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时会去异地和几个闺蜜聚两三天,感受不一样的城市气息,吃喝逛,开心。
毕业后都在各自的城市里忙工作和家庭,一年可能就那么一两次大聚,享受少女时期的生活。
有机会玩时就抓紧玩,不要等。说等孩子长大怎么怎么的,其实等不到大块空闲时间,每个时期都有要忙的事情。
刷了一会儿置顶帖四十岁的县城女公务员。性格缺陷很明显了,但当事人完全不自知。虽同情,很无解,如果要改善,是个很大的工程。
又有个纯债产品到期,实际年化收益率2.9%,之前有个爆雷的债券产品也差不多只有这个收益率。而近期内的信托都没多少产品出来。不如像娃爸一样买大额存单稳当。
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大多是浮动收益率,估计国家在慢慢引导提升大家的投资抗风险心理,慎重选择理财产品。
这么差的收益率一对比,股票和基金可以加大一点投入比。
最近作业多,儿子估计压力有点大,加上青春叛逆期,有时难免抱怨。说他爸每天见了他第一句话就是问学习,下周考试范围是哪些?小测数学怎么错了两题?基础分不要丢,来来来,把这些题目做一下。
我很无奈,请他爸不要把焦虑感传染给孩子。考差时孩子自己本来就烦,还要担心父母烦,这不是给孩子添乱嘛。
他爸很郁闷,认为只是正常关心和询问。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一个男人刚回来,鞋都没换,老婆迎上去就问:今天生意好吗?挣了多少钱?每天问。
一个男人回到家,见到老婆就问:今天碗洗干净了吗?地拖了吗?被子怎么没拿出来晒晒?没其它话,每天如此。
郁闷不郁闷?
最近一年改善很多,儿子和他相处时间多了,也讲讲班上的八卦,以及各种聊天。
脚扭了,他每天给儿子上药,做好吃的,很关心。数学提高题很难,他先做一遍,争取给儿子多几种方法讲解,开拓思路。
老师主动发信息过来,夸奖儿子,他又开心了。终归还是四大的心太热烈。
大概妈妈总是容易宠孩子。男人自己吃过苦,认为男人应该吃苦,以后要承担养家责任,所以不理解为什么多问几句就能给人造成压力。
再次赞扬娃爸的稳定心理素质和可塑性,在我和儿子的一致强烈“声讨”下,只是平静表明他本意并不是如此。。。晚上聊天时,他主动笑说现在的孩子脾气大,真敏感,咱们不要给额外刺激。
他懂就好呀,我是打开始就懂的好吧。
养孩子心理素质要好,不然不经意间容易被刺到。我对孩子,情绪几乎没有失控过。
说到喝奶茶问题,他说,家长们对女生一向都大方过对男生。
我不服:不能这么说,你天天喝,我没意见。要买什么,家里都是实报实销还要加一点点给你。再说,压岁钱可以随便花。
他说:天天喝,那得多少钱!我的压岁钱这么花,岂不是很快喝完了。
(其实是他自己不愿意喝。纯牛奶习惯了,对奶茶一般不会感冒,还别说对健康的担心)
估计他有要好的女生讲生活琐事,零食费超出了他想象,回来问我这个数多不多(他不怎么吃零食)
我说如果真喜欢吃,这个数还真不多。
说到各科作业太多,全部做完得几个小时,很多同学已经选择性不交,各科老师在群里轮流点名批评。
他说:像xxx那样什么都不交,挺快乐的。
我说:体育打卡,形式主义,只有几个同学交。我劝你不交,你坚持要做,可见躺平不会让你快乐。人的行为和思想要一致,如果你长大了,觉得做三和大神挺快乐,我同样没意见。
他就不吭声了。
我有的是耐心和他辩。
从表面来看,他是在埋怨被“穷”养、太辛苦。往细里想,其实是想表明他懂事;同时,要不时地确认父母是不是爱他。
我从来没限制他用钱,经常叮嘱和女生出门时主动买单。但是他有他的喜好和理财观念。
同样,极少主动过问他的具体作业情况,小学时他的作业就是自己代家长签名上交。
我只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建议和计划。
孩子不单纯,都是社会人。爱的程度和方式,要不时的说明、表达。
如果在他抱怨时,我一味地反驳:辛苦什么呀,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没有零花钱,比你还用功。那真是太不懂心理学了。
我得耐心听他说完,然后不动声色,温和地摆明实际情况(我们的支持和付出;他的责任和义务)。安慰他的同时,明确表达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儿子,我们真是很省心,很幸福。
一落座位就看到这题目,中国这次刚得真像爽文,哈哈。
和闺蜜说起旅游,她儿子是打卡型,每个景点都要刷到,不然不甘心。我儿子是随机型,看心情和劳累程度决定是继续玩还是回酒店休息。都觉得自己儿子挺好的。前者好奇心强,后者看重自己的感受。
换个地方宅,进了酒店就不出门,下面拿了杯摩卡上来,网上点了外卖,半躺在沙发上看夜景码闲字。
对于中年妇女来说,这种时候清静到可以徒生几分闲情。和发小微信聊了几句,她处于工作家庭忙碌期,我每次的时间也不很宽裕,十次能见上一次就不错,遥遥打个招呼已算很亲密的关系了。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我这种弱社交的人,和人见面需要很充足的精力和雀跃的心情。
我当然经历过对情感失望的时刻。友情,爱情,工作,家庭,每种关系都是不同的情感。可能某个时刻,发现高估了对老板或家人或友人的重要性,那个时刻,才惊觉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无限度地爱你在乎你。
但是我几乎不为此长时间纠结,清楚自己的度,接受现实就行。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年幼时真讨厌薛宝钗,中年才能欣赏她的克制淡然。
看淡,不妨碍享受尘世之乐。
不能说终归有天会散场,就提前举办散场仪式。猜拳行令举杯赏月酒正酣时,快乐时刻别耽搁。
看到别人愤怒地质问:我平时那么照顾他们,出钱出力,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
一次两次多次问,我只能说: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啊,你不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们,只能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停止给钱、强势要求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通过多次委婉的方式说服不了对方,并不是对方不懂,是对方不想懂,装马虎。这个时候,要么强势表达诉求,让对方不开心;要么迁就对方,让自己不开心,没有两全。
有的老人很能装,明明心里打的算盘啪啪响,表现出来的是没有真刀实枪的仁义道德。
家财万贯的人,计较出一两千的父母赡养费,认为和老人一起住的兄弟姐妹已经得了老人的退休金,就不应该额外要钱。
知道和年迈的父母一起住耗心耗力,从不强势要求去照顾一段时间,却对子女巴心巴肺。
认为照顾父母的人,不过是看在多拿的那份收入罢了。
人最忌感情用事,容易失偏颇。水往下流是本能,善待老人是本分。
不说其它的,父母养育自己一场,就算心里委屈,该尽的义务还得尽。
哪怕知道手足贪财,只要对父母好,很难去评价其它行为,左右不过看在父母的份上。不然就接过来和自己住。
如果对方对父母不好,埋怨是没用的,得想办法改善,用什么合法手段都行。
虽说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只要不是太极端的情形,还是尽量给予年迈父母照顾与体谅为好。
尽心了,会在父母过世后,让人不那么痛苦与遗憾。
看公众号鸡娃篇,疑惑有的家长怎么做到把行程安排精确到小时的。孩子不是机器,安排得太满,没有放空的自我体验时间,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每个小时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估计会崩溃。
家里亲戚985博导,参选过院士的那种,对孩子学业要求太严格,导致孩子人到中年都没走出叛逆期,亲子关系紧张,我们每每为之扼腕叹息。如何兼顾学业与心理健康,只能靠家长结合孩子情况边走边看边想。
精英不一定能生出精英。富豪的儿子能进哈佛,和普通人进哈佛不是一码事。
各种“精英”运动和艺术素养,热热闹闹的,都是锦上添花。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学精一两门就算是人才了。
军演延误,已经在休息室坐了四个小时,还没有起飞时间。今晚又要凌晨到家,一想到熬夜就忍不住烦躁。羡慕华中地区,去哪都可以坐高铁。
网图,老年大学的课程,美好生活,看乐了。
我总是不经意间做了“中介”的工作。比如帮要补习的孩子介绍水平好的老师,帮要高点利息又要安全性高的人介绍正在做活动的银行存款产品等。
一女孩问我,她之前买了15万的理财产品,银行页面显示有几千块盈利,怎么赎回时就只有14万多。
我看了一眼说:赎回显示的14万多是份额,乘以净值才是赎回金额。她仍然不理解,说:对呀,份额14万多,可我花了15万块钱,可不亏损了嘛。
我惊到了,买了这么多年产品,她居然不知道份额和净值的定义,只好简单举例给她:买了五个苹果,一个6块钱,5个是份额,6块是净值。
和白骨精说起,她笑我没见过世面: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区别。好吧,我又显示出闭塞之面了。
我比较内向,不大主动交流,就这样子,都能帮人偶尔交换一下信息。积极的人,平时自然地显示一下朋友圈,主动问问别人的情况,都会形成潜在的合作机会。
卖保险、做律师等,不一定要一见面就极力推销什么服务,首先是要尽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在做这行,别人有需要时,可能就会主动询问联系。有人咨询时,专业水准和态度到位,即使这单没成,对方感觉良好,有机会自然会推荐给他认识的人。
我这身体素质看来还可以,前晚天气干燥加上酒店中央空调燥热,只睡了三个小时。昨晚回到家一点多,早上六点起床,今天中午有事没午睡。这会儿已经不累了。
同事至今记得我刚生下孩子立即打电话给他们时的精神饱满的声音。生下第三天出院,坐月子饮食没什么特别讲究,照样接触冷水。配合老妈一起给婴儿洗澡。只是头三个月要带孩子睡,一晚几次起夜比较辛苦。老妈很给力,四个月断奶后就帮我带睡了,我只用下班后遛娃。老妈帮忙带娃的恩情,越年长越感激。
娃爸说他现在每天轻松跑五公里,另加一个小时的散步。变瘦了,显得很年轻。
我每天伸胳膊拉腿扭腰半小时,保持不继续胖就行。
某闺蜜神总结:有腰一般就不显胖。
酸菜鱼一人食特价40,份量相当足。口味环境也是我喜欢的,舒适。
正在放民乐,好听。分享一下。
周末看到兴全傅经理的八卦新闻,联想起身边几起父母对子女婚姻不满的例子,感叹子女择偶这个事,需要从孩子读书时就关注。
其中一例,父母是早年的985大学毕业生,一线城市局级干部,家境殷实。儿子30多岁,学历工作都不错,选了一位小地方来的家境、外形、工作均一般的女孩,怎么劝都不散。父母无奈只好接受,心里跟种了刺一样。
这个时候干涉已经晚了。
如果父母很介意子女选什么样的婚姻对象,最好从中学时就有意无意地传授一些人生经验,表达一下婚姻观。这样,孩子成年后,会把这个事当成学业一样本能地量化考虑,而不会只凭感觉走。
有人会愤怒:感情怎么可以这么势利呢?
人一般都是势利的。区别在于,有的人表现出来,有的人不表现出来;有的人知道自己势利,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势利。
通常认为对方不应该计较的,是客观条件相对弱势的一方。
我刚来这个城市时,旁边有人认识很多未婚男,就提了一句有合适的可否介绍给某位亲戚。结果被对方直直地来一句:人家看不上的。我当时包子,反应慢,一笑置之。
在本地老年人的思维里,本地人找外地人就算吃亏。因为她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对外地人印象都是捞仔。加上语言、风俗习惯、探亲等问题,外地人基本不在考虑之列。
先不说她们对不对,首先她们的认知就是如此。我当时年轻,没想得这么复杂,以为学历年龄外形差不多就可以介绍,互相认识了解一下看看。
我父母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教导。
我校园恋情一路顺利走过来,哪里想到出来会被人教这么一节社会课。
对方只是俗气直率,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本地人的优越感,并非有心伤人;而随着我们站稳脚跟,远远超过平均线,无论外形、学历、见识、收入都不差,再不曾受到这么直白的教育。
对方以前很少接触外省人,后来慢慢有改观。
那么以十年后我的位置,也算半个本地人,会不会干涉儿子的选择?
答案自然是不会。
我会在他懵懂的青春期,每一个适当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讲明每种选择的依据和每种选择的大概率结果。
他需要慢慢明确概念,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而不是在成年之后,仍只有一个笼统的词:看感觉。
娃爸说高中可以吃自选餐,不用担心住校营养问题。我疑惑地问:初中连鞋子都要统一,高中如果饮食差异大,有个别同学喜欢得瑟,会不会对其它同学心理影响不好?
儿子秒懂我的意思,立即反驳:谁那么傻天天露富惹人注意。我班谁谁谁吃个饭团都得悄悄地去,不然到他嘴里就只有半个——刚付了钱就被一起跟去的人拿了直接吃掉一半。(就是男孩子们调皮,经常一起玩,你我不分,友好的打闹)
我哈哈大笑,吃饭花不了什么钱,但毕竟是小孩子,万一有的心理比较脆弱呢?
儿子说:这么脆弱,出了社会那还不被暴捶?
本来是无厘头的随便聊,没想到能看到儿子这么成熟的一面。
儿子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住了一段时间。有次看到外公外婆激烈地吵架,才四五岁,冷静地打岔说:外婆,我想吃零食。外婆很疼爱他,一下子被分了神,带他去小卖部买东西,终止了更激烈的吵架进程。
小学时每天送他上学的路上,有时会问:你需要我全职在家陪伴你吗?别人家的妈妈,天天晚上做很多好吃的,你会不会很羡慕?长大了人家回忆里都有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和有特殊记忆的菜,你可能就没有。
他回答说:没必要,我白天上学,不需要陪伴。你做菜又不是很好吃,没空做在外面吃就行。
低年级时,纠结要不要去学校步行范围内租房,可以让孩子轻松点。征求他意见,他说先试试放学坐地铁。对比一些闺蜜,这方面我算表现得比较“自私”吧。她们是孩子在哪上学,就在哪里租房,小学搬一次,中学搬一次,有的为此不惜与老公做周末夫妻。
因为要卡点出门,起床和写作业非常利索。
刚上学那会儿,有时有情绪,问为什么要上学。我说:上班挣钱养育你是我们的责任,上学认真读书是你的责任,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路上堵车迟到,本能地着急得要哭。我安慰道:这个是意外情况,跟老师解释一下,她会理解的。如果你不敢说,我陪你去跟老师解释好吗?
他想了想,说:不用,我自己说吧。之后发现真的不是件大事,胆子就大了一些。
涉及他的一些事,我尽量用他懂的语言,解释分析给他听,不轻易发火,不装作无所不能。
听说有的小学老师口无遮拦,会在班上凶凶地说住太远就不要来这里上学。
前些时天津的那位老师骂孩子,你父母是啥样的,谁家的父母是啥样的,你们能比吗?后来这位老师应该被处分了吧。
我就觉得这些老师很搞笑。学校不是某个人开的,轮不到他们去指点别人家的孩子应该去哪里上学,告诉孩子其家庭背景如何。势利这个词用不到他们身上,合适的评语是愚蠢恶毒而不自知。
类似的还有坐地铁,有人被挤到抗议几句,就可能被骂有本事不要坐地铁。
好为人师乱指点是别人的事,教自己家的孩子怎么听是家长的事。
我一开始就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但是无论老师或其它权威,总会有个别的人涵养不行,不用迷信、惧怕他们。我们自家从985高校老教授博导到青年副教授到中小学老师都有,对教育行业不陌生。尊重尊敬和迷信畏惧是两码事。
儿子小时候特别搞笑的一件事是,写阿拉伯数字的3和9,左右方向是反的,好久才扭过来。
说话走路比别人迟,很大了才会系鞋带,前几年才用对拿笔和拿筷子的姿势。
手工不灵活,跟他爸一样。对画画完全不感兴趣。
每个孩子发育进程和兴趣不一样,不用过于着急,耐心观察。
有些小毛病,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发育完善后,加上自我探索,慢慢就解决了。
大多数人最终都要面对自己终究是平凡的这个事实。而在平凡生活里,如何体验到独特的乐趣,寻找进取的方向,才是一生都要学习的事情。
出于小时候特别敏感的性格,我对心理健康方面无比关注,成年后看过市面上一些很有名的心理书籍和课程,并切实将这些理念应用到与儿子的亲子关系上。
在大家都调侃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儿子结婚后无心理会父母的舆论中,我并不担心以后会与儿子生疏。无论男孩女孩,只要善良、明事理、坚强,都差不到哪里去。
希望儿子以后无论世俗上的成就如何,都能保持友善、自信、阳光、坚强、积极向上的心态。
桑蚕丝衬衣和裙子易皱易旧,但是每次买衣服,仍将它作为首选。
穿衣服有时是想表达一种心情,桑蚕丝面料温柔优雅,年轻女孩穿着可能有点显老气,中年女人是适合的。
现在有的雪纺面料很透气轻薄。有次在上海闲逛,无意中买到一件雪纺连衣裙,飘逸凉快,穿了几年,挺合意。在异地逛街,不带品牌印象和惯性思维,好像比较容易买到中意的衣服。
今年打算夏天尽量穿长袖,之前短袖没遮住的那一截,黑得很明显。今早出门忘了,着短袖上班,自拍一张,被闺蜜说瘦了好多。我笑道没瘦,体重摆在那里呢。
减重动力不强没毅力啊,怎么才能痛下决心回到20岁瘦到96呢?年轻时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把减肥当个事,现在116看习惯就佛系了。
这个体重穿衣服不算难看,平时经常有一些小锻炼,线条尚可。但是肉在哪里自己知道。
想起发小装修房子时,装修工说吊顶上的小石小渣不用清理,看不到。发小说:我眼睛看不到,但心里看得到啊!哈哈哈,要不我怎么喜欢和反应灵敏的人聊天呢,不经意间一句话能把人逗乐。
图片是几年前的,和现在体重一样。现在穿的不敢发,写字楼集中的地方,太容易被认出。
白骨精对小医美保持着热情关注,实践了几样。效果确实不错,她做我看,赏心悦目。
我目前能接受的仍只有激光去痣。对身材走样不大能接受,对脸没什么追求。
没追求不是说会用大宝。只是说没把它当个事,去细致对比每个品牌,研究效果。
这方面我一直比较迟钝。但白骨精可不这么看。
她对我大学时长裙飘飘像林黛玉似的扛个锄头去上田间劳作课,印象深刻,当时不熟不敢说。十几年后数次提及,表明我太那个啥,怎么说呢,就是太有女人性别自知感。我理解她的感受,积极声明想穿越回去扇一下当年的自己——劳动就要穿劳动服,穿个裙子你啥意思?
承蒙她的关注,和她老姐聊起我。老姐就训她:你看xxx,多会展现自己,你要学着点。我只能哈哈大笑。——我不知道是要去户外劳动啊,以为是上理论课。
一个女同学,对当年不起眼后来发达的男同学说:哎呀,当年怎么没注意到你呢,早知道就嫁给你了。男同学不知道咋接话,因为不知道这是夸奖呢还是夸奖呢?
对自己在做的事情的感觉,和别人对这个事情的感觉,往往很不一样。
某姐姐的儿子,重点高中得过年级第一的那种水平。自然有宝妈过来请教经验。她一脸茫然,说没怎么管孩子学习,都是孩子自己努力。
我很了解她,非常大气的人,不会小心眼藏着掖着,也信了她说的啥都没管,只管后勤。
后来无意中知道,她已经把新概念一对一教完了,——对于她来说,这个是随手的事情,不算管。如果不了解她的人,肯定就会觉得她说假话。
以前看到一则新闻,女硕士生应聘保姆,立即被抢订,飞机接去另一城市。
其实明星助理和保姆以及我们这些打工的,本质上能有什么差别呢。现在的雇主,对好保姆客气得很。不客气的,走人换一家就行。
难怪都叫嚷着要放开菲佣市场。公众号的号主动不动就喜欢训自己的助理,哈哈。如果一个月给我大几万,训就训吧。
国家可以在舆论方面作些引导,减少行业供给的稀缺。
无聊等餐中,四月再制定一个减肥计划。
这边粤菜品牌胜记,丹桂轩,翠园和利苑都挺不错。
外地人一般还挺喜欢吃粤菜。
同样10点半,陪人吃饭回来比呆在家里累很多。
某众点评那些人和我的味觉差别这么大吗?鲜果拿破仑是个啥呀,奶油+炸面粉皮+水果,十分差评。
中午工作餐的羊肉面吃得很舒服。脆弱的中年胃。
今天心情有点低落。打算下班后慢跑半小时或散步1小时。
晚上翻翻老书,争取尽快平复心境。
有时候对别人失望,其实是对自己不满。转移注意力,做些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者开心的事情。我喜欢看舞蹈视频和美食、自然类纪录片,你们不高兴的时候,喜欢做些什么呢?
昨天家长群都在发网文,深中7名高中生被清华提前录取。一个个眉清目秀、青春洋溢。
娃爸激动地转发给我,感叹了好几句。暗笑他对名校可真关注——儿子只能仰望学神,努努力,万一能跟学神做校友也是好的。
早早给孩子普及一下天赋上的差别,既要努力,也不要太在意结果,尽人事,听天命。
儿子第一次摸底考,由上次开学考的年级前十退到年级十几,差了10名,有点点不开心。和他关系比较近的那位女生,这次发挥不错,由年级100名左右,进步到50多名,很开心。后面几次摸底考,会比这次的简单一些,主要还是要看相对水平。
由初一初二的100名开外,到后来的50名70名,到现在的十几名,我已经很满意了。知道努力、有进步就是好的。
我因为决定来公司吃,没跟他讲明,早上少蒸了一个包子。他后座吃早餐发现数量少了,问要不要留一个给我。儿子生活上经常会主动考虑别人。
他爸是那种不是他份内事,绝对不会主动做的人。比如一般是我收衣服、洗碗。我晚回,衣服一定还是晾在阳台上。吃完饭我有时要把某个节目看完,他就会等我看完去收碗,哪怕这个功夫他能把简单的几个碗收拾好。我对这点没意见,生活中有点规矩比较好,这样大家都能有自己的空间。所以我也是不轻易做饭,偶尔周末进厨房做个菜。
早上送儿子上学,一起听电台,说到消费贷。我举例说有的学生纯粹为了消费,会贷款买苹果手机。他吃惊地问:为什么要贷款买?没钱不买或晚点买不就行了吗?我大笑: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制力和懂得延迟满足的呀,有的人是出于“面子”,有的人是真心觉得这东西好,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
无意评价别人的消费观,只是见缝插针地引导他,对每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多想一步。
最近心情有点寡淡,计划正儿八经减重,转移注意力。
目前睡前体重59公斤。
今天早餐200ml纯牛奶+一个肉包。上午茶水600ml。
午餐一碗小米粥+一小碟瘦肉胡萝卜。下午预计还要喝600ml茶水。
晚餐和家人一起,正常吃,大概3两米饭+菜+牛奶250ml。水果大约一个苹果的热量。
晚上慢跑20分钟+跳操拉伸20分钟
复制上述内容一周,看看有没有变化。
有想减肥的,评论区一起每周打卡吧:)
我吃的方面一向很克制,问题在于活动量少。不爱出门逛街,不需要去超市买菜,进出都以车代步,一整天下来,活动量比一般人少五六千步。所以得有意识加大日常活动量。
这么高调地要减重,还有个原因是昨天无意中瞥一眼娃爸,竟然觉得他挺好看。他开心地告知,去医院,两个医生都认真打量他几眼,八卦他比身份证年龄年轻得多。
至少他不会拖我后腿说不用减。只会认真告诉我每天慢跑半小时真的能减,但是要坚持。
美女闺蜜常年104左右,我不想在身材上落后。
这段时间迫切希望干点简单点的能看到成果的事。没有比减肥更直接的了。
高考报志愿时,突然很不喜欢细腻的情感,坚定地舍弃了中文系。
情感上的事情,都是闺蜜们说,我听。情感上的烦恼,称不上真正的烦恼,随着时间的流逝,铁定可以散去。听说最会唱情歌的人,不一定多情。情,往往存在于想象中。扔到现实里,没经过时间考验的,都不必提起。
或许内心会感激或怨恨某一个人某一段感情,不必介意,感激着,怨恨着,笑着,哭着,慢慢就远了,淡了。一起经历过的岁月,各人的感觉不尽相同。一方记得的,另一方或许早已忘记。
即使和所爱的人在一起,最终总还是有个人先走。
记得《绝望主妇》里的LYNETTE在她老公出轨时说过类似一句话:你离开我时,我没觉得失去了你;我放下你时,才觉得真正地失去了你。
换用简单点的句子:死非永诀,遗忘才是。
欣赏美好的诗词与小说人物就好了。随便放两首吧。十几年前,我曾被它们打动过。
If I should meet thee, 如果再遇见你,
After long years, 事隔多年,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我该如何问候你,
With silence and tears. 以沉默或是眼泪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 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间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昨天快步走6000步,再慢走慢跑4000多步,加上20分钟左右的跳操踢腿拉伸。没有疲劳感。1万步大概相当于7公里。立竿见影,晚上就轻了一点。
上下一两斤无须在意,只有掉了五六斤以上才算稳定,也怪不到秤不准。
生孩子后这么多年,减过一次肥,比较随意,一度减到108,没关注细节。这次认真记录一下。
减肥期间,面包、坚果类高能量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中途饿了就喝牛奶,吃白煮蛋。
水果选择圣女果(枝纯口味、卖相都不错)、莓果(草莓、蓝莓等)之类的。
夏天喜欢吃西瓜。读大学时,如果一餐吃了半个西瓜,就不吃饭了。
要减重,光靠运动很辛苦,饮食上肯定得控制。有时不知不觉就会吃下各种东西,得警醒每天的摄入。
如果正常吃米饭、肉蛋菜,到不饿的时候就停吃,不吃零食,应该不会超标。
得保持每天至少1万步,加上二三十分钟的跳舞/跳操/拉伸等活动。太多了影响积极性。
如果不午睡,我会周边走走,以防晚上没毅力集中做。
减少喝水。我喜欢喝茶,每天2000ml往上,不出汗的话,容易水肿。
今天上午只打算100ml牛奶+250ml拿铁。
1万步达到后,晚上打算跟着ansuya的西米视频(一)做一遍,既有活动量,又不会枯燥。
一早白骨精八卦中金公司的桃色新闻,大骂金融圈娱乐圈各种圈的各种龌龊。后来看到陈律师年薪600万,说还是蛮欣赏他的跨界能力。我大笑:这态度转变得有点快。
我对这些事向来不以为然,只要财产分割清楚,道德上的事很难讲。如果从这方面讲,很多有钱有权有文化有地位的人都得钉到十字架上去。
而且陈律师表示愿意和情人结婚,这比一般人已经强了太多。(别拍我)
男人公之于众,显然不是单纯的为了争取孩子抚养权那么高尚,无非是想狠狠地报复——如果对配偶和孩子很有感情的话,一般不会这么狠。当然冲动之举可以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女人离婚也没什么,就是苦了孩子。
锻炼了几天,感觉还行。掉秤0.5公斤,估计减的是水分。
增加每天哑铃前后甩臂50个,看电视时顺便做。大臂下面的肉容易松,这个动作好像有效果,我做了两天,就紧实了一些。参考儿子天天做俯卧撑,胳膊很结实。
饮水控制得挺好。早起喝几口温水,早餐时牛奶+咖啡。一直到中午,再喝牛奶+一两杯茶水。晚上一杯开水。
如果晚上不想或没空锻炼,早上到公司,正式上班前做半个小时左右的拉伸及肚皮舞小动作练习。微微出汗就好。晚上再外面大步走五六千步,然后慢走慢跑间隔做,总体尽量达到1万多步。
早了做了小运动,晚上就不再跳操。但是仍会向前向后踢腿各20个,加上腿和臂的不定数拉筋。很在意身体的柔韧度,经常拉伸,身体感觉比较轻。
盯住总体锻炼时间,一天集中做或分解做。
再次推荐肚皮舞动作,跟着节奏运动,不会让人在锻炼时很苦很自我感动,容易形成日常习惯。不用找人做搭档,随时随地可以做,前后准备功夫少,省时间。
如果有耐心,太极和瑜伽都不错。我处于中间状态,不喜欢太激烈的运动,也不喜欢太静心的运动。
昨天跑步时(最最不喜欢的运动),某个时刻感觉到了心理上的放松,不用着急把它做完,细致体验身体感觉的变化。累了就换成快步走,走好了接着跑,反正把这天的步数任务完成,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一个小时能干什么呢,在家里吃个东西看一集电视剧就没了。
我的优势在于,不容易饿。只要关注摄入食物的热量值,在吃方面没什么困难。
儿子最近几次表示,他的目标就是以后尽可能多挣钱。出于民主的习惯,我不会当面教育他要有多元的价值观。现在社会氛围不好,等以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社会就不会只以收入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了。
他倒不是真在意钱,因为他对物质没有特别喜好,不追求名牌,没有烧钱的爱好。
他在意的是赢,就像他打游戏和我炒小股。既然社会都谈股权房价和年薪,他也就觉得挣钱这个事很重要。
不太担心他剑走偏锋,以后浑身散发着搞钱的单调气息。因为每次让他眼睛发光的,仍是某款游戏的变更历史和竞赛状况。说起历史事件时,那气势就差指点江山了。
他表哥去同学家玩,看到人家住两三百平的江景跃层,有专职司机,大为感叹。儿子听了后说:那又怎样?
我笑着:你们以后要适应贫富差距,比你好的一大堆,比你差的也有一大堆。就这个事件来说,请个专职司机不贵,房子得看什么时候买的。光凭这两点,得不出什么结论。
而且就服务的本身来说,如果很享受司机、保姆、助理、管家之类的,中国实现不了,可以去不发达的国家。有钱自然会花钱买时间买服务,没钱或不想花钱就用自己的时间。
如果以后你考入名校吊车尾,别沮丧,受不了就往下走一级。人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钻牛角尖。
和别人比较,是为了弄清楚自己大概在什么位置,有没有可能更进一步。位置用来对标,不是用来给自己添堵。
所谓命运,命就是生下来开的什么车,运就是走的什么路。是半中途换条路,还是一条路走到底,就看各人的选择了。
目前这阶段,240平房子和专职司机就把他们震住了,哈哈,可爱。
从无数晒健身房相片就知道,普遍认同如果不上进,这人生过得就没什么意义。
但是什么是上进呢。每个人的定义又不一样。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关心所在,并以此为标准去找圈子。浑身散发着要有钱、要变美、要进入上流社会的进攻性,和天天岁月静好,一蔬一饭一狗一书足矣的安逸性,混在一起怎么能开心。
听说上述中金桃色事件中的女主外形不好看,有人对这点心存疑惑:男人图个啥?
大多数时候,情感区别不分男女性别差异。到了四五十岁,男女都有一定的阅历,聊得来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只图漂亮,年薪几百万,找P友或外围就行,不用摊上情人这么麻烦的事情。MA云看久了,很多人看着也不觉得丑。奶茶那么漂亮,一样要经历这种痛苦。
至于原配会不会心塞,这个因人而异。已经有这种供认不讳的外遇,与原配的感情估计比较淡,不会难舍难分。只要孩子归属、财务分割方面足以弥补,感情上的伤总会愈合。
我听录音时就笑了,两男人声音都不好听。律师完全没有老江湖的表现,居然在电话里就快速承认,所以我觉得是真爱。白骨精不忿说:难道你觉得应该约个咖啡见面谈?我说应该各自和女主角谈。
赵四跟张学良跟久了,就成了佳话。这个事,不要看过程,要看结果。
儿子说同学请他吃得德芙,我问啥德福?他说:巧克力!我回过神来:哦,纵享丝滑。他怕我不懂,加一句:德芙很好的,但是太甜太甜,受不了。
我噗呲一笑,这儿子真是穷养,吃过啥他自己没印象:市面上巧克力品牌,歌帝梵比德芙好。而且你可以吃黑巧克力。
想起有次旅游,同行的一个劲请我们吃辣条等零食,确实不想吃,但人家那么热情又不好次次坚决拒绝。
于是问他:你要不要带零食请同学吃?他立即说:不用。从小让我不要吃,搞得我现在对它们没兴趣,现在又说可以吃。
我笑:有时一起吃零食是种社交嘛,少量吃没关系的。
健康的零食我一直在推荐,奈何他确实不想吃。口味控制后,味觉很灵敏,一点点细微差异都能感受到。同一个品牌牛奶,前后口味变了一点点,他立即猜测是不是换了奶牛。
儿子吃东西心态保守,口味挑剔,榴莲香椿苦瓜这些完全不沾,我经常鼓励他多尝试接受不同的食物。他爸非常不愿意尝新,这点和我完全不同。
看公众号都在推《我的姐姐》,没看过,大概是讲重男轻女的故事?男人重男轻女还勉强能理解,为了他们的话语权。问题是很多女人,经济独立的女人,也重男轻女,这点我就很不能理解。
女孩子尽量多读点书,没读多少书的,努力养活自己,其它的只要不影响饭碗的无聊言论,不用多理会。如果一边想着依靠男人,一边要自主权,这就有点双标。
男孩子普遍自信一点,大概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关注,被宠爱。经济条件再不好的家庭,父母对男孩都尽所能地鼓励、支持,当然自信。就连姑姑,都认为侄子才是自家人,有必要对他们尽一点义务,这可有什么好说的呢,谁爱受谁受着去。
怪父母没用的,因为他们就那个水平。有抱怨原生家庭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想想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
控制饮食对于我没有多大困难,难的是运动。坚持每天一万步,慢跑大约占1500步,双腿麻涨。每天睡到闹钟醒,之前都是先于闹钟醒。如果能减到110以下,就郑重拍照留念。希望有这个机会。
4/13第二周。早上空腹57.8 kgs,比第一周轻了近1kg(睡前从59kgs到了58.5kgs,晚上锻炼完太渴,喝了很多水)。
娃爸告知一个月能减两斤就不错。照这样看,一个月有希望减4斤。还算适应,最好形成每日习惯。中午打算出门走走,集中在晚上有点磨人。
哑铃增加到180个。
这周打算抽一天轻断食,摄入五六百大卡,两个鸡蛋+500ml牛奶+一碗粥+一盘蔬菜+一斤西瓜。
这两天体重纹丝不动,我慢悠悠地说可能到了平台期,娃爸一下子笑喷。
昨晚没睡好,今天有点丧。身体舒适对我而言很重要。减肥不能太饿,饿狠了脾气会不好。慢慢调整。
早上听电台,说证券业基金经理平均收入最高,儿子临下车还不忘夸一句这职业:挺好的!
这都遗传谁呀,我和他爸都人淡如菊。
同学们从不挑剔数学老师的作业量,再多都没意见。对物理老师则斤斤计较,多了少了都有人抗议。
我问为啥?儿子说:因为数学作业大家默认为不做。
我说你们数学老师的老公是另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哦,也教数学,夫妻俩可以天天切磋教学技能。
儿子一听立即杠:这社交圈太小,仅数学圈来回转。
他们某学校领导老师是社会人,没想到初中生也挺社会的。
早上电台不是英语就是粤语,儿子只听个响。
问:老妈你过了六级,到底是个啥水平?
答:同时期听说肯定赶不上你们,书面相对强一点。国内的考试容易过。你以后还是考考雅思托福GRE这样的比较有说服力。当然四六级是必须过,没多大难度。
文科类的精通不容易,达到一般水平比起数理相对简单。如果数学物理落下,补起来相当费功夫。这两科我们会密切关注他的状态。
减肥期我的饮食相当克制。之前喜欢吃水果坚果麦片,中粮的那个“烤燕”,看起来很健康,热量惊人。炭烧腰果,4颗大概就有一两百千卡,我走三四公里也就只能消耗这么点热量。还有螺丝粉,一袋下去根本不饱,热量却有好几百千卡。
以我的运动时长和强度,不关注饮食结构,没法减。
我做任何事,都不希望太自我感动。自然而然地用其它更合适的东西替代,循序渐进。
空闲时间多,没什么压力,相对容易减。如果天天忙着做事,不吃点高热量的东西,会产生自怜情绪。
松懈时,想想闺蜜那盈盈一握的小腰。我可不希望聚会时拖美女团后腿。
减肥开始后,工作日午餐,主食一般是一碗粥,或者不吃。昨天中午只喝一碗牛腩萝卜汤,下午补充一盒牛奶。晚餐正常吃。
对米饭没执念。关注常见食物的热量后,大致掂量一下,就知道一天的摄入是否合适。
想吃什么,每天轮流吃,控制数量就好。本来今天计划吃一个吞拿鱼卷,娃爸要我带菜,不好打击他积极性,所以就配小米粥。吞拿鱼卷往后放放。
瞄了一眼首页“为什么职校的老师这么惨”。看到楼主对别人劝她别抱怨很不忿,认为行业有弊病,为啥不考虑修理一下。
哈哈,我乐了——这是典型的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bai粉的心。等坐到校长位置上,再操这份心才合适。
抱怨学生学习差。学习好的不会到她那个学校去嘛。这点有什么奇怪。
鄙视女生去陪酒。呃,不是自己的孩子,就别巴心巴肺说了。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观念。违法了去举报就是。
工作首先是用来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能符合理想固然好,不理想的不必太动情,非得加上没必要的情怀。
活轻钱多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我每天听听歌、做做运动、吃点好吃的,就挺开心。不会因为每天看到同样的月亮就觉得单调厌烦。每年看花开的时候,愿意重复同样的开心。
春风得意的人,会认为这么平淡的一眼望到底的重复的生活没什么意思,我却怡然自得。
这世上的事,大概分为: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
有不解的时候,比如成年人之间,不声不响地失联。但是并不深究。
我和白骨精,上学时不是很热络,工作很多年后,因缘际会,最近几年走得很近。某人知道我炒股时大吃一惊,以为我从不沾染这种俗事。有次请闺蜜在家吃饭,被大笑调侃:没想到你做菜还不错。
白骨精大概是发现我世俗的一面,才觉得可以亲近一点,说:我觉得女人中像你这么认真关注经济的不多。
平时对什么都漫不经心,不过多掺和,所以会给人清冷的印象吧。
不太频繁联系的闺蜜,不时会突然冒出来说感情上的烦恼。不知道为啥好像都觉得我是情感专家,什么都敢跟我说。大概是我极少评论事情对错与否,多听,偶尔建议一下积极解决的方法。
女人喜欢诉说,很多烦恼说出来就轻松很多,这是不是女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男人从小被教育什么都自己担着,不轻易外露。连儿子读小学时,都自发知道,不开心的事不要提,不提就是最大的安慰。
白骨精感叹某行的私人银行报告显示,3%的客户资产占比85%。
私行客户是指600万现金以上的客户,在这个群体中,有3%的占比85%的总资产。以此推算,扩展到这个群体之外,贫富差异更大。
前些天看新闻,东北一电老虎落马,查处的金额均以亿计。我看了没什么感觉,因为跟自己不相关。只有到了相关位置的人,近距离接触,才会很有感触。
白骨精因为天天接触资本圈,看到很多刚成年的人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所以感触肯定比我们深。
了解一些事情,跟要不要被这些事情影响心境,可以分开看。
昨晚吃饭时儿子义愤填膺地声讨福岛核废水排放一事。大家讨论各方的立场,对各国的影响以及可能应对的方法等。我问:你怎么知道这些新闻?他说:我关注了人民日报呀。
饭后他欲言又止,在我八卦的追问下,他讲了个大概。
班上一位女生一直以来不受全班同学待见,做的事在其它同学看来非常讨嫌,比如体育课回来不让大家开空调以及风扇,不让开窗等。
昨天是因为班干部发资料,她非得上前主动拿。班干部不让,她一生气,抢着抓起一张资料揉成一团随手一扔。被扔到的同学,反手扔回她座位,结果错手扔到其他同学那里。
其他同学就吼女同学把垃圾扔走,女同学走到这位吼她的同学那里,把他的笔筒全扔到地上。
就这么一环扣一环,闹起来了。
儿子去找班主任,班主任过来调解,听说女同学当面指责班主任不管事。
儿子最近有点戾气,估计体育训练加文化课比较辛苦,边说事情经过边激动地骂这个女同学极品。
我温和地说:在她以后的回忆中,会不会认为你们全班霸凌她?她不讨人喜欢,不理会就行,不用过多地去说她。
儿子一下子生气了,脱口而出:你这就是圣母,我算是理解圣母这个词了。说完就走开了。
我无语,心里闪过一丝不快,试着去理解他的心情。很激动地说这件他们看起来很闹心的事,被亲近的人教育要宽容,显得他不友善,换谁都不高兴。
在别人激动时,不要唱任何反调,先附和,或不发表意见。有必要说时,另选合适时机。
认真看了“初二孩子的教育”那个贴。
看别人帖子,很容易看出矛盾点在哪里。前面一段刚说明她对数学老师占用时间不满,她作为语文老师,在对方朋友圈下留言评价,后面一段又说评价对方占用时间本意是赞美对方敬业。
别人不是傻瓜,不会听不出是抱怨还是赞美。老师圈子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尽量处好关系有益无害,毕竟大家以后大概率要共事到退休。除非双方的实力和地位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才好有脾气当场就发。
在朋友圈留言,意味着其它老师都能看到,当众给人家难堪,就要做好对方回怼的心理准备。
这几天天气挺好,有空就去公园走走。呆在富裕的城市,市政建设相对较好。我对娃爸笑言:我们要充分利用政府福利,多逛公园,多去图书馆,多看展览,这样相当于多占有钱人的便宜——收税越多,政府投资公共设施越积极。
我们要对有钱人友好一些,不要不满意他们的炫富行为。他们多消费,财富才好进行再分配。中国应该多出一些茅台这样的品牌,多打造一些高端品牌,让富人得到尊贵的感觉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心甘情愿多花钱,多好。
娃爸看到海刀价格,没见识地问为啥要这么贵。我说你曾经吃过长江刀鱼,小时候就豪过了。笑晕。
儿子吃着饭,来一句:我今天想玩一整天。
这两周安排紧密,明天又是大考,我很赞同今天放松。
他接着来一句:不行,我得看政治和历史,书带回来了总得看看。
看他这么有计划,我立即鼓励:你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那么讨厌政治,但每次都考到A+,不容易。
他淡定地说:有什么办法,占50分呢!
我估计他对称赞还是挺受用的。
成年人大多很在乎别人的认可,更别说小朋友了。
极少对儿子做负面评价。做得不好的地方,直接提出希望他怎么做,告诉他为什么我会提这些要求。
打心眼里觉得现在的孩子太难。
还有两三个月中考。各梯队志愿基本都考虑得差不多,我们和他讨论了各种结果,安心备考。
晚上散步时,路过一个广场,起初看到满满一堆人,身着统一服装,戴着手套,边绕圈走整齐队列,边做单一缓慢的动作,以为是哪个银行或街道办搞活动。多经过几次,才发现是群众自发组织,后来还有老头子混入其中。
这简直比广场舞还要魔性。广场舞好歹还要频繁变换一下动作步伐。
这个整齐队列,其中有个动作,平伸双臂往前走,让我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看的《植物大战僵尸》。儿子那时候边模仿步伐边念念有词:一步两步——,是魔鬼的步伐!
没有贬低的意思,纯粹感叹这个队列让我体验到“魔性”这个词。
鼓励大妈们不扰民的情况下跳广场舞,有益身心。但我不会跳广场舞,这辈子都不会。更别说走这种队列。
有段时间去培训班上形体舞蹈课,跟着老师做表情做动作。老师问是不是学过?我说自学的。十节课没上完就退了,实在不喜欢集体活动。
一对一的老师特别指导,或一对三左右,可能还能接受。
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有种失去自己的感觉。还因为懒,不想记别人的动作,配合别人的节奏。
自己跟着音乐,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晚上散步时,路过一个广场,起初看到满满一堆人,身着统一服装,戴着手套,边绕圈走整齐队列,边做单一缓慢的动作,以为是哪个银行或街道办搞活动。多经过几次,才发现是群众自发组织,后来还有老头子混入其中。
这简直比广场舞还要魔性。广场舞好歹还要频繁变换一下动作步伐。
这个整齐队列,其中有个动作,平伸双臂往前走,让我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看的《植物大战僵尸》。儿子那时候边模仿步伐边念念有词:一步两步——,是魔鬼的步伐!
没有贬低的意思,纯粹感叹这个队列让我体验到“魔性”这个词。
鼓励大妈们不扰民的情况下跳广场舞,有益身心。但我不会跳广场舞,这辈子都不会。更别说走这种队列。
有段时间去培训班上形体舞蹈课,跟着老师做表情做动作。老师问是不是学过?我说自学的。十节课没上完就退了,实在不喜欢集体活动。
一对一的老师特别指导,或一对三左右,可能还能接受。
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有种失去自己的感觉。还因为懒,不想记别人的动作,配合别人的节奏。
自己跟着音乐,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想怎么跳就怎么跳。
县城体制内的44岁女人生二胎,老大已读名校大二,这种行为,在我看来不理智。娃爸认为别人有别人的立场,应该是想着老大放在外面大城市,留一个小的在跟前养老。
我自动代入儿子的立场,说:老大岂不是压力有点大,万一父母老了,还得照顾小的。
娃爸说:能需要多少照顾!有能力就帮,没能力就不帮呗。
我一下就知道他代入的是他自己,因为他哥在家务农。
立即机智地一笑而过不再说。
要减少这方面的八卦,娃爸应该很不习惯我这么功利性的一面。
认识的一位二婚家庭,后妈挺好,和继子关系不错,经常开玩笑对读初中的继子说:以后你30岁了,妹妹才十几岁,你会不会给钱妹妹花呀?继子和妹妹关系融洽,笑着点头。
继子很懂事,学习用功,家里房子小,说大了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
这位妈妈说有点后悔成立新家庭后又生了一个。我想她只是觉得压力有点大,看到孩子仍然满足而开心。
孩子生下后的后悔不纯粹,这种后悔,会有很多快乐和希望来弥补。
生不生,生几个,最好在生之前就细加衡量。
我太容易代入,一想到如果儿子要承担额外的经济或情感负担,就有点难过。
比如有人生了个有问题的老大,家境非常一般,又要刻意生老二出来,以照顾自身的老年生活和老大,我会觉得对老二不公平。
有亲密手足挺好,遇到人生大事时有个商量。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一步其实都得靠自己走过来,能照顾好父母和自己的小家庭就不错了。
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感受自然不一样。
深圳的体育标准比有些城市高,家长们有意见。儿子班的同学很拼,跑步、仰卧起坐,都有人做到吐,满分的很多。儿子也得了满分。
他小时候体质不算好,初三加强锻炼,总算跟上来了。
之后不用太辛苦练体育,我心里轻松多了。
看了中科院博士的那篇《致谢》,泪目。
苦难不值得感谢。他要感谢他自己,和一路给他点滴帮助的人。
中科院博士的感人致谢一出来,估计有些家长会以此为例,教育孩子珍惜拥有的条件,奋发图强。小心如我,只是在儿子面前稍提了一下内容,感叹生活的苦难与博士的乐观坚强,丝毫没有将他与此博士对比的言语。
小孩子一般都很讨厌对比,除非他知道自己有比对方强的地方。
没经历过、很少接触的事情,很难要求孩子感同身受。
大人能引发共鸣,是因为越长大,经历过的艰难越多,就会理解类似的境况。
每一个个体,面对的困难各不相同。仍然是那个观点,父母不要比小孩,小孩不要比父母。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就好。
我甚至不忍心吐槽这位博士的父母——水平如此、条件如此、遭遇如此,有什么办法呢。
又有一位好友离婚。走到离婚这一步,通常已经经历过漫长的冷淡期。还有几对极度纠结中,不离的痛苦定期发作。
如同我这种偶尔才出现不和谐音的不多,但不意味着我从来没有离婚的念头。不是因为对方不好,而是有些生活观念不合拍,冲突时很容易产生不如一个人过的念头。
婚姻就是要互相迁就。我从来不觉得白头偕老是件多了不起的事,无非是继续一起,利大于弊。
晚上建议娃爸可以变换一下菜式,大概说得不够委婉,他直接攻击文科生没逻辑。我追问哪句话没逻辑,他就开始生闷气。我很无语,是不是在家呆久了,容易变成玻璃心?还是我说话确实伤人?但是长期不换菜式是事实,生活情趣这个事,怎么委婉地去改善呢?买的菜,他不喜欢就不做,我不过是说好久没吃辣椒,嘴巴里都淡出鸟,有时还是要吃点麻辣酸。
做饭的人辛苦做出来,还要被人挑剔,又多次被我说吃饭太快,估计心里很大怨气。看来改天我还是自己买菜自己做,默默给他示范一周。
定了票,五一去和闺蜜们嗨皮,做做心灵按摩。
看到公众号说卷,有的人回忆,再也不愿意重回培训班。我问老家邻居考660多分的儿子,学习是不是特别苦,他阳光地说还好,就是做题呗。
上课跟不上听不懂的学生当然痛苦,干耗。就像我高中物理入门时没懂,换了文科感觉天空都变亮了。
野心要有对应的能力匹配,所以一直告诉儿子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每个时期根据自己的状况调整目标才不会想不开。
在他入高中前,他就得知道,那又是一个新阶段,不要拿过去的成绩对比。换了一批队友和对手,新起点,新定位。
饭局回来,还坚持连跑带走半个小时。为了保持秤的公平性,和娃爸前后上秤,他已减到目标70公斤,我仍然路漫漫。这几天吃没克制,加上五一假期,能保持不涨秤就当合格了。
慢跑有进步,跑1000米不用停。开始时跑200米就得走一会儿。
我对儿子说:你爸对教学感兴趣,其实可以录视频上传到网站。
儿子悠悠地说:这个他可能不在行,要录好不容易。我发现他捣鼓这些还没我熟练。暑假我得继续做我的视频。
-----你做什么视频?
-----游戏剪辑。
-----类似于卡点配乐吗?
-----会配乐,但主要是把一个长游戏,精简成小视频,让别人更快地了解它。有的UP主做得很好,我做得一般。
和娃爸提起此事,虽然经过多年我的“教育”,他仍小反弹:搞什么视频,他都没几个粉丝。
我说:发了几个小视频,有那么一两千粉丝。对于小朋友来说,尝试一下没关系,不试怎么知道怎么玩呢。
娃爸的思想相对保守,张口就来。他没看过儿子做的视频,甚至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发布,就断言没几个粉丝。
儿子从幼儿园开始玩游戏,中间几次和他爸产生冲突。我的做法是:控制好时间,随时观察有没有失控状态;禁止不了,就试着去了解原因,引导方向。
有时听儿子聊游戏内容和经历,会乐得一起大笑。
《我的天坑》和《后羿的死法》,当时听了,对歌词与原曲的契合度佩服得不行。
我不玩游戏,单从儿子的描述中,就能体会其中的快乐。
小时候完全禁止,大学时可能会反弹。与其没人监管时失控,还不如在我眼皮子底下玩,可以和他充分讨论成瘾机制,分析情节为什么吸引人、哪个点欲罢不能。
对于很多小孩来说,游戏是一种社交语言,和生意人喝酒社交打球社交一样的道理。
如果上瘾失控,应该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没有足够的情感支持、受到的挫折无法排解、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有效激励等等。
上瘾失控其实也要弄清楚是不是失控。大人看电视剧一看一整天没人说,小孩玩游戏两三个小时就不行,想起那句:大人不挑食,是因为他们都做自己喜欢吃的菜。
早上看公众号,有则新闻说家庭妇女离婚时,可以获赔家务补偿费,不多,三五万的样子。留言区有评论:太少了,现在请个住家保姆一个月得六七千;如果育儿嫂,得一万;还要加上孩子学习辅导、对家庭的爱巴拉巴拉。
我自然是维护女方正当权益,但如果不问案例细节就妄加评论,对男人的网络暴力,未尝不会间接影响到女人。
男女平权,说的是平权,不是女人顶过七分天。真正的平权,对于男女来说,都是好事。那时男人就不用为了男子气概,非得有泪不轻流,在外奔波养家糊口,他们也可以坦然地选择做家庭妇男,而不用被称作吃软饭。
一位闺蜜,家庭主妇,想离婚想了很多年。开始是男方不同意,后来男方同意了,她提出男方无法接受的经济分割条件,最终没离成。现在她每次见到男方就痛苦,还好分居两处,不大经常见面。她的经济分割理由是:她没有收入,和孩子需要经济保障。
站在男方的立场上,他不能承担所有压力。
我最初主张她离婚,因为精神上太痛苦,那么多年,担心她闷出病。鼓励她工作,协助找一些相关信息。
十几年下来,看她比较弱,不大可能真离婚,就改变想法,开导她往好处看。
我说:至少他在经济上没亏待你呀!
她讨厌他的幼稚,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她(喜欢给她买衣服、护扶品。她希望自己选择,自己去各地买),孩子哪方面没教好,就是她的错。
多年前,提议给她爸抚养费,他说了个什么数,她气愤难当:这是打发叫化子吗?
她爸给他们带娃期间,她老公有时不高兴,当着老人家面甩脸子。
但是得知她要离婚,娘家所有人都反对,她爸把她骂得狗血淋头。她哀怨地说:我很伤心,离了即使日子过得不好,那是我自己的事,他们不应该干涉。
我说:你不想别人干涉,根本不用告诉他们。不要让别人的干涉,影响你内心的决定。
这种情况和性格,真的很难离,不如往好处想。
能资助妻子娘家几十万,给住在农村尚在劳动的、和大舅子住一起的岳父每个月1500生活费,凭心而论,一个普通的男人,做得不算差。
既舍弃不了目前的利益,不舍得伤害孩子(其实恶劣的夫妻关系,孩子能感觉出来,我对这种理由不以为然),就要努力调整心态,多看看对方的优点,或者正视内心积压的不满究竟是什么,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不说恩爱,至少要让自己不过于痛苦。
家务补偿费怎么好界定呢?
一位丈夫年收入100万,他每年的一半自动计入妻子名下,那就是50万。
如果妻子出去工作,举例做家庭教师,一年30万,15万要计给丈夫。
这个时候再算保姆费用不合适,因为做了教师就没时间做保姆。时间只有那么多,要么全职,要么一半一半,全职和兼职酬劳不同。我前面调侃的集各种职务于一身,其实都只能按兼职算。
家庭开支,夫妻双方都要出钱。
如果妻子很高薪,建议在放弃工作时,提前计算到这个损失。为什么不能请外协解决?现在保姆、钟点工很方便。
出于放不下孩子、多陪伴孩子的理由,就要清醒知道这个亲历亲为的代价,是由单方承担,还是双方承担,各承担多少,提前商量再作决定。
不工作的经济损失,是婚后的家庭损失,和家庭收入一样,共同承担和享受。
如果夫妻双方AA制,就很好算,开支平摊,妻子的家庭劳作,按市场价和协议的溢价支付。
这样就能理解,家务补偿,为什么法院就判个三五万了事。
因为,在外工作的一方的收入,会判给配偶一半。
没有社会收入的一方,把义务内的那份事做好,顺便关注另一方经济上有没有异常。一旦苗头不对,及时协商和止损。
做家庭主男/主妇,最大的经济风险是,工作机会成本。
有的岗位不是你不能胜任,而是别人先把坑给占了。有的岗位,公司宁愿招年轻人,精力好,好使唤。有的岗位,放不下身段去做。
写作、做小视频这样的自由职业者以及专业技能无可替代的人,无所谓,随时能工作。
做生意的,有高额提成的,在家一方往往较难掌握,只能根据各自情况,感情正常时,要求对方定期付一定数额至名下(虽然是共同财产,如果走到离婚这一步,很难查明)
有孩子的更好办,每年定期存一定金额到孩子名下,或者买高额保险。
看首页帖,“后妈与我争家产”,挺乐的。
发帖楼主28岁,专科毕业,上海嘉定人,月入七八千,家里4套房。
1套140平米,目前一家人在住:父亲、后妈、同父异母弟弟、他自己。(产权父亲和他各一半。)
1套90平的,亲妈在住。(亲妈和奶奶的产权)
1 套刚装修好,也是90平,父亲准备让他去住。(父亲产权)
1 套爷爷奶奶住的郊区小别墅。(未知)
后妈进门前保证过,她和他父亲只要一套90平,其它三套都给他。现在后妈反悔,想要140平+小别墅。
他的诉求:要140平+亲妈住的那套90平;另外90平+小别墅归后妈他们,等弟弟小学毕业后,父亲说要再买一套大的,到时他不争。
后妈不同意,给父亲吹风,不让他过户目前住的140平给楼主。
不管是不是写手帖,现实中这种纠纷很常见。
我的看法是:
1、 父母尚在世,子女就开始争家产。提醒老年人注意,不要太早送出手上所有的财产。
2、 离婚时,关心子女的一方,务必要趁热打铁,把该争的财产,以法律有效的形式放在名下,口头承诺不靠谱。
3、 旧人的威力,远不及新人。不要高估人的感恩/念旧之心。
4、 尽力把子女培养得有出息一点。
5、 子女既然要争财产,就要争取情感天平向自己这方倾斜,观察财产拥有者在乎什么,耐心地投其所好。
6、 如果因为没房子就结不了婚,这个婚不结也罢。
一回来就看到娃爸在炒辣椒,他生气归生气,还是挺在乎我的话。我得慢慢学着委婉一点讲话,不要让对方不舒服。
睡前一乐
晚上和娃爸散步,充分讨论了“拧巴”这个词。40分钟的路程很快走完。悲催的是,回来一上秤,他的体重很准,我的好像总是不对。我肯定是暂时肿了。才两周多,保持耐心。
一早不甘心,上秤,重了0.3公斤。娃爸站上去,轻了0.5公斤,69.5公斤。他忍不住笑。我厚颜说:知道了,每天跑40分钟,再走一万步,铁定能瘦,这个路子可行。他热心传授经验:一开始是不行,每天比前一天多跑几百米,体能就能上去。然后热心地给泡一杯高能量坚果水果混合麦片,没理我早餐不吃的赌气话。
每次长假调休,因为有培训班课程,很多中学生包括儿子,往往要连续上十几天的课才能休息。儿子心情郁闷,我调侃说:你可以学你班XX同学(数学成绩特好),一郁闷就生病,请一天假,一个人呆在家里,想干嘛干嘛。
他注意力转到这上面来,哈哈大笑:XX可爽了,周四在朋友圈发吃雪糕图片,然后如其所愿地病了,请两天假+周六,三天!
我说:不用真病,想休息就找理由休息一下,大人也一样。段子手讲,每天一早上班的心情就跟上坟一样沉重。
这么闲聊着到了学校,开开心心下车。
说起追星,我疑惑地问,追星已经是一个产业,站长靠其赚钱。但为什么那么多普通粉丝会为了一个生活中不认识的明星花钱,支持打榜,以及买周边?
娃爸说:那是因为你没有那么投入。
我想了想:算是吧,极少对一件事全情投入。
这总让我想起在多年前在上海锦江饭店遇到的那个酒店工作人员。同行的人激动地说看到刚才出去的好像是邓CHAO。我茫然:不知道,我走路或等电梯时一般不大看人。一旁的酒店工作人员气定神闲地说:明星和大家一样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没什么好看的。
一位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很喜欢看明星。比如杨ZI张JIA YI等在他家楼下拍戏时,他一定要去挤人群看。不满一些老太太都不知道要看啥,也挤在那里等。我大笑:热闹呀,凭什么你能挤人家就不能挤。
看到别人见明星时那种激动,我就有点好奇这种激动感是什么体验。大概我的情感一直比较内敛,很少放任自己痴迷某项事物。对任何上瘾的东西,我都预先警觉。有害的东西不用讲,无害但不现实的不用想。比如追星,他/她再出名,关我什么事,他/她会知道我的存在吗?唱歌好听,演戏好看,我看他们的作品就行,重复看、反复看,安全有效得很。
儿子是天生冷静的类型,说起来那么喜欢玩游戏,只在小学为某游戏充了60块钱,以获得使用码。很少充值升级买周边。小时候玩养鱼游戏,先帮别人看鱼池,获得报酬,去买小鱼。小鱼养多养大,就去换珍贵点的大鱼。有几条大鱼,就会出点钱(游戏分值)雇人看鱼池。我没玩过游戏,当时还问:为什么要人看鱼池?他说:没人看的话,好点的鱼很容易被偷。——这么看来,游戏也教了些基本的生活知识。
班上一位女生问儿子有没有去参加深实验的考试,儿子淡定地说:没去,反正考不上。
女生说:你不要妄自菲薄!
我和娃爸听到这八卦,笑乐。到底是自律优秀上进的女生,跟同学说起话来一板一眼。
就着这话题,我对儿子说:XXX说得没错,不要妄自菲薄。同样不要好高骛远。以平时的成绩,如果发挥正常,有较高的机率上,你就不能说反正考不上;但是你要说能进四大实验班,这就是现阶段对比对象不合适,属于好高骛远,只会给自己心里添堵。
然后解释:我和你讲这些,是打预防针,不然一出社会被毒打,看到很多可望不可及的人,万一想不开。用你爸的话说,重点在于和过去的自己比较。
儿子瞥了我一眼:我才不会想不开,早躺平了。
各人能力确实有差异,首先要承认这一点,才不会心态不平。小钱靠努力,中钱靠努力加能力,大钱还得加上不可知的代价、机遇和运气。
努力很重要。用广为被人认可的话说:以普通人的努力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
努力的方向很重要。明明体育有国家队的水平,偏偏要在排名末流的文化课上竞争,这就是在赌气。
努力的途径要灵活。比如国内考常春藤,竞争激烈,眼看排名无望,可以想办法先去A国读社区大学(指标多),再上常春藤,曲线救国。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谁说一定要留在高校一堆牛人中争项目资金呢,累了就换个心态,或者换个跑道,做名牌中学老师,换批人玩,不挺好么。
做厨师能做到名厨,职业成就感,一样是杠杠的。
就怕做个仓库管理员,做了几年,仍然做得云里雾里。出入库、退货、重新发货、残品/次品统计,稍多一两宗,脑子就自动搅成一团浆糊。昨天说的事,今天再提起就忘了,前后两件相关的事情,联想不到一起。永远是驴推磨,推一下,走一下。
记性不好,理解力不行,还不弄个小本子,写明每天要做的事,那真是让人头疼,扶不起来。
这样去工作去学习,怎么能不痛苦呢。责任心和能力差得不能胜任在做岗位,当然痛苦;更扎心的状况是,旁边的亲人看得痛苦,他自己不觉得痛苦。
真心热烈建议,小学课程还是要认真学通学透,至少得弄懂事物间的基本逻辑。不然后续只能加倍努力,或者只能拼运气,投个好胎。
某位女人不能说的事件让我感叹,有的女生对情感的需求真是饥不择食。往好处讲是众生平等,情感不分国界、阶层、年龄。往不好处讲,就是没门槛。
不能理解这一点的,请假想一下女明星找个普通门卫大叔谈恋爱的情形(特意加普通,免得有人抬杠门卫大叔家里有几十套拆迁房或者是私服体验民间生活的政要)。
普通点的例子,重点大学毕业女生,偶然遇到初中毕业的士兵,放弃大城市体制内工作机会,回到十八线小县城做个普通员工。当年同等水平的同学搭着大城市电梯直线上升,她的孩子继续她当年小地方的努力。
遗憾的不是没有得到,而是本可以得到。
如果两人感觉如初,就算是完美;问题是,感情地位一般随着时间会变,在日常琐碎事件中,慢慢地占比降低。
人的一生会爱上一类人,这一类人数量不菲,为何不在初始就尽力选个条件相当的呢。
至于看到有些女孩和一些友好国家的人谈恋爱,呃,我才发现我比白种种族歧视者强不了多少,表面上能接受,实际上不大能接受身边的人如此,其它不相关的人随意。这是本能的初始排斥,可能时间相处久了,就无所谓了。(始终还是要政治正确,本心向善)
周末天气不太热,有时去逛逛公园。一圈走下来,好几公里。深圳的公园多,生活便利,服务行业态度、水平都很专业。如果不考虑房价,气候适应(有些北方人在这边,会觉得不清爽),比较宜居。
回到之前贴的两张图。房价13万+说法很不严谨,只会让不知情的外地人对深圳有误解,以为这是过得去的起步价。如果要和马化T的高管们平均,或者只说哪个片区,最好稍加说明。毕竟大多数都是普通打工人。
深圳的城区面积小。现在南山区13万+的房子,当年大概五六千,是罗湖福田人都看不上的荒凉之地。海岸城填海片区,稍贵那么两三千。一度的网红盘华润府,城中村改造,好像是2014年出第一期,五六万一平米。
南山的粤海街道办企业腾飞后,房价水涨船高。深圳湾的大湾区概念,看海景大平层,几年时间成了富人区象征。至于有多富,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毕竟我离开那地儿已经十年了,不知道老邻居们有没有守住。深圳很多地方一样便利,没那么高房价。
后来者不用担心,发达区老房子买不起,就去新区买,年轻人齐聚,只要通勤时间可以接受,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当年浦西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张床,现在浦东人也过得好好的。
至于年薪500万,我就当那个人要捧杀楼主。不要说500万,200万的人向老板汇报工作都没得空,有空跟网友汇报每天吃啥?如果有人真信,那就信好了,反正信信又不要钱。500万一年,以楼主生活水平,一年最多有空花50万,剩下的利滚利,不需要20年才攒到一个亿。这个生活水平的半财务自由,也不需要一个亿。
房价和收入一样,不要认为比较的对象不够高,就显得自己没见识,做人还是踏实点比较轻松。不然说出的话贻笑大方,以为深圳遍地黄金,只要看谁弯腰快。
我这饭后闲得。。。
读书时喜欢看池莉的小说。前些年和白骨精聊起,是她前同事的客户,看起来很普通的一位老太太。我激动地说可以安排一个饭局呀,咱们当面请教一下写作技巧。真要实行,好像劲头没那么大。
如果真有写作热情,想要靠它吃饭,正儿八经找老师学,找人点拨一下,应该比摸着石头过河有效率一些。
像杨丽萍那样自学成舞蹈大咖,概率比较小。
我是在某个时点对过于细腻的情感望而生畏,絮絮叨叨,一点点事,就能有一堆人生感悟生命哲理,其实没必要。
读初中还是高中时,整天哼《葬花词》,林黛玉附体,莫名的惆怅与感伤。诗有,汪国真席慕容海子正流行呢;远方么,只能靠想象。大概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还有宋词中大量凄婉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那时候就是体会不了将进酒和明月几时有,全找那种哀怨调子看。
高中时看张爱玲,从十八春到沉香屑,简直掉到深渊里,黑得望不到底。
看《呼兰河传》,虽然惨,看完却能对现实生活充满美好的感觉。
后来看到那句,文艺女青年的毛病,生个孩子就好了,大笑不已。
然后我就奔着最简单的快乐去,吃饭穿衣,柴米油盐。
读大学时一到周末就窜到本城唯二的985学校去玩,那边食堂伙食特别好,菜市场大,校园大,理工科男生多(在这对文科生不友好的环境下,特别说明,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文科生,只是想找个不要多愁善感、简单点、务实点、所学专业能够有点安全感的男生),碰上娃爸是必然的,大学四年,怎么会碰不上一个合适的。没有他,也会碰上其它人。
我那时就是这么不自信不独立,一定得找个伴,一起去面对未知的以后,心里才踏实。
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没变的是,现在我的生活要求和兴趣仍和以前一样简单,对繁华没有过多的追求。
今天看到公众号推小红书被官媒批评,才知道奢侈生活有这么大的市场。
还看到大厂男员工每天花一两小时化妆、天天穿洛莉塔的裙子上班。
我滴个乖乖,我OUT了。
上一篇等过审等了一会儿,没被卡,继续叨叨一段。
一般地我看看社会热文,就容易发感慨,从小到大的毛病其实很难改。
比如要不要读研究生。
除了要不要xi du、du bo这些绝对有是非答案的问题,大多数问题没有统一答案。
我大二和娃爸谈恋爱,没事业野心,本科毕业找个小公司开始工作。深圳的小公司很多,老板有些本身没什么好学历,只要不太笨,做事负责能胜任,不大在意这个。
如果要进大厂和大型机构,学历、证书、人脉资源和在校表现挺重要。大厂的天花板高,只要能力够、机遇好,发展的想象空间大。
说起简历,昨晚我问XXX有没有去参加深实验考试,儿子说:她没去,因为不知道这信息。我说:我们也不知道。儿子看了我一眼:要投简历的,你以为我是谁谁谁(长期年级第一,清华料子的那种),学校会主动电话啊?我这种要主动投简历的!哈哈。
因为没野心,自得其乐,没有求而不得的东西,所以自然没有继续读研。
身边的女同学几乎全都继续读研。有些没读的,就职后一两年,读个MBA啥的。
要说世俗意义上的好,她们都不错,不会比我差太多或好太多,泯然于众人,没有公众人物。有的生活一般,是因为选的城市和行业不一样,不是因为个人能力导致。
关键是,读研读博,你要信什么?
信读个研究生博士生,能比本科生赚的钱多?有面子,社会地位高?升职快?内心更充实满足?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还是纯粹有学业热情,喜欢钻研星空大海?
做一件事之前,总得事先想想图它什么。图乐子也是一种图。
想清楚之后,要考什么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能不能查查甲方的要求?有无学姐提供一些内幕信息?
如果只想赚钱,很多行业本科出来够用了。是先占坑重要,还是先升级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术大牛和学渣对学习的感受不一样。大牛说读博容易,读一个,人才引进大城市,多花几年很值得。学渣信以为真跑去读,大不了大牛每天学六小时,我每天学十小时,结果几年毕不了业,还不能怪大牛,人家又没说假话。
一个学习过得去的姐姐,比我高两届,高考理科610多分,够得上C9当年最热门的电信专业。人家读书时学习轻轻松松,读完博士就职写论文评职称就痛苦了;一位女队友,则是论文能手,信手拈来。
相对的一位女同学,高中时成绩一般,不知道读的什么本科,一直很努力,对学历有无以伦比的热情。苦学多年雅思,终于40多岁得到了两所海外大学的OFFER,圆梦。我挺佩服她的坚持,早年从互联网大厂辞职,创业,不好不坏,至少符合她不设限人生的理念,好歹做过CEO。
但是前者姐姐和这位同学在一起的话,前者看到后者整天努力天天上进的样子,感觉累都累死了。
当一个人天天喊着上进、努力,并没有什么结果时,旁边的人其实会觉得很累。
一个有点天赋并且努力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时,天天喊让别人努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对有相同理念、状况差不多的人有用。
很多小卖部的老板我估计比马化T努力。
如果鼓励一个考不上公立高中的孩子,去努力考重点大学,这是不负责任。
当“成功”“炫富”成为普世价值观,而每个人能力、条件各不一样时,怎么保持好心态?
互联网的无限制,我们可以轻易看到炫富、成功学。如同追星,追着追着,容易觉得明星是自己家的人。
成功例子适当看看,失败的例子也认真看看,避免踩坑。
真正的佛系,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归努力,对结果没那么执着。阶段性的结果,主要用来纠正过程中的行为偏差;对不相关的旁人认可,只要不影响生活,没那么在意。
困难,来了就面对它,解决它;解决不了,就放下它。
成功人士自信满满地传授成功途径,回过头就去拜玄学大师看风水赐名字烧头柱香大有人在,大家都不容易。
努力是一种能力和坚定。
坚信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在努力的过程中扛住没有反馈没有进度条的寂寞,体力、智力、经济能跟上,不计较沉没的机会成本,这几点,哪一点容易?
好,都扛过去了,万里长征走过来,发现时代变了,结果还不如不努力,心态可不就容易崩嘛。所以最好能看淡结果。
很多人不是没试过努力,只能用简单的话说:我太难了。
大多数人,对成功其实没那么强的欲望。真正有欲望的东西,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没结果都想做它,享受过程。
中午边吃羊肉粉边看帖子,很多男人帖很有意思,他们语言通常活泼开放一点,戏谑调侃,很少说教,看得挺开心。
听别人说漂亮话有感: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要看别人怎么做。没空做的事,没空见的人,不是没空,是这件事或这个人,没有重要到要特意放弃其它事而空出时间。
本来打算早上喝杯牛奶吃一勺麦片就算了。路过久未光顾的米粉店,老板娘在门口忙活着,抬头看到我,热情地笑,双腿就自动拐了方向进了店。明天我要目不斜视地走过,避免目光对接。
她默契地按往常一样端上一大碗三及第粉和酸豆角。所以中午大米粥会改成小米粥。等再减两斤中午就吃杂粮粥。
第一周劲头足,这两周有点懈怠。今早测得体重57.7公斤,已经过了三周,变化不大。
跑步有进步,昨晚断断续续跑两公里。很多人跑5公里轻轻松松,我跟自己比,刚开始跑时,200米400米就气喘如牛。
瘦身想法没变,这个也不错,因为我对“目标”这个事,一向不是很坚定,容易中途动摇。
年收入100万以上的,正规交税,看到税单时会心疼一下。500万的,境界高一些,估计也得心疼好几下。1000万的,想办法去河对岸吧。
今天下雨,修整一天。常见情况是肚子不饿,嘴巴馋。今天是嘴巴不馋,肚子饿。
刚娃爸说他今天不到69公斤,我真是目瞪口呆,怎么隔两天就自动掉秤呢!别休整了,我还是跳操去吧。
晚饭后闲聊。
听娃爸说深圳被省里批评数学中考平均分高了点,我纳闷问是建议压低平均分吧?怎么不说体育标准高呢?
问儿子,怎么考试时跑得比平时快很多?儿子说:大家都发疯一样地跑,我一看,落到最后,赶紧拼了老命跑。
各学校宣讲抢生源,其中一所说:大家要科学分析数据……我们是上升态势,低进高出,加工能力强。
儿子笑道:我们是产品!
我说实在不行,去国外压力小一点。娃爸最烦这种言论,撇嘴。儿子说:国外一样要努力,还有文化差异,不如高中努力三年考清华,机会还多,毕业就有大公司,不行就去创业,创业失败随便找份工。(我都没好说他想多了,笑泪)
儿子几乎全班同学罢交某科作业,老师在群里发消息,有些家长表示回去要修理孩子。
娃爸明显不高兴,他认为要听老师的话,不完成作业肯定不好。晚上吃饭时,旁敲侧击说老师尽到责任,学生不学好,吃亏的是学生自己。
儿子说:您有话就直说,不就是让我写作业嘛。
我打圆场:七门主科,每科一个小时作业,每天就得七个小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性地做,也是没办法的事。
娃爸缓和语气说:老师们应该协商每科轮流占用多少时间。
儿子不以为然:怎么可能,谁都想多拿点时间。
娃爸是个好学生,老师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不考虑实际情况。
而且,虽然儿子只是几十个没写作业的学生之一,他仍然觉得有点丢面子,尴尬。我那么一说,他才冷静下来,觉得确实不能怪孩子。
我明着是说儿子,实际说给他听:被批评了下次尽量做,没多大关系,人有时候脸皮要厚一点。
但凡有点上进心的孩子,一般不会故意不写作业。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青春期的一切困惑迷茫,如果家长不能及时给予引导、陪伴和帮助,孩子还能指望谁呢。
初中生有个圈,听说吐槽家长很厉害。我笑问:你是不是也在编排我们?
儿子立即否认:我没什么好吐槽。
有时儿子很忙,冲凉后我已经准备睡下,儿子可能忽然想起一天没空讲过话,还匆匆跑来敲开房门,站着聊一会儿。
他的手机摔了很多次,碎得用胶布层层大绑。我屡次劝去换一个,他坚持要等中考完。
我担忧:这么破,同学会笑你的。换个新的,好看又顺手。
他大笑说:早笑过了,有什么关系。这么破,老师估计都懒得收。现在没心思,中考完了换。
约好一起去参观某学校。儿子的一位女同学跟他讲,想和他一起去。
我为难地说:你爸很想去看看,你同学可以和我们一起吗?或者到了学校,我们兵分两路,完了约地点碰头吃饭就行。
他立即再三表态:不用不用,我当然是和你们一起。
余下的我就识趣地没过问了。
哈哈,一早看到某公众号主被爽粉恒粉气得有点失控。我无感。活在无限意淫幻想中、没有思辨能力的人不挺多的么。估计他是在后台看到太多匪夷所思的留言,着实被惊到被气到了。
新新代的明星,我连赵丽颖都没怎么看过的,《知否》前几年被好友力荐,好像当时还有在深圳卫视播放,看不下去,更别说其它新新明星的作品。所以这次风波,除了波的内容,相关周边一脸懵圈。就知道一个很大的明星做了几件很不能被原谅的事,但是反而大量涨粉,世风日下。
游园活动取消,仍然去门口晃悠了一圈。
早上测得57.1kgs。看来我确实容易肿,多排排汗立竿见影。希望出行的这周好好控制饮食,各种聚餐太考验克制力了。
好像半年没坐高铁,更是很久没在公众假期出行,做好人山人海的心理准备。实际体验不错,虽然人多,却很有序。中国高铁票价和其它国家对比,相当优惠。
儿子昨天边耍棍子边说:我以后就是要多挣钱,早点退休。
我和他爸简直无语:你怎么老盯着钱呢,像你表哥那样想做建筑师,多有情怀。人得有点理想和追求,光为了挣钱没什么意思,还是得做喜欢的事情。
他说:不喜欢做的,给钱多,就喜欢了嘛。
我说:你又不缺钱,为啥总是想着挣钱这么俗气的事情?
他说:多点钱就能多点选择,可以选择和只能选择,感觉不同的吧。
我抓狂:不管你怎么想,有句话你得明白,不能改变人生,就改变人生观。
背后我们笑他太天真,以后总会被社会教育成熟的。
语文老师嫌弃他字丑,作文扣两分字迹分。从小就不爱写字画画,他爸等老师批评才紧张,我不屑地说:小时候我就说了呀,你现在才知道(他的字也丑)。
不过没辙,儿子不肯学,怕耽误他打游戏的时间。
说起现在的孩子,那是相当不怕丢面子,估分估高了一笑而过,什么事还没做就把话放出去。我们小时候都是事没做成不吭声,做成了还要使劲谦虚。
回来了,胖了一两斤,今天再开始锻炼。
大学女同学们都保持得不错,尤其是几个长得美的,到了中年仍然美。
把多年前路过香港机场顺便买的手链拿出来戴,水晶亮闪闪提升心情。饰品有点设计感,好看,自己喜欢就好。
闺蜜的一楼小院子真心不错,小区的水景经过门前,池子石头形成屏障,自成一块天地。留心多年,终于碰上一个喜欢的市中心的房子。感情工作均稳定,前半生稍辛苦,后半生有此幸福光景,真替她开心。
上面茉莉问我的戒指是什么品牌,我还真忘了,因为太多年天天戴手指上,盒子没保留。如果喜欢品牌钻石,建议疫情之后去美国买,比国内省。五六年前一好友花十来万买的TIFFANY对戒和钻戒,看起来不错。只是喜欢钻石,不在意品牌,Blue Nile上有很详细的选择。
忘了前面有没有讲这一段。大概十几年前,江浙的一位客户,带着二婚老婆过来玩,我带他的年轻老婆逛街,他们男人另找地方谈事。分别时他千叮万嘱新婚老婆:别省钱,想买什么就买。当时我是惊讶的,原来男人可以这么细心。在车上的时候,他老婆喜滋滋地说:结婚时给买了十几万的钻戒,小了点,还行吧。问我结婚时买的有多大?我大笑:我是裸婚,毕业一年结婚,还住着出租屋呢,啥都没有。
后来才知道,江浙那一带,钻戒是结婚必须的。就如同我一个高中同学,没房子就不结婚,哪怕和另一高中同学从高中就开始谈恋爱,同居多年,非得等有房子才结婚。
人和人的观念差异性很大。
我的生活从来没有太费劲,大概是因为极少去迎合别人的标准。视自己的情况和爱好而定。
年收入几十万就能买几万块的包包,这不符合我的消费习惯;娃爸十年前年薪百万时,用的皮带不过是一两千块。
我仍然是那个观点:喜欢就努力去买;不喜欢也没必要为了符合别人的标准而刻意改变。
用某位姐姐的话说:当我觉得某件日常用的东西贵时,不过是因为这件东西没好到让我心动的程度。任何事,心甘情愿才好。
看到某公众号文章,想起往年西二旗格子衫的梗,还有“北京的地域歧视需要方向感”。八卦一下圈子喜好不同的原因。
就说热门的两大圈:金融圈和互联网。
通常我们说金融圈,窄指投行、保险、证券等中高管;普通员工不在讨论之列。
互联网圈则窄指IT(挨踢)程序员民工;宣传、销售、市场不在讨论之列。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金融圈的年会、团建等图片,场合高大上,满眼高富帅、白富美。这种工作环境里,有钱的穿名牌是日常,没钱的攒也得攒一些名牌,不然有群体压力。
金融圈打工人往往靠帮客户投资赚钱,通过客户认识更多的客户。如果自己不包装一下,很难让别人相信其赚钱的实力。他们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既是喜好,又可以看成一项投资。
PS:大集团要求员工出差一定要住高星级酒店,关乎企业形象,不会增加太多成本,他们能拿到十分优惠的价格。经常出差的有级别的员工坐公务舱,休息得好,工作效率高。
金融人的头脑灵活,毕竟天天和权贵金钱打交道,见多识广,受到的刺激多,胆子大。小圈子签个代持协议,一起抱团去打新,押中某个宝,顶普通人好几年。
普通人对这个圈子的感受就是纸醉金迷香车美女(其实这是偏见,拿基金经理来说,工作强度比996还大,上到这个位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到了,还有排名压力)
互联网圈看起来就比较无趣。格子衫双肩包,木讷的表情,和谢尔顿一样单调的爱好。
他们整天和代码打交道,不需要销售产品,不需要社交,天天进了办公室同一帮人,谁是什么样闭着眼睛都知道。
“花自己的钱,愉悦别人的眼”,他们没这个境界。
“提升品位,成就自己”,不存在的。因为他们不会细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来一句:不就是花钱嘛,谁不会呀。
如果家人很在意此点,绝对不能用别人的眼光来约束他们(别人会看不起你呀,没面子啊等等),只能从生活享受的角度去感化(挣钱不就是为了多体验不同的生活吗,要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不然怎么知道不喜欢呢)。
PS:新一代的互联网人蛮多帅哥美女。前几天朋友圈某大厂部门的合照,美女如云,害得我看了好几遍,以确认没认错为金融圈。
入乡随俗。以前看到一个小段子:员工随老大出差,和煤老板谈事情。看老大很俗气,五大三粗金链子,说话行动大大咧咧。帮他在包里拿东西时,却发现包里放了一本极为文艺的书。老大解释:在煤老板面前温文尔雅不喝酒非得喝咖啡秀文艺,人家不把你当自己人,不方便谈生意。
外出游玩回到家时,儿子放学一进门看到我,边放书包边问:玩得怎么样?开心吗?
我听了一乐,跟个小大人似的。
期中考试年级前二十,再辛苦一个多月,中考完可以稍加放松。进初中入学考排名80左右,前两年贪玩,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进步很大。
他在二线城市的学霸表哥传授经验:高中理化数学难度会上新高,一定要提前衔接。暑假已报两门线下课,四门线上课;入高中后,课外班会控制在三门。
我对儿子的心智成熟度比较满意,很少批评他学习,而是随时关注他的心理状态。
生活是多维度的,学习成绩好,并不是我很执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