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英式船长、大有行、夜相当美 、RorschachS 、大众暖男、左道正门、围炉煮酒话桑麻、luxiaojia2005、ty_郑鹤271828 、雁小驴1、顺其自然过日子、碧水风吟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章 隋帝国的建立
第一节 隋文帝坚登场
杨坚15岁时,拥有的头衔是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成纪县公。
杨坚15岁时拥有的这几个头衔,那可是非同小可的,因为保守的折算它,也是省军级了,而且还是皇帝的近臣。
幸好,这是贵族时代,而且杨坚还是标准的勋贵子弟,否则,一个15岁的少年就身居如此高位,谁也会觉得是咄咄怪事。
幸好,西魏北周始终处于上升期,否则以空对空的说,一个政治集团执行这种二代有理的人事制度,就是脑残的表现,而且注定要走向没落的。
当然了,杨坚并没有如李世民那样被神话,否则,谁也会觉得,这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否则,一个15岁的少年,怎么会拥有这样大的权力呢?
杨坚16岁时,娶了独孤信之女为妻。
独孤信可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他是西魏七大军事贵族之一,地位一直和宇文泰(西魏执政官、北周奠基人)可以相提并论。
这种婚姻的结合,意味着杨坚的江湖地位更高了。因为从此以后,他 不但是杨忠之子、更是独孤信之婿。
杨坚婚后不久,独孤信就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逼得自杀了。
简单的看,这对杨坚父子是一件坏事;但是深入分析,这对杨坚父子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能以自杀了事。通常也算是平稳着陆了。因为这意味着他的亲朋故旧都不会受牵连;更意味着他的基本盘还能得到保留。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独孤信死后,他的军事政治资源,被谁接管了?从情理上,应该是被杨坚父子接管了。
杨坚父子继承独孤信的主要政治遗产,也是名正言顺的。首先,杨坚的父亲是独孤信的嫡系。其次,杨坚是独孤信的女婿。
因为类似的原因,独孤信死后,杨坚父子的江湖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相反是一个劲儿的上升了。
独孤信死后两年,杨坚的父亲就升任为柱国大将军;一年后进位随国公;三年后又升为大司空。到此为止,杨坚之父的地位,已与从前开国的七大军事贵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与此几乎同步,杨坚17岁时,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19岁时,又被封为大将军。
杨坚父子地位这种迅速上升的背景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杨坚父亲的能力、军功上找原因。但是在一个贵族社会中,这种解释其实是不够的。
杨氏家族地位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独孤家族的资本注入。因为类似的原因,独孤皇后的江湖地位,是谁也不能低估的。
独孤皇后的江湖地位有多高呢?隋文帝上朝,独孤皇后虽然不垂帘听政,但也总是陪隋文帝上朝,并且让人讲朝堂上发生的事,如果有什么不对,就提出建议。
关键是,在后宫,独孤皇后不许杨坚接触别的女人;杨坚有一次宠幸一个美女,杨坚上朝的时候,直接就被独孤皇后杀了。杨坚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抓狂了,因为我是皇帝,睡个喜欢的女人,就是这种结果?于是,骑着马一路狂奔,手下亲信跟着身后劝了半天,总算劝得隋文帝心情平复了下来。
如果没有让大量的资本注入杨氏家族,独孤皇后显然不敢如此张狂。用私人感情,很难解释隋文帝与孤独皇后的的这种关系。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皇后敢这样干涉朝政、干涉皇帝私生活,肯定是不想混了。因为从大道理上说,独孤皇后就不占理啊!
杨坚27岁时,父亲杨忠死了,杨坚袭爵隋国公。
那一年,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32岁。李昞的头衔是唐国公、柱国大将军。
此时,李氏家族与杨氏家族的地位,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为杨坚是隋国公;李昞是唐国公;杨坚是独孤信的女婿;李昞也是孤独信的女婿。
从某种意义上,李氏家族还要领先一些。因为杨坚只是大将军,而李昞已是柱国大将军了。
但是4年后,36岁的李昞死了,那一年,李渊只有6岁。而新的一代唐国公,就是年仅6岁的李渊!
这个变故,让李氏家族随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杨氏家族了。因为杨氏家族的掌门人杨坚33岁,实在称得上年富力强;李氏家族的掌门人李渊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幼儿;这种差距,几乎是难以弥补的。等杨氏家族站在时代舞台正中央时,李氏家族已沦为一个没落的、老牌贵族了。
杨氏家族后来可以继续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宇文护执政的时代,杨坚一直受到宇文护的排挤。
这种事实,简单的去看实在是一个坏事。问题是,当周武帝击杀宇文护后,谁也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周武帝清理宇文护亲政后,就让太子宇文贇与杨坚13岁的女儿订婚。这让杨氏家族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了。
而杨氏家族的幸运,并不只这些。因为杨坚37岁时,周武帝就死了。
周武帝死后,太子宇文贇上位。
这样一来,杨坚成为皇后的父亲,地位更非同小可了。
而杨氏家族的幸运,并不是只有这些。因为周宣帝上台后,就把宇文宪、宇文孝伯清理出局了。这两个被清理出局后,杨坚在北周帝国的实际地位,大约已排在人臣的第一位了。
而杨氏家族的幸运,还不只这些。因为两年后,成为周宣帝的宇文赟也死了。于是六岁的小皇帝面对张牙舞爪的杨坚,只能乖乖领着盒饭上路了。
因为杨坚是在此基础上篡权的,而且隋朝开国时间比较久,所以造神运动没有充分展开,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中国历史学者笔下,隋文帝杨坚的历史地位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自古得国之易,没有比杨坚来得容易了。因为简单的看,杨坚就是依靠父亲的成就,加上娶了一个好媳妇(孤独信之女),又有一个好女婿(周宣帝),关键是周武帝、周宣帝都早早死了,宇文宪也被清理出局了,所以他就拥有了篡位的资本。
而统一天下呢?说白了,也就是临门踢了一脚。因为西魏时代,宇文泰夺取蜀地;北周时代,周武帝夺取关东地区;周宣帝又夺取了淮南;杨坚上位后,以天下之力,夺取一个蜷缩东南一角的陈朝,怎么看,也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的水平。
但是有一个西方人在写这段历史,因为他对整个时代背景,大约并不是太清楚;关键是,还是以英雄史观写这历史;所以难免会把杨坚写得非常神奇,因为几百年的大分裂,就是在杨坚手上结束了,你说杨坚多神奇啊!
更主要的是,这部书非常畅销,所以杨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度高大上的可以把汉武唐宗踩在脚下了。
总的来说,我们对一段历史理解的越充分,越容易倾向于接受唯物史观;当我们对一段历史了解的越少,越容易倾向于接受英雄史观。
当我们对一段历史的非常少时,通常就是记住几个英雄故事的段子,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感觉历史就是几个英雄人物灵光一闪的产物。
当我们对一段历史了解的越来越多时,自然就会发现,任何一段历史,都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人历经十几年、几十年时间造就的。单就一个人的作用,它是非常渺小的。
因为不要那些极为普通的小人物了,就是省军级、副国级、国级的大佬,也是一坐一大排!
虽然说,翻开历史书,这些省军级、副国级、国级的大佬通常只是字缝中存在的一个个符号;甚至在当时中央政府开大会时,这些人大多也是如同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着。
事实上,不要说媒介落后的古代了,就是媒介空前发达的现代,你把最近两届中央委员的名单罗列出来,人们对着他们的名字,恐怕和看到张三、李四没有区别,因为他们的名字,恐怕大都听也没有听说过。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你把最近几届的常委名单罗列出来,对大部分人而言,许多曾常委席中就坐的大佬,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因为说实话,他们中许多人的名字,大家那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但是,谁敢说这些人的打酱油的?事实上,这些人随便拉出一个来,也都称得上举足轻重。如果一个人坐在首席的位置上,认为自己可以无视他们的意愿,也真把自己想得太神奇了!
我朝开国之际,名列十大帅、十大将的人,都有着近乎传奇的经历,都是时代最顶级的军界大佬。
问题是,你到大学历史系随便找100个大学生,能把这十大帅、十大将名字数齐的人,恐怕不会超过3个,甚至一个也不会有。
这些人,在当时也许称得上叱咤风云,也许称得上一言一行可以决定大局。但是写在历史书上,大多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
当然了,与十大帅、十大将地位相当的行政、经济主管是如此的。至于上将、中将级别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翻开古代的历史,那些国级、副国级、省军级的大佬,常常都是打酱油的存在。因为历史的聚光灯只会打在少数几个主角的身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历史只是几个英雄人物可以决定的,其它的人,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随便拉一个初中生穿越回古代,都能如何如之何,因为古代人大都是打酱油的、而且还没有头脑。
问题是,一个在乱世之中,可以混成省军级、副国级、国级的大佬,哪个是吃素的?不要说普通人了,就是皇帝敢无视他们的意愿,也会随时陷入危机之中的。
顺风顺水之际,杨坚没有任何过人的表现,就莫名其妙的爬上了时代的顶峰,更顺势一脚,让整个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杨坚之前的三四百年,整个中国历史就是分裂、战乱为主色调。从此以后的三四百年,虽然依然存在这种色调,但是谁也感觉,中国历史的主色调,已变成了统一、稳定。
作为英雄史观,面对这种巨变,常常是习惯性的从杨坚的思想、道德、能力上寻找答案。
但是这种寻找是徒劳的,因为大隋帝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造神运动无法深入开展,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感觉这种历史的巨变,实在不是杨坚神功无敌的结果。
这就好像,陈胜振臂一呼,率领九百人,就让强秦砖崩瓦解。如果陈胜成了太祖武皇帝,而且后代子孙争点气,那陈胜写在历史书上,肯定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问题是,陈胜很快失败了,谁也知道,这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的结果。并不是因为陈胜神功无敌的结果。
待续
复深深思考:
唯物史观:没有成吉思汗,照样有李吉思汗统一蒙古,金朝必定灭亡、南宋必定灭亡。
唯心史观:没有成吉思汗,蒙古难以统一,南宋、大金将喘息很久,东西亚广大人民将免于蒙古铁骑,人类历史将巨大改变。
=========================
长城以北对文明世界的冲击,是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北方寒冷干旱地方得到进一步开发,所以他们对传统农耕地区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类似的原因,契丹人衰落了,有女真人补充;女真人衰落了,有蒙人补充;蒙人衰落了,有满人补充。他们对传统农耕文明地区的冲击,那是一浪更比一浪强。
如果蒙古的事业,终止于成吉思汗,蒙古对世界的历史影响,真心说没有多大。
蒙古影响世界,是因为成吉思汗死后,有赤术、蒙哥;还有旭兀烈、忽必烈。
面对这种事实,我们总不能说,这是因为上天眷恋长城以北地区,所以才会强悍民族、英雄人物一代接一代。
唯物史观只是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某个阶段,长城以北渐渐强大,军事上会明显强于传统农耕文明地区。
这就好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到某个阶段,中国的东南地区经济会遥遥领先于传统的文明地区,这并不是因为东南地区代代出英贤,而是客观环境变了。
这就好像,黄河流域的文明,遥遥领先长城以北、长江以南上千年,绝不是因为黄河流域当时代代出英贤,而是时也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