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更新公众号了。
按经验,估计会出现大规模掉粉。
可登陆一看:只少了大约100多。大多数的朋友还是默默支持着“怀旧70后”。于是,心里涌起一丝暖暖的感动。
我想,可能不是“怀旧70后”的文章有多出色,而是关注这个公众号的,有不少是70后的中南政法校友。这里的点滴记忆,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吧!
今天,再晒晒一些老物品,相信能给你能带来一记不大不小的回忆冲击波。本期图片由校友吴晓敏提供,感谢公众号“金陵晓说”的支持。
一、招生简章
这份招生简章还是比较经典的,很多同学高中时就见过,来到大学后,还曾携带简章回到家乡,忽悠(鼓励)高中的师弟师妹们报考。封面青年园的恬静悠闲,行政楼的巍峨壮观,还真把当年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中学生给唬住了,一直幻想着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美好……直到来到武汉,才发现走出校园,外面也是农村。
二、入学通知
接到录取通知书,结束高中生活,很多校友和母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来自这张“入学须知”。话说学习的迎新准备还是非常到位的,各大港口码头、机场车站都设了迎新点,一下火车,看到那打着鲜红横幅的“中南政法学院”旗帜,真有点到家的感觉。只是,落款盖个公章好像更严谨些哈!
三、住宿通知
入学前,一想起要和高中一样,要携带被子床褥口杯牙刷什么的,如同大搬家一般到远方的城市报到,头就有点发麻。一看这张住宿须知,不觉乐了。学校想得多周到啊,春夏秋冬的装备全考虑到了,甚至连吃饭的饭钵子都准备了。还有价格,00后的师弟师妹们一定大为吃惊:300多块全搞定,这么便宜!要知道,现在300元买一床好点的被子都不够。
四、床单
这张床单,看起来已经比较旧了,可看起来很有纪念意义哦!小编入学的时代,可没配发这种宝贝。仔细看起来,这床单还是非常有特点的。不单是印制了学校的校名,而且还有编号。这样,晾晒床单时,即使床单相似也不会收错。
五、信纸
98级是“中南政法入学、中南财经政法毕业”的一届校友。这张信笺,已经是更名后。不知道现在学校是否还有这样的信笺卖,用途是什么——是否只剩下写论文一个用途?因为,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信纸已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但在当年,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年代,信纸却是我们的日常。我至今还常常回忆起收发员拿着一叠信进入教室的场景。等信的焦灼、收信的快乐、写信的投入,甚至集邮的乐趣,是现在的同学们所无法理解和感受的。
因为怀旧,来一张“中南政法学院”信笺的抬头吧!
六、四六级考试
四六级考试是中南政法学院的竞技场,是学霸炫耀的舞台,是学渣的噩梦。在校期间,学校出过几个湖北四六级考试成绩的前三名。记得成绩公布时,寝室正热议此人之牛掰时,一哥们淡淡来了一句:这有啥?简直是太浪费了,竟然浪费48分!——这哥们的分数是60,多一分则浪费,少一分则挂科。
七、选课表
中南政法学院时代,四年下来大约要学70几门课。学校教室有限,一般没有固定的教室。上完这节课,下节就要转移到其他教室了。一般大二、大三课程非常密集,不少课程还安排在晚上。大一、大四的课程相对松很多。不少大一新生经过一年适应期,基本修炼成“九三学社”(早上睡到9点,下午睡到3点)。
八、乒乓球台
二号楼下这张乒乓球桌看起来曾经很高档,可惜已经被阳光晒残了。当年我们在校时,用的都是水泥台,中间用红砖筑网,同样打得不亦乐乎。水泥台打乒乓球最大的不爽,就是秋弹跳不够,尤其是国际乒联为了改变中国乒团“一家独大”状况,把“小球”改成“大球”后,水泥台打起来更不爽了。大三那年,我们更多到“小香港”的球室打,一个小时5块钱。那时常常到小香港打球常常遇到熟人,能记得的有阳高峰、崔蕾、杨联生几个,偶尔能蹭几局免费球。
九、通知栏
不知道现在宿舍楼入口的小黑板师傅还存在。这里常常发布各种各样的通知,公的私的都有。公的比如电影信息、停水停电通知、宿舍卫生检查通知什么的,私的更多是失物招领。男生捡到男生的东西没啥,女生捡到男生的东西,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往往会成就一段校园恋情。
顺带说下,“女生止步”是什么鬼?我们那个年代,男生宿舍女生自由往来,女生宿舍男士止步。什么时候开始禁止女生上男生楼了?
十、选课卡
这选课卡是做什么用的?上课要出示选课卡吗?
十一、同学录
中南政法学院时代,学校不仅是法律科班生的培养基地,也是法官、检察官的培训基地。中南六省区委托中南政法学院培训干部的班次不少,很多时候还邀请了北大、法大的著名教授来讲课,那时,一听说平时如雷贯耳的教授来到,我们便悄悄来到法官班、检察官班培训点蹭课。
十二、明信片
这是1995年学校发行的一套邮政明信片,带邮资的。那时武汉的电话号码还只有7位。这种明信片还有兑奖的性质,会在指定时间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公布获奖号码,给朋友寄去祝福的同时,也寄去了幸运。所以,这种明信片当年非常热销。小编当年也收到不少,但好像从来没留意过自己中奖没有。
你有什么记忆想和大家分享吗?
请投稿:
公众号邮箱:
2976333505@qq.com