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POINT
1.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临床特征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较高,高强度职业,外伤史以及手术方式(双侧椎板切除术或全椎板切除术);
2.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影像学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椎间盘突出类型,较高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较小的椎间小关节角度FO,较大的双侧椎间小关节对称性差异FT,较大的椎体矢状面运动范围sROM,腰骶移行椎LSTV。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最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腰椎间盘切除术是用于治疗LDH引起的背部和腿部疼痛的常用术式,但5-20%的患者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其最常见的原因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rLDH是指在椎间盘切除术后至少经过6个月无痛期后在手术节段再次发生同侧或对侧椎间盘突出。并且由于硬膜外纤维化和瘢痕的形成,二次手术将更加困难,因此,调查分析rLDH的危险因素以防止其发生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1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使用CT扫描技术评价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使用CT扫描技术评价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使用CT扫描技术评价PLIF术后椎间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该文献为研究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共纳入3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单水平LDH患者,将其分为复发组(R组)和非复发组(N组),并比较他们的临床特征和术前影像学结果,来比较这些变量与rLDH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男性(P = 0.003),年轻(P = 0.003),吸烟史(P = 0.004),体重指数较高(P = 0.04),职业(P <0.001),外伤史(P = 0.04),手术方式(双侧椎板切除术或全椎板切除术)(P = 0.04),后纵韧带后型腰椎间盘突出(P = 0.006),较高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P = 0.04),较小的椎间小关节角度FO(Facet orientation,P = 0.04),较大的双侧椎间小关节对称性差异FT(Facet tropism,P = 0.04)和较大的椎体矢状面运动范围sROM(sagittal range of motion,P = 0.04)被发现与rLDH的发生率显着相关(P <0.05)。
图1.椎间盘高度指数DHI的计算。椎体和椎间盘的高度在椎体中线(穿过L4和L5中心的线)处测量。每个椎体的中心是连接对角的两条对角线相互交叉的点。椎间盘高度指数DHI= ab/bc。
图2.测量椎间小关节角度的方法示意图。椎间小关节平面线在每个上关节面(D和E)的2个峰之间的连线。中线为穿过腰椎椎体的中心(O,AO = OB)和棘突根部的中点(C)之间的连线。测量腰椎体每一侧的矢状中线和小关节平面线之间的角度(αR=右测小关节角,αL=左测小关节角)。椎间小关节角度FO=(αR+αL)/ 2; 双侧椎间小关节对称性差异FT=|αR-αL|。
该文献作者从临床特征和术前影像结果两个方面综合分析rLDH发生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椎间小关节为椎间关节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椎间小关节相关因素与rLDH发生是否存在联系,以往的文献中很少有报道,此文献结果显示椎间小关节相关因素(FO和FT)可能在rLDH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椎间小关节为一立体结构,但是本文献只是把其当成一个平面来研究,且患者数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
2
椎间盘高度和运动范围是rLDH的危险因素
该文献重点调查了术前放射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高度指数DHI和椎体矢状面运动范围sROM)是否对rLDH有任何影响,将157例接受L4-L5 LDH手术的患者分为复发和非复发组,结果显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的平均DHI分别为0.37 +/- 0.09和0.29 +/- 0.09(P <0.05)。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的平均sROM分别为11.3度+/- 2.9度和5.9度+/- 3.7度(P <0.05)。
最终得出结论,较高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较大的椎体矢状面运动范围sROM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该结论与文献一所得结论相同。
3
椎间盘切除术后rLDH的危险因素
关于腰骶移行椎(LSTV移行脊椎系脊柱先天性发育变异,各段脊柱交界处互有移行现象,出现部分或全部具有邻近脊椎骨的形态结构,整个脊椎骨的总数不变,而各段脊椎骨的数目互有增减,或称之为“过渡脊椎”或移行椎,多发生于腰骶段。)是否与rLDH相关的问题尚无定论,本文献就此展开研究,对总共119例因L4-5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评估,LSTV在21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52.4%)被发现,非复发组98例患者中有7例(7.1%)被发现。复发组中L4-5的SROM为11.68±4.24°,非复发组中的SROM为9.04±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结论认为,LSTV和高活动性椎间盘是rLDH的危险因素。
4
rLDH的危险因素和术后预测因素分析
该文献为确定rLDH发生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了209例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LDH患者的1年复发率,最终发现较高的体重指数(BMI)和手术后ODI评分与发生rLDH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并且年龄是复发的预测指标,但与文献一结论不同的是,该文献认为较大的患者年龄会增加rLDH发生的风险。
5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该文献回顾性分析了4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120例无复发的患者,以评估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表明性别(男性),身高较高,工作繁重和吸烟者均为rLDH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结论与文献一较为相似。因此作者建议医生应提醒患者限制重体力工作,尤其是身高较高的男性,应戒烟以防止rLDH的发生。
审稿:王庆德
供稿:邵 哲
编辑:张振辉
参考文献
1. Li Z, Yang H, Liu M,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t Lumbar Disk Herniatio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ree Hundred Twenty-One Cases. Spine (Phila Pa 1976). 2018;43(21):1463-1469.
2.Kim KT, Park SW, Kim YB. Disc height and segmental mo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pine (Phila Pa 1976). 2009;34(24):2674-2678.
3. Shin EH, Cho KJ, Kim YT, Park MH.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discectomy. Int Orthop. 2019;43(4):963-967.
4. Dobran M, Nasi D, Paracino R, et 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postoperative predictors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rg Neurol Int. 2019;10:36. Published 2019 Mar 26.
5. Shimia M, Babaei-Ghazani A, Sadat BE, Habibi B, Habibzadeh A.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t lumbar disk herniation. Asian J Neurosurg. 2013;8(2):93-96.
往期精彩回顾
1.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椎神经根变异
3.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严重程度与疼痛、功能障碍或手术结果的关系
4.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表现、诊断及处理流程
5.如何更好地选择腰椎融合手术cage的大小和位置?
作者简介
邵哲,郑州市骨科医院医师脊柱外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专注于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骨组织工程相关方面基础性研究。
温馨提示
您可以微信留言想要了解的一些主题内容,同时也可以按照文章格式投稿交流(邮箱:spine_express@163.com),期待您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