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个一线城市,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独立后市场、品牌连锁维修、区域性连锁、综合性维修厂、夫妻老婆店等,可谓是各显神通、百花齐放。
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必须要有“两把刷子”才行。今天,小编特别邀请到了BUC负责人“大师兄”,来和大家谈谈自己对于门店的运营思路和一些维护客户的心得,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01
开店源于兴趣,专注单一车系后市场
大师兄当年决定开店其实是源于爱好,他从04年05年就开始接触改装升级,但他深入到圈子之后发现接触到的那些改装店家什么车型都做,但都只懂些皮毛,所以后来就决定自己干。
说到为何要钟情于做宝马车系,其实是适逢在09年、10年的时候国内刚刚开始兴起涡轮车,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宝马车主,心里一直蕴藏着“想升级却找不到专业的店家,那我自己不如开一家”的想法。
于是在2011年的时候,大师兄就和另外两个在宝马4S店售后时任维修组组长的小伙伴们合计在浦东开了第一家街边门店,那时候就是两个小小的门面。
主打宝马车系维修和保养的浦东店
经营了几年后,浦东这家店发展成一个接近1000平方米的综合修理厂,随着客户层次不断丰富,他发现维修和改装升级的客人完全属于两个世界,各自群体的关注度和消费需求也不一样,所以决定把改装业务从总店剥离出来,又在浦西开了一家800平方左右的分店专做升级和改装项目。
02
两店同开,精细化运营引流和锁客
大师兄认为,这样分开做两家店虽然成本会有所增加,但会让两家门店更专注于自己所擅长领域,更好服务于客户,而且又是浦东+浦西全覆盖,达到1+1>2的效果。
现如今两家店的员工都在30人左右,并且按照项目编制来划分成各个小组,由各小组组长责任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作为管理者只需要将决策传达至各组长,根据执行结果考核绩效,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门店的长远规划上。
浦东门店主打维修,浦西主打升级和中高端车主的定制化服务,所以进店台次目前还是维修和保养业务占优。浦东店日均进店台次保持在40台左右,浦西店则在10到15台左右,两家店的营业额加起来在200w到250w之间。
主要做升级和改装的浦西店
同时,大师兄还在开店的第二年创了BUC俱乐部(BMW UNIQUE CLUB)。通过BUC车主俱乐部作为官宣平台,在线上线下时不时搞些促销活动来维系客情,并定时组织车主参加赛道日活动以提升凝聚力。
在新客户引流上,通过线上自媒体的运营和抖音推广以及老客户介绍新朋友来等等方式,但由于门店工位和生产力受限,仅现有客户群已经达到了高负荷运作。大师兄表示,目前并不过多追求进店流量,过多的进店台次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和速度。
作为一个也圈内玩得很溜的汽车自媒体达人,大师兄也分享了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新客户引流上,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拍摄都是在门店里进行的,在全平台推广后可以增加门店的露出率对新客户引流上会有一定帮助。
而对于老客户来说,很多车主在二次购车的时候都会来询问我到底要购买哪款,那此时正好可以把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分享给他们,也算是体现你店家专业性的一种方式。
他始终认为对于老客户的精心维护才是本店得以发展壮大最坚强有力的后盾,而浦东和浦西的业务范围和门店风格又截然不同,又进一步的把项目和客户细分化。
03
10年坚持,深耕宝马“一站式服务”
大师兄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10年,而两家店和市场上其他一些中高端车型专修厂相比,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就是宝马这一品牌车型的维修、保升级、改装已经达到了全覆盖。
举个例子,一辆全新的宝马从贴隐形车衣玻璃膜开始,到原厂功能低配升高配,再到外观或者性能的改装,最后到各种保养维修都能在这里搞定。
这个“一站式”说起来轻松,但真正能做到的店家却是凤毛麟角,专注一个车型做的好处就是会越做越精,但缺点也很突出,就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同时也会传达给客户一个你这里只会弄宝马的错误信息,所以要把这种模式做大做强更需要的就是时间的沉淀和口啤的积累。
大师兄认为,未来的汽修行业必然是车型细分化/项目细分化的天下,而汽修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同行之间互打价格战。
如今的网络化时代几乎让所有的材料成本已经透明化,想靠信息差来赚钱只会越来越难,如果还想要门店可以长期良性发展下去,就必须打破“在中国技术不值钱”的固有思维,提高人工费来保证合理的利润率,从而留住人才,扩大经营。
最后,大师兄想借这个平台告诉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同行朋友,要让技术主宰经营而非价格,只靠价格吸引客源只会越走越窄。
近期热文回顾▶▶▶
1、不做微信群,如何能经营12年、有600多客户?
2、年均增速9%以上,供给过剩的后市场怎么突破?
3、50元以下的洗车是亏本的,只能砍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