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被票友 回复日期:2010-02-18 04:32:00
更新下问楼主老师的问题:zf不对闲置商品房考虑闲置和资源税是什么样的智慧政策????
-------------------------------------------------------------------------------------
住房闲置本身是个模糊概念,到底是长期闲置还是短期闲置,到底是闲置还是出租。 而且,人们无法很容易判断出一个房子是否闲置。
其次,卖出的房子本身就不应该再课税。 因为,在中国买房子并不是真正买房子,而是在租房子,70年租金一次交清。 那么,高价租了房子之后,再课税就说不过去了。
第三,现在买房子的主力并不是个人,大头还是在银行。 不论“刚需”买房的房奴,还是投资投机的炒房者,都是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来买房。 如果没有房贷,现在10万、8万一平米的房子,1万、8千可能都没人买。 看看2000年之前的房价,超过5000元的人们就觉得太高了。 现在人们的综合生活水平普遍比2000年的时候更低,但是房价5万已经不稀奇,为什么? 关键就在于房贷“撬动”了房价的火爆。 如果收税打压房价的话,银行受不了,国家也受不了。
所以从宏观来说,房价不能大幅降(超过20%-30%),这是政策的底线。 任何降低房价的政策都不会被采纳。 那么,我们将只能看到促进涨价的政策被大力执行,而造成实质降价的政策即使被大力宣传,也不会被真正执行。
作者:007JackJones 回复日期:2010-02-17 20:54:33
作者:我的乌托邦啊 回复日期:2010-02-17 17:32:06
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
同意对于教育的问题的分析。 关键的问题在于,很多家长们没有搞清楚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所以把孩子逼上失败的道路。 大家都在说28定律,我觉得中国学校教育的问题更明显。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了教育改造。 即使是这样,德鲁克仍然认为美国的大学缺乏前瞻性,无法适应社会潮流的变化。 当然,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机制,就是要让学生的知识“学以致用”。 可以说,尽量让80%的知识能够用于社会生活中,或者适应社会,或者改变社会。 而美国的大学通过自身的灵活应变,改变着美国,并且领导着世界向前发展。
反观中国的学校,是另外一个2/8定律。 学生们用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在学习,但是学习的这些知识最多20%是有用的,剩下80%的知识或者已经严重落后,或者本身就是谎/言。 因为大多数家长缺乏足够的知识基础和独立观点,就强迫孩子们把自己80%的时间去学习落后和谎/言。 这样学习下来十几年,80%的孩子就成为了NC,越学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难以学习社会生活能力。 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自己都不知道,上大学时为了什么,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应该做什么。
作者:lancerknight 回复日期:2010-02-18 05:13:41
拜读了半天,收获不少。本人理工出生,不懂经济学,看热闹来的。
不过对lz的一些观点不太理解:
1、楼主所谓的“独立人”与西方经济学所谓的“理性人”有何区别,如果有区别在那?如果没有,每个人都趋向独立,那就无法独立;
2、楼主所谓的“大机器”与“计划经济”有何区别,如果有区别在哪?
----------------------------------------------------------------------------------------
1、我个人这样理解,理性人是个经济学学术上的抽象概念,而独立人则是相对具象的描述,同时考虑人的理性和感性两方面。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在物质上是相互依赖的,否则只能去过原始人的生活。 所以,独立人更多的是思考精神上的独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这个可能更加感性。 就像一个水平高超的工匠,追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无人能及,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他可能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为自己的技艺而自豪。 这种追求自我精神价值的状态,我觉得是独立人的精神状态。
2、计划经济和大机器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 计划经济主要强调资源分配方式,从整个经济进行分析,侧重于整体;而大机器主要强调经济中的某些部分,及其资源获得方式,从具体的利益部分来分析,关键在于思考局部。
作者:北溟那条鱼 回复日期:2010-02-16 19:50:56
应该是五点。
--------------------------------------------------------------------------
agreed
七、 食品安全问题 –- 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资本的思路 -- 农产品价格博弈
怎么对未来经济进行思考判断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简单朴素的逻辑思考。 我写这些经济内容的时候总在想,我写的这些都是基本常识性的东西,大家只要稍微加以思考,就能够想的很明白。 就拿我哥来说,他是学工科的,而且现在加拿大也只不过是一个技术工人,按道理是不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 不过,去年年初的时候,我跟我哥网上聊天,他当时就说,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没钱,而中国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只要加印钞票就行。 比如说,本来社会上总共有50亿,国家再多印50亿,达到100亿。 通过印钞票,国家就等于赚了原来的25亿。 他的想法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因为似乎政策也就只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009年的政策表明,他的简单朴素的思考得到了证实。 虽然国家财政和银行贷款的规模幅度没有他说的那么大,但是大致的意思方向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以简单朴素的思考,对经济趋势作出的大致判断。
前几天,我跟我哥又在网上聊起物价,我说起了今年菜价特别贵的问题,如果买稍微好点的水果或者蔬菜,100元根本就买不到什么东西。 结果他说,价格还不贵,相对来说还很便宜。 那么,下一步价格可能还要继续上涨。 因为发的钱多了,价格自然会上涨,这个很正常。 而对于中国来说,现在一方面大量印钱,就像去年初说的一样,这是国家最容易赚钱的方式,而且只要这么印钱的方式一开始,根本就停不下来。 因为,这样赚钱的方式对于国家来说很简单,其它方式获得不了这么多钱。 所以,只要想一想就能理解,通货膨胀会继续。 再考虑到印钱的滞后性,下一步通胀可能越来越厉害。另一方面,现在房地产搞得这么火,占用了大量的耕地,粮食生产肯定要受到影响。他说,他刚去加拿大的时候,某个牌子的某种包装的面粉4加元一袋。 结果,两年多之后,价格就涨到了将近14元一袋,最近有所回落,也是在8、9元一袋。而如果加拿大这样的地方,粮食价格上涨幅度都能达到好几倍的话,中国粮价一旦开始上涨,如果人们像在80年代那样抢购囤积粮食,那么粮价会涨得更猛。 所以,对于个人来说,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现在如果有谁囤积粮食,到时候肯定能大赚。 即使存粮不是为了赚钱,也不让自己手里的钱最后变得不值钱。
我和我哥聊天的时候,我母亲插话说,粮价不可能那样上涨,国家不可能让粮食价格一下翻几倍地上涨。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母亲不是从个人的理性思考出发,或者说我母亲并没有真正去思考问题。 我母亲只是在判断问题,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来判断问题。 在她看来,国家会保持粮食价格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且国家也有能力保持粮价的稳定。 也就是说,现在国家既能让通货膨胀,又能让粮价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 当然,我也跟我哥说,中国的国家政策不让私人屯粮,不让粮食价格因为大家抢购而导致价格暴涨。 比如说,蔬菜和水果价格上涨可以“随行就市”,但是粮食是政策的“红线”,敢擅自粮食涨价的人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或者被判刑。 也就是说,国家通过严厉的手段,包括垄断粮食的主要流通渠道,通过打击进行粮食交易的商人,让粮食仍然保持着低价
其实,我哥和我母亲的分歧,是不同思考出发点的分歧。 他们一个从个人角度出发,一个从国家角度出发,做出自己的分析或者判断。 我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未来的粮食价格进行独立的思考。 所以,他根据自己对于社会经济的简单朴素的思考,得出对于未来粮价的思考与判断。 而这个思考和判断的出发点是“获利”,认为未来粮价将要上涨,然后个人可以通过大量购入粮食和囤积粮食而“赚钱”。 而我母亲则从国家的思维出发,认为粮价不能一涨好几倍,那样的话人们连饭都吃不起了。 或者说,国家不能让粮食暴涨,不能让进行个人粮食投机生意的人赚到钱。 如果粮食真正暴涨了,那么在少数人做粮食投机生意赚钱的同时,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生活的艰难困苦。 所以,国家会大力打击囤积粮食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行为,保持粮价稳定。 在中国,因为国家的压倒性强大力量,个人无法让粮食价格涨起来。
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粮食供求关系依靠价格波动来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商业资本也就有了操纵获利的空间。商业资本和国家资本进行竞争博弈,粮食也就成为价格剧烈波动的产品品种。 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商业资本的目的是获利,而商业资本获利的前提是价格波动。 如果没有价格波动,那么就不会有商业资本介入;价格波动越剧烈,商业资本对于市场的兴趣也就越浓厚,投入市场的投机和保值基金的规模也就越大。 因此,在世界粮食市场上,价格波动越大(往往是价格高涨),市场持仓量也就越大。 商业资本的“大进大出”,对价格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即使波动再剧烈的市场上,商业资本“推波助澜”的力量再大,都没有国家资本的力量大。 国家资本是决定市场基调的力量,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力量。 打个比方,剧烈波动的市场价格就像波涛汹涌的海浪。 在商业资本的推动下,粮食价格就像波动巨大的海浪,让人们看到、感受到巨大的威力;但是,在海浪下面,是人们看不到、不很注意、而力量更加巨大的潜流,国家资本就像这个潜流,决定海浪的高度和深度。
在《圣经 创世纪》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 约瑟被埃及法老征召,去解法老的梦。 法老对约瑟说,他梦到自己站河边,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又肥壮,又美好;随后又有七只母牛上来,又软弱,又丑陋,又干瘦,在埃及遍地,他没有见过这样不好的。 而且,又干瘦,又丑陋的母牛,吃尽了以前的七只肥母牛。 吃了以后,却看不出是吃了,那丑陋的养猪仍然跟先前一样,他就醒了。 他又梦见一棵麦子,长了七个穗子,又饱满,又佳美;随后又长了七个穗子,枯槁细弱,被东风吹焦了。 这些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佳美的穗子。 约瑟对法老说,法老的梦乃是一个,上帝已将所要作的事情指示法老了。 七只好母牛是七年,七个好穗子也是七年,这梦是一个。 那随后上来的七只又干瘦,又丑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个虚空被东风吹焦了的穗子也是七年,都是七个荒年。 那么,埃及遍地必来七个大丰年,随后又要来七个荒年,甚至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丰收,全地必被饥荒所灭。 因为后来的饥荒非常严重,所以就不觉得之前的丰收了。 至于法老两回做梦,是因为上帝已经决定了这件事,而且必然快速就要成为现实。
所以,法老应该找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派他管理埃及。然后,法老还应该派管理的官员,在七个丰年的时候,征收埃及收获的五分之一。 叫他们把将来丰年一切的粮食聚敛起来,积蓄五谷,收存在各城里作食物,都归到法老的首先。 那么,积蓄的粮食,可以方便埃及将来的七个荒年,免得埃及被饥荒所灭。 法老就让约瑟做了自己的副手,来管理埃及。 约瑟见到法老的时候,刚刚三十岁,就代表法老到埃及各地。 在七个丰年的时候,埃及的出产极其丰盛。 约瑟就聚集埃及七个丰年的一切粮食,把粮食积存在各城里,各城周围田地的粮食,都积存在本城里。 积蓄粮食非常多,像海边的沙一样,无法计算。 埃及的七个丰年一完,七个荒年就紧跟着来了。 就像约瑟所说的,各地都有饥荒,唯独埃及有粮食。 到了埃及有了饥荒的时候,民众向法老哀求粮食。 法老对他们说,你们到约瑟那里去,按照他所说的去做。 当时,天下都是饥荒。埃及的饥荒非常严重。 约瑟就开了各处的粮仓,把粮食分给埃及人。 天下的饥荒也非常严重,各地的人们都去往埃及,到约瑟那里讨粮食吃。
这个发生在公元前19世纪的圣经纪事,可能是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通过系统的粮食储备措施,缓解饥荒的故事。 当时,还没有天气预报,分析预测短期天气状况,人们都是依靠经验判断天气变化;当时更没有世界地理和气象学研究,也就更无法预测长期的气候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瑟通过给埃及法老解梦,在最初丰年的时候,积攒了大量的粮食,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各农业发达国家通过对农业的大量投入,保证粮食安全,保障本国民众的基本生活。 而要保证粮食安全,第一要素就是了解粮食供应状况,并且对未来的粮食生产作出准确的预测。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粮食安全由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而国家资本则通过了解世界粮食生产,预测短期天气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价格。 而粮食价格反过来再影响世界粮食生产。 而美国农业部通过大量的综合投入,成为影响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涨跌变化的关键力量。
粮食市场是一个涉及到“天(全球气候)、地、人、财、物”等各种因素的超级复杂的系统。 在全球化经济中,任何个人或者国家都无法操纵粮食市场。 比如说,美国虽然是世界粮食超级大国,出口大量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但是美国仍然只是众多变化因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在过去十几年,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粮食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粮价受到中国大量进口需求的支撑,长期处于高位。 尤其是2000年之后,在中国能源进口需求巨幅增加的影响下,石油等价格暴涨,又影响了粮食的生产成本,减少了世界农民们种粮的利润及欲望,让粮食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另外,对于世界气候变化的预测是个无解的争论焦点。 如果全球变暖,那么世界的粮食产区就会发生重大的转移,粮食生产也会发生巨大的波动,进而影响数十亿人吃饭的问题。 所以,人们就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激烈争吵。 美国共和党反对《京都议定书》,所以乔治 W 布什总统拒绝签署相关“碳减排”协议;而奥巴马代表的民/主党上台后,美国改变自己的形象,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参与“碳减排”。 没想到,新的气候数据出炉,发现地球正在面临新的“小冰川期”,让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减排”成为一个闹剧。
那么,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的国家资本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数据调研和分析预测,让粮价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范围之内,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惜血本地进行投入,尽量准确地进行相关调研和分析预测。 而美国农业部作为美国国家资本的代表,成为指导美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与食品价格的“指南针”。 而且,农业部还通过市场推广行动,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保持美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或者说,美国农业部通过美国农业生产与预测、经济与农业的互动关系、农产品市场开发与推广,支持美国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部通过运用大量的先进科技和管理手段,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状况进行监控与分析预测,让人们随时保持对粮食安全状况的了解。 从1950年代开始,电话、电台、电视开始普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 从196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资助农村教育电视台,通过普及农村电话、电台和电视的农业信息广播,让农民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对稳定农产品市场的价格行情起到很大作用。 1970年代开始,计算机开始了商业化应用。美国开始了在农业数据库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建设,推动农业的信息化高科技管理。进入1990年代,计算机开始在美国农业上大规模普及,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业化发展,美国农业开始进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美国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了全美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电脑,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让农业中的利益各方能够更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而通过计算机控制和网络应用,在宏观上提高整个美国农业市场的整体运营效率,在微观上促进美国农场技术与管理,让农场主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农业运作。 在这些高新科技手段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的技术技术和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呈现出“现代农业”的各种特征。
通过高新科技的应用,美国重新定义了宏观农业管理与农产品价格分析预测。 早在1975年,美国就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宏观监控上。 当时,美国农业部联合美国宇航局等多个部门,对美国和前苏联进行大面积作物调查试验计划,对当年的小麦长势和产量进行监测和预测。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美国开始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图像表达,支持农业的分析、查询和辅助决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定位系统(GPS)也被用于农业生产商,对地理数据以及有利于精确农业的措施等进行定位及定义。 比如说,现在一种带有显示屏和数据处理器的GPS接收仪被装置在大型农机上,这个GPS首先接受GIS的数据,显示本区的土壤信息,如土壤类型,氮磷钾含量,前季单株产量,当年单产指标等数据。根据计算机处理系统,机器自动进行农药和肥料的自动配置和喷洒。 这些数据再反馈到GPS定位的GIS系统中,美国农业部就能够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了解全美每个农户每平方公里的氮、磷、钾含量。 比如说,在收割机收割切碎秸秆的时候,电脑就可以通过分析秸秆的成分含量,确认土壤中其各种元素的含量,然后直接输送到农业部信息中心。 通过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 根据农作物种植区的的动态变化,及时精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 而且,这些措施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土壤肥力等措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经营。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美国农业部可以实施大规模的精细化宏观农业管理,制定对于农民的合理补贴政策,在保障农民合理农业收入的同时,降低纳税人的负担。 而这样的补贴机制,就成为世界粮食市场的定价基础。
另外,美国农业部通过定时公布有关世界农业的大量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市场交易状况。 由于农业市场变化非常快,所以美国的农民,农产品相关经营者和美国消费者,需要了解美国各个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供求信息,并且掌握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而美国农业部则通过定时调研统计、分析研究和预测市场状况,成为世界粮食市场最受关注的信息来源。 其中,国家农业统计局出于服务美国、服务美国农业、为美国农村社会的目的,致力于提供有意义的、准确的、客观的统计信息和服务。国家农业统计局每年发布大约340种报告、涉及120多种农产品,报告覆盖内容包括:生产、存栏、分配、利用、库存、农业投入品价格,以及劳动力、农场数量、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等项目。 不仅如此,国家农业统计局在45个州的统计办公室还为当地用户发布当地重要农产品的细节资料。 现在,农业生产者、农业组织、农业商业、法律制定者、政府机构都依靠国家农业统计局提供的信息作出各项决策。 而农民和农场主依靠国家农业统计局的报告来作各种生产和市场决策。农民们会根据这些报告决定,自己种多少玉米、养多少家畜,什么是最好的销售时机等的。 而且,交通部门、仓储公司、银行及租赁机构、商品交易者、食品加工者都很大程度地依赖国家农业统计局的估计和预测。
如果说国家农业统计局根据农业领域的状况,为各界提供农业相关信息,那么经济研究局和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则把视野放在更宽的角度,研究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经济研究局通过市场研究、市场现状和展望分析、专家顾问分析,以及涉及到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的经济和统计指数,为社会提供关于农业、食物、自然资源、农村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决策分析。经济研究局以出版物和电子数据产品的形式对社会大众发布其数据指数、预测和专题研究报告。 而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通过跨部门的协调组织,监控小麦、稻谷、饲料粮、大豆、棉花籽及油料、棉花、糖、肉用动物、家禽、奶酪等各大宗农产品,对于美国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农产品价格进行官方预测。 而且,该委员会每月还对主要外国生产国进行作物产量预测,对美国和全球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估计。 另外,他们还修改和批准其它机构发布的预测和分析报告,以确保所有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是一致和客观的,保证美国农业部信息的权威性。
另外,美国农业部还设立农业市场服务局和外国农业局,为农业产业链的各部门在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售提供系统化服务。 农业市场局为农业行业提供广泛的市场营销服务,为600多种农业商品建立了分级标准,以帮助买者和卖者在互相认可的质量水平上进行交易。而且,农业市场局的市场新闻报告为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等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在市场上的营销活动。 通过农业市场局的工作,支持整个复杂的农产品和食品产业链,确保美国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的高效运作。 外国农业局则将美国农产品营销延伸到海外市场。外国农业局在75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办公室,其业务范围覆盖130个国家,通过收集、分析和发布关于全球供求形势、贸易趋势、新出现的市场机会等信息,收集全球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数据和进出口信息,进行生产预测报告和评估出口市场机会。 而且,华盛顿总部还派出分析专家、市场专家和谈判专家,为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寻求贸易机会,并保持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外国农业局每年发布将近200种商品报告,这些报告描述了大约100种作物和畜牧业商品全球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动向情况,这些报告为美国出口商分析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并指出市场贸易机会。它每年还发布大约1000份新闻报告和项目公告。
美国农业部的大量投入,变成了粮食价格的社会性合理平衡。 “谷贱伤农、菜贵伤民”。 粮食价格是涉及到全社会利益的基础价格,那么广大的农民和非农业人口都在关心着粮食价格。 对于农民来说,粮食价格越高越好;对于广大非农人口来说,粮食价格越低越好。 而如何达到对于农民来说,粮价较高;对于非农人口来说,粮价较低,而且粮价可以持续的局面? 就是通过农业补贴。 而科学的农业补贴政策,则基于美国农业部的大量科技投入,市场研究和分析。 除了上述的调研分析和预测工作外,美国农业部还对整个农产品流通产业链进行系统分析。 这个系统分析对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运作进行调研分析,计算出从农场主所卖的产品价钱和消费者零售食品的中间差价。 这个中间差价包括交通运输、食品加工、批发零售等各种费用开支。 销售成本包括资本、劳力和其他服务的投入。每个月,农业部通过农产品的购买者收集农产品出售价格,以及经过加工、运输后的食品价格。 另外,还从劳工统计局收集消费者购买食物的价格、销售的劳力成本等数据。 然后,农业部公布九组商品的流通成本及销售成本数据。 通过研究影响食物价格和消费支出的因素,农业部分析居民用一美元购买食物时的钱分摊在流通环节各占的比例。 通过总结相关的比例,对相关政策进行相应的指导。 举个真实的例子,美国食品零售价格上升,引起了社会民众的不满。 这时候,美国政策并不是采取简单的措施,压低农产品价格来实现食品价格稳定。 因为,农业部数据显示,在食品零售价格上升的同时,农产品售价反而下跌。 那么就说明,在加工、销售和零售人工成本等中间环节的费用上升,既导致食品消费民众不满,又导致农民收入下降。 那么,政策就应当把重点放在中间环节上,通过政策的合理引导与调控,降低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人们的食品支出,确保农民的收入,系统提升社会福利。
与农业部各种投入相配套的,是美国的粮食储备系统机制。 因为粮食缺乏“价格弹性”,所以在丰年和歉年之间,就会形成显著的粮食价格波动。 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既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更不利于农民的生产经营。 那么,粮食储备就是粮食价格的“平衡器”,保持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状态。 就像约瑟在埃及做的事情,在丰年大量囤积粮食,到了荒年开仓放粮。 这对于古埃及来说,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民众生存,甚至国家存亡的问题。 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粮食安全问题在某个国家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像日本、以色列这样的国家可以通过粮食进口确保自身的粮食安全。 但是,粮食安全变成了世界性的问题,各国的粮食机构如果考虑到自身的粮食安全,就需要从“鸟瞰”世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未雨绸缪的粮食机制。 比如说,日本通过“海外屯田”计划来确保自身的粮食安全。 对于美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核心问题,因为在可见的未来,美国发生饥荒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此,作为世界的主要粮食供应者,美国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储备粮食,在保障粮食价格稳定的同时,能够让美国农民获得可持续的收入和利润。 基于这个目标,美国建立起来一套科学、系统的市场化粮食储备机制。
美国为了稳定粮食价格,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进行粮食储备。 由于稳定粮食价格优先,而且要持续提高粮食储备的效率,因此采取私人储备、国家监控的粮食储备机制。 从粮食储备份额来说,美国国家没有粮食储备库,而是由农民和商业资本进行储备,由国家资本进行补贴和管理调控。 美国很清楚国有机制的低效和僵化,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不断降低粮食储备的运行成本,努力压缩政府开支,国家积极鼓励农民增加自有储备,并且支持社会商业资本的储备力量。 目前, 美国粮食总仓储能力约5亿吨,其中农场拥有和控制的粮食仓储能力约3亿吨,占总仓储能力的58%,农场以外的商业性粮仓共有仓储能力约2亿吨,占总仓储能力的42%。 通过私人储备方式,国家从具体粮食储备行为中退出,转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并且通过法规实行有效监督。 国家通过委托商业代储粮食储备制度,对粮食流通领域实行粮食市场调控、稳定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 美国联邦通过国有融资机构农产品信贷公司,对储备进行系统化“保底”调控。 比如说,当远期粮食溢价低于贷款利息的时候,也就是现货市场价格高、远期市场价格低,农民觉得自己进行粮食储备无利可图,就把粮食卖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这部分粮食就成为国家粮食储备。 通过这种方法,农民们不用在现货市场进行抛售而导致农产品现货价格大幅下跌,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 当远期粮食市场价格高的时候,政府需要增加储备,就从市场上采购,提高现货市场价格。 通过这样的方式,美国实现国家资本宏观调控,农场储备和商业资本储备进行实施的国家粮食储备机制。 通过这样的机制,美国实现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减少粮食价格的暴涨暴跌。
美国国家资本的投入,让美国农民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在持续的国家资本支持下,美国的农场主们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做出相对准确的市场判断,并且根据相应的市场判断安排自己的粮食种植与生产计划。 这样的市场判断能够在某种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时候,有效预防农民们“一窝蜂”地去种植这种农作物,防止第二年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血本无归,大家再“鸟兽散”,又防止因为人们大量减种作物而形成新一轮的价格暴涨。 减少价格的暴涨暴跌,也就意味着农民可以在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持续的种植获得合理的收入。 另外,国家资本对于美国农民的贷款和补贴,支持农民们的持续种植,持续积累种植经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美国农民既拥有天然的土地资源优势,又具备持续进行农业作业所积累的经验,还了解市场行情,懂得顺应市场行情,另外还受到国家资本的半市场化农业补贴,这样的“四合一”的优势意味着美国农民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高收入。
美国农民的国际竞争力又支持了美国农业“超级大国”的地位。 1929年经济大萧条,导致粮食需求急剧减少,造成美国大量的农场倒闭,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罗斯福新政开始进行大量的农业投入,主要的目的是保护美国的农民们,防止农民们因为“谷贱伤农”而破产,这形成了美国农业政策和国家补贴的出发点。 而这样的出发点,让美国农业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具有更加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比如说,当世界粮食价格低迷的时候,美国根据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分析,安排农民们减少种植面积,希望农民通过减少种植面积而减少粮食产量,并且根据减少的面积给予农民们相应的资金补偿。 而农民们拿到补偿后,会减少在劣质土地的种植,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优质土地上。 通过聚焦于优势土地资源的“精耕细作”,在大量减少种植面积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很高的产量。 那么算笔经济账,假设国家补贴某个农民20%的利润,让他减少20%的种植面积。 那么,这个农民肯定会让土质最差的20%休耕,然后主要集中于种植80%的优质土地上,结果通过“精耕细作”,可能只减少了5%的产量。 这样的结果是,20%的国家补贴直接成为农民们的利润,80%的优质土地种植大量减少了种子、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等成本投入,而且产量基本上保持不变,这让农民们在非常低的粮食价格行情之下,仍然能够保持盈利状态。 这种市场性国家资本补贴,让美国农民具有强大的市场生存能力,也让美国保持农业超级大国的强大竞争力。
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农业的强大竞争力对于很多其它国家的农业是颠覆性的。 比如说,相对于欧洲农业补贴来说,美国的农业粮食补贴处于较低的水平。 但是,在美国国家资本的半市场化运作支持下,美国农民拥有的“四合一”市场竞争能力,让美国农产品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 这种价格优势在农产品价格高涨的时候,体现的不明显,但是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欧洲农业(尤其是法国农业)就开始处于整体困境中。 而美国农业补贴就像“好钢用在刀刃上”,虽然有很多经营状况较差的被淘汰,但是经营良好的农民们处于健康的生存状态,美国的农业产出仍然保持稳定。 这种稳定的产出通过大量的出口,挤占欧洲农业的市场份额,让欧洲的小农们既失去价格支持,又失去市场份额,处于绝境之中。 就像2009年国际乳业价格暴跌50%之后,新闻上可以看到,很多欧洲奶农开始上街,把牛奶倾倒在大街上和农田里,但是很多美国的奶农还在默默地承受低价带来的亏损,因为美国奶农的成本要低一些,而且大多数美国奶农还亏得起,遭到淘汰的主要是少数经营能力较差的奶农。 而乳业并非美国的国际市场优势项目,随着世界经济萧条的范围扩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如果继续下跌的话,那么美国的价格优势将更加明显。 比如说,中国是大豆生产的发源地,具有传统性的优势。 但是,仅仅经过几十年,美国和阿根廷从规模化种植到国际市场扩张,其生产的廉价大豆已经开始让中国大豆产业接近崩盘。 不仅如此,如果国际小麦和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美国加大小麦玉米的出口,中国的小麦、玉米产业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待续)
作者:gaofeng801210 回复日期:2010-02-21 10:16:30
请教楼主 现在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能顶住压力么?
-------------------------------------------------------------------------------------
现在已经不存在人民币能否顶住升值压力的问题,而是需要大家密切关注人民币贬值的时间节点的问题。 按照人民币目前通货膨胀(也就是对内贬值)的速度,因为承受不了快速增加的成本压力,新一轮出口企业倒闭潮可能在短期(1年内)发生。 珠三角“用工荒”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因为通货膨胀,导致人们不愿意继续低收入工作。新的“用工荒”反过来会迫使各企业提高工资,而且是持续提高工资(应对持续的通货膨胀),这将消灭很多已经是在亏损边缘苦苦支撑的出口企业。
另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也可能在短期内变得更加严重。 这也意味着,出口还将持续减少。 同时,大量进口的速度还在加快。 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贸易顺差在迅速减少。 而当贸易顺差趋向于零(甚至快速转负)的时候,人们将急于将手里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那么人民币贬值就不可避免了。 我在前面分析了,人民币在2-5年会贬值。 在这里再补充一点,人民币贬值的时点不排除会出现在短期之内。 如果人们还像过去那样“一窝蜂”地抢购美元,那么会达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
作者:gaojianhe2006 回复日期:2010-02-21 11:23:19
请教楼主: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会朝着哪个方向进行?多余的农业人口怎么办?全部进入城市?乡镇企业以后会大发展吗?
谢谢了
-----------------------------------------------------------------------------------
这是我下一步都要比较详细分析到的内容。 在这里先说一下,未来农业方向我不知道,这关键取决于国家政策。 但是,多余的农村人口不可能进入城市,因为城市承载不了,必须在农村和乡镇解决。 我相信在未来,某些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吸纳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而这样的发展是和乡镇企业发展密不可分的。 不过,我觉得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必须得经历巨大的变化。 我会在食品加工环节中,分析新型乡镇企业的方向。
作者:linelf12 回复日期:2010-02-18 21:39:32
楼主,请恕冒昧,这里的论证你并未完成。
你说的是依民生公司运力计算,撤退需要一年,但如果考虑850条木船,恐怕运力要远远超过。否则绝无可能证明卢有如来神通将效率翻7~8倍。
春运的解决之道,靠所谓的“经济学”不如靠产发展内地来得有效
---------------------------------------------------------------------------------------
你提醒的对,我当时确实疏忽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论述。 我下一步在垄断价格里,会就这个问题继续进行论述。 春运的解决之道,从中长期我同意你的观点,也认为未来发展方向是内地。 不过,即使是在既有条件下,本来也不是像现在这么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