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 水肿病人利尿与容量的关系


在孙毅老师的带教下,临床见识治疗了很多水肿的病人,随之而来的问题有:水肿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利尿剂吗?可以使用利尿剂的病人能一直使用利尿剂吗?水肿未完全消退的病人可以继续使用利尿剂吗?
临床中孙老师一直强调利尿与容量的关系,根据容量的情况来判断利尿剂的使用与否。下面是临床真实案例:
患者叶某某,女,87岁,因“反复喘促20年,伴双下肢水肿10年,再发加重半月”由门诊拟“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于2021-09-15入院。
主要症状:稍活动或行走5-10米则喘促,经休息可稍缓解,时有咳嗽,咳少许白色粘痰,易咳出,时有心悸、心慌,出汗,夜间可平卧,腰以下重度凹陷性水肿,精神欠佳,纳眠可,大便可,小便日4-5次,量少。
入院查体:T:36.5℃   ,P:57次/分   ,R:20次/分,   BP:138/77mmHg,   SPO2 72%(未吸氧状态)   。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顿,心率69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病理性杂音2/6及,P2>A2,余查体无特殊异常。
辅助检查:心电图:1.窦性心律,心室率69次/分;2.多数导联ST-T改变。
利尿方案:
09-15:予螺内酯片20mg po qd,呋塞米注射液20mg iv qd。
09-16:24小时入量1072ml,出量2150ml。予螺内酯片20mg po qd,呋塞米注射液20mg iv 一次。下午六点小便量只有200,再给呋塞米注射液20mg 一次。
09-17:24小时入量1584ml,出量1600ml。水肿消退至双膝关节下,但仍属于中度水肿。予呋塞米注射液10mg iv 后,予呋塞米注射液40mg以5ml/h泵入。予复查肾功电解质。
09-18:24小时入量1701ml,出量3700ml。
从09-17复查肾功结果看,可见患者肾功中肌酐和尿酸升高了,此时患者水肿并未完全消退。考虑什么?
考虑为患者经过利尿后出量太多,导致患者容量相对不足,此时患者血液中液体是浓缩的,这就导致患者肾脏灌注不足,从而可见肌酐、尿酸反而升高了,血液浓缩可见血钾偏高。此时,患者水肿依然没有消退,如果再继续给予利尿剂会导致患者容量的绝对不足,此时消肿行一边补充液体,一边使用利尿剂,根据容量情况调整利尿剂量。
09-18予停用微量泵入,改为呋塞米注射液20mg iv qd。
09-19:24小时入量2122ml,出量1700ml。未再予呋塞米注射液。
09-20:24小时入量1520ml,出量1500ml。未予呋塞米注射液。患者水肿为双下肢胫骨前轻度水肿。
09-21予复查肾功、电解质如下:
可见,肌酐、尿酸明显降低,患者容量恢复,肾脏灌注恢复,肌酐、尿酸自然下降。此时患者双下肢轻微水肿,症状明显好转,暂不予利尿剂治疗。
总结:可以通过患者肾功能的肌酐、尿酸来判断患者容量情况,在患者容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行调整利尿药物的剂量,必要时予补充血容量。在水肿病人容量过高时可以利尿,相对不足时及时调整利尿与容量,容量绝对不足是则不可再行利尿。
同时患者容量不足且见患者水肿的情况可见于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此类患者血管内容量相对不足,肾脏灌注是不足的,如果予利尿,会加重容量的不足,导致容量的绝对不足。此类患者应以补充蛋白质为主,把组织间隙的液体拉回血管内,恢复血管液体容量,再行利尿。此类患者容量的不足也可以根据肌酐、尿酸的情况来判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