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知识在面对一个新病人时就被打回到最基础的阶段,即使这个医生级别再高,临床水平无敌,他也需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层面逐一过滤有可能影响到疾病的每一个因素,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等。
医生的水平不是垒高楼大厦,不是垒得越高就可以站在最高楼层凝视寰宇,而是注重大厦根基的不断巩固,不是修建一层楼的普通民房就可以随意处理地基,万一这个地基的发展是修建五十层高楼,即使修好了,也会成为摇摇欲坠的危楼。
正如面对一个症状表现一般的病人,就不能掉以轻心,觉得这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病人的表像犹如冰山一角,藏在海面之下到底有多深你无法通过凡胎肉眼甄别出来。一般生命体征就如那五十层的地基,在病人病人急转直下的时候才会被重视有多重要,这不是一时凭空得来的想法,而是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说是教训也更贴切。
可能是因为缺少临床胆识的原因,我总是对临床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的敏感程度不是很高,总是要有人指出来我才后知后觉的后怕。深究原因是因为每天面对常见病的病人,会产生一种自以为没啥特别的错觉,正是这个错觉就可以错过很多情况,而且错过的很大几率是最致命的哪一个,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出现致命情况也不会认识到错过的是哪一个指标。正如逃课,看着别人逃课永远不会被点名,你一个学期天天满勤,有一天你心血来潮逃了一节课,完蛋,被点名的刚好是你,这我称之为被侥幸命中事件,是被命中的必然,在一般情况下治疗好的病人才是偶然,突然出现治疗漏洞的才是必然,这种想法在发现的时候就应该下意识的去解决,不然,日后大坝的决堤一定是因为这种想法,不是所谓的运势不好。
在面对不论是一般的病人还是危重的病人,病人作为个体,我作为医生的思维不能把不同的病人进行连续性的制定治疗方案。什么是连续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就是以轻病人的态度来面对重病人,或者以之前治疗病人的习惯来对待一个全新的病人。
我这种习惯非常的不好,应该在未酿成重大错误之前及时纠正并时刻提醒,在面对每一个病人的时候都应该从头省查该病人的每一个情况,病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在省查方面与其他病人产生连续,至于用药等其他方面可以通用。在查清病人疾病本质时应是独立于诊疗过程的一个单独空间,在这个空间下是对病人的负责和自我的缺陷的重省。
临病不妄对,临文不妄作,在没有自救于杂乱临床思维之前,不轻言敢对病人负责,也不敢轻说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