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八、 生活费用问题 –- 制度经济学的思考 (续)
  
  经济的本质与制度经济学定义
  
  经济的本质是想像。 想像和想像的成果推动人类进步。 一粒小小的种子经过培育,可以长成大树,并且形成无数的果实,然后对果实进行深加工,就可以实现这个种子成千上万倍的增值。 同样,培育想像并且将想像进行“深加工”的过程,就形成了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 这里说的想像并不是经验的总结,而是对看不到的事物的先验感悟。 比如说,“中国四大发明”里的“指南针”就不是想像的结果,而是肉眼可见的一种现象的修饰,因此严格意义上不算是发明。 与之相比,无线电通讯的发明,就是在想像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并且将想像进行“深加工”,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无线通讯时代。 另外,互联网更是人类凭空想像出来的、自然界中完全没有的东西,随着互联网的发明和推广,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现代经济中,发明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机密)、版权等想像的成果是决定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从个人来说,丰富的想像力让爱迪生这个“低能儿”推动世界的发展进程,成为全世界发明者的榜样;而缺乏想像力,让很多身居高位的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制度经济学可以定义为,制度和想像的关系。 现在,制度经济学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是因为社会制度涉及到各种复杂因素,因此并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思路。 如果从想像的角度出发,不论制度的表象多么错综复杂,影响的因素有多少,其实本质很简单。有的社会制度鼓励想像,鼓励想像的“深加工”,于是整个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充满希望、文明发达的国家;有的制度压抑想像,那么这个社会就成为走向绝望的愚昧落后国家。 比如说,很多中国人将欧洲的中世纪想像成“黑暗时代”,将当时的基督教(现在的天主教系统)看作是压抑人性的力量。 但实际上,当时基督教的修道院(神学院)在整个世界上,是想像的主要发源地,不仅是很多现代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思想的开端,也是现代大学的起源;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神学院逐渐发展演化成为现代大学。 以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大学通过培养学生想像力,创造出无数的想像成果,成为现代文明的主导者,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19世纪中后期开始,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鼓励想像的国家,也逐渐成长起来,开始了大量的发明,创造了世界上大多数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成果,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从鼓励想像力的角度来说,怎么夸奖美国的社会机制都不为过。
  
  想像是什么? “想像”从字面理解,首先要想,就是开动脑筋,在大脑里形成新的内容,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说能够想出透明的空间里充满了密集的无线电波;其次要像,就是跟真实接近或者相关,或者要在原理上说得通,帮助人们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美国的《阿凡达》、《2012》、《24小时》、《Lost》《Heros》、《4400》这些电影电视剧虽然都是“纯属虚构”,但是让人觉得很有真实感。 在英语中,imagination源于image(形象),就是在脑海里形成图像的这个状态。从英语来说,Image的意思是整个图景。 也就是说脑子里的整体图像要显得合理真实,栩栩如生。 《骇客帝国》就是一个接近完美的Imagination作品。 另外,跟想像相对的有两种状态:一是不会想,不会开动脑筋,比如说抄袭、盗版、山寨等等,就是不知道自己动脑筋,或者想不出新的东西;二是胡思乱想,跟“像”相去甚远。现在,有很多人也在想,然后根据自己想的写了“玄幻小说”。 玄幻小说跟科幻小说不同,科幻小说是基于对世界规律的观察和思考,想像出按照这种规律能够实现的一些尚未实现的理想。 比如说,凡尔纳的多个科幻小说,最后都成为了现实,这种科幻小说就是培养孩子想像力,非常适合孩子读的传世经典小说。 与之相对比,很多“玄幻小说”纯粹就是胡思乱想,除了自己YY和读者YY以外,缺乏现实的价值。 而且,很多玄幻小说让读者变得更加缺乏想像力,更加缺乏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想像的基础是真知。 想像力源于知识,知识源于真理。 一般来说,一个周游世界、学识渊博的学者,和一个目不识丁、只在半径20公里之内的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民相比,学者的想像力要比农民丰富。 从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拿“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来说,他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家庭背景让德鲁克从小就在丰富文化的环境中受到熏陶。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早年的德鲁克就与熊彼得、弗洛伊德等精英知识分子多有交往,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 在这样的知识文化背景支持下,德鲁克一生著书30余部,定义了“管理”、“知识工作者”、“知识经济”等决定世界潮流方向的词汇,并且对未来做出大量的预言。
  
  另外,只有源于真理的知识(真知)才能真正支持想像力。 有的“知识”源于谬误,那么在这种假知识上构建的想像,就成为虚幻或者疯狂。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这与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股票指数下跌大约4/5后,巴菲特对于华尔街的批判: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但是华尔街为了一些手续费,无耻地(shamelessly)向用户推销没有鸟的林子(结果让买“泡沫股票”的股东们损失惨重)。 而德鲁克和巴菲特的想像方式同样适用于2008年升级的“次贷危机”,他们的想像。 另外,一个品行恶劣的人基于阴暗心理,以谬误为基础进行了看上去美好的想像。 结果,导致了无数人的虚幻,并且引发了一次次的疯狂,造成了20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就会发现,不论走到哪里,人性都一样。 人性的本身都是趋利避害的,而趋利避害的能力来自于想像力。 直到二十世纪的时候,人们在受到外伤的时候,如果伤口外表皮面积较大,比如说烧伤;或者伤口比较深,就像枪伤,都很容易发烧死去。 人们自古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直到近代人们想像有更小的微生物存在,并且得到了证实。 那么,科学家就寻找能够消灭伤口致命病菌的药物,也就是另外一种“以毒攻毒”的菌类,后来盘尼西林被培养出来。 最初的时候,盘尼西林贵如黄金,但是仍然供不应求,因为人命比黄金值钱。 就这样,通过一代代的科学家不断地进行想像,并且将想像“深加工”转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的过程。 以色列人通过想像力,在沙漠中开始了农业生产,将沙漠变成绿洲,也是想像力的结果。 那么,趋利避害的人类共性让科技、产品和文化跨越国界,传播到世界。 德国产品因为真材实料、工艺精湛、性能可靠,把其产品用高价卖到全世界。 美国人在全世界销售电影这种纯文化的产品,强调的并不是北美的生活水平这些内容,而是通过发挥想像力吸引人们,通过构建人类共通的人性元素吸引人们,而《阿凡达》这样的经典电影就是通过美轮美奂的想像和人性中追求“真善美”的共同向往,能在全球卖20多亿美元。 那么,缺乏想像力的经济是什么样子? 我们都看到了,通过砍伐森林、破坏资源、毁灭农田而实现。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 他给学生们现场做了演示,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他面前的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 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 一位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时间管理专家说,“这不是我真正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与你爱人共度时光,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想像是人类、也是每个人人生“最大的石头”。 而想像是展开思想的“翅膀”,让思想超越自身的局限而“翱翔”。 通过想像,人们以更宏观、更系统的方式思考问题,找到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潮流。 德鲁克通过想像,多次预言世界发展与创新的潮流,引导无数管理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所以成为“大师中的大师”。 迈克尔 波特则通过想像,构建了世界经济竞争的宏观战略图景,成为最富盛名的战略大师,其思想成为MBA的标准教材,同样影响了无数管理者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经济进程。 比尔盖茨则在计算机还非常庞大的时候,就已经想像到它将进入家庭,并且小到可以放到桌子上,并且想像到软件将成为计算机的灵魂,推动微软的朝着占领世界上每个家用电脑的方向努力,让比尔盖茨成为首富。 而推动世界前进步伐的人们,都是通过个人的想像,并且由自己或者他人将想像进行“深加工”,想像一步步变成社会现实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实现世界发展与文明重大突破的过程。
  
  晏阳初,1943年被美国“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评为“对世界文明贡献较大的10人”之一,1987年被美国总统里根授予“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生于1893年,四、五岁时开始到父亲开设的塾馆念书,接受启蒙教育。 十三岁时,晏阳初进入内地会传教士开办的天道学堂读书,当时的校长是英国传教士姚明哲牧師(Rev William II Aldis),1906年毕业, 1911年结识了英国青年传教士史文轩,协助他创办辅仁学社。 1916年,晏阳初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曾经受教于塔夫脱和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后获学士学位。晏阳初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七月因母亲重病而决定中止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提前回国。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招生2500余人。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京,在文化名人张伯荃、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 1929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 1930年代初,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省 何键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三千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但是由于国共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 在蒋介石处碰壁的晏阳初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他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1949年,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不久即离台赴美,在美国他协助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专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晏阳初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餘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据1980年代的统计,定州(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当年晏阳初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白杨等作物引入和培育的良种鸡等仍然广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另外1970年代普遍中华农村的“赤脚医生”以及相关的培养计划,皆承袭自晏阳初在定县的实验内容,1990年代后期在中国大陆部分农村推行的村官直选等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也无不是在重复当年的定县经验。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在农村建设方面大量借鉴晏阳初的定县经验,农村的进步成为日后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晏阳初移民美国后,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他的乡村教育理念,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在他的协助下,菲律宾、加纳、哥伦比亚等欠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类似计划。 (摘自维基百科) 这就是一个人的想像,并把想像进行“深加工”而对人类产生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如果不是发挥自主的想像,就是被别人虚幻。 陈寅恪在王国维的纪念碑铭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就是通过独立思考,发挥个人的想像力,创造个人的未来。 随着全球化竞争以及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化,建立在独立思想之上的想像力对个人发展产生越来越直接的影响。 2000年之后,一些从来自台湾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成功学家”在大陆捞钱,似乎很受欢迎。 但是,看看“管理学家”强调的所谓的“执行力”、“中国式管理”,都像为了蝇头小利而精于计算的小农或者小市民,默默唧唧、唧唧歪歪那些鸡毛蒜皮的个人利益。 当德鲁克做出穿越时空的预言、迈克尔波特站在全球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时候,引导美国乃至世界的知识界发展的时候;民国时期的大师们通过富有张力的思想和辉煌的建筑等形式,逐渐影响人们的心灵的时候,现在的中国却让这些与世界潮流相悖的“老鼠蟑螂”式的思维所影响。 很多人说这些思想适合于中国国情,但是人们却不思考一下,中国国情是否适合世界潮流。 太监曾经非常适合中国国情,但是在世界潮流的涤荡下,成为最让人瞧不起的losers。 在“中国式管理”强调利益,追求无脑的“形而下”方法的时候;在另一方面,只有“想”没有“像”的“成功学”给人们的思想建起了“空中楼阁”,让无数人进入“传销陷阱”。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化,最初很多洋洋得意的中国人,正在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群体。 另外,“阴谋论”通过恐吓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民众,也在大笔大笔捞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想像是人生发展最大的一块“大石头”,又是人生的脊柱。 脊椎动物是自然界的高级动物,而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们有脊椎。 脊椎让动物可以独立生存,而不需要依附植物或者不需要依附“壳”来生存。 虽然脊柱动物是表皮包着骨头,容易遭受风吹日晒水火撕咬等伤害。 但是,在同这些可能的伤害进行对抗的时候,脊柱动物同样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想像对于人来说,就像动物的脊柱,让人可以实现独立,而不用做其他人的附庸。 想像又像瓶子里的大石头,让人们的生命有了核心的意义,当人们回顾自己的生命过程,并且展望未来发展的时候,知道自己还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在人们进行想像、尤其是将自己的想像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像脱离“壳”的动物,要遭受的更多的困难挫折和伤害。 或者说,想像实现的过程,就是付出成长代价的过程;远大的想像就成为梦想,在实现的过程中就要在一生中以自己为代价而付出,就像晏阳初。 那么,天天关注“鸡毛蒜皮”的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内在,什么都没有,因为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盘散沙”,自己就像依附于大树的毛毛虫,在大树枯萎和将倒的时候,只能无助地面对困境。所以,人们希望借助于“执行力”、“中国式管理”、“成功学”、“阴谋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结果让自己在“钻牛角尖”或者被虚幻的过程中,从困境走向绝境。
  
  那么,为什么无数人相信这些来大陆捞钱的台湾人? 因为,这些人作为中国文化糟粕的继承者,正好迎合了大陆人们因为缺乏想像力,在2000年之后开始经历明显的经济倒退后,像母鸡刨食一样,希望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 在美国,“执行”是管理界最看不上的内容,更没有“执行力”这个概念,因为美国管理界关心的是“领导力”。 写《执行》的作者可能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写的东西降低了自己的思想档次,过了一段时间又回过头来强调战略的作用。但是,几个台湾人借用美国管理界根本看不上的“执行”,改编成“执行力”,说这是美国的潮流,来忽悠大陆人,让缺乏经济管理知识(也就是想像力)的土老板们买单,给员工洗脑。 同样,“成功学”、“阴谋论”这些在美国也是不入流的东西,也以“舶来品”的形式在中国“炒”得火热。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跟我提起过安东尼 罗宾斯,中国很多人知道的“成功学大师”。 他说,罗宾斯曾经很想与德鲁克搭上关系,比如说跟德鲁克照个照片、让德鲁克给他一些“私人指导”,显得自己像德鲁克的学生,但是德鲁克根本对他置之不理。 我的这位朋友说的事情是否真实并不重要,但是他的意思表明罗宾斯在美国的地位。 在美国,大多数企业中层以上经理都受过MBA教育,在MBA教育中人们都是学的德鲁克、波特、菲利普科特勒这些“殿堂级人物”,根本没有“成功学”的任何位置。 而这些MBA和其它学科的硕士博士主导美国世俗层面的思想,教会主导美国人心灵层面的方向。 再加上以戴尔 卡耐基为代表的教士出身的一些人,给人们传播世俗层面为人处世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东尼 罗宾斯只能算是个比较受欢迎的民间演讲家而已。 但是,到了中国就被包装成“神话”,拥有了无数的“徒子徒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无数即使是上过大学的中国,也缺乏基本的人生知识,缺乏基本的想像力。 所以,人们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毫无辨别地接受“执行力”、“成功学”、“中国式管理”、“阴谋论”这些或者低档、或者低俗、或者荒谬的理论。
  
  中国人缺乏想像力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就进入“无脑时代”,其中的关键标志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标志意味着,中国文化开始了全面的大倒退,文化倒退的结果是经济停滞。 “独尊儒术”的制度就是把先秦诸子百家中,最缺乏想像力的儒家当做“圣”来供奉,而把皇帝当做“神”。 韩非子通过系统的思考想像,对国家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今天读起来都有显著的现实社会经济意义;老庄倡导人们的想像力,引导人们追求精神自/由,虽然他们没有找到精神自/由的终极点,但是即使在今天读起来,都能让人体会到他们倡导的想像力带来的心旷神怡的感觉,这也是“道”在西方管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孙吴等兵家的战争思想智慧,对于治国治军都同样具有全面的借鉴意义。 但是,汉朝的皇帝出于个人目的,专门选择了儒家作为统治人民的主导思想,是具有深刻的内在用意的。 我用了“专门”这个词,是因为从汉高祖刘邦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干,不过是在董仲舒这时候实现的而已。 从此,中国就进入长期以儒家为主导,以眼前利益为诱惑,压抑想像力的年代。 问题是,当人们具有综合知识、思考全面的时候,眼界就会开阔,想像力就会丰富,而想像力丰富的结果就是威胁到皇帝。 因此,科举制度应运而生,通过利益诱惑将读书人的眼界变得更加狭窄。 在这样的背景下,“八股文”就成为一道“风景”,“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成为一个标准。 这时候,“能人”的标准不再是知识,而是“读书”,局限在“四书五经”里的书。 结果就是,如果“中举”当官,成了“清知府”赚取“雪花银”,那么人人羡慕;但是,如果没有“功名”,就是人们鄙视的“百无一用”的书生。 确切地说,这些人不算是知识分子,这能算是无脑的“两脚书橱”。 随着压抑人们想像力的深入,人们变得越来越愚昧,也就越来越迷信。 大家不知道道理的东西,不是去认真去思考,探索出其原理,而是斥之为“妖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阴谋论”。
  
  在中国的宋朝时期,逐渐积累并形成了不少科技成就,当时明显领先于欧洲。 但是,这时候“儒家”更进一步,“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和“三纲五常”的出现,让儒教伦理成为系统化的制度,对整个社会的想像力进行桎梏。 而“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相结合,又压制了社会知识阶层的想像创造力,并且使科技只能存活于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 从“程朱理学”开始,汉族的知识阶层开始实现完全的“工具化”转型,而整个民族加速走向全民懦弱化。 同时,“程朱理学”的强化,又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火器的研发和应用受到严重的阻碍,结果导致国土被侵蚀,后被蒙古野蛮人所灭。 其中,出于一个变态皇帝爱好、在“三纲五常”的推动下,野蛮残忍的“女人缠足”成为社会文化制度。 到后来,中国无数读书人的想像力贫乏到将“三寸金莲”作为一种文化,并且变态到以“小鞋”为题材喝酒吟诗。 而“女人缠足”的文化观念,直到民国时期在女权团体的强大宣传攻势下才开始解体。 一般来说,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倒退都要反映到农业上,而到现在秦国时期的农业制度都是中国最先进的。 (关于中国两千多年以来,从秦开始制度和文化如何毒害整个中国的过程,我会在其它内容中沿着中国历史的过程进行分析,因为需要写的篇幅过长,这里就不多强调了)
  
  “传统文化”的遗毒深远。 因为缺乏想像力,缺乏对事情内在机理的认识,迷信在中国大行其道。 在先秦时期,中国人还有方向比较正确的朴素世界观,但是到了现在,很多中国人却处于愚昧当中。 比如说,运程、面相、风水等迷信仍然在港台相当流行,并且在流传到大陆。 北京雍和宫门外有一些小店,销售一些书籍,是香港“大师”教当年“运程不好”的人们如何“转运”,而这些“大师”都是标准的西装领带加眼镜。 当年,武汉大学王世杰校长以“千年大计”的思想移掉当地居民的家人的墓地,意在开启民智,但是这个目标到今天仍然离其目标相去甚远。 除了民国时期,短时期想像力的“大爆发”,产生很多大师和学者之外,中国人的想像力到今天仍然极度贫乏。 49年之后,宣扬的美好社会只不过是最原始的“打土豪、分田地”,吸引最愚昧小农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赶英超美的目标成了“大炼钢铁”、“亩产十万斤”,大学系统完全被摧垮,所谓农村教育和医疗也都只是晏阳初当时农村教育实践的片段和表面现象而已。 失去大学和大师们的中国,陷入了集体虚幻和疯狂状态,疯狂的结果就是人们挨饿。
  
  大学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灵魂。 人们在潜意识里都清楚,什么是对社会有利的、什么是对社会有害的。 所以,对于危害整个社会的事情,人们普遍会感到非常愤慨,如果解决不了,人们会非常无助。 比如说,当清华大学教授因为抄袭被曝光的时候,会引起无数人的愤慨,并且对整个社会感到悲哀。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的影视剧DVD盗版横行,但是人们似乎非常欢迎这种盗版,并且让盗版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深圳组装加工的“山寨机”一时间非常流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但是,为什么人们对于这样的盗版剽窃无动于衷,但是对于一个大学教授盗版剽窃就对整个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从潜意识里,人们知道想像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大学是一个社会想像力的主要源泉。 打个比方,社会经济就像一颗大树,盗版DVD和盗版产品都是社会经济的“果子”,是社会经济的末端,因此出了问题人们并不担心,它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根基;但是,如果大学教授都在剽窃抄袭,那么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想像力的“根”都烂了,大学生们该怎么办? 所以,人们就对这个社会感到绝望。
  
  从想像力的角度来说,一个核心大学的大学教授抄袭剽窃暴露出的问题,比盗版DVD和“山寨机”的问题要严重十倍百倍。 缺乏想像力的山寨机生产的是劣质产品,除了问题之后,人们可以随手扔掉;但是缺乏想像力的大学制造的是劣质大学生,本来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结果将贻害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另外,作为想像力的杰作,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和它的优美风景已经默默地坚立70多年,但是除了北大、清华还有少量类似的建筑之外,中国没有大学还拥有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这也让绝大多数大学生失去了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和品位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提升个人想像力的机会。 民国时期,去美国深造的中国学生不是很多,他们到了美国之后,很多用几年到十几年时间就做出成就,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或者像晏阳初这样形成自己的开创性社会构想,因为当时的文化鼓励想像力。 但是,2010年的今天,上百万具有高学历的中国人在国外已经学习工作十几二十年,北大清华等中国最高学府的学生们也整班整班地出国。 但是,因为想像力的缺失,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诺贝尔奖。 基本上看不到有开创性思想的人活跃在美国的专业领域,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导着。 而至于在中国国内,以“汉芯”为代表的科研项目状况,大家也都一清二楚。 大学,本来应该是充满想像力,对世界、对未来具有强烈前瞻性洞察的“殿堂级大师”们占据的地方。而中国大学想像力的缺失,让“阴谋论”、“中国式管理”、“执行力”、“成功学”为代表的低俗内容进入大学,影响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未来中国发展的遗毒深远。
  
  对于美英德日等国家来说,只要大学不倒,其经济就不倒。 从历史来看,欧美的大学是神学与世俗经济结合的产物,修道院(神学院)是大学的基础,而城市的兴起则推动了神学院的演化,逐渐成为现代大学。 当汉族在儒家思想的桎梏下,由强盛走向懦弱,落后的欧洲在基督教的支持下生存了下来,并且逐渐得到发展。当时,罗马帝国的腐朽败坏了整个欧洲,开始让欧洲四分五裂,并且让欧洲处于非常软弱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督教一方面在武力上,号召整个欧洲联合起来抗击蒙古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并且逐渐形成欧洲的骑士制度(现代企业文化的起源);另一方面在文化思想上,修道院的修士们在《圣经》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引导下,开始了“追求真理”的思想探索之路。 修道院的高墙和简朴的生活,再加上大量的书籍和教士们相互之间的研讨,欧洲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启蒙。 这个启蒙的过程虽然速度很慢,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 神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探索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其中,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尔,就是在“怀疑一切”之后,寻找上帝的真实,印证自我的真实,进行“我思故我在”的思考与论断,开启了二元论和理性主义(数学验证)的时代。 以笛卡尔为重要的里程碑,欧洲以系统、健全的思维想像方式实现思想的发展,支持大学从最初的神学为主导的思路向经史哲、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技术并重的方向发展。
  
  
  在欧洲,城市的发展是神学院演化成大学的关键背景。 随着欧洲经济的缓慢发展,一些自由人开始脱离封建庄园,聚集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开始工商业活动,这些地方逐渐形成了城市。 随着工商业规模和城市逐渐扩大,工匠们都按照各自的行业组成行会,保护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行业经济的雏形。 当这些城市逐渐发展的时候,有的城市就开始出现大学。 这些大学经常是各国国王建立,并受到罗马教廷的批准,早期的大学主要研习神学和经院哲学。 新教改革运动开始之后,大学课程开始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自然科学开始成为大学教授的重要学科。比如说,1536年,实行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下令剑桥大学解雇其研究天主教教规的教授们,教学和研究重点转为希腊和拉丁经典、圣经和数学。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随之而来的是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代表,大学成为以知识和资金支持想像力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工程技术也成为大学里的重要学科。 可以说,以Google发迹为代表的硅谷模式并不是真正的创新,这种模式的创新早就在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成形,只不过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而已。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学的规模也迅速扩大,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成为治学的的典范。 而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发源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刺激了多个“巨无霸”型大学的发展,大学教育迅速普及,引导整个社会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瓦特的成功,大学的定位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受助者的想像力,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并且及时给予各种资源的支持,让学生/受助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在牛津大学,其教学主要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导师多为品学俱佳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卓有建树。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学生将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与导师单独见面,宣读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时,导师要评论,要提问,如果论文质量不行,答辩不好,要影响成绩、影响毕业。 此外,还有许多讲座。每个讲座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可以自由发言,平等讨论。 海阔天空的议论对于学生们很有吸引力,但在议论之后,要交作业。也就是说,学生每一周都要有自己的新想法,并且进行汇报。 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被迫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还需要思考出具有足够质量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压力促使学生成长。 而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1636年成立,从9名学生开始的成长,本身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领导时代潮流的发展史。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几乎所有来自马萨诸塞的领导者都是哈佛毕业生。 哈佛大学早期依照英国大学机制建立,在18世纪根据社会的需求开始持续发展变革,到18世纪末开始加入德国大家教育思想。 之后,每一任校长都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变革,将哈佛大学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在哈佛,很多老师不仅教学,还要做研究,以便将最新的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从想像力的角度来说,只有持续深入的研究,才能够锻炼和增强人的想像力。 名师出高徒,师不高弟子拙,只有自身充满想像力的老师,才能够理解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的想像力。另外,哈佛大学有形的实力象征是图书馆,藏书数量超过15,000,000册,是世界第四大“百万图书馆(mega-libraries)”。 麻省理工宁愿花钱,也要给自己的学生办哈佛的借书卡,帮助学生学习和提升。 美国著名教育家、前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经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牛津哈佛这些顶尖大学的系统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些学校的文化土壤是大量的中世纪教士们勤奋严谨、追求真知的治学精神和他们的成果,以及古希腊的自然科学遗产,然后在这些精神和知识遗产的基础上,开始了持续的钻研探索。 牛顿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学习现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德国蒂宾根大学毕业)等天文学家,成为影响世界的科学家,并且成为后人学习和思考的基础。 这些充满想像力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为后来的进入大学的学生们树立了明确的榜样。 其次,这些大学领导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如果说早期的大学还是钻在“象牙塔”里,研究平民们不太懂的神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话,那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大学越来越承担起领导社会发展的作用。 除了爱迪生这样非常少的“民间”发明家之外,绝大多数影响世界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受过大学的系统教育,在大学里受到想像力的训练和启发。 而且,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天才学生还能够受到学的经济支持,完成了学业,开发了想像力。 第三,系统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当这些优秀的学校拥有杰出的校友的时候,就会以学校文化传统的形式,让学生们静下心来,沿着杰出校友的轨迹,以天才的想像改变推动世界发展进程。 而学校里的导师制、图书馆、作业机制、考试机制都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想像能力,扩大想像的深度和广度。 而博士本身就意着已经形成独创思路,让想像力结出成果的标志学位,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就是将自己在大学形成的系统独创思想进行商业“深加工”,实现Google的发展,并且成为新一代的“知识富豪”。
  
  大学教育的意义在于超越利益,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前面说过,想像力来源于知识,而知识来源于真理。 那么,大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以真理为起点,持续地学习知识,展开想像。哈佛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 ,1643年,一直在校徽上用到今天)、“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1650),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1692年)。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Amicus VERITAS,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早期印章展示三本翻开的书本,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reason)与揭示(revelation)之间的动力关系,实际上就是想像力的关键要素。 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 剑桥大学的校训是,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麻省理工校训是:既会动脑,也会动手。斯坦福大学校训是:自/由之风吹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经济是第一位的。 我们上大学或者不上大学,上哈佛大学或者上中国的三流大学,这些都是由经济驱动的。 上大学的投入大,再加上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个人磨损折旧成本等综合成本,产出必须要明显高出投入才合算,人们才有上大学的强大动力;另外,上哈佛大学的预期收入要明显高于中国三流大学的预期收入,上哈佛大学才有强大的动力。 经济因素的考虑不仅仅是中国人需要思考的因素,也是外国人要第一考虑的因素,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同特点。 但是,我们看到,这些一流大学的校训都是有关有知识、真理、智慧、自/由等等似乎与经济不相关的内容,除了麻省理工强调一下动手能力之外,其它的大学似乎连动手能力都不关心。 大家都知道,动手能力是工作的基本要求。 比如说,在中国大学生遇到就业难的问题时,有台湾专家介绍有的台湾大学生就一方面学大学的课程,同时还学习专业操作课程,毕业之后工资明显要比没有学习专业操作课程的学生工作容易找,工资收入高。 但是,为什么世界这些一流大学绝大多数都是追求“形而上”,对金钱利益不关心,而他们毕业的时候,却能够找到好工作,挣上高薪呢?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的目标是学生走上社会挣高薪,但学生不仅挣不到高薪,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呢? 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仅仅是社会环境问题吗? 不是。
  
  从想像力的角度思考的话,急迫想挣钱的人挣不到钱,反而会赔钱;不急于挣钱的人却能够挣到钱。 或者说,一个人赚钱的能力跟赚钱的欲望成反比。 在股市升到5000-6000点的时候,无数人“涌入”股市,购买股票和基金。 人们为什么要买股票和基金? 就是因为急于赚钱。 看到别人在股市上赚了钱,自己也希望进去赚一把。 结果没想到,不仅没有赚上钱,还让自己的血汗钱损失惨重。在电影《阿凡达》的构想和拍摄上,卡梅隆导演“十年磨一剑”,1995年,他写完了这部长达82页的剧本,然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这个巨著。 其中,包括到世界各地去找寻优美的风景和珍异植物,为电影提供场景原型。 卡梅隆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专门与索尼公司合作开发新型摄影机,另外3D摄影机的开发同样得到了松下、IMAX等公司的配合。卡梅隆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摄影机Virtual Camera。他自己的团队还研发了“脸部图像捕捉技术”,该技术能让导演捕捉到演员脸上最微小的表情,并对应“移植”到计算机里的CG人物中去。在《阿凡达》的拍摄现场,舞台四周放置了120台固定摄像机,能够以毫米为单位一次录制所有演员的3D运动—卡梅隆可以随意渲染出任何一个角度的镜头。 在后期制作上,《阿凡达》60%内容靠CG(电脑图像)合成,40%靠演员演绎。 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上,卡梅隆聘请了多个顶尖公司: 巨人工作室(Giant Studios)、维塔数码(制作《指环王》里“咕噜”的角色),而仅仅完成所有主要人物的动作“移植”工作就花了维塔数码一年的时间,乔治 卢卡斯和他的工业光魔加盟维塔数码一起分担《阿凡达》的大部分CGI制作等等。最后一共有48家公司,1858位工作人员参与完成了这个影片。另外,卡梅隆还动用了40000个处理器、68T字节(1太字节相当于1万亿字节)的存储器来创造潘多拉星球。 最后,3.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1.5亿美元的宣传费用,让《阿凡达》成为一个天价成本的电影。 而到2010年3月28日,《阿凡达》全球票房接近27亿美元。 这是卡梅隆继《终结者2》、《真实谎言》、《泰坦尼克》等大制作、高收益电影之后,投入心血最大的“经典之作”。
  
  那么,为什么无数人想去赚钱却赚不到,而卡梅隆赚钱如此“轻松”? 前面说过,经济是由想像力决定的。 不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需要想像力来推动。 卡梅隆用一个剧本开始了他的想像,然后用了十年的世界巡游完成了他的想像,整合了48家公司实现了他的想像,并且以1.5亿美元传播了他的想像。 虽然《阿凡达》的剧情一般,具有明显的好莱坞流于表象化的情节特点,但是这样的情节特点与卡梅隆宏大的视觉想像力相匹配,而且尽可能让每一个细节都显得真实。 这种想像类似于中世纪的教堂的设计师一样,致力于设计规模宏大、同时充满打动人们心灵的艺术审美作品;同时,协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像修筑教堂的石匠一样,对每一帧画面进行精心雕琢;另外,强大的摄影机系统和超级计算机对后期处理的支持,让160分钟充满无数庞大画面的电影只有极少的穿帮镜头。 更需要说明的是,在卡梅隆想像的背后,是福克斯公司“不惜血本”的资金支持。 由于电影风险太高,即使最大牌的导演也无法预测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观众口味,并且获得良好票房。 所以,福克斯在狠下心支持卡梅隆的时候,同时在后台积极寻找投资合伙人,共同分担高达5亿美元的前期投资预算。 可以说,《阿凡达》全球27亿美元的票房,不仅仅是5亿美元这些投入,而是一个庞大的、支持想像的系统,通过精密的运作而获得的成就。 而好莱坞作为美国经济的代表之一,反映出美国经济系统支持想像、实现想像、获利想像的发展实质。 而这个系统的背后,是美国的教育系统给人们灌输的真理、知识、智慧、自\由等等支持想像力的价值根基。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利益欲望扼杀想像力。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男生活跃幽默、妙语连珠聊天的时候,突然来了个美女,结果这位男生立刻就变得笨嘴拙舌,洋相尽出。 这是为什么呢? 在美女到来之前,男生处于心理放松的状态,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因此就会妙语连珠。 但是,这时候,美女来了。 对于这个男生来说,这个美女就是利益。 这个男生想得到这个美女的青睐,也就是得到利益。 这时候,男生就会变得患得患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正确自己。 这样的结果就是想像力被遏制,不知道该怎么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开始变得笨嘴拙舌。 同理,很多学生在平时的时候发挥很好,但是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总是出现发挥失常的状态。 这就是因为,这些学生长期以来只顾学习,把自己的生命都“赌”到了高考上,希望考个好大学。 也就是说,把考试给自己带来的利用看得太重要了,于是他们就面临巨大的压力,让自己的想像力遭到压制,也就失去了做题时候的灵感。 而且,碰到考试中的挫折状态,就过不去挫折的“坎”因为自己的所有时间因此在考场上遇到难题就开始不知所措。 最后,在一个细节上的问题导致全面的溃败,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过于关注细节而失去对整个宏观图景的战略想像力,最后导致失败。
  
  中国2000年以来的历史,就是利益欲望扼杀想像力,然后造成无数灾难轮回的历史。 科举制度的发明,通过利益导向,把本来有天赋的人们通过利益诱惑“圈养起来”,为皇帝所用,而不是为了民众的福利而学习并发挥自己的能力。 通过科举制度,狭隘读书人之眼界,桎梏读书人之思维,阉割读书人之技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本无法像欧洲那样产生众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无法像美国那样产生众多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所以,即使大难临头的时候,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之前,绝大多数读书人仍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沾沾自喜,导致汉族多次被野蛮民众入侵。 偶尔能够出来像岳飞、袁崇焕这样胸有大志,有胆有识的人物,也被为了眼前利益的皇帝所害。 以朱元璋为开端,明朝贯彻了一个极端只顾眼前利益、极端小农式自私的皇帝文化,整个家族处于“只看到钱是钱,看不到天下是钱”的思想极度狭隘的状态。 而明崇祯朱由检就是一个缺乏想像力,永远只看到眼前利益的极端的小农式皇帝。 不论是扯裁驿站,让李自成成为流民;还是大敌当前的时候凌杀袁崇焕,引发抗清官兵向清兵的叛逃风;还是让优秀的将领一个个到战场上送死,使中国的军事精英“全军覆没”,让一个庞大的中国对小小的清军毫无抵抗之力;还是在李自成兵临城下,府库中藏有堆积如山的银两,也不给官兵发散,导致官兵完全不抵抗,敞开大门,朱由检耻辱地死去。 更恶劣的是,朱由检戕害优秀军事将领,导致野蛮民族对汉族的屠杀和奴役。到今天,明朝的极端小农式眼前利益文化和清朝奴役汉族留下的奴才文化还渗透在中国社会的每个毛孔。 这两种文化以及两种文化背后的儒家思想不除,中国无翻身之日,只能进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灾难轮回。
  
  超越眼前利益是保护想像力的前提,也是每个人的唯一出路。 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结婚买房子成为“房奴”,自主选择了悲惨的生活。 说起来,他们似乎是无助的、是受害者,似乎买不了房子就结不了婚,因此社会造成了他们的困境。 但是,实际上是这样吗? 我有同学是职高学历,个子不高,没事业、没钱,但是找到了秀外慧中的大学生,跟着他在核心城市生活,一直租房子过,过着平民的生活,两个人非常恩爱,为什么? 包括他跟我说的经验,还有一些“泡妞高手”的经验,就是不要把女人看得太重(也就是不要把利益看得太重),你越重视她们,她们往往越躲得你远远的。 所以,什么事情都应该平平淡淡来处理,这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到底喜欢谁,到底怎么样追到自己喜欢的女人了。 最重要的是,生活要讲究情趣,要有创意,尤其是人们都很浮躁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更需要懂得怎么样哄女人开心。 我的朋友喜欢跟女孩聊天,很放松地谈谈思想,谈谈生活感悟。 或者说,他虽然没有上过正经高中,更不要说上大学了,但是一直在思考,一直有很多创意。 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他的“坏”表现在鬼主意多,经常说出人意料的话,做出人意料的事。 或者说,他的想像力没有因为上大学而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对于女孩来说,和只会钻书本的大学生来说,就明显具有吸引力。 因此,有不少有钱的女孩自动往他身上“贴”,给他花钱。 在他结婚以后,他喜欢陪妻子逛商场,喜欢没事弄些好菜,喜欢跟妻子聊天交流,这些都是维系家庭的想像力的结果,让家庭即使在经济情况很一般的时候,都能够保持很恩爱的状态。
  
  真正考验想像力的并不是穷的时候,而是人们开始富起来的时候。 我在初中考高中的时候,通过“冒虚火”以很勉强的成绩上了高中。 在高二开始真正知道学习之后,用了两年成了一个好学生,而经过高考的“冒虚火”成了省里的名次比较靠前的学生。 我想,那一年我是天时地利,当年的高考题出的超乎想象的难。 我在第一门擅长的语文上没有答完题,明显考“砸”了,这跟我中考的时候“如出一辙”。 当时,我想反正也考得不行,大不了不上大学,或者第二年重来,豁出去了。 于是,我在后面的考试中超常的冷静,该答对的题、该挣到的分数全都要挣到。 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我在考场上钻研了半天地理的一道“犄角旮旯”的难题,通过分析推理选了答案,这个题1.5分,决定我命运的1.5分。 考完之后,我们班主任绝望了,他付出极大心血培养的班级,结果按照前一年的高考分数线标准,只有一个人估分能上了这个标准(我当时没估分,因为填志愿在高考之前,大家都是在进行命运的赌博,考完后估分无意义了,直接等命运揭牌就得了)。 我想,作为一个文科生,我能“虚火”冒得特别高,一方面是因为当年的题非常难,很有思考含量;另一方面,我不论题难或者容易,分数应该相差不大,而对于很多“好学生”来说,遭遇到这么难的题,可能就会被恐惧所压倒。 经过高考,我发现学习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刻苦并不一定有成效,而在困难中保持自己的状态,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获得好成绩。
  
  面对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其实反映出我在思想文化上的浅薄。 后来的经历给了我多次的教训,让我知道:面对顺境时的能力和自信,才是真正的能力和自信。 我在期货市场几年一直在经历“过山车”,在亏损和盈利之间“大起大落”。 当我亏损严重的时候,我会发挥我在高考时的思维模式,静下心来分析思考,并且构想价格走势和操作步骤。 这时候,想像力开始发挥强大的作用,帮助我“翻盘”,在期货市场上生存下去,并且赚一些钱。 但是,当我赚钱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文化浅薄。 赚钱之后,我就开始自我膨胀,多个品种进行炒作,并且胡乱进行消费。 这样的结果是,思维无法聚焦,无法形成对市场有效的判断和资金操作策略,而且投资起来“顾此失彼”,一个品种的亏损能够吃掉其它所有品种的盈利,然后还损失惨重,并且导致自己“重头再来”。 当时,我怒于市场操纵,让我赔了钱。 不过,今天反思自己,市场操纵是一方面,造成我潜在的亏损。 但是,如果我当时能够构想整个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的话,就很容易看出来这些操纵市场的人们的手段,毕竟他们都是相对比较低级的操纵者。 但是,就是因为我很容易“得意忘形”,让我忽略了整个市场背后的机制,在法制缺失的时候一厢情愿认为交易所会主持“公道”,没有想到交易所也是运作的主导者。 经过人生的曲曲折折,我最近感受到,我适合处于比较“穷”的状态,因为我的文化积累还不足以支撑我富起来之后的行为。 所以,当我一旦开始变富的时候,很快就重新穷下去。
  
  当想像失去现实基础,就成为虚幻。 有钱只是表象,需要内在的基础作支撑;如果失去其基础,就会成为虚幻。 在杠杆交易中,这种虚幻表现的更加明显,所以有一个词描述这个状态叫做“纸上富贵”,说明它随时都可能失去。 日本人富起来之后,大量在美国采购房地产和公司资产,被无数美国人看作是“暴发户”。 日本人基于浅薄的文化,缺乏对整个形势足够的想像力,也就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日本人以为有形的土地资产和公司资产是财富,所以蜂拥到美国,将美国房价炒高。 没想到,自己在给自己创造一个虚幻,不仅在房地产上损失惨重,更让美国企业和美国经济重新获得优势。 在日本国内,日本人没有经历过房价下跌,也缺乏在哲学和社会层面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其文化浅薄更加明显,人们“一窝蜂”地将房地产当做发财致富的方式,因此房价虚幻更加严重。 当一个东京的房地产价格超过美国的时候,人们还不相信房地产价格会下跌,还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当做财富,并以此进行超前的高消费。 当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在虚幻上投资的人们损失惨重,很多有钱人因此变穷或者直接破产。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日本人的想像缺乏基础。 现在,中国房价和人们收入的价格比已经到了一个让日本都望尘莫及的地步。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房价是泡沫,是虚幻。 但是,很多人仍然相信房价不会跌。 那么,就要思考支持表面房价上涨的基础是什么,它的基础十分牢靠。 如果房价的基础不牢的话,不是房价跌,就是房价的基础垮塌。 日本通过让房价下跌,完成了虚幻破灭的过程;但是,中国不能让房价下跌,就必须通过其它方式打破虚幻。
  
  优秀的文化,是在社会富起来之后,仍然保持富裕。 如何在富裕之后仍然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与冷静,其实是每个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日本人富裕起来之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消费原因超过美国。 中国未富先奢,超过美国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同时,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欧洲这个最大的奢侈品生产地,加起来比中日两国的奢侈消费低很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人们富起来之后,有两条路: 一是感觉自己富了之后,开始大量进行消费,满足自己的物欲;二是富起来之后,仍然非常清醒,知道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因此该花钱的地方花钱,不该花钱的地方绝不浪费。 中国是非常明显的第一种情况,而欧美等国则倾向于第二种情况。 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就是因为人们富了之后,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而缺乏知识的人们有钱之后,“富二代”就已经腐化,在自己缺乏赚钱能力的情况下,却挥金如土。 与之相对比,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虽然从小在富裕中长大,但是几代过去了,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勤奋与相对简朴的习惯,掌控者巨大的财富。 那么,他们如何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仍然能够保持住财富? 就是超越利益的追求。
  
  美国的教会和大学合流,共同教育和引导美国社会的人们,尤其是社会精英,追求知识和真理。 在基督教的思维模式是,人们本身并不真正拥有财富,而只是财富的管理者。 如果用心管理钱财,那么钱财就会在受伤越积累越多;如果不用心管理财富,或者直接就会毁掉财富,那么徐金得不到新的财富,原有的财富都要失去,也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那么,在大学中,人们通过对知识和真理的学习,对于社会机制的了解,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财富的机制。 其实是大学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调正直与诚实,让社会精英们能够更多地关注社会,更多地限制自己的欲望,并且认识到自己是通过贡献社会而获得财富。 就如同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 而在社会中,强调“领导者”或者“管理者”的时候,第一要求也是贡献社会。 当中国的有钱人都在想着怎么利用规则中获得好处,夺取他人的利益的时候;绝大多数欧美企业的领导着都是在想着如何通过通过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然后获得自己的收入和利润。 这种不同让中国有钱人根本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认同,而欧美的有钱人则受到广大民众的尊敬和仿效。 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出来,一方面是相信自己只是财富管理者,而不是财富拥有者;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把如此巨大的财富留给孩子,可能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像他们一样,从基础做起,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实现自己的成功,而不是被巨额财富所腐化。
  
  中国自诩有5000年的文化,中国古代早期的成就也比欧洲要高,但是即使高调谈论中国辉煌历史的人们都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的文明发达程度与欧美相差甚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在2000多年前,中国和古希腊的文化各有千秋,甚至可以说古希腊的文明程度要比中国高。 后来,中国进入了“大一统”,而欧洲进入了古罗马和中世纪,这时候中国显得比欧洲要先进得多。 但实际上,中国这时候的先进,并不是真正的先进,而是“早熟”。 就像一个人成长一样,还没有真正成为“成人”,没有经过孩子的天真烂漫的阶段,就在思想上就已经“成熟世故”,接着就快速“未老先衰”。 “未老先衰”的主要标志就是儒家思想桎梏下,人们完全失去想像力和创造力,只能循规蹈矩,按照儒家的规矩走。 到后来,想像力贫乏到脑瘫的程度,二十四孝就是一个典型的脑瘫图景,包括卧冰求鲤、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恣蚊饱血、尝粪忧心等一个个活脱脱的NC形象。 一代一代用这些NC的内容残害儿童的心灵,压制年轻人的活力,强化“老人社会”的既得利益地位。 与之相对比,欧洲虽然在公元的第一个1000多年经历了科技发展的停滞,但是从第二个1000年开始在神学、哲学,自然科学的方面开始缓慢而扎实地发展,从文艺复兴和马丁路德新教运动开始,实现在神学、哲学、法学、艺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欧洲文化在北美发展,形成了美国“宪政共和”的机制,通过教育启发年轻人的想像力,鼓励年轻人的发展和冒险,形成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文化,推动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中最大的一块“大石头”就是想像力。 保护想像力这个“大石头”,并且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我们能够获得发展,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如果让眼前的蝇头小利阻塞了我们的心灵,让想像力这个“大石头”无法在我们的心中存在,那么我们将从失望走向绝望,一方面收入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在生活消费上会不知道重点。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通过生活消费培养想像力,那么我们就有希望;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利益,或者把钱花在压抑想像力的地方,那么我们就走向绝望。 To 想像 or not to 想像,这就是个问题。
  
  作者:hai_傲骨 回复日期:2010-03-29 14:21:16 
  
    ---------------------------
    
    楼主强人,一单不赔相当于全胜将军呢!试问楼主,商品市场包括商品期货的趋势以什么力量主导?就是供需吗?
  
  ---------------------------------------------------------------------------------------
  
  我在期货市场赚钱的经验基本上可总结为: 判断拐点、谨慎下单、大胆跟进、及时止损。 供需是判断拐点和趋势的背景资料,是赚钱的前提。 但是,操作策略也必须严格遵守。 我赚钱是因为遵循前面的原则,赔钱的时候就是因为违背这个原则。
  作者:judylaw 回复日期:2010-03-29 10:19:11 
    作者:长风亿万里 回复日期:2010-03-29 10:11:49 
      
      其实呢,很多认为男人不懂女人的女人,都还没有完全认清自己。
    =======================
    
    很多自以为了解女人的男人,也不过是从男人的角度去自以为是的看女人而已。
    关于男人女人的问题,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某些男人一定要把女人从这个帖子里赶走,那就直说好了!
  
  ---------------------------------------------------------------------------------
  
  我觉得,男人跟女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 在日本,家庭妇女掌控了日本想当一部分的海外投资,不少妇女也盈利颇丰。 这说明,经济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大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 只要合理,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国有个误区,认为女人不懂经济,或者不应该懂经济,实际上这对于现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子女教育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很多女人因为缺乏一定的经济知识,导致非得逼男朋友买房子,弄到大家都很累。 如果有一个能够以女性的角度分析思考经济的内容,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作者:长风亿万里 回复日期:2010-03-28 19:25:52 
  
    ----------------------------------
    
    推荐你看一本书《中国文明论》,北野著。社会文献出版社。这本书对中国文明本质的分析很让人信服。
  
  -------------------------------------------------------------------------------------
  
  能大致总结一下它的主要思想吗? 算是个书目的概述。
  作者:shengh2009 回复日期:2010-03-29 17:22:52 
     研习: 个人的未来 (六、医疗与健康)
    
    个人经济的定义就是个人的收益,因此,经济的目的就是解决个人的收入问题。人是希望符合规律的,因为符合规律才能获得长远的收益,对于个人而言,规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围绕规律展开的各种活动,健康也就是人符合自身规律活动之后的一种结果。
    
    核心导向就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个人幸福是什么?个人幸福应该是理性思维按照规律办事,以期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对美好事情获得稳定收益的一种心理预期。个人的理性是什么?应该是防守至上,伺机出击。防守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东西,以免被人打劫,出击而获得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为了防守,首先就必须具有强硬的手段,外治武备,这就要一面勇于竞争,增强保护能力,一面无欲,减少欲望的需求。
    
    人生就是交换,有得必有失,经济学就是考虑失去的情况,也就是权衡得与失,在自己的价值观中谁最重要,就追求他,一旦认为得的东西轻于失的东西,则拒绝得到。喜欢high的人,应该还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问题,价值观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人生。而当一个人在落后的价值观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这时就需要坚持不懈的追求新的价值观,并且在行动中贯彻,形成习惯,造就新的人生。
    
    一个社会,民众如果独立性强,那么在社会进程中,一旦违反规律,他的纠错能力就强,学习能力就快,因为在这里,人是最重要的,贤者领导着社会的进程,社会就如贤者,内省强,能力强,更能推动社会前进。但在一个只将人看做工具的社会中,物才是重要的,一旦社会进程偏离规律,就会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找不到回来的路,因为物的特征是死的,僵化的,一旦错的形成惯性,就没有纠错的能力,只能越来越错,直到崩溃。
    
    预见赔钱就是预知规律的变化。不知道赔钱的时候怎么办,是因为规律是不断变动演化的,人不一定能预知规律的变化,一旦预知错误纠错能力差,独立性不强的就会赔光。在得与失之间确定那个收益大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因此,做出决定之后,就要坚持不懈,要耐得住寂寞。
    
  -----------------------------------------------------------------------------
  
  顶这个!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