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救市刻不容缓!




1
楼市救不动了!(点击回顾)
从年初开始,所有的救市政策,都无法拉住楼市下行的困境。
而楼市下行又直接拖累了经济增长。
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楼市并非是独立存在,并且是和中国经济牢牢的绑定在一起。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对楼市看多,还是看空。现在这样看问题,有些过于狭隘。
这是事关经济稳定的核心问题。
当楼市成为拖累整个经济的最大因素时,这和眼下的经济稳增长,是直接抵触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政策放松的尺度越来越大,并且已经得到决策层的默许。
曾经,很多人单纯的以为只有按住了楼市,经济才能健康。
但是,最终的事实是,楼市真的按住了,但经济却更惨了!
2
这时,你会发现,过往大多数人对于楼市的认知,是非常片面、非常狭隘的。
从历史来看,中国楼市起于朱总时代,时机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导致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突然降速到8.8%。这时,中国就急需一个新引擎来提振经济。
恰好,刚刚接任的朱总找到了这个引擎,这就是房地产。
在他看来,拉动内需最好的方法就是激活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产业链很长,涉及行业非常之多,建材、化工、钢铁等都会受益。
20年后,在2022新年一开始,所有人都在提内需萎靡、投资不振;但其实在20年前,在经济决策者看来,房地产就是拉动内需和投资的最大火车头。
这一刻,很多人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楼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今天楼市是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而存在的。
但这半年的大整治,让大多数人对于楼市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这个认知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了全民共识。
这就是:
楼市是经济发展的毒瘤;
是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
是除之而后快的痼疾!
现在这已经成为民间信念。你从米宅后台的留言就能看出来,现在大家对于楼市有多么的怨恨。
并且越是北方的城市、越是三四线城市的人,对楼市的怨念也就越重。
这个信念的强大程度,就和五年前相信楼市暴富的民间心理不分伯仲。
所以,尽管已经有足够多的积极信号。从证监会、到银行、到重点城市放松限购限贷,信号可谓层出不穷。
但是市场反映却并不积极,这是根源所在。
3
有关这一切的转变,都和引导直接相关。
从最大的灰犀牛,到去年对楼市和企业的一刀切运动式整治,以及最终的恒大为首的集体暴雷和大批量烂尾。
这直接造成民间对于楼市的认知彻底翻转。
过往好几年任何的不炒房宣传,都没有成批量烂尾楼的作用大。这一次,算是摸到死穴了,堪称一针见血,功效立刻彰显。
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数个核心城市都进行了救市,但民间情绪就是不为所动的原因。
在3月30日,福州也放开了限购,力度又在郑州之上,无落户、无社保、无个税能买一套,算是彻底放开了限购!

郑州限购出台的时候,我们说过,更强的政策会接踵而出,并且会在政策的容忍度边缘不断地向外试探。
但是尽管如此,福州这一次解除限购,就会有用吗?
在3月份,从3月1日到24日,60城市新房销售面积同比-50%,而2月份是﹣28%;18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39%,2月份是-38%。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家对于楼市的认识基础变了,就算是限购限贷全部放开,大概率可能也会无济于事。
很多人说,南方并不存在这样的预期转变,苏州上海已经起来了。
你说的不错,但是一叶障目。一城一池,并无关于全局。
主席打仗和委员长最大的不同是:前者重视有生力量,后者重视城市的得失。
但是,人没了,要城池有何用?又如何能受得住?
就算是苏州一波涨10万,对于整体经济下行也无济于事,起不了任何作用。
当下行预期带动民间悲观情绪时,直接导致的是持币观望、不敢消费,预期转弱,最终影响制造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稳定。
这在2008年的楼市大崩盘中,是已经经历过的事情。
而眼下,汽车消费、互联网裁员、街店倒闭,不说全部来自于去年运动式的地产大整治,但也一定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为经济联动错综复杂,内因都是绑定在一起的。而楼市又是家庭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楼市的预期的转弱,就是对未来的预期转弱,就是想消费也不敢消费了。
4
所以,救市已经刻不容缓。
但救市并不是放松限购限贷。
这已经没有用了,救市的核心在于两点:
第一,救市必须先救信心。
然后再给市场注入资金,先把流动性给做起来。
流动性能正常运转,市场也就正常了!
这个逻辑看似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信心怎么恢复?
对于很多城市,信心的根源都在于烂尾楼。
唯一的办法是,把每个城市不能交房的楼盘,全部完工正常交房。
拯救了烂尾楼,就是拯救了整个楼市的信心。
所以,这就是接下来的第二点:
救市必须先救房企。
这一大波房企暴雷,一个很核心的原因是银行抽贷,直接让房企丧失了流动性。
如今地产前四强,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已经倒下去了两个,你说让人还能相信谁?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句名言流传很广:只有先治理好华尔街,才能帮助普通民众。
因为华尔街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所以美联储才会成为最后贷款人,无限量发钞注入流动性,全力拯救大西洋金融体系。
这一次救市的根源则是房企,只有救了房企,才能救楼市,也才能救经济。
这一刻,拯救房企比什么都重要。

推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