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有长城、埃及有金字塔,至于美国嘛,纽约自由女神像肯定能排上名号。自由女神像是美式自由、民主精神的象征,可她压根不是美国人制造的,而是法国雕塑大师巴托尔迪的杰作。
巴特勒迪是个与罗丹同时代的雕塑家。1865年,巴特勒迪受法国法学教授拉沃法叶制作法美联盟纪念品倡议的启发,开始着手创作雕塑。1875年9月,拉沃拉叶成立法美联盟作为募款机构,宣布要修建一座“自由照耀世界”的塑像。根据计划,法国人出资建造塑像,美国人则负责基座。
为何法国精英们要煞费苦心,筹巨资“支援”美国的形象工程呢?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下时代背景了。
十九世纪下半叶,普鲁士基本统一德意志,意大利也建立起意大利王国,而继承了拿破仑政治遗产的老牌欧陆大户法兰西,却经历革命和复辟,在普法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颜面扫地的法国精英急着要重塑大国的形象。
美国的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不仅仅是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对英国的战争,法国同样深度参与,没少出钱出力。一百年后,美国又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洗礼”,拥护共和制的北方获胜。法国人希望巩固与盟友关系,通过送礼物给实现民主的美国,让人们更关注美国的成就,从而受到启发对抗专制的君主制,走上自己的民主道路。
拉沃拉叶的募捐活动,得到了法国社会的广泛支持,全国有181个市镇的学童和市民参与了捐款。1876年5月,巴特勒迪作为法国代表团的一员前往美国参加百年博览会,并将一幅自由女神像的巨型画像送到纽约展示。
相比法国人的满腔热情,美国人则是一脸的不情愿。原来,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社会,普遍倾向于宣传和表现自家历史上真实事件或英雄人物的艺术品,而非自由女神这种寓言人物。1877年,美国第19届新总统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上台,才勉强同意巴特勒迪贝德罗岛(1956年改名为自由岛)选址的请求。1883年,美国国会甚至还否决了,投资10万美元建造女神像基座的提议,纽约州政府同样无所作为。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高46米,总高93米,重达229吨,并不是一次建造完成。自由女神像零件在费城和巴黎世博会上都有现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期待。整个雕像于1881年至1884年间在巴黎完成和组装,为了便于运送,它被拆成了350个组件。1885年6月17日,法国汽船“伊泽尔号”带着自由女神像安然抵达纽约港。
基座的筹款工作拖泥带水,纽约委员会的银行账户最窘迫时,只剩下3000美元。《纽约世界报》出版商约瑟夫.普利策实在看不下去了,号召美国人为塑像基金捐款。”我们不要期待百万富翁出这笔钱,自由女神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全体法国人民送给全体美国人民的礼物”。
他承诺如果捐赠1美元,送一个5英寸大小的自由女神工艺品,如果捐赠5美元,送一个12英寸大小的自由女神工艺品,哪怕只捐赠1分钱,也会将捐赠人的名字登记在报纸上,与名人家族一起出现。这一做法果然吸引了大量纽约民众,捐款者络绎不绝,有“在这个世界上独自一人的年轻女孩”、“穷苦的办公室男孩向底座基金奉献5美分”,“我们省下了去看马戏的钱”。5个月时间内,《纽约世界报》一共从12万捐款人那里筹集了10.2万美元,其中80%的人所捐数额不到一美元。
1886年10月28日下午,纽约港轮船汽笛齐鸣,烟花绽放,在21响礼炮中,时任总统、前纽约州州长格罗弗·克利夫兰主持了自由女神像的落成仪式。自由女神像很快就成为纽约的地标建筑,许多从纽约港进入美国的移民视其为欢迎的信号。
在时间的刻刀面前,“自由女神”也难免“衰老”,铜锈、渗水等问题不断侵蚀着她的容颜。为此,美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多次修复工程。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自由女神像列为世界遗产,“鼓励思考、辩论和抗争,成为自由、和平、人权、废除奴隶制,以及民主和机遇强而有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