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车险定损点,到底养活了多少汽修厂?



前几天小编走访了一家综合汽修厂,进门之后发现有好几辆新能源绿牌车停在厂里。在我的印象里,在这种专精燃油车维修和保养十多年的老店,很少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的。
出于好奇我就问了修理厂老板,老板回答我说:“这两年我感觉事故车维修量有减少,本身就是做这个起家的,不能一直丢客户。所以就换了个思路,又找了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店里现在很多来修车的都是跑网约车的,出了事故定损完就来我这里弄钣金或者补漆的。”

听完老板的解释,我这下明白了。其实现在有很多修理厂都与保险公司有合作,一个小小的定损点,背后其实牵扯着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我走访的这家汽修厂老板就和我说:“你看我们这个辖区,为什么二手车门店、汽修厂扎堆?还不就是因为这里有个车险公司的定损点吗?都在围绕他做生意呢!”
当然,汽修厂要成为保险公司定点的服务点也不容易,首先你需要获得“二类修理厂”以上的资质,其次保险公司还要看你厂子能覆盖的业务范围和地域广度,还有就是承接维修订单的能力和产出效果。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二类修理厂整天靠维修单子就能活下去,那显然想简单了。这样的情况放在很多年前也许是可能的,但现在......
“以前我们和几个大的车险公司合作,为了生意做得更加顺利,和一些专门做定损的业务员也要搞好关系。现在渠道收紧了,管理也更严格了,虽然利润是少了,但起码行业规范了对吧?!”老板略带苦笑和我说。
01
车险综合费改 政策驱动产业升级
如今,最新的车险综合费改已经开始实施了一个多月,作为事故车维修服务的两头,保险公司和汽修厂可谓是各有各的难处。
因为此次车险费改其中有一条需要着重指出,那就是此次车险改革提出了在现有的保险责任基础上,增加了7个方面的保险责任,其中第6条写着“指定修理厂”。指的是车主在出险之后,车主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通过“自愿加价”的方式前往主机厂的4S店进行修理。

通常来说,车险理赔报价大多是根据保险公司定点的修理厂报价来的,在费改之前消费者大多需要与车险公司多次交涉之后才能在维修费用、维修场地等细节上达成一致。
而现在,车主将不用多花费成本也能享受这个服务。如果车主更愿意相信4S店经销商的维修水平,那显然这个新政从表面上看对第三方的社会修理厂并不利好。
02
车险公司入局后市场 深化渠道建设
近几年,车险公司开始逐步自建渠道,并有意拉拢辖区内诸多口碑好、技术高的服务商(汽修厂),并给与他们更多的线上引流的机会。
对于这些汽修厂来说,这意味着如果自己的技术和服务得到了车险公司的认可,那么将获得比以前更多的订单来源;反之,则只能会被车险公司边缘化,尤其是那些维修效率底下、质量又不过关的小店。
目前在汽车后市场发力的车险公司绝不止“人保、太平、平安”三强,还有一些比如大地保险之类的二线品牌,但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都是要抓住互联网这根绳,线上线下结合开拓渠道,我们不妨举些例子来看。
比如中国人保,它当年就推出了“i保养”这个网络品牌,早年前曾经和嘉实多联手做过“免费保养”的活动,虽然后来因管理问题退出了市场,但这种模式的尝试却具有行业意义,之后被很多后来者效仿。
平安保险和人保一样,也是自建了网络平台,并且还在零配件认证领域颇有建树。一直以来,中国的零配件渠道杂、认证乱、体量大是痛点,平安保险正式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而去。通过和优质服务商的合作,打造了远程定损、自助理赔维修的模式。
还有太平洋保险,虽然这家公司没有自己搭建电商平台,但是却通过投资的方法来深入渠道。通过与凹凸租车的合作、投资“e养车”平台的方法逐步拓展渠道,打通了理赔+保养的生态链。
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里,离开今天拜访的汽修店前,老板还和我额外多说了几句:“现在和保险公司合作,虽然订单是他们的系统出来的,但是自己也要把握机会。现在大家都在网络平台上看口碑评价,服务好了这些客户,以后再转化成自己的客户,那是最好的。”
老板的这一番话,又让我陷入了新的沉思......
回顾
汽修行业深度采访:“最忙员工”陈总和他的浩宇汽修
长沙德马周总:开业5年我依然保持月均30万产值!
同价位轮胎、差不多销量,两家店毛利能差一倍!
正在被围攻的轮胎店和代理商......就只能束手就擒?
很多汽修店都在做二手车买卖,能赚到钱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