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夜相当美、动感飞猪一号、左道正门、大有行、我是一皮狼98 、长翅膀的小公猫、围炉煮酒话桑麻 、谢幼安、gdszslt、雁小驴1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六节 王世充横空出世
从中原大决战开始的内容去看,李密也算有点运气。
隋炀帝最初的作战计划,让让坐镇涿郡的薛世雄,从河北率领三万精锐进入中原战场,担任中原战场的剿匪总司令。
薛世雄绝对是一位资深统帅。
在周武帝统一北方时,薛世雄就已展露头角,凭借军功拜帅都督;隋文帝时代,更是军功不断,累迁为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注1];隋炀帝时代,依然表现的非常优秀,深得隋炀帝的信任重用。[注2]
但是很不幸,薛世雄作为一个资深统帅,率领的又是王牌军,却阴差阳错的,还没有进入中原战场,就在河北地区,被窦建德一通神操作,打得全军覆灭了。
薛世雄面对此情此景,那是又羞又急,死了!
而这一战,却是让窦建德一战封神,于是在河北地区,隐然就是中原地区的李密了。
因为这个偶然的原因,隋军救援洛阳的一枝精锐,就这样消失于无形之中了;关键是,隋炀帝最初选定的中原战场指挥官,也因此稀里糊涂的死了。
简单的看,李密也算有点天命。
但是很不幸,薛世雄的死,只是给王世充横空出世腾开了位置。
王世充这个人,因为是反面人物,所以关于他早期的经历,史书说得极为不堪。
总而言之,王世充就是一个小人,靠各种登不上台面的手段,取得昏君隋炀帝的信任,于是爬到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注3]
但是透过王世充最基本的履历,我们却可以发现,王世充之所以可以爬到历史舞台的正中央,主要是因为他在大业末年,从政工领域转入军事领域后,一再取得不俗的成绩,渐渐得到隋炀帝的重用。
从这层意义上,王世充崛起于隋末历史舞台上,那是硬桥硬马打出来的;其间就没有从取巧的机会。[注4]
是的,我们可以把王世充的众多剿匪胜利说得平淡无奇,问题是,剿匪如此容易,为什么其它人就做不到呢?
最经典的就是,薛世雄那种资深统帅,进入剿匪战场,竟然连一个象样的造型都没有摆出,就让传说中的草寇打得饮恨而亡了!
再经典一些的就是鱼俱罗、吐万绪,这两个人都是资深统帅。
鱼俱罗在隋文帝时代,就是杨素最欣赏、重用的将领之一;而且战功卓著,以功升为上柱国。[注5]
吐万绪在隋文帝篡位前,就已是高级将领了;大隋开国之后,他历任各大军区主管。[注6]
后来,刘元进在江南叛乱,隋炀帝就让鱼俱罗、吐万绪率军平叛。[注7]
刘元进何许人也?也就是一个底层的叛乱首脑,刘元进在隋唐历史上的知名度,从哪个角度,也不可能与窦建德、李密相比。
但是,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底层叛乱首脑,鱼具罗、吐万绪两个大隋资深将领去围剿,也是搬起葫芦起了瓢的。
看着王世充的崛起,不禁让我想起张须陀来。
这两个人是大隋帝国最著名的剿匪名将;但是这两个人最初都是政工干部。
张须陀参加剿匪之前是齐郡丞;王世充参加剿匪之前江都郡丞;无论从职务,还是地位上,他们在军界都是排不上号的。但是面对风起云涌的底层叛乱,他们很快就变成了两颗耀眼的军界新星。
说句玩笑话,有时候,真是专业干不过业余啊。
大隋帝国资深望重的军界大佬多的去了,但是最著名的剿匪统帅,竟然是政工系统出身的张须陀、王世充。
但是张须陀的成就,显然不能与王世充相比。因为张须陀牛了半天,最后却是让李密一战打残了、打死了。
而王世充后来成为李密最强大的对手,关键是,最后还把如日中天的李密打残了。
最后,王世充还是李渊父子最强大的对手,几乎可以说没有之一。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从王世充赶赴中原战场说起。
大业13年7月,隋炀帝本来是计划让薛世雄充当中原战场的剿匪总司令的,很不幸,薛世雄竟然稀里糊涂大败而亡了。
于是,大业13年9月,隋炀帝正式任命王世充为中原战场的剿匪总司令。到此为止,王世充算是正式闪亮登场了。
隋炀帝9月任命王世充为中原战场剿匪总司令,10月底,王世充就集结大军主动进攻李密。
你别说,王世充一出手,真是不同凡响,因为在这一战中,王世充竟然把李密打得大败而逃,并让李密一系的柴孝和死于战场上。
柴孝和在李密一系官拜右长史,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职务,按我前面的话,李密一系英雄座次,柴孝和肯定可以稳进前十的。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李密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李密随后发起攻,又把王世充打败了。
这两场大战下来,王世充和李密一比一打平。
11月初,王世充再度率军主动进攻李密。
从王世充还敢再调集大军主动进攻李密,大约可以证明,王世充上次的失败,并没有多了不起,所以王世充还有能力、更有信心主动进攻李密。
但是很不幸,王世充再次让李密打得大败。
王世充虽然接连被李密打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王世充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还是让大家非常信服的。所以,大隋帝国中央政府并没有追究王世充失败的责任,相反还让他继续担任中原战场的剿匪总司令。
而且从随后的历史去看,王世充绝对是一个牛逼到天上的人物。
因为在随后的历史中,王世充与李密打得棋逢对手,最后竟然把李密一战打得崩盘了。于是困扰大隋帝国多年的中原匪患,就这样终结在王世充之手了。
但是很不幸,此时大隋帝国已灭亡了;所以王世充的这种胜利,未免来得太晚了。
如果在李渊没有夺取长安之时,王世充就取得这种胜利,大隋帝国似乎还有一线续命的机会。
当然了,王世充的真正辉煌并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在随后的诸侯争霸战中,王世充显然是李渊父子最重要、最强大的对手,可以说没有之一。
而随着王世充的覆灭,也意味着大唐帝国统一天下的战争结束了。
前面吞了两层楼,可能因为用词不当。这里修改一下。
刘元进为代表的叛乱,当时还处于草寇的阶段,所以面对鱼俱罗、吐万绪为代表的大隋政府军,那就是敌强我弱,风紧扯乎的玩法。
面对底层叛乱者的这种玩法,鱼俱罗、吐万绪二人给隋炀帝写的战报,自然是天天打胜仗,大捷一个接一个。问题是,折腾来折腾去,刘元进为代表的底层叛乱者不但没有被扑灭,相反那是越来越大。[注8]
这样折腾的久了,吐万绪、鱼俱罗都有些崩溃了,因为这样搬倒葫芦起了瓢的折腾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后来隋炀帝让他们继续趁胜追击这些草寇时。吐万绪、鱼俱罗都拉稀了,因为天天追着这些草寇满世界的乱跑,他们也实在跑不行了!于是就对隋炀帝说,我们实在追不行了,让我们缓一缓![注9]
隋炀帝一听他们这种话,当时就火了。因为,你们从前给我的战报是怎么说的?不是天天天打胜仗,现在却是匪患日益严重,你们现在却跟我说打不行了!
面对隋炀帝的这种斥责,这两个资深统帅当时就崩溃了。因为,这似乎证明他们从前一再是虚报战功,关键是,他们剿匪的结果,就是让匪患日益严重,他们还有什么说的?
于是,鱼俱罗以失职之罪被杀,吐万绪又惊又惧死了。[注10]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夜相当美、动感飞猪一号、左道正门、大有行、我是一皮狼98 、长翅膀的小公猫、围炉煮酒话桑麻 、谢幼安、gdszslt、雁小驴1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六节 王世充横空出世
从中原大决战开始的内容去看,李密也算有点运气。
隋炀帝最初的作战计划,让让坐镇涿郡的薛世雄,从河北率领三万精锐进入中原战场,坐镇洛阳指挥平叛事宜。
薛世雄绝对是一位资深统帅。
在周武帝统一北方时,薛世雄就已展露头角,凭借军功拜帅都督;隋文帝时代,更是军功不断,累迁为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注1];隋炀帝时代,依然表现的非常优秀,深得隋炀帝的信任重用。[注2]
但是很不幸,薛世雄作为一个资深统帅,率领的又是王牌军,却阴差阳错的,还没有进入中原战场,就在河北地区,被窦建德一通神操作,打得全军覆灭了。
薛世雄面对此情此景,那是又羞又急,死了!
而这一战,却是让窦建德一战封神,于是在河北地区,隐然就是中原地区的李密了。
因为这个偶然的原因,隋军救援洛阳的一枝精锐,就这样消失于无形之中了;关键是,隋炀帝最初选定的中原战场指挥官,也因此稀里糊涂的死了。
简单的看,李密也算有点天命。
但是很不幸,薛世雄的死,只是给王世充横空出世腾开了位置。
王世充这个人,因为是反面人物,所以关于他早期的经历,史书说得极为不堪。
总而言之,王世充就是一个小人,靠各种登不上台面的手段,取得昏君隋炀帝的信任,于是爬到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注3]
但是透过王世充最基本的履历,我们却可以发现,王世充之所以可以爬到历史舞台的正中央,主要是因为他在大业末年,从政工领域转入军事领域后,一再取得不俗的成绩,渐渐得到隋炀帝的重用。
从这层意义上,王世充崛起于隋末历史舞台上,那是硬桥硬马打出来的;其间就没有从取巧的机会。[注4]
是的,我们可以把王世充的众多平叛胜利说得平淡无奇,问题是,平叛如此容易,为什么其它人就做不到呢?
最经典的就是,薛世雄那种资深统帅,进入平叛战场,竟然连一个象样的造型都没有摆出,就让传说中的草寇打得饮恨而亡了!
再经典一些的就是鱼俱罗、吐万绪,这两个人都是资深统帅。
鱼俱罗在隋文帝时代,就是杨素最欣赏、重用的将领之一;而且战功卓著,以功升为上柱国。[注5]
吐万绪在隋文帝篡位前,就已是高级将领了;大隋开国之后,他历任各大军区主管。[注6]
后来,刘元进在江南叛乱,隋炀帝就让鱼俱罗、吐万绪率军平叛。[注7]
刘元进何许人也?也就是一个底层的叛乱首脑,刘元进在隋唐历史上的知名度,从哪个角度,也不可能与窦建德、李密相比。
但是,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底层叛乱首脑,鱼具罗、吐万绪两个大隋资深将领去平定,也是搬起葫芦起了瓢的。
刘元进为代表的叛乱,当时还处于草寇的阶段,所以面对鱼俱罗、吐万绪为代表的大隋政府军,那就是敌强我弱,风紧扯乎的玩法。
面对底层叛乱者的这种玩法,鱼俱罗、吐万绪二人给隋炀帝写的战报,自然是天天打胜仗,大捷一个接一个。问题是,折腾来折腾去,刘元进为代表的底层叛乱者不但没有被扑灭,相反那是越来越大。[注8]
这样折腾的久了,吐万绪、鱼俱罗都有些崩溃了,因为这样搬倒葫芦起了瓢的折腾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后来隋炀帝让他们继续趁胜追击刘元进时。吐万绪、鱼俱罗都拉稀了,因为天天追着这些草寇满世界的乱跑,他们也实在跑不行了!于是就对隋炀帝说,我们实在追不行了,让我们缓一缓![注9]
隋炀帝一听他们这种话,当时就火了。因为,你们从前给我的战报是怎么说的?不是天天天打胜仗,现在却是叛乱日益严重,你们现在却跟我说打不行了!
面对隋炀帝的这种斥责,这两个资深统帅当时就崩溃了。因为,这似乎证明他们从前一再是虚报战功,关键是,他们平叛的结果,就是让叛乱日益严重,他们还有什么说的?
于是,鱼俱罗以失职之罪被杀,吐万绪又惊又惧死了。[注10]
王世充从政工系转入军界,就是从接替鱼俱罗、吐万绪进攻刘元进开始的。[注11]
王世充接替鱼俱罗后,一通快如风、猛如虎的操作,直接把就把刘元进打残了、消灭了。
因为王世充是反面人物,所以史书说王世充的这些胜利时,总是强调他用了各种端不上台面的手段,更强调这种胜利了,留下很多的后遗症。
但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是,相关地区的底层叛乱被王世充消灭了;更主要的是,王世充这次优秀的表现,让隋炀帝非常欣赏他,总而言之,你的政工能力太强了,以至于把你的军事奇才给隐没了!
再后来,王世充围剿孟让,又获大胜。
孟让是一个资深的叛乱首脑,在帝国最早期的叛乱中,孟让就是榜上有名的大哥级人物;当时的孟让在山东地区发展。[注13]
炀帝三征高丽期间,孟让也是最早一批,试图南下寻找机会的大哥级人物之一。
隋炀帝即将南下江都时,孟让在江淮地区已是一个拥兵十多万的底层叛乱首脑了。但是王世充一出手,直接就把孟让打残了,于是孟让被打得全军覆灭,只率领几个小弟逃回北方。[注14]
再后来,卢明月率众号称四十万称雄江淮地区,隋炀派王世充去进攻。
卢明月也是一个资深的叛乱首脑,他最初在河北地区拥兵十多万,后来又转进到河南;再后来又转进到江淮地区。进入江淮地区时,据说拥众四十万,端是非同小可。
但是,王世充一战就把卢明月打得崩盘了。[注14]
这一通操作下来,王世充就成了军界的传奇。
看着王世充的崛起,不禁让我想起张须陀来。
这两个人是大隋帝国最著名的镇压底层叛乱的名将;但是这两个人最初都是政工干部。
张须陀参加平叛之前是齐郡丞;王世充参加平叛之前江都郡丞;无论从职务,还是地位上,他们在军界都是排不上号的。但是面对风起云涌的底层叛乱,他们很快就变成了两颗耀眼的军界新星。
说句玩笑话,有时候,真是专业干不过业余啊。
大隋帝国资深望重的军界大佬多的去了,但是最著名的平叛统帅,竟然是政工系统出身的张须陀、王世充。
但是张须陀的成就,显然不能与王世充相比。因为张须陀牛了半天,最后却是让李密一战打残了、打死了。
而王世充后来成为李密最强大的对手,关键是,最后还把如日中天的李密打残了。
最后,王世充还是李渊父子最强大的对手,几乎可以说没有之一。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从王世充赶赴中原战场说起。
大业13年7月,隋炀帝本来是计划让薛世雄充当中原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很不幸,薛世雄竟然稀里糊涂大败而亡了。
于是,大业13年9月,隋炀帝正式任命王世充为中原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到此为止,王世充算是正式闪亮登场了。
隋炀帝9月任命王世充为中原战场最高指挥官,10月底,王世充就集结大军主动进攻李密。
你别说,王世充一出手,真是不同凡响,因为在这一战中,王世充竟然把李密打得大败而逃,并让李密一系的柴孝和死于战场上。
柴孝和在李密一系官拜右长史,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职务,按我前面的话,李密一系英雄座次,柴孝和肯定可以稳进前十的。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但是,李密也不是吃素的,所以李密随后发起攻,又把王世充打败了。
这两场大战下来,王世充和李密一比一打平。
11月初,王世充再度率军主动进攻李密。
从王世充还敢再调集大军主动进攻李密,大约可以证明,王世充上次的失败,并没有多了不起,所以王世充还有能力、更有信心主动进攻李密。
但是很不幸,王世充再次让李密打得大败。
王世充虽然接连被李密打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王世充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还是让大家非常信服的。所以,大隋帝国中央政府并没有追究王世充失败的责任,相反还让他继续担任中原战场的最高指挥官。
而且从随后的历史去看,王世充绝对是一个牛逼到天上的人物。
因为在随后的历史中,王世充与李密打得棋逢对手,最后竟然把李密一战打得崩盘了。于是困扰大隋帝国多年的中原底层叛乱,就这样终结在王世充之手了。
但是很不幸,此时大隋帝国已灭亡了;所以王世充的这种胜利,未免来得太晚了。
如果在李渊没有夺取长安之时,王世充就取得这种胜利,大隋帝国似乎还有一线续命的机会。
当然了,王世充的真正辉煌并没有就此结束。
因为在随后的诸侯争霸战中,王世充显然是李渊父子最重要、最强大的对手,可以说没有之一。
而随着王世充的覆灭,也意味着大唐帝国统一天下的战争结束了。
李密称雄中原后,先是大败洛阳守军;随后先败后胜重创大隋帝国关中、洛阳两大主力联军;现在先败后胜,又重创王世充率领的各地政府联军。
一时真是称得上声威震动天下!
但是,此时,李渊已夺取长安了。
李密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无法攻下洛阳啊。
面对此情此景,多少让李密感觉有点捉急。
而在这个关键时候,李密和翟让的矛盾不断激化。于是李密夺取洛阳的时间表,又人为的被延后了。
欢迎大家关注一下节 李密火并翟让。
[注1]:年十七,从周武帝平齐,以功拜帅都督。开皇时,数有战功,累迁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
[注2]:世雄性廉谨,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帝由是嘉之。帝尝从容谓群臣曰:“我欲举好人,未知诸君识不?”群臣咸曰:“臣等何能测圣心。”帝曰:“我欲举者薛世雄。”群臣皆称善。
[注3]:大业中,累迁江都丞,兼领江都宫监。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乃雕饰池台,阴奏远方珍物,以媚于帝,由是益昵之。.....十一年,突厥围炀帝于雁门。世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炀帝闻之,以为忠,益信任之。
[注4]:十年,齐郡贼帅孟让自长白山寇掠诸郡,.....世充以兵拒之,....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遁去,斩首万余级,俘虏十余万人。炀帝以世充有将帅才略,复遣领兵讨诸小盗,所向尽平。...又击卢明月于南阳,虏获数万。后还江都,炀帝大悦,自执杯酒以赐之。
[注5]: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一千五百段。未几,沈玄懀、高智慧等作乱江南,杨素以俱罗壮勇,请与同行。每战有功,加上开府、高唐县公,拜叠州总管。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
[注6]:数从征伐,累迁大将军、少司武。高祖受禅,拜襄州总管,进封谷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寻转青州总管,颇有治名。...其后高祖潜有吞陈之志,转徐州总管,令修战具。....
[注7]:刘元进占据吴郡,自称天子,朱燮、管崇都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刘元进并任命百官,毗陵、东阳、会稽、建安的很多豪杰之士都把地方官吏抓起来响应刘元进。炀帝派遣左屯卫大将军代郡人吐万绪、光禄大夫下人鱼俱罗率兵前往讨伐刘元进。
[注8]:鱼俱罗与吐万绪一起行动,战无不胜,但是百姓响应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多得就象散了市一样。贼人溃散后又聚集在一起,声势越发浩大。
[注9]:刘元进退守建安,炀帝命令吐万绪进军讨伐,吐万绪认为士卒已经疲惫不堪,请求停止用兵,到来年春天再战,炀帝不高兴,鱼俱罗也认为盗贼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平定的,
他
[注10]:鱼俱罗因此获罪被杀,炀帝征召吐万绪到他的行在来,吐万绪忧惧郁愤,在路上就去世了。
[注11]:炀帝改派江都郡丞王世充征发淮南兵几万人讨伐刘元进。王世充率军渡江,多次与刘元进交战都取得了胜利。刘元进、朱燮在吴县兵败身亡,其余的部崐众或是投降或是溃散。
[注12]:当时盗贼到处蜂起:齐郡人王薄、孟让,北海人郭方预,清河人张金称,平原人郝孝德,河间人格谦,勃海人孙宣雅分别聚众攻城抢劫,他们多的达十余万人,少的有几万人。
[注13]:孟让从长白山抢掠各郡,他到了盱眙,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占据了都梁宫,以淮水为坚固的屏障。....王世充趁对方松懈,挥军出击,大破孟让,孟让仅带着几个骑逃走,王世充斩获首级一万余。
[注14]:卢明月转掠河南,到达淮北,拥有的部众号称四十万,自称无上王。炀帝命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讨伐卢明月,王世充在南阳与卢明月交战,大破卢明月,斩了卢明月,其余的部众都溃散了。
待续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我是一皮狼98、动感飞猪一号、英式船长、围炉煮酒话桑麻、长翅膀的小公猫、夜相当美、雁小驴1 、左道正门、大有行、zztdf、王二十一 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七节 李密火并翟让
李渊夺取长安后,并不意味着李密一定会失败。
一切就看李密夺取洛阳的速度了,如果李密能在李渊夺取长安前后,也夺取了洛阳,李密应该也是有获胜机会的。
一切是显然的,李渊夺取关中,李密夺取洛阳。那他们在争霸战的路上,目前谁更领先,实在难说的很。
是的,关中地区极具地缘优势!问题是,如果李密一举夺取洛阳,以李密当时的声势,席卷关东似乎就没有多大的悬念。如果李密实现了这个目标,就完全有资格和李渊继续相争的。
若干年后,李渊夺取关中、席卷西南、整合西北;占据山西;在河北有罗艺支持,中原大地有徐世勣为代表的李密旧部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一代战神李世民讨伐个王世充、窦建德,都被人们吹了又吹了。总而言之,这种胜利,只有李世民那种战神级的人物,谁也还能做到呢?因为一战擒双龙,一战大败两大强敌,翻开历史书,除了战神级的李世民,还能有谁呢?
问题是,如果李密当时能夺取洛阳,以当时的气势去看,席卷关东就没有什么悬念。
而李密当时席卷了关东,是一个什么概念?详细的去分析,也许比较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整体实力肯定比窦建德、王世充两个人加起来要大的多。
而此时的李渊,还没有打败西北的劲敌薛举、山西的劲敌刘武周呢!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说李渊夺取关中,就占据了夺取天下的先手呢?
但是很不幸,李密一直钝兵于洛阳城下。不要说席卷关东地区了,就是连个洛阳城都无法拿下来;甚至最后在洛阳城下,竟然被王世充打得一败涂地。
在这种背景下,李密自然不能与李渊相比了。
李密之所以会被王世充打得一败涂地,最直接原因,就是李密把翟让火并后,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
我前面说过,李密一系扩张的速度太快,而李密本人没有强大的基本盘,所以李密一系的改编速度,始终无法跟上它的扩张速度,在这种背景下,李密一系始终存在崩盘的风险。
李密一系,由几种力量构成。
第一种力量,以翟让为代表的瓦岗系构成;它是李密一系的基本盘。但是这个基本盘并不是李密的嫡系。
第二种力量,就是随着李密势力不断扩张,以及因为大隋政帝国的强大压力,不断汇聚过来的底层叛乱力量。这种力量非常强大,但是他们投降李密后,通常都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第三种力量,就是随着李密影响力越来越大,不断归在李密大旗下的隋帝国旧势力。这种力量也非常强大,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在李密的地位、影响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三种力量之间,谁应该占据主导权呢?
基于翟让等人的角度,李密一系就是以他们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就应该拥有主导权。对此,归顺李密的底层叛乱力量,通常是不敢否定的。但是,归顺李密的隋帝国旧势力,显然不会接受这种事实的。
隋帝国的旧势力,他们在体制内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通常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家族背景,更主要的是,他们显然认为自己的眼界、能力远远高于翟让为代表的草莽力量,所以他们李密一系日后的发展,就应该在他们领导下进行。
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
更主要的是,归顺在李密大旗下的各种力量,既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又拥有巨大的实力,自然不愿意轻易接受李密的彻底改编。
在这种背景下,本来已退出大哥之位的翟让,影响力忽然变得有些大了。
第一、翟让的小弟,不会甘心翟让一系丢失主导权。
第二、各种拥有独立性的首脑,都也害怕李密因为权力越来越大,而开始加大削藩力度。
第三、各种底层叛乱首脑,都也不希望体制内的力量,在李密一系拥有越来越强重要的地位。
既然如此,抬高翟让的地位,就比较符合各方的利益诉求了;因为李密、翟让双头并存的格局,会让李密一系更倾向于多头并存的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李密与翟让的矛盾,渐渐变得就难以调和了。
在一次聚会时。
李密突然发出一个暗号,早已准备好的小弟,拔刀就把翟让捅翻了;并且把翟让的弟弟,还有几个亲信也捅翻了。
在一片混乱中,徐世勣也被砍成重伤,李密出手制止,他才躲过一劫;单雄信当时吓得跪在地上求饶,也算躲过一劫。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密为什么要这样火并翟让呢?
按英雄传奇的角度,派人暗杀,不是更好吗?
其实呢,派人暗杀的后遗症更多。我一再说过,权力的本质就是站队,火并翟让并没有任何难度,地位相当的人,谁火并谁,其实也没有什么难度。关键是,火并人很容易,善后它太难了。
在半公开的场合火并翟让,其实就等于拉开了站队的序幕!
而暗杀的行为,表面上很好,其实它就是掩耳盗铃的行为。翟让是什么身份的人,你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暗杀了他,谈何容易?翟让手下的小弟,又是什么人,你让他们无法调查清事情的真相,更是谈何容易?
更主要的是,你偷偷摸摸的干这种事,更会让人感觉你底气不足,它通常只会刺激人们对你展开更大胆的行动;这就好像你与人对恃的时候,连对方的眼睛都不敢看,对方即使开始有点怕你,看到你这副怂样,也会越来越嚣张的。
关键是,你不敢大张旗鼓的拉开站队序幕,站队的时间肯定会拉得很长,会给对方更多串联的时间。
从这层意义上,李密在半公开的场合火并翟让,并没有任何错误。
所以李密火并翟让的时候,瓦岗系的众多头领都在场。剩下的事,就看大家怎么站队了。
类似的事例,历史上有很多。
最经典的就是司马懿趁曹氏兄弟出城,然后占据洛阳城与曹爽PK,再经典的就是曹髦公开率人杀向司司昭的家。
这种方法,在许多人看来,肯定都不如暗杀稳妥。
司马懿占据洛阳城与曹爽PK,在普遍人看来,那就是因为遇到了猪一样的对手,否则司马懿必输无疑。
当然了,曹髦大张旗鼓率众杀出司马昭家,在人们心目中,那更是愚蠢不可及的事。
因为怎么看,他们找个高手暗杀曹爽或司马昭,成功的概率肯定会大许多倍的。
但是迷信暗杀的人,常常忘了权力的本质就是站队。国为你的对手,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以某个人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火并这个人很简单,但是想解决这个人背后的利益集团,那可太难了。
如果把某个人解决掉了,就可以取得巨大的胜利,那哪个大哥级的人物,还敢出去和别人喝酒呢?因为,在别人家喝酒的时候,对方突然一摔杯,当时你就有可能玩完。
问题是,如果对方感觉火并了你,无法摆平你身后的利益集团,他举手之间可以杀了你,也绝不敢这样干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密为什么要放过徐世勣、单雄信、昞元真呢?
李密火并翟让后,存在一个困境,那就是应该把单雄信、徐世勣、昞元真之类的人,也火并了吗?
有人认为,应该把他们也全火并了,因为这些人是翟让的嫡系,而且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他们留下来,以后迟早是个祸害。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你李密也是火并了人家的大哥啊。
但是有的人显然认为,应该把他们留下来。因为他们是翟让一系中最有影响力的几个大哥级人物,留下他们,与他们达成共识,火并翟让的危害就会降到最低。否则,翟让一系经过一番博弈,不要说推出新的首脑火并李密了,就是掉头脱离了李密一系,李密一系也存在瓦解的可能性。
从英雄传奇的角度,李密应该把翟让一系的上层全火并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更容易接管翟让一系。
问题是,翟让相当于一个司令,下面肯定有众多军级、副军级长官。一个人能在乱世中能杀到这个位置上,哪个是省油的灯呢?因为徐世勣、单雄信、昞元真没有出局,所以他们无法显现出来,如果这几个人被火并出局,谁敢说,其它人还是无法显现出来呢?
最简单而言,桓玄火并刘牢之时,把众多北府军宿将都火并出局了,表面上看,应该没事了吧。很不幸,这只是给众多北府军新星腾出了空间。
这是李密的困境。
李密把单雄信、徐世勣、昞元真留下了,并且对他们极尽拉拢之能。
从当时的情形去看,李密就是因为这种王霸之气,成功平息了火并翟让的危机,并且成功接管了翟让一系。
从理论上,李密当时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任何错。因为李密的态度很简单,他的行为只是针对翟让一小撮人,其它人以后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李密还把他们当好兄弟看。
所以,李密以毫不设防的形式进入翟让嫡系大营,用实际行动表示,他丝毫没有猜忌翟让一系的意思。总而言之,如果我猜忌你们,绝不会这样来到这里;更主要的是,如果你们真想替翟让报仇,现在就干掉我算了!
火并翟让之后,简单的看,翟让一系等于被肢解了。
以前,翟让从理论上,还是李密的老大哥,李密在他面前,多少是低一头的。现在,徐世勣、单雄信、昞元真显然没有这种优势。
更主要的是,以前翟让是大哥,所以翟让一系就是一个整体,现在翟让一系,在军事上分为两部分了;单雄信、徐世勣两个人地位相当,虽然是铁哥们,但是翟让一系显然成为两个部分了。
更主要的是,李密让自己的铁杆嫡系王伯当和他们一块管理翟让的嫡系。
当然了,翟让一系在政治上,更不用说了,因为随着众多体制内的大哥进入李密一系,行政一系更多是体制内过来大哥占据;翟让的嫡系只有昞元真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
这样一来,翟让一系的影响力变得更低了。
总的来说,表面上看,李密就是成功消除了火并翟让一系的弊端,并且成功接管了翟让一系。
如果李密发展的比较顺利,也许由此留下的了隐患,就永远不会显现出来。但是很不幸,李密一系后来,发展的并不顺利。因为隋炀帝那就是玩了命的,要争夺洛阳控制权。这样一来,李密看着好像已到手的洛阳城,就是无法夺到手里。
基于单雄信、徐世勣、昞元真的角度,看到李密火并翟让,应该怎么选择呢?
他们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上策:那就是李密敢火并自己大哥,他们回到自己大营后,就联合翟让旧部,给翟让报仇;至少也是和李密公开决裂。
下策,那就是既然自己大哥死了,而且李密对自己也不错,那以后就跟着李密混吧。
中策;那就是忍辱负重,慢慢等待机会,找李密报这一箭之仇的。
在当时,李密事业正如日中天,而且李密对翟让旧部也极尽拉拢之能,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这件事之后,单雄信、徐世勣、昞元真的地位也上升了。所以,他们选择了下策,那就是与李密合作。
这种选择,简单的看,对大家都有好处。
因为这意味着李密一系的组织性加强了,而这种结果,会让李密一系有机会走出目前的困境。
而李密一系走出目前的困境,李密一系才有机会不断壮大,最后夺取天下;而李密一系夺取了天下,就意味着大家都修成正果了。
但是,往深了分析。
李密现在就是一副如虎如狼,不惜用火并的方式解决内部异己者的样子,等李密走出这种困境后,谁不服李密,肯定更没有好果子吃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李密火并翟让后,暂时加强了瓦岗系的组织结构。但它显然留下了太多的后遗症。在关键时候,它会突然如定时炸弹一样,让李密看似强大、完整的组织,突然发生不可估量的打击。
现在,李渊已夺取长安了,正在加快整合西部地区的速度。
在李密火并翟让的时间段内,李渊让李孝恭南下平定西南;让李世民 定甘肃、河西。
但是李密似乎也没有太明显的落后李渊。
因为火并翟让之后的李密,气势更加强大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隋帝国高级军政长官,前来投降李密;山东、河北的底层叛乱首脑,也都纷纷表示要挂起李密的大旗。[注1]
但是很不幸,在这个关键时候,炀帝突然被人火并了。简单的看,炀帝被火并,这对李密有利啊。
但是,它直接让李密夺取洛阳的时间表再次推后,更让王世充得到喘息。
长安失守后。大炀帝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放弃江南。
基于隋炀帝的角度,是绝不可能放弃江南的。因为现在的隋帝炀帝,如果把江南舍弃了,好像就是在江湖上裸奔了。
但是,基于禁卫军普遍将士的角度,现在都成这副德性,你怎么还想着占据江南呢?你怎么不继续想着征高丽啊。
总而言之,关中才是我们的家!
我们现在放弃江南,马上就可以最精锐的禁卫军都调到中原战场。只要我们这样做,一举击败李密自然不在话下,击败李密后,我们趁势西进,击败李渊也没有什么难度啊。更主要的是,就算不能击败李渊,与李渊合作也不错啊。
这种计划,基于炀帝的角度,显然是不可以想象的。但是,基于炀帝一块南下的将士角度,它绝对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炀帝被宇文化及火并了。
然后,宇文化及率领帝国最精锐的禁卫军大举进入中原战场,总而言之,破釜沉舟做最后一搏,不信整不死李密。
这样一折腾,李密当时都有一种要玩完的感觉。因为单独对付个王世充,也不敢说能解决掉,现在还得和宇文化及打仗,这叫啥事啊?要知道,宇文化及是率领着大隋帝国最精锐的禁卫北上。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隋炀帝之死
[注1]:将作大匠宇文恺子儒童、河南留守职方郎柳续、河阳都尉独孤武都、河内郡丞柳燮皆降。于是海岱、江淮间争响附,窦建德、硃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悉上表劝进,府官属亦请之。密曰:“东都未平,且勿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