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短评—2022,中美楼市似乎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1
看的书多了,有时候就容易联想,比如这一段看了一本书叫做《全球房地产》。
书里面介绍了各国房地产历史,尤其是几个典型的国家,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突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感觉:
中国房地产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前面已经有一些先行者,把坑都踩了。
而作为后发国家的我们,一定要避开这些先行者的坑。
这些坑里面,尤其是以下三个坑,对于中国非常重要:
1、香港的坑——专注房地产和金融,楼市逼死了实体经济
2、日本的坑——猛然刺破泡沫,楼市拉着经济坠入深渊
3、美国的坑——让没有支付能力的穷人买房形成次级贷,同时让这些次级贷房地产证券化,这是一个中国楼市还没来的及犯,但是在2022年有可能出现的错误。
2
大家都知道,现在香港经济发展不好,已经好几年低增长甚至零增长。
其中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实体经济空心化,一个将近千万人口的城市,主要的GDP产值80%都是来自于金融、转口贸易和房地产。
然而,在1999年,香港是机会改变的。
当年,首任特首董建华预见到将要到来的信息产业浪潮,于是雄心勃勃的推出了香港回归后第一个大型产业计划——数码港,旨在发展全亚洲领先的互联网产业。

该计划的主要执行者就是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他联络了十五家国际科技龙头公司,比如亚马逊、微软、雅虎等准备进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0年互联网泡沫在美国首先破裂,虽然园区勉强落成。
但是这些国际科技龙头公司暂时停止扩张,原定十五家变成了两家入驻,而且多为销售,售后等服务部门,研发、运营等核心部门不见踪影。
最后数码港只是规划面积的五分之一,剩下的土地回到了香港的老路,圈地皮卖豪宅,楼价高涨,大家高兴,自然又是繁荣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腾讯公司也是岌岌可危,最低只能估值不足千万美元。
李泽楷当年以220万购买20%股票,结了腾讯一时之危,如果当时以李泽楷大股东影响力,将腾讯总部迁入香港,极有可能成功。
然而,李泽楷却在2001年,把股票卖掉,套现1260万美元走人,自然也是盆满钵满。
而今天腾讯总市值约5万亿港元,如果李泽楷继续持有,将远超其父而成为新的亚洲首富。
可惜,现在看来,2001年,李泽楷失去了股份,香港失去了数码港和腾讯,这或许是永远的失去。
数码港折戟沉沙,董建华又提出了硅港计划,这次瞄准的是it硬件。
董亲赴台湾邀请半导体权威张汝京出山,意图打造香港的芯片中心,然而张到港之后,地产商却以种种理由将其赶走。

后来硅港的图纸落地上海张江,张汝京在大陆创办中芯国际,而中芯国际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芯片企业,同时中芯国际也成了上海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之后,董建华又意图打造“中药港”,最后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而这三个项目的土地,却是殊途同归,建了豪宅,卖了天价,大家高兴。
1997年到2005年,董建华给了香港三次机会,以当时香港的财力和科技、人才,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抓住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机遇,然而,最后三个项目统统落空。
董建华在自己最后一次的卸任酒会上,黯然神伤的说到
——房地产的兴旺成就了香港,但是也惯坏了香港,他们(地产商)的短视和逐利,让香港错过了最好的10年,我们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台积电(台湾世界知名的芯片企业)。
然而,直到今天。

香港有房阶层只要一听政府又开始大规模新建廉价住宅(比如当年的8万5计划,林郑月娥的填海计划),第一反应就是上街游行,香港产业重生的机会在一次次抗议声中烟消云散,而留下的只剩下世界第一的房价和普通人的鸽子笼。
3
要避免房地产对于实体产业的逼迫,那么能不能把房地产一把干死。
日本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能。
大家都知道日本二战后经济起飞,GDP变成世界第二,在九十年代整个经济达到高峰。
然而于此同时,楼市也在政府放水、印钱、降息、降准操作中出现严重泡沫。

最严重的时候,报纸上登载拆迁日本皇宫,土地钱可以买下加拿大。
东京整个的土地价值,可以买下美国全国土地和公司。
东京银座四丁目的土地拍卖价格超过30万美元每平方米。

日本政府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于是开始主动戳破楼市泡沫,降低风险。
执行这一任务便是号称——疯狂原始人的日本央行行长三重野康,在1989年12月17日,上任不足一周后就宣布加息再加金融整顿。

第一、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息率从1987 年2 月的2.5%上升到了1990年8 月的6%。与此同时,货币供应增速大幅下滑。
第二、对房地产贷款和土地交易采取严厉管制
第三、调整土地收益税
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置的房屋到处都是,房地产价格一泻千里。
然而,这场灾难,没有仅仅局限于房地产,而是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和长期通缩,居民财富大幅缩水,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银行不良率上升,政府债台高筑。
日本政治影响力下降,超级大国梦破灭。
可以说,在这场灾难中,楼市拉着银行,银行拉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拉着整个社会,共同滑下深渊。
4
房地产过热或者房地产崩溃的风险,相信我国人民都有体会。
然而,另一种地产风险,可能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却没有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房地产次贷危机。
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小布什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刺激房地产,推动美国家庭“居者有其屋”的计划。
但是,当时美国富裕阶层的购房需求基本饱和。
因此,政府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中、低收入或收入不固定甚至是没有收入的人,这些信用级别较低的人成了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新宠”,也就促成了次级贷款大量发放。
啥是“次级贷款”?
就是那些还款能力不佳者的贷款,他们或者是餐厅端盘子的杂工,或者是无家可归的黑人,甚至是夜总会的脱衣舞娘。
这些借款人通常是无固定工作、无固定收入和无资产的“三无”人士。
这类人群通常都没有很好还款能力,但是仍然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贷款。
为了让他们买上房,政府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担保的贷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资产的情况下买到了房,只要他们能在较低利率下付出按揭款。
而且,这些“次级贷款”被各种金融公司通过证券化包装成金融衍生产品,并把他们卖给资本市场,获取流动性的同时把相关的风险也部分转移给金融市场和银行。

大量的购买人群,推高了房价,房价从2001年到2007年超高速增长。
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美联储从2004年6月起两年内连续17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从1%上调至2006年的5.25%。

而随着利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穷人还不起贷款,而被迫断供,次级贷款变成坏账,这种风险在金融市场累积的越来越多,最终在2008年10月总爆发,握有大量次级贷产品的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大量银行陷入危机,最终酿成了引爆全世界危机的美国次贷大危机。

而美国房价也从高点跳水,房价差不多回到了2002年的水平。
5
房子逼死了实业,调控逼死了房地产,房地产次级贷逼死了金融。
这三个深坑,可以说是全球百年地产发展史上,最容易犯得三个错误。当你用这个角度观察中国政府将近10年的调控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也在极力避免自己的楼市掉入这三个深坑。
长久以后,我们都以打压楼市,鼓励实体经济的政策为主,尤其是2016年到2018年,提出房住不炒,提出楼市“三稳”,就是在去库存大涨价之后,避免整个国家经济陷入房地产投资的“香港之坑”。
2021年到2022年,在三道红线为楼市去泡沫去杠杆之后,提出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就是避免国家经济陷入过快过狠刺破楼市泡沫的“日本之坑”。
当然,美国鼓励穷人买房的次贷危机的坑,咱们还没有经过,这是我国政府一直在坚持“不能零首付”和“贷款审核严格化”的结果。
回顾几次楼市宽松,你会发现国家从来没有在任何情况下,许可或者鼓励“零首付”和“无审核贷款”。
2022年,很显然国家又要楼市宽松,来避免“日本之坑”。

然而,2022年启动楼市避开日本的坑,现在最大的难度就是美国2001年的问题——受疫情的影响,“富裕阶层的购房需求基本饱和,然而其他阶层明显购买力不足”。
限购一步步被突破,限贷一步步宽松。
五月之前,长春、哈尔滨、天津、郑州等楼市凉凉的城市已经事实上放松了限购和限贷。
而这个月,似乎苏州、东莞等楼市尚可的城市也在跃跃欲试
希望我们还是别踏入美帝2002年的河流,毕竟在美联储的报告上从来没写着——Houses are for living in and not for speculative investment(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炒的)。
附加:
《全球房地产》是本不错的介绍世界楼市的图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房地产的知识,历史和常识,如果你想要这本书的电子版,可以关注 米宅 公众号,回复“全球房地产”,这本书马上就送给你。
点击关注,回复:全球房地产,获取电子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