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鸟瞰”农业经济系统 -- 资本的思路
“鹰有鹰道,鼠有鼠道”,自然界的动物都在依靠自己的方式生存。 孤独的雄鹰在天空翱翔,而老鼠家族在地下打洞。 老鼠家族确定了自己的生存方针,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因为地下才是它们安全的地方,也是它们生存的方式。 当然,老鼠家族的成员离开洞穴的时候,经常暴露在鹰的视野下面,成为鹰的猎物。 当然,基于“鼠目寸光”,老鼠看不到翱翔天际的鹰。 而当翱翔的鹰发现老鼠,会以迅疾之势,在老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擒获老鼠。 由于老鼠家族成员经常被鹰所捕猎,老鼠家族也在商量如何防止鹰。 有的老鼠就开始作报告,告诉其它老鼠,鹰是通过“挖地洞、设陷阱”坑害老鼠的。 所以,其它老鼠要防止鹰“挖地洞、设陷阱”,这样就会安全很多。
越是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越是以“雄鹰”的方式思考。 老鼠“深挖洞”是因为怕自己暴露在野外,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雄鹰则翱翔于天际,背靠阳光,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 而越是先进的社会,越是以“雄鹰”的方式发展,遇到事情也以雄鹰的方式操作。 比如说,珍珠港事件时候,美国举国愤怒,就是因为日本以“老鼠打洞”的偷袭方式,向美国开战。 而美国打仗,首先都是宣战,然后公布整个战略目标,整个战略方针都是在公开状态下制定的。 从二战开始,美国的主要战略实施思想就是“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实施精确打击。 这在战略思想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充分得到实施,包括精确制导导弹、战机空袭、空降兵、以及电子战。 美国通过获得绝对制空权,让萨达姆成为聋子和瞎子,然后陆军长驱直入扑向巴格达。 这种战略方针让伊拉克修筑的大量地下军事设施变得毫无用处。 当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还面对媒体宣布说自己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一阵骚乱,美军已经进入巴格达,新闻部长立刻逃之夭夭,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不久之后,美军在地洞里找到了萨达姆。
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现代化的跨国公司也是以“雄鹰”的方式运作。 鹰非常凶猛,因此成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高等动物;但是鹰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自从二十世纪初,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根据《谢尔曼反垄断法》肢解洛克菲勒公司开始,“老鼠打洞”式的垄断企业无法生存下去,企业必须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生存。 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持续增长自己的竞争力,依靠自身实力,像鹰一样在“风吹雨淋”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状态之下,各国的大企业都从全球化视野(think globally),积极进行市场竞争和扩张。 在竞争过程中,企业战略高度公开化,运作高度透明化。 现在,一个有一定经验和水平的投资分析员,只需要看看任何一个跨国大企业的网站,就可以大致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模式、运营流程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企业战略和管理都在公开状态下运行。 按道理来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是高度机密,以防止自己被竞争对手利用。 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怕公开自己的战略? 就像“雄鹰”不怕被看到自己捕食的过程,因为雄鹰依靠的是整体实力。 老鼠即使知道雄鹰如何捕猎自己,但是仍然躲不掉。 同理,企业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操作模式,因为即使别人学习和仿效自己的模式,但是到最后比拼的是实力,这是跨国公司的致胜核心。 就像“飞人”乔丹和“小飞侠”科比,即使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他们打篮球的风格和每个细节,但是如果跟他们打球的时候,仍然无法跟他们抗衡,因为他们所有的技战术都建立在他们自身实力的基础上。
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低级别社会成员往往很难理解高级别成员是如何思考和行为的。 比如说,有个农民一生贫困,没有吃过几顿饱饭。 他就想,自己如果也作皇帝就好了,那么每顿饭都弄两碗稀饭,吃一碗,倒一碗。 老鼠家族成员因为没有翅膀,没有翱翔于蓝天的经历,所以相像不出鹰会飞翔,更不知道鹰如何捕猎,以为鹰会像自己一样“打洞挖坑”,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来捕食自己。 现在,关于“华尔街阴谋论”、“美国阴谋论”的言论相当流行,让很多中国缺乏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民众觉得自己“看懂了”世界经济。 其实,这种“阴谋论”的本质就是“老鼠打洞论”。 宣扬国际金融市场“阴谋论”的人们,不是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美国国家和企业的公开信息,思考美国经济的运行轨迹,反而是从老鼠的角度进行思考,用“打洞论”对国际经济金融现象进行诠释。 老鼠“打洞”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进行,也就是说在“阴暗的角落里”活动。 那么,老鼠思维的人就用“阴暗”的想法去解释雄鹰的行为。 通过“老鼠打洞”的阴谋论,老鼠把雄鹰在“光天化日的凶猛捕食”解释成为“阴暗地偷食”。
那么,中国民众为什么会相信“阴谋论”呢? 为什么“老鼠打洞论”在中国如此盛行? 因为,“老鼠打洞”在中国非常普遍。 比如说,中石油通过政策性垄断,获得生存和高额利润。 政策性垄断就是中石油的“老鼠洞”,让其能够避免全球化竞争,通过侵食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中石油才能够获得生存。 如果政策性垄断被打破,中石油的结果是什么呢?它能够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多长时间呢? 同理,在中国金融市场,“机构操纵”和“老鼠仓”比较普遍。 比如说,有的机构与企业“密谋”之后,通过“打洞挖坑”赚取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 很多人因为机构“打洞挖坑”而损失惨重,对“阴谋操纵”这个词非常敏感,也相当恐惧。 而且,中国民众误以为自己居住的环境,跟外部世界的自由竞争环境一样。 也就是说,因为人们不了解国外经济金融的自由市场竞争运作机制,所以很容易轻信所谓的“阴谋论”,或者说“老鼠打洞论”。 那么,宣扬“老鼠打洞论”为什么对人们的思维是有害的? 因为,“老鼠打洞论”一方面把人们的眼光变得短缺,思维变得狭隘;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世界发生的现象,更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的方向。 就像“阴谋论”如果持续进行逻辑推导,都会推导出荒谬的结果。 而相信“老鼠打洞论”的人们,会失去合理的人生逻辑,最后变成荒谬的经济失败。 而如果陷入“老鼠打洞论”思维不能自拔,自然会变成精神病。 或者,“老鼠打洞论”本身就是精神病态的表现。
那么,资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像雄鹰一样翱翔在蓝天,“鸟瞰”这个世界。 华尔街之所以成为华尔街,并不是因为华尔街本身有钱。 华尔街本身并没有钱,而是汇聚来自世界的资金,然后再把这些资金分散出去,就像货物港口一样,成为世界核心的“资金港”之一。 那么,来自世界的资金凭什么把钱放到华尔街,而不是其他地方? 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华尔街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成为世界经济的“金字塔尖”,通过金融运作俯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 打个比方,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就像“鹰”一样,“翱翔”在宏观经济之上,随时发现机会后“迅猛出击”,获得超额的利润。 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超额利润来自于将资金投入“边际效用最大”的地方,或者说给即将饿死的人一个馒头,给即将渴死的人一口水喝。 华尔街就是通过一次次大规模的“高边际效用”的投资,支持了美国经济在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自身也实现了超额利润。 当然,华尔街也可能做“老鼠打洞”的事情,就像“次贷危机”的发生。 但是,在市场经济下,“老鼠打洞”的结果只有一个,快速灭亡。 就连华尔街这样的世界经济权/力的巅峰,因为一个“次贷危机”而快速变成无法自我生存的“泥足巨人”,差点发生大面积破产,那就更不要说其它地方了。
回到农业经济上来,资本通过“鸟瞰”农业经济,从整个大农业系统中找到机会,并且操控整个农业经济系统。 雄鹰翱翔于蓝天的时候,其翅膀可以一动不动,让自身随气流而盘旋。 同时,雄鹰一点也没闲着,随时准备向猎物出击。 那么,出击猎物的过程中,雄鹰需要做三方面工作: 1、“鸟瞰”着全局,随时判断全局变化的状况; 2、迅速定位猎物,在关注全局变化的同时,随时看到符合自己猎物特征的变动,并且进行准确判断; 3、迅疾出击,迅速调动全身能力,以最快速度冲向猎物,达到目标。 即使做好充分准备,雄鹰也经常“失手”。 那么,雄鹰就需要重新回到蓝天翱翔,准备新的一轮冲击。 资本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轻举妄动,而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对农业经济大势方向做出判断。 但是,在机会发现之前,采取忍耐、再忍耐的方针,并作最充分的计划准备。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迅速出击占领市场。 因此,资本通过“鸟瞰 – 定位 – 准备 – 出击”等四个步骤,获得农业经济的主导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
那么,资本如何“鸟瞰”整个农业系统的呢? 在农业经济系统中,有两大资本力量,一是国家资本的力量,二是商业资本的力量。 在不同国家,两大资本的组合方式不同。 两大资本的思考层面不同、目的不同、力量不同、措施不同,同时两大资本相互影响、相互对抗、相互合作,形成各国农业经济的不同发展思路,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中,国家资本的力量是决定农业经济形态的决定性力量。 在各发达国家,国家资本的目标并不是赚钱,而是赔钱! 而在经济竞争中,最敢于赔钱,而且最有能力赔钱的人,掌控竞争发展的局面。 国家资本就是这样的力量,而且不仅如此,其目的就是赔钱,那么追求利润的商业资本根本无法与之竞争,所以国家资本决定国家的农业经济形态。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资本要在农业经济中要赔钱呢? 关键在于,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而农业人口是决定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性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有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一产业已经成为最小的经济构成部分。 但是,农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
国家资本从“鸟瞰”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农业进行补贴。 也就是说,国家资本在农业上赔钱,是为了在整个国家经济上实现收益。 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基础,首先在于其价格传导作用。 虽然在发达国家,基本食品支出在人们的生活费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但是,农产品是其他产品的基本定价基础。 当农产品涨价的时候,会通过各种形式传导到整个社会,引发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 比如说,虽然农产品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额不是很大,可能只有3-5%。 但是,如果农产品涨价10%,那么可以通过农产品和食品、工人工资等方面的价格上涨,导致整个社会涨价10%以上,这对社会经济是个很大的冲击。 另外,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对社会秩序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说,2009年国际牛奶价格下跌30-50%,那么欧洲很多农民就把自己牛奶储运车等农用车开到城市,要求获得政府更多的补贴政策。 所以,发达国家的财政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通过技术机制和财务机制,保持粮食充足供应和粮食的低价。 虽然从绝对值来说,主要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巨额的补贴,赔了巨额资金。 但是,国家资本在农业上赔的这些钱,跟整个国家经济从粮食价格稳定上的收益相比,仍然相当少,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来说非常划算。
那么,如何补贴农业呢? 就需要“鸟瞰”整个农业经济的大系统。 从基本模式上来说,农业经济大系统跟工业经济系统模式类似,只是经济要素表现不同而已。 我们拿汽车工业做个类比,从产业价值链来说,汽车工业主要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销售三个部分。 首先,营销和销售是导向。 生产汽车的目的,首先是要卖出去,只有卖出去的汽车才是好汽车,只有创造利润的汽车业才是好的汽车业,那么汽车业首先是市场需求导向。 而且,汽车业的前期投资巨大,因此需要对整个世界和国家经济进行长期的分析,其次对中微观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汽车产业投资才可能持续地获利。 其次,设计研发是驱动力。 当企业明确了宏观社会经济趋势、中观市场趋势和微观客户需求后,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几大汽车企业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各企业研发投入保持在世界企业研发投入的前列,目的就是保持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研发还不包括零部件企业汇集起来的巨额研发投入。前端的营销销售的产业导向,和后端的设计研发的驱动力,是决定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日本汽车通过销售省油的汽车,在1980年代和2000之后油价高涨的时期,在美国市场“攻城略地”,把美国汽车逼入绝境。 而德国汽车通过先进的技术,控制着世界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方向。
生产制造是关键流程,确保汽车工业利润。 不论是需求分析,还是研发投入,最终都要汇集到生产制造环节,通过生产制造实现价值,保障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要在全球采购几万到几十万个零部件,然后按照生产计划,输送到汽车组装厂的流水线上。 在组装之后,再把汽车运送到世界各地。 那么,如此庞杂的工作如何完成? 需要一个完善的制造加工系统,而且还需要一个严格的质量保障系统。 这个质量保障系统不仅仅涉及到生产制造本身,还要监控零部件的生产,保证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生产汽车所用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也需要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够保证汽车的高质量。 所以,每个汽车厂都是一个各种复杂因素集合而成的大机械系统。 而这个系统的顺畅运作,需要人来完成,几万到几十万人的共同协作。 丰田汽车通过“精益生产”模式,以just in time原材料和零部件管理,生产与质量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员工的主动持续改进等三大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制造优势,成长为世界最大、获利最为丰厚的汽车企业。 但是,败也萧何,丰田汽车后来由于追求规模,忽略了系统的质量监控,导致2009-2010年的大规模召回,对丰田的利润、尤其是丰田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民在土地上种粮食,这就像汽车产业中的生产加工车间。 在汽车产业中,生产加工车间曾经起到决定性作用。 亨利 福特就是通过发明汽车流水线,给“美国装上了轮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自己也被权威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 那么,在现代汽车业中,生产制造已经成为从属环节,整个生产制造系统在营销销售的引导下,在研发的支持下运作。 同理,在传统农业中,人们对于农业的概念就是农民种地打粮食。 而到了现代农业,农民种地打粮食已经成为一个从属性环节,真正推动农业发展的首先是市场需求,其次是技术研发。 而技术研发不仅仅在农业的“零部件环节”发生作用,不仅持续研发出新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等,更是在持续改造“生产制造”,也就是农民种粮食这个环节。 那么,大量的资本投入农业经济中,主要不是投资在农民种粮食本身,而是投资在保持粮食价格稳定,让农民种的粮食能够销售出去;投资在农业技术研发上,推动农业发展的进程。 而国家资本投入更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资本补贴农业,主要投入到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补贴等三方面方面。 在日本,一般国立综合大学中都有农学部,发展各种层次的农业教育。日本有农业大学66所,有中等农业技术学校677所,在校学生20万人。 甚至普通高中也设有农业教育课程,并设有各种各样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修培训机构。 另外,在日本中央、县和市町村政/府的三级,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研和试验机构,而且相互协作和配合,形成全国性的科研试验网。 日本通过建立完善的推广制度。为使科研成果在各地得到应用和推广,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推广普及制度和组织。中央研究机构或大学的科学试验成果,要在各地方的农业试验场进行试验,鉴定其在特定自然条件下是否有推广价值,在获得成功的地区。将其提交给当地农政局和基层农业试验场进行论证认可,决定是否推广。为了推广和普及农业科研成果,在县一级建立农业改良普及所和普及员制度:在基层农业合作组织设置农业指导课和农业指导员:在市町村政府设农业技术员。 这三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整合,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推导农业的发展。 可以说,在各农业发达的国家,国家资本通过投资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这就是资本的知识作用,
另外,各发达国家都积极推行农业补贴,这也成为各国在WTO相互争论的焦点问题。 比如说,日本的农业补贴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并对农业的生产补贴。 在价格补贴方面,比如说大米和烟草等品种上,由政府制定制定管理价格,政府按制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在小麦、大麦等农产品上进行最低价格支持,规定最低价格标准,若市场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度时,产品全部由政/府的有关机构按规定的最低价格购入。 在肉类和奶类等产品上,通过政/府买进和卖出方式,使产品的市场价格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价格稳定区间”。 另外还有价格差额补贴制度、价格平准基金制度、目标稳定价格制度等等。 通过这些补贴,农民可以在很高的价格上,把农产品卖给政/府,让农民保持稳定的收入水平。 在农业生产方面,国家资本补贴想买繁多,主要包括水利建设补贴制度、农地整治补贴制度、机械设备补贴制度、基础设施补贴制度、农贷利息补贴制度、农业灾害补贴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资本还通过贴息或者无息贷款,支持农民的生产和经验,而通过这些补贴制度和贷款制度,把绝大大部分的农业生产成本转移到国家财政身上。 那么,农民一方面能够享受到农产品高价格,另一方面享受到很低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在国家资本的补贴支持下,农业的主要收益都归给了农民,保持农民的收入水平,支持了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的稳定状态。
而在农业第一大国美国,农业补贴同样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的农业政策与日本的有明显不同。 美国农业补贴主要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每6年制定一次农业科技发展计划。 而美国农业补贴主要侧重于粮食价格补贴,农业补贴的名目种类复杂,农业补贴机制的计算方法也相当复杂。政府还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和保护农业。 另外,美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 每隔5年,就要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该法案用做今后5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应财政预算的依据。与农业法案相衔接;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 据一些相关专家测算,美国的农业补贴经常可以占到美国农民收入的1/4。 很多美国农场主在经营农业时,收益不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补贴的支持。 而如果政府取消补贴,则相当比例的农民不可能从事农业,一大批人要重新找工作。 另外,农业补贴还影响农业土地的价格,而农业土地的价格又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商业资本跟国家资本的思考角度不同。 国家资本是“鸟瞰”国家经济,所以要在农业上赔钱,支持整个国家经济;而商业资本“鸟瞰”农业经济,要从农业经济中赚钱。 另外, 国家资本力量雄厚,通过系统地补贴农业,对整个农业经济进行塑造和整合。 那么,国家资本就需要采取“大而全”的运作模式,全面干预农业经济。 就像日本和美国的例子一样,对农业的补贴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的补贴不仅要在宏观上支持整个国家经济,又要在中微观上相互支持,所以就需要建立系统复杂的经济金融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资金分析、策略制定,以及政策执行。与之相对比,商业资本的目标是图利,一般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也就不需要从整个农业经济角度考虑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国家资本是大型汽车企业,掌控着整个产业链;那么,商业资本就像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小型特种汽车生产企业。 商业资本避开国家资本立足于赔钱的领域部分,专注于能够创造商业利润的环节,这就形成了商业资本在农业中的特色。
与国家资本相比,商业资本的特色是“高、精、尖、新”。 在市场价格上,国家资本缺乏价格预测能力,也不喜欢承受过多的价格风险;而商业资本则通过价格预测,在市场上进行价格冒险,享受高额利润的收益,也承担可能带来的价格冒险的损失。 因此,在世界粮食交易市场上,商业资本对市场价格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科技研发方面,国家资本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商业化效率低、能力差。 所以,国家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基础研发和农业基础教育上。 而商业资本则进行商业研发和推广,通过高效的研发和推广商业化农业技术,实现自身独特的利润。 在农业分类上,国家资本的关注点主要是基础农业产品,比如说粮食和肉类等;这就给商业资本纵横经济作物市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而经济作物让商业资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另外,有机农作物等特色作物也是商业资本获利的领域之一。 还有,国家资本主要关注本国的农业系统,而商业资本则从全球的视角,“鸟瞰”自己的细分市场,并且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高额利润。 通过这些方式,商业资本也在推动农业的发展,并且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世界农业持续向前进化。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农业也经历了衰落期。 不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日益重视,农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实现了新的发展。 而新的发展体现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价格机制等不同环节。 那么,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在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农民收入特点,也决定了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中国,也造成了“转基因产品”长驱直入的问题。 通过下面对三个环节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人们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鸟瞰”农业经济系统 -- 资本的思路
“鹰有鹰道,鼠有鼠道”,自然界的动物都在依靠自己的方式生存。 孤独的雄鹰在天空翱翔,而老鼠家族在地下打洞。 老鼠家族确定了自己的生存方针,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因为地下才是它们安全的地方,也是它们生存的方式。 当然,老鼠家族的成员离开洞穴的时候,经常暴露在鹰的视野下面,成为鹰的猎物。 当然,基于“鼠目寸光”,老鼠看不到翱翔天际的鹰。 而当翱翔的鹰发现老鼠,会以迅疾之势,在老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就擒获老鼠。 由于老鼠家族成员经常被鹰所捕猎,老鼠家族也在商量如何防止鹰。 有的老鼠就开始作报告,告诉其它老鼠,鹰是通过“挖地洞、设陷阱”坑害老鼠的。 所以,其它老鼠要防止鹰“挖地洞、设陷阱”,这样就会安全很多。
越是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越是以“雄鹰”的方式思考。 老鼠“深挖洞”是因为怕自己暴露在野外,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雄鹰则翱翔于天际,背靠阳光,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 而越是先进的社会,越是以“雄鹰”的方式发展,遇到事情也以雄鹰的方式操作。 比如说,珍珠港事件时候,美国举国愤怒,就是因为日本以“老鼠打洞”的偷袭方式,向美国开战。 而美国打仗,首先都是宣战,然后公布整个战略目标,整个战略方针都是在公开状态下制定的。 从二战开始,美国的主要战略实施思想就是“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实施精确打击。 这在战略思想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充分得到实施,包括精确制导导弹、战机空袭、空降兵、以及电子战。 美国通过获得绝对制空权,让萨达姆成为聋子和瞎子,然后陆军长驱直入扑向巴格达。 这种战略方针让伊拉克修筑的大量地下军事设施变得毫无用处。 当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还面对媒体宣布说自己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一阵骚乱,美军已经进入巴格达,新闻部长立刻逃之夭夭,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 不久之后,美军在地洞里找到了萨达姆。
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现代化的跨国公司也是以“雄鹰”的方式运作。 鹰非常凶猛,因此成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高等动物;但是鹰的所有行动都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自从二十世纪初,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根据《谢尔曼反垄断法》肢解洛克菲勒公司开始,“老鼠打洞”式的垄断企业无法生存下去,企业必须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生存。 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持续增长自己的竞争力,依靠自身实力,像鹰一样在“风吹雨淋”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状态之下,各国的大企业都从全球化视野(think globally),积极进行市场竞争和扩张。 在竞争过程中,企业战略高度公开化,运作高度透明化。 现在,一个有一定经验和水平的投资分析员,只需要看看任何一个跨国大企业的网站,就可以大致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模式、运营流程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企业战略和管理都在公开状态下运行。 按道理来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应该是高度机密,以防止自己被竞争对手利用。 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怕公开自己的战略? 就像“雄鹰”不怕被看到自己捕食的过程,因为雄鹰依靠的是整体实力。 老鼠即使知道雄鹰如何捕猎自己,但是仍然躲不掉。 同理,企业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操作模式,因为即使别人学习和仿效自己的模式,但是到最后比拼的是实力,这是跨国公司的致胜核心。 就像“飞人”乔丹和“小飞侠”科比,即使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他们打篮球的风格和每个细节,但是如果跟他们打球的时候,仍然无法跟他们抗衡,因为他们所有的技战术都建立在他们自身实力的基础上。
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低级别社会成员往往很难理解高级别成员是如何思考和行为的。 比如说,有个农民一生贫困,没有吃过几顿饱饭。 他就想,自己如果也作皇帝就好了,那么每顿饭都弄两碗稀饭,吃一碗,倒一碗。 老鼠家族成员因为没有翅膀,没有翱翔于蓝天的经历,所以相像不出鹰会飞翔,更不知道鹰如何捕猎,以为鹰会像自己一样“打洞挖坑”,然后通过这种方式来捕食自己。 现在,关于“华尔街阴谋论”、“美国阴谋论”的言论相当流行,让很多中国缺乏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民众觉得自己“看懂了”世界经济。 其实,这种“阴谋论”的本质就是“老鼠打洞论”。 宣扬国际金融市场“阴谋论”的人们,不是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美国国家和企业的公开信息,思考美国经济的运行轨迹,反而是从老鼠的角度进行思考,用“打洞论”对国际经济金融现象进行诠释。 老鼠“打洞”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进行,也就是说在“阴暗的角落里”活动。 那么,老鼠思维的人就用“阴暗”的想法去解释雄鹰的行为。 通过“老鼠打洞”的阴谋论,老鼠把雄鹰在“光天化日的凶猛捕食”解释成为“阴暗地偷食”。
那么,中国民众为什么会相信“阴谋论”呢? 为什么“老鼠打洞论”在中国如此盛行? 因为,“老鼠打洞”在中国非常普遍。 比如说,中石油通过政策性垄断,获得生存和高额利润。 政策性垄断就是中石油的“老鼠洞”,让其能够避免全球化竞争,通过侵食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中石油才能够获得生存。 如果政策性垄断被打破,中石油的结果是什么呢?它能够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多长时间呢? 同理,在中国金融市场,“机构操纵”和“老鼠仓”比较普遍。 比如说,有的机构与企业“密谋”之后,通过“打洞挖坑”赚取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 很多人因为机构“打洞挖坑”而损失惨重,对“阴谋操纵”这个词非常敏感,也相当恐惧。 而且,中国民众误以为自己居住的环境,跟外部世界的自由竞争环境一样。 也就是说,因为人们不了解国外经济金融的自由市场竞争运作机制,所以很容易轻信所谓的“阴谋论”,或者说“老鼠打洞论”。 那么,宣扬“老鼠打洞论”为什么对人们的思维是有害的? 因为,“老鼠打洞论”一方面把人们的眼光变得短缺,思维变得狭隘;另一方面,也无法解释世界发生的现象,更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的方向。 就像“阴谋论”如果持续进行逻辑推导,都会推导出荒谬的结果。 而相信“老鼠打洞论”的人们,会失去合理的人生逻辑,最后变成荒谬的经济失败。 而如果陷入“老鼠打洞论”思维不能自拔,自然会变成精神病。 或者,“老鼠打洞论”本身就是精神病态的表现。
那么,资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像雄鹰一样翱翔在蓝天,“鸟瞰”这个世界。 华尔街之所以成为华尔街,并不是因为华尔街本身有钱。 华尔街本身并没有钱,而是汇聚来自世界的资金,然后再把这些资金分散出去,就像货物港口一样,成为世界核心的“资金港”之一。 那么,来自世界的资金凭什么把钱放到华尔街,而不是其他地方? 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华尔街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成为世界经济的“金字塔尖”,通过金融运作俯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 打个比方,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就像“鹰”一样,“翱翔”在宏观经济之上,随时发现机会后“迅猛出击”,获得超额的利润。 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超额利润来自于将资金投入“边际效用最大”的地方,或者说给即将饿死的人一个馒头,给即将渴死的人一口水喝。 华尔街就是通过一次次大规模的“高边际效用”的投资,支持了美国经济在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自身也实现了超额利润。 当然,华尔街也可能做“老鼠打洞”的事情,就像“次贷危机”的发生。 但是,在市场经济下,“老鼠打洞”的结果只有一个,快速灭亡。 就连华尔街这样的世界经济权/力的巅峰,因为一个“次贷危机”而快速变成无法自我生存的“泥足巨人”,差点发生大面积破产,那就更不要说其它地方了。
回到农业经济上来,资本通过“鸟瞰”农业经济,从整个大农业系统中找到机会,并且操控整个农业经济系统。 雄鹰翱翔于蓝天的时候,其翅膀可以一动不动,让自身随气流而盘旋。 同时,雄鹰一点也没闲着,随时准备向猎物出击。 那么,出击猎物的过程中,雄鹰需要做三方面工作: 1、“鸟瞰”着全局,随时判断全局变化的状况; 2、迅速定位猎物,在关注全局变化的同时,随时看到符合自己猎物特征的变动,并且进行准确判断; 3、迅疾出击,迅速调动全身能力,以最快速度冲向猎物,达到目标。 即使做好充分准备,雄鹰也经常“失手”。 那么,雄鹰就需要重新回到蓝天翱翔,准备新的一轮冲击。 资本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轻举妄动,而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对农业经济大势方向做出判断。 但是,在机会发现之前,采取忍耐、再忍耐的方针,并作最充分的计划准备。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迅速出击占领市场。 因此,资本通过“鸟瞰 – 定位 – 准备 – 出击”等四个步骤,获得农业经济的主导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
那么,资本如何“鸟瞰”整个农业系统的呢? 在农业经济系统中,有两大资本力量,一是国家资本的力量,二是商业资本的力量。 在不同国家,两大资本的组合方式不同。 两大资本的思考层面不同、目的不同、力量不同、措施不同,同时两大资本相互影响、相互对抗、相互合作,形成各国农业经济的不同发展思路,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其中,国家资本的力量是决定农业经济形态的决定性力量。 在各发达国家,国家资本的目标并不是赚钱,而是赔钱! 而在经济竞争中,最敢于赔钱,而且最有能力赔钱的人,掌控竞争发展的局面。 国家资本就是这样的力量,而且不仅如此,其目的就是赔钱,那么追求利润的商业资本根本无法与之竞争,所以国家资本决定国家的农业经济形态。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资本要在农业经济中要赔钱呢? 关键在于,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而农业人口是决定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性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有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第一产业已经成为最小的经济构成部分。 但是,农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农业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
国家资本从“鸟瞰”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农业进行补贴。 也就是说,国家资本在农业上赔钱,是为了在整个国家经济上实现收益。 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基础,首先在于其价格传导作用。 虽然在发达国家,基本食品支出在人们的生活费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但是,农产品是其他产品的基本定价基础。 当农产品涨价的时候,会通过各种形式传导到整个社会,引发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 比如说,虽然农产品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额不是很大,可能只有3-5%。 但是,如果农产品涨价10%,那么可以通过农产品和食品、工人工资等方面的价格上涨,导致整个社会涨价10%以上,这对社会经济是个很大的冲击。 另外,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对社会秩序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说,2009年国际牛奶价格下跌30-50%,那么欧洲很多农民就把自己牛奶储运车等农用车开到城市,要求获得政府更多的补贴政策。 所以,发达国家的财政通过大量的资本投入,通过技术机制和财务机制,保持粮食充足供应和粮食的低价。 虽然从绝对值来说,主要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巨额的补贴,赔了巨额资金。 但是,国家资本在农业上赔的这些钱,跟整个国家经济从粮食价格稳定上的收益相比,仍然相当少,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来说非常划算。
那么,如何补贴农业呢? 就需要“鸟瞰”整个农业经济的大系统。 从基本模式上来说,农业经济大系统跟工业经济系统模式类似,只是经济要素表现不同而已。 我们拿汽车工业做个类比,从产业价值链来说,汽车工业主要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销售三个部分。 首先,营销和销售是导向。 生产汽车的目的,首先是要卖出去,只有卖出去的汽车才是好汽车,只有创造利润的汽车业才是好的汽车业,那么汽车业首先是市场需求导向。 而且,汽车业的前期投资巨大,因此需要对整个世界和国家经济进行长期的分析,其次对中微观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汽车产业投资才可能持续地获利。 其次,设计研发是驱动力。 当企业明确了宏观社会经济趋势、中观市场趋势和微观客户需求后,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几大汽车企业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各企业研发投入保持在世界企业研发投入的前列,目的就是保持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研发还不包括零部件企业汇集起来的巨额研发投入。前端的营销销售的产业导向,和后端的设计研发的驱动力,是决定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日本汽车通过销售省油的汽车,在1980年代和2000之后油价高涨的时期,在美国市场“攻城略地”,把美国汽车逼入绝境。 而德国汽车通过先进的技术,控制着世界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方向。
生产制造是关键流程,确保汽车工业利润。 不论是需求分析,还是研发投入,最终都要汇集到生产制造环节,通过生产制造实现价值,保障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要在全球采购几万到几十万个零部件,然后按照生产计划,输送到汽车组装厂的流水线上。 在组装之后,再把汽车运送到世界各地。 那么,如此庞杂的工作如何完成? 需要一个完善的制造加工系统,而且还需要一个严格的质量保障系统。 这个质量保障系统不仅仅涉及到生产制造本身,还要监控零部件的生产,保证零部件的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生产汽车所用的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设备也需要保持最佳工作状态,才能够保证汽车的高质量。 所以,每个汽车厂都是一个各种复杂因素集合而成的大机械系统。 而这个系统的顺畅运作,需要人来完成,几万到几十万人的共同协作。 丰田汽车通过“精益生产”模式,以just in time原材料和零部件管理,生产与质量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员工的主动持续改进等三大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制造优势,成长为世界最大、获利最为丰厚的汽车企业。 但是,败也萧何,丰田汽车后来由于追求规模,忽略了系统的质量监控,导致2009-2010年的大规模召回,对丰田的利润、尤其是丰田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民在土地上种粮食,这就像汽车产业中的生产加工车间。 在汽车产业中,生产加工车间曾经起到决定性作用。 亨利 福特就是通过发明汽车流水线,给“美国装上了轮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自己也被权威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 那么,在现代汽车业中,生产制造已经成为从属环节,整个生产制造系统在营销销售的引导下,在研发的支持下运作。 同理,在传统农业中,人们对于农业的概念就是农民种地打粮食。 而到了现代农业,农民种地打粮食已经成为一个从属性环节,真正推动农业发展的首先是市场需求,其次是技术研发。 而技术研发不仅仅在农业的“零部件环节”发生作用,不仅持续研发出新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等,更是在持续改造“生产制造”,也就是农民种粮食这个环节。 那么,大量的资本投入农业经济中,主要不是投资在农民种粮食本身,而是投资在保持粮食价格稳定,让农民种的粮食能够销售出去;投资在农业技术研发上,推动农业发展的进程。 而国家资本投入更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资本补贴农业,主要投入到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补贴等三方面方面。 在日本,一般国立综合大学中都有农学部,发展各种层次的农业教育。日本有农业大学66所,有中等农业技术学校677所,在校学生20万人。 甚至普通高中也设有农业教育课程,并设有各种各样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修培训机构。 另外,在日本中央、县和市町村政/府的三级,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研和试验机构,而且相互协作和配合,形成全国性的科研试验网。 日本通过建立完善的推广制度。为使科研成果在各地得到应用和推广,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推广普及制度和组织。中央研究机构或大学的科学试验成果,要在各地方的农业试验场进行试验,鉴定其在特定自然条件下是否有推广价值,在获得成功的地区。将其提交给当地农政局和基层农业试验场进行论证认可,决定是否推广。为了推广和普及农业科研成果,在县一级建立农业改良普及所和普及员制度:在基层农业合作组织设置农业指导课和农业指导员:在市町村政府设农业技术员。 这三级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整合,形成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推导农业的发展。 可以说,在各农业发达的国家,国家资本通过投资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这就是资本的知识作用,
另外,各发达国家都积极推行农业补贴,这也成为各国在WTO相互争论的焦点问题。 比如说,日本的农业补贴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并对农业的生产补贴。 在价格补贴方面,比如说大米和烟草等品种上,由政府制定制定管理价格,政府按制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在小麦、大麦等农产品上进行最低价格支持,规定最低价格标准,若市场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度时,产品全部由政/府的有关机构按规定的最低价格购入。 在肉类和奶类等产品上,通过政/府买进和卖出方式,使产品的市场价格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价格稳定区间”。 另外还有价格差额补贴制度、价格平准基金制度、目标稳定价格制度等等。 通过这些补贴,农民可以在很高的价格上,把农产品卖给政/府,让农民保持稳定的收入水平。 在农业生产方面,国家资本补贴想买繁多,主要包括水利建设补贴制度、农地整治补贴制度、机械设备补贴制度、基础设施补贴制度、农贷利息补贴制度、农业灾害补贴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除此之外,国家资本还通过贴息或者无息贷款,支持农民的生产和经验,而通过这些补贴制度和贷款制度,把绝大大部分的农业生产成本转移到国家财政身上。 那么,农民一方面能够享受到农产品高价格,另一方面享受到很低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在国家资本的补贴支持下,农业的主要收益都归给了农民,保持农民的收入水平,支持了国家经济和粮食安全的稳定状态。
而在农业第一大国美国,农业补贴同样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的农业政策与日本的有明显不同。 美国农业补贴主要是为了减少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美国农业科技研究局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每6年制定一次农业科技发展计划。 而美国农业补贴主要侧重于粮食价格补贴,农业补贴的名目种类复杂,农业补贴机制的计算方法也相当复杂。政府还通过休耕计划、农作物保障计划等来稳定和保护农业。 另外,美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 每隔5年,就要出台一个“农业法案”计划,该法案用做今后5年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应财政预算的依据。与农业法案相衔接;通过国家税收、补贴、价格干预、信贷管理以及产量定额分配等手段,对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内部资源配置保持有效调节。 据一些相关专家测算,美国的农业补贴经常可以占到美国农民收入的1/4。 很多美国农场主在经营农业时,收益不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补贴的支持。 而如果政府取消补贴,则相当比例的农民不可能从事农业,一大批人要重新找工作。 另外,农业补贴还影响农业土地的价格,而农业土地的价格又对整个国家经济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商业资本跟国家资本的思考角度不同。 国家资本是“鸟瞰”国家经济,所以要在农业上赔钱,支持整个国家经济;而商业资本“鸟瞰”农业经济,要从农业经济中赚钱。 另外, 国家资本力量雄厚,通过系统地补贴农业,对整个农业经济进行塑造和整合。 那么,国家资本就需要采取“大而全”的运作模式,全面干预农业经济。 就像日本和美国的例子一样,对农业的补贴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的补贴不仅要在宏观上支持整个国家经济,又要在中微观上相互支持,所以就需要建立系统复杂的经济金融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资金分析、策略制定,以及政策执行。与之相对比,商业资本的目标是图利,一般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也就不需要从整个农业经济角度考虑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国家资本是大型汽车企业,掌控着整个产业链;那么,商业资本就像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小型特种汽车生产企业。 商业资本避开国家资本立足于赔钱的领域部分,专注于能够创造商业利润的环节,这就形成了商业资本在农业中的特色。
与国家资本相比,商业资本的特色是“高、精、尖、新”。 在市场价格上,国家资本缺乏价格预测能力,也不喜欢承受过多的价格风险;而商业资本则通过价格预测,在市场上进行价格冒险,享受高额利润的收益,也承担可能带来的价格冒险的损失。 因此,在世界粮食交易市场上,商业资本对市场价格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科技研发方面,国家资本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商业化效率低、能力差。 所以,国家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基础研发和农业基础教育上。 而商业资本则进行商业研发和推广,通过高效的研发和推广商业化农业技术,实现自身独特的利润。 在农业分类上,国家资本的关注点主要是基础农业产品,比如说粮食和肉类等;这就给商业资本纵横经济作物市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而经济作物让商业资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另外,有机农作物等特色作物也是商业资本获利的领域之一。 还有,国家资本主要关注本国的农业系统,而商业资本则从全球的视角,“鸟瞰”自己的细分市场,并且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高额利润。 通过这些方式,商业资本也在推动农业的发展,并且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世界农业持续向前进化。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农业也经历了衰落期。 不过,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日益重视,农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实现了新的发展。 而新的发展体现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价格机制等不同环节。 那么,国家资本和商业资本在不同环节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农民收入特点,也决定了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在中国,也造成了“转基因产品”长驱直入的问题。 通过下面对三个环节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人们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