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鸟瞰”农业经济系统 -- 资本的思路
  
  “鹰有鹰道,鼠有鼠道”,自然界的动物都在依靠自己的方式生存。 孤独的雄鹰在天空翱翔,而老鼠家族在地下打洞。 老鼠家族确定了自己的生存方针,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因为地下才是它们安全的地方,也是它们生存的方式。 当然,老鼠家族的成员离开洞穴的时候,经常暴露在鹰的视野下面,成为鹰的猎物。 当然,基于“鼠目寸光”,老鼠看不到翱翔天际的鹰。 而当翱翔的鹰发现老鼠,会以迅疾之势,在老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擒获老鼠。 由于老鼠家族成员经常被鹰所捕猎,老鼠家族也在商量如何防止鹰。 有的老鼠就开始作报告,告诉其它老鼠,鹰是通过“挖地洞、设陷阱”坑害老鼠的。 所以,其它老鼠要防止鹰“挖地洞、设陷阱”,这样就会安全很多。
  
  越是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越是以“雄鹰”的方式思考。 老鼠“深挖洞”是因为怕自己暴露在野外,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雄鹰则翱翔于天际,背靠阳光,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 而越是先进的社会,越是以“雄鹰”的方式发展,遇到事情也以雄鹰的方式操作。 比如说,珍珠港事件时候,美国举国愤怒,就是因为日本以“老鼠打洞”的偷袭方式,向美国开战。 而美国打仗,首先都是宣战,然后公布整个战略目标,整个战略方针都是在公开状态下制定的。 从二战开始,美国的主要战略实施思想就是“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实施精确打击。 这在战略思想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充分得到实施,包括精确制导导弹、战机空袭、空降兵、以及电子战。 美国通过获得绝对制空权,让萨达姆成为聋子和瞎子,然后陆军长驱直入扑向巴格达。 这种战略方针让伊拉克修筑的大量地下军事设施变得毫无用处。 当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还面对媒体宣布说自己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一阵骚乱,美军已经进入巴格达,新闻部长立刻逃之夭夭,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不久之后,美军在地洞里找到了萨达姆。
  
  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现代化的跨国公司也是以“雄鹰”的方式运作。 鹰非常凶猛,因此成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高等动物;但是鹰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自从二十世纪初,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根据《谢尔曼反垄断法》肢解洛克菲勒公司开始,“老鼠打洞”式的垄断企业无法生存下去,企业必须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生存。 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持续增长自己的竞争力,依靠自身实力,像鹰一样在“风吹雨淋”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状态之下,各国的大企业都从全球化视野(think globally),积极进行市场竞争和扩张。 在竞争过程中,企业战略高度公开化,运作高度透明化。 现在,一个有一定经验和水平的投资分析员,只需要看看任何一个跨国大企业的网站,就可以大致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模式、运营流程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企业战略和管理都在公开状态下运行。 按道理来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是高度机密,以防止自己被竞争对手利用。 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怕公开自己的战略? 就像“雄鹰”不怕被看到自己捕食的过程,因为雄鹰依靠的是整体实力。 老鼠即使知道雄鹰如何捕猎自己,但是仍然躲不掉。 同理,企业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操作模式,因为即使别人学习和仿效自己的模式,但是到最后比拼的是实力,这是跨国公司的致胜核心。 就像“飞人”乔丹和“小飞侠”科比,即使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他们打篮球的风格和每个细节,但是如果跟他们打球的时候,仍然无法跟他们抗衡,因为他们所有的技战术都建立在他们自身实力的基础上。
  
  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低级别社会成员往往很难理解高级别成员是如何思考和行为的。 比如说,有个农民一生贫困,没有吃过几顿饱饭。 他就想,自己如果也作皇帝就好了,那么每顿饭都弄两碗稀饭,吃一碗,倒一碗。 老鼠家族成员因为没有翅膀,没有翱翔于蓝天的经历,所以相像不出鹰会飞翔,更不知道鹰如何捕猎,以为鹰会像自己一样“打洞挖坑”,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来捕食自己。 现在,关于“华尔街阴谋论”、“美国阴谋论”的言论相当流行,让很多中国缺乏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民众觉得自己“看懂了”世界经济。 其实,这种“阴谋论”的本质就是“老鼠打洞论”。 宣扬国际金融市场“阴谋论”的人们,不是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美国国家和企业的公开信息,思考美国经济的运行轨迹,反而是从老鼠的角度进行思考,用“打洞论”对国际经济金融现象进行诠释。 老鼠“打洞”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进行,也就是说在“阴暗的角落里”活动。 那么,老鼠思维的人就用“阴暗”的想法去解释雄鹰的行为。 通过“老鼠打洞”的阴谋论,老鼠把雄鹰在“光天化日的凶猛捕食”解释成为“阴暗地偷食”。
  
  那么,中国民众为什么会相信“阴谋论”呢? 为什么“老鼠打洞论”在中国如此盛行? 因为,“老鼠打洞”在中国非常普遍。 比如说,中石油通过政策性垄断,获得生存和高额利润。 政策性垄断就是中石油的“老鼠洞”,让其能够避免全球化竞争,通过侵食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中石油才能够获得生存。 如果政策性垄断被打破,中石油的结果是什么呢?它能够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多长时间呢? 同理,在中国金融市场,“机构操纵”和“老鼠仓”比较普遍。 比如说,有的机构与企业“密谋”之后,通过“打洞挖坑”赚取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 很多人因为机构“打洞挖坑”而损失惨重,对“阴谋操纵”这个词非常敏感,也相当恐惧。 而且,中国民众误以为自己居住的环境,跟外部世界的自由竞争环境一样。 也就是说,因为人们不了解国外经济金融的自由市场竞争运作机制,所以很容易轻信所谓的“阴谋论”,或者说“老鼠打洞论”。 那么,宣扬“老鼠打洞论”为什么对人们的思维是有害的? 因为,“老鼠打洞论”一方面把人们的眼光变得短缺,思维变得狭隘;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世界发生的现象,更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的方向。 就像“阴谋论”如果持续进行逻辑推导,都会推导出荒谬的结果。 而相信“老鼠打洞论”的人们,会失去合理的人生逻辑,最后变成荒谬的经济失败。 而如果陷入“老鼠打洞论”思维不能自拔,自然会变成精神病。 或者,“老鼠打洞论”本身就是精神病态的表现。
  
  那么,资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像雄鹰一样翱翔在蓝天,“鸟瞰”这个世界。 华尔街之所以成为华尔街,并不是因为华尔街本身有钱。 华尔街本身并没有钱,而是汇聚来自世界的资金,然后再把这些资金分散出去,就像货物港口一样,成为世界核心的“资金港”之一。 那么,来自世界的资金凭什么把钱放到华尔街,而不是其他地方? 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华尔街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成为世界经济的“金字塔尖”,通过金融运作俯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 打个比方,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就像“鹰”一样,“翱翔”在宏观经济之上,随时发现机会后“迅猛出击”,获得超额的利润。 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超额利润来自于将资金投入“边际效用最大”的地方,或者说给即将饿死的人一个馒头,给即将渴死的人一口水喝。 华尔街就是通过一次次大规模的“高边际效用”的投资,支持了美国经济在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自身也实现了超额利润。 当然,华尔街也可能做“老鼠打洞”的事情,就像“次贷危机”的发生。 但是,在市场经济下,“老鼠打洞”的结果只有一个,快速灭亡。 就连华尔街这样的世界经济权/力的巅峰,因为一个“次贷危机”而快速变成无法自我生存的“泥足巨人”,差点发生大面积破产,那就更不要说其它地方了。
  
  回到农业经济上来,资本通过“鸟瞰”农业经济,从整个大农业系统中找到机会,并且操控整个农业经济系统。 雄鹰翱翔于蓝天的时候,其翅膀可以一动不动,让自身随气流而盘旋。 同时,雄鹰一点也没闲着,随时准备向猎物出击。 那么,出击猎物的过程中,雄鹰需要做三方面工作: 1、“鸟瞰”着全局,随时判断全局变化的状况; 2、迅速定位猎物,在关注全局变化的同时,随时看到符合自己猎物特征的变动,并且进行准确判断; 3、迅疾出击,迅速调动全身能力,以最快速度冲向猎物,达到目标。 即使做好充分准备,雄鹰也经常“失手”。 那么,雄鹰就需要重新回到蓝天翱翔,准备新的一轮冲击。 资本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轻举妄动,而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对农业经济大势方向做出判断。 但是,在机会发现之前,采取忍耐、再忍耐的方针,并作最充分的计划准备。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迅速出击占领市场。 因此,资本通过“鸟瞰 – 定位 – 准备 – 出击”等四个步骤,获得农业经济的主导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
  
  那么,资本如何“鸟瞰”整个农业系统的呢? 在农业经济系统中,有两大资本力量,一是国家资本的力量,二是商业资本的力量。 在不同国家,两大资本的组合方式不同。 两大资本的思考层面不同、目的不同、力量不同、措施不同,同时两大资本相互影响、相互对抗、相互合作,形成各国农业经济的不同发展思路,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中,国家资本的力量是决定农业经济形态的决定性力量。 在各发达国家,国家资本的目标并不是赚钱,而是赔钱! 而在经济竞争中,最敢于赔钱,而且最有能力赔钱的人,掌控竞争发展的局面。 国家资本就是这样的力量,而且不仅如此,其目的就是赔钱,那么追求利润的商业资本根本无法与之竞争,所以国家资本决定国家的农业经济形态。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资本要在农业经济中要赔钱呢? 关键在于,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而农业人口是决定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性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有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一产业已经成为最小的经济构成部分。 但是,农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
  
  国家资本从“鸟瞰”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农业进行补贴。 也就是说,国家资本在农业上赔钱,是为了在整个国家经济上实现收益。 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基础,首先在于其价格传导作用。 虽然在发达国家,基本食品支出在人们的生活费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但是,农产品是其他产品的基本定价基础。 当农产品涨价的时候,会通过各种形式传导到整个社会,引发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 比如说,虽然农产品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额不是很大,可能只有3-5%。 但是,如果农产品涨价10%,那么可以通过农产品和食品、工人工资等方面的价格上涨,导致整个社会涨价10%以上,这对社会经济是个很大的冲击。 另外,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对社会秩序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说,2009年国际牛奶价格下跌30-50%,那么欧洲很多农民就把自己牛奶储运车等农用车开到城市,要求获得政府更多的补贴政策。 所以,发达国家的财政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通过技术机制和财务机制,保持粮食充足供应和粮食的低价。 虽然从绝对值来说,主要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巨额的补贴,赔了巨额资金。 但是,国家资本在农业上赔的这些钱,跟整个国家经济从粮食价格稳定上的收益相比,仍然相当少,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来说非常划算。
  
  那么,如何补贴农业呢? 就需要“鸟瞰”整个农业经济的大系统。 从基本模式上来说,农业经济大系统跟工业经济系统模式类似,只是经济要素表现不同而已。 我们拿汽车工业做个类比,从产业价值链来说,汽车工业主要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销售三个部分。 首先,营销和销售是导向。 生产汽车的目的,首先是要卖出去,只有卖出去的汽车才是好汽车,只有创造利润的汽车业才是好的汽车业,那么汽车业首先是市场需求导向。 而且,汽车业的前期投资巨大,因此需要对整个世界和国家经济进行长期的分析,其次对中微观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汽车产业投资才可能持续地获利。 其次,设计研发是驱动力。 当企业明确了宏观社会经济趋势、中观市场趋势和微观客户需求后,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几大汽车企业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各企业研发投入保持在世界企业研发投入的前列,目的就是保持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研发还不包括零部件企业汇集起来的巨额研发投入。前端的营销销售的产业导向,和后端的设计研发的驱动力,是决定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日本汽车通过销售省油的汽车,在1980年代和2000之后油价高涨的时期,在美国市场“攻城略地”,把美国汽车逼入绝境。 而德国汽车通过先进的技术,控制着世界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方向。
  
  生产制造是关键流程,确保汽车工业利润。 不论是需求分析,还是研发投入,最终都要汇集到生产制造环节,通过生产制造实现价值,保障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要在全球采购几万到几十万个零部件,然后按照生产计划,输送到汽车组装厂的流水线上。 在组装之后,再把汽车运送到世界各地。 那么,如此庞杂的工作如何完成? 需要一个完善的制造加工系统,而且还需要一个严格的质量保障系统。 这个质量保障系统不仅仅涉及到生产制造本身,还要监控零部件的生产,保证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生产汽车所用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也需要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够保证汽车的高质量。 所以,每个汽车厂都是一个各种复杂因素集合而成的大机械系统。 而这个系统的顺畅运作,需要人来完成,几万到几十万人的共同协作。 丰田汽车通过“精益生产”模式,以just in time原材料和零部件管理,生产与质量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员工的主动持续改进等三大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制造优势,成长为世界最大、获利最为丰厚的汽车企业。 但是,败也萧何,丰田汽车后来由于追求规模,忽略了系统的质量监控,导致2009-2010年的大规模召回,对丰田的利润、尤其是丰田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民在土地上种粮食,这就像汽车产业中的生产加工车间。 在汽车产业中,生产加工车间曾经起到决定性作用。 亨利 福特就是通过发明汽车流水线,给“美国装上了轮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自己也被权威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 那么,在现代汽车业中,生产制造已经成为从属环节,整个生产制造系统在营销销售的引导下,在研发的支持下运作。 同理,在传统农业中,人们对于农业的概念就是农民种地打粮食。 而到了现代农业,农民种地打粮食已经成为一个从属性环节,真正推动农业发展的首先是市场需求,其次是技术研发。 而技术研发不仅仅在农业的“零部件环节”发生作用,不仅持续研发出新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等,更是在持续改造“生产制造”,也就是农民种粮食这个环节。 那么,大量的资本投入农业经济中,主要不是投资在农民种粮食本身,而是投资在保持粮食价格稳定,让农民种的粮食能够销售出去;投资在农业技术研发上,推动农业发展的进程。 而国家资本投入更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资本补贴农业,主要投入到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补贴等三方面方面。 在日本,一般国立综合大学中都有农学部,发展各种层次的农业教育。日本有农业大学66所,有中等农业技术学校677所,在校学生20万人。 甚至普通高中也设有农业教育课程,并设有各种各样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修培训机构。 另外,在日本中央、县和市町村政/府的三级,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研和试验机构,而且相互协作和配合,形成全国性的科研试验网。 日本通过建立完善的推广制度。为使科研成果在各地得到应用和推广,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推广普及制度和组织。中央研究机构或大学的科学试验成果,要在各地方的农业试验场进行试验,鉴定其在特定自然条件下是否有推广价值,在获得成功的地区。将其提交给当地农政局和基层农业试验场进行论证认可,决定是否推广。为了推广和普及农业科研成果,在县一级建立农业改良普及所和普及员制度:在基层农业合作组织设置农业指导课和农业指导员:在市町村政府设农业技术员。 这三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整合,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推导农业的发展。 可以说,在各农业发达的国家,国家资本通过投资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这就是资本的知识作用,
  
  另外,各发达国家都积极推行农业补贴,这也成为各国在WTO相互争论的焦点问题。 比如说,日本的农业补贴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并对农业的生产补贴。 在价格补贴方面,比如说大米和烟草等品种上,由政府制定制定管理价格,政府按制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在小麦、大麦等农产品上进行最低价格支持,规定最低价格标准,若市场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度时,产品全部由政/府的有关机构按规定的最低价格购入。 在肉类和奶类等产品上,通过政/府买进和卖出方式,使产品的市场价格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价格稳定区间”。 另外还有价格差额补贴制度、价格平准基金制度、目标稳定价格制度等等。 通过这些补贴,农民可以在很高的价格上,把农产品卖给政/府,让农民保持稳定的收入水平。 在农业生产方面,国家资本补贴想买繁多,主要包括水利建设补贴制度、农地整治补贴制度、机械设备补贴制度、基础设施补贴制度、农贷利息补贴制度、农业灾害补贴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资本还通过贴息或者无息贷款,支持农民的生产和经验,而通过这些补贴制度和贷款制度,把绝大大部分的农业生产成本转移到国家财政身上。 那么,农民一方面能够享受到农产品高价格,另一方面享受到很低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在国家资本的补贴支持下,农业的主要收益都归给了农民,保持农民的收入水平,支持了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的稳定状态。
  
  而在农业第一大国美国,农业补贴同样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的农业政策与日本的有明显不同。 美国农业补贴主要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每6年制定一次农业科技发展计划。 而美国农业补贴主要侧重于粮食价格补贴,农业补贴的名目种类复杂,农业补贴机制的计算方法也相当复杂。政府还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和保护农业。 另外,美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 每隔5年,就要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该法案用做今后5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应财政预算的依据。与农业法案相衔接;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 据一些相关专家测算,美国的农业补贴经常可以占到美国农民收入的1/4。 很多美国农场主在经营农业时,收益不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补贴的支持。 而如果政府取消补贴,则相当比例的农民不可能从事农业,一大批人要重新找工作。 另外,农业补贴还影响农业土地的价格,而农业土地的价格又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商业资本跟国家资本的思考角度不同。 国家资本是“鸟瞰”国家经济,所以要在农业上赔钱,支持整个国家经济;而商业资本“鸟瞰”农业经济,要从农业经济中赚钱。 另外, 国家资本力量雄厚,通过系统地补贴农业,对整个农业经济进行塑造和整合。 那么,国家资本就需要采取“大而全”的运作模式,全面干预农业经济。 就像日本和美国的例子一样,对农业的补贴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的补贴不仅要在宏观上支持整个国家经济,又要在中微观上相互支持,所以就需要建立系统复杂的经济金融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资金分析、策略制定,以及政策执行。与之相对比,商业资本的目标是图利,一般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也就不需要从整个农业经济角度考虑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国家资本是大型汽车企业,掌控着整个产业链;那么,商业资本就像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小型特种汽车生产企业。 商业资本避开国家资本立足于赔钱的领域部分,专注于能够创造商业利润的环节,这就形成了商业资本在农业中的特色。
  
  与国家资本相比,商业资本的特色是“高、精、尖、新”。 在市场价格上,国家资本缺乏价格预测能力,也不喜欢承受过多的价格风险;而商业资本则通过价格预测,在市场上进行价格冒险,享受高额利润的收益,也承担可能带来的价格冒险的损失。 因此,在世界粮食交易市场上,商业资本对市场价格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科技研发方面,国家资本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商业化效率低、能力差。 所以,国家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基础研发和农业基础教育上。 而商业资本则进行商业研发和推广,通过高效的研发和推广商业化农业技术,实现自身独特的利润。 在农业分类上,国家资本的关注点主要是基础农业产品,比如说粮食和肉类等;这就给商业资本纵横经济作物市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而经济作物让商业资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另外,有机农作物等特色作物也是商业资本获利的领域之一。 还有,国家资本主要关注本国的农业系统,而商业资本则从全球的视角,“鸟瞰”自己的细分市场,并且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高额利润。 通过这些方式,商业资本也在推动农业的发展,并且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世界农业持续向前进化。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农业也经历了衰落期。 不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日益重视,农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实现了新的发展。 而新的发展体现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价格机制等不同环节。 那么,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在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农民收入特点,也决定了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中国,也造成了“转基因产品”长驱直入的问题。 通过下面对三个环节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人们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祝大家新春快乐!
  
  希望各位朋友成为“笑傲江湖”的老虎;
  希望各位朋友成为“翱翔天际”的雄鹰。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资本的思路 -- 引导农产品价格
  
  1980年代开始,我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1970年代的时候,到了冬天,家里主要就是吃土豆、萝卜、白菜。 1980年代之后,我父亲每周都要去卖肉,那么猪肉成为我对当时家里吃饭记忆的“主旋律”。 后来,冬天除了土豆萝卜白菜之外,也逐渐吃到一些“反季节蔬菜”。 2010年,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过了个压力很大的春节。 猪肉的价格保持平稳,没有涨起来,但是曾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菜白菜的价格却涨起来了。 我的家乡白菜1斤2元人民币。 我嫂子的妹妹买了4棵不大的白菜,花了将近30元。 这个价格比北京一点都不便宜,而对于收入非常低的老工业基地的人们来说,不仅仅是极大的心理压力,更变成了人们节衣缩食的实际行动。 我嫂子父母面对昂贵的菜价,只能在他们几个女儿年初二回家的时候,尽量简单做点东西吃了。 问题在于,当白菜都2元1斤的时候,广大的中低收入平民们还能怎么样节衣缩食呢? 感觉到价格压力的不仅是平民,还有一些富人。 我哥的一位朋友在国内是老板,到了加拿大以后感觉非常不适应,觉得自己的能力找不到用武之地。 最近回到我们家乡后,感觉到更加不适应。 他说在加拿大买50加元的东西,手里就已经重的基本上拎不动了;而这次回国,花400元人民币买东西,手里感觉还是很轻,买不到什么。 当北方的人们因为吃饭发愁的时候,海南这块“热土”有了新的新闻,海南的帐篷住一晚上据说都980元人民币,一个疯狂的价格又出现了。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做需求弹性。 那么,什么是需求弹性呢? 比如说,液晶电视机价格本来是5000元,结果降价20%,结果销量增加了100%,因为人们看见降价了,都想买。 如果电视机价格重新上涨,那么人们就会开始观望,等价格下降之后再买。 这就是人们对价格敏感,价格的涨跌决定人们的购买行为,也就是具有很高的价格弹性。 当人们春节回家的时候,平常只有300-400元的机票,到了春运的时候就可以卖到1000多元,大家仍然在以1000多元的价格购买。而到了年初一,价格又回到400元,但是购买的人仍然很少,坐飞机的人仍然也很少。 等初六初七,价格又回到900-1000多元,人们仍然还在“踊跃”购买。 那么,这就是人们对春运的机票价格不敏感,因此出现春运机票价格疯涨、火车票(加上票贩子的手续费)价格疯涨、长途汽车票价格疯涨,人们仍然在大量购买,反映出基本上没有价格弹性的特点。
  
  谷贱伤农,菜贵伤民。 粮食属于价格弹性很低的商品品种。 比如说,现在市场上有100个馒头,一个馒头卖10元钱。 这时候,卖家少了,只有90个馒头卖,结果价格就涨到了20元,这说明人们就是再贵,也得买馒头吃。 而如果市场上有了110个馒头,结果价格马上降到了5元,因为人们不论价格再便宜,也是吃那么多馒头,所以缺乏价格弹性。 在这里,我们关心的真正并不是“价格弹性”这个词,而是价格弹性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比如说,当馒头价格涨到1个20元的时候,对于富人来说并无所谓,但是大多数生活费用比较的平民的基本生存状况受到伤害;而当馒头价格从10元跌到5元的时候,大多数人们并不太感觉到降价的好处,但是广大的农民的基本生存状况受到伤害。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增加或者减少10%的供应量,价格就能差好几倍。
  
  粮食作为价格弹性低的商品,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价格的“大起大落”。 比如说,世界粮食产量减产10%-20%,就可能就造成粮价暴涨50%,有时候甚至可能达到100%。 在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出现相当明显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那么,如果粮食增产10%-20%,就可能造成粮价暴跌50%,造成农民的严重损失。 那么,农民严重损失之后,就会引发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经济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而农民在亏钱之后,就会停止种植某种作物,为新的一轮价格暴涨创造了条件。 比如说,有一段时间由于国际食糖碰到大丰收的状况。 结果,纽约期交所食糖交易价格,每磅才几美分,还不到包装运输价格。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段时间,结果世界糖农纷纷砍掉甘蔗,不再进行甘蔗的生产。 结果,在不久之后,其价格就暴涨到60多美分,价格暴涨十几倍。 而糖价上涨又带动了食品等相关行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了当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 也就是说,就连一个小小的食糖价格涨跌都会引发通货膨胀,那么像谷物、猪肉的价格涨跌,更是在显著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007年,猪肉价格暴涨,整体价格上涨1倍多。 涨价的的结果是,很多人吃肉都觉得是个负担,不少地方开始出现用豆腐替代猪肉的现象。 猪肉涨价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因为猪肉涨价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吃肉的负担加大,还引发一系列其它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 于是,zf开始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一方面,国家加大猪肉进口数量,缓解社会民众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农民们养猪,给养猪户优惠政策,并且给农民们计算高猪肉价格下,农民养猪能够获得的利润。 结果,大量农民开始纷纷投入养猪的“大好事业”上。 不仅如此,连网易的丁磊都建立了“养猪团队”,要在“养猪事业”上大作一场,实现“现代农业”的宏图伟业。 中央电视台还多次播报了一位农村来的大学生,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自主创业”盖猪舍养猪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量农民开始大量投入,准备养猪。 养猪需要盖猪舍,于是人们为了给猪“盖房子”而大兴土木。 花了很多钱的猪舍盖好了,农民们还需要买猪仔。 而猪仔的价格在大量的需求下,也居高不下。 另外,在当时国际粮油价格全面上涨的情况下,猪饲料的价格同样水涨船高。 而养猪是又脏又累的苦差事,还需要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结果,在农民们开始投入养猪一年多后,猪肉价格快速滑落,比最初的高价跌去一半还多。 大多数在“养猪热潮”中开始养猪的农民散养户,在大量投入和辛辛苦苦劳作近一年的结果是,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有记者在报道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时候,说养猪就像炒股,甚至比炒股的风险还大。 实际上,这反映出媒体对农业和粮食问题缺乏应有的知识或者说认识。 农业产品因为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暴涨暴跌很容易形成。 在所有农产品中,猪肉的价格波动还不算很大的,小品种的经济作物价格波动更是剧烈。 2009年下半年,伴随着甲流的蔓延,也出现了炒八角、炒大蒜、炒辣椒的“价格炒作风”。 其中,“炒”大蒜的情况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 一则新闻说,浙江和山西煤老板炒大蒜,导致大蒜价格上涨数十倍。 这个新闻被多家网站转载,形成了强大的新闻力量。 而很多网友在回复中,要求严惩“炒作”大蒜价格的商人,而且形成了对于浙江商人的地域性攻击、对煤老板的行业性攻击。 但是,在这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之下,新闻内容是什么呢? 而且,这个“数十倍”的价格上涨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但实际上,大蒜价格并没有发生特别的价格翻多少倍的暴涨。 而所谓的大蒜价格暴涨,是因为前一年“蒜贱伤农”,导致蒜农大量减少种植。 如果人们认真读这则新闻的时候,才发现其内容跟标题不符。根据中国大蒜网公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全国各地共计种植大蒜1010万亩,2008年“蒜乡”金乡县入库大蒜158万吨。在2008年,大蒜价格到了一个几乎不值钱的价格。 在这个价格上,蒜农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到2008年,赔怕了的蒜农们大量减少种植大蒜的面积,结果种植面积下降将近一半,降到555.5万亩。 相应的,金乡县入库的大蒜量也只有近100万吨,下降幅度非常明显。 而且,储存大蒜的中间商也在承受巨大的风险,因为即使到了2009年年中,大蒜的价格仍然非常低迷。 在广州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白皮大蒜批发价在6月份的时候,也才1元/公斤,北京年初最低价格才0.8元/公斤。 而后来大蒜价格的上涨,广州也涨到8.2元/公斤,长了8倍多,北京大蒜的批发价达到8元/公斤,是年初最低时期的10倍。 那么,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价格的翻倍暴涨,是以蒜农和进行大蒜储存和运输的中间商“血本无归”的价格为基数,进行的倍乘,而不是蒜农和中间商都有合理利润的价格状况下,进行的价格倍乘。 另外,大蒜价格暴涨好吗? 答案是确定的。 因为,它提升了整个中国的福利。 根据新闻上提供的数据, 8月份,同比出口数量下降22.0%,但金额却增长70.0%,平均单价增长117.9%,呈现量跌价升的态势。“去年,中国大蒜出口价格在每市斤一毛多钱,国外客商‘欣然’接受;今年,每市斤出口价格超过4元钱,他们还只能接受。” 也就是说,这个数十倍价格的暴涨是卖给外商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好吗?不应该暴涨数十倍吗?
  
  实际上,炒作的经常不是农产品,而是新闻。 现在很多的新闻媒体,在报道农产品的时候,并不把它当做是关乎广大农民福利和广大民众福利的农产品,而是吸引眼球、吸引点击率的宣传炒作工具。 比如说,有几个搬运工,通过炒蒜成为百万富翁,被看作是发财致富的一个榜样。 这样的新闻有什么价值? 但是,就是这样的新闻到处被转载;而大蒜价格暴涨之前的低价,低价导致无数农民血本无归的情形,新闻媒体却漠不关心。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地方种植某种作物,都是因为最初这种作物的行情好,产品价格高,所以大家都是以“一窝蜂”的方式来种植。 结果,当大家“一窝蜂”地进行种植的时候,却发现这种作物却因为缺乏价格弹性,所以变得几乎“一文不值”。 所以,很多农民只能让这种作物烂在地里,因为这样的产品售价就连收获和运输的费用都打不平,那么谁还会进行收割。 而不收割的意思是,农民一年辛辛苦苦耕作,进行的大量投入全都白费了。 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因为缺乏相关的信息知识,从事农业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富,而是变得更穷。
  
  在农民变穷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猪肉涨价和降价为例,我们分析一下新闻媒体的作用。 当猪肉涨价的时候,人们会不知道猪肉涨价吗? 人们难到自己没有眼睛、没有耳朵,自己不会估算养猪的利润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中“无形的手”必然要通过更多的人养猪,供应增加和需求减少,对猪肉价格进行自我调节。 另外,由于猪肉价格缺乏价格弹性,所以一旦养猪数量必需适度增长,如果人们参与养猪的数量过多,会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 所以,在这个时候,zf应该开始监控养猪的数量,及时提醒人们要降低养猪的热情,减少人们进入养猪行业的冲动。 那么,新闻媒体也应当忽悠人们要冷静看待猪肉价格上涨。 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可能是一时的,如果人们盲目跟风,那么会在自己的猪肉开始出栏的时候,面临价格的惨烈下跌。 但是,zf却采取了相反的方式,不是呼吁人们理性看待猪肉供求,降低人们进入养猪业的欲望,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鼓励性语言和鼓励性政策,加剧了人们“一窝蜂”进行养猪业的行为。 同时,新闻媒体给人们养猪的热情“火上浇油”,通过大量宣传一些特殊的“榜样”个案,更加刺激人们的养猪欲望,让人们“砸锅卖铁”也去养猪。 结果呢? 新闻媒体调查过,有多少户农户因为盲目进入养猪业而导致血本无归的状况吗?
  
  那么,为什么国家要鼓励人们大量养猪呢? 在欧美,各国制定严格的农产品产销计划。 通过系统而严格的产销计划,各国掌控本国农业的产销情况。 那么,为什么欧美各国要制定严格的产销计划呢? 说到底是为了钱。 国家资本在大量地为农民进行补贴。 做一个虚拟的例子,如果美国的国家资本跟农民们订了合同,如果农民生产100万头猪,重量为每头猪300斤,那么国家资本为每头猪补贴50美元。 那么,国家绝对不会鼓励农民多养猪,而农民也不会超额太多。 因为,除了价格非常高的一些时候,没有补贴的猪肉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农民就得赔钱。 当农民把猪刚好养到300斤的时候,就会赶快送到屠宰场,一方面拿到国家的补贴,一方面自己也不会亏钱。 那么,这个100万头猪和每头300斤的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呢? 是国家经过系统的测算,对生产和需求状况进行预估的数字。 那么,如果测算跟实际差别很大,结果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如果测算误差很大的话,或者导致猪肉价格暴跌,国家就得大量追加对农民的补贴,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猪肉价格暴涨,农民不仅赚了国家的补贴,而且赚了猪肉的价格,同时大量的纳税人作为消费者,不仅承担了猪肉价格上涨,而且还要承担对农民的价格补贴,那么纳税人就会非常不满,导致参众两院对总统和管理团队的问责。 所以,美国通过与农民制定农牧产品生产数量合同,并且制定最低保护限价,对农民进行有限度补贴。 通过这样的方式,国家资本既能够保护农民利益,又能够花最少的钱,降低纳税人的负担。
  
  而在中国,国家是有很强的利益动机,鼓励农民养猪,或者号召农民种植某些经济作物。 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等一些税费,而且国家也进行一些政策补贴,但是国家从农业上的收入,还是要高于支出的。 所以,国家为了增加收入,也愿意鼓励农民养猪。 比如说,在欧美日等国农民养猪是能够获得综合农业补贴的,也就是说农民养猪要从国家资本获得钱。 而在中国,农民养猪是要缴纳各种费用的。 所以,欧美日等国会通过系统的计划,限制农民养猪的数量,保持市场价格稳定,减少国家资本补贴的数量;而中国则在猪肉价格暴涨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宣传,刺激更多的农民去养猪。 农民养猪盖猪舍,刺激了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消费。农民购买饲料,刺激了饲料行业的发展,也就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而农民在养猪的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税费。 根据《海南日报》的消息,据海南省农业厅调查,海南省征收生猪生产和屠宰环节税费共有国税、地税、工商、环保、畜牧、食品等6个部门,设定的税费收取项目有12项,平均每头猪的税费总额约为69.5元-73.5元。国税部门征收生猪屠宰销售增值税20元/头-21元/头;地税部门征收生猪屠宰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分别为9元/头、0.3元/头和0.6元/头;工商部门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分别为6.4元/头、3.2元/头(乡镇则只收6.4元/头);环保部门收取的生猪屠宰废水排污费2元/头;畜牧部门在生猪屠宰环节收取的产品检疫费为5.5元/头,在生猪生产环节中分别收取“合作统筹防疫费”和“产地检疫费”分别为2.5元/头和2元/头;食品部门收取生猪屠宰设施服务费和生猪存栏保管费,械化屠宰服务费为18元/头,手工屠宰服务费收取15元/头,存栏保管费为3元/头。省农业厅调查组在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乱收费或者收费标准不一,票据不规范的现象。 那么,我们能够从这样的报道中读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乱收费……”的含义。
  
  可以说,因为农民们因为不了解市场状况,在一次次地因为“一窝蜂”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因为“谷贱伤农”而导致损失惨重。 大的方面,从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奶农损失惨重和大量养猪散户因为猪肉价格暴跌而损失惨重之外,每年新闻都能够看到不同地区的农户因为某种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损失惨重或者血本无归。 也就是说,不论农民们种植多么努力、种植技术多么高超,都会因为信息不灵,结果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打了水漂”。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本来应该通过进行大量的国家资本投资,引导和约束农民们的种植行为,防止“一窝蜂”的情形出现,保障农民们的基本收入。 但是,国家似乎没有为农业进行大量国家资本投资的动力,所以农民们只能一次次经历血本无归的过程。 另外,国家大力进行家电下乡、建材下乡,希望赚农民们的钱。 但是,这种刺激农民消费的行为,只是让农民从穷困走向更加穷困。 因为,农民缺乏的不是消费的动机,因为农民们是消费欲望非常强的群体;农民们缺乏的是赚钱的技能,而首先缺乏的是对市场的判别。 就这点来说,农业信息化下乡,让农民更多地了解市场,比家电和建材下乡更加有意义。
  
  那么,欧美日国家的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如何对市场进行预测? 如何通过预测对农民进行指导呢? 我们能够借鉴到哪些内容? 如何通过参与“现代农业”而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农民的福利和广大中低收入平民的福利,并且商业资本也能够获利呢? 下面我们就进行分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