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我在教科书里了解的康熙,他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之后削三藩、又反击沙俄,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取得胜利等等;这是我记得教科书上说的。经过仔细查阅史书后就觉得言过其实。鳌拜能有什么野心,至于三藩人家也是被康熙逼反的,不过怎么说呢?也算康熙贡献,必定是他消灭的,不过康熙和三藩属于统治内部争斗,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大力宣传。历史上,王敦之乱,侯景之乱、安史之乱,并未将勘定之功归于晋,梁、唐诸帝而大加宣扬。还有就是收复台湾,台湾当时是郑成功后人控制着,根本谈不上收复,只能算统一。反击沙俄,当时沙俄和清朝战争就是非常小的局部战争,根本谈不上什么大战,这一点确实吹过了。
从康乾盛世到南京条约,也只不过四十五年,我们在总结历史时大多将其归咎于嘉庆与道光两朝。可是落后要有过程,我们只说康熙的贡献,而忽略了当时康熙时代的世界大背景。康熙继位时已经到了17世纪中叶了。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接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英国已经资产阶级革命,正敲响了封建社会的丧钟,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占领了几个中国近邻,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荷兰已控制了印度尼西亚,英法葡已在印度和中印半岛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俄罗斯已经深入了我国黑龙江流域…在这种形式下,对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够利用西人东渐,加紧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大胆进行社会变革,就会在东西方差距还不大的情况下达到富国强兵,康熙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如果拿沙俄彼德和他对比,就能看出问题。当时清朝要不取中西文化厉行变革,要不拨乱反正使封建社会僵而复苏,而事实是他选择了后者。
为了抵制外来宗教的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康熙是严格禁止天主教。而唐,宋、元明都能见许西洋宗教流行,康熙这一点确实没有包容性。康熙很少主动和外国强国打交道,而且只讲送去,不讲拿来。他曾赠送大量书籍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曾赠荷兰国王白金,也曾派图理琛出使俄国,可是清朝从来没有向这些国家请教过什么?康熙自明史案和南山集案株连致祸的名士多达500多人,开了皇权窒息民间活力先河,以弱化民众为本事,压力打击民间自由组织这才是中国落后主因。
康熙平台湾后,海禁虽有放宽,但外贸只许在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处进行,并限制进出口商品数量及种类。康熙在治国上比雍正差太远,康熙创行了两项陋规:捐纳制和耗费制度,使得官场贪污和卖官成风…
康熙被人吹得最牛的还是在驱逐沙俄战争中,当初俄熊闯入黑龙江流域时那还是在顺治时,满清入主中原后,人口大批迁入关内,关外地广人稀,而顺治却以关外祖宗发祥地,不许移民开发。并在东北南部建筑一条长达1000公里,与山海关相连的柳条边墙,划东北为内外两禁区;进入柳条边须官方证明朝而出柳条边外绝对禁止,这里包括满人。俄熊便趁着边防空虚沿黑龙江东下👇如无人之境。顺治年清和俄就多次交手,但直到康熙执政也没有意识到空边的危机,反而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从威远堡向东北方向延伸到法特哈的“新边”。清朝虽有盛京,宁古塔、瑗珲三将军的设置,但因地大人少,自然顾此失彼。其间,东北虽有百年的和平安宁,非康熙贡献,而且毛熊的战略重心始终是西方。康熙还曾六次南巡,还修建了富甲天下的圆明园。至于“盛世之丁,永不加赋”的恩诏更具有欺骗性,因为当时赋税已经够重了,比如我们拿康熙时期人口和田亩数和明朝嘉靖年间对比,明嘉靖年间全国正赋与各种加派总计才1000万。而康熙后期雍正年光税银达2600万,可见康熙时期的民生艰难。
总结:不可否认,康熙在军事和内政上是有贡献的,比如统一台湾,禁圈地,召民垦荒,治河上等等;不过仔细分析这些事那一个不是在历代君主为了恢复被战乱或灾荒破坏的经济所应当采取的常规措施外,因为做了这些事就被吹成了千古一帝,这个未免有溢美之辞。所以,康熙作为一个有才识的皇帝,却因某种原因以己私利误国,真没必要大力宣扬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