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垄断企业价格 –价格机理分析
  
  A、物价与收入 – 物贱人贵 还是 物贵人贱
  从经济的角度,“物贱人贵”和“物贵人贱”是不同社会的关键区别。 大致上,个人主导的社会倾向于“物贱人贵”,国家主导的社会倾向于“物贵人贱”。
  
  价格是社会经济机制的核心。 随着金本位逐渐被纸币这样的信用货币所取代,每个国家都会印制自己的纸币。 这时候,货币差异就成为不同国家的关键差异,而货币作为经济的主要交换媒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系统的关键标准。 从宏观经济角度,价格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核心。 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运转,都需要依靠价格机制来完成。 而货币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对整个社会的资源进行配置。 一般人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对外界不了解,所以难以理解什么叫做资源配置。 但是,如果对不同国家中的价格进行对比,资源配置就变得非常清楚。 比如说,在2011年10月,按照官方汇率,1美元=6.35人民币 。 而在美国物价较为便宜的地区,一个超市收银员的小时收入是8.5美元(基本上是美国的法定最低工资,一天8小时为68美元,一个月22天为1500美元左右)、超市一磅牛腩肉为2.5美元(合一斤2.8美元)、一辆本田雅阁2.4的价格是20,000美元,而一次男士最简单理发的费用是20美元;中国北京一个超市收银员的月收入是1500元人民币,超市一斤牛腩肉为25元人民币、一辆本田雅阁2.4的价格是200,000元人民币,而一次男士最简单理发的费用是15元。 通过这样的价格可以看出,与美国最低工资相比,美国的产品价格很低,而人工服务费较高;同时,与中国超市收银员工资相比,中国产品价格很高,而人工服务费与工资类似。 当然,这还不考虑产品的质量问题。 如果把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和本土雅阁汽车拿到美国市场,经过美国相关质量监督部门的检验,可能就会禁止产品销售,直接扔进垃圾堆,防止危害美国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是“物贱人贵”,劳动者收入较高,东西相对工资很便宜,而且产品品质有保障,保护消费者生命和财产的基本安全。 同时,中国则是“物贵人贱”:劳动者收入低,产品不仅相对工资贵,甚至按照汇率已经超过 美国,开始追赶日本,而且中国销售的产品品质根本没有保障,只要不立刻吃出毛病就没人管。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物贱人贵”和中国“物贵人贱”的经济差异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美国生活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两个词曾经反映出中国社会的经济方向。 这两个词中:一个叫做“美国梦”,另一个是“中国特色”。 在“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梦”曾经成为无数人熟知的词汇。而且,2009年之后,中国的GDP超过日本GDP,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时候,很多人开始认为,中国在未来20年、10年、甚至5年,将在GDP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在1958年的“三年超英、五年赶美”重出江湖。 不论从官方到民间,“美国梦”对中国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美国梦”反映出人们对于美国富裕发达、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随着美国商业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渗透,中国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美国品牌的产品。 在1990年代,人们逐渐普及像宝洁等高价日化用品、可口可乐等高价饮料、肯德基麦当劳等高价快餐。 到后来,人们开始追求房子、车子、旅游、户外运动等“美式”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梦”已经深入渗透到中国城市居民的思想中。而且,官方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报道,说外国某某专家认为,在202x年、甚至201x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 不过,随着“美国梦”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特色”(或者说“中国国情”)在媒体语言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声音。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 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人跟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和种族不一样,要走自己的道路。那么,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到底是什么呢? 随着“中国特色”日益深入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人们逐渐发现,中国人真的跟世界上的人不一样。 在gdp高速发展、物价猛涨的情况下,中国的个人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人以“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辛苦,拿着“非洲穷国”的收入、支持国家GDP的“美国梦”。 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支付着“日本或者欧洲式”的价格,消费着“美国梦”的产品、但是“中国特色”的山寨质量。 中国人的收入占整个经济的份额越来越低,而通货膨胀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消费的产品越来越垃圾。
  
  从个人经济角度,“美国梦”和“中国特色”从根本上就是相反的方向。 随着“中国特色”日益深入中国经济的每个细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现,在中国就是“中国特色”,追求“美国梦”就是“纸上谈兵”、“缘木求鱼”。 “美国梦”里有大房子、大汽车,那么中国人也想追求大房子、大汽车。 但是,美国超市的牛肉不到3美元,中国超市的牛肉25元人民币以上;美国100万美元是二线城市的豪宅,大house,中国是100万人民币是二线城市的“鸽子笼”;美国宝马x5的价格是6万美元,中国相应档次宝马x5的价格是120万人民币。 而“美国梦”里高消费的基础,那就是高收入。美国人能够买大house、平均一个家庭将近2辆汽车、孩子打工就能买各种名牌产品、还到处旅游,都因为美国人的收入高。 而且,美国的消费产品价格低,各种品牌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很低的水平。 美国人的收入高、产品价格低,就形成了所谓的“物贱人贵”。 “美国梦”建立在“人贵”和“物贱”上,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人贵”,而且“物贵”,那是日本和欧洲,社会机会较少、“白手起家”发财致富的也较少。 如果没有人们的高收入,即使物价低,结果也是东南亚或者非洲等低收入国家。 2003年之后,很多美国人在收入降低的情况下,为了维持高消费,开始大量贷款买房买车。 随着通货膨胀加剧,也就是“物贵”之后,加上美联储提高贷款利率,导致了“次贷危机”。 而“中国特色”则最终表现为,中国人收入处于非洲水平,而消费产品价格已经超过美国,追赶日本欧洲的价格。 而这样的价格还是在不仔细对比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比。 中国饲养着大量的“瘦肉精”猪肉和垃圾牛、垃圾羊,而这些产品价格已经比美国正常饲养的猪牛羊肉价格更高。 另外,达芬奇家具、公海上灌装的拉菲红酒,都是以远远超过欧洲产品的价格,销售着中国式的“山寨”产品。随着“中国特色”的逐步深入,通胀速度加快、民众收入停止,中国民众开始陷入大面积的困境。 尤其是面对毒奶粉、地沟油、高价房、高价汽油、高价肉、高价上学、高价看病等等一系列质次价高的产品,即使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也开始哀叹,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物贱人贵”,而中国人则是“物贵人贱”?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过去20多年中,从开始“物贱人贱”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模式,快速转向“物贵人贱”的“中国特色”模式。 “物贱人贱”的时候,虽然人们收入较低,但是蔬菜、肉、上学、医院、住房、煤水电气等等价格都很便宜,人们生活得还可以;而到了“物贵人贱”的时候,人们收入没增加多少,但是日用品价格翻了很多倍,一个人上大学、得病、或者买房,就能让全家人倾家荡产。 那么,这个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垄断的对应词是竞争。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假设的命题叫做“自由竞争”。 从经济学的角度,垄断是恶的,而自由竞争是好的。 因为,从推理来说,自由竞争压低物价,形成“物贱人贵”的情形;而垄断则导致“物贵人贱”。 马克思对垄断进行了大量论述,认为资本主义最初是自由竞争,然后自然逐渐走向垄断。 因为在竞争过程中,有的竞争者开始胜出,导致生产资料逐渐集中,随着规模经济优势逐渐明显,形成“大鱼吃小鱼”的垄断。 而且,在逐渐垄断的过程中,生产资料(机器设备等)和生产者(工人)越来越分离。 另外,邓宁格有一句名言(经常被误为马克思名言):“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大胆。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也就是说,资本家都是毫无良知,只是想方设法榨取利润。 而且,马克思以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童工等民众极端悲惨的例子,说明了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而表现出来的冷酷。 所以,随着资本家拥有越来越大的资本,就要通过垄断榨取更大的利润。 而且,随着垄断的深入,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也就逐渐进入帝国主义。 列宁则进一步阐述,帝国主义的垄断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所以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 根据马克思到列宁等人的理论推导,资本主义最终要走向垄断,而垄断的结果就是“物贵人贱”。 因为,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阶层就成为食利阶层,依靠垄断带来的高物价(物贵),以及剥削劳动者(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利,过上奢侈的生活。 而工人的剩余价值被剥削之后,就变得一无所有,也就是没有个人财产。而工人在工作后,仅能够维持贫困的生活(人贱)。而共/产主/义(communism)要打破资本家的剥削,保护劳动者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所以,communism就要代替帝国主义,实现communism这种更高级、更完美的社会形式。 通过公有制的communism代替帝国主义的垄断,让无产阶级劳动者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无产阶级”要团结起来,失去的是枷锁,而得到整个世界。而这样的口号,就成为communism的核心思想。
  
  不过,资本主义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方向发展。 根据马克思的推理,communism将从英国等资本主义最先进的国家开始,因为这些国家首先达到垄断资本主义。 所以,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将空前壮大,无产阶级的生活也将极端贫困。 但是,在马克思写作的同时,却发现一个让他非常担忧的事实。 英国资本家似乎并没有“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反而是不断提高工人工资。不少技术好的熟练工人依靠工资收入开始买房、养家、送孩子上学,过上了富裕生活。 这个英国“工人贵族”阶层(也就是后来常说的“中产阶级”)开始出现,基本上推翻了马克思的推导和预言。虽然这个阶层在当时并不算普遍,但是让更多的工人看到希望,觉得随着自己的经验和技能的提高,也能够进入这个阶层。 马克思迫切希望工人日益穷困,以实现他设计的communism。 所以,他担心“工人贵族”阶层的发展和壮大,腐蚀“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图,让他的communism设想落空。 另外,马克思积极支持的“巴黎公社”也在很短时间内被剿灭,让马克思更加悲观、愤怒。 因为,不论英国的“工人贵族”还是法国“巴黎公社”,都说明马克思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实际上已经破产。 在苏联建立后,即使苏联花费巨资在西方宣传communism,展示communism有多么完美,而且苏联还花费巨资支持西方的工人运动,号召工人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以建立communism。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数工人开始普遍分享到资本主义带来的福利,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都在靠着自己的技术,过着越来越好的日子。 相当一部分熟练工人已经不是“无产阶级”,而是新出现的“中产阶级”。 所以,多少工人对“革.命”的宣传并不感兴趣,主要采取和平罢工的方式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不上班干活,然后派其中一些工人堵在工厂门口,就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福利。 在这样能够轻松获得利益的情况下,谁愿意去干那些流血的暴行? 而且,整个社会都是有信仰的,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就去杀人,只有最卑劣的人们才能想出来。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暴.力革.命”这种野蛮的方式,在相对文明发达的西欧,更缺乏市场。 因为,西欧的人们都看到了,法国大革.命引发的一系列战乱,给整个欧洲经济、尤其是社会文化造成的灾难后果。所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文明、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也不会轻易进行“革.命”。 也就是说,在基督教的社会背景下,不论资本家和工人们,都通过有限冲突,逐渐达到利益平衡。 所以,马克思天天坐在阴暗的小屋里,梦想着通过“革.命”在肉体上消灭“剥削阶级”,然后实现communism ,结果他的设想落空了。
  
  没想到,communism在贫穷落后国家扎了根。 虽然马克思的设想是,他的想法应该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指导西欧的社会走向新的“巅峰”。 但马克思没有想到的是,西欧社会虽然重视他的言论,但是在经济竞争的过程中,他的理论被证明从根本上是错误的。因为,他生长于当时欧洲经济相对野蛮落后的德国,而且他只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还不了解资本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就拿自己在德国经验,心理映射到西欧的工人处境和工人的反抗上,于是形成了他的资本主义和communism理论。当然,在当时劳资矛盾冲突较为明显的背景下,他的理论也受到了重视,引发西欧底层缺乏知识技术的“无产阶级”的一些共鸣。 但是,即使底层“无产阶级”虽然赞同他对于资本家的批判,也不认同他所说的“暴.力革.命”的手段。 因为,资本家也是在市场中竞争实现的,竞争失败的资本家也成了穷人。而且,资本家与工人进行的是自愿交易,工人到资本家工厂干活是自愿的,是双方本着互利的原则,共同达成的合作意向。 如果工人对自己的利益不满,可以直接离开,或者采取消极怠工、停工、甚至封堵工厂、损害机器的方式,来造成资本家的利益损失。 通过损害机器来损害资本家利益,虽然行为上不合理合法,仍然处于人们觉得正常的范围内。 但是,如果因为资本家赚钱多、工人赚钱少,然后就号召工人联合起来,从肉体上消灭资本家,那就是没有人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建立的communism设想,本身就是毫无人性的反人类想法。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从野蛮走向文明。 而文明的标志就是更加人性、相对更加能够容忍与自己利益对立的人。什么是相对文明? 就是当别人侵犯了他们利益的时候、或者反对他们信仰、或者阻碍了他们不当利益、甚至和他们的信仰不一致,文明的的反应是通过就事论事态度,以相对平和、理性的方式,解决具体问题。 在美国著名小说《教父》中,就有一句经典名言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是生意、就事论事)。 可以说,就连美国的黑社会都要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暴力行为,不要意气用事,不要随意让事态升级,否则可能意味着对自己的灾难性打击。这就是文化的意义,文明社会并不是没有经历过野蛮和暴力,而是经历过野蛮暴力后,知道该如何很好地控制约束自己。 同时,野蛮、无人性、反人类的人们,在碰到利益、信仰冲突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反思自己,而是要喊打喊杀,总想着从肉体上消灭别人。而一个社会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这种以暴力主导的野蛮、无人性、反人类的思维。 当然,虽然这些地区因为自己的野蛮而落后,但是人们也希望过上文明发达社会那样的生活。这时候,马克思的理论出现了! 马克思通过长篇巨著说明了,通过暴力、反人性的手段,也可以超越这些文明发达的社会,然后建立“人间天堂”。 于是,马克思的理论开始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得到实践。
  
  总的来说,从欧洲向东,各主要国家就越表现得贫穷落后。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以很小的流血代价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进行了“大革.命”,国家开始进入长期混乱状态。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到俄国沙皇治下的农奴制度,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主义,体现出更明显野蛮落后的社会特征。而且,东部的沙俄比普鲁士更落后、暴力思维更显著。所以,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在德国和平上台,然后开动战争机器向外扩张。 而到了俄国,虽然农奴制通过“赎买”的方式被废除,但是整个国家野蛮落后的状态没有改变。 另外,俄国本身仍然是农奴色彩浓厚的农业国,基本上没有资本主义和工人阶级。 而communism就在这样的地方实现了“暴.力.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向communism的“进步”。 然后,在苏俄的金钱推广下,communists通过苏联扶持孙中山进入了中国。 当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的时候,communists在后方号召“无产阶级”(也就是农村地痞等)“一起睡地主家的小妾”,也就是著名的“共.产.共.妻”。 Communism的意思就是,什么财产都是公有的,女人也是公有的。当然,睡地主家小妾的方式,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凭借自己的党票,可以睡十个女人的形式有所区别,但是思想上是一致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共.产”,对地主进行“打土豪、分田地”。 当时,北伐军将士基本上都是地主和乡绅出身,自己在前方为了国家打仗,而后方自己家却被communism了。 这就跟2010年,有的保钓人士为了国家领土,赤手空拳去钓鱼岛和日本人争夺,回家却发现自己家被强拆了一样。 在抗战过程中,communist中国的力量得到空前壮大。 这时候,communist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战略思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以愚昧野蛮落后代替开化文明先进。而且,中国的communism也实现了“升级”,宣传口号从睡地主家的小妾“升级”到去城市睡女学生。 所以,communism的主要基础是农民,或者说主要是从农村出来的无业流氓无产者,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 而流氓无产者和劳动无产者之间,就形成了关键的差异。 劳动无产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积累,逐渐赚更多的钱、成为“中产阶级”,或者自己开企业成为资本家、甚至大资本家。 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上半期,美国“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们基本上都是走的这个道路。 而流氓无产者既没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不愿意去劳动赚钱,所以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暴.力.革.命这种反人类的手段,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当然,communism在中国工业发达、民族资本蓬勃发展的上海等地,也开展过“无产阶级”活动。 但是,当时在纱厂、机器厂等“无产阶级”集中的地方,技术较好的熟练工人一个月能够赚数十块大洋。 这样的收入,对于大量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工人来说,属于巨大的诱惑。 因为,农村的小地主或者富农,考虑到自己经营的风险,有的年景好、有的年景亏,一年都不容易平均赚到几百块大洋。而这些熟练工人还不需要土地等生产资料,就凭自己的技术就能得到稳定的收入,这种感觉比当小地主感觉并不差。 而且在1920年代,中国的民族产业资本和日本等东洋货竞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有理由相信,跟着这些产业资本家一起工作的工人们,看着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开始打败东洋货,自己也会有很强的自豪感。 1938年,兼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的民生船务公司老板卢作孚,组建以民生公司为主的运输船队,进行了“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 这种由私营资本肩负关键的国家战略任务,极大支持国家抵御外敌的情况,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个过程中,民生船务公司的员工们面对日本军机的轮番轰炸和扫射,冒死抢救重要的人员和战略物资。 可以说,没有卢作孚和工人们在平时积累的深厚感情,即使卢作孚制定的撤退计划再高明,工人们也不会尽心执行。所以,不论从工人私利出发,还是从民族角度出发,中国的民族产业工人都跟资本家感情深厚。 而只有这种深厚的感情,也才能支持中国的民族产业资本得到迅猛发展。而communism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展开活动,宣扬资本家的冷酷无情,要求“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 更重要的是,要求工人们通过“革.命”来消灭资本家、消灭资本主义。 可以说,对于在外资工厂打工的工人来说,这样的话语还有一些吸引力。 但是,到了民族资本的企业中,工人们和资本家与管理层形成了紧密合作的关系,怎么会听这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理论。 所以,communism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中,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而只是能够忽悠一些脑子空白的学生。 最后,communism无法在城市中立足,只能转战最贫穷落后的地区,然后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而communism的建立和发展,说明了马克思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与真正的资本主义不相干。 实现马克思communism的国家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国家,而是贫穷野蛮的国家、或者贫穷野蛮地区。 也就是说,communism符合流氓无产者的口味,也成为流氓无产者主要理论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communism国家开始变成马克思列宁等人描述的状况。 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美国和西欧与communist苏联和东欧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不仅在军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方面。 在最初,Communist国家充满信心地宣称,美帝国主义和其附庸将很快被communism代替。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走向垄断后,物价高涨加上民众收入停滞或者下降,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贵人贱”。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民生活就要日渐贫困,同时资本主义日渐奢侈,无产阶级就要消灭资产阶级,美国和西欧也要走向社会主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欧的民众发现,美国和西欧在过着越来越好的日子。同时,东欧的民众在面对越来越高昂的物价,以及缓慢增长的工资,也就是自己过上了日益“物贵人贱”的生活。 而且,随着柏林墙建立起来、苏联铁幕降下,本来是一体的欧洲被分为两个部分,东西欧之间的民众再也无法相互往来。 东欧民众如果抱怨自己的生活,就可能被秘密警察解决掉。 而如果想去西欧过上好日子,也不可能了。到了1980年代末期,苏联东欧与西欧北美的差距越来越显著,尤其是与西德直接接壤的东德,感受更是切肤之痛。 所以,东德越来越多的人要翻越柏林墙,逃到西德去。 1989年,东德建立的柏林墙倒塌后,东德人如潮水般涌入西德。 到1990年10月,在communist东德迅速垮塌后,两德重新统一。 两德统一后,发现自己已经浪费40多年,明显落后于西欧的东欧,也快速导向西欧。 这意味着,一直依靠从东欧记账借物资而存活的苏联,再也从东欧诸国借不到东西了。 于是,只会生产军工装备和“傻大黑粗”劣质工业品的苏联,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生活物资来源。因为苏联自身的粮食生产不够,轻工业品生产能力很差,所以粮食和轻工业品供不应求。意思是,卖面包的货架上经常空空如也。 如果碰到有面包卖的时候,人们会马上排起长长的队,等待购买面包。 很多苏联人形成一个习惯,看到排着大长队的时候,不管卖什么,先排上再说。 而人们排队等待的时间,也需要计入物品的购买成本,让“物贵人贱”显得更加戏剧化。同时,苏联被迫应对物资短缺,只能采取印刷更多钞票的方式。 结果,在物资短缺和印刷钞票的共同作呕能够像,苏联通胀从1990年开始显著恶化,到1991年剧增到将近150%。这意味着,苏联“物贵人贱”到了民众难以承受的状况,人们就连买个面包就变得很困难。 在绝大多数人难以生存的情况下,任何人的任何主义都没用了,包括苏军都已经完全涣散了。 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下,苏联似乎在突然间就解体了,一个曾经控制世界上最广阔范围的国家成为历史。
  
  需要说明的是,苏联和东欧communist国家结束的原因并不一样。 东欧之所以被改造成communist国家,主要在于苏联的武装占领,而不是本国人民的选择。 在文化上,东欧处于较为文明的状态;经济上,东欧已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二战之前,东欧的小国捷克属于世界十大工业国,其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在欧洲居第二位(第一位是德国),甚至超过了苏联、英国、法国,其制造业能力是意大利的三倍(不算造船业)。 而且,捷克的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分布比较均衡,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在这些经济发达的东欧国家,整个社会文化反对马克思所设计的communism模式,人们尤其是暴.力.革.命建立communism的模式。 即使苏联依靠武力复制起来东欧的这些communist国家,但是民众并不甘心就范,甚至被扶持的人都要有自己的行动。 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波兰的内部局势变化,以及南斯拉夫的铁托借助西方力量,实际上脱离苏联的控制,都是整个社会对于communism的反对。以波兰为例,在波兰的communism模式之下,民众经历了数次因为经济决策错误,导致了债务缠身、物价飞涨、工资冻结、货币贬值的状况。对于东欧民众来说,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都希望实施市场经济。更重要的是,东欧各个更加靠近西欧发达国家,感受到自己“物贵人贱”的切肤之痛。 因为,二战前西欧和东欧的整体差距较小、有的水平相当。 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东欧已经和西欧表现出巨大的差距。 所以,即使经历过了数次被苏联打压,以波兰工会为代表的民众团体,仍然以和平的方式争取着自己的空间。 尤其在美国“星球大战”、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压力下,苏联多方难顾,于是戈尔巴乔夫开始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而东欧立刻疏远苏联,投向资本主义。 在柏林墙倒塌后,即使是苏联最严格控制的东德,迅速变成无法收拾的溃败。 而东德的状况迅速蔓延到其它的东欧国家,民众开始了全方位的行动。 这时候,不论苏联有多少军队驻扎都没有意义了,因为军队能够控制住人们反抗,但是无法解决人们放弃工作、等着国家来供应自己衣食住行。
  
  “物贵人贱”是有级别的。 如果说东欧民众是生活水平下降的话,那么苏联民众则陷入严重的贫困。与东欧民众有所差异的是,苏联民众难以直观了解西欧民众的生活。苏联民众对于“物贵人贱”的感触,不能像东欧民众那样直观地就能感受到。所以从整体上,苏联相对来说更加落后,民众的反应更加缓慢。尤其是经历早期列宁政策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死亡、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人口死亡、二战时期的大规模人口死亡,苏联人已经适应了艰苦的生活条件。 另外,不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条件,俄国到苏联的条件一直都相当恶劣。 另外,苏联维持着庞大的军队、庞大的KGB系统,民众即使想有所反应,也抵挡不住这些系统的渗透和压制。 因此,苏联民众考虑的并不是“物贵人贱”的问题,因为在生存都是沉重压力的时候,“物贵人贱”似乎就退居次要地位。 当然,“物贵人贱”的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同。 东欧的“物贵人贱”是和西欧进行比较,主要在于东欧生活水平严重下降,东欧民众在心理层面处于非常痛苦的状态 。比如说,东欧牛肉价格大幅上涨,人们被迫减少牛肉的消费。 然后,东欧人发现自己和西欧人相比,在牛肉消费上差很多。 而苏联“物贵人贱”的问题,已经不是跟其他人相比的问题。苏联因为长期的工业与农业严重失衡、集体农庄生产率极低、重工业和轻工业严重失衡等问题,长期处于食品和生活基本必需品匮乏的状态。 后来,苏联只有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从卫星国和仆从国大量进口轻工产品,才避免了多次可能发生的饥荒以及严重的生活物资短缺。 所以,苏联的“物贵人贱”就表现在,食品越来越匮乏、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匮乏,人们经常只能吃上面包、土豆。 到了1990年之后,随着东欧纷纷远离苏联、苏联巨大的军费负担、油价暴跌等因素,苏联再也弄不到钱来购买大量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而且,民众即使陷入生活短缺的状况,也全面消极怠工。 因为,苏联民众就是努力工作,劳动成果也不是自己的,自己该受穷还是受穷。 所以,干脆还不如不干活、或者假装干活,等着国家来给自己饭吃、衣服穿。 当整个国家的民众因为“物贵人贱”、物资严重短缺的时候,民众就完全对communism丧失了希望,整个国家就解体了。
  
  从苏联再往东到中国,“物贵人贱”的模式就进入新的级别。 中国人长期生活在愚昧贫困之中,凝聚了众多的生存“智慧”。 比如说,苏联人吃不上牛肉,连黑面包也吃不上,那只好吃白面包。而进入communist社会,中国人别说吃白面包了,连粗粮都吃不饱。 中国人条件好的时候,就吃西方主要用于饲料的玉米窝头等粗粮。 条件不好的时候,连玉米窝头都不够,只能喝玉米面汤,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玉米面糊糊。 当然,如果碰到类似于60年大饥荒的情况,连玉米面糊糊都吃不上。在60年的时候,出现过在黑市上,10元人民币买一块饼子的情况。 而当时,一个青壮年农民就是天天出工、干最重的农活,一年可能也挣不了10元的工分。一年辛苦干农活,连个饼子可能都买不起。也就是说,中国的“物贵人贱”已经到了一个更强的级别。 当时,不少农村只要有粮食吃,就把女儿嫁出去,让女儿能够吃上饭,不被饿死。 在communism中国曾经很流行的“忆苦思甜”会上,农村领导要求农民们控诉“旧社会”的苦,诉说“新社会”的甜。 农民就说60年饿死人的时候,状况如何的惨,然后被领导制止。这样极端“物贵人贱”的生活,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忍受,但是相对文明富裕的城市人变得难以忍受。 随着城市人口爆炸,开始communist中国用“上山下乡”的方式,将青壮年城市人口剥离到农村或者边疆,让城市青年人也接受比城市“物贵人贱”程度更甚的农村“再教育”。 这时候,很多农村干部睡城市女学生的目标,不用离开农村就实现了。 最初,城市青年可以通过受骗上当、或者被强力压制的情况去农村。 但是,“上山下乡”10年后,城市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通过“45”的表现,说明民众情绪已经到了忍耐极限,已经不惧怕恐惧,冒着生命危险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communist中国被迫进行改革开放,缓和已经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 于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communist中国逐渐允许农民自己决定怎么种粮、种多少粮。 经过几年的时间后,粮食供应开始变得宽松,黑市上的粮食价格逐渐回落。 同时,国家开始给城市人口增加收入,“物贵人贱”的极端情况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不过,communism国家中,“物贵人贱”的格局不会改变。在1980年代,两次城市建设高峰和工业品大涨价,引发了相应的严重通胀。 这就意味着,刚刚开始缓解的“物贵人贱”,重新又开始抬头。 面对重新恶化的经济状况,为1990-1的事件提供了社会背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communism采取了惯用的方法,以反人类的暴.力应对合理的利益诉求。 此事件过后,很快经历了苏东的一系列事件,让communist中国大为恐慌。 而且,1993年开始的新一轮通胀,更加剧了communist的紧张程度。 所以,communist中国开始大幅人民币贬值,并压低各种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强调实施“出口战略”。 也就是说,不仅打压农产品价格,还要贱卖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资源。 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基本上处于“物贱人贱”的经济状态下。 在人民币大幅贬值之后,虽然人们的收入较低,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还在增长,所以各种产品价格并不贵。 而且,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环节虽然处于小范围、简陋的状态,但是价格普遍很低。 如果能够维持这样的低物价、低收入的状态,communist中国还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 但是,苏东事件之后,communist中国以为苏东的失败在于经济增长不够,所以开始强调“增长才是硬道理”,希望通过经济增长来证明communism的合法性。 但实际上,communist中国没有看到中国人的特点,其实中国人害怕的并不是经济不增长,而是吃不上饭。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保持低物价、低收入,即使communist中国失去了合法性,中国人普遍还是能够承受的。 而从1990年代开始,压低粮价、贱卖各种资源,在当时维持了低物价和收入增加的局面,但是这样的局面不能维持很久。进入2010年,中国的土地、水、矿产等等各种资源都进入极端匮乏的情况。 如果不是大量进口粮食、大量进口化肥农药种子(加大对耕地的损耗)、大量进口石油、金属等物资,中国立即就会陷入比1960年代更加缺粮的状况。 因为,1960年中国人口只有6亿多,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土地肥力都比2010年要强得多,而2010年中国人口达到14-15亿。 而且,2010年,即使中国粮食进行天量的进口,也不够了,所以开始了地沟油、瘦肉精等替代品,供中国人食用。 更重要的是,当中国各种资源全面枯竭的时候,通货膨胀开始不可遏止地发生。 而资源枯竭导致的通胀与东欧、苏联的通胀性质完全不同,根本无法解决。 所以,2010年到2011年,人们重新迅速感受到“物贵人贱”的痛苦。 当然,中国人作为世界上最能够忍耐的民族,吃着各种有毒食品,仍然在继续忍耐。 问题在于,这种忍耐的结果就是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但是无人关注。 如果说苏联的解体的背景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极为匮乏所导致,那么中国将面临因为基础资源极度匮乏,导致没饭吃的结局。 也就是说,中国的“物贵人贱”将表现出极端的状况,重新回到1960年代的状况,而且程度比1960年代更加深重、范围比1960年代更加广泛。 或者说,中国将发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减损。
  
  那么,为什么马克思设想的communism“人间天堂”,结果会引导社会走向“物贵人贱”的痛苦地狱? 为什么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 为代表的communist国家产生巨大的差异? 对垄断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能够从一个方面看出两者差异的原因。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