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苦不过韩国艺人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甲午战争惨败于日本之手,清朝无力再维系朝贡体系下对朝鲜的政治影响力,中国对朝鲜的文化影响力随之中断。随着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建立,建立在中华文化圈基础上的朝鲜文化出现断层,在压迫之下的韩国民众,形成了一种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去汉字化
早在李承晚执政时期,韩国就出现了废除汉字的倾向,一篇《谚文专用法》明令要求以朝鲜世宗大王(1446年)创造的谚文,代替汉字用以公文书写,谚文即是表音韩文(同音不同字,谚文的准确性是软肋)。

从1962年开始,在朴正熙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开始实行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工业化进程。1973年,再次当选总统的朴正熙, 宣告政府将以重化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造船、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工业开始起步,韩国经济插上了翅膀,缔造了“汉江奇迹”。朴正熙于1970年下令,全面使用韩文,禁止在小学进行汉字教育,仅允许在初、高中教授900字左右的基础汉字。
经过近三十年的去汉字化,当代韩国年轻人认识的汉字,可能除了自己身份证上的名字以外,屈指可数。然而韩语中70%的词汇都是汉语汉字词汇,发音也都是汉语的变音。去掉汉字的韩国文化,不是先进,而是倒退了,连老祖宗的历史都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达,谈何民族自强?一方面,韩国在争着将端午节、暖炕、拔河等汉文化申遗,另一方面,却在将汉字这类最典型的汉文化,拒之门外。迷之操作,令人费解。


韩流崛起
韩剧崛起始于1990年,当时韩国修订了《电视法》,允许开办民营电视台,从此韩国电视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1993年,央视就率先引入韩剧《嫉妒》。这是韩流进入中国市场的试水,但并未造成什么浪花。因为那时候,大陆有港台剧护体,风靡亚洲,火得一塌,而且电视台自制剧也多是经典中经典。《倩女幽魂》、《英雄本色》、《天若有情》反倒成了韩国观众的心头好,成龙、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王祖贤、张曼玉等明星更是如数家珍。1998年,张国荣去韩国宣传唱片,节目组安排17岁的新人全智贤对张国荣做专访,全是张国荣的忠实粉丝,见到张国荣激动不已,一脸娇羞加傻笑。

1993年,韩国制定了“文化商品”政策,开始努力追赶。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企业纷纷倒闭、货币快速贬值、外汇储备锐减,失业率高升,连韩国人自己也认为国家快不行了。
1998年,金大中“受命于危难之际”,宣誓就职韩国总统,对韩国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金大中夫妇带头献出家中珍藏的金首饰,民众受政府号召纷纷捐黄金给国家。杯水车薪,但象征着全国上下团结一致,走出困境的决心和毅力。韩国政府针对传统制造业难突破,产业升级空间小等特点,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设立了文化产业局,大规模扶植文化产业,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韩国人曾统计,每多增加100美元的文化产业,能带来近千美元的产业拉动,比如手机等信息技术产品会增加395美元,服装增加35美元,食品增加31美元等。

1997年,由崔真实和安在旭主演的《星梦奇缘》在中国播出,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火遍神州大地。
2000年,宋承宪和宋慧乔主演的《蓝色生死恋》,不知道让多少男女哭瞎了双眼。
2003年,李英爱主演的《大长今》,满大街都是乌拉拉乌拉拉啊。
2013年,全智贤和金秀贤主演的《来自星星的你》,成功让韩国炸鸡店开遍中国的一线城市。
2001年,韩国电影也进入了中国市场。电影《我的野蛮女友》被引入中国,全智贤成为了全民女神。女孩儿们纷纷模仿,争先恐后“殴打”无辜的男朋友。
2004年开始,韩国明星开始有计划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张娜拉。2005年,张娜拉出演电视剧《刁蛮公主》,在当年收视率成功破2,让全国观众都记住了她(翻车是后话)。

韩剧能够成功也绝非偶然。韩剧不比美剧紧张刺激,不如日剧写实深刻,最主要少女和大妈们喜欢什么,韩剧就拍什么。决定拍摄一部电视剧之前,出品方会做严谨的市场调查,观察最新的大众喜好、口味和情感需求。编剧拿出故事大纲之后,放在网站让观众讨论,根据意见再创作。确认角色设定符合艺人本身的气质,再敲定演员人选。剧本创作进行到三分之一,电视剧就可以开拍了。边拍边播,编剧根据观众反馈,再做调整。李敏镐那八颗牙齿的笑容,金秀贤冷若冰霜的表情,都是故意安排的,再换上精美的时装和火热的台词,保准迷得女观众七荤八素的。公司栽培、团队打造。一个个偶像剧男神,从娱乐产业流水线复刻出来。由于竞争激烈,播出渠道有限,倒逼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娱乐内容供给端不断推陈出新。
顶级明星养成记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流行一种叫做狐步舞,简单说就是伴着节奏感的音乐一起跳舞,后来变成了K-POP(Korea-Pop),也有说是从欧美国家的Hip-pop借鉴而来,都不打紧,看学得怎样。
1977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李秀满,用自己的音乐作品赢得了十大歌手的首位。出人意料的是,1980年李秀满放弃已经在韩国有所突破的事业,转身远赴美国攻读硕士。当时美国的娱乐圈,像迈克尔·杰克逊、麦丹娜、ABBA等个人或团体强势崛起,带动了整个娱乐市场的繁荣。看到了相对空白的韩国市场,读完工科硕士的李秀满回国,再度进入娱乐圈从事歌手和主持人事业,并在1995年正式成立“SM娱乐”。
公司成立仅隔一年,SM就推出了一个男子团体H.O.T。一首《糖果》连续霸榜各个音乐榜单,此后更通过个性化的风格收拢了大批的同年龄粉丝。不得不说,李秀满眼光很犀利,又看中了9岁大的宝儿的艺能,并在之后的七八时间里,陆续为宝儿的学习投资了30亿韩币。SM娱乐公司旗下的SES组合有一个叫Shu的日本成员,凭借其日本面孔,SES成功打入日本音乐界。宝儿(BoA)更是紧随其后,在日本大放异彩,连续发布了7张日语专辑,拿遍了日本音乐界的各大奖项,让韩国也在日本面前自信了一把。
SM娱乐公司相继推出神话、SES、BoA、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时代等爆款组合。组合的接连成功,离不开公司的模块化运作,当然也离不开艺人自身的努力。
韩国人忧患意识很强,从上到下都很拼。韩国的大学是出了名的难考,韩国演艺圈被欧美媒体称为“饥饿游戏”。韩国人口不过5000万人,不及广东省的一半。每年电影戏剧专业的毕业生却有5000人,再算上韩国演艺企划公司培养的新人,总数可达一万人。
“优质种子”一般在小学或高中即被经纪公司签下培训,成为“练习生”,录取率为800选1。面试合格后,培训周期一般是两到三年,从十四五岁开始培训,到十六七岁成熟期时出道。练习生时期没有任何收入,经纪公司需要花钱培养艺人,这笔钱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韩国娱乐圈的一切都以赚钱为目的,入行之后的练习生则按照公司标配进行打造:从容貌、修养、语言、文化、舞蹈、唱功等一系列培训。公司将打造费用全都写在入选合同中;签十年八年的合约很常见,给你留足时间“还债”,合约期内艺人只能领取很少的薪水;为了防止艺人跳槽,除了用天价违约金绑定。韩国演艺界还有各类协会和组织,一旦艺人想不顾一切单飞,就将面临集体封杀。最苦最累的艺人和练习生在韩国,没有之一。
演艺圈是看作品的,无论是音乐人、爱豆、还是演员,只要没有作品、没有活动,那么他们的收入就是零。
歌手出演音乐节目,歌手并不能直接得到很高的收入。比如说《音乐银行》、《音乐中心》等这样的打歌节目,只是会给歌手的专辑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通过上打歌节目是挣不到钱的。

综艺方面,mc的出场费是分主mc、固定嘉宾、嘉宾来分的。然而参演嘉宾艺人却是根据自己参演节目的收视率来定薪资的,但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歌、电视剧、专辑等,很多艺人会不计较薪资上综艺。爱豆参加综艺一般1168到1752人民币,资历深的艺人一般是1752到2919人民币。

韩国演员的收入比爱豆高很多,一部电视剧重播的话,演员还可以在后期得到重播的片酬。
韩国5大经纪公司SM、JYP、YG、FNC、BIG HIT和旗下艺人之间的收入分配表

“红不过三年”成为了韩国娱乐圈的诅咒,很多偶像团体出道后发行一张专辑就宣告解散,像东方神起、EXO、Bigbang这样长寿的天团屈指可数。韩国艺人的工作量之大,是中国艺人远远无法想象和比拟的。录唱片、拍影视剧、参加综艺节目,韩国艺人就像陀螺,转个不停。男子组合H.O.T.曾经一天内接待过24家媒体的拍摄。

在韩国,财阀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特别是政客和财阀之间相互输送利益、相互扶持,多被诟病。韩国的经纪公司和媒体背后大多有财阀的影子,强权文化及潜规则,也危及到娱乐从业者的生存安全。

纵观韩国的文化输出历史,我们既要看到韩国文化产业在营销和制作上的成功经验,也要警惕娱乐资源过度集中,导致被资本裹挟的现象。毕竟,快餐仅仅填饱肚子,经典才值得回味。
阿富汗往事,帝国的坟场
世界上最后一个苏联人
阿波罗登月幕后的故事
小浣熊又来翻我家垃圾桶,该怎么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