所以祖君彦在大隋帝国一直混得不如意。后来就跟着李密混了,从此成为李密手下第一笔杆子。
  我们必须得知道,洛阳在大隋帝国的地位,是仅次于长安城的军政中心。
  现在,李密竟然率军大举进攻洛阳了。这意味着,李密已开始与大隋帝国政府,硬桥硬马的进行战略决战了。

  围绕这种地方进行战争,那是没有任何取巧可言的。
  因为这种战争一旦展开,双方都会把最主要的军政资源不断投放到这里。

  因为史书中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丑角,所以所以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场战争就是李密了王世充之间的战争。
  总而言之,当时的隋炀帝一直都在江都醉生梦死的享乐,早已不管北方地区的成败得失了;所以围绕洛阳的战争,就是李密与王世充(或是年幼的皇孙杨侗)之间在进行。[注4]

  其实呢,就算有大隋帝国作为强大的后盾,不断给洛阳输血,王世充能依托洛阳与李密打得棋逢对手,也证明王世充是一个牛X到到上的人物。

  我们必须得知道,当时的李密号称百万大军,所有中原的叛乱势力都挂起他李密的大旗。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大隋帝国作为强大的后盾,不断给洛阳输血,王世充就依靠洛阳与李密抗衡这么久,那王世充真成神人了!
  传统史书之所以模糊李密围攻洛阳之战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丑化隋炀帝。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美化李渊父子。
  李渊父子奔袭长安的背景是,李密为代表的百万叛军,与大隋帝国军事主力在洛阳为中心的地区大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奔袭长安的难度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在当时背景下,大隋帝国已无法为关中提供任何有效的支援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李密在洛阳一线,牢牢拴住大隋帝国的军事主力,李渊父子肯定不敢大举奔袭长安城的。
  李密在洛阳一线牢牢拴住了大隋帝国的军事主力,李渊父子夺取长安城时,也是连滚带爬的实现。如果没有李密在洛阳一线牵制住大隋帝国的军事主力,李渊父子妄想夺取长安城,肯定就是不想活了的玩法。

  如果强调这种历史背景,人们自然会发现,李渊父子奔袭长安的成功,与什么战略眼光高低是无关的。因为在当时背景下,拉出个人也知道,李渊父子就是应该这样操作。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既然李密已把大隋帝国的军事主力牵制在洛阳一线,为什么只有李渊知道把握机会夺取关中,其它人就不懂得趁乱夺取关中呢?
  原因非常简单,关中并不是纸糊的;长安城也不是纸糊的。你想借这种机会杀入关中、夺取长安城,那也是需要强大基本盘的,否则这也是作死的操作。

  李渊可以这样玩,一方面是李渊坐镇晋阳,拥有庞大的军事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渊作为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李氏家族在关中的影响力那就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李渊一说夺取关中,众多体制内的人都纷纷追随他;而且关中也有无数人积极响应他。当时大隋帝国,还有几个人有这种影响力呢?

  李密表面上也有这种机会,实际上,那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第一、李渊夺取关中时,有李密在洛阳一线帮他牵制住隋军主力;李密夺取关中,谁帮他牵制洛阳一线的隋军主力呢?
  第二、李渊主要追随者,在大隋帝国都是非富即贵。这种力量夺取关中,在体制内容易得到响应者。
  李密的主要追随者呢,牛X一点的人,也就是大隋帝国下层的土豪,普通一点的,就更不用说了;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也是豪门贵族出身呢?他们以中原为基本盘,能折腾的惊天动地,那是因为中原地区叛乱遍地,所以容易获得大量支持者,他们想一举杀入相对稳定的关中地区依靠什么呢?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原因,自然就会知道,史书为什么会模糊这种历史背景了。
  因为过多的强调这种历史背景下,李渊还有什么英明神武可言呢?关键是,李世民就更没有什么英明神武可言了。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强调这种历史背景,人们自然会发现,李渊奔袭关中可以成功,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李氏家族拥有强大实力,李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李渊一旦开始叛乱,众多体制内内的、拥有不可低估影响力的亲戚朋友同事都纷纷响应他。

  第二、隋炀帝把晋阳那种军事要地托付给了他。所以他决定造反时,马上就可以拥有强大的军事基本盘。

  第三、李密在洛阳一线把隋军主力牵制住了。

  虽然说在这种背景下,并不是拉出个人就能奔袭长安成功,但是真心说,它并不需要有多么惊世骇俗的能力,更不需要有一个惊世骇俗的儿子。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说起李密。
  李密在瓦岗为基发发展时,大约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南下夺取洛阳。
  中策,西进夺取长安。
  下策,北进夺取河北。

  我为什么把夺取洛阳列为上策,意即最激进的选择呢?
  因为洛阳是四战之地,上手就从这种地方入手,那可不是一般的激进玩法。尤其是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格局下,一个叛乱首脑,上手就要夺取洛阳,那就是要给大隋帝国开膛破肚啊!
  这种选择的好处在于,当时大隋帝国的主要叛乱者,都集中在这片区域。如果李密愿意高举反隋大旗,并且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就会成为众望所归的天然领袖;它的弊端就是,四战之地,永远是四战之地;一个人从这里入手夺取天下,需要众多可遇不可求的机缘。

  李密最大的机会,就是一举夺取洛阳,然后趁天下震动的机会,南下江都活捉隋炀帝也罢;以中原为中心整合关东地区也罢;大举西进夺取长安也罢,都也是有机会的,问题是,李密虽然在中原折腾的惊天动地,就是一直钝兵于洛阳城下。
  李渊夺取关中前,李密钝兵于洛阳城下;李渊夺取西南、整合西北快结束时,李密依然钝兵于洛阳城下,这已让李密进退失据了,关键是,一次大战之后,瓦岗系竟然在洛阳城下崩盘了。
  既然如此,李密还怎么玩呢?

  因为李密一心争夺中原,最后败得穷途末路了。人们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李密率军夺取关中,肯定会更好一些。
  对于类似的观点,我在评论杨玄感失败时就已说了。如果他们在夺取洛阳之后,坐困洛阳而亡,类似的观点,我还真不敢居高临下的反驳。
  问题是,他们在叛乱者、追随者云集的中原地区,连眼前的洛阳城都无法夺取,说他们率军西进,就一定能夺取长安城,也未免把夺取长安说得太容易了。

  事实上,就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李密西进长安根本就无法提到日程上,因为从理论上,它就是不可行的。
  李密在叛乱形势一片大好的中原地区,都无法攻克洛阳城;率领军队进入革命形势并没有进入高潮的关中地区,就能夺取长安城,开什么玩笑?

  要从中原接近长安城,先得突破层层天险,这些天险有多险恶,随便看一份地形图就可以知道了;这些天险有多险恶,看看历代对关中战略地位的描述就可以知道了。
  关键是,李密率军西进,洛阳城的隋军主力,也不可能因此就去翻身睡大觉啊!他们趁机收复被李密占据的中原城池,趁机在后面骚扰、追击李密,李密怎么玩?
  李密坐困中原而亡;西进关中缺乏可行性;那李密北上河北呢?是不是比坐困中原好一些呢?恐怕也是草驴换叫驴,甚至更看不到出路!

  我在前面说过,李密之所以能横空出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隋帝国收缩国际战略,所以国内的剿匪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种背景下,让底民叛乱者充满了恐惧感,所以他们纷纷向李密的大旗下靠拢。而李密的势力可以如野火一样蔓延,就是因为他敢硬桥硬马的与大隋帝国开战,还能打得大隋帝国军事主力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李密北上河北,人们还会视他为英雄吗?还会愿意站在他的大旗下吗?估计是不会的。
  更主要的是,窦建德已称雄河北了。现在李密称雄中原,而且锋芒远远超过窦建德,窦建德自然愿意臣服李密。问题是,如果李密想北上河北,窦建德还会表示臣服李密吗?估计是不会的!
  如果李密能一战夺取洛阳,趁天下震恐之际,大举北上河北,窦建德自然不敢与他争锋。问题是,李密久攻洛阳不下,或是不敢强攻洛阳,就是要北上争夺河北,窦建德凭什么要向他低头呢?

  总的来说,李密称雄中原之时,就已进入了人生的顶点。随后的路,似乎怎么走,也看不到出路了。

  欢迎关注一下节 龙在深渊 李密钝兵洛阳城下

  [注1]:于是赵、魏以南,江、淮以北地区的群盗莫不响应。孟让、郝孝德、王德仁以及济阴人房献伯,上谷人王君廓,长平人李士才,淮阳人魏六儿、李德谦,谯郡人张迁,魏郡人李文相,谯郡的黑社、白社,济北人张青特,上洛人周比洮、胡驴贼等都归附李密。李密对他们全部封官授爵,让他们各自统领本部人马,设置百营簿来总管他们。
  [注2]:前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如流水一般,李密的部众达几十万人。于是李密命令护军田茂广修筑洛口城,方圆四十里,李密住在城内。他派房彦藻率兵向东攻占城池,取下安陆、汝南、淮安、济阳,河南的郡县大多为李密所攻取。
  [注3]:朝散大夫时德睿以尉氏县响应李密,前宿城令祖君彦从昌平去归附李密。
  .........巩县长柴孝和、监察御史郑以城降密,密以孝和为护军,为右长史。......裴仁基知道了,就杀死萧怀静,率领他的部众以虎牢城向李密投降。
  [注4]:越王杨侗派太常丞元善达穿越贼军辖地到江都向炀帝奏报:“李密拥众百万,包围进逼东都,占据了洛口仓,东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要是陛下迅速返回东都,李密的乌合之众必然会溃散,否则东都一定会陷落。”说着就欷呜咽哭泣起来。炀帝也为之改容。虞世基进言道:“越王年轻,这些人诳骗他,要是象他所说的那样,元善达怎么能来到这里呢?”于是炀帝勃然大怒,骂道:“元善达这个小人敢在朝廷上侮辱我!”于是派元善达经过贼人境地到东阳去催运粮食,元善达就被群盗杀死。此后人人都不再开口,不敢向炀帝报告贼情。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