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望气士》:历史悬疑,揭示未解之谜,揭露藏镜之人

  第三十章 就抓儒生
  晨风吹来,天边肚白,已是翌日黎明,龙欢折腾一夜也没弄开断臂上紧握的拳头。恰在此时,山道里“噔……噔”的传来焦急的马蹄声,大地一同的抖动起来。龙欢没有办法,只好把断臂塞到背囊之中,匆忙便隐身于树丛之中。
  
  旋踵,数十位书生打扮的男子,挥鞭骑马赶路,汗水涔涔而下,竟然无暇擦拭。马儿四蹄翻腾,眨眼之间便从树下直抢而去。
  
   “这些人急匆匆的要去哪里?”龙欢眉头微皱,心道:“书生不坐轿却骑马,难道是有紧要之事吗?”。龙欢刚想起身下树,山道上却又传来了马蹄声,片刻之后,又是一拨骑马的书生。不消半个时辰,山道里陆陆续续有七八拨儒生经过。龙欢留心一下,发觉这些人都是来自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山书院、嵩阳书院等天下各大书院的儒生。
  
  “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龙欢抬头看了看远方,心中想到:“为何各大书院的儒生齐聚于此?不过这些儒生大多是儒家理宗人物,我还是少和他们打交道为好”。
  
  就当龙欢打定主意的之时,却看到远处的山道上挑起一面大旗。他瞟了一眼,心中百感交集,顿时愣在了哪里。因为那面旗帜上竟然写着‘龙岗书院’四个大字。“龙堡的人怎么也到这里来了?龙岗地处苗疆,离此地相隔千里,怎么也会急急赶来?”龙欢微微闭了下眼睛,叹了一声,道:“哎,龙岗不是当日的龙岗了,龙欢也不是以前的龙欢了”。他不忍和龙堡中人碰面,急忙闪身于一旁。
  
  山道往前再行半个时辰,有一处红叶渡口。要离开此地,追寻李墨白,最便捷的就是走水路。龙欢丛树上跳下,长呼了一口气,提步跑了过去。不消多时,便到了太湖之畔。龙欢生于群山之中,从来没见过这么浩瀚的大水,一时间心若孤舟,诸多感慨。
  
   红叶渡口平时颇为热闹,穿行太湖两岸的商贾,多经停于此。不算繁忙时节,渡口也有七八艘大船,小舟更是难以计数。可是今时今日,渡口上竟然连一艘小船也见不到。上上下下找寻了许久,却不见一个人影。正当懊恼之时,却瞅见一位收拾凉茶摊的老翁。
  
   “老人家”龙欢躬身问道:“向你打听一个事,红叶渡口废掉了吗?为何不见一艘船只?”
  
   “你是儒生?”老翁诧异的看了一眼龙欢。
   龙欢想了一想,点了点头。
   “快走……快走!”老翁慌忙把龙欢推开几步。
  
   “这是为何?”龙欢不解的看着老翁。
   “哎!”老翁叹了一口气,道:“我见你年纪轻轻,就要去送死,于心不忍啊!”
  
   “老丈为何这么说?”龙欢扬起了眉毛。
   “你不是去东林别院的?”
   “不是”龙欢摇了摇头。
  
   “那就好哦”老翁拍了拍胸口中,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龙欢不解的看着老翁,问道:“老丈向你打听一件事,为何此地连一条船都没有?”
  
   老翁上上下下打量了下龙欢,像看怪人一样的说道:“你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连此等大事也不知道?”
  
   “什么大事?”龙欢尴尬的笑了笑,回道:“晚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顾而还不知晓此事,得罪之处还望老丈海涵”
  
   老翁点了点头,捋了捋胡须,说道:“这个事情你应该知道的。东林别院半月后要召开天下儒生大会。天下各大书院的秀才们蜂拥而至,哎,可惜全都是去送死的!”。
  
   “老丈为何这么说?”龙欢更加糊涂。
  
   老翁望着碧波荡漾的太湖之水,眼中泛出泪光,悠悠吟唱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十年前,多少儒生为了这四句话赶赴东林别院。二十年前多少儒生为了这四句话身首异处,小伙子你知道吗?那时候光装尸首的棺木就摆满整个渡口”。
  
   龙欢瞪大了眼睛问道:“老丈,二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老翁摆了摆手,道:“罢了,不说了,这些陈年旧事还是不提为好。老头我本来也是圣人门生,那场浩劫之后,这才心灰意冷,摆点凉茶勉强度日。如今东林别院又开儒家圣会了,免不了又是一场浩劫”
  
   “这滚滚红尘,总是灾难不断”。龙欢又看了一眼老翁,问道:“为何此地连一艘船也没有?”
  
  老翁呼出一口气,怨道:“你不知道吗?早上短短的几个时辰,渡口的船只就全被儒生租走了。待到船儿再开回来,就是明天的事情哦。所以一到中午此地就空无一人了,你看我不就是在收拾家当吗?”
  
   “哦”龙欢点了点头,心中想道:“那是儒家理宗人的盛会,我还是远远躲开他们好了,免得见面尴尬。可是当下又到哪里找船呢?”。
  
   “老丈”龙欢躬身问道:“此地真的连一艘船也没剩下吗?”
  
   老翁轻捋长须,眼中突然放光,说道:“有倒是有,不过劝你还是不要坐那条船为好”
  
   “为什么?”龙欢翘起了眉毛。
  
   “这”老翁左右左右看了看,欲言又止。就在此刻,芦苇荡中传来一声破锣一样的呵斥声。老翁听到此声音,顿时慌乱,双脚微微打颤,转身跑回了凉茶摊。
  
   “老丈”龙欢跟在老翁身后,追问道:“那艘船在哪里?”
  
   老翁摆了摆手,道:“快走、快走,不要给我惹麻烦了,你看看这满地的茶碗碎片,就是被那黑面煞神害的”
  
   “好”龙欢不忍让老翁为难,闪身跑到数丈之外,寻了个隐秘之处,躲了起来。
  
  没过多久,芦苇丛中冲出一位鲁智深一样的大头和尚,他一手提着衙门里的杀威棒,一手拎着酒葫芦往喉咙里倒着烈酒,踉跄几下冲到了买酒老翁面前。
  
  “老头”大头和尚打了一声酒嗝,瞪着牛眼问道:“方才又有儒生来了?”
  “没有,没有”老翁急忙摆了摆手。
  
  “你诳我”大头和尚步履蹒跚的晃了一晃,指着老丈说道:“方才我分明听到你与旁人讲话。不是与你说过吗?只要有二十来岁、眉目清秀的儒生来到此地,你就得告诉洒家,洒家少不了你的好处”
  
  老翁收拾好凉亭,正准备挑着家当离开,没料想那大头和尚却猛然扯住扁担,捏着酱缸般的拳头吼道:“老头,你要是坑蒙洒家,洒家就让你满脸开花”
  
  “大和尚,我是真的没有看到儒生啊”老翁扑通一声跪在和尚面前。
  
  “你还敢抵赖!老子要打的你招!”大头和尚举起棒子就朝老翁头上打去,口中还念念有词道:“威……武”。
  
  to:空心黛黛
   你如此热诚,我不好意思不更新。
  好强大的黛黛,多有一些兄弟姐妹一起这样帮我盖楼就好了
  第三十一章 疯癫和尚
  “慢着”龙欢大吼一声,从隐秘处走了出来。
  大头和尚扭头看到了龙欢,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突然开口大笑道:“哈哈,你是龙欢,洒家终于找到龙欢了”
  
  “这?”龙欢汗毛耸立,他从来没见过这个大头和尚,怎么第一眼就被认出了。
  老翁轻扯了下龙欢的衣角,小声说道:“小伙子不要害怕,快些走吧!要不然过会就要被扒光衣服啦!你知道否?光今日辰时,疯和尚就已经找到二三十位龙欢了 。”
  
  “哦”龙欢掩声轻笑。
  “谁是疯和尚?”大头和尚瞪大铜铃大眼睛,怒道:“我乃沐木大师,在此地侯着,就是为了找龙欢的,你看到芦苇荡后面的船儿没有,只要龙欢来了,我立刻就走”
  
  龙欢皱眉问道:“你找龙欢为何?”
  “此时不能说”疯和尚摆了摆手,道:“你要是龙欢的话就早点上船,不是的话就快快闪开,别碍着洒家寻人”
  
  “天底下叫龙欢的人那么多,不知道你要找哪个龙欢?”
  “哦,这句话说的倒有几分道理”疯和尚挠了挠光脑门说道:“我要找的龙欢原本是个和尚,可是当下却不是和尚了。他放着有大好前程的和尚不做,却做了一个酸秀才,可惜啊可惜”疯和尚用手扇了扇风,一脸鄙夷的样子。
  
  “原本是个和尚”龙欢身子猛然震了震,自己年少出家的事普天之下没有多少人知道,可是为何这个未曾谋面的疯和尚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龙欢抬起头来,又问道:“你所说的龙欢在哪里出的家?”
  “黔灵山弘福寺,他刚出娘胎的时候就当了和尚”
  
  “这”龙欢瞠目结舌,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过了许久之后,他才低声说道:“我就是你要找的龙欢”
  “你真是龙欢?”疯和尚咧嘴笑道。
  “正是”龙欢抬起了头。
  
  “太好了,我在这里都等了七八天了,快走,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疯和尚拉着龙欢的衣袖奔向了芦苇荡中。
  
   走了百把步,龙欢顿住了身形,喝道:“慢着,你怎么知道我的底细?你到底是谁?”
  
  疯和尚正色道:“你当下真的不当和尚了?”
  “我还俗许久了”
  “哈哈,那就好”疯和尚手舞足蹈,狂笑道:“你不当和尚就好,我终于不用受那鸟气了”
  
   龙欢摆了摆手道:“你快告诉我,怎么认得我的?”
  
   “哦”疯和尚笑着说道:“只要你不是和尚就好。不瞒你说,你刚生下那天,洒家就见过你的毛猴样”
  “真的?”龙欢不可思议的看着疯和尚。
  
  疯和尚灌了一口酒,道:“二十多年前,我于凤阳府普光寺出家。当时天下大乱,佛家也出现了天大的岔子,我途径苗疆,正准备去天竺找师父”
  
  “你所说的师父可是普光寺的主持普渡大师?”提到普渡大师,龙欢眼中都是崇敬之情,眼角还有点点泪光。
  
  “正是”疯和尚正色说道:“洒家运道好,刚到苗疆,就碰到从天竺回程的师父。就在我们急急回程赶路的时候,却又发生了那件怪事”
  “什么怪事?”龙欢眼睛瞪得通圆。
  
  “哎!”疯和尚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时隔那么多年,我也不敢相信当日的事情是真的。你知道吗?师父到天竺是带着佛门圣物去的,所以回来之时,自然也要带上。由于昨日刚下过大雨,道路泥泞不堪,马车寸步难行,怎么推都推不动。最奇怪的是装佛门圣物的箱子还放出琉璃佛光。师父抬头看望去,只见远处火烧云下,一处草屋正放着红色光芒,远远看去,就像着了火一样。”
  
  “二十年前杜鹃谷?”龙欢心头又是一震。
  
  疯和尚灌了一口酒,又道:“师父掐着佛珠,眉头紧锁,突然之间恍然大悟,打了一声佛号,面向东方,跪在地上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龙欢上前一步,追问道:“说了什么怪话?”
  
  疯和尚摸了摸脑门,嚷道:“师父单手作揖,念道:‘阿弥陀佛,师兄你了断前世因缘,又入俗世了’”。
  龙欢不解的看着疯和尚,问道:“此话什么意思?”
  
  疯和尚皱着眉头,嗔怒道:“洒家哪里知道师父的话什么意思?他老人家本来就爱说这些怪话”
  “哦”龙欢摆了摆手,示意疯和尚继续说。
  
  “见到师父跪下,师兄弟几个自然也跪在了旁边。那时候师父面向东方打坐,口中念道:‘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合会必当散,有生必有死。’”
  
  “念的真的是这几句经文?”龙欢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睛,嘭的一下坐在了身后的石头上,久久没回过神来。
  
  “看你这熊样”疯和尚舔了舔嘴角旁的酒滴,道:“洒家记得很清楚,就是这几句经文”
  
   “难道一切真的有天意?”龙欢抬头看了看天际,沉声说道:“沐木大师,后来发生什么事情?”语气也变得更加敬重。
  
  “酸秀才,你还是叫我疯和尚好了”疯和尚说道:“反正我也听习惯了”
  “好吧!”龙欢点了点头。
  
  疯和尚皱起眉头,不解的说道:“师父在那里打坐,开始不停的念经,从《白衣观音经》到《金刚经》再到《楞严经》,反正就是不断的念经文,师兄弟们没法,只好陪在他身旁念经了”
  
  “师父”龙欢突然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朝西方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恸哭说道:“师父,徒儿如今才知道,是您老人家救的我啊!”
  
  “怎么了?怎么了?”疯和尚一下也乱了手脚。
  龙欢长吁了一口气,慢慢站起,说道:“二十年来,我从来不知道此事的因果,到了今日,终于明白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疯和尚拍了拍光秃秃的脑门,沉声说道:“师父那时念了许久的经文,突然之间,他的眼睛睁开了。此刻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草屋上的红光消失了,隐隐的还听见了妇人的喊叫声”
   “娘啊!”龙欢眼中盈泪。
  
  
  注:
   为了更好的浏览下面的故事,笔者做一些说明。
  本文是明末发生的故事。此时安徽、江苏、上海两省一市,直隶于南京应天府管辖。统称为南直隶。南直隶管辖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在内的十四府。其中凤阳府又称中都。是朱元璋的老家。管辖地区是洪泽湖一代。
  清初,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康熙三年左右,江南省一分为二。西边,取安庆、徽州(今黄山市)两府名之首,取名安徽省。东边,取江宁(南京)、苏州两府名为江苏省。
  类似的省名还有福建(福州、建州)。甘肃(甘州、肃州)。
  
  本文后面的一段大故事,主要就在发生了南直隶各省。至于北直隶是哪里,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嘀咕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