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说到改革,历史上从汉朝的董仲舒一直到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的改革,本质是改制是历代改革家历史目标。但奇怪的是,最后都功败垂成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就是在改革的主体从未落实在广大的基层民众身上。唐末“役法”败坏,其由人民轮流承担的徭役,变成了职业化的胥吏,一切基层财政司法,税收工作交助于胥吏,而政府却依然以它曾是“劳役”的理由,不乏给俸给,胥吏遂得以通过征收各种好处费的方式,对基层民众强取豪夺;宋代的“开中法”,放手让商人代替国家组织社会、从事长途贸易甚至包办军需等;王安石的“青苗法”,欲使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小农,其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由于没有组织,地方全为酷吏土豪控制,所以……还有明朝的一条鞭法,择其可税者而税之,也是考虑到国家直接面向千百万零散小农征税成本太高的缘故…
以上我们可以看,改革的目标,何尝不是提高国家组织效率,可改革没有完成建设基层组织的任务,所以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就不得不依靠基层的吏与豪强,结果这些以反封建为目标的改革反而改出了“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这种改革的局限性,最终注定是失败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