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深扒历史上那些大人物神秘之死

  晚安
  国难思良将啊,这样一种重大的定边安民事,哪能缺少常抱为国捐躯之心的马援,那确实也是他活在世上的唯一理由。何况南边不太平,王师出征又遭受重挫,作为史上第一的“伏波将军”,马援当然是有点坐不住了,当然是自动请缨奔赴前线,请求南征。

  作为东汉的“定边神针”、百战神将,二平岭南的重任当然也非马援莫属。不过,考虑到马援当时已年逾花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基于此种忧虑,更是对马援的一种保护,所以一开始刘秀并不答应他的请求,毕竟行军打仗不是闹着玩的,军务繁忙又有亲冒矢石的危险,南方瘴气又重,体力脑力都要跟得上,不然死都不知啥回事。果然,这次出征,也正是马援生命倒计时的第二年,怕他吃不消的刘秀算是忧虑对了。

  “臣尚能披甲上马。”没仗打比死还难受的马援几乎是老夫聊作少年狂缠着刘秀说。
  晚安
  经不住地马援的纠缠,刘秀的口气也软了下来,连忙让其披甲上马,亲自演练武艺。而须发飘飘、雄姿英发的马援还算是宝刀未老,跃马持鞭、顾盼自雄,正可谓是“烈士暮年,老当益壮”, 豪气不减当年,喜得刘秀眼前一亮,冲口一句“这老头还真是精神矍铄”,也立马准许其继续带兵打仗,于是便派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以及四万兵士一齐远征五溪。

  争得了如此宝贵的出征机会,原本就特别想为国立功、不想老婆儿子热炕头碌碌无为过日子的马援,当然是喜不自胜,连忙开了一个夜宴款待亲友,顺便让他们为自己送行,以壮行色。
  晚安
  “这些年来,我受朝廷厚恩,无以为报,常感羞愧,眼看年纪越来越大,时日无多,所以时常为不能为国捐躯为一大憾事,还好,承天子不弃,又给我出征机会,死都能瞑目了。最怕的就是卧在床上死在儿女怀中,太过于平庸了,这也是我最耿耿于怀的事。”临行时老当益壮的马援对老友杜愔豪情满怀地说。

  这也是马援“马革裹尸体还”最直接、最通俗的表达了。

  然而,尽管此次出征让其真正实现了死于国事“马革裹尸体还”的人生理想,不过却死得有点憋屈,还直接导致日后让其蒙冤的“马援事件”的发生,始料不及。

  皆因此次二平岭南受到的掣肘比较大,不仅行军线路选得不好,不能有效展开猛攻,最要命的是军中爆发了瘟0疫,可谓是雪上加霜。“时去金似铁”的英雄末路,大抵也就是此时老马人生的最好写照了。

  却说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春,怀着死于国事之心的马援,风尘仆仆、大步流星地率大部队直抵临乡,正好遇上蛮兵,一阵急攻之下,王师把蛮兵杀得大败,斩获二千余人,其他蛮兵纷纷溃退至附近的茂密竹林中隐藏起来。
  晚安
  而初尝胜果之后,接下来马援便遭遇了战0争“滑铁卢”,只因蛮地地形复杂,岔路多,不熟悉地形的外地人很容易迷路。

  当初,军至下隽时,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壶头山,一是经充县。走壶头山路比较近,是条捷径,但山高路险,容易出事。而从充县过,路途却绕远,且后勤运输不便,但路途却比较平坦,没有大的危险。两条路都各有优势和缺点,所以选择起来也相当烧脑,不知走哪儿为好,报给刘秀定夺,刘秀一开始也拿不定主意。由于地势复杂,大家都难以定夺,于是,军中各派便开始互相倾轧,大家各抒己见,谁也不服谁,互相掣肘的动作便趋于表面化。其时,代表刘秀元老派别的耿舒(耿弇兄弟),主张从危险系数较小的充县出发,以稳为主;而“杂牌军”代表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稳是稳,但战场形势一日千里,兵士耗不起,后勤粮草也难保证,所谓的兵贵神速,不如走捷径直奔壶头山,扼其咽喉之后,相信充县的蛮兵也会不攻自破。这两个人代表的是军中的两种派别,当意见不一时,便只能继续上达天听,奏请刘秀加以裁决,刘秀接到奏表之后,一阵权衡利弊,遂“从援策”,也就是同意了主将马援选择的行军线路(毕竟这么多年来东汉的所有定边业务,基本上都是老马撑着的,刘秀不信他不能信谁呢),此后便有点悲催了。
  各位冬至快乐
  晚安
  因为千算万算,居然算漏了军中会发生疫0情这一险境,聪明的马援此时估计也只能像败走乌江的项羽一样,除了大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别无他法了。

  尽管进壶头山是条捷径,能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但蛮兵居高凭险,加上溪水湍急,有效地阻止了王师船只的推进,南方三月之后的天气已经较热,被困的很多汉兵纷纷得了暑疫而死,最后甚至连主0帅马援也染疫得病了。

  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最初大家当然是心慌如一团乱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见多识广的马援撑得住,他稍为观察了一下地形,便下令士兵们沿河岸凿山成窟,形成掩体山洞,以避暑气,士兵的体力也得到了有效恢复。尽管困难重重,但并没有吓坏身经百战的神将马援,始终保持那股老当益壮、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每当遇到蛮兵凭险鼓噪,老马都拖着病体出来观察敌情,手下将士莫不为其的专注敬业、心系军情深深感动,且眼泪止不住哗啦啦往流下,为这样一心为国的人。
  晚安
  不过,战情不佳、攻势受阻,且很多人染0疫身亡,正好给那班一直嫉妒老马看到他就不爽的元0老副将们(比如马武)以攻击其之口实,立马给天子奏表参其一本。

  而作为马前卒和当头炮,副将耿舒利用其兄好畤侯耿弇与刘秀的特殊关系,首先写信告了马援一状,说老马骄傲自大(以前赢得太多获得太易),没有采纳他先攻充县的稳妥建议,却走捷径开赴危险系数很大的壶头山,以为可以速战速决,谁知现在困在壶头进退不得,士兵很多又染疫身死,情况不容乐观。伏波其人用兵飘忽,没有尽力,就像西域的贾胡(经商胡人),到一处后便止步不前,因此很容易招致失败。就比如前次到临乡,正好遇上贼兵,如果用尽全力乘夜攻击,便可全歼,也省却了此时困于疫0情的尴尬,现在想来确实是十分痛心啊。

  原本那班最初跟随刘秀打天下的元老武将被刘秀夺去兵0权后,就对“后起之秀”马援能指东打西、南征北战十分眼红,作为刘秀曾经的“北道主人”,刘秀的铁哥们,耿弇一收到兄弟的这封告状信,当然是如获至宝,立马奏知刘秀,上上马援眼药。
  晚安
  本来,选择走充县还是壶头山,并不是马援一锤定音,大家畅所欲言地充分讨论形成意见之后,才由刘秀定夺走壶头山,现在军事告急,就一古脑儿怪到马援头上,这个当然有点陷害别人的挟私报复之嫌,也算是好运到头的马援难逃此劫。因为此时偏听偏信的刘秀,居然就派已经对马援恨得牙痒痒的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大兴问罪之师,且收了马援的兵0权。不巧一心想报仇的梁松到时,染疫得了重病的马援已死,一代忠臣早已马革裹尸。

  而即使如此,余恨未消的皇帝女婿梁松并没有遵从什么“死者为大”的古训,还是没有放过马援,甚至以职权之便乘机诬陷马援,言之凿凿地说之前马援在出征交趾回来时,曾拉回满满一车珍珠,据为己有、独食而肥(好在枉做小人的梁松后来也不得好死,因诽0谤下狱死,马援的女婿汉明帝也为岳父报了仇)。刘秀一听大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追回了马援新息侯的印绶。且马革裹着运回的尸体,不能葬在祖坟,只在城西另买一块薄地草草下葬,故旧都不敢前来吊唁,十分凄凉,算是被污名治罪的那种。一代忠臣义士落得如此可悲下场,这便是东汉历史上所谓的“马援事件”。
  晚安
  其实,所谓的一车珍珠,只是马援用来治风湿、避瘴气的南方五谷子薏苡(也称念珠薏苡),具有健脾胃、补肺气、袪风湿等药用功效。据《后汉书》记载,作为刘秀的定边首席战将,这些年马援南征北战、指东打西,穷山恶水的一路走来,水土不服的也沾染了很多疾病,尤其是二平岭南,由于邪风瘴气太重,很容易让人不适甚至生病。所以,为了调养身体,年事已高的马援,在南征交趾的时候,就常常喜欢吃当地一种叫薏苡的滋补植物,以舒筋活络、袪除风湿,效果很好。于是,在马援班师回朝时,便顺手把果实比其他地方饱满大硕大的薏苡,装满一车高高兴兴地运回中原,且准备当作种子大种特种,以便“轻身省欲”,延年益寿,谁知却由此种下了祸根,这一车南方的普通谷子几乎坏了他的一世英名(有人还戏谑为“贪吃有罪”),差点让他不能入土为安死无葬身之地,呜呼哀哉。

  那么,一车普通薏苡为何能让曾经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连皇帝都当宝贝来捧的战神,迅速黑化污名化的呢?

  这个,皆因这种普通的南方植物外形大抢眼,这种植物长得太像珍珠了,它本身的别名就叫草珠子、念珠薏苡,资料显示“薏苡为念佛穿珠用的菩提珠子,工艺价值大”。
  晚安
  所以,一看到这种珠形植物,那些少见多怪的中原权0贵“皆望之”,以为是南方价值连城的大“珍怪”,眼红之余当然是想分得一些,分不到便纷纷造谣中伤,说马援的坏话(本来对他的连连出战建立不世殊功很多人就已经嫉妒得要死,心理很不平衡)。只是当时马援正受刘秀宠信(定边靠他啊),功名如日中天,所以没人敢在刘秀面前提起这种事(也没必要提啊,本来就是子虚乌有、捕风捉影的事)。

  只是,现在马援已经因染疫死在了征途上,而且还因为行军线路问题正被问责,那份天子宠信早已荡然无存,甚至还派出了以马援“仇人”梁松为首的问责团去处理此事,曾因马援家书牵连被皇帝骂得狗血淋头的梁松,当然是新仇旧恨一起算,趁机对马援落井下石,趁着有人上0书重提马援“运回交趾珍珠”之旧事,到处煽风点火散布谣言,而且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加以证实”(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时,马武这个据说是东汉民间指数最0高名头最大的讨喜武将,也不那么令人喜欢了,什么重情重义、嫉恶如仇都被狗吃了),跳出来乱说马援确曾运回一车珍珠据为己有。鉴于大家如此“众口一词”,所谓的三人成虎,为了安抚旧部,堵住悠悠众口,狂怒之下的刘秀也不作必要的调查研究,直接就判了马援有罪,甚至追收马援新息侯之印绶,算是剥夺了他的政0治权利,给他定了罪。
  晚安
  后来,很多政治观察家都对刘秀的这一草率行为大为迷惑。

  原本,马援的罪状也就是一车子虚乌有的珍珠而已,至于行军线路的过错要追究的话,连刘秀都脱不了干系。如果刘秀稍为给以前十分宠信的马援一点薄面,只消再派几个人去核查一下就会真相大白。居然明察秋毫的刘秀,就“失算”于此种小儿科上,确实是令人疑窦丛生。所以,有历史研究者立马断定这是刘秀的一种显而易见的政0治平衡术,目的就是要安抚嫡系旧部,以免造成“政0治地震”。

  因为,面对马援死后朝中掀起的声讨浪潮,刘秀想平息都感到有点有心无力,众怒难犯也。这些年马援也过得太顺太写意了,可能也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得意之余有时智商与情商不大在线,比如写个家书都可以殃及池鱼,教导侄子不要身后说人,自己却在这不自觉的“身后说人”上面翻车,不能不说是一种“好心办坏事”的反讽,是他的名言“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真实写照。
  晚安
  表面上是刘秀之皇0亲国戚或嫡系旧部梁松、马武等人对马援的诬陷而造成了马援的历史悲剧,其实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刘秀顺势通过打击死人来安抚活人的“从龙之术”的运用罢了,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政0治手腕和帝0王术。何况这些年马援太红,红得发紫的那种,刘秀要用其定边自然得宠信,但宠信之余,对于曾与公孙述、隗嚣等政0治对手过从甚密的马援,自然也会心存忌讳,加上满朝老臣的怨怼声,为了政0权的长治久安,刘秀不得已耍了一点政0治平衡术,平息各方怨气,也只能向曾经的宠臣马援开刀,牺牲马援泄泄愤,便是最好结果,以至于脾气很好的刘秀,居然在马援夫人先后六次上书申冤之后,才下令安葬马援,不知做给谁看?不然以一车珍珠和行军错误,根本不能造成长久政0治影响和持续效应,应该是刘大老板的推波助澜和有意定性,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所以,在对待马援身后问题上,刘秀是大减了历史分的,是其的人生污点,虽然情有可原。
  晚安
  基于此,后来“云台二十八将”马援意外落榜,连主评的汉明帝都不好言明,毕竟是他爹刘秀给马援定了性,作为儿子的他当然不能揭父亲的“伤痕”,不然就是不孝,所以东平王刘苍问他为何马援不能入选时,明帝便只能苦笑不答。

  不过,马援毕竟是无辜的,历史最终也给了他公正的评价,因为到了建初二年(公元78年),汉章帝终于给其正名,且“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算是给他平反昭雪的意思,一代名将也终于死能瞑目了。
  基于此,后来“云台二十八将”马援意外落榜,连主评的汉明帝都不好言明,毕竟是他爹刘秀给马援定了性,作为儿子的他当然不能揭父亲的“伤痕”,不然就是不孝,所以东平王刘苍问他为何马援不能入选时,明帝便只能苦笑不答。

  不过,马援毕竟是无辜的,历史最终也给了他公正的评价,因为到了建初三年(公元78年),汉章帝终于给其正名,且“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算是给他平反昭雪的意思,一代名将也终于死能瞑目了。
  晚安
  刘伯温之死:明朝计王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吗

  谁也不曾想到,号称神机妙算,且与神一般存在的历史“神算子”姜子牙、诸葛亮齐名的明朝“计王”刘伯温(刘基),当年能未卜先知陈友谅要炮轰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时的座船,而让朱元璋先行撤退死里逃生,居然却不能预知自己是怎样死的(正所谓“医生医得了别人,医不好自己”的翻版),或者说死都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有人说是刘伯温的仇人老胡胡惟庸下的毒,有人甚至言之凿凿说是老刘的“恩主”朱元璋害死他的,是老朱“一石二鸟”的搬开政坛绊脚石的毒计,且有史为证。

  那么,果真如此吗?

  所谓的朱元璋害死刘伯温有《明史》为证一事,其实也就是春秋笔法,通俗来说便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那种,而且是用了“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历史联想得出的结论,反正信不信由你,你的脑袋你作主。这个大致就是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刘伯温生病的时候,朱元璋出于君臣礼节,派与刘伯温有隙的胡惟庸去探视,不料刘伯温吃了胡惟庸带去诊病的医生开的药方后,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还越来越严重,肚子隐隐作痛,像塞了一块大石头。
  晚安
  对此,聪明的刘伯温曾怀疑过自己的仇人胡惟庸做了手脚,并婉转告诉过朱元璋,但朱元璋没有理会,不久刘伯温就死了。后来胡惟庸谋0反案发,御医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其毒死刘伯温的,且作为胡惟庸罪状之一。无独有偶,参与谋0反的御史中丞涂节,也一同揭发胡惟庸指使下毒害死了刘伯温,这样胡惟庸是毒死刘伯温的幕后黑手便成了史实。不过,脑筋活泛的人却不因史书的白纸黑字而放过朱元璋,因为以当时皇帝对刘伯温的“礼遇”,如果没有朱元璋的首肯,就是借一百个胆给胡惟庸,他也不敢给明朝“第一谋士”下毒,何况他与刘伯温不和是公开的事情,处于此种瓜田李下的尴尬境地中,他还敢如此放肆如此胆大妄为,绝对是得了瞬时失心疯,除非是朱元璋给了他这方面暗示或“权0力”。

  毕竟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功臣、能臣,如果能让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代表火拼,自己顺水推舟把他们尽数除去,正可谓一石二鸟,所以人们最终怀疑并推断刘伯温是死于朱元璋之手也是情有可原,何况所谓的涂节告密,在那种特0务机关刑0信逼0供盛行的洪武年代,屈打成招的“证词”就会大打折扣,成为史实更是近乎笑话。
  流年似水,战疫不断。告别牛症,虎虎生威。祝各位兄弟姐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晚安
  关于这,有历史研究者曾列出了三大疑点:一是神通广大、料事如神的刘伯温不大可能吃老仇人开的有问题的药;二是药力效果成疑;三是知情人太多,朱元璋没那么笨。

  那么足智多谋的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他的暴0毙人们会怀疑到朱元璋头上了呢?这个就得从两人的恩怨情仇说起。

  说起明朝刘伯温,喜欢中国神秘文化的人们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位与唐朝李淳风齐名的预言大师(他的《烧饼歌》与李淳风的大名鼎鼎的《推背图》就有一拼),能掐会算,自幼就是神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民间便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传说,他的家乡浙江南田据称是“古代七十二福地”之一,换句话说他就是“南田一仙”,因为他就是一个能预测吉凶、料事如神的主。
  晚安
  曾经有一次朱元璋一边吃烧饼一边批阅奏章,刚美滋滋地咬一口烧饼,便通传刘伯温前来见圣,朱元璋知道刘仙人有未卜先知的神功,于是便兴致勃勃地要验证一下,把自己咬了一口的烧饼盖住,让刘伯温猜猜是什么东西,不料刘伯温不假思索就吟出了“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的那句著名烧饼歌,还顺便预测了明朝气数等诸多历史事件,以至于很多人甚至忘记他是朱元璋“吾之子房”,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功臣,倒是只记得他的那些神仙掐算事儿了。
  晚安
  其实,读过正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刘伯温是与朱元璋不大“咬弦”,因为他们的性格就不大对盘,一个能看穿一切,一个是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对功臣能臣十分猜忌,相处合不来那是题中应有之义。

  何况曾是元朝一位大儒、高0官(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的刘伯温,本来就曾经不大瞧得起朱元璋这位“草莽英雄”,没文化不说,还特别嫉贤妒能,好残0害功臣,当年因元末官场黑0暗而两次辞官,效西汉张良“从赤松子游”,是攻下浙东的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有安天下之计,且以近于绑0架的手段,派人对其发出“死0亡威胁”(史料详见不想出山回赠朱元璋说客孙炎一把剑,而被孙威胁的话:“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加上文人那种“学成文武艺,卖与帝0王家”的儒家功名思想作祟,刘伯温这才不情不愿地从了朱元璋,而这一“从良”,居然就不明不白把性命搭了进去,应了其母“乱0世从政,很难有好下场”的预言,可谓是刘伯温神奇预测术的一大败笔。

  尽管朱元璋多次表扬刘伯温是其之张良,但终究他难做“张良第二”,即使多次激流勇退逃避凶险官0场,终究是逃不脱人生的宿命诅咒,潇洒不起来啊。

  其实,读过正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刘伯温是与朱元璋不大“咬弦”,因为他们的性格就不大对盘,一个能看穿一切,一个是只信自己不信别人对功臣能臣十分猜忌,相处合不来那是题中应有之义。

  何况曾是元朝一位大儒、高0官(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的刘伯温,本来就曾经不大瞧得起朱元璋这位“草莽英雄”,没文化不说,还特别嫉贤妒能,好残0害功臣,当年因元末官场黑0暗而两次辞官,效西汉张良“从赤松子游”,是攻下浙东的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有安天下之计,且以近于绑0架的手段,派人对其发出“死0亡威胁”(史料详见不想出山回赠朱元璋说客孙炎一把剑,而被孙威胁的话:“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加上文人那种“学成文武艺,卖与帝0王家”的儒家功名思想作祟,刘伯温这才不情不愿地从了朱元璋,而这一“从良”,居然就不明不白把性命搭了进去,应了其母“乱0世从政,很难有好下场”的预言,可谓是刘伯温神奇预测术的一大败笔。

  尽管朱元璋多次表扬刘伯温是其之张良,但终究他难做“张良第二”,即使多次激流勇退逃避凶险官0场,终究是逃不脱人生的宿命诅咒,潇洒不起来啊。

  晚安
  因为让刘伯温潇洒不起来的,还是那万古不变的官0场纷争。



  作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首席谋士,这位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明朝运筹帷幄之“张良”,自然也成了明朝著名政0治派别浙东集团的扛鼎之人,旗舰式政治人物。这样的历史人物设定,也必然会因为争0权夺利而与朝中其他有实力的政0治派别势成水火,比如实力强横、来势汹汹的淮西集团(由朱元璋淮西老乡、“首席丞相”李善长领衔,其被誉为“明朝萧何”),火拼的结果,刘伯温也不幸成了官0场纷争的牺牲品,被淮西派主将、明朝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所害。明朝张良与明朝萧何对垒的结果,最终大家都以鲜血和生命为政0治献祭。当然,因固0权需要而大肆杀0功臣的朱元璋,也乐见此种假手于人的政0治杀戮游戏,还不用担当恶名,多爽啊,老朱才是权0力游戏的正宗发牌人。刘伯温如果不是因利益冲突而被胡惟庸加0害,那么功高震0主的他,朱元璋也完全有理由让其不得好死,总之不得善终便是有大本事的他的人生主旋律,熟读经书且能卜吉凶的刘伯温,难道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古训?在他出山求取功名的那一刻起,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已经悄然悬于头上。
  晚安
  所以,刘伯温的非正常死亡,有人怀疑到朱元璋头上,也是情有可原,既有理由也有动机,在那种“皇0权通吃”的权0力结构下,威胁皇0权的他被献祭便是宿命的安排,另无他途。所以明史专家吴晗经过多方考证后,也断言刘伯温之死朱元璋难逃干系,是朱元璋为了政0权稳固制造的一种阴0谋,目的就是利用与刘伯温有仇的胡惟庸“定点清除”强劲政敌,借力打力。毕竟作为天子朱元璋也最怕结0党营私的人,何况刘伯温的老辣政0治手段本就不是济世安民之道,而是赤裸裸的权0谋之术,几时变帝师为人0主都不得不防(毕竟老朱手下的这班人精太有才,他也怕他们神不知鬼不觉无声无息地把他的江山给撸了,那样老朱家就太冤了),加上在考察丞相人选时刘伯温百密一疏的“祸0从口出”,朱元璋加快置其于死地,也是顺理成章。

  尽管有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甚至还考证出刘伯温是因抑郁过度得了肝癌身亡的,姑妄听之。

  那么刘伯温缘何与淮西集团杠上,并在论相时祸0从口出让自己以身犯险了呢?
  晚安
  这个说来话长,那就得从刘伯温决意杀一个李善长的亲信讲起。

  正因嫉贤妒能,所以对能臣十分提防的朱元璋,给为自己得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封赏很低,不仅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即诚意伯(很有私心的朱元璋确实是不大有诚意),且是伯爵中工资最低的。眼看着皇帝老乡淮西派首领李善长(还与朱元璋结成亲家)呼风唤雨,手下个个长袖善舞(比如胡惟庸),作为浙东集团首0脑的刘伯温自然心中不服,也偷偷“暗杠”上了。
  晚安
  话说李善长的亲信叫李彬,是中书省的一个官0员,却因贪0赃枉法被其时当御史中丞的刘伯温当成典型抓了起来,甚至在查清犯罪事实后决意要杀掉他,好灭灭淮西派的嚣张气焰,给李善长一点颜色看看。

  这就结结实实惹恼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明朝萧何啊,徐达据说是明朝韩信),丞相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很有谋略的李善长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硬碰硬,走的还是先礼后兵的那经典套路。毕竟刘伯温不是等闲之辈,所以就有点低声下气地派人去找刘伯温求情,让其网开一面,把李彬放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然而,这些年总是斗得死去活来的两大派别首脑,轻易也不会立马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的,人性使然。

  晚安
  刘伯温好不容易找到了撬动淮西集团的“短板”,哪会那么容易就自废武功,当然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了,此时不再抓住李彬事件狠狠恶心一下这些年嚣张得不成人形的李善长,那么浙东集团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且长久被其按在地上摩擦,对于讲究谋略的刘伯温来说,如果弃之不用,简直就是侮辱他的高智商。

  所以,原本就心直口快的“历史直男”刘伯温(这也是他后来论相得罪朱元璋都不知的原因,耿直boy不好混),于是便板起面孔对来人作个公事公办的手势,说要依法治国,李彬只能是被开刀问斩的命。

  看到刘伯温这么轴这么不开窍,李善长也坐不住了,便亲自出马给李彬说项,说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凡事留一线以后好相见,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风水轮流转,何必拼个鱼死网破呢。
  晚安
  看到嚣张惯了的李善长如此阴阳怪气地软硬兼施,本来就对他很有意见的刘伯温自然没有心软放过李彬,软硬不吃的他反而是加速了李彬的死亡进程,快马加鞭把处死李彬的奏折送给身在外地的朱元璋批复,杀0人如麻的朱元璋一看到有如此乱了纲纪的贪0腐官0员,也有意整肃一下官0场队伍,大怒之下便迅速下了死0刑复核令。不巧,这份天子回复却落在了李善长手里,眼看李彬小命不保,又只好硬着头皮找到刘伯温,同样是智谋多多的李善长,知道刘伯温通晓天文地理好说天道,于是便想以“求雨”的噱头让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回心转意,收起杀掉李彬之心(高手过招,自有高招)。

  “京城久不下雨,必是上天有怨,先生熟知天文星象,此时应该修心养性,绝不能大0开杀戒增加天怒人怨,否则必受天谴。”李善长很有针对性地与刘伯温斗智斗勇。

  晚安
  “杀李彬,天必雨!丞相不必杞人忧天。”其时南京已经大旱3个月,难得刘伯温这么自信,相信杀了十0恶不赦的李彬天都会感动得眼泪哗啦啦,斩钉截铁地把李善长恶狠狠怼了回去,一点情面都不给,从此以后也让自己陷入人生绝境,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黑0手在试图主宰他的命运,让他的生命天空乌云密布随时刮起风刀霜剑。

  基于这样的认知状态,一拿到朱元璋的死0刑复核令,踌躇满志的预测大师刘伯温,便在祈雨仪式上把作为中书省中层干0部的李彬大摇大摆地拿下,全然不顾李善长小脸涨成难看的猪肝色,而且很快就验明正身,快刀斩乱麻就天正法了。

  这一下,这些年刘伯温所受的闲气也算是找到了最佳宣泄口,那叫一个爽。可惜他低估了自己的死对头李善长的能量,因为老奸巨猾的李善长早就想以天不下雨作为借口,要给聪明过头的神算子刘伯温下套,趁机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
  晚安
  毕竟,这天下不下雨,也只能是看天的意愿,凡人只能望天打卦,不可能像传说中的诸葛亮一样要借东风就有东风,即使是现代的天气预报都有不准的时候,怎么可能说下雨就下雨呢!所以刘伯温也为这一“无厘头”赌气付出了沉重代价。

  果然,这次天同样没有给很会观测天象的刘伯温面子,并没有因刘伯温杀了贪0官污吏而为他下起及时雨,照样是艳阳高照、大地龟裂。

  既然刘伯温的大话已经被老天无情地戳穿,早已恼羞成怒的李善长便即时有了反击刘伯温的利器,那就是他滥0杀无辜惹得天怒人怨才致使久旱不雨。

  于是,有了造0谣口实的李善长,一等到朱元璋从外地回京,便煽动一班人一齐攻击刘伯温,说正因刘伯温毫无顾忌地在祭坛前杀人,犯了“大不敬”之罪,才使得天不下雨,祸及社稷百姓,要求严惩。
  晚安
  形势就这样急剧反转,政治天空有时确实比自然天空更加变幻莫测、诡异十倍。

  当然,朱元璋也是食脑的,他不大可能因为一班人在那里众口铄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做别人的“最佳杀器”,功臣要杀也只能是他认为必须得杀,不是别人一鼓捣他就糊里糊涂地人云亦云的,你以为一个草根就那么容易当上皇帝啊。所以,一开始朱元璋对众人联手弹劾刘伯温并不怎样上心,至少没有即时追究刘伯温的责任并加以严惩。

  不过,很会权0力平衡术不想“第一功臣”李善长独大的朱元璋,虽然为了固权为刘伯温耍了一回太极,为其挡了很多子弹,然而老天却不给有时能看穿它的刘伯温面子,反正就是惜水如金,任你如何望眼欲穿地求雨,我就是坚决不给,你即使再咚咚锵急急如律令地天灵灵念咒催促都没用,它喜欢什么时候刮风下雨只能看其脸色,所以到了后面,朱元璋都觉得有点无趣了,看到群情汹涌,瞪大眼睛看好戏的李善长更是不好糊弄,这回很实在的朱元璋也不再装了,直接找来运气不好的刘伯温,且直截了当问他天为何还不下雨?
  晚安
  “报告陛下,天不下雨确实是事出有因,那就是因为死亡将士的妻子都迁居营房,有数万人之多,且一些建房工匠死后又得不到妥善安葬,骸骨露于野,致使阴气郁结,才使得天公不作美久旱不雨。不过经老夫算了一卦之后便有了化解方法。如果把投降将士都编入军户,实行混0改,庶几能协调阴阳,天公高兴便会送来及时雨了。”刘伯温故作神秘地振振有词,或许他也只是在期待天神开恩,只是这回押宝押错了。

  既然神算子这么说了,没有更多办法的朱元璋便只能听其言以观后效。只是这回老天似乎是故意与自己的“人间使者”刘伯温赌气一样,横竖就是不降甘霖,让出尽洋相的他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老朱等啊等,仍然是等不来传说中的及时雨,这样过了十天还是等不来一滴雨,于是便认为是刘伯温故意戏弄他,天子你都敢骗?于是喜怒无常的朱元璋也等得不耐烦了,这回不看广告看疗效,十分震怒的怼有点吹牛嫌疑的刘伯温,你说好的雨水在哪里?
  晚安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冰雪聪明的刘伯温当然也是装不下去,于是来个釜底抽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因为此时刘伯温的老婆恰好死了,正好以办后事为理由告老还乡,离开可能会淹死自己的政0治沼泽地,下岗走人,保命要紧啊。

  时为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反正刘伯温又不是第一次离开官场,何况那又是另类政治之以退为进。毕竟这次有点头脑发热的刘伯温,结结实实把朱元璋十分倚重的李善长(背后还隐藏着淮西集团巨大的政治能量)给得罪了,很善于玩“权0力平衡木”游戏的朱元璋,也只得恩准刘伯温“告归”,以平息各方矛盾,尽管老朱也十分需要刘伯温辅佐,这是一个十分无奈的选择。

  就这样,浙东集团的首脑淡出官场,算是被牺牲被变相赶走的那种。毕竟斩0杀李彬,刘伯温一点错都没有,错的甚至是为了巩固淮西集团在官场的独霸地位而耍赖做泼皮牛二的李善长,撒泼的结果,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朱元璋也只能将错就错牺牲掉刘伯温,让他回乡养老,以减少官场摩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