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文不妄作是在浏览启功先生书法时瞧见的。我曾寻找过它的出处,可惜,除了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外,没有记录是谁写的。我不知道文化人的心境,也不理解写这句话的背景、情景以及心境是怎样的一种存在。那就以我自身的理解来当作我的一种求识所得吧。
(启功先生书 临文不妄作)
临文不妄作,如张若虚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名垂千古,乾隆黄帝一生作诗四万余首,可也没能有一首进入众人的眼里,九年义务教育中也没见到一点痕迹,有印象的就是影视剧中,乾隆给刘墉下了大狱,起因是乾隆和百官在后花园赏花,乾隆把一朵花的花瓣,一瓣一瓣扯下来扔在草坪,写出了一首诗的前三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乾隆不知道最后一句要写什么,刘墉接了过来,说到:飞入草丛都不见。当时乾隆一行人都笑了。到了晚年,刘墉整理自己的文集,就把这首诗整理在册,被人发现拿给乾隆这个嘤嘤怪看,乾隆又嘤嘤了一下,心想刘墉你居然大胆,敢把老子的诗当作你写的,于是就把刘墉下了大狱。
试想一下,现在抄论文、文章的那么多,所谓天下文章一般抄,看你抄得高不高。要是每抄一次别人的文章就拿去下大狱,那也不会产生那么多历史的垃圾,还让人争先恐后的去争夺,进入一种人类自己创造的学术怪圈中,进去的人和沾染的人都被吸了进去,无法自拔,甚至还上了头,乐此不疲。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乾隆的,他仗着自己是皇帝,把三希堂的很多艺术珍宝都戳上自己的大印:乾隆之宝、乾隆御笔、太上皇之宝等,他戳印就算了,毕竟中国传统的大印,用红色的印泥盖在白色的宣纸上,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更可恨的是到乾隆手里的宝贝,他都要题上一些注解或者题上一两首诗,题诗也就算了,毕竟题诗是对宝贝的一种点缀,可是他的字还很丑,这就有点过分了,简直太过分了,我觉得是他是皇上,身边的人都要奉承他一句:写得好,超越古今。
(乾隆题跋)
如果有人说他写的不好,估计早就被乾隆穿小鞋了。正如影视剧中年老的刘墉和乾隆下了一盘棋,刘墉没有让着乾隆,乾隆受不了,你竟敢赢了老子,刘墉才说出真相,以前因为他是皇帝,所有人都不敢说实话,也不敢赢他。可怜的乾隆啊,哪怕有一个人提醒一下他,他写的的字太丑了,也不会导致后人对他乱题乱作有意见。比如宋徽宗赵佶就是名垂千古的艺术大家,再比如赵孟頫有很多题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说得有点远了,尽是去说乾隆的事了,不过他确实能反面说明为什么要临文不妄作。我相信乾隆是进入一种妄作的状态,即使写得太多也终究成为了历史的负担甚至是尘埃。
(这写的就有点过分了)
我们所做的,起码要知道我目前所做的是妄作的还是真心对待而成就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成熟还是揠苗助长的浮躁不安,对于没有皇帝特权的小人物更应该临文不妄作,因为没有人会对你阿谀奉承,自己有多差劲不用谁提醒就一目了然。
(宋徽宗赵佶 枇杷山鸟图 是我记忆中最棒的画作之一)
临文不妄作也是一种极其严谨的态度啊,在没有成熟的思想之前宁可不要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至少你临文乱作了,也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是为了接近不妄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