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一件独自承担责任的事情,第一次大都没有经验可以遵循,也只有无数个独立行事的日夜之后方才会在自己空白的经验上留下一些可以参照的痕迹。
比如毕业之后直接上临床的考验。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如果独自上夜班确实是一次考验。虽然毕业之前都会分配到各个医院进行一年的临床实习,可是第一年的临床属于过渡时期,把课堂知识连接到临床的过渡。这一年内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把课本知识临床化。至于单独值夜班那又是把r临床知识自由化、为我所为化。
什么是临床知识自由化?我理解为敢于果断认为临床病人某个症状所指向的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敢于用药,且用药没有疑虑的能力。这固然不可短时间获得,正如开始所说,需要有无数个临床独立值夜班的积累可获得。
说一下我第一个夜班都经历了什么可怕,让我记忆犹新的事。初到临床,心中有所谓的“墨菲定律”总想着夜班不会出状况,可问题是这样的担心没用,反而设置了了处理状况都障碍。
第一个夜班大概也在十一月分,已经入冬,冬天科室呼吸系统言重的病人较多,但出状况的是一个糖尿病的病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住院期间血糖都偏低,入院的时候伴有酮症酸中毒,病人意识清楚,但全身无力,一副形体将绝的样子。晚上约11点,在没有陪护情况下,他独自去上厕所,刚下床就因为全身无力重重的摔了下去,刚好碰在床脚的边角上,头部破了一个长约5㎝的口子,鲜血直流,当时自己的第一个反正是请求外科会诊,此时忘了在本科室还有主任这样的二线医生在值班,因为才工作,没有相关经验,就擅自处理,报告主任也是在第二天早上。万幸的是病人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此事的确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在某一个科室,所有的人员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中有主任、有主治医生,自己作为住院医师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请求上级医师的意见,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然医院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不就成为了一个摆设吗?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科室也是一个资源团体,你能运用好这个团体资源也是很有用的。从哪以后管理病人还是夜班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问题,都会请示一下主任。就这样开始多请教一点,后面慢慢的独立自己处理,最后再到自己基本全部掌控。这是一个过程,急也急不来。
有一次夜班,一个住院病人上厕所时突然解了很多很多的血色大便,连续解了三四次,情况非常危险,考虑有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刚好主任有事回到科室,在其指导下用了药,那一天晚上一个钟头爬起来一次,爬起来去看这个病人,生怕在途中遇见紧急情况。
对于危重的病人,夜班期间不要怕麻烦,宁可多巡视也不要祈求上天降来平安,平安的基础是你能掌控某个突发情况的处理,话说回来你就是上天本身。所谓的“墨菲定律”其实大多含有心里虚,没有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于是乎借运气于心中祈求。
一年后,临床很多小的问题自己掌控基本没问题,这时候就逐渐深入学习很多临床突发情况,比如学习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的处理,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比如急腹症的处理,比如发热的处理,比如高血压的处理等等。其实内科临床遇见那种马上要人命的情况并不多,足够有时间去处理。但一定不能心存侥幸,寄希望于病人自己情况好转,病人突发情况的好转一定要有自信说是自己处理得结果,而我正向这个方向走去。
每位刚入临床的医生多少都会犯错,这是难免的,但一定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比如心率较低的心衰病人万万不可以用洋地黄类药,比如便血、呕血的病人伴有呕吐不可再用止呕药物胃复安,比如只能用糖配伍的药物你用了生理盐水配制,这些不确定的用药原则在不确定情况下一定要查阅,不可带着问题下医嘱。
自然,这些都是临床久了每个人根据各自不同经验得到获取知识的方式。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一次又一次摆脱侥幸心理,逐渐变成各种情况为我所控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