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插播: 中国文化浅思(续)
  
  在微观的组织文化层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文化同样是人的结果,是由关键人物所决定的。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老板。 企业文化的起源是老板文化,什么样老板创造什么样的企业。 人以群分,老板会吸引跟自己相似的人,并且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 而且,老板是所有人的榜样,老板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们仿效,也成为员工“见缝插针”的前提。 爱迪生作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其发展企业的方式首先是建立“发明工厂”,把其他研发人员也招进来,跟他一起进行大规模的发明工作,做出大规模的产品系统,然后与金融资本相结合,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这样就形成了GE的文化传统。 而且,当一个新来的研发人员问爱迪生,发明工厂里有什么规矩的时候,爱迪生说没有规矩,等着这位员工去制定呢。 而爱迪生这样的言行又形成了GE相信员工、依靠员工的文化基础,形成了GE100多年的内部管理方式。 IBM的老板老沃森曾经制定了一个政策,员工需要佩戴个人工作标牌才能进入工厂。 结果,他有一次带客户参观工厂的时候,忘记了带自己的标牌,工厂的门卫不让他进。 老沃森的随行人员跟门卫说,这是IBM的老板,门卫说自己知道。 然后,老沃森说门卫这样做事应该的,就没有进工厂,带着客户离开了。 可以说,每个伟大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以上的伟大人物,这些伟大的人物不仅对企业发展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思考和洞察,而且必须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并对自己行为严格的约束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员工仿效的典范,并且持续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在竞争中持续发展企业。
  更需要强调的是,在宏观的社会竞争发展层面,榜样具有极其强大的“连锁反应”的力量。 斯隆挽救了通用汽车,并且将通用汽车做成长达几十年的世界最大企业,创造了真正“富可敌国”的财富。 而斯隆可以说是典型的现代管理者的形象(德鲁克的现代管理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从研究通用汽车开始的),把个人爱好和企业事务严格区分开来,让员工都凭借能力和贡献在企业中发展,而不是通过投斯隆的个人所好得到职位。 所以,斯隆的管理团队都是“将军”类型的人物,而不是“太监”。 而且,即使他(很)不喜欢德鲁克对通用汽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结论,但是仍然继续请德鲁克对通用汽车进行研究。 德鲁克通过系统研究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管理完善的典范企业,也直接促成了他对管理进行定义,开始了现代企业管理,为世界的企业发展树立了理论上的标杆(榜样)。日本企业通过疯狂学习德鲁克、戴明的管理思想,迅速发展和强大,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发达。 德鲁克和戴明都很喜欢去日本,因为他们在那里获得极其热烈的欢迎和顶礼膜拜,让这些源自美国的思想“墙里开花墙外香”。 而在德鲁克和戴明的思想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汽车业、机械制造和电子业等。日本汽车利用美国汽车业内部组织的官僚化特征,反过头来抢夺美国汽车市场,一方面增加了日本人的就业,提高了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打击了美国的就业,降低了部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而美国汽车企业失业率的上升,又对美国经济造成比较沉重的经济负担。 当然,从宏观的美国经济角度来说,汽车业虽然重要,但是目前的情况并非不可接受。 因为,美国在社会创新文化形成大量创新企业、从创新企业总结的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指导更多的创新企业发展的支持下,呈现出多元化、系统化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态势,让美国保持着超级大国的地位。
  
  那么,需要认真思考的是,美国社会的创新文化是如何通过“连锁反应”形成的。众多优秀的人物创立大量的美国企业,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发明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脚步。 另外,众多的大学培养或者支持了大量天才人物的发展,天才人物创立天才的企业,而天才企业通过发明创造推动社会的发展。另外,大学毕业生成为美国企业的中坚力量,支持美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为什么美国能够出现如此众多的大学,涌现众多的天才人物,支持大量的优秀企业,支持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或者说,为什么美国能够形成世界上最有创新精神的文化? 那么,从“连锁反应”的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创新文化的形成,除了北美殖民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的社会环境影响之外,乔治 华盛顿的“个人榜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美国只有短短二百多年历史,但是有大量的历史学家,出了大量的历史书籍。 那么,这些历史学家靠什么吃饭,怎么让自己的书籍卖钱? 就是把历史的每个细节都翻出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其中,有些历史学家专门“揭批”正面的历史人物,以吸引人们的眼球。 不少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美国的开国先贤们,将他们的所有行为进行“揭底”。 经过这些历史学家进行“过筛子”,发现其他开国先贤虽然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在个人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不符合道德的行为,甚至是“恶行”,所以不足以做“民众仆人”的榜样。 但是,而历史学家检验华盛顿几十年的生命历程,除了说华盛顿不是天才之外,找不出华盛顿言行上的大问题。人们只能说,华盛顿不是才华横溢的天才,而只是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靠知识、信念、纪律(自我约束和规范)和执着而获得成功的凡人。也就是说华盛顿的品德高尚,方法得当,因此成为“走不下神坛的华盛顿”。 而华盛顿就像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通过“连锁反应”,形成了美国的创新文化之“飓风”。
  
  乔治 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州最大的种植园主,1774年被选为维吉尼亚州的代表,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参加了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打响了北美殖民地独立的战役之后,华盛顿是唯一穿着军服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并且表示他希望带领维吉尼亚民兵参战。 麻萨诸塞州的代表约翰•亚当斯推荐他担任所有殖民地的总指挥官,经由大会选举无异议支持,成为美国的“大陆军总司令”。 在战争期间,华盛顿可以说“屡战屡败”,而且还要协调各州为军队提供弹药、物资、军饷。 经过极为艰苦的努力,华盛顿终于带领从“散兵游勇”开始的“大陆军”打败了英军,实现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独立。 更重要的是,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之后,美国内部开始发生混乱。 美国军队的军人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打败了英国人,但是因为各州都是“各自为政”,很难达成一致,欠军人们的军饷也一直没有发。 所以,军队里面有人写信建议华盛顿当国王,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同时,军人们也准备哗变,支持华盛顿当国王,然后向各州征税,拿到自己的军饷。 华盛顿驳斥了写信的人,并且瓦解了军队拥立他做国王的企图,然后他提出辞呈回家,当年是1783年。 华盛顿拒绝当国王的行为成为人类历史的里程碑,更主要的是开创了军事保国、平民治国的先例。
  
  华盛顿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人类社会文化中,对于权/力的争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人们的传统是,通过军事的争夺获取权力,然后实现个人的充分福利,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打倒皇帝做皇帝”。 那么,当时的世俗政/权都是军事政/权或者军事政/权的变体,军事力量一直是各国和各个时期的人们关注的主要力量。 而每次一个军事政/权被打垮之后,建立起来的只不过是新的军事政/权。 而这种情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文化定式,根深蒂固在人类社会的文化中。就连《阿凡达》里,那美克星球的人们反击人类,也是谁的鸟大谁说话。 而华盛顿作为大陆军总司令,受人拥戴的军事领袖,却选择了递上辞呈,回家经营自己的庄园。 华盛顿的离开意味着军事不再干预国内的事物,而由平民决定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物。 而军事作为主要的暴力工具,离开内政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公众意志之上,人们就必须通过协商讨论解决相互之间的主要差异。 华盛顿这样的决策对于美国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当人们讨论拉美为什么自然条件比北美的更好,但是没有成为像北美这样的高度文明与发达的国家。关键原因在于,拉美的军事力量在持续干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给国内造成严重混乱的局面,让社会经济秩序无法保持稳定的状态。
  
  美国“平民治国”精神不仅支持了本国的发展与强大,而且在20世纪改变了世界版图。 在欧洲,各国的君主都是依靠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然后相互征伐,夺取土地与资源。 在战争的过程中,君主和贵族获得荣耀和利益,广大的民众则生活在困苦之中。 虽然罗马教廷在后来相对强大,但是对各国之间的战争束手无策,也经常受到强大君主的暴力侵扰。 那么,在德国这样的新教国家,因为教育的发达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科技和工业能力,但是社会文化和科技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君主服务,支持君主的军事暴力扩张行为。 军事力量的强大对于君主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巩固君主的地位;但是,它对民众是灾难性的,因为它剥夺了民众增加福利的机会。 不论是“圈地运动”和海外扩张时期的英国,还是一战到二战的德国,都在依靠压榨民众的福利机会,实现国家的“强大”,实际上是君主的强大。 而军事强大的结果是,必须进行侵略,才能够摊销军事力量的庞大成本,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本国民众陷入越来越深刻的贫穷。 而纳粹德国的扩张也就成为必然。 当各国利益不可调和的时候,君主主导的军事强权就会发动战争。 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攻打波兰,拉开“二战”欧洲战场的序幕。 同理,日本在经济发展之后,全国“勒紧裤腰带”增强军事力量,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半岛和台湾岛,驻军中国东北,进行势力范围扩张,成为东亚的强国,保持其军事力量的消耗。 日本在1937年全面侵华之后,因为美国对日本实施钢铁、橡胶、石油等战略资源禁运,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也是为了获得支持军事机器的资源。 可以说,以军事的消耗为根本的经济驱动力,纳粹德国和日本共同将世界拖入资源毁灭惨重的世界大战。
  
  在美国的支持下,英国、苏联和中国坚持了下来,开始了对于德日的反攻,导致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垮台。 二战后,美国开始在德日驻军,对两国进行“非军事化”改造。 对于德日两国的平民来说,国家的战败似乎是耻辱,但是自己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因为,社会资源不再消耗在建造大炮战舰,不用再维持庞大的军队,而是用在建立企业,生产民用的产品,改善民生上。 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大过程,才是与民众福利增加最紧密的过程。 当美国和苏联相互对抗,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进行宏观“冷战”和局部战争的时候,德日两国的人们则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教育,发展工农业,进行产品的“国际扩张”。同时,苏联从本质上仍然延续过去的沙皇俄国的老路,通过加强军事力量来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控制范围。 大规模的工业建立起来,似乎显得非常强大,但是主要还是为军事服务,人民生活仍然非常艰苦,跟沙皇俄国时期也没有非常大的区别。同时,苏联上层的军事集团和克格勃集团的生活日益腐化。 在美国的遏制战略引导下,苏联无法再进行版图扩张,又得在美国军事战略的压迫下增强军事力量,最后军事消耗和上层消耗累加在一起,共同导致苏联一夜之间瓦解。 俄国经济回到本来的面貌,二战时期其力量远远不如德国,解体之后更是差距甚远。 经过“非军事化”改造的德国和日本成为美国主要的战略盟友。 而美国的主要战略盟友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国家,也是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
  
  
  1787年,华盛顿再次被召唤,到费城参与主持美国的制宪会议。 华盛顿并不是天才人物,在大陆会议上,他既没有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传世名句,也没有写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但是他忠实地执行了人民赋予他的责任。 制宪会议采取投票机制,选举出 (乔治 华盛顿)、秘书和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制宪会议上,华盛顿和在大陆会议上一样,并没有真正进行讨论,也没有加入自己的意见。 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威望使会议能够继续,尤其是在一些尖锐问题上的协调,让与会代表专注于宪法内容的讨论上。保障了美国的诞生。 制宪会议一开始,与会代表就花两三天来制定开会规则。 这个规则意味着,人们的平等的情况下,通过规则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让“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从制定宪法之初就得到贯彻,通过公平的规则制定公平的宪法。 在宪法讨论过程中,整个宪法规则由各方参与者通过讨论、协商制定,而且规则本身是明确的、公开的,所以宪法也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 在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而在有些条款上难以取得一致意见。 而华盛顿则尽可能弥合大家的差异,达成共同认可的条款。 在会议遇到难以进行的时候中,华盛顿会提醒大家建立“美国”这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忍让,相互让步。 而在华盛顿个人的无私、宽厚、忍耐和坚持的影响下,制宪会议经过100多天的辩论达成《美国宪法》,并且在1791年制定宪法修正案《权利(人/权)法案》,让“美利坚合众国”成为现实。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国家组织方式的里程碑。它贯彻了《独/立宣言》的思想,并且通过联合各个州,共同抵御外敌,协调发展。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宗旨,《美国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由52个单词构成: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establish justice,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i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其中,“We the people”明确整个宪法的主体,从此开始了通过宪法保障人民利益的世界历史。 随着企业文化思想的普及,类似《美国宪法》序言这样的宗旨性描述,从非盈利组织开始,现在成为各种致力于长期发展与运作的组织的宗旨的范本。 更主要的是,美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因为价值观而组成国家的时代。 当全世界都主要依靠王权(军事权)划分国家,依靠武力或者民族(与王权的接近程度)划分阶级的时候,美国开始了依靠人们的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发展的阶段。 只要人们认同美国宪法、尊重美国宪法,都有机会成为美国的一员,为了正义、安宁、福利、自/由等确保个人和子孙能够更好发展的世俗利益而努力。 就是这种超越王权、超越种族或者民族、超越个人宗教信仰等差异的共同世俗利益的、人们的共同追求,吸引了世界上无数的人才加入美国,而且还在继续吸引着大量的人才,让美国保持着超级的竞争力。
  
  当美国宪法草案提交各州立法机构批准时,有些人提出了宪法无法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疑虑。对此,支持宪法草案的联邦党人向美国人民保证,将会在第一届国会会期时在宪法中加入权利法案。在宪法获批准后的第一届国会开会,大多数议员支持权利法案应该被提出,相关权利也应该在宪法中受到明确的保护。 而且,《权利法案》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被加入到宪法中去,以避免直接 而需要再次进行冗长的宪法批准过程。在《权利法案》(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中更是明确地表述了人民的自由,国家在保障人民自由时应尽的义务。其中,宪法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这条修正案成为保障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则,在影响美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第一条修正案的核心是保障人们的思想自/由,让人们的自/由思想能够不受歧视地表达出来,成为语言和行为的自/由。 这种自由保证了人们自主选择个人发展道路,也就形成了美国强大的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下,美国持续涌现创新思想,并且形成创新的知识系统传播到社会中,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形成经济上的持续创新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而美国的大企业或者具有一定历史的企业,没有一个不是依靠创新起家,并且依靠创新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的。 而这些创新企业的精神基础,都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中的精神。 而这些精神能够在经济上得以实现,与华盛顿的个人行为密不可分。
  
  在《美国宪法》中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宣誓就职,捍卫宪法。 华盛顿上任后,开始着手建立美国的经济系统和司法系统,支持宪法的贯彻实施。他组织了一个机构精干的联邦政府,颁布司法条例,成立联邦最高法院。 他支持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关于成立国家银行的计划,确立国家信用。批准托马斯 杰斐逊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础。每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机构并构成金融力量强大的国家时,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士•麦迪逊总是反对他,而华盛顿必须时常调解两方的意见。最后往往是汉密尔顿在争论中获胜,而且华盛顿指责当时由杰斐逊和麦迪逊所支持的名为民主—共和主义社会(Democratic-Republican societies)的团体的危险性时,汉密尔顿则被拥立为联邦党(Federalist Party)的领导人。 华盛顿虽然超越党派之争,但是等于是支持了美国的两大党派竞争格局的形成。 1793年,华盛顿本人虽然非常不情愿,但是再次以无异议方式当选总统。 而华盛顿主政时期的很多法律和政策,一直保持到今天。
  
  另外,华盛顿当总统时的组织方式,也成为一种传统。 郭士纳在挽救IBM的时候,虽然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与建立并且把IBM带入巅峰的沃森父子大不相同,但是从文化方式上,他等于是在进行IBM的文化回归。 沃森父子都是非技术人员,通过坚强的神经和对于未来市场的感觉,引导IBM通过“大赌注”的方式实现“跳跃式发展”。 郭士纳挽救IBM的方式与沃森父子的方式相同,也是通过“大赌注”押宝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实现IBM快速的起死回生和发展。 而华盛顿的经历反映出“抓住重点,把握战略,依靠人才”的个人行为模式:在大陆会议上,华盛顿并没有什么有明显见地的发言,但是通过身着军装的方式,表达出通过军事斗争,实现独立的总体思路。 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屡战屡败,因为当时的“大陆军”在英军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而且华盛顿的指挥失误也很多。 但是,华盛顿通过“游击战”的方式,一直避免与英军的正面对抗,保存了实力,并且逐渐从士气和资源消耗上拖垮英军。 在“游击战”期间,华盛顿一方面协调军饷和军事物资,另一方面请人训练军队,让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后来终于打败英军。 在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仍然是请大家关注真正重要的要点,通过组织和协调与会各方的行为,让《美国宪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落实到纸面上,并且延续到今天,反映出其预见性和严谨性。 在当总统期间,他任用其他开国先贤组成内阁,并且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内斗而导致人民痛苦的局面发生。而华盛顿的这种“大局观领袖+精英内阁”的模式,让美国经济发展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弯路”走的很少,所以顺利发展成为超级大国;而在外交上,除了杜鲁门对于中国政策和卡特对于伊朗政策的两次重大失误之外,很少有非常严重的问题,更没有出现威胁到美国存亡的国际关系问题。
  
  1796年9月17日,他发表告别词,表示不再出任总统。 他的做法又创下先例,形成后来不成文的条例,就是总统不超过两届,然后自动退出,进行权力和平转移的传统。 这个不成文传统在二战期间被罗斯福总统打破后,引起人们的警觉,然后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华盛顿留下的不超过两任的传统。 另外,华盛顿的离职演说成为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指向标。 在演说中,他阐述了过份的党派偏见可能对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他呼吁人们抛弃党派之争,团结起来为增进公众利益而努力。 他并主张美国应该采取独立的政策,防止受到他国利益的干涉,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美国人的利益上。 他倡导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培养公正而友善的感情,发展与其它国家之间平等和公平的贸易,防止因为过于热情或者仇恨而“沦为奴隶”。而且,华盛顿建议美国避免与他国结盟,不要卷入欧洲事务,通过保持军事力量而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应该避免牵扯进欧洲的战争。他认为应该避免与某国家保持长期的同盟关系,并指出应该注意当时美法间的结盟。 这些演说内容成为后来美国重要的政/治原则,并且引导美国长期保持“孤立主义”,强化自主发展的倾向,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卷入二战。 可以说,不论华盛顿两届就任总统,还是在第三届拒绝就任总统,还有就职和离职演说,都反映出他在忠实履行着“捍卫宪法”的总统责任,保障美国能够按照宪法的方向发展。
  
  关于中国文化部分的对比分析直接被河/蟹了,不好意思。
  作者:骑着上帝去流浪00 回复日期:2010-04-08 11:00:18 
  -------------------------------------------------------------------------
  谢谢转载和总结!
  作者:yandfied 回复日期:2010-04-08 09:11:00 
    最近高层明显收紧货币,是不是和楼主设想不太一样呀?
  
  --------------------------------------------------------------------------
  
  一样,小插曲而已。
  作者:haley1012 回复日期:2010-04-05 21:42:50 
    奥巴马会采取违反自由市场规律的措施应该是各方面综合衡量的结果。作为美国总统,他有自己的顶级智囊团,除了考虑政治因素,不大可能一意孤行,背后是否有人们没注意到的原因?
    联想到罗斯福新政,单纯从美国国内角度,似乎是糟糕的经济措施,没有吸取胡佛的教训,但是假设如果罗斯福当时已经考虑到了美国可能参与进战争,那可以理解为备战准备。
    前些天看了米塞斯演讲,觉得只是单纯就经济而论经济,似乎忽略了美圆的世界货币地位,对世界主要原料的定价权,各类金融工具可能起到的创造性作用。
    有点相信郎咸平的理论了,奥巴马这一切是不是可以看作某种准备?
  ----------------------------------------------------------------------------
  
  不要神话美国! 现在,人们不是全盘否定美国,就是全面神话美国,这都是错误的方式。 美国也会犯错,只不过犯错的几率小,犯错的时候纠正的快,一般不让小错变成大错而已。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这几点就让美国轻松成为超级强国。 如果美国所有的事情都做对,那就冲出地球,成为宇宙强国了。
  作者:yandfied 回复日期:2010-04-05 12:38:35 
    我已经于07年换了相当于一半现金的美元,我也是很不看好人民币资产,但是我的父母的现金远远多于我本人,但是我看空人民币的理论无论如何都不能打动他们,苦苦哀求也只是换了1万美元,如何能有效的说服前辈。
    另外楼主最近更新的太慢了,急!
  -------------------------------------------------------------------------
  
  威逼不成,以利诱之。
  作者:zuqiu126 回复日期:2010-04-08 15:03:02 
    可惜被河/蟹了!那可以不用长篇大论,只要在其他相关内容中透露点吗???
  -------------------------------------------------------------------------------
  
  我写的关于美国的内容,就是来套着对比分析的。 所有的内容,跟美国反着就是。 “要睁大看清楚,谁在倡导,所以要格外小心”。
  作者:eryiqi 回复日期:2010-04-03 18:17:07 
    请教楼主个问题:中国这两年的金融资本扩张的非常迅速,已经开始渗透到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中,可以说是金融资本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方向拓展,楼主可以分析一下大型国企涉入金融行业和金融资本融合工业资本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吗?对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会不会最终产生金融寡头统治的局面?如果产生金融寡头统治的局面,结合中国现有的文化根基对人民大众是利还是弊?
  
  -------------------------------------------------------------------------------
  
  现在我看不了那么远。 过一年算一年,过一个月算一个月,所以我无法想像十年之后的情景。
  作者:瘤月飘雪 回复日期:2010-04-02 20:02:38 
    lz原来是自由主义者啊
    
    奥地利学派还是芝加哥?
  
  -------------------------------------------------------------------
  
  我也不知道,还没有弄清楚他们观点的异同点,读书不够,而且不求甚解,见笑了。
  作者:haley1012 回复日期:2010-03-30 20:13:18 
    我觉得你现在首先要搞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1、中国文化主旨是什么?
      2、美国文化的主旨是什么?
      3、他们有没有不同?
      4、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造成现在差别的历史的和现在的原因是什么?
      6、这些因素里面,哪些可改变,哪些不可改变?改变的方法?
      7、结论。
    试着说下自己的理解,未必正确,肯定不全面。
    
    早期春秋战国时候的文化应该是精英主义,由于当时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决大部分民众处于蒙昧状态,各国间又彼此竞争激烈。各国各智者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不得不努力寻求事物客观规律,而又是少数人占主导权的情况下,为精英主义诞生创造了条件。典型的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直之。”“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趋狗。”还有法家法、术、势之类经典理论,虽然未必人道,都是根据当时客观情况,努力思考之后的结果。同时由于周朝天子没有什么控制权,各诸侯形成的松散统治结构,使得各类思想得到自由发展,墨家、兵家、阴阳家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的精英主义时代,儒家号称出了这么多圣人,孔子、孟子,但是在各国都遭到冷遇,可见儒家是种什么样的学说。
    
    儒家大行其道是在汉朝,汉武帝之前的汉朝遵循的是道家学说,遵循客观规律的无为之为,还是属于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精英主义文化。结果承接而上的儒家和道家学说混合在一起使道家学说变了味道,变成了愚民统治。儒家学说的本质就是愚民,用所谓的礼仪这一套人造规则取代人性和自然发展规则,标准的伪道德。也许有人会列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之类来证明儒家的乐观积极性,高明的骗子十句往往九句是真的,需要看清的是本质。
    
    儒家思想恶毒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第一、 为统治者提供道德支持,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地君亲师,用人造规则取代自然人性规则,中国人的虚伪是有历史传承的,所谓君子表里如一也是扭曲后的表里如一。
    第二、 各种消极暗示,使整个民族失去进取精神。什么克己复礼那一套,根本是自我精神阉割。人产生欲望一般有两种做法,积极努力去获取;内心自我退化,取消欲望。儒家反复提倡的就是取消欲望,当然也是披上各种面纱的,什么非礼勿视,不为五斗米折腰,梅妻鹤子,美女是红颜祸水之类,民众中的代表人物是鲁迅先生的阿Q。阉割自我精神的人,就像管子临死前对齐桓公所说,连自己都不爱惜的人怎么会爱惜别人,所以中国历史上贪官酷吏,坑害百姓的特别多。
    西方明文在面对欲望的时候大多追求积极获取,古希腊为了一个美女海伦打破头。两种文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消极保守,擅长窝里斗;另一个积极向上,具备侵略和扩张性。
    
    也许是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陆从秦朝后基本处于一统的状态,很少受到外部侵略威胁,同时由于农业发达人口众多,既得利益者处于维护自己稳定需要,提倡了这种弱智愚民学说。中国能有几千年的相对安定不是由于自身强大,而是没有真正遭遇强势文明冲击,内部民众不断驯顺化的结果。
    
    两种文明具有本质的区别,成功的精英主义是小概率事件,提升整个民族智慧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
  
  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盗墓笔记五 回复日期:2010-04-08 16:40:18 
    终于看到楼主在线了,诚心求教
    
    关于抵抗通涨的办法,楼主前面好像说的是买大米或者换外汇,普通百姓不可能买下N吨米吧。。如何储藏?外汇的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压力很大,现在换美元,是不是会损失呢?等到人民币升值后再换,还来得及吗?如果先换别的外币,比如瑞士法郎或加元呢?希望楼主有空解答下,别笑我白,谢谢!
  
  ------------------------------------------------------------------------------
  
  考虑到防止通胀,我想可能外币是最方便储存的。 至于是升值以后换外币还是升值以前换,我也不知道。 因为两者都有风险,一个可能是换了以后亏,一个可能是换不着。 至于加元,我不太看好。 加元现在涨的太高了,如果出现世界经济长期萧条,我觉得加元会有很深的跌幅,还有澳元,对欧元同样不看好。 瑞士法郎可能是个比较好的避险选择。 最近没有研究外汇走势,知识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行思考。
  
  
  作者:小马家 回复日期:2010-04-09 04:10:39 
  
  追着看楼主的帖子好多天,终于差不多看完了。
    
    从思考这一点出发,我欣赏楼主拥有独特的视角和独立思考的眼界。但是,楼主在一些问题上的常识性的硬伤也常常让我看到一半便犹如撞上了一块石头。举一个浅显的例子——钱学森是被美国驱逐出境的,所谓的美国的极力挽留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在钱学森逝世前他本人的谈话中也肯定了这个事实。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例子,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楼主的文章中经常出现,希望楼主在思考的时候能够更加注重史料的选用和核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更有踏实认真的精神。
  
  我选取的史料大都经过核实,只是我说问题的角度可能跟别人不一样。所以,请在阅读的时候,关注我分析的角度。 比如说对于钱学森,我分析的是美国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中国对于人才的态度进行对比。以下是网络上关于钱学森要回国时美国方面的反应:“后来,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借口,向美国方面提出回国申请。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回国夙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 美国海军部次长听闻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从此,美国政府对钱学森夫妇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还把他本人关在特米那岛上长达14天。直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1.5万美元保释金后人才被释放回来。海关方面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阻挠钱学森回国。他们没收了钱学森夫妇的行李,其中包括钱学森多年积累下来的800公斤书籍以及记录珍贵资料的笔记本。” 我们再从当时的宏观背景看,麦卡锡主义在当时占据了美国的主要政/治环境,在麦卡锡主义下遭到隔离的人很多,麦卡锡最后因为过度侵犯人/权而在美国“臭名昭著”(请注意麦卡锡主义提出的关键背景,而对于麦卡锡主义,历史最终会做出判断)。 钱学森是其中一个被盯住的人,认为他与中国大陆有联系。 那么如果他留在美国,其实没有什么事。 但是,当他想回中国大陆的时候,引发美国军方的反应(这时候就有了一个问题,钱学森当时为什么不回台湾呢?是不是正好印证了对他的怀疑呢? 等历史最终揭幕)。 本来美国军方并没有介入此事,但是当钱学森准备回中国大陆的时候,竟然惊动了美军的高层,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人才的重视。在当时的环境下,钱学森宣布回中国大陆,等于告诉大家自己是美国的敌人,但是并没有被批斗、被打倒。 另外,即使是这样,加州理工学院还给他交了保释金,说明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 我之所以把钱学森这件事翻出来,说这么多,就是要说明:1、美国大多数政策都是合理的,不是出于某个人的阴谋或者疯狂的念头;2、美国的社会结构跟中国不一样,文化更是大不相同。 现在,即使是很多在北美的华人,生活在北美,但是思想留在国内,这是中国人文化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于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分歧,以及奥巴马和小布什的问题上,楼主更是有明显的倾向性,失去了起码的客观公正。在楼主眼中,小布什的一切都是完美的,甚至他的弱智和无能都是为了能够给智囊团创造“空间”。而实际的现实是,不管是小布什本人还是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他们都几乎是被赶下台的。甚至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麦凯恩在谈到小布什的时候都不屑为他辩护,只是说:我不是小布什。
    
  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出发的话,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下,发展社会福利的奥巴马的确不科学。可是奥地利学派所谓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在历史上,今天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自由市场,在人类的法律,政治,权力体系中被全面扭曲。而可笑的布什政府却依据所谓的自由贸易理论,不顾市场完全 不 自由这一先决条件,盲目扩大全球化的范围,致使美国的产业经济出现严重的空心化,同时导致了美国普通人的收入长期低迷并最终引起了大规模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本质是,平均收入居全球前列的美国人居然买不起已经非常便宜了的美国房子。这无疑是对布什政策的强烈讽刺。
  
  你的思想本质是“计划经济”。 关于美国经济的问题,我会在“全球经济大萧条”中系统分析。 放在10年前,我可能还部分同意你说的美国产业经济严重的“空心化”,但是当你从世界经济全局的角度来说,你就知道美国人的经济发展了,美国根本没有产业空心化。 我在这里说的是,在全球化竞争中,普通人的收入自然长期低迷,这是冷酷的现实,它是历史规律,优胜劣汰的历史规律,没有人能够抗拒。 那么,你的意思是不推动经济全球化。 我只说一点,经济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手段,这是我一直中国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反复明确的。 而通过经济全球化,中国人的民智能够开启,这是全球化的结果。 我们大多数能够上网的人,都应该感谢经济全球化。 另外,对于美国经济,你也太高看小布什了,把问题都往他的身上推。 实际上,他的经济政策在美国经济中是无足轻重的, 更多的权力在美联储手中。 而小布什的正确在于,他让自己在其中无足轻重,而不是像奥巴马这样实施“大政/府”的政策。
  
  美国的主要问题是整个社会开始趋向于腐/化。 如果不理解这个问题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的作用,那么自然就会进行错误的思考。 我在前面已经说了,美国医疗体制问题是必须要改的,但是需要在整个宏观背景的思考下进行改变。 奥巴马的关键错误是置整个经济而不顾,只考虑医疗系统这个既不是“最重要”、也不是“最紧急”的问题。 就像我写这个经济问题的时候,跟大家强调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饭”一样。 因为,从宏观上,美国的医疗制度问题的核心在于:人们在面临一个老龄化和肥胖的美国,实际上也就是美国开始腐/化的征兆。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政策从促进人们更加健康的角度解决问题(澳大利亚是这方面的典范)。 但是,奥巴马只是从短期利益出发、从表面现象出发,进行无意义的经济刺激计划,扩大医保的范围,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让以后的经济局势更加难以处理,在未来可能将把世界经济拖入更深刻的危机中。 可以说,奥巴马的“大政/府”解决医疗系统改革,将引发更大规模的利益反应,而且可能是最可恶的“权/力寻租”,我们大多数中国人都有最深切的体会。
  
    
  至于伊拉克战争,更是绝对愚蠢的战略失败。从国家地缘政治的观点看,控制中东的产油国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本人一开始对伊拉克战争同样抱着非常赞同的看法。但是,小布什的愚蠢,就在于他完全没有搞清楚伊拉克战争的战略目的。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控制中东的产油区,而不是建立什么民主自由,更加不是派着部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维持巴格达的秩序。当年日本为什么会把珍珠港事件后产生的短暂的战略优势迅速丢失?就是因为日本人从来搞不清什么是战略。海军不主动寻找美国海军进行战略决战,陆军占领着太平洋上的小岛却得不到海军的运输支援。大量的力量被消耗在旷日持久的攻占坚守以及海陆军的扯皮中,从来没有对美国的战略要地和主要力量发动过进一步的打击。最终让美国缓过气来。同样,今天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就源于美军企图同时实现多个战略目标,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轻重缓急。在战争胜利后陷入了伊拉克宗教内斗的复杂环境中,丧失了主力作战部队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了部队从伊拉克撤出的战略败局。
  
  国家战略是个预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分析思考和规划。 就像美孚石油在1949年离开上海时,那个美国人说“50年后我们会回来的”。 美国总统在数十年前对于中国的“演/变论”预言,以及对中国的战略思维也在应验,这种思维才叫做国家战略思维。 至于你说的日本,你只是说的战术问题,都谈不上军事战略,更谈不上国家战略。 在美国的国家战略中,石油根本就不是问题。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根本就不担心石油价格涨跌,这些都是从属与国家战略的。 如果石油价格过高,美国自己的大油田可以开采,加拿大海量的石砂油可以开采(理论储量超过中东好几倍),足够北美自己用了。 你认为石油重要的观点很正常,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在北美的)都只关注物质,而忽视了支配物质的思想(也就是想像力)。当人们只看到物质的时候,就失去了真正的大局观。 比如说,十几年前,中国当时还不是很缺油的时候,嘲笑美国经济受石油的影响,很容易被高油价打垮。 当时,中国人似乎感觉到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但是今天,发现自己才是最依赖进口,而且最缺乏战略石油安全的国家,这才慌了神,才开始说美国操纵石油价格。 这种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短视,让人们无法理解到底什么是“战略”,更不要说从全球范围、从五十年以上的角度来思考“国家战略”了。
  
  再多说一句,国家战略的核心点永远是“人”。 而在对外战略上,核心点是“分清敌友”,谁是“敌人”,谁是“我们”。 从二战后到1991年,美国主要面对的敌人是苏联。 到了21世纪,美国主要面对的是源自中东的“恐怖主义”。 “911”的时候,我听说世贸大楼被炸,感觉到双重恐怖: 一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失去保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会遭到袭击;二是担心,这是中国人炸的,那么中国人将成为“靶子”。 当时,我一直在看新闻上飞机乘客名单,发现是阿拉伯人干的这件事,我才放心。 从国家战略来说,消灭恐怖主义的根本方式是推动中东国家的“民/主进程”,以世俗化经济让恐怖主义失去土壤。 正好,当时萨达姆一直叫嚣支持恐怖主义。我在最前面已经说过了,美国在打伊拉克之前,各种专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总结打伊拉克是个很好的战略选择。 那么,推翻萨达姆,让伊拉克人民恢复自/由,并且成为中东的“样板”,自然是很好的“战略步骤”。 现在,从伊朗的表现来看,效果已经开始产生。
  
  另外,你说的伊拉克“战略败局”根本不存在。 美军有计划地撤出伊拉克,是因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伊拉克的局势已经相当安定。 最初一些叫嚣美军将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的人的预期落空,希望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这三大派别相互动武,甚至导致伊拉克分裂的企图落空了。 虽然萨达姆在过去几十年把伊拉克弄得一片狼藉,最初专家也担心因为文化的影响,会有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出现。 但实际上,伊拉克实现了当初专家最好的预期。 伊拉克人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大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局,放下相互的纷争,通过伊拉克大选实现相互利益的妥协,伊拉克从整体上实现了法律和秩序。 至于恐怖袭击,那只是反人民的小股势力,并没有挑起什叶派和逊尼派直接的整体冲突。 另外,世界上没有“终极解决方案”,所有的和平都会受到威胁,这就需要人们长期的努力。 但是,从美国的整体战略上,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国家战略步骤”是成功的,达到了专家的最好预期范围。 而拉姆斯菲尔德对于美国军队的改造,以及同时进行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实验”,是具有极大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新军事战略思想。 在世界军事史上,都算是里程碑式的思想。 我会找机会对世界军事进化史进行分析,探讨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思想的意义。
  
  我对与小布什的看法,首先源于他是否遵循了美国过去成功的文化传统,答案是他基本上遵循了;其次,他做的事情对未来几十年的作用,从国内经济上他自然无法和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提并论,但是从国际安全与秩序,他对于未来的影响作用极为巨大,把伊拉克这个“定时炸弹”变成了“安全标杆”。 至于美国人后来反对战争,是因为觉得自己安全了,所以回过头来觉得死了几千人,然后耗资巨大,觉得钱花的不值了。 这是人们的普遍思维,也是“民/主”中民众的正常现象,所以有“乌合之众”这个词。 再加上美国经济当时出了问题,人们把责任推到小布什身上,影响了共和党的选情。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同意,问题早已经出现,而且美联储的责任更大。 其实,美国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美联储的问题,研究经济的人们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大的经济周期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再加上美国文化已经开始腐/化的结果,这方面内容我也会在“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分析。 所以,美国开国先贤们从开始就从“精英主义”的立场,担心民众短视的事情会影响到美国的发展前途,因此大力发展教育,让更多的人们学会逻辑思考,学会宏观思考,学会长远思考。
  
  不好意思,因为Word格式转粘贴到问题,我的回答和小马家朋友的问题没有分清楚,请大家自行辨别。 另外,关于中国文化部分,我换个方式阐述一下,以便能够贴出来,尽量在今天完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