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公立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因为外县有一例新冠阳性,局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几个区陆续都封了,学校停课,部分公交停运,接到通知准备全员核酸。还是我们对疫情不够敏感,到中午一看朋友圈都在抢购生活物资,我们这才紧张起来。目前家里大小六口人,消耗还是蛮大的,公婆说要下午两点做完核酸去超市买点米面,我催促他们中午吃完饭赶紧去,正好老公在家能拉回来。
  外面气鸣声声,可以想象堵车的境况。原本半个小时就能来回的路程,老公他们一个多小时才回来,菜是没有了,所幸抢回来一袋米和一袋面。婆婆又赶紧去小区附近买蔬菜,还好还好,接下来几天,家里的基本生活物资肯定是没有问题。耐心等待两轮的核酸检测吧,我都做好了准备,老公随时可能被封控在单位。
  其实封不封控,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家带孩子的人来说,没有多大影响。顶多可能是快递没办法及时送到,每天傍晚的出外跑步得取消,大儿整天在家我得分出精力去陪他。但是有一大批人就得特别辛苦,政府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自愿者们,他们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心更强,为我们这个小城市保驾护航!
  一、与他人沟通方面
  1.昨天发自内心地发生称赞了公公。
  公婆做完核酸后,又下去给我排队,等排到我时,才让我带着老大下去做,不一会儿就做完了,我后面还有长长的队伍。回到家,我由衷地大声对婆婆说,“幸亏爸给我们去提前排队,我们才能做得那么快!”肯定公公为我们的付出,让他体会到被认可、会尊重。
  2.我在和老公沟通时,及时识别自己抱怨情绪下的心理需求。
  昨天晚上两点多老二醒来,哇哇大哭,不肯吃奶。我很累,不想再弄,心理又有点抱怨老公怎么还不过来,他就不能像我一样定好闹钟,到点就过来嘛。后来我想通了,老公每次都等我打电话叫过来,有他的合理性,因为孩子作息时间不定,如果每次都按点过来可能赶不上我需要帮助,而我需要帮助就给他打电话,这样能及时帮到我。
  我马上识别到自己抱怨情绪背后是我想被理解、被重视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要这种需求被满足,很简单,我就去直接表达。于是我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让他过来弄孩子,我去睡几个小时。
  老公过来调好奶后递给我,我心中有不高兴,心想:不应该是你把孩子接过去嘛。马上也想通了,老公肯定是看孩子哭得厉害,给我奶瓶能更快地喂孩子。这样想过后,我马上就拿起奶瓶喂孩子,但孩子还是哭闹,老公立马把孩子接过去哄着。老公的行为,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把孩子给老公后,我马上利索地拿上手机去书房睡了。不指导、不指责老公带孩子,相信他肯定能把孩子带好,我只管安心睡觉就行。而不是像前几次躺在旁边,自己累得要死,看老公没按照我的习惯带孩子还要去指责,弄得两个人都不高兴。
  二、自我价值感方面:我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上午让婆婆哄睡孩子,一个多小时后我进去,看到婆婆还抱着睡着孩子,我让她放下来,没一会儿孩子又醒了,我哄了好久没哄回去。心理不由得起了抱怨婆婆的念头,觉得肯定是她前期没做好,导致孩子接觉很难,睡不了长觉。有了这个想法后,我马上觉察,事实不一定是我想得那样,孩子有的时候就不按我们的想法来,婆婆已经很努力地在哄睡孩子了。我如果还纠结她刚刚的哄睡,就会一直停留在刚才的事情上,让自己的情绪一直因为刚才的事情而存在。
  所以我马上放下内心那个抱怨婆婆的想法,专注在当下哄睡孩子,能哄回去就哄回去,哄不回去就不哄了,有这么多人带孩子,我担心什么。这么想时,心理好轻松,也没有了对婆婆的抱怨情绪。
  自身是烦恼的很多根源,就像您说的,三省吾身,能减少很多烦恼。
  公婆经常为大儿做很多事情,我培养孩子做家务,洗袜子、洗碗等事,婆婆只要看到就抢过去做了。明面上说了几次,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想到了用四大动机来调整婆婆的认知,毕竟很多老人真的不知道做家务、爱劳动对一个孩子有这么多好处,只是凭借本能地对晚辈的爱,抢着帮孩子做事情。
  一、认知动机
  1.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是人的本能,只有爱劳动、勤劳,才能一点一点地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婆婆一直以来特别勤劳,十多年勤劳地开饼店,才能把两个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也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公公也特别勤劳,种地、做围栏,在矿上工作了十多年,一直辛勤地为这个家操劳着。
  现在即使他们都退休了,也一直辛勤地给我们带孩子,做家务,操心很多事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轻松很多,去做更多的事情。
  2.孩子爱劳动的品质需要刻意培养
  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逸恶劳的,孩子更是这样,孩子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是需要刻意培养的。如果我们总是去替孩子做事情,剥夺了他劳动的机会,就没有办法培养他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所以,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劳动、勤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优秀习惯。
  二、提升动机
  1.孩子多劳动可以使他的身体更加健康。
  劳动能使孩子的身体得到更多的锻炼,身体锻炼得多,也就越健康。
  2.劳动能让孩子更加心灵手巧。
  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推动他得不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大儿在洗碗时学会了怎样更好地拿住碗,在洗袜子的过程中知道怎么搓能搓得更干净。
  3.劳动能让孩子养成踏实、稳重的性格。
  很多劳动需要孩子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去完成,所以经常劳动的孩子能养成踏实、稳重的性格。
  4.劳动能让孩子练就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得寻找方法,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5.多做劳动能让一个孩子的学业更优秀。
  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认真仔细、踏实肯干、迎难而上、有责任心等各种品质,这些品质能帮助他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6.劳动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很多父母疼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多劳动,父母辛辛苦苦为孩子做好一切,让孩子以为父母做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当父母不为他做时,他反而会有怨言。而让一个孩子从小多做家务、爱劳动,他才能体会到父母工作养家的辛苦,才能通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庭责任,增强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7.孩子爱劳动能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父母在指导孩子如何劳动的过程中,或者在和孩子一起劳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和孩子交流、沟通,增加了亲子交流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亲子关系。
  8.爱劳动能让孩子以后的家庭更幸福。
  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拥有自己的家庭。爱劳动的孩子以后能体贴伴侣的辛苦,多为家庭分担家务,这样家庭会更幸福。
  9.爱劳动能让一个孩子在集体中更受欢迎,人际关系更好,更可能得到重用。
  从小在家爱做家务,爱劳动,以后到了学校和单位也会爱劳动。这种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能让集体中的其他人更喜欢和孩子相处,更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做。
  三、附属动机
  1.爱劳动、勤劳的孩子更可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我们勤勤恳恳、辛勤地工作,孩子从小爱劳动,获得了辛勤劳动的优秀品质,以后才可能为他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
  2.每个用人单位都喜欢踏实肯干、勤劳的员工,爱劳动、勤劳的孩子竞聘工作中更占优势。
  3.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寻找到一个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好好过日子的伴侣。而爱劳动、勤劳的孩子就特别踏实,在婚恋市场上也会更受欢迎。
  4.我们老年带孙子,孩子会承担更多,我们晚年会更轻松。
  四、焦虑动机
  1.孩子不爱劳动,他的身体得不到各种锻炼,可能身体状况会不太好。
  2.孩子不爱劳动,各种优秀的品质得不到培养,他的学业成绩也会受影响。
  3.孩子不爱劳动,以后成家了可能经常会因为家务争吵,家庭矛盾增多。
  从这四大动机写完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再抽空把这些认知一点一点地说给婆婆听,希望能改变她对于这件事的认知。
  案例呈现:妈妈在和其他人交谈时,孩子也想和妈妈说话,妈妈可以怎么说?
  (一)传统管教方式:解释法、建议法、权威法,这些管教方式都是管教者在替孩子思考,剥夺了孩子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快速提高。
  1.解释法:现在妈妈在和阿姨说话,没办法和你说话。
  2.建议法:你可以一会儿找妈妈说话,或者自己先玩会玩具。
  3.权威法:你先上一边去,没看到我和阿姨在说话嘛!
  (二)“我能解决问题”的管教方式,旨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感受,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是上面的案例,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妈妈:我能同时和阿姨还有你说话吗?
  孩子:不能。
  妈妈:那你看到我在和阿姨说话,还在我旁边说话,你知道我什么感受吗?
  孩子:不高兴。
  妈妈:如果你也想和妈妈说话,你可以怎么做?
  孩子:我不知道。
  妈妈:你想一想,如果你这个时候也想和妈妈说话,你可以怎么做?
  孩子:我可以去亲亲弟弟,跟他玩一会儿。
  妈妈:你很不错,你已经想出一个办法了。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孩子:我还可以跟小姐姐说话,让小姐姐陪我玩。
  妈妈:这个办法和上面的办法一样,都是找个人来陪你玩。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孩子:我可以等你和阿姨说完话,再找你说话。
  妈妈:这也是一个办法,还有办法吗?
  孩子:我还可以自己先去玩会,或者先去看会书。
  妈妈:好孩子,你已经想出三种办法了,你真会思考,现在妈妈在和阿姨聊天,你可以去做什么?
  孩子:妈妈,我先去玩会火车。
  我在屋里陪小儿睡觉,听着这一期的父母课堂。公婆也在午睡,大儿像往常一样,自己在客厅里玩。隐隐约约好像听到大儿在哭,我赶紧出去看看。
  大儿自己坐在垫子上,抽抽搭搭地哭,鼻涕已经哭得冒泡了。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就是觉得委屈。我赶紧把他抱到沙发上,好好哄了哄他。大儿早上起得早,这会玩累了,想睡觉了,我抱着他在沙发上哄睡。那一刻,真感觉大儿好大呀,大脑袋、大身体、大手大脚。可是,他却也还是个六岁的孩子,他也很想妈妈陪他睡,在他很难受的时候安慰安慰他。
  大儿的通情达理让我和老公动容,平时都是他一个人在外面客厅玩。听到房间有弟弟哭的动静,他才会悄悄开门进来,遇到弟弟醒了,他就会开心地过来摸摸弟弟、亲亲弟弟。遇到弟弟还没有彻底醒,我要哄回去时,看到我眉头一皱,大儿就会悄悄地又出去自己玩。抱着大儿坐在沙发上时,我心酸地马上就要泛泪。这段时间弄老二体力明显跟不上,对待大儿情绪也不是很好,但大儿经常看我闲下来就会过来抱着我,不停地亲我的脸蛋,说着各种亲昵的话,好像怎么爱妈妈都爱不完。
  而我自己,太沉溺于自己的很多情绪了,真的应该好好关注身边的家人和孩子。
  五轮核酸检测做完后,主城区没有新增阳性病例,今天开始解封,比我预期的时间要早。上午补觉到九点多才起来,老公一直弄老二,公婆带老大到附近的山上溜达一圈。可是把两个老人憋得够呛,没封控前两人每天上午都会出去溜达一会儿。
  九点半老二开始睡觉,我和老公各自抓紧时间工作。他准备文职面试,我准备即将开始的“做学习型父母”的课件和文稿。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要开这样一系列的课程,心理还是有惰性,总是觉得开头很难,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一直拖着没有开始。
  昨天晚上设计了课程的三大板块,初步定为十个小课程,每个课程大概半个小时,用钉钉录播,录播好了之后投放到千聊平台。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填充丰富十个小课程,因为平时有分类整理资料的习惯,所以十个课程的内容其实挺丰富的,要设计半个小时的课程,就要精选内容了。今天上午花了一个半小时,把十个小课程的内容筛选了一遍,挺有成就感的。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没做之前,觉得好难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迟迟不愿意动手。等你终于下定决心一点一点开始去做,就会发现也没有那么难,很多困难都是我们想象出来,或者在我们脑海中放大了的。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预计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十个小课程的设计和录制,我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做准备。
  我的心路历程和大儿昨天画画的心路历程差不多,我把昨天朋友圈的内容分享在下面,借此自勉。
  大儿最近对画画很感兴趣,决定画一个大搅拌车。第一次,觉得车底盘的位置画低了,心情不好,重新画;第二次,觉得水箱画小了,开始流泪,还是重新画;第三次,搅拌筒怎么也画不好,大哭。我告诉他调整好情绪再画,要不然还是画不好。第四次,专门练画搅拌筒,成功。第五次,终于画成了他理想中的搅拌车,抱着我很开心。
  我马上给他积极评价和品质提升,“搅拌车画好了你很开心,是不是?妈妈要好好地表扬你。第一,画画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你不退缩,迎难而上,妈妈为你开心。第二,每一次画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你没有放弃,坚持努力,一直画了五次,你真能坚持。第三,有了困难,调整情绪,看看困难出在哪里,着重解决这个困难。你的困难主要出在画搅拌筒这里,当你你练了好几次画搅拌筒,你就画成了。所以,儿子,你看再难的事情咱们慢慢做,不放弃,就能成功!”
  孩子听我这么说,特别开心,跑去跟他爸爸、爷爷奶奶、好朋友畅畅展示画时,我都把他迎难而上、不放弃、一直坚持努力的品质强调了好几遍。大儿画画的过程虽然有不少泪水,但是我相信他收获到的积极能量会更多。有了困难,有了问题不要害怕,困难问题中就孕育着教育契机!
  老二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前半夜特别不好带,老公几次气急败坏,大发脾气,抱怨所有的矛盾都让老二占了。饿得哼唧了,就要竖抱着,一横抱喂奶就开始哭;竖抱一会儿睡着了吧,放下没多久又开始饿得哭;抱起来喂奶就开始左右摇头,不好好吃,又要竖抱……几个回合搞得老公心力交瘁,一次吃三四十毫升的奶,不到一个小时又开始哼唧。
  昨天我先带老大在书房睡着了,睡到十一点来钟听到孩子哭,赶紧过来换老公。老公气得一个劲地抱怨,我让他赶紧去休息休息,暂时先脱离这个环境,他已经消极情绪太重完全单向思维了。没想到几个回合下来,他又恼了,说我共情都白学了,全程没有体会到他的辛苦和烦躁,没有说一句孩子确实不好带的话。我也冤得很,刚睡醒整个人都是懵的,只能说他有情绪的时候,我说什么都不对。
  终于把孩子哄睡着,我开始听课做课件,从十一点多弄到两点多一些,刚躺下孩子又因为鼻子堵了拧来拧去,处理好了一直睡到四点多,然后再换老公过来。我们俩就这样倒腾着,每个人也就睡五六个小时。带小月龄的孩子简直就是身心的双重折磨,我都很疑惑,外国人动不动要四五个孩子,他们难道很轻松吗?
  尽量不去想这些事,每天能抽出点时间完善课件和文稿,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了。昨天熬夜三个来小时,初步完成了第二课和第三课,慢慢来吧。
  如何改变大儿喜欢用手抓饭菜的习惯
  案例呈现:大儿吃饭时总喜欢用手去抓饭菜,搞得手上油乎乎的,没事还喜欢用油乎乎的手来摸我的脸。
  (一)传统唠叨权威法
  很多次吃饭,因为这个用手抓饭菜,我就要唠叨他好多遍,但是效果并不好,吃着吃着大儿又两手的油腻。
  (二)“我能解决问题”管教方式
  我试着用“我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引导他。
  “妈妈看到你用手抓饭菜会是什么心情?”
  “不开心,生气。”
  “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吗?”
  “因为那样手会很脏,而且摸你的脸你很不舒服。”
  “对,我生气之后就会说你,你又是什么心情?”
  “我也不开心。”
  “那你能不能在吃饭时想到一个让我们俩都不生气的办法?”
  “我不知道呀。”
  “既然因为你用手抓饭菜,我们两个都不开心,你能不能想到一个让我们俩都不生气的办法?”
  “妈妈,我可以用勺子舀,不用手抓。”
  “这是个好办法,你试一试吧。”
  (三)跟自己竞赛法
  又一日,我跟孩子商量,他每顿饭有五次用手抓饭菜的机会,如果这五次机会都没有用掉,妈妈就好好夸夸他。孩子每一次抓,我就给他倒数,“你还有三次机会……就剩两次机会了,可要珍惜呀,争取让妈妈好好夸夸你。”这一顿饭,他用手抓饭菜四次,我好好夸了他。下一顿饭,孩子只抓了两次,我又夸他。以后的连续几顿饭,我都不断在引导他越来越少地用手抓饭菜。
  我是这样给他积极评价和品质塑造,“儿子,你之前一顿饭要用手抓饭菜好多次,但是自从妈妈说你有五次机会后,第一次你抓了四次,第二次你只抓了两次,你的进步真的很大,你肯定很努力地在告诉自己不要去抓。你能忍住自己不去抓饭菜,真的很有自制力,妈妈有的时候都做不到像你这样有自制力,你真是好样的!”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例,但是我们能从中看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来。第一种方法为什么不管用?因为传统的唠叨权威法,让孩子在沟通中体会到更多的是价值贬损,因而他不愿意去改变。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激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行为的改善,这种沟通加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因此孩子愿意去改变。
  萨提亚在《与人联结》中提到我们与他人联结时,保持自我价值,并加强他人的自我价值,这样彼此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联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尤其要注意这个原则,因为父母与孩子存在能力上的悬殊,孩子很容易在沟通中感到价值贬损,从而拒绝合作。
  我如何培养两个孩子的感情
  吃完晚饭,我抱着弟弟坐在沙发上,大儿跟我们一起玩。
  “弟弟,你喜欢我亲你不?”大儿亲完弟弟的小脸问。
  “你看,弟弟可喜欢你亲他了,弟弟想,哥哥可真疼我,天天亲我。”我马上替弟弟表达对哥哥亲近的喜爱。
  过了一会儿,我想让大儿收拾东西,于是故意对小儿说,“弟弟你看着哈,你看哥哥是多么利索收拾玩具的,哥哥要把警察小偷的玩具马上收拾起来,他说做就做,行动力真强,我们给他点赞!”我边说着边把小儿大拇指掰成点赞的样子。
  大儿听到我这么说,立马快速地把警察小偷的玩具收拾起来。看到大儿的行动,我马上又借小儿夸奖大儿,“哥哥,哥哥,你真棒,我可要向你学习。你说做就做,行动力真强,给你点赞!”然后又如法炮制,借弟弟给哥哥“点赞”,鼓励哥哥收拾好了他的小车和书,把弟弟的玩具放回去,给弟弟拿来指甲剪。
  “哥哥,哥哥,你肯定愿意给弟弟读读儿歌,那首兔来了,狼来了的儿歌是怎么读来着?”我故意假装不懂问大儿。大儿马上颇有兴致地给弟弟读了好几遍,还在旁边美美地给弟弟跳起了舞。
  大儿跳完,我又借小儿的口夸弟弟,“哥哥,哥哥,你读得真好,跳的舞也很好看。你真有大哥的样子,愿意为弟弟做很多事情,你为妈妈减轻了很多负担。”
  这是今天晚上用二十分钟去“刻意训练”的,这些招既能激励大儿去完成他自己的事情,又能慢慢培养起他作为老大的责任感,还能让老二也慢慢以哥哥为榜样,真是一石三鸟呀,目前用起来是真香,哈哈。
  为什么这些招很香,因为背后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学规律,搞清楚了措施背后的基本规律,我们就能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去调整了。第一个心理学规律,为大儿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你肯定愿意给弟弟做什么,你真有大哥的样子,你肯定很疼弟弟,你行动力真强,你真有自制力……”这些话就是在不断地为大儿塑造更好的自我。每个孩子都有着蓬勃的向上向善的生命力,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生命力。第二个心理学规律,就是为一个孩子指明他能提升自我的方式和途径。例如,我会不断地告诉大儿,东西从哪里拿的就放回哪里去,听到妈妈的指令就马上应答和行动,其实这也就是元认知讲到的程序性的知识。
  很多人都跟我提前打过预防针,说二胎来了,家里会鸡飞狗跳一段时间,尤其是老大会闹各种幺蛾子,来跟老二争宠什么的。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目前来看,兄弟俩相处得真的挺好的。
  尽量用形象表征去和孩子沟通
  心理学上的表征,说简单一点就是表达。形象表征更多的是用生动的图片、画面、具体场景来表达。抽象表征则更多选择抽象的概念、话语、原理来表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家长说了孩子也不听,强调几遍孩子也做不到的情况,其实背后就是家长和孩子没有同步表征,家长更多的是用抽象表征,孩子的大脑更能理解形象表征。
  用昨天我和孩子沟通的一个点来说明,家长和孩子如何同步表征。我在卧室哄小儿睡觉,大儿经常哐就把门打开进来了,几次生气地和他强调“要轻点开门、关门”,但效果并不好。我就从同步表征来分析,我强调的“轻点关门”,这是个抽象的命令,属于抽象表征的范畴,到底什么算是轻点,怎么样关门才能轻点,孩子头脑中没有形象的知识,所以他不理解、做不到轻点开关门。
  后来我就变为大儿能理解的形象表征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我牵着孩子的手,把他带到门边,边操作边告诉他,“我们先用手握住门把手,然后轻轻地、慢慢地打开,等我们出去之后呢,又把门轻轻地、慢慢地关上,这样就叫做轻点关门。”我演示后让孩子在我的语言指导下操作一遍“轻点开关门”,然后让孩子自己边说边演示一遍,最后孩子自己实践“轻点关门”。“轻点开关门”这些动作就属于形象表征,孩子就能很快地学会,家长和孩子才是同步表征,教育才会真正有效果。
  然后我会在语言上给予积极评价和品质塑造,“儿子,妈妈在跟你讲和演示怎么轻点开门时,你眼睛看着妈妈做,耳朵听着妈妈讲,你学得很认真,因为这么认真,所以你学了两遍就学会了。当你能做到在家里这样轻点关门,在学校也轻点关门,去别人家里也轻点关门,你就很有修养,别人就会夸你,这个孩子真是好孩子,这么小就能做得这么好,我们就做那个有修养的好孩子。”
  把孩子的形象表征行为,又上升到抽象表征的品质塑造上去。抽象表征和形象表征相结合,就相当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位化知识和下位化知识相结合,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结合。
  大儿终于复课了,在家玩了将近两个星期。昨天晚上好几次问我今天要不要上学,那可怜的小眼神也打动不了我。今天七点来钟我就醒了,收拾自己的东西,骑电动车送他。
  老二上午公婆弄着,图书馆没有开门,我转战到一家比较大的快餐店的二楼。二楼原本生意也不错,但是疫情一来,很多商家就倒闭了,所以很空旷,还有卫生间和喝的热水,工作人员也不会过来说什么,真正学习的好地方。我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马上打开电脑开始备课,时间很宝贵,如果还拿起手机玩两下,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在心理谴责自己。一个多小时,把一节课的文稿大概都写完了。
  一抬头九点半,起来活动活动,甩甩胳膊动动腿,接下来继续看有关的视频和书。没有备情绪系列的课之前,我总以为要讲一个系列的课难度没有那么大,毕竟经常给来访者讲,给身边求助的朋友讲。但是当要深入思考这一个系列都安排什么内容,前后顺序怎样才合理时,还是感觉到了难度。上一周每天都要花大概三个小时备出一课,好几天熬夜到两三点,总算把大部分都备好了。
  当我们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总是会感受到内心的各种声音:哎呀,太难了,没有思路呀;七八课我什么时候才能弄完;带着孩子精力跟不上,好烦呀;别人的课那么精彩,我怎么才能把课备得更好一点……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断地阻碍着你去更好地完成这件事。幸亏我不断地用元认知心理学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感觉难没有思路时,就挑自己有思路的课先备;感觉任务多时就把期限拉长,每天能备一点是一点;精力跟不上就果断让家人带一会儿孩子;我第一次讲心理方面的课,能备好讲出一个系列就不错了,先完成再完美嘛。正是这些心理调节,让原本定好的任务大体都在按计划推进,心理很开心,对自己很满意。
  前几天刷小视频刷到了很多跳爵士舞的,感觉动作很潇洒,很帅气。同事有教爵士舞的,立马联系她,问问开课情况,今天第一节课,一会儿六点半过去试试。老公以前总说我除了看书写作,没有点其他的爱好,现在好了,我的行动力如此之强,说学马上就要去学,老公还有点不适应呢。对于即将到来的爵士舞学习,我也不太发怵,因为知道所有的能力本质上都是知识,只要我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就能把一件事做得不错。
  昨天和老公聊了会天,最近他一直在准备文职的面试,虽然面试时间还不确定,但是他还是提前早早做准备。他昨天也和同事王哥聊了聊,这个王哥就是去年和他一起文职走到最后,又被莫名刷下来的。王哥今年虽然也考了文职,但是面试就不想准备了,爱怎么样怎么样,他已经研究好出路,想跳槽到别的单位。
  王哥的一番话给老公一些触动,环境真的很限制一个人,老公在的是部队医院,周围都是考文职的声音,这两年也一直在努力备考。曾经有一度对于考上文职有很深的执念,得失心特别重。其实我们跳出这样一个小环境来看,文职真的不是唯一的,也不算是一个多好的出路,只不过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受周围人影响比较大。
  什么是好的出路?我认为对于个体来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专业技术越来越精湛,就是好的出路。老公目前的状况就是单位太限制他的发展,专业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高,所以会上班没动力,讨厌单位。我呢,想换一个学校,想换一个平台,也是觉得目前的工作环境不是很理想,教书的专业技能仅靠单位得不到多大的提升。
  还有什么出路吗?对于个体来讲,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尝试新的领悟,接触新的事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就像几年前我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迷上心理学,并乐意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心理学,还能有自己的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我跟着专业的书法老师练书法,跟着同事学舞蹈,一直坚持跑步,以后还可能会涉猎户外骑行,户外登山……所有的这些领悟,会让你的生活面不断打开,让你意识到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让你有精神满足。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都愿意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毕竟,真的不想白来一场。
  昨天第二次爵士舞课,感觉好多了,很多动作慢慢地就熟悉了。每次开始学前,都要进行各个关节的分解动作教学,然后学一曲舞蹈。这些舞蹈都是各个基本动作的组合,只有把基本动作不断地练熟,才能把舞蹈整体跳下来。所以,跳舞还在于多练基本功,基本功熟练,才能保证整支舞蹈跳得更流利。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同事一直指导我不要太过于纠着某个动作,先能把大方向跟下来,某个动作等时间一长自己就能摸索出来了。这样不纠结了之后,确实好了不少,接下来就是没事在脑海里重复大方向的动作,就像当时考驾照的科目二和科目三一样,想象到每个场景你该做什么,加深肌肉的记忆,实际上就是在给肌肉设计并强化程序。
  一起练跳舞的有一个高高的白白净净的女孩,跳得很不错。我昨天时不时向她请教,她也很乐意教我,一个学得有滋有味,一个教得有模有样。以前一遇到这样的场合,我就会很露怯、很自卑,觉得别人身体条件那么好,跳得也好,与人相处也好,说起话来落落大方的。以至于一到人群中,就觉得自己像只丑小鸭一样,心理就矮了半截。
  现在我可会用心理学调节自己了。和别人相比,我很矮,那也没什么自卑的,我有我的优势,我勤奋好学,头脑中的知识很多。和别人相比,我皮肤很黑,我知道我只是缺少好好化妆的知识,我要是去学,要不了多久也能画好妆。和别人相比,我跳得真难看,那也没事,别人跳得那么好,是因为正确的知识多,并且不断地训练让知识优势兴奋了,我要是那么努力学也能学得不错。
  所以,生活中很多心理的调节靠的是“智力知识观”,知识决定我们智力的高低,只要努力去学知识,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看到、听到公婆说和孩子睡觉有关的话题,都特别容易炸毛,容易起情绪。四大动机认知调整
  一、认知动机
  1.公婆脑海里还是以前原有的那一套和睡眠有关的知识,或者是身边的人告诉他睡眠的知识,或者是带小果的睡眠知识,这些知识支配着他们的不知道到时间哄睡。
  2.上次给婆婆发过科学睡眠的好几篇文章,但文章是文字版,婆婆学习能力有限,不太可能理解得了,理解不了也就吸收不了。
  3.我头脑中有一整套科学睡眠的知识,也在带老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套知识。但是婆婆头脑中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我和大磊告诉她的,所以很多在我看来特别理所当然的知识,她可能理解不了。
  4.婆婆已经在努力地听我们说的科学睡眠的知识,也在努力地哄睡孩子。作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还这么努力去学,真的挺不容易的。
  5.给公婆提意见真的不宜有情绪时提,也不宜有情绪时给她补知识。当我有情绪时,他们也会有情绪,他们的理智就被情绪战胜了,也就听不进去意见或知识了。
  二、提升动机
  1.我能做到不轻易因为哄睡的事情指责公婆,就锻炼了自己理解他人,宽容他人的大度性格。
  2.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表现发泄在外人身上,就锻炼了自己觉察情绪、控制情绪的能力。
  3.我不因为公婆哄睡的事情迁怒于老公,就锻炼了自己冷静处理情绪,不迁怒于人的优秀性格。
  4.我能接受公婆不一样的哄睡模式,就提高了自己对和而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三、附属动机
  1.我不轻易因为哄睡的事情生气,大磊就不会因为这件事承受过多的压力,他也就不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2.我不纠结哄睡这件事,被外人看到,就会表扬我不计较,宽容大度的性格。
  四、焦虑动机
  1.我一指责公婆,公婆肯定会心情不太好,对我也有怨言,觉得我这个人难相处。
  2.我指责多了,大磊也不开心,两个人也有争吵,很烦人。
  3.我自己老因为这事生气,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管理都不好。
  新程序
  每当它出现时,我都告诉自己不要着急,不要生气,深深地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公婆已经很努力在哄睡了,他们不是没有哄睡,而是缺乏科学睡眠的知识,再加上哄睡经验不足。他们也很累,而且他们是老年人,体力更是跟不上我和老公。”想到这,我面带微笑走进去,说“爸妈,我来吧,你们带一上午了,辛苦了。”然后问吃奶的事情,接着平静地哄睡孩子。每次放我这样做到了,就大声地夸奖自己,“你真是好样的,你不去计较生活中的小事,你不挑剔公婆哄睡,你能保持情绪的冷静,你修炼了自己克制情绪、宽容大度、理解他人的好性格,真为你感到高兴,继续努力,你会做得越来越好!”
  刚才等着接孩子期间,把这套程序在头脑中运行了三次,感觉很棒,从自己开刀才真的是改变的根源!
  昨天晚上备课到十二点,今天上午八点多让同事给化了妆,九点来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始钉钉录课,前期一直调设备到十点多正式开始录,八节课,每节课半个小时,一直到刚刚五点结束。回家吃了点剩下的饭,婆婆弄孩子一天,一会儿赶紧弄孩子。
  老公都拿我没办法,要录课就要一口气弄完。中途几次劝我分开录、先回家、吃点饭,我都没挪窝,好不容易有一个周末,我要不一鼓作气,就很可能会再而衰,三而竭。有了二宝后,时间就靠挤,我自己有事,老公也有工作,大宝得去跳街舞,他学校里还要做这个做那个。
  呼,长出一口气,终于录完了,接下来降噪的问题,再处理吧。
  昨天晚上很累很累,但是始终睡不着,等睡着了老二又睡得不踏实。所有的课得重新再弄,我的身体和脑子已经累到没有精力再去抱怨什么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结局吗?不一口气录出来,我怎么会甘心。其实我想要的结局不就是必须把这个事情做了,至于做得怎么样,好像并不重要。毕竟做了,证明我真的走出很重要的那一步了,心理得到安慰了,情绪也就没有那么低落。坦然接受,大不了调整再重录,有前一次的经验,我对课已经熟悉了很多,第二遍会更顺利的。
  上周五晚上送孩子去跳街舞,正好同事家的三个男孩子一起跳。第一堂课,我都做好了心理建设,我家大儿可能会中途放弃,或者哭闹不乐意。同时也在不断地和他渗透跳舞会有点累,就像跟着我一起跑步一样,但是我们在累的时候再坚持坚持,就会有进步。中途另一个男孩出来好几次,同事每一次都上去鼓励安慰,后来鼓励安慰也不管用,变成了威胁拖走。倒是我家大儿,第一次试课一次都没出来,老老实实地跟着两个哥哥一起练。
  中途休息时老师给了每人一块小糖,我没让他吃,结束时他要吃这颗糖,我马上追问他,知道老师为什么奖励他这颗糖吗?趁机给他补知识,“因为你一直认真地在听老师讲课,认真地跟着学动作。而且第一次课就坚持了这么久,你很能坚持。因为你的认真和坚持,老师才奖励你这颗糖,所以这颗糖会特别好吃。”
  许久没有碰到同事,轮番和她们聊了和唾沫横飞。聊我们班沈大麻烦和四班的奇葩女生搞起了对象,聊办公室M姓同事最近情绪特别异常,出现种种怪异行为甚至直接不来上班,校长也没辙,怕刺激到她。聊孩子们都在学什么班,聊同事家的老大如何地拖拉磨蹭,基础不好。聊一些教育杂七杂八的事情。和她们扯了半天的闲篇,孩子们跳舞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心情舒畅了很多。
  下午四点出去跑步,大儿要跟着一块去。我和他商量,如果要去就要一直跟着,跑到山洞那里再跑回来,这中间可能会很累,也要坚持下去,否则我就不能带他去,大儿点点头同意了。
  天气有点热,跑了没一会儿,他就开始头冒汗,叫唤跑不动。我不断地给他定小目标,“儿子,看到前面的路灯杆子没有,我们先加油跑到那里,坚持住!”小儿一看,前面的杆子没有多远,加快脚步超过了我。到了杆子那我和他击掌庆贺,再给他定下一个杆子,下一个杆子……带着他跑到一个又一个的小杆子旁,实现一个又一个小小的目标,不知不觉中大目标就完成了。
  从小事情上获得成功体验,把预期成功的心态给孩子慢慢培养起来。跑步是这样,学习是这样,跳舞也是这样,生活中各种小事上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
  昨天六一儿童节,老大放假一天。为了让公婆休息休息,我给他们提前预订了山庄的年票,并告诉他们就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不用想着中午还赶回来给我们做饭,愿意在外面吃什么就吃什么,中午的饭我自己就能准备。老公提醒他们可以坐环游的观光车,这会都降价了,以前没做过,正好趁机坐一次。想到老人的辛苦和操劳,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出去放松,不用惦记家里,这是一种孝顺的体现。
  今天早上我出门前嘱咐婆婆,老二上午如果不好睡,也没有关系,我昨天带他,上午也就睡了四十分钟。他们不用那么辛苦,等我中午回去就哄睡,下午他基本都在睡觉,婆婆也很赞同地说老二上午确实不好睡。我说这些话的时候特别自然,特别自在。之前因为老二上午睡觉的事苛责过公婆,挺不应该的。不苛责父母,多宽慰父母,这也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送老大去上学,临走时让老大跟爷爷奶奶和弟弟说再见。老大高高兴兴地去说了,我夸他很孝顺,我自己也很自然地和婆婆道别。公公在吃早饭,我也马上和他道别。离家、回家都和父母道个别,让父母知道你的行踪,这也是一种孝顺。
  马上要端午节了,我给爸爸转了六百元,给爷爷拿了二百元,给婆婆也拿了六百元。以前过年过节给婆婆拿钱,她都会一直拒绝,我们也就不坚持再给。现在我想通了,逢年过节必须给父母拿钱或者买点东西,这些都是我们为人子女可以做的,父母不想要是因为怕我们负担重,但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为我们的考虑,就对父母一毛不拔。我们给父母拿钱,代表你心里有父母,惦记父母,感恩父母,这是最让父母宽慰的。所以,揣摩到父母的心意,满足他们的心意,这也是一种孝顺。
  百善孝为先,“事上修,心上磨”,孝顺父母这件事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昨天上午去图书馆备了一会儿课,然后回学校和孩子们拍毕业照,看着孩子们轮流上黑板上签名,发表毕业感言,一起朗读课文,我不禁热泪盈眶。说毕业他们就真的要毕业了,这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整个六年也不太完整,一年级休了产假,六年级休第二次产假。但一回到学生中,我就变得游刃有余,自在自信。我跟孩子们说我原本就是一只丑小鸭,但是和他们在一起,就感觉自己像白天鹅一样好看。
  之后到操场各种合影,小崔同学一直要跟我说小姜同学写得一篇关于我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我的倪老师身高虽然只有一米五多一点。”小崔逮着机会大声和我说。
  “错,本老师不到一米五,哈哈哈……”我马上开启了自嘲模式。
  “但是,倪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特别伟岸!”小崔继续爆料,小姜在一旁用力阻止无果。
  “嘿嘿,我知道重点在但是。”我坏笑地跟小崔宣布。
  “本来后面的但是,小姜不让我和您说的。”
  “那你们两个就都会被我打死。”
  哈哈哈……我和孩子们笑作一团。
  过了一会儿,几个女生又拥过来要和我还有刘老师合影,我们两个老师个子都小,被拥在中间,几个女生开心地叫唤,“可以和老师合影了,可以和老师合影了。”照完相,我嘱咐她们,“今天晚上别吃饭了哈,精神食粮就够了!”弄到将近十二点才结束。
  下午接完孩子又收拾东西赶回县城,九点来钟才到地方,我没出息地又跟老公哭一通鼻子,那种逢年过节回不了老家,见不到亲人的心酸说来就来,眼泪说出来就忍不回去。偏偏每次还要回老公家里,不公平更加剧了心酸,可怜的老公只能受着,任我作会儿妖也才终于过去。
  在想家和想亲人这件事上,我总嘲笑自己没出息,说哭就哭。尽管知道老家也就那样,给不了我多少温暖;尽管知道自己不可能离开老公和孩子自己回家乡生活,但是一到假期,就觉得自己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你瞧,太没出息了。
  这几天在知乎上回答问题,贴一个我的回答吧。
  问题:练字看着自己的丑字,没练一会儿就烦躁不想练,如何解决这种心态?
  我的回答:你好,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兼心理咨询师。你在练字上有烦躁情绪,这种情绪很影响你练字的效果,我们就要从这种情绪入手。这烦躁情绪来源于哪里?目前来看,是两种情绪的叠加。第一种是认知评价性情绪,这种情绪来源于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评价,在练字这块,你对自己的认知评价是“看着自己的字丑”,所以会产生消极的认知评价情绪。第二种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这种情绪不受意识控制,成为自动反应,你一看到自己的字丑就产生烦躁情绪,这已经形成自动反应了,意识层面很难控制,要通过心理技术干预。
  如何消除第一种消极的认知评价性情绪,就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认知评价入手。对于练字这件事,低预期,高评价,只要自己动手了,就夸奖自己,只要自己坚持练了一个就夸奖自己,只要自己第二个比第一个有进步就夸奖自己……想着法的夸自己,让自己对练字这件事能有积极的认知评价性情绪。
  第二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需要心理技术层面去干预。我简单解释一下,你现在一看到自己的字丑(S情境),就会烦躁(E情绪),然后就不想练(R行为反应),这条SER自动形成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新的SER,一看到字丑,我就平静,甚至喜悦(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要坚持练,肯定会有进步),接下来我就会想练。当然新程序SER的运行还需要技术手段加持。
  以上两种情绪会相互作用,循环增强,需要共同调整。一些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和大家分享我昨天整理出来的一个案例,关于我家老大的。
  一、案例呈现
  求助各位老师:我家六岁小男孩,最近几天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一起跑着玩时,我家孩子要是没跑到第一,就生气地大声说不和别人玩。
  二、原因分析
  (一)情绪角度
  1、关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
  2、如果一到某种条件比如我玩耍的过程中没有得第一,我就愤愤然,那这是一个ser,考虑是否存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
  (二)知识角度
  1、孩子缺乏和朋友跑着玩的正确知识。
  2、正确的输赢观念,如何输得体面。
  3、补充如何跑得快的知识。
  4、补和自己比进步的知识。
  5、分清什么事情要争第一,什么事情不需要争第一。
  6、正确看待输赢的知识。
  (三)性格角度
  1、任性的性格:如果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我就啥也不顾了甩手不干放弃,这就是任性的性格。
  2、看不到别人的优秀,不肯定他人的进步。
  三、采取措施
  (一)调情绪
  先跟孩子进行情绪共情,认知共情。
  1、情绪共情:问问孩子的感受。觉得很挫败、难过(推测)。如果是妈妈像你那么大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正常的。
  2、认知共情:觉得其他小朋友跑第一,自己没跑第一名,自己不如别人。妈妈表示理解也欣赏宝贝。你看呀,2000多年前有位非常著名的大圣人叫“孟子”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言论,每个人都有向上向善向好的。妈妈就看到了这是我儿子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妈妈觉得儿子真了不起!
  3、潜意识条件性情绪。设计新的程序反应,以后一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平静、开心,告诉自己,和朋友玩的开心就行。还可以走上去,给朋友点个赞,夸夸他,跑得真快。
  (二)补相应知识
  1、给孩子补和朋友跑着玩的知识。 和大家一起奔跑玩耍,他的本质是玩耍、交友的过程,让他享受这个玩耍的过程,体会玩耍时的愉悦情绪,而且通过奔跑,也能锻炼身体,促进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它不是比赛,没必要把得第一放在第一位。 
  2、补如何谦逊有礼竞争的知识,和传统文化相机结合。君子以礼相争。《论语》言,“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重在礼节。"君子不争吗?非也。孔子主张的是谦逊有礼的公平竞争,而不是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
  3.补如何跑得快、如何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的知识
  一起来思考下如何可以跑的更快呢?要跑的快需要哪些知识呢?平时碰到他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也不用刻意的去强调:宝宝真棒,得了第一,而是可以说一说:宝宝通过这件事儿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提升,具体说一说。如同今后学习,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获得知识的快乐,而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要得第一名上。而且这个第一真的是没底的,在这个学校或这个小区获得了第一,那在整个省的范围,能得第几?在全国的范围能排到第几?再到全世界的范围能排到第几?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第一,会很痛苦的。做一件事儿去分析一下:这件事儿能对我们自身有什么帮助和提高,这对“里子”有好处,而不用太在意面子,太在意第一。
  4、补和自己比进步的知识。引导孩子看见他今天比昨天的进步,埋伏与自己比的观念,做自己的第一这个想法真棒,可以影响以后的方方面面,以防止到了高段面对大的学习压力和班级排名时候的一些不必要的情绪。所以君子之争不是与外界相争,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今天你做了第一,也许明天就是另外一个人做第一,那与别人相争的第一,永远都是不可能长保的。而是自己与自己比较,自己赢得了自己,这才是人生的收获,一辈子不可变的。
  5、分清什么事情要争第一,什么事情不需要争第一。生活中的小事,带着玩的心态,努力了就行,无论什么结果,哈哈一笑。运动会、比赛这类竞技类的事情,认真对待,竭尽全力,只要努力了,输了也不丢人。事情输了是丢人。比如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勤劳勇敢,团结友爱。这是人品和性格的底色,应该争一争。
  6、正确看待输赢。不要太在意得不得第一。生活中常常和孩子比赛,有时他第一,我就说厉害,给点赞。我会说我是第二,也没关系。
  (三)个性塑造
  1、建立不卑不亢的自信。儿子你看呀虽然你在跑步虽然没有别人快,你不是哪些哪些方面做的好吗??还受到XX表扬!咱们这就做到了我清楚地知道我哪里好,哪里不好?我怎样可以变得更好。这就是不卑不亢的自信。
  2、为他人的优秀点赞的大度性格。当玩耍当中出现输赢,我们应该为小朋友的成功鼓掌点赞。能够为竞争对手点赞的人,有胸怀、大度,能和朋友共同进步。我们肯定孩子希望优秀,希望获得第一的心理,在看到同伴某时更优秀的时候。看到、肯定同伴的优秀,积极向同伴学习,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以后咱们和同学一起参加各种竞赛、考试,面对各种活动一起去争先,一定会出现排名,如何面对失败,正确看待竞争对手的成功,未来更多可能发生的情境,教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适应。小朋友(人)与小朋友(人)之间到底啥关系?是互利互惠共同进步的关系,而非竞争关系。所以人际互动中,大度包容既是利他也是利己。对其他人包容大度,学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这些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和孩子说一说。要学着把其他人当队友和朋友,而不是当竞争对手,不然会很累,对交友也不利。
  有时感觉自己是在和大猪蹄子对话。
  大猪蹄子和我诉苦,“我连续带了五个小时孩子,真叫累!”
  我马上无缝对接,“老公,你辛苦了,带了这么长时间,接下来我来带。”
  你需要肯定和安慰,我就及时给你。

  下次我和他诉苦,“带了一天孩子,感觉好累呀!”
  大猪蹄子马上回应,“我不也累吗?晚上带了四个多小时。”我识趣地赶紧闭嘴,我也想要肯定和安慰,对方还不知道给,那就主动直接要,“带了一天孩子,感觉好累呀,我需要肯定和安慰,快点肯定和安慰我,不准说其他的话!”

  主动要肯定和鼓励,应该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大猪蹄子习惯于主动给肯定和鼓励。
  “嘿,我四点半就起来听课学习了。”
  没有回应。
  我就这样说,“嘿,我四点半就起来听课学习了,赶紧夸奖我努力!”
  “我刚刚十分钟迅速把卫生间的地和屋里的地都擦了一遍。”
  还是没有回应。
  我就这样说,“我刚刚十分钟迅速把卫生间的地和屋里的地都擦了一遍,赶紧说我效率真高,真勤劳!”
  看到大猪蹄子洗好头,我给他递过毛巾,依然没有回应。
  “我可以不给你递毛巾的,你不应该跟我说谢谢吗?”逼了好久,大猪蹄子才不情愿地说谢谢。

  谁都渴望得到肯定、鼓励、安慰,对方如果能给,固然很好。对方如果不能给,那就抓住条件主动要,让对方学习给,学着学着,不就会了。
  情绪管理的系列课之前不是录过一次嘛,但是因为电脑质量问题,说话时一直滋啦滋啦的,课的效果很不理想。昨天用老公的电脑试了一下,质量特别好,给我激动坏了,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之前让我愁了好几天。
  于是,十一点开始,让老公带两个孩子睡觉。我化化妆,捯饬捯饬,开始重新录课,八节课一直录到早上四点来钟,然后给老二喂了奶,才躺下睡觉。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了,觉得很安宁,今天整个上午都在补觉。感谢公婆没有任何怨言,带孩子、做家务,创造条件给我补觉。
  端午那天情绪很不好时,我发现自己又走回了以前的老路,头脑中全都是挑剔、指责、批判的负面想法,由此带来比较严重的消极情绪。那种状态很可怕,让你对周围和自身没有任何热情,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消沉着。这两天状态回来了,我发现一个人说的话特别影响他的情绪状态,所以要先改变自己经常说的话。我以前经常说的就是“不行,不是,我不要,不好,我不喜欢,你怎么这样,他这个人怎么这样。”这样的话一出口,情绪就会是消极的,思维也会是单向的,自动就会检索生活中各种不合你意,不如意的很多事情,反过来又会加重你的消极情绪。
  当我有意识地觉察自己说的话,有意识地把否定的、负面的、挑剔的话忍住不说,而换成正面的、积极的、赞赏的话,我的情绪就会是积极的,思维就会向积极方面去检索知识,也能更多地发现生活中更好的美好,值得感恩的事情。
  所以,状态的改变,很依赖于日常言语的改变。朋友们,可以多审视审视我们日常说的话。
  说积极正能量的话
  昨天下雨,在家休息了一天,和公婆呆着,也没觉得有什么别扭的地方,这要搁以前简直不能想象。对他们说的很多话,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没有刻意的痕迹。
  公公抱着老二一直来回走着唱歌,公公唱歌真的挺好听,我洗漱出来,马上夸奖,“佐宝,你听爷爷唱得多好,你以后跟着爷爷学唱歌。”婆婆把老二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收拾到一个小篮子,这个小篮子是我原先准备扔了的,我看到马上肯定婆婆,“妈,你这些东西收拾得真好,这个篮子还有这用途呢。”晚上婆婆煮好饺子,让我先吃(我得去跳舞),我边吃边大声对婆婆说,“妈,你的饺子馅调得味道特别好,很好吃,儿子,快来吃奶奶包的这么好吃的饺子。”
  我把我对公婆说的话,全部置换一遍,尽量减少挑剔、指责和抱怨,多说一些肯定、表扬、鼓励的话。对待爱人、孩子也是这样。今天早上大儿一直不愿意起来,我生生给拖起来,他在沙发上东倒西歪,我马上鼓励他,“儿子,你可利索了,说做就做,说脱上睡衣马上就脱睡衣。”大儿听我这么说,也没说话,但是慢慢开始有行动了,脱掉睡衣,开始换衣服,他每穿好一件衣服,我一定会积极评价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别人来帮忙;夸奖他说做就做,一步一步做得快。
  之后他去刷牙洗脸,我也是给他提前设立好形象,“你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孩子,刷牙时就认真刷牙,一步一步,做得特别认真特别仔细,所以你的牙齿现在健健康康的,没有一颗蛀牙。”儿子开始一步又一步去刷牙、洗脸。同时不断给他强化,他越是做事情认真不分心,越能节约时间,留出点时间来玩。
  我们过的都是普通的小日子,如何把这小日子过好,尽量不鸡飞狗跳,就从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开始。老人的辛劳需要你的看见和肯定,爱人的负责上进需要你的看见和肯定。孩子呢,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往正面去引导他,鼓励他,塑造他。
  昨天大儿晚上肚子痛得难受,一直躺在床上哭。我提议要不就医院去做个B超,看看什么情况。因为看孩子痛的程度,害怕是急性的病。老公马上不客气地反驳,“就你一有点问题就要上医院、上医院,刚蛋他们闺女也是肚子痛,去了医院不照样不管事。”
  “那我也是为孩子好呀。”我也有点生气。
  “我就不是为孩子好?!”老公马上反唇相讥。
  “我没说你不是为孩子好,我只是跟你说送孩子上医院是为了孩子好,你这么说话什么逻辑?”每次他这样说话我都特别来气。
  过了一会儿,我们追溯着肚子痛的可能原因,吃多了,然后在家跑?昨天回来吃了好几根香蕉?老公又马上指责,“你昨天看他吃好几根香蕉都不阻止他?”
  “我在屋里弄老二,我能阻止得了。你不要一有问题就开始在我身上找原因。”这个人说话真的能把你气死。公婆也在屋里,我实在是气不过,赶紧跑到主卧去看看小儿,平复平复心情。听到大儿状态稍微好点,我又翻回去看大儿,孩子一会儿好一点儿,一会儿肚子疼得叫难受,我一边摸着孩子的后背,一边安慰他。
  孩子肚子疼得大叫时,老公也有点不耐烦地叫着,“行了,哭有什么用!”反复几次,好像孩子疼得大叫哭泣是故意的一样,我忍着脾气提醒他,“你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就专注给孩子解决问题,不是批评他给他讲道理。”这个人也好歹听进去,后来没有不耐烦了。
  回想孩子每一次生病,老公好像反应都一样,会因为孩子的疼痛哭泣而不耐烦生气,让你感觉他不是专注在解决问题,给孩子缓解疼痛,而是一种怨恨,怨孩子为什么会生病,怨孩子生病了哭哭唧唧。虽然我知道他当爸爸的当然心疼孩子,希望孩子赶紧好,但是他外在的表现方式让人难以接受。
  有家长跟我反应说现在的语文课纪律不是很好,代课的新老师镇不住调皮的孩子,一管不住纪律就让全班罚抄,整体成绩下降了不少,小升初语文可能拖后提。
  之前也有家长和孩子跟我说过语文课的纪律问题,但我毕竟在休产假,也不好回学校去干预别的老师怎么上课。这还有十几天就要考试了,纪律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我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安慰家长自己私底下多自己抓紧。
  我在没学习元认知的学科知识之前,也经常采用很多不合适的教育措施。自从学了这方面的心理学知识,总是会思考自己及身边人教育措施是否合理。我非常可悲地发现,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和周围人相处,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学科学习原理、学科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的很多知识,在日常的教育中确实很缺失的。我们的教育好像只知道要分数,要竞争,却不教给孩子特别重要的心理学的知识。
  今天带两个孩子和朋友们出去玩,天气很凉快,但风很大。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很久都没聚了,和朋友聊聊天,放松放松。
  早起跟爸视了个频,聊一聊最近都在做什么,主要也是让爸看看老二。老爸言语中都透漏着担忧,觉得我们又生了一个男孩,收入少了,压力更大了。其实我知道他也是在为我们担心,他这一辈子也一直在为钱所困,经常过的也是朝不保夕的生活。现在还在不停地上班,为了阿姨两个人的晚年生活多挣点钱。
  聊到我做心理咨询,准备花好几万钱学心理学的事,老爸又说是不是骗人的,网络上很多骗钱的。我和他解释不是骗钱的,我也一直在做心理咨询,也是要收费的,录的课有人买,也是一种收入。爸爸又说起弟弟上半年投资便利店失败亏了几十万的事,也觉得是让人骗了。我能理解他,但是我为他感到悲哀,经济的困窘会如何束缚一个人的思想,在我爸身上体现得特别强烈。
  老爸曾经跟我聊到年轻时特别爱看书,梦想着开一家书店,我记忆中老爸经常歪在床上看书,这种姿态也影响着我。曾经也是年少的老爸,曾经也梦想着干自己一番事业的老爸,在生活的重重打压下,心智也不断地在萎缩。我八岁时妈妈喝农药自杀,爸爸开始沉迷打麻将,此后的日子,他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奉献给了麻将。然后他又找了一个阿姨,精神也不太正常,过得也是鸡飞狗跳的日子,前几年阿姨也自杀了。现在这个阿姨呢,吵吵闹闹,视财如命。
  年少时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很伟岸的,他爱看书、爱大笑、爱大声唱歌,乃至到了青春期,我依然觉得我爸爸很特别,跟很多农村的庸俗男人不一样,他身上有着文人的气质。后来我慢慢长大,思想慢慢成熟,我发现爸爸的很多行为是那么可笑,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他年轻时看了很多书,可是他找的伴侣一个赛一个不正常,现在的阿姨很多时候在外人面前轻浮的表现,让我羞得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我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问,我爸爸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女人,我爸爸难道在找伴侣方面的品味就是这样的?
  我爸谈起很多事情时有独到的见解,可他在人际方面给予我们的却一直是错误示范。和大叔吵架,几乎没有亲密来往的朋友,有什么事情没说两句就开始大声叫嚷,更别说好好招待上门的客人。在他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钱重要,工作是为了挣钱,打麻将是为了想赢钱,我上学时不给拿生活费也是为了攒钱。让你感觉他不在意亲情、友情,一切都不比钱来得重要。
  2022年6月12日 大儿五周零三个月
  昨天大儿八点多就开始肚子痛,折腾到十点多才睡着。早上我收拾好,叫他起床,喊了好几次都没叫醒他,我也有点生气,威胁他还不起来我就一个人走,留他自己在家。过了一会儿大儿慢慢腾腾地起来了,又在沙发上躺下,不愿换衣服,我更加生气地给他换好衣服、洗漱好。
  一、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情绪方面:
  1、焦虑情绪的存在
  现在回想起这个事情来,我还有待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就是我对于他早上起床洗漱这件事,是有焦虑情绪存在的,我的焦虑主要来自于他经常没办法自己醒来,很多时候得我拖他起来;还来自于起来后他通常都要先玩一会儿,换衣服洗漱得提醒好几遍才去做;还来自于有时候他起来后情绪也不好,念叨几遍说不愿意去幼儿园。
  也就是说这这件事情我的焦虑集中来源于头脑中设定的目标与现实大儿表现差距太大。我对大儿的理想早起模式是一到点自己就醒来,不用我去喊;一起来就自己利索地换好衣服,不用我去提醒;换好衣服就自己去刷牙洗脸;然后自己穿鞋穿外套;所有这些做完后再去玩一会儿或者看一会儿书等我收拾好送他去幼儿园。
  2、焦虑的原因:要求太高和孩子没办法达到带来的焦虑
  重新审视我对大儿理想早起模式的要求,简直就是对一个高效运行机器的要求。可是我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命,怎么可能每天都按照机器般的规程操作。所以我的期待模式是需要调整的,可以把这种理想的模式作为要达到的理想目标,但是现阶段要降低目标,拆解目标,才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二)知识方面
  其次,分析孩子在早起到送幼儿园走这段时间,实际面临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时确实醒不来,这和晚上睡得太晚有关系,再往上推就是晚上安排的任务过多,出去玩一个小时,学英语半个小时,数学方面十几分钟,认字阅读一个来小时,有时候还要看两集动画片。可以考虑把这些任务分解,不必每天都安排满,尽量让孩子早点上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二个问题就是孩子不愿意换衣服和洗漱时,我们大人因为赶时间,就会给他代劳,但很多时候代劳后又会觉得他自己没有得到锻炼,反过来唠叨抱怨孩子不自己去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时间太赶,那我就尽量早起十分钟,给自己和孩子留出充裕的时间,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换衣服洗漱。
  第三个问题就是孩子在早起这段时间,做很多事情他还是缺乏大量的知识的。缺自己起床的流程化程序性知识;缺早起时间规划重要性的的陈述性知识;缺早上整个流程的程序性知识。
  (三)性格、个性方面
  1、现阶段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有:
  早上虽然大儿经常不愿意起床,但是在我叫了几次后还是能自己起来,这是一种战胜自己的表现;虽然很多时候不愿意自己换衣服洗漱,但在我再三地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做就做的品质后,他也能自己完成这些事,说明我对他的鼓励和品质塑造也在起一定的作用;我和他说好几点出发,还能玩几分钟,他通常都能遵守约定,到点了就和我走,这是一种说到做到,很有诚信的品质。我接下来的一系列调整就要运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把这些积极的品质作为情感组织者先行,继续用于鼓励他改善早起的模式。
  二、问题的解决和调整
  (一)情绪方面
  第一,搞定自己的情绪。先放下自己在面对孩子早起时的高要求,降低期待,才能放下焦虑。搞定自己的焦虑情绪特别重要,当早上面对弄孩子早起,它出现时,我深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放轻松,时间足够,孩子也表现得很好,慢慢来,一点点进步,肯定能有所调整。
  第二、调动孩子积极情绪。通过正向的语言引导和强化,不断鼓励大儿说做就做,行动力很强,鼓励大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大儿不断战胜自己。把快点做事和节约时间玩玩具、看书结合在一起,不断强化快点做事,就是节约时间,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玩耍。
  第三、给孩子制定一定的消极情绪。今天早上叫了几次大儿,他都不起来,我严肃地更他说,你要是再不起来,迟到了,李老师会严肃地批评你,到时候挨骂的是你。在孩子连续几次都不动弹时,我也提高了自己的音量,使话语很严肃,让他快点起来。
  (二)补知识
  1、早上的时间很宝贵。“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的时间很紧张,也很宝贵,妈妈每天早起要做很多事情,早起看会书学会习,洗漱、准备早餐,叫他起床。早上的时间自己要规划好,才能充分利用起来。
  2、早起流程强化。告诉孩子每天早上起来就三件事:自己换衣服,自己洗漱,自己穿鞋穿外套。和孩子一起不断复习这个流程,一件事做完了该做下一件事,让孩子对早起的流程更加清楚明白。
  3、和孩子商量一些仪式感。我问孩子早上起床是喜欢音乐响起还是妈妈叫起来,孩子说喜欢妈妈叫起来;我又问他希望妈妈叫几声后起来,我们最终定为妈妈叫三次,第三次就必须起来。先坐起来,然后开始换衣服。孩子还小,这些具体的细节必须要和孩子明确。否则问题就很容易打包,妈妈就变成了焦急的催促“快点快点”。
  (三)长期的品质和性格塑造
  1、利用好时间,做好时间规划的能力。
  2、说做就做,利利索索的品质培养。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理能力的培养。
  昨天看电影《第八日的蝉》,女主的经历很复杂,她开始说过这样一段话,“蝉蛰伏一个冬天,到夏天只能活七天,然后就死了。剩下的那只蝉活到了第八天,它该有多孤单,身边没有一个伙伴陪着它。”
  后来,她的话发生了改变,“活到第八日的蝉,也是一种幸运吧,它能看到其他伙伴看不到的很多美景。”
  这前后的转变,就是积极思维的推动,无论多么糟糕的处境,总能想到积极的一面,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这智慧在前几天朋友发的说说里也能看到,我把说说贴在下面。
  奶奶是个智慧宝:
  好多天没见奶奶了,昨天女儿和爸爸去看她,老人家可开心啦!回来女儿给我说了一件事,让我觉得没读过书的奶奶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奶奶的头发被理发师剪的特别短,原来都是齐在肩上,这次变成了齐耳的短发。女儿问她头发这次理得这么短啊?她说“太短了,我也有点不习惯呢!”
  女儿:“也挺好看的!”
  老奶奶:“理完了我才知道短了,也没办法了,人家理发师问我好看不?我说好看!又凉快又好看!”
  女儿:“老奶奶你怎么说假话呢?”
  老奶奶:“你给人家说不好看,费心费劲儿的给理完了,人家还不高兴,咱的头发也长不长了了,何苦呢?还不如让人家高兴点!反正头发日后还长!”
  女儿:“哇,老奶奶太厉害了,积极思维啊!”
  老奶奶:“改变不了的事,自己不能空生气,能让别人高兴就让别人高兴呗!”
  老奶奶这一辈子总是乐呵呵的待人,心里也总是有别人,想方设法让别人开心,自己也能找到事里的开心处,让自己活的踏实心安。
  奶奶说:心眼的大小真的不一样,有人像缸,有人像杯。像缸的水多水少都行,如杯的,一不小心就不满或溢出,没个合适的时候!啥事也不能都依着自己!
  女儿说老奶奶是个有大智慧的人,自己却总是因为个人的得失而不开心,得向老奶奶学习。并不是奶奶遇到的都是开心事,而是她那杆心秤里,不光有自己还有别人。所以她一辈子人际和谐,自己也幸福!
  昨天跳舞的学员很多,热热闹闹,叽叽喳喳,女孩子们多的地方总是异常活泼。每次和她们相聚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青春一样,一个个身材很好,很会化妆。
  所有的女孩聚在一起,我们临时抱成一个团体,跳跳舞,聊聊天,女人之间的相互扶持,给人的力量也很强。其中有一个女孩,总是安静地站在队伍的最后面,给我们推荐的舞蹈也是比较温柔的爵士。聊天中才知道她刚解除了婚约,男方爸爸特别仙,算出两个小年轻八字不合,万事俱备的婚礼也只能取消。
  另一个女孩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性格很开朗,跟着老师上私教课,进步很快。中间只要一休息我就会拉着她教我,一些动作经过她的指导后清楚不少。她经常微笑着安慰我,“没关系,不着急,练着练着就会了,我刚开始也不会。”还有一个比较帅气的女孩,总是穿一身宽松的嘻哈装,戴着一顶鸭舌帽,跳起舞来潇洒自在,我很是羡慕。
  昨天来了个试课的小妹妹,一问是高三毕业了,小妹很拘谨,手脚打不开,身体很僵硬。估计面对我们这群要不不穿内衣、要不穿露脐装的姐姐们,更是不好意思。我第一节课时也像她这样,不过后来就很轻松自在,不会就多学,只要愿意教我的学员都是我的老师。看着小妹,内心直感慨,年轻真好,她才十八九岁,她的人生刚刚展开,高考结束,学跳舞、学驾照,学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东西,只要她愿意去学。
  我时常会后悔年少时浪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现在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学,或许很多条件就决定了过往的很多时间必须是要被浪费掉的。我的孩子,如果他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一定尽力去支持他。
  早上跑完步回来,要带大儿出去跑,他很不愿意。我很理解孩子,毕竟跑步不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很多大人都难以坚持,更别说孩子,但是理解不等于放手,理解后更要鼓励他坚持。他前几次坚持跑步的成功经验,就可以调出来,给予他更多的精神力量。
  “儿子,你跑步时会出汗,感觉有点累。但是每次你都坚持跑到绿色牌子那里,又坚持跑回来,你真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妈妈很为你开心。这一次你肯定也不怕困难,也能坚持跑完。”
  见大儿依然情绪不高,但至少不哭哭唧唧,已经穿好了鞋。我继续把自己跑步的经验调出来,作为同质化知识,埋伏给孩子,“妈妈这一周跑了四天步,跳了两天舞,既锻炼了身体,打败了细菌,还像你一样能坚持。有的时候妈妈也很累,但是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放弃,继续跑,累了我们就跑慢点。一点一点总能跑完,你肯定也愿意和妈妈一样去坚持跑步,来吧,我们击掌!”听我说完,大儿已经在门口和我击完了掌,准备开跑。
  一件事情要能坚持下去,精神上的积极体验很重要,孩子过去的成功体验、家长自身的成功经历,都能作为精神养料,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不断变强。当一个人的精神力量足够强大时,才更能面对外界的很多风风雨雨。
  早上六点起床,叫上老公和大儿一起去爬山,因为提前和大儿约定好,他利索地就起来了。六点半准时出发,家后面的山路修得很不错,今天试了一条从没爬过的路。气温比较高,幸好是阴天,也有微风,爬到八点多才下山。
  一路上和老公聊了很多,家里的这些事,工作中的发展问题,如果不带大儿,我们能更自由一些。有了老二后,很怀念以前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很多烦心事彼此说一说,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回来后让公婆出去玩,两个老人也需要自由行动,天天和我们黏在一起,做家务弄孩子也够烦的。
  不知道别的妈妈会不会这样,我时不时会出现一种情绪,就是觉得生活中乱七八糟的琐事好烦呀,弄两个孩子、做家务,让我很难有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做自己事情的时候,这样的时候我就会比较心虚,比较空虚,情绪就很容易起来。再加上带孩子有时候睡不好觉,也会比较烦躁,感觉生活就是无休止地一日重复一日。每当出现烦孩子,烦生活琐事时,我内心又会升起对自己的一种评判:我这种想法对不对,合不合理,是不是只有我这样,其他妈妈是不是都做得很好,我是不是不应该有那么多追求,好好地调整心态去陪孩子?
  下周婆婆要回县里带老二的孩子一周,老二丈母娘身体不舒服。原本计划好下周要完成的知识系列课,又要暂时搁置。我很怕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公公虽然也在这里,但是哄睡带孩子大部分还得我自己做,一天哄睡四五次,有时候真是没有耐心。
  如果不是深入地聊了将近两个小时,我根本就意识不到一个人的负面想法,对这个人的限制有多大,包括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的言行和他的情绪。如果我没有学专业的心理咨询,恐怕自己都会被对方的负面能量压垮,难以冷静地再给予他很多建议,帮他设计新的程序。
  昨天晚上接待的来访者,是一个在知乎上找到我的男孩。起初他只是咨询关于教师编制考试面试如何准备,我前后跟他说了很多次如何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手把手地给他示范。但每次都感觉他似乎很着急,很焦虑,听不进去我跟他说的很多话,只是不断地在强调,我做不到你说的那样,我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
  于是,我意识到阻碍他准备面试的应该不只是知识学习状态不好,后面还有更严重的情绪问题,面试咨询就变为心理咨询。聊过后才知道,他有强迫症,焦虑抑郁情绪也比较重,在这些严重负面情绪的状态下,他已经没办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参加这次笔试和准备这次面试也已经是竭尽全力。如此严重的负面情绪,导致他单向思维也很严重,他现在满脑子是对家人的埋怨和指责,满脑子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打击。这些负面的单向思维检索到的知识又加重了他的负面情绪,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增强,他的心理已经是一堆负面的泡沫了。
  想要调整这样状态的人来说,难度特别大,要调整的点特别多,还要对方愿意去实践,去调整。
  昨天晚上带大儿去小平台玩,我们这个小区环境可怜得要死,后面是山,前面是马路,加上大上坡,基本没什么小孩子能玩的地方。所幸在最后一个单元的山脚下有一小块平地,孩子们经常聚在那里玩。夏天每天晚上,都会有五六个男孩在小平台上蹦跳。
  其中有个男孩贝贝,相处几次就能看出家教很好,他妈妈也经常是说夸奖其他孩子的话。前几天我家大儿带了变形火车出去,和贝贝交换着玩,昨天贝贝也带了自己新买的变形火车,和我家大儿交换着玩。
  以前留意到大儿想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时,通常的做法是还没和别的小朋友说,就上手要换玩具,或者边说要换玩具边就上手拿了,也不管对方小朋友愿不愿意换。我诊断大儿为缺少如何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的知识,私底下给他补充过也演练过几次这类的知识。这一次他要和贝贝换玩具,知道先语言询问对方愿不愿意,等对方回答愿意再交换,整体表现比以前很有进步,看来给孩子补知识加演练的效果不错。
  大儿拿着贝贝的变形火车玩了好一会儿,贝贝几次想换回来,大儿都不愿意。相反,贝贝妈妈一劝说贝贝先玩其他的,贝贝就很通情达理地先玩其他的。当贝贝再一次想拿回自己的变形火车,大儿不愿意时,我必须要出面干预。贝贝大方,能把玩具一直让给大儿玩,但是大儿不能这么自私,自己想玩就不还给别人。我把变形玩具还给贝贝,大儿立马情绪崩溃,大哭大闹起来,我强压着怒火连拉带抱把他带离现场,一是不想在众人面前教训孩子,二是必须换个环境,才能让我们俩的情绪都能尽快平静下来。
  回到家大儿还是哭了好一会儿,当时我没有就这件事教育,因为还没有想好大儿究竟缺什么知识,以及我该怎么给他补充相应的知识。当我们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不教育比盲目教育更好。说实话,面对大儿的一些行为,我也会焦虑,也会觉得羞愧,对自我的消极评价性情绪也会经常让我感觉很挫败。但是静下心来想想,每一次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好好把握这个问题,冷静诊断,就能从问题中找到积极的教育意义。
  关注积极的事情,专注在有意义的事上。
  上周日让公婆去山庄逛一圈,婆婆回来直和我们抱怨,抱怨什么呢?抱怨她老头,我那个满嘴负能量的公公。
  疫情管控,进山庄还需要预约,我给他们预约的时间早,九点之前必须得进去。当天公公去做核酸,八点开始,八点半才做上。等了十多分钟,公交车才来,公公狠狠地抱怨了一通公交车,平时来得挺勤,越着急越不来。
  好不容易掐着点赶到山庄门口,前面队伍老长老长,婆婆带着他趁人多插队赶紧进去了。公公抱怨婆婆不守规矩,怎么能插队呢,让人抓到多不好。婆婆反复和他解释,两个人都有年票,再说这个插队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也没被人抓到,两个人顺顺利利进去不就可以了。
  公公呢,根本不听婆婆的解释,一路上反复磨叨婆婆的行为不对,又是抱怨环山车速度快,又是抱怨在山上看不到几个景点。婆婆实在忍无可忍,义愤填膺地跟我们宣布,“就你爸这样的,真叫逛着没劲,以后我们就各逛各的,就一个插队进去的事情,磨叨我一路。你说你出去玩个高兴,他倒好,出去就是各种让你不高兴。人的心要往宽处想,尤其你是一个男子汉,纠结这些小事最没用,你胸怀还不大点!”
  婆婆的这段话让我暗暗佩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婆婆的胸怀和眼界,特别值得我学习。顺利进入山庄了,就好好享受接下来的美景,专注在让自己高兴的事情上。而不是像公公一样,不断地在重复消极负面的事情,让自己的情绪也变得很不好,玩也玩得不痛快。
  一、感恩家人
  1.谢谢老公,中午我喂孩子吃奶,你马上把奶瓶拿过去喂,让我吃饭,谢谢你老公,心里时刻以我为先,让我先吃饭。
  2.谢谢老公,中午吃完饭马上就哄孩子睡觉,直到把孩子放下,都没让我动手。谢谢你老公,总是特别积极地带孩子,缓解我带孩子的劳累。
  3.谢谢老公,中午我因为婆婆下周不能来的事情生气,觉得很委屈,跟你抱怨,你始终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开导我。谢谢你老公,很多时候遇到事情都是在关注我的情绪。
  4.谢谢你老公,下午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接过手哄老二,弄老二睡觉,让我有时间去跑步。谢谢你老公,对于我去跑步从没有说过一句话。
  5.谢谢你老公,吃完饭你马上就收拾碗筷、洗洗刷刷。你行动力那么强,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6.感恩公公,早上孩子一醒来就赶紧接过孩子,让我洗漱吃早饭,忙学校的工作。
  7.感恩公公,中午到点了马上开始焖上米饭,把所有要炒的菜都备好,减轻了我们做饭的压力。
  8.感恩公公,下午到点了马上就去幼儿园接大儿,总是那么准时,一点也不耽误正事。
  9.感恩公公,孩子的尿布一湿了他马上就去洗,中午吃完饭他马上就去刷碗,公公竭尽所能地为这个家做贡献。
  二、夸夸我自己
  1.夸夸自己,只要老二醒了,我都尽可能地调整好情绪,高高兴兴地跟他说话,跟他看书,给他唱儿歌。我慢慢能做到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高兴做得乐意。
  2.夸夸我自己,上午醒来收拾好,立马就把骨干教师所需要的材料全部都准备出来,利利索索,说做就去做,行动力特别强。
  3.夸夸我自己,把孩子哄睡后,我立马就开电脑备课,没有耽误过多时间,做好了一课的课件。我不拖延,马上做,提高做事效率。
  4.夸夸我自己,又坚持跑步三十分钟,越跑越快乐,越跑越轻松。跑步前做了热身,跑步后又进行拉伸,坚持科学运动。
  5.夸夸我自己,当大儿又一次不想学习时,我没有硬逼他,也没有因而责骂他。而是马上冷静下来,想到长远的学习状态,接下来平静地和大儿阅读了一个来小时。不在自己没有想好对策时盲目教育,我又一次做到了。
  6.夸夸我自己,本来准备跟大儿一起睡,但是我还是起来听了半个小时父母课堂,洗了澡洗漱好,让自己的精神更充实,让自己的身体更干净健康。
  7.夸夸我自己,下午二儿大哭了三次,我当时情绪起来了,但是我觉察到了,马上进行调控。于是把二儿放在床上让他哭会,先去卫生间刷奶瓶,回来情绪就调整好了,二儿马上也哄好了。
  三、三省吾身
  1.内心对公公出现了三次挑剔,提醒他砧板用反了,说豇豆切得太碎,和老公说晚上准备的菜又多了。公公每件事都有他的考虑,而且这些考虑都是很合理的,我不应该总是计较这些小事情,让公公和自己都不高兴。
  2.公公总把菜放在餐桌的一角,猫咪看到了就上来吃,老公每次看到又要赶走猫咪。我多次劝他不要管,猫咪是因为有吃的才上来,言外之意就是在说公公不应该总把菜放在餐桌让猫咪吃。公公这么做也是出于对猫咪的疼爱,我不应该去计较这么点小事。
  四、新程序的设定
  以后一遇到公公做的事和我预想的不一样,我先冷静,情绪平和。马上告诉自己,公公头脑中的知识和我不一样,公公这么多年的习惯和我也不一样,他是长辈,我应该更尊重他,更认可他。想到这里,我马上不去在意,嘴角舒展开,眉头放轻松,想到公公努力地在带孩子,公公努力地在干活,我的内心充满感恩。我一念放下对公公的挑剔,成就了自己更广阔的胸怀,更大的格局,我真是好样的,只要我努力就可以做到!
  大前天,大儿玩加上看动画片到八点。我拉他上书房学习,一看到自然拼读的那一页纸,大儿就非常抗拒地推开,然后就是各种不乐意,我软硬兼施,他还是不开始学习。期间他一直反抗说要睡觉,我跟他说,要睡觉就上床睡,也不能玩,也不能看书。大儿不以为然地上了床,躺了一会儿,企图起来再玩,我冷静地拒绝,这期间,他好几次哭着说要起床学习,不想睡觉,我只是冷静地和他重申规则。躺到九点来钟,他终于哭哭啼啼地睡着了。
  这中间看到他哭,我也很心疼,我也想满足他,让他重新学,再玩会。但是看他的状态,哭哭啼啼情绪不好,已经很不适合学习,人在情绪不好时学习效率不好,效果自然不好,所以从学习效果上也不能让他再学。再一个,我要给他灌输一种观念,规则就是规则,我们都要遵守,学习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不是你想学就能学,不想学就可以不学的。你后悔了想学了,我就要让你学?对不起,学习的机会自己不珍惜,就要被剥夺。
  昨天大儿又故伎重演,一坐到书桌前就说自己肚子疼,我生气地用直尺打了三下他的手心,但是效果也不好。于是赶紧冷静下来,往长远了想,一天两天状态不好不想学习特别正常,我也不想因为这么几天搞得鸡飞狗跳,那就违背了让孩子学习的初衷。马上调整调整状态,既然不想学,那咱们就阅读,大儿马上开心地拿来四本书,我就耐着性子陪他读了一个来小时,这期间也认了好几个字,不也一举多得嘛。
  今天晚上我重新调整策略,在大儿看完动画片时开始引导他自己定学习任务。我把他拉到跟前,平视和他交流(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感觉你是在和他谈一件重要的事情)
  “儿子,你从放学回来吃了好吃的,跑了步,和小朋友们玩了,也看了动画片,接下来是学习和阅读的时间。今天有三项学习任务:小老师自然拼读、三字经诵读和逻辑狗,你想先学哪个?”
  “妈妈,我想先学小老师。”
  “好,小老师学20分钟,到点了咱们就不学。”
  “接下来我要读三字经,最后玩逻辑狗。”
  “三字经十分钟,逻辑狗就玩三个。”
  然后我带着他,把他自己的计划写下来,我让他竖着写1到5个数字,我在后面写上任务和时间限定。
  接着开始下一轮谈话。“儿子,你自己定好了学习计划,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学了。学小老师的二十分钟内,咱们就一心一意地学,不做其他事情,学完了咱们可以玩三分钟放松,再学下一个任务!”
  开始学习前,我提醒他把桌面收拾干净;过程中他一有分心,我就提醒他在二十分钟内专心;然后时不时地鼓励他很能坚持,或者提供帮助;完成一项任务,我就让他自己在计划表里打勾。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持续了四十来分钟,但是大儿学得特别开心,特别痛快。晚上睡觉前我带着他简单复盘,让他谈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满不满意。
  我为什么这么详细地把这三天的情况记录下来,是因为大儿在前两天确实出现了抵触学习的情况,也出现了一些消极情绪下的躯体反应。这些小小的波动更应该让我们警醒,教育是长远的事情,我固然可以凭借父母权威逼着孩子必须把学习任务都完成,但长期那样做的效果呢?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有多简单粗暴,到了青春期孩子对我们就会有多简单粗暴。
  我们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让他能慢慢独立自主学习,能收获学习进步的快乐,而不仅仅是强硬塞进孩子头脑中的那点知识。再退一步讲,万一学习不好,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的情感资源,我们不能因为学习搞得父母和孩子像仇人一样,彼此折磨才最可怕。所以,第三天我及时调整措施,辅助着大儿自己往前走,事实证明这样做让孩子体会到了自主感和成就感,也培养了他自己做规划的能力。
  睡前聊天,我让大儿说说他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儿,大儿絮絮叨叨开始了,“今天我们吃了蛋糕,大大的蛋糕,像一棵树一样,树是巧克力做的,树叶上有很多水果。旁边有很多绿色的小草。”
  看到他们老师发的朋友圈,知道大儿描述的蛋糕是什么样子的,我就给他的描述做总结,“你在说蛋糕的时候,先说了蛋糕整体的样子,大大的,像一棵树一样。然后说了树干是什么颜色,树叶是什么样子。最后说了树旁边的小草。你的描述很清楚,很有逻辑性。”
  大儿接着又说了一件开心的事情,说是一个大哥哥给他们用积木搭了大的“天安门”,但是几个小朋友把积木碰倒了,大哥哥很生气,批评了他们。我追问了一些细节,并让大儿表演出来:小朋友怎么把天安门推倒的,大哥哥当时是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最后小朋友们怎么样了。
  在我的追问下大儿又把这件事重新讲了一遍,“今天,大哥哥用积木给我们搭了一个大大的天安门,门是拱形的。但是几个小朋友故意跑过去,一下子把天安门推倒了。大哥哥很生气,指着他们说,我好不容易搭好了,你们又给推倒了,讨厌不你们!说着就伸出手来拍他们,把他们都拍扁了,变成了扁的华夫饼。”
  我又给他复盘,“儿子,你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讲清楚了先发生了什么,大哥哥给你们搭了天安门。中间发生了什么,就是小朋友把积木推倒,大哥哥生气了。最后发生了什么,大哥哥把小朋友打扁了。你把这件事的开始、中间和结果说的很清楚。”
  为什么要追问细节?细节是表达和写作能够生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追问细节就是在引导大儿使自己的表达更具体、更生动。为什么要给孩子复盘?复盘的过程其实就是表达和写作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的表达是很混乱的,他不知道表达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顺序。日常和孩子的谈话,就能融入很多语文能力的训练。
  这两天都出去玩了,星期六和几个朋友带孩子一起,今天公公婆婆,带老公的弟弟一家和他小舅子出去玩。这么折腾两天,确实累够呛,老二毕竟才三个月多一些,出去还不适应,吃奶不好好吃,睡觉没办法好好睡,路上还各种闹,搞得我特别累。幸亏老公一直很给力,只要他有空,就帮忙弄孩子。
  上个星期婆婆回老公弟弟家,因为他丈母娘身体不好。这周我让公公也回去了,大儿放假了,不需要接送,我白天带两个孩子在家也能应付过来,只是可能学不上了。但那种自己的家里自己做主的自在感,让我宁愿一拖二和老公呆着。以后孩子大了,我也更愿意给公婆租房子住,住在一起还是会有诸多的不方便。
  这段时间有一个来访者也确实让我感到咨询的难度很大,就是上次说到的负能量很重的年轻人。他时不时地给我发信息,说自己特别焦虑,总想起以前的事情,想多了就脑袋疼,疼得根本没办法准备接下来的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我告诉他焦虑情绪严重,就马上深呼吸,做肌肉的紧绷放松,或者立马出去跑步,只要能调节我们身体就能调整情绪,但是他好像不怎么去做。再加上他的头脑中有很多错误认知,只是这样远程咨询,没办法一直督促到他。
  知识系列的课程备得差不多了,这两天我抽空就录出来。大儿今天执行的还是自己定学习计划,自己完成,自己打勾,我特别欣慰。今天还慢慢渗透,教他开始学习时就清理干净桌面;每一项学习任务都给他定时,养成专注的好习惯。只希望能把孩子培养好,把自己过得更好。
  一拖二的第二天,感觉还OK,就是做饭有点费劲。每天让老大自己定学习计划,上午趁他精力好,老二睡觉时,就会让他完成主要任务,这几天实施效果还不错,继续坚持吧。
  老二这几天像跟他爸有仇一样,抱一会儿就哭,怎么哄都哄不住,哭到撕心裂肺、海枯石烂。我接过手来三秒钟就喜笑颜开,笑得呲牙咧嘴。你说老公不帮忙吗?也不是,只要回到家他就帮忙弄老二。你说他不努力吗?也不是,横抱、竖抱、颠着跑,常常累得一身汗。你说他缺哄孩子的知识吗?也不是呀,老大也是手把手带大的,知识按理说挺丰富。你说他情绪控制不好吧,好像有点,经常是我一进家门就听到他和老二大叫大嚷。可是这情绪好像也不能指责他,任何人像他这么努力,这么卖力哄娃,娃还动不动甩脸子往死了哭,恐怕都控制不好情绪。
  嗐,只能说带孩子太费妈,两个孩子都紧着一个妈祸害。经常性的,妈妈还得把爸爸骂一通:垃圾不知道随手带出去,提醒他还生气;袜子走到哪脱到哪;卫生间乱成鬼也确实看不到;洗碗就真的是洗碗,灶台地面自动忽略……我由衷得感受到了中年压力。每天都在周而复始,想到第二天还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就恨不得白天不要来临。多希望像小时候或者热恋时那样,每天都期待新一天的到来。
  带孩子、工作、事业、生活琐事……压着我和老公这两个中年人。就感觉在你的头上笼罩着一层低气压,放松不下来,轻快不起来。吵架也没意思,生气不值得,用力时感觉有气无力,快让“子弹飞一会儿”,吐槽吐槽中年压力和焦虑,扫扫这一地鸡毛。
  有不少朋友私信问我V,我自己建立的学习群,还有钉钉上的录课都免费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去评论里找。
  我真的很感恩遇到老公,他心胸宽广,很少挑剔指责我,让我从容做自己。
  有一次放假回县城呆了几天,回家赶紧收拾猫砂盆,我把所有结了块的猫砂都放到了马桶里。因为以前经常这么干,猫砂也能溶于水,没想到这一次猫砂太多,直接堵住了马桶。老公什么也没说,试了好几次没通下去,只好在美团上找了个师傅过来。师傅一看堵得太厉害,必须升级,原本预计花50,结果花了260。我后悔得很,老公反而安慰我没事,以后不把猫砂放马桶里就是了。
  前天把家里剩的大苹果切开,准备煮苹果汤,打开火煮着,没一会儿老二醒了,我赶紧进屋哄他,二十分钟后出来,我把苹果汤的事早忘脑后了。直到闻到异味,厨房有烟冒出来,我才惊觉!火速去关了火,苹果已经熬到粘锅底上,可爱的小锅也已经变成了黑色!唉,又一次做这么傻的事,我也服了我自己。没一会儿老公回来,我马上主动认错,没想到老公一句指责的话也没说,还一个劲地安慰我没事,一会儿他来刷,实在刷不干净就再买一个新的。
  今天我又干了一件特二的事,骑电动车送孩子去学轮滑,回来时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了。孩子跟着朋友上她家玩,我赶紧先在微信里和老公认错,然后马上回家拿备用钥匙,把电动车又骑回来。老公就一直带着老二,开玩笑地说我都习惯你了,你不这样我还不习惯呢。
  我生活中太多这种二事了,堵下水道、丢钥匙、弄坏U盘、摔坏瓷压力锅的内胆,烧坏锅……但是老公几乎从来不会因为这些事责怪我。我从他对待我的态度,学会了宽容身边的人,“遇事不指责”是所有家庭成员应该秉持的原则,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那么多道理的地方。
  下午老二基本都在睡觉,中间我会进屋给他喂奶接觉,老大通常也会跟进来,悄悄的。昨天他一进屋,拿起空调开关就要关掉空调,我严厉制止,告诉他弟弟需要开空调睡觉。
  过了一会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大儿为什么要关空调,因为从我的角度去想他关空调的行为,就理解为恶作剧,故意和我对着干。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孩子到底什么意图,我们可以通过“我能解决问题”的聊天方式去了解大儿的行为动机。
  “你刚才进屋为什么要关空调?”(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我不喜欢很冷的房间。”
  “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开空调吗?”(引导孩子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动机)
  “因为弟弟在睡觉。”
  “对,下午很热,开空调弟弟才能睡舒服。如果不开空调,弟弟就会睡不好,然后弟弟会怎么样?”(引导孩子理解事情发展的前后联系)
  “弟弟会哭。”
  “你喜欢弟弟哭吗?”(引导孩子关注自身情感)
  “不喜欢。”
  “你是一个特别疼弟弟的哥哥。那下一次再进开了空调冷的房间,你会怎么做?”(引导孩子自己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妈妈,我可以躺在被子里,被子里很温暖。妈妈,这是一个好办法。”(孩子自己想到办法,在长期的训练后,会主动评估他想到办法的优劣。)
  “嗯,你还能想到别的办法吗?”(鼓励孩子继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还可以在外面玩。”
  “这也是一个办法。还有吗?”
  “我可以在外面看书。”
  “这个办法和在外面玩是一个办法,都是在外面。”(引导孩子尽量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妈妈,我想到了两个好办法,躺在被窝里,或者到外面玩。”
  “好样的,你很会想办法。”(肯定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办法的行为)
  通过这样简单的对话,我们既能更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又能引导他关注自身情感和需求,还能引导他理解他人,提高共情能力。
  这个假期开始给大儿接触的兴趣班有三种。
  第一种是街舞,因为我自己跟着同事学爵士舞,舞蹈教室在别的时间段也有小孩子的街舞,一打听两个同事的三个小孩都在学,于是也把大儿送去学了。但是几次课上下来,发现大儿在理解老师指令方面有些困难,再加上老师比较年轻,可能缺乏儿童教育技巧,孩子不听说或者做得不好时,多半用的是威胁惩罚的措施。
  好几次街舞老师都和我说,大儿上课不认真,下次上课要更认真一些。可是我观察到的情况是有一部分时间大儿在分心走神,有一部分时间大儿是真的不明白老师的指令,再加上他在体育运动方面确实不太擅长,所以整个街舞课上下来并不是很顺利。也就这件事咨询过有经验的网友,她给出的建议还是要和老师多沟通,多给孩子正向积极鼓励。
  昨天也和老公讨论到这件事,想给孩子暂时停掉街舞课,或者寻找更有耐心,更有经验的老师。老公不太赞同,他认为既然是教街舞,就必然是一些年轻的男孩子,这个年纪的男老师肯定是不太懂得教育心理学,所以换哪个老师可能都一样,就让孩子跟着现在的老师上,时间一长他可能也就能跟上来。老公的话确实给我一些启发,目前暑假集训因为都安排在下午,我没办法送他去,所以提前和老师说了假期就不去上了。
  第二个兴趣班是围棋课,选择给孩子上围棋课跟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没什么关系。我是提前想好了,棋类是得让孩子学一种的,毕竟学棋很锻炼一个孩子的专注力,也能提高他的受挫折能力。通过家长打听到这个围棋老师,才知道几个同事的孩子都跟着这个老师学了好几年。前天带着孩子去试听了一节课,老师五十多岁,和蔼可亲,教学也生动活泼。能看出来孩子不抵触围棋,于是我就决定让他跟着这个老师学围棋,至少要学到小学毕业,老公对围棋也略微懂一些,在家就能帮孩子一起练。
  第三个兴趣班是轮滑。也是因为同事的孩子在练,我自己也在大广场上问过教练,假期有时间正好让孩子跟着一块学,朋友之前送来的轮滑鞋正好能穿,轮滑也是准备给孩子学着。
  老公今天和我反馈,是不是一下子给大儿报的兴趣班有点多了,之前是一个都没有,现在一下子来了三个。我虽然解释说轮滑是学一个阶段,学会了就不用再学。但是老公这么一说,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点着急了,一下子安排这么多兴趣班,再加上带着老二接送他确实不方便,这两天也在想兴趣班的事情。
  说实话,现在各大教育博主的公众号,我关注不少,确实学到了不少有关教育的好知识,但是很多时候,我也会受他们的影响,看到别人的小孩利用了那么多资源,教育得那么优秀,难免就会有点着急。虽然大方向上我不太焦虑,也知道从几大方面去培养孩子,但是在具体操作上遇到各种问题时,免不了就会情绪不好。还是要冷静地想好很多事情,培养孩子的长远目标是什么,孩子的优势是什么,不太擅长哪些方面,父母自身的发展要走向何处。只有当我们时常能从长远角度,来看近期的一些教育行为,才能更理智一些。
  围棋课定为下午四点到六点,轮滑是六点半到八点。我思来想去,这周只好请住在隔壁楼的同事帮忙,下午我送大儿上围棋课时,同事过来看着老二,因为老二这个时间段基本都在睡觉。等老公五点二十下班到家,我就去接大儿上轮滑课。
  心理的小算盘是打的挺好的,谁知状况频出。老二睡到两点多突然醒了,怎么也不睡,只能陪他玩,玩到三点二十硬是又哄睡了,我赶紧去送老大。半个小时回来,听同事说我走后没几分钟老二就醒了,幸亏没怎么哭,没有折磨同事,要不我都没办法让她来帮忙看着。
  学完轮滑,大儿和同事的儿子要在广场上玩,我给定了个闹钟让他玩一会儿。突然,老公来电,紧急呼救,老二一直崩溃大哭,他无计可施,也在崩溃的边缘。我只能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到家十分钟给老二放倒弄睡,然后耐着性子,带着无比的同情听着老公诉说两个半小时的惨痛史。
  呼呼,我这一天就跟打仗一样。五点早起备课两个多小时,然后准备早饭,弄两个孩子,上午抽空还要和大儿因为学习的事情生气,下午继续弄着睡梦中时不时哭闹的老二。直到两个孩子都彻底睡着,才感觉时间终于是自己的,人也已经累得不像话。你问我累吗?身体是挺累,但是心理确实没弄老大的时候累,真的是心态好了很多,开开心心,健健康康,一家人在一起,就很知足。
  骑电动车带大儿回家的路上
  大儿:妈妈,上面的牌子写了什么?
  我:珍爱生命,远离酒驾。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很宝贵,喝了酒后不能开车。
  大儿:为什么喝了酒后不能开车?
  我:你说呢?
  (我习惯于把问题拋回给孩子,激发他去思考。)
  大儿:我不知道。
  (大儿不知道又想知道的时候,就是我补知识的好时候)
  我:我们曾经看过血液那本书,当我们喝了酒,酒精会进入我们的血液里,让我们晕晕乎乎的,就跟你早上刚睡醒一样(用早上睡醒的感觉同化喝了酒的感觉,让孩子更好理解)这个时候开车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自己考虑后果)
  大儿:可能会撞车。
  我:撞车后会发生什么?
  大儿:我们的车就会撞坏了。
  我:撞车后我们可能会怎么样?
  大儿:可能会受伤,也可能会死掉。
  我:人要是受伤了有什么感受?
  (引导孩子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要保护好身体)
  大儿:很害怕。所以,妈妈,爸爸喝了酒就不开车,让你开。
  (在一系列的谈话后,孩子自然明白为什么喝了酒不能开车。“喝酒后不能开车”的知识也顺利补给了孩子。)
  我:对,谁喝了酒都不能开车,要不然警察叔叔就会狠狠地批评他。
  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
  昨天送大儿去练轮滑,教练来晚了,平时四个教练都在,今天就来了一个。训练开始,教练带着做热身。往常我都是坐在大儿后面,今天坐在他前面的位置。
  没过一会儿,我注意到大儿一直看我,眼睛里满含泪水,其他孩子呢,都高高兴兴地跟着教练做。我以为他是想到一会儿又要开始练轮滑了,害怕得哭起来。对于大儿这种天生比较胆小,做事很谨慎的孩子来说,练轮滑真的特别考验他,前两次都是边练边抹泪。于是我做猪八戒的鬼脸逗他,给他竖大拇指鼓励他,但是都没什么改变,大儿依旧在流泪。
  我就来到他身边,跟着他一起做热身,几个回合下来,他不再哭,也能高兴地跟着做了。热身结束,往常的流程就是换上鞋等着教练来单教他,但是今天迟迟没有别的教练。大儿终于担忧地问我,“妈妈,一会儿没有老师教我怎么办?”
  “原来你一直担心这个事情呀。放心吧,教练一会儿就来了,肯定有教练会单独教你的。”
  原来他一直担忧的是这个问题,如果我不走到他身边,可能就一直认为他忧虑的是练轮滑的事,采取的措施也是逗他,鼓励他,但是没有办法真正地帮到他。只有了解他内心真正的想法,一句话就可能安慰到他。

  和同事约好,今天她上家里来接大儿去她家玩,大儿提前也同意了。
  今天早上,大儿刚起来,我就提醒他换衣服收拾,一会儿阿姨就来了。大儿不听,还说自己不要去。我顿时有点恼怒,责怪他,“昨天都跟阿姨说好了,一早就来接你,你怎么又不去了,你这是说话不算话呀!”
  “我不想去。”
  “怎么又不想去了,那我跟你说你一会儿不去,妈妈可没时间送你,你就去不了了!”
  没一会儿,同事就来了,大儿还是不愿意去,我和他爸都着急催他,劝他快点去,不要磨叽。同事走上前,问他为什么不想去了。
  “我不要跟别的小朋友玩。”大儿说着。
  “放心吧,那个小朋友先不来,就你和糖包弟弟两个人,你们俩玩得可开心了。”
  大儿听到阿姨这么说,不再抗拒,爽快地换好衣服跟着阿姨走了。
  昨天和大儿说,阿姨家今天还会去一个小朋友,原来大儿是在担心那个根本没见过面的小朋友。如果不是同事冷静地问一问大儿,我们就一直以为孩子是说话不算话,一会儿去一会儿不去的。采取的措施就会是批评他,威胁他不去就不能去了。只有了解他真正的忧虑,同事用一句话就打消了大儿的忧虑,高高兴兴地跟着她走了。
  盼望了一整天,晚上七点来钟,姐姐带着孩子们终于到了。老公辛苦地开了一天的车去北京接,大儿一见到他们兴奋地又蹦又跳,老二也一直盯着姐姐瞅,好像很好奇这个总在视频里看到的大姨,今天终于在面前逗他。
  我呢,一方面很高兴姐姐带着孩子们过来玩,一方面呢,也忧虑着过不了几天他们终究会走。尽管他们从遥远的老家过来,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面对亲人,我总是会心理热切地盼望着团聚,又极度地担心着分别。
  姐姐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但是我像依赖妈妈一样依赖着她。她在身边,我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用刷碗,不需要收拾,所有的事情姐姐都会勤快地帮我做好。她在身边,我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问问她,听听她的意见。姐姐总是在找身边人的优点,总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宽慰到我。说起他们这一天赶车辛苦,姐姐马上说老公最辛苦,一个人开了一天车;聊起家里闲置了很久的玩具大汽车,姐姐马上夸赞小叔子心疼大侄子,刚生下来就花重金买这么好的车;老公提到要拿钱接济朋友,我不太愿意,姐姐也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和朋友的情谊上劝我看开点,就几百块钱的事,支持老公愿意帮助朋友的做法。
  姐姐就像一束光一样,和她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太小家子气。姐姐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她的格局,她的见识、胆量,勤劳能干,远在我之上。听到姐姐说他大儿子都带女朋友回家了,我觉得很欣慰。姐姐的家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是姐姐的孩子们都很懂事、听话,就希望亲人们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昨天带姐姐和孩子们又去了一趟萌宠乐园,之前和朋友们去过一次,那次天气很热,乐园里玩的人不多。昨天很幸运,天气很凉快,几个孩子玩得很开心,记录记录几件事情。
  一个好玩的评价!
  下午一点四十有小猪跳水表演,其实就是工作人员安排三只小猪通过各种障碍,最终来到一个高台,让小猪跳到深水槽的一个表演。三排台阶上已经坐满了人,人们饶有兴致地看着萌萌的小猪,最后小猪被逼的没有办法,从高台一跃,跳下水去,引得众人欢呼雀跃。旁边一个大叔高声赞叹,“哇塞,这真是勇敢的小猪!”我们在旁边笑得直不起腰来,明明是被迫营业的小猪,却落了个“勇敢”的称号。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可能并不好玩,人们对于事情的评价特别好玩。
  一只可爱的土拨鼠!
  玻璃门里的土拨鼠或安然午睡,或警惕放哨,或来回窜跳。玻璃门外的小孩子伸出小手,和土拨鼠互挠,开心互动!我第一次知道,肥肥胖胖的土拨鼠,如此通人性。
  两件很有收获的事情。和一个来访者聊了很长时间关于睡眠、关于死亡的话题,互相启发,相互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慢慢建立起来。已经毕业的小蔡同学送来特制的礼物,水晶摆台里镶嵌着毕业照片,懂感恩的孩子让我心获温暖。
  三点值得肯定的提升点。早上大家陆陆续续收拾好,九点多才出门,之前一直是阴天,十点多太阳出来了,我们还在路上奔驰。我忍不住抱怨,“早知道就早点出门,赶在阴天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会儿,这会太阳都出来了,一会儿也玩不好了。”这个话一出口,我马上意识到它对于解决问题根本就没有用,还会加重旁人的负担,随即丢掉这个负面想法,“既来之,则安之”,出太阳也挡不住我们玩得开心。
  小侄女上背包里翻好吃的,把奶粉盒翻扣了,奶粉撒了一书包。姐姐把背包倒过来,把奶粉清理干净,放在侧兜的奶瓶摔出来碎了。姐姐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看到奶瓶在侧兜放着。我赶紧安慰她没事,老二刚刚吃过奶,再玩一会儿我们就回去,家里还有备用奶瓶。遇到奶瓶摔了,先不去指责,不去责怪,马上想办法,我和老公都在努力做。
  回到家老公很累,上书房休息去了。我弄老二玩和睡觉,一看五点来钟,老公没有起来去买菜的意思。我赶紧换好衣服去买涮羊肉的菜,那一瞬间心里升起一个念头,“这要是公婆他们来了,老公肯定早就起床张罗了。”嘿,这个念头符合客观事实吗?不全符合,姐姐和孩子们来,老公忙上忙下,殷勤招待,这会是真累了。这个念头对我有好处吗?没有,它会让我陷入寻找老公不上心对待家人的“证据”中,心里如果总保有挑剔,眼里就看不到他人的付出。即使是老公真的区别对待,那也情有可原的,就像我会区别对待自己家人和公婆他们一样,这无可厚非。我要做的就是赶紧张罗,我自己的家人自己多去疼。
  平常的生活,找值得记录的闪光点。
  大儿说他是迪迦奥特曼,我是赛迦奥特曼。他拿起“武器”—一盒棉签,掰开就要“攻击”我,没料到棉签太调皮,都甩到了地上和床上。
  他隐隐有点不安和懊恼,转身想走开,我马上问他,“这个时候你可以做什么?”(面对孩子闯的祸,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如果上来就责备,会让孩子退缩不敢承担问题。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情绪,鼓励他自己去解决,问题就会变成教育资源。)
  “捡起来。妈妈,你帮我捡。”
  “我要哄小弟睡觉,你得自己捡,这是你自己的事情。”
  他一点一点地捡,时不时地让我帮他。我借着老二要睡觉,一直没答应他,同时用语言不断鼓励他。
  “哥哥是榜样哥哥。哥哥一直在坚持捡棉签,那么多棉签,哥哥也不着急,一根一根认真地捡回来。
  哥哥犯了错也不着急,不退缩,马上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哥哥真是勇于承担的好哥哥。
  哥哥自己甩出了棉签自己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像哪咤一样,一人做事一人当,哥哥真有责任感。
  哥哥自己想办法,棉签太多塞不进去,哥哥就从空隙里插进去,哥哥真会想办法。”
  我就这样一直鼓励,一直给他补知识,大儿就一直坚持捡完棉签。很多时候,父母的语言很重要,我们尽量说积极的、有导向性、给孩子能量的话。
  昨天阴天,还有小凉风,难得的好天气,和姐姐带孩子们去山庄附近的一个公园去玩。大家睡到九点多才起床,到公园都十点半了。
  公园的入口有个卖驴打滚的,依依(弟弟家的女儿,四周岁了)跑过去,和卖家说,“能给我尝一块吗?”卖家很乐意地给她切了一小块。吃完后,依依还不忘给两个哥哥也讨要一番,“叔叔,我还有两个哥哥,你能给他们都来一小块吗?”卖家被她逗乐了,又切了两小块给两个哥哥。姐姐说依依在家也是这样,碰到板栗店可以免费吃两个板栗,她通常都是吃完自己的,还要一手拿两个,跑去送给妹妹和哥哥。
  没玩一会儿,依依一直念叨着还想吃驴打滚,要我们去给她买。我只好带她回到公园入口那,无奈卖驴打滚的人已经不在了。下午接大儿上围棋课回来,偶尔看到有卖驴打滚的,给她买了一小块。总算满足了她的嘴,要不然这个孩子特别倔强,能一直跟你念叨她想吃的东西。
  公园人不是很多,孩子们一会儿看小蚂蚁,一会儿研究采到的一个蘑菇,一会儿又掐一掐地上蒲公英的花。但是等他们走到山庄墙边的小河边,看到卖各式玩具的摊位时,就开始不太高兴了。诺诺(姐的小儿子,十岁了)一直要买一个玩具,依依也围着各种玩具动来动去。我和姐是坚决不给他们买玩具的,家里的玩具太多了,孩子要的不过是一时新鲜。诺诺就一直苦着个脸,也没有什么心思玩。
  其实挺不喜欢小孩子这样的,他们最大的乐趣就在吃和买东西上,生活中需要不断给他们好吃的,买新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很高兴。事实上,他们很少专注地玩一种玩具,普通的水果和饭菜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明明是极其普通的家庭,甚至是生活条件还不怎么样的家庭,为什么要把孩子养得这样在意物质,大部分时候只追求物质享受?
  我并不是说物质满足不重要,只是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我们的追求绝不应该只停留在物质享受上。培养一个孩子,我们从小就要引导他去追求精神满足:享受自然,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回馈社会……这些精神享受才真正能让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安宁,超越小我走向大我。
  这几天,大儿因为和依依妹妹抢玩具,挨了不少训,昨天我还因为这件事和他发了通很大的火,踢了他好几脚。
  整个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大儿从围棋班回来,获得了老师奖励的一个塑料飞镖。他和哥哥妹妹们说完自己得了奖励,随手就把飞镖放在地上,拿起乐高拼的小船玩起来。没一会儿,妹妹拿起他的飞镖玩,大儿见到,马上就跑过去大叫着飞镖是他的,同时就要抢回来,妹妹自然是不愿意给,大儿也不依不饶。
  我气得火蹭蹭地冒,这一天就因为这样的事情,被大儿叫得脑袋疼。妹妹拿他暂时没有玩的玩具,他就叫着要抢回来,抢到手又不怎么玩。我抱着小儿,气得冲过去要踢他,大儿吓得直往厨房躲,边躲边求饶,“你不要踢我,你不要踢我!”我照着他的屁股来了两脚,踢完把他好个骂,“妹妹在玩的玩具,你就要抢过来,抢过来你又不玩,你怎么那么不讲道理,我不允许你这么不讲道理!妹妹是客人,从老家来看我们,你让着点妹妹怎么就不行!你再去抢妹妹的玩具,我还得踢你!”
  每一次,大儿和妹妹、哥哥聚在一起,矛盾就特别多。妹妹会盯着他手边的玩具,趁不注意就拿过来玩;他呢,又会计较妹妹拿了他的玩具而生气;他还极容易受哥哥的怂恿,一起欺负妹妹。矛盾一多,我就容易心烦,一心烦就容易走入教育的老路,靠“权威法”、“解释法”去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一回想起我踢大儿时,他那极度恐惧的表情,害怕地往后躲的样子,我心里特别难受。虽然偶尔会因为原则性的问题,也踢大儿,但还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替代,让他慢慢更明白事理。
  现在就出现一个问题,问题摆在我面前,我先自己不要焦虑,控制好情绪,再想想如何能更好地就这件事引导大儿。正好早上就出现了两个教育机会,我重新启“我能解决问题”的管教方式,让大儿自己主动思考,顺利解决问题。
  第一件事,大儿先是在沙发上看书,看完就把书放在沙发上,跑到一个纸箱子里玩。这时,妹妹过来拿起书看,大儿马上就要故故伎重演,叫着是他的书他要看,我见状,马上启动“我能解决问题”谈话法。
  “妹妹在看书,你如果这时候抢过来妹妹什么感受?”
  大儿停顿了一会儿,没有回答,但是明显情绪冷静不少。
  我继续问,“如果妹妹在看书,你也想看,你可以用什么办法?”
  “我可以和妹妹一起看。”大儿因为想到这个办法,一下子变得很高兴,说完就出来和妹妹一起看书。
  我也特别高兴,忍不住夸奖他,“你真会想办法,你带着妹妹一起看,你们一起看得真开心!你是乐于分享的大方哥哥!”
  第一个矛盾冲突顺利解决,紧接着第二个教育机会又出现了。妹妹在屋里看黑板卡片,挑出三张,分别有奶瓶、小蛋糕和大蛋糕。大儿走进来,也想要妹妹的蛋糕卡片,马上就想要伸手去拿。我又立刻启动“我能解决问题”谈话法。
  “你直接这样抢妹妹的卡片,妹妹会有什么感受?”大儿还是没说话。
  “你如果想玩蛋糕卡片可以怎么做?”我继续引导大儿。
  大儿上前问妹妹,“妹妹,你能把蛋糕卡片给我玩吗?”
  “不行,我自己还想玩呢?”妹妹拒绝了大儿的请求。
  在大儿哭之前,我又问他,“妹妹这个时候不愿意分享,你还可以怎么做?”大儿看到旁边还有很多其他的卡片,就跑过去找了一张小汽车的卡片玩起来。
  “你很会想办法,当妹妹不愿意和你分享的时候,你找到其他的卡片玩。”我趁机表扬大儿。没一会儿,大儿又一次请求妹妹给她分享蛋糕的卡片,妹妹同意了,两个人玩起吃蛋糕的游戏。
  所以,遇到问题自己先保持冷静,一定有比一味打骂更好的管教方式。
  昨天晚上带姐姐和孩子们回县城老二家里,今天一起来坝上草原玩。一早就出发了,二宝昨天睡得不好,我也就睡了几个小时,一路上不停地打哈欠。天气还不错,来到坝上,去的又是老公他们原先住的那一块,穿过长长的草滩,来到好几公里外的小河边驻扎,帐篷搭上,孩子们先在帐篷里吃一圈。
  吃完又轮流下小河里趟水,小河边待了好几个小时后,我们回镇上吃了点午饭,去附近的山脚采了好几把干枝梅。又驱车来到千松坝森林公园,我抱着二宝在车上睡觉,姐姐他们去爬山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就想让他们多看一点,多体验一点。姐姐对坝上草原的景很稀罕,一路拍了很多美景发了不少朋友圈。
  我呢,也想好好玩,但是二宝时不时地闹两下,他爸一抱又哭,所以也没多大兴致玩。再加上没睡好,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很想好好睡一觉。昨天晚上娃爸和他弟喝酒到很晚,又出去唱歌,孩子醒了好几次后,我忍不住给他打电话发脾气。今天就要开车出来玩,一回到家就是喝酒,什么也不安排了。大半夜还跑去唱歌,虽然这两天晚上都是我带孩子,没让他帮忙,但一到县城孩子不好带,我也希望他能帮帮我呀。
  不知道为什么,一回到县城,大家聚在一起,我对老公的种种行为就特别有意见,忍不住多次抱怨他。可是抱怨后他也会不高兴,他一不高兴我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应该那么爱说他,陷入自我批判和否定中,可是下一次还是忍不住会抱怨他。可能真的是带孩子有时候很心烦,很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这段时间和姐姐相处,让我对人的认知不同有了更深的体会。
  比如,对于孩子的教育,姐姐反复几次说她的小儿子,在学校里每一个方面都是差,孩子到底是怎么学的,难道不难受嘛。我今天反驳她说,孩子当然难受,学习差的孩子在学校更痛苦,但是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的一个人的事情,是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等因素同时促成,家长肯定要花不少时间、精力去培养。姐姐又反问,我们小的时候也没有家长培养,不也没有学的那么差嘛?
  首先从大概率来看,农村父母不管孩子学习,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就是跟不上,只是偶尔出现一小部分成绩好的孩子。从个体来看,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对于有教育意识父母培养出来的城里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再者,农村孩子偶然有个别学习很优秀的,无论他的父母有没有意识培养,但是孩子自身肯定是拥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现在很多短视频都在说某个农村的孩子多高的分考上了特别好的大学,让人会误以为农村孩子都很会读书,事实上,农村孩子的辍学率高的吓人。这些极其优秀的孩子只是个例,都只是偶然成功,我们需要明白背后必然成功的因素,帮助孩子更好得学习。
  我和姐姐的不同,还表现在对孩子的期待上。姐姐的二女儿16岁,已经辍学在家上班,姐姐对她的期待就是早早嫁人,好让不懂事的孩子明白生活不易。我对孩子的期待呢,至少在学习上要比我和老公都强,走得更远,婚姻上会慢慢给他渗透很多知识。
  在面对个人发展时,姐姐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开始带下下一辈的打算,我呢,更希望能多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不被太多生活琐事所累。她更羡慕地是体制内有保障有退休金的生活,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如果让自我价值得到最大实现。
  我呈现出这些不同,不是想证明自己如何比姐姐强,只是在说明每个人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不一样,如何影响着一个人对很多事情的认知和判断。也在说明人一定要通过自我不断的努力,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认知思维高于我的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太重要了。
  明天姐姐他们就要回去了,原本定的周六的票,因为姐姐周末要开会,临时又改签了。我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三个孩子在一起不停地打架、争执,每天我们大人就反复劝架,给出意见,或者分别揍孩子一顿。打心眼里,我还是喜欢安安静静、有规律的生活。
  今天下午一气之下给大儿报了个网上学习口才的课,花了五千来块。果然花钱的是让女人心情好转的一种方式,花完钱,捡捡地上的鸡毛,生活又重新开始。晚上给他们定好看实景表演的票,我带两个娃在家,娃爸带姐姐他们去看。
  最近因为大儿的爱叫唤,和大哭大闹而头疼不已,也发觉大儿比之前不听说多了。生活中出现一点点不顺心,他马上就开始叫唤;出现了一些些不如意,他立刻就能大哭大闹;让换睡衣,不去;让刷牙洗脸,不去;让晒衣服,不去……我和老公最近没少修理他,但是感觉效果不是很好。
  因为是第一个孩子,真的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虽然学过一些理论,但现实太复杂,常常也被气得跳脚,也焦虑自己管教方式对不对,也迷茫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或许就是内心把培养孩子想得太简单,也对孩子的发展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又或许花了太多的精力在这上面,有时候会身心俱疲。
  我想,我们都需要进行调整了。
  上午和小飞一家又去了黄梁村,村子不大,有山有水有树,有点小旅游,游客不是很多,正好挺清净,我们四个大人带四个孩子,找到一个小凉亭,吃吃喝喝,聊聊谈谈,玩了好几个小时。我家大儿和她家大闺女差一岁,两人从小一块玩,基本没矛盾,相处很和谐。下午回小飞家,自从有了老二,已经好几个月没上她们家。以前经常聚在一起玩,不是去她家就是上我家。
  大家聚在一起又说起龙哥的状况,比我知道的还要糟糕。前几天龙哥给老公打电话说拿点钱,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我不太乐意,最后还是给拿了五百块钱。今天才知道龙哥又结束了在北京工地的小工生活,回来了,到处打散工,他媳妇幼儿园一个月挣的钱就够孩子上幼儿园和一些基本开销。
  有一天龙哥干了一天活都没吃饭,微信里一分钱都没有,小飞一说我们都觉得怪可怜的。虽然大家都建议他去送快递,送外卖,也比在工地挣钱和轻快,但是他自己还是说送快递竞争激烈,挣不了钱,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我和老公都很不喜欢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但是出于对朋友的情谊,还是决定给他先拿两千块钱,毕竟这些钱对于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能救他们的急呀。
  老话是讲“救急不救穷”,他们现在是既急又穷,但是你碰上了这样的朋友,之前关系都挺好。看着他们生活这么难,不帮衬着点真是于心不忍。什么事都往长远了看吧,他们肯定不会一直这么辛苦,还是要给他人留点温暖。
  随时监控自己的想法,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剔除那些不利于自身提高的想法和言行,自身的状态才会一点点得到改善,生活才能一点点变好。
  姐姐这次来,老公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位,吃喝玩乐不辞辛苦。中间有几次感觉老公有点懈怠,我想和他说,心里也赌气地把他对待自己家里人和我家里人的态度做对比。但是马上调控了自己的这些想法,老公上一天班回来累够呛,懈怠一点很正常,把他的家人和我的家人稍微区别对待,也很正常,因为感情需要长时间相处才能深厚。我如果把心理的不满意和对比跟老公说,这对于我们的感情和家庭没有任何好处,既然如此,这样的想法和言行我为什么还要抱持着?
  然后,我就开始留意老公和他家人对待姐姐好的一方面,这么一留意,发现他们真的特别热情,特别好。老公提醒我给孩子们买衣服,惦记着给孩子们买爱吃的海鲜,天天陪姐姐的儿子下围棋,一进门就抱小侄女,一回到家就赶紧做饭,开车带他们上这里上那里玩……当我主动关注老公做的好的一面,就从心里由衷佩服和感谢他。
  老公的家人呢,对待我们也是特别好。婆婆准备了一大桌子丰盛的菜,第二天定了外卖虾,老二又定了鸭货给孩子们吃,老二媳妇给孩子们买肯德基,买新衣服,公公陪孩子们玩。虽然和他们只是待了短短的一天半,但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特别好客,让人感觉很温暖。
  当我关注生活中这些让人感动,让人温暖的小事,内心就不会再有那些不合理的想法,自动就不会去关注那些不如意的点滴。多关注积极一面,心怀感恩,不仅自己的状态会发生改变,和身边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和谐。
  嗯嗯,姐姐回老家坝上去玩了。
  理解他人言行背后的动机
  和朋友们聚会,大儿和姐姐在充气城堡玩得很嗨,半个小时后,他一直招呼我过去陪他,我让他自己在城堡里玩,他说别的小朋友一看到他就都跑了,大家不愿跟他玩,他显得很失落。
  虽然他还小,但是也有必要带着他一起去理解他人言行背后的动机,于是我这样跟孩子谈话。
  你认为大家是一看到你就跑了吗?
  对呀,我一走过去他们就跑了。
  你认为其他小朋友跑开还有别的原因吗?
  他们想去玩别的玩具。
  对,有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吗?
  我不知道。
  他们还可能玩了很长时间,不想在那里玩,所以走开了。他们还可能要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所以不再那里玩。你看,小朋友们跑开有很多原因,是因为看到你就跑开吗?
  他们可能要去找好朋友。
  对,所以,不一定是因为你来了,他们就跑开了,还有他们自己的原因。
  在跟他人相处时,如果能经常想一想他人言行背后的动机,不过分把问题归因于自己,不放大,不焦虑,面对问题时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
  今天领导召唤,我只能又一次让同事妈妈上家里来看一会儿老二,原本预计半个小时就完事,结果等领导就等了半个小时,一个来小时才匆忙赶回家。去之前还期望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呢,去了才知道产假结束后新学期的任务依然会很重。前几天领导说安排我就接手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今天特意找去谈话,让我重新接手一年级一个班,虽然心理有些许不乐意,但嘴上毫不犹豫地痛快答应,谁让咱不会也不懂拒绝领导呢,那就还是发挥性格优势,老老实实迎头干。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个人的想法挺多的,包括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好好研究语文教育,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还准备以年级为单位开设免费家长课堂,把情绪管理和学习心理系统教给家长。如果可以的话,还准备训练孩子们“我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想法很多,精力有限,一点一点来。
  其实最近几天负面情绪挺多的,这两天有一个高阶咨询师课程开班,我特别有意向去学习。奈何一和娃爸提这个事,他就特别反对,最主要是觉得孩子送回去县里让公婆带几天,怕老两口弄不过来。还有一个就是觉得我短时期内想学的东西太多,又是元认知的研修生,又是咨询师的课程。我自己努力在争取这个课程,甚至偷偷把核酸做了,也想好了如果要去学两个孩子怎么安排。
  当娃爸一口反对时,我还是很难受,觉得很委屈。平日里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负面情绪也叠加起来了,马上冷脸不搭理他。其实内心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没料到真被拒绝时,自己心里那么难受。我可以不断地创造条件为他的面试服务,为什么当我有提升的机会时,他却不能站在我的角度去支持我。
  当我有情绪难以排解时,就会反复思考婚姻带给女人的意义,为什么女人一走进婚姻,就要面临繁重的做家务、教育孩子的责任,而男人大多可以安安心心依旧打拼在自己的职场上?我强烈地渴望着在职场上不断提升自己,拓宽自己,可现实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等着我去操心,教育孩子的重担毫无疑问落在我的身上。如果不是每天弄孩子睡着后挣扎着起来看书学习,可以说我连一点提升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这时常让我觉得不公平,很不公平。
  知识优势兴奋特征
  我们大脑中的各类知识(广义的知识是指所有的信息)有优势兴奋的特征,就是说某一类知识如果足够完善、熟练,会优先被我们提取和运用。
  从这个角度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多用积极的心态和方式去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时,如果总是能从积极的意义去思考,这种反应模式(反应模式也是一种知识)一次两次不断地在大脑中强化,形成优势兴奋。再面对新的问题,“知识优势兴奋”,我们的反应也还会是积极、兴奋地应对挑战。
  相反,如果面对问题习惯于抱怨甩锅,那么这种反应模式也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再面对新的问题,“知识优势兴奋”,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还去抱怨,继续甩锅。
  所以,谨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行,留心身边的朋友,什么言行有利于自己,什么言行很容易带来负面能量,让好知识发挥优势兴奋的特征。
  晚上学完轮滑回来,大儿要拿着两个变形数字坐电动车。我提前说好规则, “如果你要一手拿一个变形数字,就要拿好了,否则掉了我不会给你捡。”大儿答应着。
  走到三道牌楼时,大儿一不小心,一个变形数字啪嗒掉到了地上。大儿顿时号啕大哭,央求着我给他捡回来。我一狠心,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骑,同时安慰他,“真遗憾,我们说好了,你不拿好我就不会帮你捡。”
  看到我走远没有给他捡的意思,大儿慢慢止住了哭声,再一次问,“妈妈,你不会回去给我捡对吗?”
  “是的。”我再一次狠心拒绝了他。他坐电动车前面小座时,总会要拿点小玩意或是书,说了很多次可能会掉不要拿,孩子都不听,有一回玩具小枪掉在路上,我还折回去给他捡。这一次我就按照规则执行,说不捡就不捡,让他切身体会到玩具丢了的那种伤心和痛苦,这种切身体会比我说很多次都管用。
  没一会儿他终于止住哭声,我趁机跟他用“我能解决问题”法进行谈话。
  “你心爱的玩具掉在地上,捡不回来,你什么感受?”
  “伤心。”
  “那下一次你坐电动车时,可以怎么做?”
  “我不拿玩具了,把玩具放在家里。”
  “还可以把玩具放在哪里?”
  “放在前面的小袋子里。”
  “如果你一定要拿玩具,你可以怎么做?”
  “我要把玩具拿好,不要再丢了。”
  “嗯,你很会想办法。”
  “妈妈,假如你心爱的纪念品掉在地上(有一次大儿把学生送我的纪念品拿出来玩坏了,借着这件事给他补了好几次知识,这次他又想起来了),被车压了你什么感受?”
  “我会跟你一样很伤心,自己那么心爱的东西摔坏了。我还会很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好好拿住它。”
  这件事再次让我感受到教育孩子的几个原则。第一,规则就是规则,如果有规则,家长带着孩子按规则行事。按规则行事的孩子才能慢慢克制自己的欲望,在规则内享受自由。第二,规则虽然要坚定执行,但孩子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要关注。最好不要边执行规则是边不停地给他讲道理,或者因为孩子不执行规则而言语上奚落他、打击他。关注他的情绪和感受才能让孩子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对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才能表现更好。第三,等到孩子情绪稳定后,及时复盘,有利于他从整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我通常运用的是“我能解决问题”法和他对话,这样的引导让孩子能积极主动思考,他得到的教训是自己切身体会到的,感受会更深。
  大儿这两天的轮滑有了比较大的进步,终于敢上去和大队伍一起滑,尽管他依然滑得慢,动作也不规范,但是对于极其谨慎的他来说,敢自己滑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他自己跟着教练练轮滑时,我就围着广场外跑圈,跑七圈下来大概35分钟。旁边坐着的家长和我分享大儿和她的互动,“你儿子还挺逗,先是要喝水,让我帮他打开水。然后说妈妈去跑步了,他自己好好练。一会儿又说他自己进步很大,爸爸都给他点赞了。你儿子还挺外向挺爱说的呢。”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理很高兴,不止一个人说过大儿有了很大的变化,性格比以前开朗很多,话也多很多。面对外人更加自信大方了,以前因为没有学习心理学,对大儿比较娇惯,让他养成了娇气的一些毛病。自从我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后,大儿的性格有了不少改变。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一个人来说,外在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性格和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培养孩子时,最应该注重的是他的性格培养和心态调整。比如说他自己穿着轮滑鞋在家玩时,好几次往后摔到了屁股,我们都鼓励他勇敢地站起来,鼓励他遇到困难不要怕,没什么大不了。
  之前刷到过一个视频,教育专家说养男孩子切记三点,一是懒,二是散,三是娇。她讲得很有道理,“勤则百痹除”,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勤奋最宜,切记懒惰。散漫没有规矩,没有自律,生活工作中便不会努力。娇气的男孩要不得,男孩终究是要长大,扛起养家的责任,不娇气,能吃苦,能受累。我们的培养男孩子的长远目标,应该是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宽容心。
  年级组长搬新家,离学校更近了,周末请我们几家一块吃个饭。大家在一块热热闹闹,孩子叽叽喳喳。H同事特别热情,说好今天都上她们家玩。今天一早就来家里接走了大儿,等师傅上门安好抽油烟机,又过来接上我和二宝。
  这会我带着二宝在屋里睡,其他几个同事和一大堆孩子们在客厅玩。H同事真是热情,几次打电话让我带着二宝到家里去玩,实在是盛情难切,索性今天一天就在她家混了。一起带娃,闲聊闲吃,时间过得还挺快。
  吃完饭大家聊起这一次组长和另一个老师(住我家对门的S同事)争小高名额的事,组长原以为今年势在必得,没想到半路杀出匹黑马,S的分数比她还高。两个人又因为证书是否合理一事,将起来了,弄得学校领导夹在中间也很为难。
  一个七八十个职工的学校,进职称、评优评先、各种竞赛,竞争都很激烈。我们开玩笑说简直太卷了,大家安安心心教书不好么,国家改一改职称评聘制度,到了年份自然晋级,同事们之间就不会搞得很难看。
  所幸我们这个年级组一直很和谐,大家关系处得都不错,经常带着孩子在一起玩,否则搞得像一些年级组乌烟瘴气,工作起来都怪闹心的。
  大早上接到二哥的电话(我前同事小T的二哥,跟老公拜过把子的),前同事小T的岳父刚刚去世,不到六十岁,胃癌。我们时常会聚在一起,去年叔叔查出胃癌,开始治疗,时不时跟老公打电话咨询一些情况。没想到今年就不行了,走得很快。
  这几年经历了好几例癌症的病例,老公的大姨父、三叔,这一次是小T的岳父,无一例外,从确诊到去世,都只经历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过程中还要忍受多次痛苦的放疗、化疗。从西医出发,治疗癌症,思路都差不多。老公多长感慨,大家为什么不去寻求中医治疗,他导师的爱人同样是癌症,导师用中医治疗,师母十几年,身体已经恢复健康。
  人到中年,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老病死,有的时候想,人也确实可怜,生命中不断要遭遇疾病、老去和死亡。只能把心态放积极一些,人生才不会感觉那么苦。
  老公的文职面试也最终确定了,下周二在西安,机票已经搞定。为了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复习,我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去县城待几天,直到他面试回来。虽然想到要去和公婆他们待有点发怵,但是想一想也没什么,几天很快就过去了。我自己也能借此机会松一口气,这段时间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做饭、做家务、录课,累够呛。
  真希望每天能有那么半个小时,我自己清清静静地待着,看半个小时的书多好。
  游乐场里,海绵积木区,大儿兴奋地用拱形积木搭隧道,长长的一溜已经完成。不料半路杀出个小妹妹,一手把隧道中间推翻。大儿气急,扬起手准备回击。我马上喝住,拉过已经开哭的大儿,抱在怀里,同时建议他去玩别的东西。大儿不愿放弃,擦干眼泪,转过去和小妹妹商量后,两人愉快地玩起来。
  又一会儿,来了另一个小弟弟,伸手又是一把,把他俩的成果都推翻了,大儿和小妹顿时生气,本能地又扬起了手。我见状,又喝住。大儿知道不能任性,只能开始想办法,和小弟商量一起玩,可是小弟就知道推翻积木;言语警告小弟不要推翻,几次都没有效果;时刻守护搭好的“隧道”,一个不留神又让小弟推翻。最后,大儿气鼓鼓地玩蹦床去了。
  从游乐场回来的路上,我和孩子复盘。
  儿子,你今天在游乐场有好几个地方表现得特别棒,妈妈要夸夸你。你看,你好几次都生气地扬起手,但是妈妈一说,你就马上放下了,你始终不打别的小朋友,生气时不打人,你做到了,妈妈为你骄傲。
  可是妈妈,我还是有些生气,那些小朋友总是推我的隧道。
  嗯,面对别的小朋友推你的隧道,你想了很多好办法。第一种办法是什么?
  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是个好办法吗?
  是,我能玩,小朋友也能玩。
  你还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我和小弟弟说不要推我的隧道,否则我就不玩了。
  这也是个办法。你还想了什么办法?(见大儿有些蒙圈,我就给他总结。)你还想到了守护好自己的隧道这个方法。别的小朋友推你的隧道,你如果扬起手就打他可能会发生什么?
  小朋友会哭。
  你希望看到他们哭吗?
  不希望。
  所以你看,当我们生气时,可以先忍着不打回去。接下来我们想到了那么多的好办法: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让小朋友不要碰倒玩具,还可以守护好我们喜欢的东西。你真能想办法,你肯定很骄傲!
  在公共场合,和同龄人发生冲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不要依本能行事(例如受了欺负马上打回去就是依本能行事,在很多场合,这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机会,寻找多重办法去解决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问题的孩子,才能对自己的生活越有掌控感。
  昨天和温宁去看了部电影,《人生大事》。电影以重庆方言为基础,讨论着很多人都在回避的话题—死亡。电影整体笑中带泪,泪中很有感悟。
  死亡应该有它的仪式感。就像生伴随着重大喜悦而来有隆重的仪式感,死亡也应该被人们庄重地对待,并完成它应有的仪式。清理尸体、整理尸体、举行葬礼,电影把镜头对准这些事情,虽然没有真正的展现这些镜头,但确实在展现这些环节。
  死亡伴随着各种各样事情的纠纷,牵动一系列伦理道德和利益纠葛。外婆死了,戒指丢了,舅舅舅妈不愿意养小外甥女;老头手里有些拆迁款,子女为此争论不休,老头于是想借办葬礼把钱都花掉,买个安心;兄弟抢走了自己的女人,意外死亡后前女友下跪求给尸体复原容貌……每一件死亡事件的背后无不牵扯着人与人之间的纠缠。
  死亡各有各的意义。外婆的死,带走了孩子成长中所有的温情;二哥的死,是为了救一个溺亡的孩子折了一个活人,是一种对职业的坚守;老爷子的死,是参透生命意义,如果实成熟般瓜熟蒂落地死。“人生除了死,无大事。”死各有死的意义,生更有更的意义。
  “死了的人被烧成烟,飘到空中变成星星。”这星星变回去世的亲人回到我们梦中,这星星照亮我们前进的路,死亡也可以这样诗意。
  昨日总结:两方面,第一方面当天目标,第二方面感恩家人。
  一、当天目标
  (一)辅导老大学习
  把这个目标放在心里,就能跟老大好好商量,也能在他不愿意学时不断鼓励他,耐下心来帮助他。
  (二)写日记。把看《人生大事》的观后感写完。
  (三)看书二十分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早上醒来后我没有惯常地看手机,而是趁老二还没醒,拿起《有钱人》这本书立马看起来,边看边做笔记,边看边联系自身去思考。二十分钟后,还整理出一小节的读书笔记,这样有目标、有整理,读书的收获更大。
  (四)做口才表达第一节的课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目标,老二上午睡着时,我马上放下手机,打开电脑,做起了课件。直到公婆带两个孩子回来,我专心致志地工作了半个多小时,把课件差不多都做完了,心里很满足。
  (五)给孩子们读五本书。下午睡起来,跟大儿一口气看了五本书,期间还穿插了三次口才训练课上的表达训练。
  (六)跑步五公里。傍晚五点半哄睡老二后,果断出去跑步,跑了六公里,再一次突破自己的记录,也验证了生理期期间是可以慢跑的。
  (七)夸公婆三次:①夸婆婆把菜重新加工了一下,味道好很多,婆婆高兴地说加了盐、味精和糖。②夸公公给老二场唱歌。公公抱着老二时,不停地给孩子唱歌,我洗完衣服出来,赞许地说“爷爷给咱们熏陶熏陶。”③夸婆婆的饺子馅拌得好。晚上吃的饺子,尽管我吃着觉得比较咸,但是想到公公、小叔子口味比较重,就毫不犹豫地夸婆婆饺子馅拌得特别好,跟外面的馅没什么两样。
  二、感恩家人
  1.感谢孩子二婶。这次来得急,没有带彩笔,孩子二婶中午下班回来就买了两盒彩笔,两个孩子一人一盒。感谢她,总是心系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
  2.感谢孩子二婶。下了班听公婆说芊芊霸道,不让婆婆抱老二,马上进屋来帮我抱老二,让我能安心辅导老大学习。
  3.感谢婆婆。吃饭前,婆婆想要把孩子接过去,还说自己要快点吃,好弄孩子。吃饭中几次又想帮我抱孩子,吃完饭马上放下碗筷,帮老二清理屎。谢谢婆婆,心里总是挂念着我,考虑着我。
  4.感谢公公,总是会尊重我的意见。孩子们回来公公要给他们拿好吃的,我说别给他们吃那么多,就吃一个奶棒就行,怕孩子们吃多了不好好吃饭。公公什么也没说,尊重我的意见,就给了孩子们一个奶棒。感恩公公,总是在教育孩子时听我的意见。
  佩姐找我聊天,说起近期不知道怎么抉择。这个姐是我大姑家的表姐,因为从小跟着奶奶(她是外婆)一起长大,所以感情比较深。二姐脾气不好,人很倔,我印象中她从小就这样。到了适婚年纪,大姑催她相了个亲,两人在一起七八年没生育,一直说是我二姐的问题,期间各种治疗,好几次试管都不行,到了两个人就散了。
  后来二姐经朋友介绍认识现二姐夫,两个人在一起没多久,二姐就生下一个女儿。无奈两人关系不好,二姐带着女儿一直跟姐在便利店工作,二姐夫和家人在四川开眼镜店。最近二姐辞了店里的工作,想带女儿去四川和二姐夫团聚,又担心两人在一起时间一长矛盾从生。
  去还是不去,现在困扰着二姐,二姐来问我,觉得我做心理咨询,能给她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她说她情绪不稳定,一点点小事就能无限放大,钻进牛角尖。觉得自己一个人带不好孩子,又不能带着孩子长期在娘家住,去姐夫那呢,又担心时间长了无法相处,也没去处。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抉择,有些当时觉得特别重要,难以取舍时,过后觉得也就那么回事。有些当时不怎么在意的选择,却会对往后产生特别重要的影响。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要权衡利弊,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完美的,如果抱着完美的要求去做选择,就会陷入痛苦的无意义的纠结中。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无论你做哪一种选择,自己要完成的课题始终是躲不掉的。就拿二姐情绪不稳定来说,无论是她选择自己带孩子,还是选择跟姐夫一起抚养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修炼情绪到更平和更稳定,这是一个早晚要面对的课题,而且始终是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所以,无论是自己走,还是和别人一起走,最终回归的是自己本身,还要向内求。
  从二姐身上,我还看到了女人的生存困境。先前二姐没办法生育,始终得不到前姐夫家里的认可,婚姻最终走向破裂。后来二姐经济条件有限,自己带着孩子压力也很大。女人的生存始终面临着方方面面显性或隐性的压力。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选择,我始终和二姐说,一定要自己有一份工作,哪怕挣钱不多,起码代表你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即使是风雨飘摇的日子,这能力也能让我们维持小日子的平稳。
  《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这本书虽然看上去和财富直接相关,但深入读下来,会发现这简直就是一本特别重要的心理学著作,几乎所有的章节都直指我们内心的想法,带我们看清想法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因为“想法产生感觉,感觉产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
  例如,作者说到这样一个保持内心积极能量的训练。——当内心出现负面想法和念头时,我们要保持警惕,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就在我感受到负面能量穿过我的瞬间,我的“观察”警铃响了。每当有负面想法进入脑中,就要马上把它变成中性的能量……当你出现了对自己或他人都没有好处的想法时,你一定要察觉,然后很快就转到比较正面的想法上。”
  很多负面的想法、念头、意见、评判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后,会削弱我们的快乐和成就。你想获得情绪平和,就要专注于情绪平和,远离让你情绪很波动的想法和念头;你想获得快乐,就要专注于快乐,远离那些让你会很不快乐的想法和念头;你想获得进步,就要专注于进步,远离那些让你没有进步的想法和念头……简单点说,想要积极,就要专注积极。如果专注于消极,获得的必然是消极。
  这几天跟公婆和小叔子他们相处,偶尔会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我越界去评判公婆或者小叔子的行为。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挺后悔自己的言行,管着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弄得他人不高兴自己也不高兴。我回到家跟他们相处的目标是什么?是大家都高高兴兴,和和睦睦。我的那些言行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吗?不利于!我明明想让自己更高兴、更快乐,更能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总会有一些越界行为让自己不高兴、不快乐,分散了自己的很多精力?
  那么,改变自己的言行,放下对他人的挑剔和指责,多去寻找他人的优点,多肯定和夸赞对方。这样能让自己更高兴、快乐,能聚集更多宝贵的精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自己高兴更让身边人高兴。
  “你必须做出决定,决定你自己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接下来的人生想要怎么过。”我跟很多来访者都讨论过这个话题,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要自己想办法去改变,去经历。
  如果你专注于个人的成长、精神上的成长和财务上的成长,但是周边总有一些消极负面的声音在干扰着你。我们可以怎么做?
  最本能的反应,也是大部分人会有的反应,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去和周边消极负面的声音做斗争。或者抱怨、指责,或者评判、分析,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你将消耗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并且因为持续关注负面消极的东西而受到负面能量的影响,接下来你就会消耗大量的正面积极能量。
  最有效的反应,就是保持警醒,迅速识别消极负面的声音,即使没办法物理距离远离,也在心里时刻和这种声音保持远离。然后运用自己所学的东西,使自己变好,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当你能“日拱一卒”,有所进步,就会像天上闪亮的那颗星一样,影响身边的人,甚至改变总是消极负面的那类声音。
  以前我总会和朋友们抱怨我的原生家庭,抱怨我的公公如何消极负能量;身边也有人不断地在抱怨自己的伴侣,自己的婆婆;扩大点外抱怨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甚至整个国家。抱怨本身,就产生了巨大的负面能量,也让我们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在抱怨上。外界的人、事、物必然会有一些不如意,适时地远离这些不如意,不去在意这些不如意,只专注于如意的地方,你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如意。
  老公的文职面试终于结束了,这一次在西安,笔试时老公的分数不算低,是整个院最高的,但他的竞争者实力也很强,比他还要高一分。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我们都有压力,去年文职都走到最后一步突然不行,让我们俩都有点后怕。
  两个人唯有不断鼓励彼此,加油努力,只有面试分数有足够优势,才能打败对方,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前一段时间我一直承担着带两个孩子的重任,腾出更多时间给老公复习,老公自己也不放松,抓紧一切机会提升。
  面试结束,老公面试分比对方多四分,整体比对方多一点几分,处于领先位置,录取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但是最终结果不出来,我们始终不敢大意。经历过上一次的乌龙事件,也没有那么执念这件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愿了固然很好,实在还不行,我们就换另一条路,老公都想好了,就考博,专注于提升自己。
  晚上和老大躺在床上聊天,内容就是关于爸爸这次考试的。孩子虽然还小,但也是补知识的好机会。
  我:爸爸这次考试第一名,妈妈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
  大儿:爸爸很厉害,第一名,给爸爸点赞。
  我:对,爸爸很厉害,他是榜样爸爸。爸爸每天在你们睡着后,坚持学习到很晚才睡。每天都学,每天都往自己大脑里装知识,所以爸爸的大脑越来越聪明,爸爸就越来越厉害。
  你也要向榜样爸爸学习,你每天也在坚持学习,把多多的知识装到脑袋里,也会变得很聪明。
  很庆幸,我和老公一直互相鼓励,不放弃个人的学习成长,给孩子最好的言传榜样。每一个家庭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直接就会给孩子以影响。在慢慢的实践中,我希望把“上进、勤勉”这样的理念融入家庭教育,成为家风的一部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到宣传推销自己的问题,朋友是做业务的,先前不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和业务有关的消息。最近公司有新的要求,规定他们每个月要在朋友圈发50条宣传信息,这个要求和业绩挂钩。这个规定搞得他有点头疼,每天都等到晚上十点多才发信息。
  我们一起分析了他为什么不喜欢发朋友圈,宣传自己的业务。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朋友圈宣传自己业务的人太多,有时候我们看到这类信息也会心烦,他担心自己的宣传会让别人反感。第二,我们曾经也遭遇过一些不太好的推销,对方一直在推销搞得你不胜其烦。第三,他是一个比较低调诚实的人,认为宣传和他个人影响不符合。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宣传的东西还心存疑虑,也就是说他可能不太相信自己所推销的东西,因此不愿意把它推销给更多的人。
  了解了原因,我们就要看看原因是否都合理,因为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信念或理念支撑着,合理的信念理念会导向正确的言行,不合理的信念呢,可能会指向不正确的言行。第一点,担心自己的宣传会让他人反感,我告诉他,不要高估了自己对他人的影响,每个人都很忙,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可能别人不会太在意,只要你不是一天好多条的刷屏,别人就不至于反感你。第二点,曾经的那些不好的遭遇也只是个别现象,正常生活中的很多推销都是让人很愉快的。第三点,对个人形象的定义不能只是单一的一方面,我们不能用一种形象定位给自己打上框框,多重形象是可以并存的,诚实和推销业务不冲突,反而相得益彰。低调也只是一个方面,低调为人处事和高调宣传也可以同时并行。自己心里要打破为自己设定的“人设”,去探索自我的多重可能性。最重要的一点,要满怀热情相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所宣传的价值,只有你深信不疑,才能说服他人相信。
  在了解了自身一些想法不合理之后,我们还要去寻找一个措施背后的积极意义。公司让他们每天发信息宣传,这个要求有什么积极意义。第一,可以促使他们这些推销业务的人更精进于公司业务,要给别人推销的信息,一定是自己比较了解的信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知识在头脑中优势兴奋。第二,从公司来讲,自己不断地推销信息宣传公司,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是在为公司这个大的系统提供更多的价值,当个体能为公司带来更大价值时,公司这个系统也会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多机会。第三,不要忽视无意注意的作用。我朋友圈有一个卖思维课的朋友,经常性发宣传信息,我每天都能刷到,虽然不会刻意点进去看,但无意中就会受影响,长时间的无意注意让这个产品已经进入我的考虑范围。第四,要相信你推销的价值。如果你总是关注朋友圈那些不需要你推销的人,你会对推销的结果很抵触,也会反感推销的行为。但是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那些可能需要你推销信息的人身上,他们会因为我们的推销而受益,那我们的推销就有价值,有价值的事情就值得去做。
  对一件事情认知的调整不仅要去除其中不合理的理念,还要去寻找事情的积极意义,两方面下手,才能改变对一件事情的认知。
  一天德育领导培训,有点无聊。我本来应该参加9号的教学领导培训,正好赶上老公去西安参加面试,只能调换。每个学期这样的培训不少,但感觉效果都不太好,与其抱怨浪费时间,不如找点积极的事情来做。
  上午躲到一个教室听了两节新课标分析的讲座,下午做了一个多小时课件,又花了半个小时准备明天下午的研修生面试。元认知的研修生面试,是我比较重视的,昨天写出文字版到十一点多,今天模拟演练好几遍,明天上午再拉着老公演练几遍。虽然主持人一直强调网络面试不要紧张,每个人也就五六分钟,可能是因为比较想学这个课程,今年报的人又特别多,所以压力还是有的。
  每个人面对压力,都会有焦虑,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会及时地进行情绪地调控,冷静地全方面进行准备。这一次和老公一起面试的还有他的一个同事,笔试比竞争者多10分,面试时差点被反超。这个同事就怀疑竞争者是不是走了后门,我们讨论后的得出一致的观点:这个同事面试没有好好准备,如果你想让自己处于绝对的优势,就要付出成倍的努力,而不是总从外界找原因。
  所以我的这次面试,为了不留遗憾,这两天也在努力准备,多自己做努力,少抱怨环境。尽人事,听天命吧!
  研修生的面试终于结束了,确实像主持人强调的那样,不用紧张,放轻松,自然点回答就行。结束后和老公讨论了一下,稍微有些稀遗憾,也只能这样了,静静地等待结果吧。
  昨天在家收拾一天,能擦的地方都擦了一遍,能扔掉的东西也都扔掉。每回我好好收拾屋子的时候,都控制不住情绪地开始抱怨老公,这个人真是我爱干净整洁的最大天敌。袜子脱了乱放;衣服随手乱搭;鞋子不会进鞋柜;用了的东西不及时放回原位;经常往回拿东西用不着堆着,看到我收拾又不让扔掉……他也很烦我抱怨,但是我一收拾就根本控制不住,这个人各种生活习惯太不好了。可是我根本改变不了他,只能去调整自己适应他。自己勤快点,看到东西就收拾。自己眼眯着点,不去在意他那些个臭毛病。
  晚上六点他有个应酬,五点就给我们娘仨做好了饭。磨叽到五点半还没走,我催他快去,不要迟到,这老先生非要吃半根玉米,结果把自己的一个假牙崩坏了,又着急忙慌找胶水粘假牙,我真是又气又好笑。要出门,基本都是我和孩子先收拾好等他,碰到这么个不着急先生,太考验我的耐心了。
  晚上好几次跟他说早点回来,我累一天,两个孩子不好带。这老先生信息里说得好,马上马上,但我知道他的臭德性,绝对不会轻易离开饭局。九点半死心地给他发信息,警告他回来也别打搅我们。十二点半,备好课录完课,给他打电话打不通,又担心他有什么事,七扭八拐给请客的人打通了电话,才知道饭局还没结束。一点钟这货回来,跑到房间兴师问罪,我怎么能给请客的人打电话。妈蛋的,一顿晚饭从六点吃到十二点半,电话还打不通,太异常了,我别无他法只能给人打电话。
  唉,和这货相处,真的要不断控制情绪。
  研修生的面试终于结束了,确实像主持人强调的那样,不用紧张,放轻松,自然点回答就行。结束后和老公讨论了一下,稍微有些稀遗憾,也只能这样了,静静地等待结果吧。
  昨天在家收拾一天,能擦的地方都擦了一遍,能扔掉的东西也都扔掉。每回我好好收拾屋子的时候,都控制不住情绪地开始抱怨老公,这个人真是我爱干净整洁的最大天敌。袜子脱了乱放;衣服随手乱搭;鞋子不会进鞋柜;用了的东西不及时放回原位;经常往回拿东西用不着堆着,看到我收拾又不让扔掉……他也很烦我抱怨,但是我一收拾就根本控制不住,这个人各种生活习惯太不好了。可是我根本改变不了他,只能去调整自己适应他。自己勤快点,看到东西就收拾。自己眼眯着点,不去在意他那些个臭毛病。
  晚上六点他有个应酬,五点就给我们娘仨做好了饭。磨叽到五点半还没走,我催他快去,不要迟到,这老先生非要吃半根玉米,结果把自己的一个假牙崩坏了,又着急忙慌找胶水粘假牙,我真是又气又好笑。要出门,基本都是我和孩子先收拾好等他,碰到这么个不着急先生,太考验我的耐心了。
  晚上好几次跟他说早点回来,我累一天,两个孩子不好带。这老先生信息里说得好,马上马上,但我知道他的臭德性,绝对不会轻易离开饭局。九点半死心地给他发信息,警告他回来也别打搅我们。十二点半,备好课录完课,给他打电话打不通,又担心他有什么事,七扭八拐给请客的人打通了电话,才知道饭局还没结束。一点钟这货回来,跑到房间兴师问罪,我怎么能给请客的人打电话。妈蛋的,一顿晚饭从六点吃到十二点半,电话还打不通,太异常了,我别无他法只能给人打电话。
  唉,和这货相处,真的要不断控制情绪。
  自从有了录课的想法,我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行动,成果还是很可观的。目前完成了“情绪管理系列课”8讲,“知识学习心理”6讲,“家庭教育”6讲,还有一些具体的学习问题,例如和老师发生冲突该怎么做;理科如何学习课本,如何做题;三年级习作起始阶段该家长怎么做。
  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做成课件,录成课,是一个很好的巩固知识的方法。因为一个知识真正地为我们所掌握,一定是输入和输出相结合,以前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输入,时间一长,知识就容易遗忘。现在把输入输出相结合,知识通过不断地讲在头脑中强化,形成优势兴奋,掌握得很牢固。
  后期我还会采用这种模式,遇到值得讲解的问题,就丰富相应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个小课,知识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以前总是会有这样的想法,觉得自己掌握得还不行,讲出来的肯定不好。通过实践才明白,事情必须要在做中才能慢慢完善,任何人做任何事,不可能一上来就做得那么好,都是一点点实践,一点点完善。再说即使刚开始我讲得不太好,但是我通过讲强化了自己的知识,这是最重要的收获,那还在意那些干什么。所以,录课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不是说多少人听,服务了多少人,毕竟现在还到不了那个水平,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逼着自己不断去整合,不断讲解,提高自己,想到这里,就动力十足。
  由此我也想到,事情本身没有意义,意义都是我们所赋予的。对于录课这件事,如果我赋予它消极意义,觉得自己哪里都不行没多少人听,我自然没有动力去做。反之,如果我赋予它积极意义,提升自己,服务了别人,我就有无穷的精神动力,带着饱满的热情不断地去做这件事。
  两个同事的职称之争拉下帷幕,最终80年的同事获评小高名额,这两天正在组卷。这段时间两个人在朋友圈明指暗指,貌似后续还要撕扯着。我和老公说起这件事,他笑称80、90的微信他都有,看样子这件事两个人依旧耿耿于怀。
  我们一致认为,90年的同事在这件事上做得不太妥。虽然她确实成绩很高,虽然体制内评职称确实很残酷,但是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好好思考思考,往后退一步,结果反而可能会更好。评职称这件事情,如果她能从长远了看,就不会急在这一两年,她毕竟才三十来岁,成绩也多,自己也很努力,今年让一步,明年名额也肯定是她的。
  有时候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一想,80后的同事兢兢业业工作这么多年,今年对职称以为势在必得。倘使明面上90后比80后分数还高,但是90后还能想到80后比她更需要这个职称,主动退出,让给80后,80后肯定感怀于心,接下来会想方设法报答。领导们呢,是有义务为两个人调节这件事,但实际上领导夹在中间也很为难。
  现在两个人为了职称的事情,闹这么僵,一个单位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尴尬不说。最关键是有隔阂的两个人,再遇着处到一块的事就不会想着给对方便利,反而可能使绊子。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中,生活在系统中,在一个系统中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自己在这个系统中的效能。
  也许我们的这一理念很多人都不会认同,但是我想老祖宗说的很多话很多道理,“以退为进”“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从90后自身来说,因为这件事产生了那么多的负面情绪,短时间也瘦了好几斤,如果还放不下那些负面的影响,吃亏的还是自己呀。
  前年,和老公一起经历文职“惨案”的,还有他的另外两个同事(国姐和旺哥),这三人这几年一直共进退,今年又都走到了最后一步。大家在一起聊起文职的意义。
  国姐说,文职是她的最高追求,只要考上文职,即使安排她去大厅收费,她也乐意。正因为如此看重文职,所以今年录取应该没问题后,国姐特别开心,喜悦难藏。
  旺哥呢,他爱人挺有能力,也是领导,从地位到待遇都强于旺哥。旺哥需要一个文职来提升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尤其是挣钱这块需要有保证。所以文职成功后,他更感慨的是能给家人更好的经济保障,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我和老公多次聊起文职的意义。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考这个东西,他说文职是目前的最优选,换医院、考博的前提都得有稳定的收入,他首先得考虑养家的责任。我问他今年差不多确定了后有什么感觉,他说没有太大的喜悦,但是终于有一个机会能让他证明自己,对手很强大,他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才战胜了对手,考上这件事给予他很大的自信。
  我问他接下来的安排,老公说了一段让我特别佩服的话,“国姐说让她干收费都愿意,我肯定不愿意。文职不是一劳永逸,军队说裁就裁,文职说不定哪天就取消。我也不会像旺哥那样只为了提高待遇,我有自己的追求。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最终想到达的高度,在他们的认知里,文职可能就是最高峰,但是我不是。普通认知水平的医生,只要能解决普通的病就很有成就感,我想解决更高难度,很多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前两天看《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这本书说到,成功人士总是觉得问题比自己小,普通人呢,总觉得问题比自己大。所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能力很重要。”
  “对,当你能力提升了,你就能解决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的价值就出现了。我的价值不单单是为了看普通的病,我想在疑难病上有所突破。”
  老公的想法很远大,说实话我的境界还到不了他的程度,我不断提升自己一方面是渴望更好,另一方面也是恐惧自己没有进步。我们都只是普普通通,从农村走出来,一直心怀梦想,不断努力,就是为了不留遗憾。
  21-25号,我要参加市级骨干教师第二期培训。公婆19号终于来了,尽管二宝还要花点时间来适应两位老人,我也非常感激,可以安安心心地参加培训。这几天晚上,准备抽空把之前申请的省级课题的资料好好补一补,今年就要结题,材料肯定要提前准备,在家带孩子时间是碎片的,没有精力静下心来好好准备,这次正好有机会。
  昨天晚上和大儿提前沟通,这几天如果想妈妈,可以跟妈妈打电话、发视频,到了星期四妈妈就回去了。早上我收拾好,走到门口,大儿又跑过来,不肯让我走,我又安慰了一通,大儿靠在门口说,“我只能和妈妈依依告别了。”“依依告别”这个词我也不知道他从哪学来的,用得还挺准。
  大儿非常依恋我,从小到大我也基本没离开过他,可以说给予了足够的安全感。这会带老二,反而会比较松懈,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培养大儿上。上次和网友深聊过一次,她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把老大培养好了,老二就会比较轻松,因为有样学样。我很赞同她的观点,所以重心还在大儿身上。
  自从老二出生,我和老公也尽量抽出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大儿,让他不会感觉落差那么大。大儿对待弟弟的方式让我们动容,一个六岁的孩子,表现得那么喜欢弟弟,并热心地帮弟弟做各种事情。这可能就印证了心理学上的原理,只有得到丰沛爱的孩子,才能给予他人丰沛的爱。我们做父母的只管好好相爱,只管爱好老大,老大自然就会疼惜老二,这是一种爱的流动。
  下午培训的题目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这个题目让我眼前一亮,主讲人是师范大学的教授。但是整体听下来,却有点失望,老师的理论逻辑不太明显,也没有一些切实能指导老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很多培训都是学院派的老师,内容离实践还有一定距离,几个小时下来,基本没什么所得。
  晚上一个焦虑症、强迫症的朋友又说有紧急事找我,我怕是危急他生命安全的事,赶紧回拨。聊了四十来分钟,才知道他是强迫症又犯了,自己去精神病院看病,被一个人用锦旗的金属一端挫到脚,一直担心有没有伤口,伤口会不会感染,自己由此染上艾滋病。想去医院,又担心自己没有裤子穿(据他说很多裤子都接触过危险),不去医院吧,又担心伤口感染严重。他就一直在去与不去之间纠结,焦虑,我整整听了他二十多分钟的纠结。
  这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耐心听,耐心听,他找到我可能并不是需要什么建议,只需要有人听一听他内心的很多痛苦声音,再加上远程给不了他实际的帮助。但是,一个正常思维、正常情绪的人,在听了二十分钟车轱辘来车轱辘去的话,难免会产生不少认知评价性情绪,只能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告诉他焦虑情绪下人容易单向思维,他的强迫念头只是表象,根本的原因是焦虑情绪太高。我们要从根本上入手,马上缓解焦虑情绪,或者转移注意力,或者马上深呼吸,或者就出去跑步。只有过高的焦虑情绪先降下来,才有可能进入正常思维和认知。
  后来他的焦虑情绪终于缓解,答应先吃饭,洗裤子,我才挂断了电话,长舒了一口气。十一点来钟他发信息感谢我,感谢我愿意倾听,一直在帮他。顿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尽管当时也被他塞满了消极情绪,也想找个朋友好好吐槽一番,但我及时出去慢跑四十分钟,回来就很平静了。心理咨询特别考验一个人,我还要不断地调适自己。
  “练习走出你的舒服区,故意做一些会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决定。跟一些你平常不会交谈的人说话,找老板加薪,或者提高你的服务价格,每天早起床一个小时,晚上去树林里散步。”
  因为“舒服的状态会让你觉得温暖、模糊而安全,但它不会让你成长。你唯一能成长的时机,是在你踏出了你的舒服区之后。”
  这是最近在读的《有钱人和你想得不一样》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作者也一直在鼓励我们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把看到的观点转换为自己的认知。
  我比较骄傲的是自己的行动力比较强。看到“番茄工作法”,这几天培训马上就实践,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知道运动能调整情绪,我就能坚持一个星期慢跑三四次,每次五公里以上。今天早上看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马上思考可以去做什么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那就去找一个人去交谈。
  我把目标锁定为继续教育中心的主任,因为昨天的心理健康培训不太满意,我觉得如果我来讲,可以给受训的老师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那怎么样能让我来讲呢?就是找到主任,推荐自己。于是马上加主任的微信,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来一往,主任说有机会考虑我,明天争取主动磨课,争取优秀学员。有机会还要当面和主任交谈,再次表达感谢。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私底下和主任打过交道,微信里和他推荐自己,这对于我来说有难度吗?当然有难度。感觉不舒服吗?当然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克服不舒服,马上行动,我没有损失什么,可能还给自己争取到机会,何乐而不为。所以,很多时候,就去立即行动,尤其是去做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把自己的边界不断扩展,自己的价值才会越来越高。
  今天的活动是现场展示课,教研员点评,大家研讨。因为一节课只上20分钟,所以一上午安排了三位老师,我是第一个展示的。第一期培训时怀着老二,经常偷摸回房间睡觉,也没评上个优秀学员。前天跟继续教育中心的主任沟通之后,他建议我自己主动报名今天的展示课,争取这一期的优秀学员。这样的机会我当然要抓住了,不仅是兑现和主任的承诺,更因为有市里教研员的现场点评。
  对于我这样一个异乡人,想要在这个城市
  立足, 唯有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推销自己。昨天晚上回到宿舍有点脑袋发懵,和朋友打电话闲聊了一阵,清醒一些立马就准备课件,修改教案。幸亏有之前录课的基础,课件和教案都不是太难,睡前看了一遍。今天早上五点半来到教室,演练了三遍。虽然开讲前还有点紧张,但是当我拿到话筒进入课堂后,环节就异常清晰,状态便特别自然。
  上课要用到翻页笔,但是培训都没带。临上课半个小时,我开始想办法。问酒店,酒店不提供;问同事,同事没接电话;给老公打电话,他迷迷糊糊说没办法。后来联系了一个前同事,让她临时给我送来翻页笔。老公也被我呲了一顿,就是说没办法。遇到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倾向于我能做什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头脑中就会搜寻各种办法,直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我又一次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我们通常把它想象得很可怕。当我们面对一个任务,过度的焦虑是没有用的,只有着手去努力准备,呈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事情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早上六点起床收拾,六点四十出发去体检。温度很低,穿着长裤和针织外套都冻得哆哆嗦嗦的,等了一会儿,被告知不能体检,区里检查出一例阳性,赶紧回家等着做核酸去。得,又要开始封了。机智如我,马上拐去早市买了好几百块钱的菜,挂了一电动车,心满意足地回了家。
  接下来就是三天的封控,全员的核酸。悄悄地猫着吧,啥也别说了。和姐姐视了个频,家里疫情严重,都封了半个来月,便利店开不了门,组织也不太给力,隔三天出去采购,超市里人山人海,剩菜烂水果伺候。
  姐姐有点灰心,打算过一段时间把店转让出去,趁还能捞点本钱回来赶紧转,大形势下,实体经济确实都在艰难维持。但一听她说要转的事,心里还是不太舒服,毕竟这个店目前除了开三个人的工资,还有一份不错的纯收入。这么容易就放弃,打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
  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近和家里联系得少。弟弟在朋友圈说心情低落,感情生活不顺,我也不知道咋安慰他,关系比较疏远。爸爸呢,自从过年发生了不愉快,一下子就感觉远了好多,很久不联系也想不起来。我们的家庭关系,摇摇欲坠,不过名义上还是一家人,实际上亲情淡薄得让人有点害怕。有的时候会对这种关系焦虑,更多的时候像鸵鸟一样,钻进窝里,不愿去想,不想去做。
  啊,封了两天,新增4例,看来这波是疫情暂时过不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原本准备这几天去学校值班,准备一个微课,听听解读新课标的培训,现在全部泡汤了。
  今年要接手新一年级,难不成要云上接手,那难度就太大了,不敢想象,疫情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也挺大的。
  这两天晕晕乎乎,浑身酸痛,昨天睡了好久才缓过来。重新把公众号捡起来,最近几天感想蛮多,坚持写写,也没那么难。
  疫情还在继续,封控依旧。每天倒也过得平和宁静,带老二、辅导老大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抽空再完成个人公众号的每日更新,有点难度,但是我自己做的怡然自得。
  昨夜十一点多收到教育局信息,号召教师自愿下沉到社区,参加自愿服务,减轻防疫压力。我一想自己年轻,上一轮防疫就没做什么,这一次要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于是马上填写报名表格。等到今天早上,教育局来信息,所有的老师除极个别特殊情况,一律要求下沉社区。这样也好,由主动变成被动,至少我自己心理的负面情绪会少很多。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研修生录取成功,接下来两年就是沉浸式学习这门技术。同时和学校申请开办家长公益课堂,每周给家长们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长学满后,由学校颁发合格证书。目前是这么个想法,和大校请示完后要拿出具体的方案,这两天准备具体的方案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