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回归基本面: 两大问题分析
城市和农村关系问题、国内和国外关系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两大基本问题。 在过去的经济分析中,我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文化进行了分析。从我个人来说,觉得思考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个人思维已经很难有创新性的突破。 因此,我对过去的思路进行小结,从更简单、更容易的角度思考中国经济问题。 将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简单化浓缩后,中国经济可以主要聚焦于两大基本面问题:城市和农村、国内和国外的关系问题。 我在2009年底开始分析中国经济的时候,首先提出“城市成本论”。 单纯从理论上,“城市成本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经济,也可以用来解释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 另外,通过“城市成本论”进行延伸,就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 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国的经济都要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两部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所采用的经济增长模型,都是基于封闭经济的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竞争”背景下,这些理论只能导致国家经济更扭曲。 从这个意义上,世界经济大萧条不可避免,而且幅度将远超1929年“大萧条”。 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201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世界只有通过全球范围、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大萧条才能“纠偏”。
将“城市成本论”应用在中国,就要涉及到城市和农村的特殊关系。 这个关系叫做 “城乡剪刀差”,国家通过强制性的定价机制,以压榨农村来补贴城市。 这样的结果是,通过农民变得更穷,来支持城市的寄生群体。 中国在前30年闭关锁国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剪刀差”,也就是单纯的“城乡剪刀差”。 改革开放后的头10年,曾经出现过减少“城乡剪刀差”的趋势,试图通过一定的措施打破城乡差别。 但在1990年之后,城乡剪刀差模式重新得到强化,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再次拉大。 随后,在政策的推动下,又增加了沿海和内地的“剪刀差”。 也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引入国际和国内的“剪刀差”。 也就是通过国家的强制性定价机制,以压榨国内来补贴国外。 也就是通过中国人变得更穷,来支持外国的寄生群体。 因此在中国国内,中国经济形成了双重“剪刀差”的经济结构。 从表现来看,沿海压榨内地,就是沿海地区作为国外利益的“中介”或者“买办”,榨取内地的劳动和资源;另外,城市作为体制的“中介”,继续在压榨农村。 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经济开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在2009年底,我开始进行“经济分析”的时候就说明:内地和农村的潜力榨光后,支持出口的“人口红利”消失、资源枯竭,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就基本完结。 同时,农村已经“一片凋零”,基本上没油水可榨,所以压榨城市就开始了。 所以,我当时做出断言,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将快速下降。 随着“双剪刀差”开始解体,这个分析断言也很简单、容易,一目了然,所以很容易符合现实。 反过来,随着沿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恶化,又加速“双剪刀差”模式的解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2010年底的时候说体制已经非常虚弱,2011年初又提出“波澜壮阔”。
通过对两大关系进行回顾,也能够对过去的中国经济进行阶段性总结。 因为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这两大关系,决定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模式,也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更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两个关系的背后,是国家的组织运行方式。 只有国家在暴力支持下,建立“双剪刀差”的特定的组织运行方式,才能够形成“双剪刀差”,进而决定整个社会经济模式。 而“双剪刀差”的社会组织模式的背后,就是组织的“核心思想”。 任何一个社会的建立,都有其核心思想。 比如,美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基督文化基础上,强调“个人权利”、防范国家对个人的危害基础上建立的。 而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也有其核心思想。 这个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模式基础,也就是城市压榨农村的“城乡剪刀差”。这个是中国大陆经济模式的基础,所以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而“改革开放”是在前30年闭关锁国的管制维持不下去,被迫引入的“外在新增变量”,也就是国内与国外的关系。 可以说,“两个基本点”和两个基本面问题基本上重合,这种重合反映出中国基本面的主要特点。 而最需要分析的还是“一个中心”。 当“一个中心”分析清楚了,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也就看清楚了。 所以,通过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分析,能够看出过去中国经济的脉络,也能看到中国未来的方向。 而要进行这种分析和思考,就需要以追求真理为导向,不断地挖掘真相、思考真相、推断真相。
追求真理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观察周围事物。人需要组织的协作分工,才能够在自然界生存下来。在世界上,两个人以上相互分工合作就可以看作“组织”。 国家也是一种组织,是一地理疆界为主要区隔的组织。 而一个人在组织中生存,首先需要了解组织的特点。 只有了解组织特点 ,才能让自己生存的更好、生存时间更持久。 打个比方,有句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如果有一定人生经验的人都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往往觉得“猪一样的队友”很蠢,往往会在关键时候坏事。 但实际上,问题不仅仅在于此,这些人更主要的问题是,往往对待外人像猪,对待自己人像狼,也可以叫做“吃里扒外”。 如果和这样的人关系紧密、建立合作关系,在平时会被人占便宜,到了关键时刻就要被这样的人害死。 比如,蒋介石在“东北易帜”之后,给了张学良一个副总司令的位置,还对张学良非常信任。 但是,当日本很少人对东北发动攻击的时候,张学良在蒋介石要求他打日本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大军基本上不开枪就撤离。 在这个时候,张学良已经暴露出“猪一样的队友”的特点,蒋应该对其严加防范。 而蒋介石让张学良去西北剿匪,而且还是委以重任,自己也很信任张学良。 没想到,张学良不仅没有积极剿匪,还受杨虎城的忽悠,把毫无戒备的蒋介石关了起来,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蒋介石的愚蠢不仅差点让自己丧命,而且后来葬送了整个中国。 所以,聪明人在平时可以比较随和,和各种人打交道,尊重其他人。 但是,他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必然慎之又慎;而在选择关键的合作伙伴时,则标准更加严格。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自己的关键利益上剔除掉“猪一样的队友”。 即使碰到这种人,也是保持最疏远的一般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处理能够让人通过较为合理的人际关系,更加容易在社会中生存下来。
城市和农村关系问题、国内和国外关系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两大基本问题。 在过去的经济分析中,我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文化进行了分析。从我个人来说,觉得思考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个人思维已经很难有创新性的突破。 因此,我对过去的思路进行小结,从更简单、更容易的角度思考中国经济问题。 将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简单化浓缩后,中国经济可以主要聚焦于两大基本面问题:城市和农村、国内和国外的关系问题。 我在2009年底开始分析中国经济的时候,首先提出“城市成本论”。 单纯从理论上,“城市成本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经济,也可以用来解释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 另外,通过“城市成本论”进行延伸,就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 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国的经济都要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两部分。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所采用的经济增长模型,都是基于封闭经济的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开放竞争”背景下,这些理论只能导致国家经济更扭曲。 从这个意义上,世界经济大萧条不可避免,而且幅度将远超1929年“大萧条”。 在这个基础上,我提出“201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世界只有通过全球范围、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大萧条才能“纠偏”。
将“城市成本论”应用在中国,就要涉及到城市和农村的特殊关系。 这个关系叫做 “城乡剪刀差”,国家通过强制性的定价机制,以压榨农村来补贴城市。 这样的结果是,通过农民变得更穷,来支持城市的寄生群体。 中国在前30年闭关锁国的时候,主要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剪刀差”,也就是单纯的“城乡剪刀差”。 改革开放后的头10年,曾经出现过减少“城乡剪刀差”的趋势,试图通过一定的措施打破城乡差别。 但在1990年之后,城乡剪刀差模式重新得到强化,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再次拉大。 随后,在政策的推动下,又增加了沿海和内地的“剪刀差”。 也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引入国际和国内的“剪刀差”。 也就是通过国家的强制性定价机制,以压榨国内来补贴国外。 也就是通过中国人变得更穷,来支持外国的寄生群体。 因此在中国国内,中国经济形成了双重“剪刀差”的经济结构。 从表现来看,沿海压榨内地,就是沿海地区作为国外利益的“中介”或者“买办”,榨取内地的劳动和资源;另外,城市作为体制的“中介”,继续在压榨农村。 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经济开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而在2009年底,我开始进行“经济分析”的时候就说明:内地和农村的潜力榨光后,支持出口的“人口红利”消失、资源枯竭,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就基本完结。 同时,农村已经“一片凋零”,基本上没油水可榨,所以压榨城市就开始了。 所以,我当时做出断言,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将快速下降。 随着“双剪刀差”开始解体,这个分析断言也很简单、容易,一目了然,所以很容易符合现实。 反过来,随着沿海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恶化,又加速“双剪刀差”模式的解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2010年底的时候说体制已经非常虚弱,2011年初又提出“波澜壮阔”。
通过对两大关系进行回顾,也能够对过去的中国经济进行阶段性总结。 因为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这两大关系,决定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模式,也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更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两个关系的背后,是国家的组织运行方式。 只有国家在暴力支持下,建立“双剪刀差”的特定的组织运行方式,才能够形成“双剪刀差”,进而决定整个社会经济模式。 而“双剪刀差”的社会组织模式的背后,就是组织的“核心思想”。 任何一个社会的建立,都有其核心思想。 比如,美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在基督文化基础上,强调“个人权利”、防范国家对个人的危害基础上建立的。 而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也有其核心思想。 这个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模式基础,也就是城市压榨农村的“城乡剪刀差”。这个是中国大陆经济模式的基础,所以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而“改革开放”是在前30年闭关锁国的管制维持不下去,被迫引入的“外在新增变量”,也就是国内与国外的关系。 可以说,“两个基本点”和两个基本面问题基本上重合,这种重合反映出中国基本面的主要特点。 而最需要分析的还是“一个中心”。 当“一个中心”分析清楚了,对于整个中国社会也就看清楚了。 所以,通过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分析,能够看出过去中国经济的脉络,也能看到中国未来的方向。 而要进行这种分析和思考,就需要以追求真理为导向,不断地挖掘真相、思考真相、推断真相。
追求真理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观察周围事物。人需要组织的协作分工,才能够在自然界生存下来。在世界上,两个人以上相互分工合作就可以看作“组织”。 国家也是一种组织,是一地理疆界为主要区隔的组织。 而一个人在组织中生存,首先需要了解组织的特点。 只有了解组织特点 ,才能让自己生存的更好、生存时间更持久。 打个比方,有句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如果有一定人生经验的人都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往往觉得“猪一样的队友”很蠢,往往会在关键时候坏事。 但实际上,问题不仅仅在于此,这些人更主要的问题是,往往对待外人像猪,对待自己人像狼,也可以叫做“吃里扒外”。 如果和这样的人关系紧密、建立合作关系,在平时会被人占便宜,到了关键时刻就要被这样的人害死。 比如,蒋介石在“东北易帜”之后,给了张学良一个副总司令的位置,还对张学良非常信任。 但是,当日本很少人对东北发动攻击的时候,张学良在蒋介石要求他打日本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大军基本上不开枪就撤离。 在这个时候,张学良已经暴露出“猪一样的队友”的特点,蒋应该对其严加防范。 而蒋介石让张学良去西北剿匪,而且还是委以重任,自己也很信任张学良。 没想到,张学良不仅没有积极剿匪,还受杨虎城的忽悠,把毫无戒备的蒋介石关了起来,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蒋介石的愚蠢不仅差点让自己丧命,而且后来葬送了整个中国。 所以,聪明人在平时可以比较随和,和各种人打交道,尊重其他人。 但是,他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必然慎之又慎;而在选择关键的合作伙伴时,则标准更加严格。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自己的关键利益上剔除掉“猪一样的队友”。 即使碰到这种人,也是保持最疏远的一般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处理能够让人通过较为合理的人际关系,更加容易在社会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