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蟒原:平凡农家几十年间沧海桑田,尽现关中浓郁风土人情

  文友们早上好!
  招教考试结束了一个多月,神蟒原公社已有两位教师接到了转正通知,开始办理粮食、户口关系,如鹄教师转正却一直没有消息。他很着急,就去县教育局询问。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教育局人事科尚科长告诉如鹄,取得招教考试中学语文组第三名的郑信老师把你告了。说你教龄只有四年,年限不够,现在教育局正在调查你有没有参加过县里的“积代会”。
  如鹄说:“我那年还得过奖呢!咱局里查一下不就清楚了?”
  尚科长说:“‘文革’中开的会,留下的资料找不见,咱局里查不出来了。”
  自从如鹄到了公社教委,经常来县局办事,和尚科长也熟悉了。尚科长知道如鹄是个难得的人才,也为如鹄的事情扼腕叹息,十分着急。
  如鹄赶紧回公社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邓专干和殷副主任。邓专干说:“有这事情,怕你担心就没有告诉你。教育局已经组成专案组下来调查过,专门召开了那一年去县里开会老师的座谈会,我也参加了。大家都给你做了证明。估计不长时间,你的转正通知就会下来。”
  殷副主任说:“你放心,这开会受奖才是两三年的事嘛!大家心里都记得清楚着哩!”
  如鹄等不及,这天早上又去教育局打听。
  尚科长对如鹄说:“咱县上已经开过会了,定不下来,已经上报给了地区教育局,我正想抽空去神蟒原公社通知你哩。”
  如鹄说:“这有啥不好定的?我的确受过县一级奖励的呀!”
  “你不知道,人家郑信恐怕上边‘有腿’!”
  “那咋办?难道他们会黑说白道,把我拉下来?”
  “这很难说!你最好也能找个啥关系,这样会把稳一点。”
  “咱能有啥关系呢?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政府部门两眼一抹黑,能找谁哩 ?”
  “地区教育局的马局长就是咱县上教育局以前的老局长,你看你能不能找寻个关系——”
  尚科长话音未落,如鹄马上想起了几年前亲爱的老同学贺贞曾经说过和马局长女儿马小琳是好朋友的话——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如鹄把自己想亲自找地区教育局马局长的想法说给了尚科长,尚科长高兴地一拍大腿,“好哇!这么好的关系,你咋不早说?这下子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尚科长认为事不宜迟,越快越好,小心成了“马后炮”!
  如鹄赶紧赶到了渭阳中学去找冯老师。他想冯老师一定知道贺贞单位的具体地址——贺贞回县上看望父母,每次也会去学校看望冯老师的——不问清楚地址,要是和前次龙首村找张森老师一样,那可就麻烦了。如鹄的想法是在西安找到贺贞,再和贺贞一起去地区教育局所在地——咸阳。
  冯老师果然知道贺贞的地址在西七路,并说他有一次去西安,就到过贺贞单位,很好找。冯老师还告诉了一个令如鹄心情舒畅的好消息——贺贞已经结婚了,这是今年暑假刚刚发生的事,爱人是一位中学公办老师。如鹄为自己的同学高兴,为她祝福!同时,如鹄也为这次去找贺贞两人不再尴尬而庆幸!毕竟,贺贞在自己的心目中,曾经占据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也希望自己初恋过的好姑娘,能早一天得到她应该得到的幸福。
  出了渭阳中学,如鹄直奔汽车站。他将自行车寄存到保管站,在副食品商店买了二十斤鸡蛋,又用剪裁成小片的报纸一个个包好,分装在两个网兜里。这种方法是如鹄这两年和侯萍每次去纺织城带鸡蛋时摸索出的经验。这样做,鸡蛋不易滚动,很少碰破。即就是有个别破的,因为有纸包着,也不会把蛋清蛋黄弄得到处都是。
  坐着公交车,两个多钟头后,如鹄赶到了西安西七路。没问一个人,如鹄已经看见一栋巍峨雄伟的白色四层楼楼顶上,赫然立着“西北物资供应站”七个朱红大字。
  好气派啊!这里就是贺贞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站在大楼门前宽阔的广场上,如鹄不由得肃然起敬,心中涌出来无限感慨!
  面对着十多间清一色的落地玻璃大门,如鹄从东至西,一间间寻找。透过玻璃,如鹄看见每间房子里,都有七八个人在办公,他们的办公台都是面对面放着,相互间竖立着玻璃隔段,避免相互打扰。
  在寻到第五间时,如鹄也没找到贺贞。正准备离开,突然,玻璃隔段后边走出来贺贞,打开了玻璃大门,急急地说:“我看见就像是你嘛!门口瞅了半天也不进来。”
  贺贞把如鹄让进了办公室,坐在她旁边的椅子上,递给如鹄一杯茶水。为了不影响别人办公,贺贞小声说:“先喝点水,我处理完手头这点事,带你去我家里。”
  如鹄说:“好,你先忙。这里边倒是挺暖和的。”
  贺贞说:“这里有暖气。”
  “哦,难怪呢!”如鹄没敢说我以前仅仅听说过暖气,今天其实是第一次感受。他也有一点虚荣心,就没有大惊小怪,他怕老同学笑话自己少见多怪!
  贺贞处理着桌上的票据,又悄悄问如鹄,咋想起到西安来看她?如鹄说这次来,是寻求老同学帮忙的。贺贞就问是不是工作上的事,如鹄说还真让你猜对了。
  于是,如鹄把自己考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前前后后小声地讲给了贺贞。贺贞说既然这样,咱现在就走,事不宜迟!贺贞的热心帮忙让如鹄感动,他一路上忐忑不安的心绪一扫而光。贺贞匆忙地把台面收拾了一下,走到最里面和一位领导模样的中年女性嘀咕了几句,就带着如鹄出来。
  贺贞说:“今天事急,我就不让你到我家去了。咱现在就打车去咸阳找马局长。”
  如鹄说:“我这两包鸡蛋有一包是给你的,咱送回去再走。”
  贺贞说:“胡扯,给我带东西干啥?”
  如鹄说:“你为我跑腿,咱表示谢意嘛!”
  贺贞显得很不耐烦:“行啦,行啦!你真会开玩笑!抓紧时间赶快走!鸡蛋全给了马小琳吧!”不由分说,贺贞带着如鹄先坐公交车,来到去咸阳的车站,再转乘了去咸阳的班车。
  两人并排坐在一起,这下有了时间聊天。贺贞滔滔不绝地讲马小琳家里的情况——马局长儿子马大林已经成家;女儿马小琳也到了地区团委工作;阿姨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对马局长服侍得真叫周到。还有这老两口都喜欢小琳,疼爱有加……
  终于有了个空当,如鹄突然冒出来一句:“我要向你表示祝贺!”
  贺贞问:“祝贺啥?”
  如鹄说:“祝贺你找到如意郎君!”
  贺贞淡淡地说:“你不是也有红粉佳人了么?还比我有得早呢!”
  “是啊!……”如鹄立马感觉脸上烫烫的,好像做了啥丢人的事,还莫名其妙地觉得很对不起贺贞。真后悔!现在提这个话题干啥嘛?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可现在既然提起来,也就要硬着头皮谈下去。其实也应该谈下去,两个人总不能一辈子都回避这件事。
  如鹄问:“哪里人?”
  贺贞说:“湖北人。”
  “还是个南方人呀!南方人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南方人文气;不像咱北方人鲁莽、粗犷。”
  “还行吧。”
  “听说南方人大多数都不吃辣子,那你爱人吃不吃?”
  “不吃。”
  如鹄感觉贺贞对谈这个话题兴趣不大,也就避免自讨无趣,提起了姚琴、学成、向阳这些过去的老同学,贺贞果然又滔滔不绝眉色飞舞地说起来。
  …………
  一个多小时后,班车到了咸阳。
  马局长家离车站不远。贺贞经常过来和马小琳玩,路很熟,出站后她带着路,两人径直来到了局长府上。
  推开缀满金黄色泡钉的朱红色铁皮院门,两人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坐在葡萄架下择韭菜。冬季的葡萄树没叶子,树下也就有了一片阳光。贺贞叫声“阿姨”,阿姨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取过茶壶倒水。又不顾贺贞、如鹄的阻拦,从房间端了糖果出来,放到茶几上,让二人吃。
  贺贞递了一个水果糖给如鹄,自己也剥了一个,吃着问:“阿姨,小琳呢?”阿姨说:“你稍等一下,小琳也快下班了。”贺贞又说叔叔也快下班了吧?阿姨说快了,他总是比小琳晚一点。贺贞说我叔叔是领导,事多,自然会晚一点。阿姨点头,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贺贞帮着阿姨择韭菜,如鹄这才仔细地打量起局长家的院落来。这是一个用红砖砌成的不算太大的独家小院,进门后一条彩砖铺就的小道一直通向后边的客厅、卧室和厨房,又把院落平均分成了两个部分。右手边就是几乎涵盖了半个院子的葡萄架,如鹄想象着夏天秋天架上的葡萄蔓郁郁葱葱,茂密的绿褐色叶片中挂满了一串串紫色葡萄的情景,这里应该是主人夏秋天休憩或接待客人的地方;左手边是几畦花圃,里面栽种着的花卉都已经落叶,只剩下边上的几株冬青依然翠绿,可如鹄想象着春暖季节这些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叫不上名的各色花卉,一定会组成一隅花的世界,绿意盎然,争奇斗艳,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院落后边的屋檐和檐墙的夹角处,垒有一个燕子窝,此时燕子们飞去了南方,可如鹄依然能想象到每年的春夏季节,小燕子们张开了红红的带有黄边的嘴吧,啾啾叫着,期待着燕妈妈衔来的美食。那时候,这个小小院落,必定是一个鸟语花香犹如人间仙境的迷人之地!
  如鹄想,这里和自己家里相比,简直是两个天地!院落不见犁锨杈锄这些在黄土地上刨挖的农具的影子,自有一番雅致的情趣震撼着人之心灵。如果将来自己转正了,吃上商品粮了,到城里工作了,也能像马局长一样,拥有这样一套房子,一个院落,生儿育女,接来父母亲颐养天年,那该有多好呵!……
  “贞姐!”马小琳进门招呼贺贞的声音,打断了如鹄的思绪。如鹄也起身说声“你好!”,和马小琳打招呼。贺贞又把如鹄介绍给小琳。小琳说:“哦,我知道了。贞姐经常提起你的大名,今天总算看到了庐山真面目。”
  当贺贞将如鹄今天来所托的事情告诉了马小琳,这位城市味儿十足、性格泼辣外向的漂亮姑娘,说话就像连珠炮:“啊呀呀!这不行!这不行!考了第一名,叫人顶下来,那不亏死了!等我爸回来说,决不能让这些小人得逞!”
  不一会,马局长也下班回来。打过招呼,大家坐定,如鹄不失时机地从特意买的“大前门”烟盒里抽出两支,分别给局长和自己点上,这才把招教考试的情况告诉了他。女儿小琳依旧在旁边愤愤不平地发表着意见。
  马局长吐出一口烟,好不容易才插上了嘴:“我说女儿,我是局长,还是你是局长?”马小琳吐了吐舌头:“噢!让局长大人说话!”大家都笑了。
  马局长说:“章如鹄,这事我知道。你们县上的材料报上来了。你放心吧。不说你参加了县上的积代会,就是未参加,教龄也就差一年么!咱录取的是人才,不是庸才!把第一名都刷掉了,招教考试还有啥意义!”
  看到马局长表了态,如鹄和贺贞放心了,就告辞要走。阿姨一定要留二人吃饺子,说是这冬天能吃到韭菜不容易。实在推辞不过,如鹄对贺贞说,那你就留下吃饭吧,反正你回西安再晚也有班车可坐。如鹄就以急着要赶咸阳到渭阳的班车为由,道别走出了马局长家门。贺贞和小琳一直把如鹄送到了汽车站,坐上了去渭阳县城的班车。
  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如鹄这时才感到了饥饿。是啊!今早出来到现在,嘴里没进去一点吃的,胃里空空如也,隐隐作痛。
  汽车在已是繁星满天的黑夜里,开进了渭阳汽车站。如鹄顾不得取出自行车,先在车站旁的小店铺里,一口气吃了四个肉夹馍,喝了两大碗小米稀饭。
  又过了一周,这天下午,教育局尚科长骑着自行车,亲自把如鹄转正的通知送来了。尚科长还说地区教育局为了平息矛盾,中学语文组额外增加一个名额,破例录取了三人。如鹄知道马局长起了作用,也不便明说,只是一个劲儿感谢大家的关心。当时邓专干和几个校长也在,大家都替如鹄高兴,要喝如鹄的喜酒。
  如鹄高兴地把大家带到了渭河岸边的羊肉馆子——就是如鹄三岁多时父亲背着他第一次吃水盆羊肉的地方。这个饭馆在文革初期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前不久又重新开张,现在的店面已经扩大,门楣招牌上刻写的鎏金字“油葫芦水盆羊肉”显得格外醒目。如鹄让师傅先切了二斤熟羊肉,再炒来店里的几道拿手菜,给大家一一敬酒,感谢大家的关心帮助。
  大家兴奋地猜拳行令,开始了酒桌上的激烈酣战。如鹄自己却默默地喝了三杯酒,心想,这三杯酒是敬给自己最亲爱的老同学贺贞的。前次从马局长家里出来,如鹄说感谢贺贞,贺贞挺不好意思,说谢啥么!又没费啥事。可是,不!假如没有贺贞带着我章如鹄的这次咸阳之行,今天的通知书会不会有,还真是很难说哩!
  如鹄又想起三岁时父亲背着自己,正好也是来这家叫作“油葫芦”的羊肉馆子第一次吃水盆羊肉时说的话:我娃长大后,不光敢吃辣子敢吃蒜,还能上好学,念好书,穿着四个兜,当上干部挣钱哩!
  ——今天的章如鹄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可亲可敬的父亲信任自己的儿子,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自己也的确为父母亲争了气,在二十三岁的今天,就转正了,成了公办教师,吃上了商品粮。
  如鹄此时很着急,急着结束这场简单的酒宴,急着回家,急着把转正的通知书,拿给时刻操心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看。
  酒宴终于散了,如鹄回到了家里。撑好车子,来到了厅堂。和以往一样,父亲坐在方桌旁的椅子上拧毛线,母亲在靠窗户边踩着缝纫机,给自己的儿女们做着过年的新衣服。如鹄说我转正的通知下来了,就从挎包里取出了盖着县革委会教育局红色大印的通知书。
  父母亲同时放下手中活路,都起身上前,两人微微颤抖的手合捧着通知书,反复仔细地观看——父亲一连串说着“好好好,好好好!”母亲面露喜色,想说话,嘴唇动动却没说出,眼眶里满是激动和兴奋的泪花。

  侯萍在县银行分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宿舍,结婚时如鹄新买的家具大衣柜、写字台还有新被褥放在这里,这里就成了两人共筑的爱巢。如鹄每周有一半时间下班后,会去县银行,晚上就住在爱巢里,夫妇俩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惬意无比。
  银行政工组长朱阿姨知道了如鹄是水平不错的语文老师,就让如鹄给她即将高考的女儿南欣欣补课。南欣欣又叫了两个同学,这样,如鹄每次来银行,都有三个银行职工子女等着上课。虽然补课不收费,可三个孩子家长时不时地会给如鹄送些糕点水果之类,有时还会请如鹄、侯萍吃顿饭,这让同是银行职工的侯萍很有面子。
  如鲲和如雨都参加了77年冬季和78年暑期的高考,均双双落榜。在录取率达不到百分之四的情况下,想考上大学谈何容易!录取不上实属正常。可如鲲随即参加了公社今年的民办教师招教考试——殷副主任和邓专干说上级已有指示,今后要增加民办教师,都要这样做——如鲲被高分录取,现在已经在原梁学校上班。原梁学校是戴帽初中(1),如鲲特长数学,邓专干就安排如鲲当了原梁学校初中部的数学老师;一直喜欢唱歌跳舞的如雨落榜后,考上了渭阳县剧团学生班。学生班两年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转为剧团正式演员,吃上商品粮,这让父母亲很是高兴。
  现在,家里还有两个学生,如鹏上高二,如露上初二,都是毕业班,面临着明年暑假的高考和中考,如鹄对如鹏、如露都很关心,经常抽空去学校看望他们。当初如鹏进校时,如鹄寻王蝴蝶老师给他当了两年班主任,现在上高中了,如鹏的班主任成了冯敏老师,这也是如鹄请冯老师帮的忙;而王蝴蝶老师又做了如露的班主任。
  渭阳中学是全县的重点中学,加上如今中考、高考全凭分数,因之高中、初中的毕业班星期天也不放假。如鹏一般会在每个周六下午学校规定学生回家取粮取馍的时间内,骑着车子带着如露回家一次,天黑前再赶回学校。
  他俩回家不是为了取馍,主要是换洗衣服——现在孩子们都是各洗各的衣服,只有冬季的棉衣棉裤由母亲拆洗。家里的条件好了,他俩不像当年如鹄、如鲲上中学时那样艰苦——主要吃母亲烙下的粗细粮两搅锅盔,馍吃完时才用糊涂面或者苞谷糁就咸菜或辣椒酱来凑合。现在,如鹄会在他俩粮票菜票快用完时,一次送去好多粮,每次换取的饭票够他俩最少吃上一个月,并且主要换取的是细粮饭票,又给他俩足够的菜金。他俩每顿饭麦面杠子馍和捞面条可以尽饱吃,还会经常吃到有着肥肉片片的大烩菜。
  这个星期六的下午,如鹄从学校回来,撑好车子,看到院子里如鹏在压水井旁洗衣服。
  如鹏上高中后越来越讲究了,已不再穿前边哥哥退下的旧衣服。母亲说四个儿子中,最亏的是鹏鹏,鹏鹏一直穿他哥退下的旧衣服。现在条件好了,就应该穿得好一点。如鹏现在比当年如鹄穿得还好——他有两身分别为蓝色和灰色涤卡学生制服换着穿,脚上也有两双换着穿的运动鞋,冬季还戴着令人羡慕的火车头栽绒棉帽子。
  如鹏叫了一声“二哥”,算是招呼。如鹄问:“如露哩?”如鹏说:“在房子里。”如鹄就进了如露的房子。看到如露在做作业,就笑着打趣说:“小妹学习真用功,回家这点时间也不舍得浪费。”如露被二哥夸得不好意思,说:“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不挤时间做就做不完。”
  听到侯萍和母亲在厨房说话,如鹄走进去,看到侯萍在切一块猪肉,母亲在一旁和面。见如鹄进来,青青说:“萍儿今儿个回来又买了大肉,我就想给咱做合页馍加粉蒸肉。”如鹄开玩笑说:“萍儿每次回来买菜买肉,是她自己嘴馋了,让妈做好了改善伙食哩。”
  青青说:“你也不看看,萍儿都显怀成啥了,想吃啥就要给吃啥,这样对肚子里的孩子也好嘛!”侯萍说:“你看妈咋说哩,你就不知道关心人!”如鹄嘿嘿笑着说:“我咋就想不到这哩?人家侯萍现在不是给一个人吃饭,她的一张嘴,管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哩!”如鹄的话让  母亲和侯萍都开心地笑起来。
  如鹄又问:“我大在地里忙啥哩?咋到现在还没收工?”母亲说:“你大不在队里出工了,跟你一样,也上班挣钱去了!”如鹄急问咋回事,母亲就说了今天中午家里发生的事情——
  原来,县剧团学生班的食堂里要增加个炊事员,学生班管后勤的董老师就问学生们,看谁的家长会做饭,剧团管吃管住每月给六十元工资。如雨就说我大是厨师,经常给村里人做菜哩。董老师当即让如雨带路,和家奇见了面。家奇说我当然愿意去,不知道生产队放不放行,就去问队长吴貌儿。
  吴貌儿说现在世道变了,生产队不光支持奇哥出去挣钱,还不让奇哥给队里交钱。这样,地里的活儿让留在队里的这部分社员干了,劳动日值也能提高,奇哥只要到年底把分粮分棉透支的款项弥补上就行。
  当然,这不是吴队长胆子大,实行了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生产制度,而是“四人帮”粉碎后,自上而下的各种政策已经开始趋于松动,越来越有利于农村的普通百姓。
  “哎呀!我大真了不起。现在是咱家里挣钱最多的人。”如鹄高兴地说。家里哥哥如鹰、嫂子薛蓉、妻子侯萍的工资都在五十元左右,如鹄刚转正,月工资只有四十三块五毛。
  “也是咱家里吃得最好的人!”侯萍也笑着说,“不管食堂做啥好菜,厨师还不先尝一尝。”
  “那不一定!”如鹄说,“咱家里一直是咱妈做饭,可好东西从来都是先让大家吃。”
  “你看你说的,给家里做饭跟给大食堂做饭不一样嘛!”母亲也笑着说。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