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那点事:一人一梦一生不悔,揭秘王莽篡汉真相

  他阅毕,不由一愣:“这个王莽倒还真是个人才,虚话假话当中居然也能暗藏机锋,甚至威胁!这人若能为我所用,朕还何可惧哉?”
  想着,心里的恨意再度泛了上来:“纵使你有经天纬地之能,朕偏不用你,你又能咋地?”
  发着狠,忍不住又想:“他这又是什么意思?跟上次那样以退为进,还是良心发现真诚悔过?哼,无论你是怎样的用意,朕都答应你。”
  想罢,待要批示,却蓦然灵机一动:“对,朕何不听一听公卿大夫的意见,借机探探他们的底儿,也打压一下他。这叫什么,这就叫掉进泥里再踩上一脚。”
  拿定了主意,他喊道:“来人哪,速传公卿大夫们进宫议事。”
  公卿大夫们闻传,不知所议何事,却还是忙不迭地进了宫。见哀帝一个人呆愣愣地坐在龙椅上,均低了头不说话。
  哀帝莫名其妙地涌上一股自得:“这叫什么?这不就是权力吗?”充分地享受过这自得之后,哀帝干咳了一声,故作幽幽地道:“之所以请众位爱卿来,因为大司马王莽又提出了引退申请,众位爱卿一起议一议,看该咋处理?”
  公卿大夫们闻言一愣:怎么了,大司马又要引退?噢,对了,指定是为了定陶傅太后的事儿。按说大司马这事儿做得也没错,可定陶傅太后毕竟是皇上的亲祖母啊。
  从这一点儿看,大司马做得是有点儿过。皇上肯定恨死了大司马,巴不得立马同意。可也不能立马表态支持皇上啊,皇上上面毕竟还有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握有实权且不说,咱也没少受过人家的恩惠,就这么背叛人家又怎么说得过去?大司马毕竟是她的亲侄子,为人也极不错。
  更何况,皇上虽说封了一些自己亲近的人,可这些人太不成器,太皇太后又是正统,真闹将起来,皇上也得不了多少好,咱又何苦去趟这浑水?
  纷纷各自盘算着,里面当然也有反对王莽者,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都已暗地里向哀帝表过忠心,自问即便不说话,哀帝也能知道。因此,竟没有人先说话。
  哀帝知道,这事儿急不得,直到大家有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后才道:“众位爱卿应该已经想过了,大家说说看,这事儿该如何处置才算妥当。”
  多谢好友关注来访,奉茶请酒,问好。
  大家都是精明人,哪里会有人自惹是非——身在官场,纵使不惹是非,是非都会缠上你,还用得着去惹吗?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话。
  官场上就这样,只要没人肯先说话,大家往往都能忍得住寂寞。
  哀帝急了,道:“先说明了,朕是不带有任何观点的,到底同不同意大司马引退,就由大家来定,大家都必须表个态。”
  同意还是不同意,这就是是非呀,咋说?没法说,还是让别人先说,咱只管见机行事。
  都是这样的想法,自是没人先开口。
  高安侯董贤是哀帝的近臣,见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清了清嗓子道:“臣听说大司马引退是奉了太皇太后的诏命,引退之愿又是大司马亲自提出的,臣以为该尊重大司马的意愿。”
  他这话说得虽说圆滑,却还是表明了态度。
  朱博也得哀帝宠爱,见状,上前道:“臣附议,臣以为既然是太皇太后的诏命,已然没有回旋的余地,皇上批复就是。”
  对于这两个的表态,哀帝自然满意,道:“好,已经有两位爱卿表了态,众位爱卿都说说吧。”
  哀帝如此说,自然是希望继续有人附议,如果能形成一边倒的局面,他尽可以让王莽马上滚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