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总是崇拜名老中医,所学所用的方子都有他们的影子。即使临床多年以后也摆脱不了名老中医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如影随形,一但脱离老中医的“庇护范围”便抓耳挠腮,对于处方遣药无从下手。这当然是好事,可是有一个不易发现的问题,那就是:在名老中医的影响下,你便有很大概率永远只在名老中医的思想之下转圈圈。
很大概率永远在名老中医的思想之下之下转圈圈,包括永远在名老中医所形成的圈内选择遣方处药。要知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那可是别人一生独特条件下形成的独特体系。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复制的人。我说这话的前提是我发现除了少数的人能跳出名老中医形成体系影响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在那个圈里面来回折腾,他用小柴胡治疗咳嗽,你也用小柴胡治疗咳嗽,这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可实际情况更多的却是照抄照搬,虚有其表,请问国医大师的弟子一定是国医大师吗?在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超越名老中医,而是说在学医路上,一开始就不要用某一个已有的理论或者人物来禁锢自己,传承是必要的,每个独特的人一定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次。
但是,取法乎上有一个问题,这个上法哪里来,如果对于一种方法的获取已经到达了顶部,该如何取,怎么取,又要到哪里去取?我想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说这个所取的“法”是相对而言的,在众多的方法面前你选择相对比较好的那一个“法”。另外一种是没有现成的“法”给你取,你得超越现有“法”,重新创造一个法。这正如对于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者”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人生下来就知道,另外一种则把“生”解释为重新生出一种新的认识来,从而把“生而知之者”解释为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来加以认识。
以上说的都是在学习名老中医困惑之际的一些想法,于我个人而言,就算学习了诸多的理论,许多医家的医案,最后临床用药还是逃不掉他们的印记,甚至于在遇到新的病人情况,即刻希望这样的病人已经为其他人治疗过,并且给了治疗方法。所处的层次还是比较低下,虽然都是学习前人经验,总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样子。而我要解决的以及认识到的问题只是我个人的问题,因为我无法代表着其他人,同样的理论和说辞对于我个人而言有用,换作是第二个人可能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名医之思维方法是值得不断学习的,但其形式而言并不适合除他之外的另一个人。
当然对于还没有完成扎实基础构建的人来说,一切需要注意的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