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酮症酸中毒的小朋友和离开的老人



   你不得不承认,一定时期内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在遇见能量未能覆盖、触及的时候,一种深深的挫败感随风潜入,让人消沉很久,很久。   临床遇见很多病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常常想他们的今天极有可能是我的明天。又或者说今天20岁病人的情况,50岁那个病人就是他日后的模样;也可以说50岁病人的今天,20岁的病人就是他过去的模样。   少年是初中的学生,15岁,同学口中得知平时性格比较内敛;从老师口中得知平素饮食量比较大,一个人可以吃两三个学生的量。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曾在医院办理过疾病诊断证明以申请体育免考。那时候血糖就已经偏高,不曾体会到自己病有多重,所以对自己身体健康不放心上,而且父母外出打工。   昨日突发肢软乏力,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口干口渴。老师送来时,他坐在轮椅上大口大口的喘气,近身可闻及一股烂苹果味,这直接指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来不及仔细询问,直接予血酮快速测定显示血酮3.3mmol/L,血糖34.5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基本确定。开通双股静脉,予降糖的同时予补液,等到血糖水平下降13.9mmol/L以下时予比例糖水消酮治疗。   另一方面给予急查(空腹状态)电解质、血脂、心肌酶、尿液分析等我们可以做得到的相关检查。半小时后电解质回报血钾3.3mmol/L,PH7.03,血清淀粉酶升高,甘油三酯升高,心肌酶升高,静脉血回报血糖47.3mmol/L。经过一天治疗后,患者情况稍好转,烂苹果味不那么明显,复测血酮3.0mmol/L。予继续降糖消酮体治疗。   小朋友情况相对危险,把病情告知其老师,老师再联系家长,父母听闻,赶紧订当晚机票从沿海城市赶回来。   他15岁,体重在180左右,就连床头坐起来喝口水都喘促不已。性格内向,远离父母,又是一个心理脆弱的年龄,我也不过才长他11岁,我知道15岁时心理的脆弱。你要安慰他吧,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就改变他一些什么,成熟真的需要时间。你要是用强硬一些的话要求他控制饮食之类的,可能稍微不注意他就能在话里提炼出责备他的意思,对于缺少爱的小朋友,可能一根稻草就让其心理遭受极大的创伤,从此一蹶不振,跌入深渊,到那时可就难治喽。   医生就是这样,药物在针水瓶里,有时治疗却在其外。   我也年轻,我也浮躁,我也正是要强的年纪,见不得哭哭滴滴的样子,也见不得忸忸怩怩没有勇气面对生活的样子。可我回想起自己15岁时,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浮躁。15岁时我心理敏感,每次考试不理想都想放弃,甚至不想存在于世,现在想来青春期的想法很危险,也容易做危险的事。可我的父母从来不责备我,不管我考成什么样子,他们都安慰我,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行,考成什么样没人怪你。这样的心境持续了三四年,直到高三时才成熟一些。所以呢平稳渡过青春期心理脆弱时期是很漫长的。   我并没有说这个小朋友心理有问题,不要这样去剖析别人,我只是站在同样作为一个人的角度来感受他。在查房时,他所表现的一举一动就是表明他就是一个需要安慰和照顾的孩子,仅此而已。   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的能力和经历有限,决定了我的能量范围还太小,我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真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让我一阵一阵地感受到深深地挫败感。    就在处理好这个小朋友不到半小时。同病房的一个老人(自己多次用“敌敌畏”给自己洗头的病人)跑过来呼叫医生:“窗户边那个老人家正在口吐白沫,双手不自主抖动。”    听闻,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蛋,出什么幺蛾子了。接班的师姐抢先一步冲去病房,见到病人面部发绀,口角一些白沫,双手肌张力增高,双手正在哪里抖动,师姐马上把患者侧卧,马上吸上氧气,同去的护士姐姐快速把抢救车送到,血压、体温快速获得。师姐心电图马上就位做了起来。患者血压160+,体温37.8℃。过了两分钟左右,病人缓了过来,扩大的瞳孔,逐渐缩小,有了对光反射,意识逐渐清晰。这时病人家属一个人都没在,快速通知。师姐给了降血压及镇静处理,过了三五分钟,病人缓了过来,意识清楚了,算是暂时平稳了。   我心安了一些。给患者做了感染指标急查。慢慢回忆老人家的病史,想从其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希望能和此时此刻的情况联系起来。
   这个老人,今晨查房时通知他可以明天出院了。因为来的时候水肿得厉害,现在水肿消退,诸症好转,已经达到治疗预期。可谁能想到临近出院又来这么个情况。   我翻看了所有病史、用药记录、生命体征监测等等,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因素可以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找不到原因最无奈,因为这是人,这是活生生的人。一时间一种深深地挫败感袭来。我太无能了。   老人家近两个月来住院三次。第一次在我院,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转上级医院治疗,上级医院经ICU和普通住院治疗稍好转,因为各种原因转下级医院继续治疗。再次来到我科时双下肢膝关节下仍重度凹陷性水肿,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上级医院肺功能检查提示极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有细菌性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
   转院下来住院已经五天了,水肿已经基本消退,只有双侧外踝部轻微水肿。诸症好转,本以为皆大欢喜的事,唉!
   以后我都不敢提前跟病人说你明天可以出院了。好几次,提前告知明天可以出院,老人家当天就出好多意外情况,防不胜防。传说中临床有种叫做“出院前综合征”的情况。   难道是肺性脑病吗?也可以表现出昏迷,抽搐甚至狂躁的症状。师姐说不像,一是她氧饱和度比你不低,二是眼球结膜也没有肺性脑病的表现。那么第二个最大的可能就是癫痫发作。也仅仅只能是考虑,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想到并不能马上证明。要说急性脑梗死也不像。  看着病人基本平稳了,我下了班,心中默念她今夜平安无事。第二天交班得知,我走后不到一小时,患者又再次发作了,抽搐的症状更重,镇静、以及根据患者情况所做的治疗等无效,予病危通知书告知,患者家属要求自动离院了。结局固然不好,疾病又带给我很多疑问和挫败感。   曾经那颗救死扶伤的心又受到了打击,开始动摇。医院、医疗对于任何一个病人来说终究是暂时的,只有人的观念才是相对长久的。如果小朋友不用那么多食物,如果老人家十年前开始治疗,最后时光才进入医院以此来显示现代医疗的无能。   对于一个人的疾病,虽然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但可以用别人的一生来参考,你是人,他是人,虽然你是个独特的人,终究逃不出人的范畴。15岁和75岁作为旁人来说确是可以看得见的事实存在。   为了明天不再有挫败感,不再背负病人以生命给我们上的每一次惊心动魄的课的内疚感,努力去辨证,逐渐去接近,虽是迷雾重重,终可晓雾重重看日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