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一个怪现象,自从毕业以后在临床工作中所用到的方子,基本就是读书时期背诵记忆下来的那些方剂,在日后的工作中并没有学习太多新的方剂以此来扩大自身的方剂储备。可以说临床工作后能够新学习并背诵记忆的方子寥寥无几。
与其说是工作的原因,倒不如说趁着年轻就应该多背、多学新的知识,不然到三四十岁才反应过来,是否也会像此时此刻后悔没有继续背诵新的方剂,总结就一句话:趁着年轻多背方剂。
(电视剧清平乐 怀吉 读书)
蒲辅周还曾停诊三年闭门学习;岳美中白天临证,晚上读书。
在学习《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过程中,遇见了一些陌生的方剂,也真是因为如此,才有趁着年轻多背方剂的感慨。现将其中一些新学方剂录于下,原因之一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原因之二熊继柏先生多用时方、医经之方。时方、经方、医经方在“《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两个体系”这篇文章中冯世纶先生提到过,熊继柏先生运用医经方治疗疾病也很厉害,疗效显著。所以并不是说《伤寒》和《内经》体系谁更能说服谁,而是因人而异对其掌握有几分。
(熊继柏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学的方剂
1、斑龙丸
【来源】《医学正传》卷三。
【组成】鹿角胶、鹿角霜、 菟丝子、柏子仁、 熟地黄、白茯苓、 补骨脂。
【功用】温补元阳,益寿延年。
【主治】真阳不足,腰膝疼痛,阳痿早泄,或小便增多,耳鸣,体倦心烦,或老年阳虚,时常畏寒,气力衰微。
【方论】方中鹿角胶、鹿角霜通督脉,补命门,大补精髓,最能补精生血而益元阳;菟丝子、补骨脂助肾阳;熟地黄滋补肾阴,益阴以配阳;柏子仁养心安神,茯苓健脾助运。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元阳,延年益寿之功。
【自拟方歌】斑龙鹿角胶与霜,菟丝柏仁熟地黄,茯苓补骨一同入,益寿延年温肾阳。
2、四斤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木瓜、牛膝、天麻、肉苁蓉、附子、虎骨。(熊老在使用中只选取了肉苁蓉和牛膝两味药,用以治疗精气衰微之滑精,阳痿。)
【功用】补肝肾,祛风湿。
【主治】肝肾两虚,或风湿日久,腰膝酸软等。
3、秘精汤
【来源】甘肃省中医院杨守义经验方。
【组成】龙骨、牡蛎、芡实、莲子、知母、麦冬、五味子。滑精者加山药、菟丝子,未婚者加滑石、竹叶。
【功用】补益肾精,固涩止遗漏。
【主治】阳痿、滑精、不育等。
4、神术散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霍香、砂仁。
【功用】芳香辟秽,理气和中。
【主治】不正之气时行,呕吐泻利,胸满腹痛。(熊老用以治疗湿热气滞之腹胀)
5、化肝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泽泻、土贝母。
【主治】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
【方歌】化肝青皮芍丹栀,泽泻贝母与陈皮。(熊老多用于肝郁化热之胁痛、胃痛、胃胀等。)
(王阳明“知行合一”)
对于基本功差的人来说,学习医案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虽然慢,但有慢才有快。在学习熊老的过程中复习到了萆薢分清饮、易黄汤、金铃子散、疏凿饮子、天台乌药散、中满分消丸、胃苓汤、复元活血汤、四磨汤等记忆不是太清楚的方子。把其带入到具体的病案中更容易记忆。
其实,一个人所能运用的方剂是有限的,这与这名中医师的学习经历有关。如果在东北一带,可能《医宗金鉴》里的方子会多用;有的人以学习《景岳全书》为主,则多运用其中方子,比如熊老很多方子都来自于《景岳全书》;有的受经方影响比较大,所用都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子加减;还有的喜欢《辅行诀》,方子组成简短。
(电视剧 将夜 陈皮皮)
因人而异,不要尝试去复制哪一位名老中医的模样,你能接触到并学习到的就是你最好的模样。方子嘛,治病为主,没有高下之分,实则在于运用的那个人如何处置。这样说的前提是能够在自我扩展触碰中医知识过程中,拥有一定量的积累。
所以,趁着年轻多背方剂,多做一些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